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10343U - 车用氢气机 - Google Patents

车用氢气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10343U
CN202610343U CN2012201800138U CN201220180013U CN202610343U CN 202610343 U CN202610343 U CN 202610343U CN 2012201800138 U CN2012201800138 U CN 2012201800138U CN 201220180013 U CN201220180013 U CN 201220180013U CN 202610343 U CN202610343 U CN 2026103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oxygen
barrier film
hol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800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文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201800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103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103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1034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氢气机,包括氢气发生单元、储水单元、过滤装置以及车载蓄电池,氢气发生单元具有电解室,电解室具有电解液进口,电解液进口与储水单元相通,电解室内固定有若干电解片,至少一对相邻电解片之间设置有用于阻隔气体的隔膜,隔膜能够将氢气机产生的氢气与氧气分离,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氢气与氧气的比例以达到最佳的助燃效果,或者将产生的氧气全部排放以避免对氧传感器造成干扰,适用范围更广泛;当装有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时,能够使车载电脑控制喷射合适的喷油量,以达到更为节能的目的;当储水单元、氢气发生单元和过滤装置采用合体式的设计时,不仅节省占据空间和管路,而且更为美观。

Description

车用氢气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为发动机提供氢气作为辅助燃料的供给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主要为车用发动机提供氢气以供助燃的氢气机,适用于给所有发动机提供氢气(或者氢氧混合气)以助燃。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主要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些不可再生能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却以惊人的速度锐减,因此寻找开发新的燃料资源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氢气作为一种理想的洁净燃料,不仅可以由水产生、燃烧释放的能量大,而且燃烧后的产物只有水,对环境完全没有污染。氢气作为一种理想的洁净燃料,已经应用在了许多领域中,如:用于生产电力的燃料电池中、用于内燃机的燃烧发动机中、用于精炼金属的化学处理设备中等等,以上这些应用都是将事先通过化学反应或电解制备得到的氢气储存后运输至应用点使用的,于是氢气储存和运输的不便一直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今天的内燃机只燃烧75%-80%,也就是20%-25%没有燃烧而排放出来,也就是我们说的废气,而不是转化为前进的动 力,废气转换为污染和碳沉积,产生热(全球变暖)、振动和噪音。于是业者开始研究一种通过氢气机产生的氢气来供发动机作辅助燃料的技术,以达到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并提高燃烧效率的目的。现有的发动机用氢气机一般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用两根约1mm不锈钢丝编织件(正极和负极)作为导电材料,这些线都缠在一个线圈上,使正极和负极运行速度非常接近,不接触,线圈和电解催化剂浸入水密容器中,然后挂接到汽车电池输入电源,而电解产生氢气;第二种是:用两片以上的不锈钢板作为导电材料,该板的间距(约2-5mm)均匀地用垫片分开,连续和螺丝栓连接在一起,然后和电解液浸入水密容器中,输入电源,而产生氢气。现有的氢气机存在下述缺陷: 
一、因导电材料(如钢板)完全浸入水容器(与水桶相似)中造成漏电,导致产生的氢气量不足。造成漏电的原因是,电流通过导电钢板,其最主要是钢板的两面和电解液导致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分裂而产生氢气,即氢气主要产生于钢板的两个面上,但同时部份的电流也从钢板的四个边缘流出但只产生少量的氢气,所以导致没有足够的氢气量。 
二、氢气机因漏电,而需要从发电机获取更多的电,所以增加了发动机的负荷而耗油,所产生的氢效益因发动机的负荷而抵消。 
三、现有技术很难控制用电量,用电量太高会导致氢气机过热而气发产生蒸气,蒸气进入发动机会对发动机造成一定负面的影响。 
基于上述缺陷使得氢气机未能广泛应用于内燃机的发动 机,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潜心研究出一种为发动机提供辅助燃料的氢气机(中国专利号:201020132018.4),该为发动机提供辅助燃料的氢气机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但是由于该201020132018.4专利的氢气机所产生的氢气与氧气混合在一起,而这部分氧气会影响到车辆上氧传感器感应到的氧气量,因此需要通过连接于氧传感器与车载电脑间的氧传感调整器来调节,以使车载电脑准确控制喷油量,但正是这种设计,使得该201020132018.4专利的氢气机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车辆,影响了其适用范围及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氢气机,该车用氢气机能够在发动机正常运行的同时产生氢气供助燃,能够安全有效的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降低废气排放和节油,而且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用氢气机,包括用于电解产生氢气的氢气发生单元、为氢气发生单元提供电解水的储水单元、对电解产生的气体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以及为氢气发生单元提供电力的车载蓄电池,所述氢气发生单元具有电解室,所述电解室具有电解液进口,所述电解液进口与所述储水单元相通,所述电解室内固定有若干电解片,所述电解片是正极板、负极板和分压极板,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设有至少一对且呈相互交错间隔设置,相邻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设有至少一片分压极板,相邻电解片之 间具有间距,所述电解片的边缘包覆于绝缘材料中,至少一对相邻电解片之间设置有用于阻隔气体的隔膜,位于隔膜一侧的电解片表面生产氢气且位于隔膜另一侧的电解片表面产生氧气,所述隔膜阻隔位于其两侧的氢气与氧气,位于隔膜一侧的氢气经过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去除水分后供汽车发动机助燃,且位于隔膜另一侧的氧气排入大气。 
可以在所有相邻电解片之间皆设置所述隔膜。 
也可以在部分相邻电解片之间设置所述隔膜且部分相邻电解片之间不设隔膜,位于隔膜一侧的氢气以及未设隔膜的相邻电解片之间的由氢气和氧气混合成的气体皆经过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去除水分后供汽车发动机助燃,且位于隔膜另一侧的氧气排入大气。 
所述隔膜为热塑料性塑料膜,每片所述隔膜皆具有绝缘框架,所述隔膜边缘密封固定于所述绝缘框架,所述绝缘框架的厚度大于所述隔膜的厚度,所述绝缘框架具有相对的且位于所述隔膜两侧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绝缘框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与相邻的两电解片表面密封连接,且相邻的两电解片与其间的隔膜之间皆存在空隙,所述绝缘框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氧气流通孔和至少一个氢气流通孔,所有绝缘框架上的氢气流通孔的位置对应,所有绝缘框架上的氧气流通孔的位置对应,与所述绝缘框架相密封连接的电解片上开设有与所述氧气流通孔和所述氢气流通孔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绝缘框架的第一表面上开设有氢气凹槽,所述氢气凹槽由所述第一表面的内边缘延伸至所述氢气流通孔,所述氢气凹槽、氢气流通 孔以及电解片上与所述氢气流通孔位置对应的通孔共同构成氢气汇集通道,所述绝缘框架的第二表面上开设有氧气凹槽,所述氧气凹槽由所述第二表面的内边缘延伸至所述氧气流通孔,所述氧气凹槽、氧气流通孔以及电解片上与所述氧气流通孔位置对应的通孔共同构成氧气汇集通道,所述氢气汇集通道和所述氧气汇集通道也供流通电解液。 
车上具有车载电脑和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设有用于调整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真空度信息的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连接于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和车载电脑之间,所述车载蓄电池供电给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 
所述车载蓄电池负极接地且正极通过导线依次串联有继电器、断路器、分流器和氢气发生单元,所述继电器电连接车钥匙孔,所述继电器接地,设有脉冲宽度调制器,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器与所述分流器和氢气发生单元并联,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器接地,所述分流器并联有氢气机运行显示仪表,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氢气发生单元所产生的氢气量的氢气传感器,所述氢气传感器与所述氢气机运行显示仪表电连接,所述氢气传感器接地,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电连接于所述分流器,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接地。 
所述氢气发生单元、所述储水单元和所述过滤装置整合于一体。 
所述过滤装置为第一气水分离器和第二气水分离器,位于隔膜一侧的氢气经过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过滤去除水分后供 汽车发动机助燃,位于隔膜另一侧的氧气经过所述第二气水分离器过滤去除水分后排入大气。 
设有箱体,所述箱体分隔成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四个单元,所述第一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单元上方,所述第三单元位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左侧,所述第四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右侧,所述第一单元为所述储水单元,所述第二单元为所述氢气发生单元,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位于第三单元内,所述第二气水分离器位于所述第四单元内。 
所述氢气发生单元具有由所述箱体表面向内凹设的容置空间和用于闭合所述容置空间的盖体,所述容置空间和盖体共同构成所述电解室,所述盖体位于所述箱体表面,所述盖体上设有若干卡扣,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若干与所述卡扣对应的卡槽,所述盖体通过所述卡扣与卡槽的配合闭合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正极板为镍板,所述负极板为镍板或钛板,所述分压极板为镍板。 
正极板为镍板、负极板为钛板且分压极板为镍板是电解片的最佳的材质组合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车用氢气机所采用的隔膜能够将氢气机产生的氢气与氧气分离,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氢气与氧气的比例以达到最佳的助燃效果,或者将产生的氧气全部排放以避免对氧传感器造成干扰,适用范围更广泛;当装有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时,能够对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真空度信号进行调整,以使车载电脑能够控制喷油器喷射适合于加装本实用新型后的喷油量,以达到更为 节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储水单元、氢气发生单元以及过滤装置可以采用合体式的设计,不仅节省占据空间和管路,而且更为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隔膜与绝缘框架组合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面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解室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车用氢气机,包括用于电解产生氢气的氢气发生单元1、为氢气发生单元提供电解水的储水单元2、对电解产生的气体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以及为氢气发生单元提供电力的车载蓄电池3,所述氢气发生单元1具有电解室,所述电解室具有电解液进口,所述电解液进口与所述储水单元2相通,所述电解室内固定有若干电解片,所述电解片是正极板11、负极板12和分压极板13,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设有至少一对且呈相互交错间隔设置,相邻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设有至少一片分压极板,相邻电解片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电解片的边缘包覆于绝缘材料中,至少一对相邻电解片之间设置有用于阻隔气体的隔膜14(可以根据实际用途和需要在部分的或是全部的相邻电解片之间设置用于阻隔气体的隔膜),位于隔膜一 侧的电解片表面生产氢气且位于隔膜另一侧的电解片表面产生氧气,所述隔膜阻隔位于其两侧的氢气与氧气,位于隔膜一侧的氢气(或再与未设隔膜的相邻电解片之间的由氢气和氧气混合成的气体汇集后)经过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去除水分后供汽车发动机助燃,且位于隔膜另一侧的氧气排入大气。由于本实施例车用氢气机所采用的隔膜能够将氢气机产生的氢气与氧气分离,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氢气与氧气的比例以达到最佳的助燃效果,或者将产生的氧气全部排放以避免对氧传感器造成干扰,适用范围更广泛。 
所述隔膜为热塑料性塑料膜(例如聚酯膜、聚丙烯膜、聚酰胺膜等等),每片所述隔膜14皆具有绝缘框架15,所述隔膜边缘密封固定于所述绝缘框架,所述绝缘框架的厚度大于所述隔膜的厚度,所述绝缘框架具有相对的且位于所述隔膜两侧的第一表面151和第二表面152,所述绝缘框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与相邻的两电解片表面密封连接,且相邻的两电解片与其间的隔膜之间皆存在空隙,所述绝缘框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氧气流通孔154和至少一个氢气流通孔153,所有绝缘框架上的氢气流通孔的位置对应,所有绝缘框架上的氧气流通孔的位置对应,与所述绝缘框架相密封连接的电解片上开设有与所述氧气流通孔和所述氢气流通孔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绝缘框架的第一表面151上开设有氢气凹槽1511,所述氢气凹槽由所述第一表面的内边缘1512延伸至所述氢气流通孔153,所述氢气凹槽1511、氢气流通孔153以及电解片上与所述氢气流通孔位置对应的通孔123共同构成氢气汇集通道,所 述绝缘框架的第二表面152上开设有氧气凹槽1521,所述氧气凹槽由所述第二表面的内边缘1522延伸至所述氧气流通孔154,所述氧气凹槽1521、氧气流通孔154以及电解片上与所述氧气流通孔位置对应的通孔132共同构成氧气汇集通道,所述氢气汇集通道和所述氧气汇集通道也供流通电解液。由于隔膜边缘的绝缘框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与相邻的两电解片表面密封连接,使得位于隔膜一侧的电解片产生的氢气和位于隔膜另一侧的电解片产生的氧气被完全隔离开,位于隔膜一侧的电解片表面产生的氢气通过所述氢气汇集通道汇集后(或再与未设隔膜的电解片产生的由氢气与氧气混合构成的气体汇集混合后)送入过滤装置过滤去除水分后提供给发动机助燃,位于隔膜另一侧的电解片表面产生的氧气通过所述氧气汇集通道汇集后(或再经过滤去除水分或杂质后)排放至大气中。较佳地是,所述氧气流通孔和所述氢气流通孔两者至少之一开设于绝缘框架的下部,以便于电解液的流通。 
车上具有车载电脑4和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5,设有用于调整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真空度信息的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6,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连接于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和车载电脑之间,所述车载蓄电池供电给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在现有技术中,进气歧管绝对压力(MAP)传感器根据发动机的负荷状态测出进气歧管内绝对压力(真空度)的变化,并转换成电压信号输送到车载电脑作为决定喷油器基本喷油量的依据。由于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氢气能够助燃,提高燃烧效率,因此可以对原 先车载电脑内设定的真空度信号与喷油量的比值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特性做出调整补偿,以减少喷油量,即节省汽油,而在车载电脑程序及数据不能改变的前提下,只能将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真空度信号增强,因此需要在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和车载电脑之间加装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对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真空度信号进行增强调整,以使车载电脑能够控制喷油器喷射适合于加装本实用新型后的喷油量,以达到更为节能的目的。 
所述车载蓄电池3负极接地且正极通过导线依次串联有继电器7、断路器8、分流器9和氢气发生单元1,所述继电器7电连接车钥匙孔24,所述继电器7接地,设有脉冲宽度调制(PWM)器10,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器10与所述分流器9和氢气发生单元1并联,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器10接地,所述分流器9并联有氢气机运行显示仪表20,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氢气发生单元1所产生的氢气量的氢气传感器21,所述氢气传感器21与所述氢气机运行显示仪表20电连接,所述氢气传感器21接地,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6电连接于所述分流器9,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6接地。 
所述氢气发生单元、所述储水单元和所述过滤装置整合于一体。合体式的设计不仅能够节省占据空间和管路,而且更美观。 
所述过滤装置为第一气水分离器22和第二气水分离器23,位于隔膜一侧的氢气(或再与未设隔膜的相邻电解片之间的由氢气和氧气混合成的气体汇集后)经过所述第一气水分离 器过滤去除水分后供汽车发动机助燃,位于隔膜另一侧的氧气经过所述第二气水分离器过滤去除水分后排入大气。 
设有箱体A,所述箱体分隔成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四个单元,所述第一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单元上方,所述第三单元位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左侧,所述第四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右侧,所述第一单元为所述储水单元2,所述第二单元为所述氢气发生单元1,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22位于第三单元内,所述第二气水分离器23位于所述第四单元内。 
所述氢气发生单元1具有由所述箱体表面向内凹设的容置空间和用于闭合所述容置空间的盖体,所述容置空间和盖体共同构成所述电解室,所述盖体位于所述箱体表面,所述盖体上设有若干卡扣,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若干与所述卡扣对应的卡槽,所述盖体通过所述卡扣与卡槽的配合闭合所述容置空间。电解室采用盖体与容置空间卡扣式的设计,能够便于其内电解片等的安装、检修和维护。 
所述正极板为镍板,所述负极板为镍板或钛板,所述分压极板为镍板。现有技术中,电解片一般都采用不锈钢板,其缺点是:一、不锈钢板为了防止生锈会内含铬元素,不锈钢内部的铬在一定条件下(比如遇到强氧化剂时)会转变成六价铬,而且有些经六价铬表面处理的不锈钢板自身就带有六价铬,而六价铬是一种公知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能够致癌;二、不锈钢板电阻较大,导致氢气和氧气生产量较低;三、会产生较多的黄色沉淀物导致堵塞,使用年限较短。本实用新型的电解片 采用镍板和钛板的优点如下:一、不会产生六价铬,避免了传统不锈钢板产生六价铬的隐患;二、比起不锈钢,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镍板的电阻小约十一倍,氢气和氧气的生产量相对提高;三、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钛板产生的氢气的爆发力比不锈钢生产的氢气的爆发力约大一倍以上;三、比较环保,使用寿命较长。 
正极板为镍板、负极板为钛板且分压极板为镍板是电解片的最佳的材质组合方式。
实施例2:一种车用氢气机,包括用于电解产生氢气的氢气发生单元1、为氢气发生单元提供电解水的储水单元2、对电解产生的气体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以及为氢气发生单元提供电力的车载蓄电池3,所述氢气发生单元1具有电解室,所述电解室具有电解液进口,所述电解液进口与所述储水单元2相通,所述电解室内固定有若干电解片,所述电解片是正极板11、负极板12和分压极板13,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设有至少一对且呈相互交错间隔设置,相邻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设有至少一片分压极板,相邻电解片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电解片的边缘包覆于绝缘材料中,所有相邻电解片之间皆设置有用于阻隔气体的隔膜14,位于隔膜一侧的电解片表面生产氢气且位于隔膜另一侧的电解片表面产生氧气,所述隔膜阻隔位于其两侧的氢气与氧气,位于隔膜一侧的氢气经过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去除水分后供汽车发动机助燃,且位于隔膜另一侧的氧气排入大气。由于电解片的两个表面一面产生氢气且另一面产生氧气,而在所有电解片之间都设置用于阻隔气体的隔膜能够将所有 相邻的电解片表面产生的氢气与氧气都分开,以收集获得单独的氢气和单独的氧气,单独的氧气排放至大气中无污染,单独的氢气再经过滤以去除水分之后输送至发动机供助燃,由于电解产生的氧气全部被排放至大气后对汽车的氧传感器没有干扰,因此不会影响车载电脑对喷油量的控制,因此适用于所有的车型。 
所述隔膜为热塑料性塑料膜(例如聚酯膜、聚丙烯膜、聚酰胺膜等等),每片所述隔膜14皆具有绝缘框架15,所述隔膜边缘密封固定于所述绝缘框架,所述绝缘框架的厚度大于所述隔膜的厚度,所述绝缘框架具有相对的且位于所述隔膜两侧的第一表面151和第二表面152,所述绝缘框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与相邻的两电解片表面密封连接,且相邻的两电解片与其间的隔膜之间皆存在空隙,所述绝缘框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氧气流通孔154和至少一个氢气流通孔153,所有绝缘框架上的氢气流通孔的位置对应,所有绝缘框架上的氧气流通孔的位置对应,与所述绝缘框架相密封连接的电解片上开设有与所述氧气流通孔和所述氢气流通孔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绝缘框架的第一表面151上开设有氢气凹槽1511,所述氢气凹槽由所述第一表面的内边缘1512延伸至所述氢气流通孔153,所述氢气凹槽1511、氢气流通孔153以及电解片上与所述氢气流通孔位置对应的通孔123共同构成氢气汇集通道,所述绝缘框架的第二表面152上开设有氧气凹槽1521,所述氧气凹槽由所述第二表面的内边缘1522延伸至所述氧气流通孔154,所述氧气凹槽1521、氧气流通孔154以及电解片上与所 述氧气流通孔位置对应的通孔132共同构成氧气汇集通道,所述氢气汇集通道和所述氧气汇集通道也供流通电解液。由于隔膜边缘的绝缘框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与相邻的两电解片表面密封连接,使得位于隔膜一侧的电解片产生的氢气和位于隔膜另一侧的电解片产生的氧气被完全隔离开,位于隔膜一侧的电解片表面产生的氢气通过所述氢气汇集通道汇集后送入过滤装置过滤去除水分后提供给发动机助燃,位于隔膜另一侧的电解片表面产生的氧气通过所述氧气汇集通道汇集后排放至大气中。较佳地是,所述氧气流通孔和所述氢气流通孔两者至少之一开设于绝缘框架的下部,以便于电解液的流通。 
车上具有车载电脑4和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5,设有用于调整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真空度信息的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6,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连接于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和车载电脑之间,所述车载蓄电池供电给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 
所述车载蓄电池3负极接地且正极通过导线依次串联有继电器7、断路器8、分流器9和氢气发生单元1,所述继电器7电连接车钥匙孔24,所述继电器7接地,设有脉冲宽度调制(PWM)器10,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器10与所述分流器9和氢气发生单元1并联,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器10接地,所述分流器9并联有氢气机运行显示仪表20,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氢气发生单元1所产生的氢气量的氢气传感器21,所述氢气传感器21与所述氢气机运行显示仪表20电连接,所述氢气传感器21接地,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6电连接于所述 分流器9,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6接地。 
所述氢气发生单元、所述储水单元和所述过滤装置整合于一体。 
所述过滤装置为第一气水分离器22和第二气水分离器23,位于隔膜一侧的氢气经过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过滤去除水分后供汽车发动机助燃,位于隔膜另一侧的氧气经过所述第二气水分离器过滤去除水分后排入大气。 
设有箱体A,所述箱体分隔成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四个单元,所述第一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单元上方,所述第三单元位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左侧,所述第四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右侧,所述第一单元为所述储水单元2,所述第二单元为所述氢气发生单元1,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22位于第三单元内,所述第二气水分离器23位于所述第四单元内。 
所述氢气发生单元1具有由所述箱体表面向内凹设的容置空间和用于闭合所述容置空间的盖体,所述容置空间和盖体共同构成所述电解室,所述盖体位于所述箱体表面,所述盖体上设有若干卡扣,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若干与所述卡扣对应的卡槽,所述盖体通过所述卡扣与卡槽的配合闭合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正极板为镍板,所述负极板为镍板或钛板,所述分压极板为镍板。正极板为镍板、负极板为钛板且分压极板为镍板是电解片的最佳的材质组合方式。 
实施例3:一种车用氢气机,包括用于电解产生氢气的氢 气发生单元1、为氢气发生单元提供电解水的储水单元2、对电解产生的气体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以及为氢气发生单元提供电力的车载蓄电池3,所述氢气发生单元1具有电解室,所述电解室具有电解液进口,所述电解液进口与所述储水单元2相通,所述电解室内固定有若干电解片,所述电解片是正极板11、负极板12和分压极板13,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设有至少一对且呈相互交错间隔设置,相邻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设有至少一片分压极板,相邻电解片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电解片的边缘包覆于绝缘材料中,部分相邻电解片之间设置有用于阻隔气体的隔膜14且部分相邻电解片之间不设隔膜,位于隔膜一侧的电解片表面生产氢气且位于隔膜另一侧的电解片表面产生氧气,所述隔膜阻隔位于其两侧的氢气与氧气,位于隔膜一侧的氢气以及未设隔膜的相邻电解片之间的由氢气和氧气混合成的气体皆经过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去除水分后供汽车发动机助燃,且位于隔膜另一侧的氧气排入大气。根据对不同车型和不同发动机的助燃效果的最佳需求,得出助燃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最佳比例,在设计和生产本实施例车用氢气机时设定好设置隔膜的数量,将隔膜阻隔的氧气排入大气后无污染,将隔膜阻隔的氢气与未设隔膜处生产的由氢气和氧气混合成的气体一起收集后输送至发动机处供助燃,以获得最佳的助燃效果。 
所述隔膜为热塑料性塑料膜(例如聚酯膜、聚丙烯膜、聚酰胺膜等等),每片所述隔膜14皆具有绝缘框架15,所述隔膜边缘密封固定于所述绝缘框架,所述绝缘框架的厚度大于所述隔膜的厚度,所述绝缘框架具有相对的且位于所述隔膜两侧 的第一表面151和第二表面152,所述绝缘框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与相邻的两电解片表面密封连接,且相邻的两电解片与其间的隔膜之间皆存在空隙,所述绝缘框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氧气流通孔154和至少一个氢气流通孔153,所有绝缘框架上的氢气流通孔的位置对应,所有绝缘框架上的氧气流通孔的位置对应,与所述绝缘框架相密封连接的电解片上开设有与所述氧气流通孔和所述氢气流通孔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绝缘框架的第一表面151上开设有氢气凹槽1511,所述氢气凹槽由所述第一表面的内边缘1512延伸至所述氢气流通孔153,所述氢气凹槽1511、氢气流通孔153以及电解片上与所述氢气流通孔位置对应的通孔123共同构成氢气汇集通道,所述绝缘框架的第二表面152上开设有氧气凹槽1521,所述氧气凹槽由所述第二表面的内边缘1522延伸至所述氧气流通孔154,所述氧气凹槽1521、氧气流通孔154以及电解片上与所述氧气流通孔位置对应的通孔132共同构成氧气汇集通道,所述氢气汇集通道和所述氧气汇集通道也供流通电解液。由于隔膜边缘的绝缘框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与相邻的两电解片表面密封连接,使得位于隔膜一侧的电解片产生的氢气和位于隔膜另一侧的电解片产生的氧气被完全隔离开,位于隔膜一侧的电解片表面产生的氢气通过所述氢气汇集通道汇集后再与未设隔膜的电解片产生的由氢气与氧气混合构成的气体汇集混合后送入过滤装置过滤去除水分后提供给发动机助燃,位于隔膜另一侧的电解片表面产生的氧气通过所述氧气汇集通道汇集后再经过滤去除水分或杂质后排放至大气中。较佳地 是,所述氧气流通孔和所述氢气流通孔两者至少之一开设于绝缘框架的下部,以便于电解液的流通。 
车上具有车载电脑4和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5,设有用于调整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真空度信息的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6,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连接于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和车载电脑之间,所述车载蓄电池供电给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 
所述车载蓄电池3负极接地且正极通过导线依次串联有继电器7、断路器8、分流器9和氢气发生单元1,所述继电器7电连接车钥匙孔24,所述继电器7接地,设有脉冲宽度调制(PWM)器10,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器10与所述分流器9和氢气发生单元1并联,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器10接地,所述分流器9并联有氢气机运行显示仪表20,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氢气发生单元1所产生的氢气量的氢气传感器21,所述氢气传感器21与所述氢气机运行显示仪表20电连接,所述氢气传感器21接地,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6电连接于所述分流器9,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6接地。 
所述氢气发生单元、所述储水单元和所述过滤装置整合于一体。 
所述过滤装置为第一气水分离器22和第二气水分离器23,位于隔膜一侧的氢气与未设隔膜的相邻电解片之间的由氢气和氧气混合成的气体汇集后经过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过滤去除水分后供汽车发动机助燃,位于隔膜另一侧的氧气经过所述第二气水分离器过滤去除水分后排入大气。 
设有箱体A,所述箱体分隔成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四个单元,所述第一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单元上方,所述第三单元位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左侧,所述第四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右侧,所述第一单元为所述储水单元2,所述第二单元为所述氢气发生单元1,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22位于第三单元内,所述第二气水分离器23位于所述第四单元内。 
所述氢气发生单元1具有由所述箱体表面向内凹设的容置空间和用于闭合所述容置空间的盖体,所述容置空间和盖体共同构成所述电解室,所述盖体位于所述箱体表面,所述盖体上设有若干卡扣,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若干与所述卡扣对应的卡槽,所述盖体通过所述卡扣与卡槽的配合闭合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正极板为镍板,所述负极板为镍板或钛板,所述分压极板为镍板。正极板为镍板、负极板为钛板且分压极板为镍板是电解片的最佳的材质组合方式。 
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权利要求书所列。 

Claims (12)

1.一种车用氢气机,包括用于电解产生氢气的氢气发生单元(1)、为氢气发生单元提供电解水的储水单元(2)、对电解产生的气体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以及为氢气发生单元提供电力的车载蓄电池(3),所述氢气发生单元(1)具有电解室,所述电解室具有电解液进口,所述电解液进口与所述储水单元(2)相通,所述电解室内固定有若干电解片,所述电解片是正极板(11)、负极板(12)和分压极板(13),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设有至少一对且呈相互交错间隔设置,相邻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设有至少一片分压极板,相邻电解片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电解片的边缘包覆于绝缘材料中,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对相邻电解片之间设置有用于阻隔气体的隔膜(14),位于隔膜一侧的电解片表面生产氢气且位于隔膜另一侧的电解片表面产生氧气,所述隔膜阻隔位于其两侧的氢气与氧气,位于隔膜一侧的氢气经过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去除水分后供汽车发动机助燃,且位于隔膜另一侧的氧气排入大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氢气机,其特征在于:所有相邻电解片之间皆设置所述隔膜(1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氢气机,其特征在于:部分相邻电解片之间设置所述隔膜(14)且部分相邻电解片之间不设隔膜,位于隔膜一侧的氢气以及未设隔膜的相邻电解片之间的由氢气和氧气混合成的气体皆经过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去除水分后供汽车发动机助燃,且位于隔膜另一侧的氧气排入大气。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用氢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为热塑料性塑料膜,每片所述隔膜(14)皆具有绝缘框架(15),所述隔膜边缘密封固定于所述绝缘框架,所述绝缘框架的厚度大于所述隔膜的厚度,所述绝缘框架具有相对的且位于所述隔膜两侧的第一表面(151)和第二表面(152),所述绝缘框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与相邻的两电解片表面密封连接,且相邻的两电解片与其间的隔膜之间皆存在空隙,所述绝缘框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氧气流通孔(154)和至少一个氢气流通孔(153),所有绝缘框架上的氢气流通孔的位置对应,所有绝缘框架上的氧气流通孔的位置对应,与所述绝缘框架相密封连接的电解片上开设有与所述氧气流通孔和所述氢气流通孔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绝缘框架的第一表面(151)上开设有氢气凹槽(1511),所述氢气凹槽由所述第一表面的内边缘(1512)延伸至所述氢气流通孔(153),所述氢气凹槽(1511)、氢气流通孔(153)以及电解片上与所述氢气流通孔位置对应的通孔(123)共同构成氢气汇集通道,所述绝缘框架的第二表面(152)上开设有氧气凹槽(1521),所述氧气凹槽由所述第二表面的内边缘(1522)延伸至所述氧气流通孔(154),所述氧气凹槽(1521)、氧气流通孔(154)以及电解片上与所述氧气流通孔位置对应的通孔(132)共同构成氧气汇集通道,所述氢气汇集通道和所述氧气汇集通道也供流通电解液。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用氢气机,其特征在于:车上具有车载电脑(4)和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5),设有用于调整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真空度信息的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6),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连接于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和车载电脑之间,所述车载蓄电池供电给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氢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蓄电池(3)负极接地且正极通过导线依次串联有继电器(7)、断路器(8)、分流器(9)和氢气发生单元(1),所述继电器(7)电连接车钥匙孔(24),所述继电器(7)接地,设有脉冲宽度调制器(10),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器(10)与所述分流器(9)和氢气发生单元(1)并联,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器(10)接地,所述分流器(9)并联有氢气机运行显示仪表(20),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氢气发生单元(1)所产生的氢气量的氢气传感器(21),所述氢气传感器(21)与所述氢气机运行显示仪表(20)电连接,所述氢气传感器(21)接地,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6)电连接于所述分流器(9),所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调整器(6)接地。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用氢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发生单元、所述储水单元和所述过滤装置整合于一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氢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为第一气水分离器(22)和第二气水分离器(23),位于隔膜一侧的氢气经过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过滤去除水分后供汽车发动机助燃,位于隔膜另一侧的氧气经过所述第二气水分离器过滤去除水分后排入大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氢气机,其特征在于:设有箱体(A),所述箱体分隔成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四个单元,所述第一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单元上方,所述第三单元位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左侧,所述第四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右侧,所述第一单元为所述储水单元(2),所述第二单元为所述氢气发生单元(1),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22)位于第三单元内,所述第二气水分离器(23)位于所述第四单元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用氢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发生单元(1)具有由所述箱体表面向内凹设的容置空间和用于闭合所述容置空间的盖体,所述容置空间和盖体共同构成所述电解室,所述盖体位于所述箱体表面,所述盖体上设有若干卡扣,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若干与所述卡扣对应的卡槽,所述盖体通过所述卡扣与卡槽的配合闭合所述容置空间。
11.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用氢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为镍板,所述负极板为镍板或钛板,所述分压极板为镍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用氢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板为钛板。
CN2012201800138U 2012-04-25 2012-04-25 车用氢气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103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800138U CN202610343U (zh) 2012-04-25 2012-04-25 车用氢气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800138U CN202610343U (zh) 2012-04-25 2012-04-25 车用氢气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10343U true CN202610343U (zh) 2012-12-19

Family

ID=47344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8001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10343U (zh) 2012-04-25 2012-04-25 车用氢气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10343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7351A (zh) * 2014-03-14 2014-06-18 石建设 一种燃油发动机催化系统
CN104564438A (zh) * 2015-01-12 2015-04-29 浙江新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高热效醇类发电机组
CN104901388A (zh) * 2015-06-22 2015-09-09 罗民雄 釆用1个或n个串联的电池直接给电解水电极供电的高效电解水装置
CN106048639A (zh) * 2015-04-13 2016-10-26 司玛特动力有限公司 氢气及氧气产生装置
WO2016184065A1 (zh) * 2015-05-20 2016-11-24 胡永沙 安全氢氧机
CN110466319A (zh) * 2019-08-26 2019-11-19 沈利婷 一种汽车用内部环境调节装置
CN112921355A (zh) * 2021-01-01 2021-06-08 冯建成 尼龙网隔膜电解制氢制氧技术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7351A (zh) * 2014-03-14 2014-06-18 石建设 一种燃油发动机催化系统
CN104564438A (zh) * 2015-01-12 2015-04-29 浙江新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高热效醇类发电机组
CN104564438B (zh) * 2015-01-12 2017-02-22 浙江新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高热效醇类发电机组
CN106048639A (zh) * 2015-04-13 2016-10-26 司玛特动力有限公司 氢气及氧气产生装置
CN106048639B (zh) * 2015-04-13 2018-11-13 司玛特动力有限公司 氢气及氧气产生装置
WO2016184065A1 (zh) * 2015-05-20 2016-11-24 胡永沙 安全氢氧机
CN104901388A (zh) * 2015-06-22 2015-09-09 罗民雄 釆用1个或n个串联的电池直接给电解水电极供电的高效电解水装置
CN104901388B (zh) * 2015-06-22 2018-07-17 罗民雄 釆用n个串联的电池直接给电解水电极供电的高效电解水装置
CN110466319A (zh) * 2019-08-26 2019-11-19 沈利婷 一种汽车用内部环境调节装置
CN110466319B (zh) * 2019-08-26 2021-02-02 湖州力卓机械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内部环境调节装置
CN112921355A (zh) * 2021-01-01 2021-06-08 冯建成 尼龙网隔膜电解制氢制氧技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10343U (zh) 车用氢气机
CN201678736U (zh) 为发动机提供辅助燃料的氢气机
US9353451B2 (en) Hydrolysi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ehicle engine
CN102947576B (zh) 用于内燃机的氢气补充系统
EP2685076A1 (en) Vehicle with mixed gas generating system, and vehicle with fuel producing system
CN102777285A (zh) 燃料供应系统
CN108428913A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设备
CN104373258B (zh) 一种智能型内燃机节油器
CN106828365A (zh) 一种电动汽车燃料电池供电系统
CN201002518Y (zh) 混合动力汽车
CN205638690U (zh) 一种新型的具有防尘功能的发电机
CN208878051U (zh) 一种钒电池电解液过滤装置
CN101798964B (zh) 车用智能增力减排节能控制装置
CN102925918A (zh) 一种新型车载氢氧机
CN200989264Y (zh) 以水电解产物作为能源的环保型节油器
CN203700534U (zh) 一种智能控制的节能减排装置
CN207842826U (zh) 一种带太阳能风能发电的车顶行李箱
CN104711626B (zh) 一种智能控制的节能减排装置及其方法
CN204099079U (zh) 一种智能型内燃机节油器
CN209707608U (zh) 一种发电机组控制屏专用测试设备
CN103436907B (zh) 车载式氢氧电解装置
CN208843886U (zh) 一种基于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中的沼气发电装置
CN109713345A (zh) 集散耦合式应急电源系统及集散耦合式应急电源站
CN205422926U (zh) 一种热电联产机组的集成式发动机系统
CN110001382A (zh) 一种配装在电动汽车上的风力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