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24030U - 一种三层式运输载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层式运输载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24030U
CN202624030U CN 201220119615 CN201220119615U CN202624030U CN 202624030 U CN202624030 U CN 202624030U CN 201220119615 CN201220119615 CN 201220119615 CN 201220119615 U CN201220119615 U CN 201220119615U CN 202624030 U CN202624030 U CN 202624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
bay
hydraulic actuating
actuating cylinder
middle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11961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建立
林振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LIT TRANSPORT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LIT TRANSPORT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LIT TRANSPORT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LIT TRANSPORT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11961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24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24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2403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层式运输载具,在于底层平台的两端分别为一车头及一升降平台,中层升降台可升降地连结于底层平台,在底层平台及中层升降台之间形成一下层空间,且顶层升降台可升降地连结于中层升降台,在中层升降台及顶层升降台之间形成一上层空间,升降平台可被调整至与底层平台、中层升降台及顶层升降台分别等高,藉由此构成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的运输载具仅有底层平台及顶层升降台等两层而言,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载具相对地具有较多的货物承载量,所以以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载具运输货物,货物的运输将会更具有效率,由此延长液压缸的使用寿命,并相对地可降低维修成本的支出。

Description

一种三层式运输载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运输载具,尤指一种三层式的运输载具。 
背景技术
如图9所示,为常用的运输载具,主要包含一车头90、一底层平台91、一顶层升降台92及一升降平台93,该顶层升降台92以液压缸920连结在底层平台91之上,顶层升降台92通过液压缸920的动作而可相对该底层平台91上升或下降,由此调整底层平台91及顶层升降台92之间的空间94的高度。 
此述常用的运输载具以运输机车为例,在底层平台91上及顶层升降台92上皆可停放机车,而当底层平台91要停放机车时,先将该顶层升降台92上升而使前述的空间94的高度相对较高,此时人员便将机车牵入该空间94内排列停放。当底层平台9 
1上的机车排列完成后,便可将顶层升降台92下降而使前述的空间94高度降低至略高于机车高度,再通过前述的升降平台93将机车升高至顶层升降台92的相同高度,便可再将机车牵入顶层升降台92上排列停放。 
上述常用的运输载具,具有以下问题: 
1、此类运输载具于载运货物时,主要是通过该顶层升降台92的升降,而在底层平台91及顶层升降台92皆置放货物时,且可令运输载具限制在法定的高度范围内。因此常用的运输载具仅能通过该底层平台91及顶层升降台92置放货物,货物承载量仍显不足,而具有货物置放空间扩充的必要。 
2、常用的运输载具,其驱动该顶层升降台92的液压缸920皆裸露在外,除了必然会受到风吹、日晒及雨淋的破坏外,液压缸920在运输载具的行驶过程中,完全没有阻挡异物袭击的防护结构,因此常用运输载具的液压缸容易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动作,除了影响顶层升降台92的升降动作外,构件的耗损也将造成维修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三层式运输载具,由底层平台、中层升降台及顶层升降台等三层式的设计,而可达到更多的货物装载量,使货物的运输更具有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液压缸被设置在导柱之中,由导柱的包覆,可避免风吹日晒及雨淋,并可防止异物袭击,由此对液压缸达到保护的效果,使液压缸的使用寿命较长,且能相对地降低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相对在内及相对在外的导柱分别在两侧设计为弧线弯折的内外轮廓,当相对在内的导柱于相对在外的导柱中滑动而伸缩时,导柱间由两侧弧线弯折的贴合,令导柱的导引效果更加顺畅。 
为达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一车头、一底层平台、一中层升降台、一顶层升降台及一升降平台,其中该车头连结在底层平台的一端,该升降平台连结该底层平台而位在与该车头相对的另一端,该中层升降台以至少四相对位在对角的第一液压缸可升降地连结于该底层平台,而在该底层平台及该中层升降台之间形成一可调整高度限制的下层空间,且该顶层升降台以至少四相对位在对角的第二液压缸可升降地连结于该中层升降台,而在该中层升降台及该顶层升降台间形成一可调整高度限制的上层空间,该升降 平台可被调整至与该底层平台、中层升降台及顶层升降台分别等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与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中,获得深入了解。 
当然,本实用新型在某些零件上,或零件的安排上容许有所不同,但所选用的实施例,则于本说明书中,予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由上述的说明不难发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相较于现有的运输载具仅有底层平台及顶层升降台等两层而言,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载具相对地具有较多的货物承载量,所以以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载具运输货物,货物的运输将会更具有效率。 
2、当运输载具在停放或运输的过程中,可避免第一液压缸及第二液压缸受到风吹、日晒及雨淋,且可防止第一液压缸及第二液压缸被异物直接的袭击,因此该第一液压缸及第二液压缸能得到保护,由此延长液压缸的使用寿命,并相对地可降低维修成本的支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载具外观的平面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层平台、中层升降台及顶层升降台链接结构及上升与下降的动作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层平台及中层升降台间以第一液压缸连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柱(第三导柱)与第二导柱(第四导柱)以相对地内外轮廓贴合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层升降台及顶层升降台间以第二液压缸连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载具于底层平台上排列停放机车于下层空间6内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载具于中层升降台上排列停放机车于上层空间7内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载具于顶层升降台上排列停放机车的示意图。 
图9是现有运输载具外观的平面侧视示意图。 
图中: 
90,车头;             91,底层平台; 
92,顶层升降台;       920,液压缸; 
93,升降平台;         94,空间; 
1,车头;              2,底层平台; 
20,第一导柱;         200,内轮廓; 
3,中层升降台;        30,第一液压缸; 
31,第二导柱;         310,外轮廓; 
32,第三导柱;         320,内轮廓; 
4,顶层升降台;        40,第二液压缸; 
41,第四导柱;         410,外轮廓; 
5,升降平台;          6,下层空间; 
7,上层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8,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选用的实施例结构,此仅供说明之用,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三层式运输载具,其如图1所示,包括一车头1、一底层平台2、 一中层升降台3、一顶层升降台4及一升降平台5,其中: 
如图1至图2所示,该车头1连结在底层平台2的一端,该升降平台5连结该底层平台2而位在与该车头1相对的另一端。 
如图2至图3所示,该中层升降台3于本实施例中以四第一液压缸30可升降地连结于该底层平台2,意即底层平台2与该中层升降台3分别在两侧于靠近车头1的一端及靠近升降平台5的一端各以一第一液压缸30连结,此述四第一液压缸30如图中所示相对地位于对角,而在该底层平台2及该中层升降台3之间形成一下层空间6,此下层空间6可由第一液压缸30驱动该中层升降台3上升或下降而调整高度限制。 
如图2至图3所示,该底层平台2在各第一液压缸30连结之处分别朝上伸设一第一导柱20,该中层升降台3也在各第一液压缸30连结之处分别朝下伸设一第二导柱31。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各第二导柱31分别伸设于对应的第一导柱20之中,第一导柱20具有内轮廓200,且该第二导柱31具有外轮廓310,第二导柱31以其外轮廓310与第一导柱20的内轮廓200贴合,且第二导柱31内呈中空,可供各第二导柱31所在位置的第一液压缸30伫立于第二导柱31中。同时也可设为第一导柱20以其外轮廓与第二导柱31的内轮廓贴合,且第一导柱20内呈中空,可供各第一导柱20所在位置的第一液压缸30伫立于第一导柱20中。 
如图2及图5所示,该顶层升降台4于本实施例中以四第二液压缸40可升降地连结于该中层升降台3,意即中层升降台3与该顶层升降台4分别在两侧于靠近车头1的一端及靠近升降平台5的一端各以一第二液压缸40连结,此述四第二液压缸40如图中所示也相对地位在对角位置,而在该中层升降台3及该顶层升降台4之间形成一上层空间7,此上层空间7可由第二液压缸40驱动该顶层升降台4上升或下降而调整高度限制。 
如图2及图5所示,该中层升降台3在各第二液压缸40连结处分别朝上伸设一第三导柱32,该顶层升降台4也在各第二液压缸40连结处分别朝下伸设一第四导柱41。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各第四导柱41分别伸设于对应的第三导柱32中,第三导柱32具有内轮廓320,且该第四导柱41具有外轮廓410,第四导柱41以外轮廓410与第三导柱32的内轮廓320贴合,且第四导柱41内呈中空,可供各第四导柱41所在位置的第二液压缸40伫立于第四导柱41之中。同时也可设为以第三导柱32的外轮廓与第四导柱41的内轮廓贴合,且第三导柱32内呈中空,可供各第三导柱32所在位置的第二液压缸40伫立于第三导柱32之中。 
本实用新型的三层式运输载具,于本实施例中以运输机车为例,在底层平台2、中层升降台3及顶层升降台4上皆可停放机车,而当底层平台2要停放机车时,如图7所示,先将该中层升降台3上升而使下层空间6高度相对较高,此时人员便将机车牵入该下层空间6内排列停放。当底层平台2上的机车排列完成后,便可将中层升降台3下降而使下层空间6高度降低至略高于机车高度,此时准备将机车再停放在中层升降台3上,主要如图7所示,该顶层升降台3上升而使上层空间7高度相对较高,再通过前述的升降平台5将机车升高至中层升降台3的相同高度,人员便可将机车再牵入该上层空间7内排列停放在中层升降台3上,便可再将机车牵入中层升降台上排列停放。当中层升降台3上的机车排列完成后,便可将顶层升降台3下降而使上层空间7高度降低至略高于机车高度,此时准备再将机车停放在顶层升降台4上,在此如图8所示,直接利用升降平台5将机车升高至顶层升降台4的相同高度,人员即可将机车再牵入该顶层升降台4上排列停放。 
由上述的说明不难发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载具包含底层平台2、中层升降台3及顶层升降台4等三层, 相较于现有的运输载具仅有底层平台及顶层升降台等两层而言,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载具相对地具有较多的货物承载量,故以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载具运输货物者,货物的运输将会更具有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层升降台3及底层平台2间的第一液压缸30,以及顶层升降台4及中层升降台3间的第二液压缸40,前者被包覆在第二导柱31内,后者则被包覆在第四导柱41内,故当运输载具在停放或运输的过程中,可避免第一液压缸30及第二液压缸40受到风吹、日晒及雨淋,且可防止第一液压缸30及第二液压缸40被异物直接的袭击,因此该第一液压缸30及第二液压缸40能得到保护,由此延长液压缸的使用寿命,并相对地可降低维修成本的支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公开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故所有数值的变更或等效组件的置换仍应隶属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由以上详细说明,可使熟知本项技艺者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确可达成前述目的,实已符合专利法的规定,爰提出专利申请。 

Claims (3)

1.一种三层式运输载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车头、一底层平台、一中层升降台、一顶层升降台及一升降平台,其中该车头连结在底层平台的一端,该升降平台连结该底层平台而位在与该车头相对的另一端,该中层升降台以至少四相对位在对角的第一液压缸可升降地连结于该底层平台,而在该底层平台及该中层升降台之间形成一可调整高度限制的下层空间,且该顶层升降台以至少四相对位在对角的第二液压缸可升降地连结于该中层升降台,而在该中层升降台及该顶层升降台之间形成一可调整高度限制的上层空间,该升降平台可被调整至与该底层平台、中层升降台及顶层升降台分别等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式运输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平台与所述中层升降台分别在两侧于靠近车头的一端及靠近升降平台的一端各以一所述第一液压缸连结,该底层平台在各第一液压缸连结处分别朝上伸设一第一导柱,该中层升降台也在各第一液压缸连结处分别朝下伸设一第二导柱,该第一导柱与该第二导柱中的一者可被导引地伸设于另一者内且相对的内外轮廓贴合,且相对在内的一者呈中空而可供所在位置的第一液压缸伫立于其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式运输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升降台与所述顶层升降台分别在两侧于靠近车头的一端及靠近升降平台的一端各以一所述第二液压缸连结,该中层升降台在各第二液压缸连结处分别朝上伸设一第三导柱,该顶层升降台也在各第二液压缸连结处分别朝下伸设一第四导柱,该第三导柱与该第四导柱中的其中之一可被导引地伸设于另一个内且相对的内外轮廓贴合,且相对在内的一者呈中空而可供所在位置的第二液压缸伫立于其中。 
CN 201220119615 2012-03-27 2012-03-27 一种三层式运输载具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24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19615 CN202624030U (zh) 2012-03-27 2012-03-27 一种三层式运输载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19615 CN202624030U (zh) 2012-03-27 2012-03-27 一种三层式运输载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24030U true CN202624030U (zh) 2012-12-26

Family

ID=47377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119615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24030U (zh) 2012-03-27 2012-03-27 一种三层式运输载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240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3823A (zh) * 2018-07-13 2018-12-11 利辛县风雅颂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推进的物流运输装置
CN109353262A (zh) * 2018-10-19 2019-02-19 四川大学 一种新型物流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3823A (zh) * 2018-07-13 2018-12-11 利辛县风雅颂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推进的物流运输装置
CN109353262A (zh) * 2018-10-19 2019-02-19 四川大学 一种新型物流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43215U (zh) 双层简易汽车停车架
CN102815546A (zh) 车辆货物托架和车辆货物托架组
CN203498033U (zh) 一种货物搬运叉车
CN204982630U (zh) 一种轻钢结构太阳能伸缩天桥
CN105932191A (zh) 电池固定装置及电动车
CN103288010B (zh) 一种叉车结构
CN206108800U (zh) 飞机维修人员专用自动升降梯
CN205602954U (zh) 一种大载重有机房货梯
CN103523541A (zh) 集装箱装卸方法及升降式双层大梁岸桥集装箱装卸系统
CN202624030U (zh) 一种三层式运输载具
CN103072902A (zh) 双大梁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CN204712944U (zh) 移动式汽车维修保养服务车
CN206359203U (zh) 机车轮对存储设备
CN204983822U (zh) 一种立体停车场
CN105540450B (zh) 集装箱起重机
CN205168519U (zh) 一种火车的模块化升降行李架
CN109458021A (zh) 一种公交车提升装置
CN106013887A (zh) 一套基于梳型搬运机器人的简易多层车辆存储搬运设备
CN105507632A (zh) 双井道垂直升降车库
CN202169482U (zh) 用于拼装雷达天线的六自由度对接平台
CN203699723U (zh) 一种集装箱起重机
CN103643818B (zh) 一种三层立体车库
CN107311070A (zh) 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四柱举升机
CN203461715U (zh) 一种带垂直升降装置的双层岸桥
CN208378237U (zh) 一种重型有轨巷道堆垛起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