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85851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85851U
CN202585851U CN2012201191587U CN201220119158U CN202585851U CN 202585851 U CN202585851 U CN 202585851U CN 2012201191587 U CN2012201191587 U CN 2012201191587U CN 201220119158 U CN201220119158 U CN 201220119158U CN 202585851 U CN202585851 U CN 2025858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w
insulating body
section
electric connector
conduct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191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信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upiin Electronic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upiin Electronic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upiin Electronic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Oupiin Electronic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1191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858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858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8585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组装于该绝缘本体中的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以及组装于该绝缘本体上的上壳体与下壳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壳体与下壳体,并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上分别设置上排压片与下排压片,由于上排压片与下排压片均能够伸入该绝缘本体的插口中并分别抵压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辅助对应的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恢复形状并夹紧插头端子,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导电端子会过度变形引起电性连接失败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供电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由于电连接器可以通过快速插拔而实现不同电子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因此电连接器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目前电连接器已使用至电脑、通讯设备、网络服务器等产品中。通常,电连接器根据其两大基本功能可以被分为:信号传输及电传输两类。两类连接器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工作电流和电压。一般来说,信号传输类的连接器是在中低电压下工作;而电传输类的连接器则是在中高电压下工作。在实际使用中,传输电力的电连接器相较于传输信号的电连接器更会出现比较频繁的插拔需求,因此在机械性能(例如插拔次数及产品寿命)方面,就会对传输电力的电连接器要求愈加苛刻。
在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固定状态以及该电连接器导电端子与插头连接器的插头端子的配合状态均不理想,非常影响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详细来讲,当插头连接器的插头端子在插入电连接器时,经常会出现插头端子未能对准电连接器插口,而是偏移插口中心,致使与该插头端子相配合的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也产生较大幅度的偏移,此时该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就极有可能因过度偏移而产生不可逆转的变形。当插头端子完全插入电连接器之后,因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未能恢复原状而不能与插头端子正常接触,从而影响电性传输效果,严重者则会导致电性连接失败。更甚至于,当插头端子未能沿着电连接器的插口中心插入时,还极有可能损坏到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致使电连接器完全被破坏。
因此,申请人鉴于以上现有电连接器结构的缺失与不便,研究出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合理优化其结构、有效改善其使用状况及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能够提高机械与电气连接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组装于该绝缘本体中的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以及一组装于该绝缘本体上的上壳体与下壳体。该绝缘本体具有一插接段及一安装段,该插接段形成一插口,用来接收一外部的插头端子;该安装段形成有多个端子通道,以收容并固定导电端子;该上排导电端子与该下排导电端子中的每个导电端子均包括有一弹性对接部、一与该弹性对接部相连的固定部及一与该固定部相连的尾部,其中该弹性对接部倾斜伸入该绝缘本体的插口中,以备与插头端子相配合;该固定部收容于该绝缘本体的对应端子通道中,以固定该导电端子于该绝缘本体中;以及该尾部伸出该绝缘本体之外,用来与一外部电路相连接;该上壳体设置有上排压片,该上排压片伸向该绝缘本体的插口中,并且从上向下抵压与其对应的上排导电端子的弹性对接部;以及该下壳体设置有下排压片,该下排压片伸向该绝缘本体的插口中,并且从下向上顶压与其对应的下排导电端子的弹性对接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设置上壳体与下壳体,并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上分别设置上排压片与下排压片,由于上排压片与下排压片均能够伸入该绝缘本体的插口中并分别抵压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辅助对应的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恢复形状并夹紧插头端子,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导电端子会过度变形引起电性连接失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沿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结构剖面图。
图5为插头端子沿着插口中心正常插入图4所示的电连接器中,插头端子与导电端子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插头端子偏离插口中心插入图4所示的电连接器中而引起导电端子较大位移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在电路板上的配置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出在同一个电路板上配置有四个供电用的电连接器。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电连接器     1               绝缘本体  10
插接段         12             安装段       14
插口          16             端子通道  140
开口          120            固定孔           122、124
侧孔          126            连接块           180
连接槽         182            上排导电端子20
弹性对接部 22、32      固定部           24
尾部          26             下排导电端子30
上壳体         40             上排压片     42
水平段         420           弹性段           422
按压段         424           上扣片           44
上扣孔         440           上固定片     46
下壳体         50             下排压片     52
下扣片         54             下扣孔           540
下固定片     56             固定件           60
上固定凸起62               下固定凸起   64
插头端子     2               外部电路板   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沿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的结构分解图;以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的结构剖面图。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包括一绝缘本体10、组装于该绝缘本体10中的上排导电端子20与下排导电端子30,以及一组装于该绝缘本体10上的上壳体40与下壳体50。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由于上壳体40与下壳体50为分开的、单独的构件,因此上述电连接器1还需要包括两个固定件60,用来连接上壳体40与下壳体50,从而使得上壳体40与下壳体50稳定结合在该绝缘本体10上。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上壳体40与下壳体50可以是其它的连接形态,例如一体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并未将上壳体40与下壳体50限定为分体式或一体式的结构形式,而只要其能够组装于绝缘本体10上并具备辅助抵压导电端子的功能即可。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的结构做出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的绝缘本体10具有一插接段12及一安装段14,该插接段12形成一插口16,用来接收一外部的插头端子2(如图5所示);该安装段14形成有多个端子通道(如图4所示的标号140),以收容并固定导电端子。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述绝缘本体10大致呈扁平矩形状,在该绝缘本体10的顶壁形成有两个与插口16连通的开口120及若干个用来固定上壳体40的固定孔122、124。具体来讲,所述固定孔包括两个左右对称的固定孔122及四个前后对称的固定孔124。由于该绝缘本体10的底壁与顶壁的形状类似,因此此处对于其底壁的形状就不予赘述。此外,在该绝缘本体10的两侧壁均形成有一与插口16相连通的侧孔126,用来安装固定件60。更进一步地,在该绝缘本体10的两侧壁还分别形成一向外凸出的燕尾状的连接块180及一向内凹陷的燕尾状的连接槽182,用来连接相邻的电连接器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绝缘本体10并非是绝对的矩形状,如图1所示,该绝缘本体10的插接段12与安装段14在左右方向上错开一定距离,从而在左右方向上呈阶梯状。这种设计同样也是为了便于与相邻的电连接器1形成一种结构上的配合关系,如图6所示,从而在电连接器1之间形成稳固的连接。有关图7所示的结构配置请容后详述。
如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的上排导电端子20与下排导电端子30中的每个导电端子均包括有一弹性对接部22、一与该弹性对接部22相连的固定部24及一与该固定部24相连的尾部26,其中该弹性对接部22倾斜伸入该绝缘本体10的插口16中,以备与插头端子2相配合;该固定部24收容于该绝缘本体10的对应端子通道140中,以固定该导电端子于该绝缘本体10中;以及该尾部26伸出该绝缘本体10之外,用来焊接至一外部电路板3(如图7所示)上并与外部电路相连接。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排导电端子20与下排导电端子30均包括有两个并排设置的导电端子,并且上排导电端子20的弹性对接部22是向下倾斜,而下排导电端子30的弹性对接部32是向上倾斜,因此上排导电端子20与下排导电端子30的弹性对接部22、32形成汇聚状,从而能够夹持自插口16插入的插头端子2(如图5所示),并且能够与插头端子2形成稳定的电性接触。更进一步地,上排导电端子20与下排导电端子30的弹性对接部22、32的头部还被设计为喇叭形放射状,以便于插头端子2顺利地进入上下排的弹性对接部22、32之间。
如图1、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的上壳体40安装于绝缘本体10的顶面,该上壳体40设置有上排压片42,该上排压片42伸向该绝缘本体10的插口16中,并且从上向下抵压与其对应的上排导电端子20的弹性对接部2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个上排压片42均呈指状,其具有一自上壳体40向前延伸的水平段420、一自水平段420向下倾斜的弹性段422及一自弹性段422竖直向下延伸的按压段424,该上排压片42的弹性段422及按压段424能够自绝缘本体10的顶部的开口120进入绝缘本体10的插口16内,然后上排压片42的按压段424能够垂直按压在对应的上排导电端子20的弹性对接部22的上方,从而为上排导电端子20的弹性恢复提供辅助功能。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上壳体40还设置有位于其左右两侧向下折弯垂直延伸的上扣片44,以伸入位于绝缘本体10顶部的左右两侧的固定孔122中,在每个上扣片44均形成一上扣孔440,从而能够与固定件60的上固定凸起62相配合。此外,该上壳体40还设置有位于其前后两侧的向下折弯垂直延伸的上固定片46,其也能够嵌入位于绝缘本体10顶部的前后两侧的固定孔122中。通过以上设计,上壳体40能够稳定地被固定于绝缘本体10的顶部。此外,上排压片42是经由冲压工艺而形成于该上壳体40上,且上排压片42的数量与上排导电端子20的数量相同,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上排压片42的数量为二,其一一对应于上排导电端子20。
如图1、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的下壳体50设置有下排压片52,该下排压片52伸向该绝缘本体10的插口16中,并且从下向上顶压与其对应的下排导电端子30的弹性对接部22。同样地,下壳体50也设置有与上壳体40的结构类似的下扣片54、下扣孔540、下固定片56等,其中下扣孔540能够与固定件60的下固定凸起64相配合。可见,下壳体50能够借助上述结构设计而被稳定地固定于绝缘本体10的顶部。同理,下排压片52也具有与上排压片42相对称的结构,从而能够为下排导电端子30的弹性恢复提供辅助功能。
如图1及图3所示,两个固定件60能够组装于绝缘本体10的两侧对连接上下壳体40、50。详细来讲,两个固定件60分别嵌入位于绝缘本体10两侧壁的侧孔126中,其中固定件60的上固定凸起62伸入上壳体40的上扣孔440中,而固定件60的下固定凸起64则伸入下壳体50的下扣孔540中,从而连接上壳体40与下壳体50,使得上壳体40与下壳体50能够更加稳固地组装于绝缘本体10中。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0的插口16的高度尺寸略大于插头端子2的厚度,因此当插头端子2插入时,不需要完全对准插口16才能插入,这种设计可以方便插头端子2很容易地插入该电连接器1中。但根据现有技术的结构设计,很容易导致导电端子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形,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上排导电端子20与下排导电端子30能够借助上排压片42与下排压片52的辅助抵压从而能够避免发生这种情况的发生。详细的原理如下所述。
请先参照图5所示,当插头端子2沿着插口16的中心水平方向插入该电连接器1时,上排导电端子20与下排导电端子30的弹性对接部22、32均会分别会沿上、下方向弹性位移一定距离,并在其自身弹力及上排压片42与下排压片52的帮助下沿上下方向夹紧插头端子2,从而与插头端子2形成可靠的电性连接。可见,当插头端子2正常插入电连接器1时,上排导电端子20与下排导电端子30均会在其正常的弹性变形范围内位移。
请接着参照图6所示,当插头端子2沿着偏离插口16中心的水平方向插入该电连接器1时,上排导电端子20的弹性对接部22会尤其被迫向上位移,而待插头端子2完全插入时并且回归中心位置时,此时上排导电端子20的弹性对接部22会借助其自身的弹性恢复力以及其所受到的上排压片42的向下的抵压力而进行复位,从而与插头端子2形成可靠的电性接触的状态。同理,当插头端子2以靠近插口16下方的位置插入该电连接器1,由于下排导电端子30受到下排压片52的辅助抵压而避免过度变形,从而能够与插头端子2形成可靠的电性连接。
请参照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可以多个的方式安装于一外部电路板3上,从而与外部电路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是以两个为一组形成电力传输装置,其中两相邻电连接器1之间是通过其中一个电连接器的连接块180与另一个电连接器的连接槽182(连接块180与连接槽182的具体形状可参见图1与图2所示)相互卡合而实现机械连接的目的。依此类推,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更多的电连接器1机械连接在一起,从而共同传输电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通过设置上壳体40与下壳体50,并在上壳体40与下壳体50上分别设置上排压片42与下排压片52,由于上排压片42与下排压片52均能够伸入该绝缘本体10的插口16中并分别抵压上排导电端子20与下排导电端子30,辅助对应的上排导电端子20与下排导电端子30恢复形状,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导电端子会过度变形引起电性连接失败的问题。

Claims (10)

1.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组装于该绝缘本体中的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以及一组装于该绝缘本体上的上壳体与下壳体,其特征在于:
该绝缘本体具有一插接段及一安装段,该插接段形成一插口,用来接收一外部的插头端子;该安装段形成有多个端子通道,以收容并固定导电端子;
该上排导电端子与该下排导电端子中的每个导电端子均包括有一弹性对接部、一与该弹性对接部相连的固定部及一与该固定部相连的尾部,其中该弹性对接部倾斜伸入该绝缘本体的插口中,以备与插头端子相配合;该固定部收容于该绝缘本体的对应端子通道中,以固定该导电端子于该绝缘本体中;以及该尾部伸出该绝缘本体之外,用来与一外部电路相连接;
该上壳体设置有上排压片,该上排压片伸向该绝缘本体的插口中,并且从上向下抵压与其对应的上排导电端子的弹性对接部;以及
该下壳体设置有下排压片,该下排压片伸向该绝缘本体的插口中,并且从下向上顶压与其对应的下排导电端子的弹性对接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排导电端子的弹性对接部是向下倾斜,而下排导电端子的弹性对接部是向上倾斜,使得上排导电端子与下排导电端子的弹性对接部形成汇聚状,以夹持自该插口插入的插头端子。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绝缘本体的顶壁与底壁上均形成有至少一个与该插口连通的开口。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壳体设置有上排压片,该上排压片具有一自该上壳体向前延伸的水平段、一自该水平段向下倾斜的弹性段及一自该弹性段竖直向下延伸的按压段,该上排压片的弹性段及按压段是自该绝缘本体的顶壁的开口进入该插口内,从而使得该上排压片的按压段垂直按压在上排导电端子的弹性对接部上。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下壳体设置有下排压片,该下排压片亦具有一水平段、一弹性段及一按压段,该下排压片的弹性段及按压段是自该绝缘本体的底壁的开口进入该插口内,从而使得该下排压片的按压段垂直抵压在下排导电端子的弹性对接部上。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绝缘本体的顶壁与底壁上还都形成有若干个固定孔,其中所述固定孔包括至少两个左右对称的固定孔及至少两个前后对称的固定孔。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壳体还设置有位于其左右两侧向下折弯垂直延伸的上扣片,以伸入位于该绝缘本体顶壁的左右对称的固定孔中,每个上扣片均形成一上扣孔;以及,该下壳体亦设置有位于其左右两侧向下折弯垂直延伸的下扣片,以伸入位于该绝缘本体底壁的左右对称的固定孔中,每个下扣片均形成一下扣孔。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还包括有两个固定件,组装于该绝缘本体的两侧壁,每个固定件均具有一上固定凸起与一下固定凸起,其中该上固定凸起是与该上壳体的上扣孔相配合,而该下固定凸起则是与该下壳体的下扣孔相配合。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绝缘本体的两侧壁上各形成一侧孔,用以供所述固定件安装于其中。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绝缘本体的两侧壁分别形成一向外凸出的燕尾状的连接块,以及一向内凹陷的燕尾状的连接槽。
CN2012201191587U 2012-03-27 2012-03-27 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858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191587U CN202585851U (zh) 2012-03-27 2012-03-27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191587U CN202585851U (zh) 2012-03-27 2012-03-27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85851U true CN202585851U (zh) 2012-12-05

Family

ID=47255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1915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85851U (zh) 2012-03-27 2012-03-27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85851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8529A (zh) * 2016-05-31 2016-10-26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器弹片端子及使用该弹片端子的充电器
CN107546518A (zh) * 2017-08-07 2018-01-05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9546401A (zh) * 2017-09-21 2019-03-29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阴端子和连接器
CN110867690A (zh) * 2019-11-25 2020-03-06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其插头
CN113270744A (zh) * 2021-04-26 2021-08-17 宣城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14272479A (zh) * 2015-06-24 2022-04-05 费雪派克医疗保健有限公司 呼吸辅助设备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2479A (zh) * 2015-06-24 2022-04-05 费雪派克医疗保健有限公司 呼吸辅助设备
CN106058529A (zh) * 2016-05-31 2016-10-26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器弹片端子及使用该弹片端子的充电器
CN107546518A (zh) * 2017-08-07 2018-01-05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7546518B (zh) * 2017-08-07 2020-04-24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9546401A (zh) * 2017-09-21 2019-03-29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阴端子和连接器
CN109546401B (zh) * 2017-09-21 2020-04-1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阴端子和连接器
CN110867690A (zh) * 2019-11-25 2020-03-06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其插头
CN110867690B (zh) * 2019-11-25 2021-07-30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其插头
CN113270744A (zh) * 2021-04-26 2021-08-17 宣城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85851U (zh) 电连接器
CN101589516B (zh) 互连的印刷电路板
CN100581004C (zh) 基板对基板连接用同轴连接器
CN202363616U (zh) 卡缘式电连接器
CN101305500B (zh) 板到板的互联组件
JP3200315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2738621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718813Y (zh) 插座连接器
CN203707414U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201498826U (zh) 电连接器
CN201667411U (zh) 电连接器
CN102842783A (zh) 连接器组件
CN201112786Y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3039128U (zh) 电连接装置及其电连接器
CN201041909Y (zh) 电连接器
CN201230103Y (zh) 电连接器
CN202004221U (zh) 电连接器
CN201994470U (zh) 测试连接器
CN100448113C (zh) 具有电路板固持结构的电连接器
CN201498808U (zh) 电连接器
CN204834934U (zh) 板对板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102044773A (zh) 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CN201498758U (zh) 电连接器
CN201352647Y (zh) 插座连接器、插头及插座连接器组合
CN101162807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05

Termination date: 201803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