CN202629590U - 一种抽真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抽真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29590U
CN202629590U CN 201220159485 CN201220159485U CN202629590U CN 202629590 U CN202629590 U CN 202629590U CN 201220159485 CN201220159485 CN 201220159485 CN 201220159485 U CN201220159485 U CN 201220159485U CN 202629590 U CN202629590 U CN 202629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cuum
vacuum tank
tank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15948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家仁
李桂健
陈恒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15948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29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29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2959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真空技术,提供一种抽真空装置,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阀门、第一真空罐、第二阀门、第二真空罐、第三阀门和真空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真空装置先把第一真空罐和第二真空罐进行预抽真空,使待抽真空管路的气体先扩散到第一真空罐再扩散到第二真空罐,将待抽真空管路的大部分气体先抽出来,最后再由真空泵将所有气体抽出,这一抽真空过程由缓到急,避免待抽真空管路的软管瞬间被抽扁而影响抽真空效率。因此,该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提高了抽真空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抽真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真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抽真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总装生产过程中,经常用到干式法来进行液体加注,比如防冻液加注、制动液加注或助力转向液加注等。过程一般是:1、抽真空;2、加注;3、回吸。其中所用的抽真空装置一般如附图1所示:待抽真空管路9与真空罐13和真空泵8依次连接,连接的管路上均设有阀门来控制管路的断开与连通。
这种抽真空装置对于一般的汽车加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要抽真空的汽车管路中存在软管,汽车内部的抽真空效果就会变得很差。因为一般的真空泵采用S1工作制(连续不断),非抽真空的时候,真空泵入口端的阀是关死的,这时真空泵又不能停止,这段时间的真空泵是处于做无用功状态,当需要抽真空时,阀一下打开,由于真空泵强劲的抽力,瞬间就将待抽真空管路中的软管抽扁,而滞留在软管后端的空气只能从抽扁的软管形成的两个小孔慢慢流出,使管路的径流大大减小,致使真空泵的效率低下,延长了抽真空的工作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避免将待抽真空管路中的软管瞬间抽扁、提高抽真空效率的抽真空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抽真空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阀门、第一真空罐、第二阀门、第二真空罐、第三阀门和真空泵。
工作时,将待抽真空管路通过第一阀门与所述抽真空装置连接,先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三阀门和第二阀门,真空泵将第一真空罐和第二真空罐的空气抽清,使第一真空罐和第二真空罐达到真空状态,然后关闭第三阀门和第二阀门,打开第一阀门,由于第一真空罐气压很低,待抽真空管路的气体会向第一真空罐扩散,最终达到气压平衡,由于空气扩散比较平缓,且气体扩散过程中第一真空罐的气压会由低变高,待抽真空管路中的软管不会受到短时强劲的吸力而导致软管被瞬间抽扁。当第一真空罐和待抽真空管路气压达到平衡后,打开第二阀门,待抽真空真管路和第一真空罐的气体扩散到第二真空罐中,这一气体扩散过程中,待抽真空管路中的软管不会受到短时强劲的吸力而导致软管被瞬间抽扁,当待抽真空管路、第一真空罐和第二真空罐达到气压平衡后,打开第三阀门,使真空泵将剩下的气体抽清,使整个管路达到真空的状态,随后第一阀门关闭,切换下一个待抽真空的管路,进行下一个工作循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先对第一真空罐和第二真空罐进行预抽真空,使待抽真空管路的气体先扩散到第一真空罐再扩散到第二真空罐,将待抽真空管路的大部分气体先抽出来,最后再由真空泵将所有气体抽出,这一抽真空过程由缓到急,避免待抽真空管路的软管瞬间被抽扁而影响抽真空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提高了抽真空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真空罐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一真空罐的容积,也大于待抽真空管路的容积。第二真空罐的体积越大,其缓冲作用越明显,因此越能提高抽真空的效率。第二真空罐的容积还与制造成本和安装空间有关,若第二真空罐的容积设计得太大则成本过高或者在狭小的工作环境难以安装。因此在设计第二真空罐的容积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使第二真空罐的容积既能达到较佳的抽真空效果,同时又能降低制造成本并与安装环境相匹配。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真空罐主要起缓冲作用,使抽真空的过程由缓到急,避免待抽真空管路的软管被瞬间抽扁,因此,可以用总容积与第二真空罐相当的两个以上的真空罐依次连接替代第二真空罐,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优选地,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二真空罐的容积与待抽真空管路的容积为1:1即可达到较佳的抽真空效果,同时可最大限度节约制造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真空罐连接有用于排液的第四阀门和用于通入压缩空气的第七阀门。在抽真空过程中待抽真空管路含有的气雾等液体会扩散到抽真空装置中,其中大部分水雾扩散到第一真空罐中,并在第一真空罐中沉积下来,若真空泵抽入液体,会对真空泵造成损坏,若抽入的是腐蚀性液体,则对真空泵的损坏越大。因此,在第一真空罐中设有第七阀门,通入压缩空气,并设有第四阀门,将第一真空罐可能抽入的液体排出,保护真空泵,使抽真空的工作过程稳定,减少故障发生。在第一真空罐排液过程中,第一阀门始终关闭,避免压缩空气进入待抽真空管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真空罐连接有用于排液的第五阀门和用于通入压缩空气的第六阀门。尽管抽真空装置可能抽入的液体大部分停留在第一真空罐,但第二真空罐中还会存留少量的液体,为了更全面保护真空泵,因此,在第二真空罐中设有第六阀门,通入压缩空气,并设有第五阀门,将第二真空罐可能抽入的液体排出,以保护真空泵,使抽真空的工作过程更加稳定,进一步减少故障发生,在第二真空罐排液过程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始终关闭,避免压缩空气进入待抽真空管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和第七阀门均采用电磁阀。采用电磁阀使本实用新型的阀门可实现电气控制,免去了人工操作,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更加精确,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工作更加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和第七阀门均由事先编好程序的PLC来控制阀体的开关。所述PLC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PLC可以设定各个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实现电气化自动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真空罐和第二真空罐内均设有气压传感器。其优点在于,气压传感器可以将气压数据信号传递给PLC使得PLC以气压数据为参考,设定各个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使得自动化控制更加精确。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真空装置抽真空的效率大大提高,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稳定、易维护保养。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使用的抽真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真空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1-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3第三阀门;4-第四阀门;5-第五阀门;6-第六阀门;7-第七阀门;8-真空泵;9-待抽真空管路;10-第一真空罐;11-第二真空罐;12-真空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例提供一种抽真空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阀门1、第一真空罐10、第二阀门2、第二真空罐11、第三阀门3和真空泵8。
工作时,将待抽真空管路9通过第一阀门1与所述抽真空装置连接,先关闭第一阀门1,打开第三阀门3和第二阀门2,真空泵8将第一真空罐10和第二真空罐11的空气抽清,使第一真空罐10和第二真空罐11达到真空状态,然后关闭第三阀门3和第二阀门2,打开第一阀门1,由于这时第一真空罐10为真空状态,形成负压,待抽真空管路9的气体会向第一真空罐10扩散,最终达到气压平衡,由于空气扩散比较平缓,且气体扩散过程中第一真空罐10的气压会由低变高,待抽真空管路9中的软管不会受到短时强劲的吸力而导致软管被瞬间抽扁。当第一真空罐10和待抽真空管路9气压达到平衡后,打开第二阀门2,待抽真空真管路9和第一真空罐10的气体扩散到第二真空罐11中,这一气体扩散过程中,待抽真空管路9中的软管也不会受到短时强劲的吸力而导致软管被瞬间抽扁,当待抽真空管路9、第一真空罐10和第二真空罐11达到气压平衡后,打开第三阀门3,使真空泵8将剩下的气体抽清,使整个管路达到真空的状态,随后第一阀门1关闭,切换下一个待抽真空管路,进行下一个工作循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先对第一真空罐10和第二真空罐11进行预抽真空,使待抽真空管路9的气体先扩散到第一真空罐10再扩散到第二真空罐11,将待抽真空管路9的大部分气体先抽出来,最后再由真空泵8将所有气体抽出,这一抽真空过程由缓到急,避免待抽真空管路9的软管瞬间被抽扁而影响抽真空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提高了抽真空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真空罐11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一真空罐10的容积,也大于待抽真空管路9的容积。第二真空罐11的体积越大,其缓冲作用越明显,因此越能提高抽真空的效率。第二真空罐11的容积还与制造成本和安装空间有关,若第二真空罐11的容积设计得太大则成本过高或者在狭小的工作环境难以安装。因此在设计第二真空罐11的容积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使第二真空罐11的容积既能达到较佳的抽真空效果,同时又能降低制造成本并与安装环境相匹配。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二真空罐11主要起缓冲作用,使抽真空的过程由缓到急,避免待抽真空管路9的软管被瞬间抽扁,因此,可以用总容积与第二真空罐11相当的两个以上的真空罐依次连接替代第二真空罐11,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优选地,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二真空罐11的容积与待抽真空管路9的容积为1:1即可达到较佳的抽真空效果,同时可最大限度节约制造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真空罐10连接有用于排液的第四阀门4和用于通入压缩空气的第七阀门7。在抽真空过程中待抽真空管路9含有的气雾等液体会扩散到抽真空装置中,其中大部分水雾扩散到第一真空罐10中,并在第一真空罐10中沉积下来,若真空泵8抽入液体,会对真空泵8造成损坏,若抽入的是腐蚀性液体,则对真空泵8的损坏越大。因此,在第一真空罐10中设有第七阀门7,通入压缩空气,并设有第四阀门4,将第一真空罐10可能抽入的液体排出,保护真空泵8,使抽真空的工作过程稳定,减少故障发生。在第一真空罐10排液过程中,第一阀门1始终关闭,避免压缩空气进入待抽真空管路9。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真空罐10连接有用于排液的第五阀门5和用于通入压缩空气的第六阀门6。尽管抽真空装置可能抽入的液体大部分停留在第一真空罐10,但第二真空罐11中还会存留少量的液体,为了更全面保护真空泵8,因此,在第二真空罐11中设有第六阀门6,通入压缩空气,并设有第五阀门5,将第二真空罐11可能抽入的液体排出,以保护真空泵8,使抽真空的工作过更加程稳定,进一步减少故障发生,在第二真空罐11排液过程中,第一阀门1和第二阀门2始终关闭,避免压缩空气进入待抽真空管路9。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阀门1,第二阀门2、第三阀门3,第四阀门4、第五阀门5、第六阀门6和第七阀门7均采用电磁阀。采用电磁阀使本实用新型的阀门可实现电气控制,免去了人工操作,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更加精确,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工作更加稳定。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所述第一阀门1,第二阀门2、第三阀门3,第四阀门4、第五阀门5、第六阀门6和第七阀门7均由事先编好程序的PLC来控制阀体的开关。所述PLC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PLC可以设定各个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实现电气化自动控制。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真空罐10和第二真空罐11内均设有气压传感器12。其优点在于,气压传感器12可以将气压数据信号传递给PLC使得PLC以气压数据为参考,设定各个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使得自动化控制更加精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真空装置相比现有技术,抽真空的效率大大提高,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稳定、易维护保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阀门、第一真空罐、第二阀门、第二真空罐、第三阀门和真空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真空罐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一真空罐的容积,也大于待抽真空管路的容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真空罐的容积与待抽真空管路的容积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空罐连接有用于排液的第四阀门和用于通入压缩空气的第七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真空罐连接有用于排液的第五阀门和用于通入压缩空气的第六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和第七阀门均为电磁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和第七阀门均由事先编好程序的PLC来控制阀体的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空罐和第二真空罐内均设有气压传感器。
CN 201220159485 2012-04-16 2012-04-16 一种抽真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29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59485 CN202629590U (zh) 2012-04-16 2012-04-16 一种抽真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59485 CN202629590U (zh) 2012-04-16 2012-04-16 一种抽真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29590U true CN202629590U (zh) 2012-12-26

Family

ID=47382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15948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29590U (zh) 2012-04-16 2012-04-16 一种抽真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2959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8547A (zh) * 2012-04-16 2012-08-0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抽真空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抽真空方法
CN104846151A (zh) * 2015-06-01 2015-08-19 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罐抽真空方法及其钢水真空精炼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8547A (zh) * 2012-04-16 2012-08-0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抽真空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抽真空方法
CN104846151A (zh) * 2015-06-01 2015-08-19 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罐抽真空方法及其钢水真空精炼方法
CN104846151B (zh) * 2015-06-01 2016-08-24 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罐抽真空方法及其钢水真空精炼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92174U (zh) 储气式气动执行机构的气路结构
CN202048361U (zh) 一种常压储罐氮气保护装置
CN202128943U (zh) 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系统
CN204458342U (zh) 电动泵站装置
CN202629590U (zh) 一种抽真空装置
CN201507505U (zh) 液压站电动机间歇启动助力装置
CN202468224U (zh) 节能真空泵系统
CN102628547A (zh) 一种抽真空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抽真空方法
CN202946696U (zh) 自动排水阀以及空气制动系统
CN203358553U (zh) 一种柴油车油路中空气快速排除装置
CN201745549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气压冲洗系统
CN103639622B (zh) 一种新型汽车焊装线的集中供水供气系统
CN103470847A (zh) 虹吸进排气阀
CN103195970B (zh) 阀门自动控制储气缸
CN203437099U (zh) 一种脱溶釜负压系统
CN102852911B (zh) 自适应液压系统
CN202851525U (zh) 快速油缸液压系统
CN202132316U (zh) 液压泵站
CN201297243Y (zh) 小型离心泵手动充水装置
CN206538471U (zh) 一种一体化真空镀膜机
CN204910855U (zh) 一种用于萃取罐底盖的提拉装置
CN201313884Y (zh) 液化气脱硫系统中的输送管道控制装置
CN205117840U (zh) 改造型虹吸式吸排水装置
CN203239574U (zh) 旋片式真空泵排气过滤机构
CN201322130Y (zh) 最低液面阀的控制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26

Termination date: 201904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