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64599U - 左右两侧的端子具有直立式延伸部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左右两侧的端子具有直立式延伸部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64599U
CN202564599U CN2012200900567U CN201220090056U CN202564599U CN 202564599 U CN202564599 U CN 202564599U CN 2012200900567 U CN2012200900567 U CN 2012200900567U CN 201220090056 U CN201220090056 U CN 201220090056U CN 202564599 U CN202564599 U CN 2025645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licing ear
extension
connector
base portion
contact 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900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岱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mula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mula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mula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Simula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12200900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645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645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6459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左右两侧的端子具有直立式延伸部的连接器,包括多支第一连接端子、多支第二连接端子、一绝缘座体及一金属壳体,各第一连接端子呈平板状,包括一接触部、一延伸部及一基部,接触部及基部沿水平方向延伸,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端子的延伸部邻近前后两端的侧缘分别与接触部的侧缘及基部的侧缘相连接,且在延伸部与接触部及延伸部与基部间分别形成一夹角,延伸部直立于接触部与基部上;各第二连接端子分别间隔排列于各第一连接端子间;第一连接端子及第二连接端子共同组装至该绝缘座体上。不但能以单一金属板体单次冲压成型同时制作第一连接端子及第二连接端子,大幅节省生产成本,还能兼顾第一连接端子及第二连接端子的传输速度及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左右两侧的端子具有直立式延伸部的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左右两侧的端子具有直立式延伸部的连接器,尤指一种能在兼顾传输速率与传输品质的前提下,利用单一金属板体藉由一次冲压成型方式制成一组第一连接端子及一组第二连接端子的左右两侧的端子具有直立式延伸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资讯科技及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各式电子装置(如:电脑、手机及数码相机等)纷纷问世,不仅在各个应用层面为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上不可或缺之一重要工具。尤其是,自从1996年,具备USB 1.0规格的连接器正式推出后,由于USB规格的连接器能提供热插拔(Hot Plug)和随插即用(Plug-n-Play)的功能,令使用者能在不需对所述电子装置重新开机的情况下,将各式具有USB连接器的周边设备(如:滑鼠、键盘、扫描器或印表机等),藉由USB连接器连接至各该电子装置,大幅增加了所述电子装置及周边设备在使用上的便利性,也因此,使得USB规格的连接器逐渐成为各式电子装置及周边设备上必要的基本配备。更进一步的,USB 2.0规格的连接器被发表于2000年,其最大传输速度为480Mbps,远较USB 1.0规格的连接器为高,而业界更在2008年进一步发表全双功传输模式的USB 3.0规格的连接器,USB 3.0规格的连接器的最大传输速度可达4.8Gbps,为USB 2.0规格的连接器的10倍。此外,在传输介面的设计上,USB 3.0规格的连接器最主要的改变,在USB2.0规格的连接器原有的四支连接端子外增设一组连接端子,因此,除了传输速度上的优势外,更因USB 3.0规格的传输介面能向下相容于设有USB 2.0规格的连接器的电子装置,而使USB 3.0规格的连接器逐渐普及,时至今日,已有越来越多搭载USB 3.0传输介面的电子装置纷纷问世。
一般言,厂商在生产USB 3.0规格的连接器时,主要是在USB 2.0规格的连接器原有的四支第二连接端子之外,增设一组USB3.0规格的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分别间隔排列于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间,且传统上,厂商以冲压成型方式,利用两片金属板体分别制作出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更进一步的,通过组装或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式,令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一绝缘座体结合成一体,但是,当厂商藉由前述冲压成型方式分别制成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时,除必须先分别制作多组冲压模具,导致模具制作成本提高外,针对不同类型端子,尚必须分别执行两次冲压程序,且针对冲压成型的不同端子,更必须分别进行两次镀层或组装等后续作业,极不利于生产成本的控制与生产效率的提升。
虽有部分厂商尝试以一次冲压成型方式,利用单一金属板体,同时制作出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期能藉此解决前述问题,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实际施作时,仍有部分问题未能被完善地解决。请参阅图1所示,为所述厂商利用单一金属板体10同时冲压出多支第一连接端子11及多支第二连接端子12的示意图,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1自其前端至后端包括一接触部111、一延伸部112及一基部113,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2分别间隔排列于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1间,该第一连接端子11的该接触部111与该第二连接端子12的前端能供另一连接器(图式未显示)相电气连接,该第一连接端子11的该基部113与该第二连接端子12的后端则能被焊接至一电路板(图式未显示)上,以便接收来自该电路板的信号,并将其传输至该另一连接器,或将来自该另一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至该电路板。
复请参阅图1所示,为能符合USB 3.0规格所规范的结构设计,厂商并不能自由调整所述接触部111的位置,同理,亦无法调整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2的前端的位置,因此,在利用该单一金属板体10冲压出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1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2时,所述端子11、12彼此间势必十分靠近,如此,当信号通过所述端子11、12进行传输时,极易发生串音(Crosstalk)干扰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信号传输的品质;再者,为了能利用该单一金属板体10藉一次冲压方式制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1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2,且使所述端子11、12在被展开成平面时,彼此间不会相互重叠,以便所述端子11、12能被共同设计在该单一金属板体10上,厂商必须将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1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2设计成较传统端子更细的构形,此一权宜措施,却使所述端子的阻抗大增,进而严重损及其信号的传输效率,非常不理想;尤有甚者,为了能符合USB 3.0规格所规范的整体宽度,位于左右两侧的各该第一连接端子11的延伸部112在设计上受到极大地限制,以致所述延伸部112的宽度明显小于其他端子,如此,除了可能直接影响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1的传输速率外,尚由于其传输速率与其他第一连接端子11的传输速率间产生差异,间接导致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产生延迟歪斜(Delay Skew),大大地影响了整体信号的传输品质,且当成对的差分端子内产生的差分对内歪斜(Intra-pair Skew)数值过高时,更可能使接收端无法辨识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1所传输的信号,而导致传输失败。
综上所述可知,由于现有USB 3.0规格的连接器利用两片金属板体,分别以冲压成型方式,制作出一组第一连接端子及一组第二连接端子,因此,造成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上极大的负担;虽有厂商尝试利用单一金属板体,以一次冲压成型方式,同时制作出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及第二连接端子,但是,藉由此一方案制成的连接器,却面临了信号传输速率降低或信号传输品质下降等问题,故显然现今的技术方案仍有许多待改进的空间。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USB 3.0规格的连接器结构,使得业者能利用单一金属板体,以一次冲压成型方式,同时制作出该连接器的第一连接端子及第二连接端子,且尚能兼顾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执行信号传输的速率与品质,即成为创作人在此亟欲解决的一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左右两侧的端子具有直立式延伸部的连接器,在兼顾传输速率与传输品质的前提下,利用单一金属板体藉由一次冲压成型方式制成一组第一连接端子及一组第二连接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左右两侧的端子具有直立式延伸部的连接器,其中,该连接器为USB 3.0规格的连接器,包括:
多支第一连接端子,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呈平板状,且自其前端至后端依序包括一接触部、一延伸部及一基部,其中该接触部及基部沿水平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中,位于左右两侧的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延伸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其上邻近其前后两端的侧缘分别与该接触部的侧缘及该基部的侧缘相连接,且在该延伸部与该接触部间,及该延伸部与该基部间,分别形成一夹角,该延伸部为直立于该接触部与该基部上的结构;
多支第二连接端子,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呈局部弯曲的平板状,该第二连接端子的信号传输速度较该第一连接端子为低,且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分别间隔排列于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间;
一绝缘座体,其能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结合成一体;及
一金属壳体,其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该绝缘座体能容置于其中,且该金属壳体的前端开设有一插接口,邻近其后端则开设有一开口,该插接口及该开口分别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另一连接器能经由该插接口与该连接器相互插接,而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该接触部或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前端相电气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基部或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后端能自该开口暴露至该金属壳体外。
上述的左右两侧的端子具有直立式延伸部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中,与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最接近的两支第一连接端子,其延伸部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该延伸部上邻近其前后两端的侧缘分别与其接触部的侧缘及其基部的侧缘相连接,并于该延伸部与该接触部间,及该延伸部与该基部间,分别形成一夹角,该延伸部为直立于该接触部与基部上的结构。
上述的左右两侧的端子具有直立式延伸部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由单一金属板体冲压成型,且在尚未被弯曲或形成所述夹角时,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间彼此间隔且不相互重叠。
上述的左右两侧的端子具有直立式延伸部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经由嵌入成型与该绝缘座体相结合。
有鉴于传统上厂商在生产USB3.0规格的连接器时,必须分别制作第一连接端子及第二连接端子,导致生产成本上极大的负担,虽有厂商为了降低成本,而尝试使用一次冲压成型方式,利用单一金属板体同时制作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及第二连接端子,但是,通过已知技术方案制成的所述连接器,却面临了信号传输速率降低或信号传输品质下降等问题,因此,创作人乃依其多年服务于相关产业的经验,并通过多次实作与改良,终于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左右两侧的端子具有直立式延伸部的连接器,期能在兼顾传输速率与传输品质的前提下,利用单一金属板体藉由一次冲压成型方式制成一组第一连接端子及一组第二连接端子。
由以上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确实可达到如下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能以单一金属板,藉一次冲压成型的方式,同时制作出一组第一连接端子及一组第二连接端子,且使位于左右两侧的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延伸部呈直立于其接触部与基部上的构型的连接器。
厂商不但能以单一金属板体藉单次冲压成型方式,同时制作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进而大幅节省生产成本,且通过前述方式制成的该连接器,还能保有良好的信号传输速率及信号传输品质,此外,由于左右两侧的各该第一连接端子的延伸部呈直立于其接触部与基部上的构型,此一结构设计不仅能使相邻端子间的间距提高,以有效降低串音的产生,更能有效提高左右两侧的各该第一连接端子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连接器的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示意图;及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2:连接器                  21、31、31a、31b、31c:第一连接端子
211、311a、311b:接触部    212、312a、312b:延伸部
213、313a、313b:基部      22、32:第二连接端子
23:绝缘座体               24:金属壳体
241:容置空间              242:插接口            243: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左右两侧的端子具有直立式延伸部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为USB 3.0规格的连接器,请参阅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连接器2包括多支第一连接端子21、多支第二连接端子22、一绝缘座体23及一金属壳体24。请参阅图3所示,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自其前端至后端依序包括一接触部211、一延伸部212及一基部213,该接触部211、延伸部212及基部213呈平板状,其中该接触部211及基部213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该基部213的后端被弯曲而形成一接脚。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中,位于左右两侧的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的该延伸部212沿前后方向延伸,在此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延伸部212上邻近其前后两端的侧缘分别与该接触部211的侧缘及该基部213的侧缘相连接,且在该延伸部212与该接触部211间、该延伸部212与该基部213间,分别形成一夹角,使得该延伸部212呈现直立于该接触部211与该基部213上的构型。在此特别一提者,本说明书所述的前、后、左、右、上或下等辞汇,仅为了便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各元件在空间中的相对关,不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前述“使得该延伸部212呈现直立于该接触部211与该基部213上的构型”等语,其目的为了强调该延伸部212与该接触部211相连接,且相对该接触部211被弯曲至一定角度,至于该延伸部212被弯曲至该接触部211所在的平面的上方或下方,并非此处所欲强调的重点,特予指明。
承上,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呈局部弯曲的平板状,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为一组符合USB 2.0规格的端子,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分别间隔排列于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间。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被展开成平面时,意即,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尚未被弯曲或形成所述夹角时,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间彼此间隔且不相互重叠,故,厂商能将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共同设计于单一金属板体上,如此,厂商除能利用单一金属板体,藉由一次冲压成型方式同时制作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再将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弯曲成图中所示的构型外,更能在进行后续镀层或组装等作业时,同时对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进行处理,进而能大幅节省生产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
复请参阅图2所示,该绝缘座体23能供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与其结合成一体,在此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绝缘座体23包括一主座体231及一副座体232,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通过嵌入成型的方式与该主座体231结合成一体,更进一步的,该副座体232再与该主座体231相互组装成一体,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的结构特征,至于该绝缘座体23的结构变化,或所述连接端子21、22与该绝缘座体23结合的方式,并非本实用新型所欲强调的重点,合先陈明。该金属壳体24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241,以令该绝缘座体23能容置于其中,且该金属壳体24的前端开设有一插接口242,邻近其后端则开设有一开口243,该插接口242及该开口243分别与该容置空间241相连通,以使另一连接器(图式未显示)能插接至该插接口242,而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的该接触部211或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的前端相电气连接,且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的该基部213或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的后端能自该开口243暴露至该金属壳体24外,而被焊接至一电路板(图式未显示)上。如此,厂商不但能以单一金属板体藉单次冲压成型的方式,同时制作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进而大幅节省生产成本,且由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仍具备足够的宽度,因此当信号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进行传输时,尚能兼顾信号传输的速率与品质,此外,由于左右两侧的各该延伸部212呈直立式的构型,使其与相邻的第二连接端子22间的间距提高,且与相邻的第二连接端子22的中段部位于不同平面,因此,不仅能有效降低串音的产生,更能藉其构型有效地提高左右两侧的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1的结构强度。
承上,请参阅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31能进一步区分成三组端子,其中一组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端子31a,另一组与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31a最接近的两支第一连接端子31b,最后位于中央的一支第一连接端子31c。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31a自其前端至后端依序包括一接触部311a、一延伸部312a及一基部313a,其中该接触部311a及该基部313a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该接触部311a弯曲而呈前高后低、类似阶梯的构型,该基部313a的后端则被弯曲并形成一接脚;该延伸部312a沿前后方向延伸,其上邻近前后两端的侧缘分别与该接触部311a上邻近后端的侧缘及该基部313a上邻近前端的侧缘相连接,且在该延伸部312a与该接触部311a间,及该延伸部312a与该基部313a间,分别形成一夹角,使得该延伸部312a呈现直立于该接触部311a与该基部313a上的构型。在此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31b自其前端至后端依序包括一接触部311b、一延伸部312b及一基部313b,该延伸部312b沿前后方向延伸,其上邻近后端的侧缘与该基部313b上邻近前端的侧缘相连接,该延伸部312b前端则呈类似阶梯状的一弯曲构型,该弯曲构型的前端较其后端远离该第一连接端子31a,且邻近该弯曲构型前端的侧缘与该接触部311b的侧缘相连接,在该延伸部312b与该接触部311b间,及该延伸部312b与该基部313b间,分别形成一夹角,故,其延伸部312b亦呈现直立于该接触部311b与该基部313b上的构型。
承上,复请参阅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除位于左右两侧的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31a具有直立式的延伸部312a外,与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31a最接近的两支第一连接端子31b,同样具有直立式的延伸部312b,因此,更能提高所述第一连接端子3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32间的间距,使得信号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子31或所述第二连接端子32进行传输的过程中,更不易受到串音的干扰,且由于各该第一连接端子31b亦具有直立式的延伸部312b,因此各该第一连接端子31b的结构强度亦获得提升。由以上说明可知,在此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技术,不仅令厂商能利用单一金属板体同时制作所述第一连接端子31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32,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同时,尚能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子31具备良好的信号传输速率及信号传输品质,且能提高所述第一连接端子31的结构强度,而合于实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左右两侧的端子具有直立式延伸部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为USB3.0规格的连接器,包括:
多支第一连接端子,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呈平板状,且自其前端至后端依序包括一接触部、一延伸部及一基部,其中该接触部及基部沿水平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中,位于左右两侧的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延伸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其上邻近其前后两端的侧缘分别与该接触部的侧缘及该基部的侧缘相连接,且在该延伸部与该接触部间,及该延伸部与该基部间,分别形成一夹角,该延伸部为直立于该接触部与该基部上的结构;
多支第二连接端子,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呈局部弯曲的平板状,该第二连接端子的信号传输速度较该第一连接端子为低,且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分别间隔排列于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间;
一绝缘座体,其能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结合成一体;及
一金属壳体,其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该绝缘座体能容置于其中,且该金属壳体的前端开设有一插接口,邻近其后端则开设有一开口,该插接口及该开口分别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另一连接器能经由该插接口与该连接器相互插接,而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该接触部或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前端相电气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基部或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后端能自该开口暴露至该金属壳体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右两侧的端子具有直立式延伸部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中,与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最接近的两支第一连接端子,其延伸部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该延伸部上邻近其前后两端的侧缘分别与其接触部的侧缘及其基部的侧缘相连接,并于该延伸部与该接触部间,及该延伸部与该基部间,分别形成一夹角,该延伸部为直立于该接触部与基部上的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左右两侧的端子具有直立式延伸部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由单一金属板体冲压成型,且在尚未被弯曲或形成所述夹角时,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间彼此间隔且不相互重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左右两侧的端子具有直立式延伸部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经由嵌入成型与该绝缘座体相结合。
CN2012200900567U 2012-03-12 2012-03-12 左右两侧的端子具有直立式延伸部的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645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900567U CN202564599U (zh) 2012-03-12 2012-03-12 左右两侧的端子具有直立式延伸部的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900567U CN202564599U (zh) 2012-03-12 2012-03-12 左右两侧的端子具有直立式延伸部的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64599U true CN202564599U (zh) 2012-11-28

Family

ID=47214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9005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64599U (zh) 2012-03-12 2012-03-12 左右两侧的端子具有直立式延伸部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645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7620A (zh) * 2013-08-29 2014-11-26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弯式接触件及插孔模块和电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7620A (zh) * 2013-08-29 2014-11-26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弯式接触件及插孔模块和电连接器
CN104167620B (zh) * 2013-08-29 2017-08-0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弯式接触件及插孔模块和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92033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103545649B (zh) 连接器插座
CN202564599U (zh) 左右两侧的端子具有直立式延伸部的连接器
CN202004185U (zh) 新型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结构
CN203250879U (zh) Usb连接器
CN205355368U (zh) USB Type-C连接器
CN202749615U (zh) 防呆型电连接器
CN204793323U (zh) Type-C型数据接口
CN204333364U (zh) 一种卡连接器及其接触端子
CN202749667U (zh) Usb3.0插头电连接器
CN2932728Y (zh) 数据传输线上的带磁环的电连接器结构
CN201985277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结构
CN103633476B (zh) 电连接器及其壳体与使用其之电子装置的连接接口
CN206834414U (zh) 插座连接器
CN105098513B (zh) 一种可正反插的usb插头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202217815U (zh) 直立式连接器
CN206422300U (zh) 连接器结构
CN204205130U (zh) 一种双面插接板及其usb插头
TW201401697A (zh) 萬用序列匯流排公頭連接器之製造方法
CN105449448B (zh) 一种公母两用连接器
CN209233113U (zh) 一种热敏打印机反向传输设备
CN202259888U (zh) 微型usb接头
CN204179374U (zh) 电连接器
CN203433579U (zh) 一种磁头
TWI451636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6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