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56908U -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56908U
CN202556908U CN 201220047695 CN201220047695U CN202556908U CN 202556908 U CN202556908 U CN 202556908U CN 201220047695 CN201220047695 CN 201220047695 CN 201220047695 U CN201220047695 U CN 201220047695U CN 202556908 U CN202556908 U CN 2025569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ump
recess
surge chamber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04769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鸟元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299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16647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299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16647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569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5690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打印机(11)的墨水供给装置(20)具备:液体供给路(27),其用于从作为墨盒(15)侧的上游侧向作为液体喷射头(19)侧的下游侧供给墨水;泵(29);缓冲器(30),其在液体供给路(27)中设置于泵(29)的下游侧,暂时贮存从泵(29)排出的墨水,并且具有用于将暂时贮存的墨水向液体喷射头(19)侧加压供给的可动部;以及节流阀(33),其在液体供给路(27)中设置于缓冲器(30)与液体喷射头(19)之间,在作为液体喷射头(19)侧的下游侧的负压力比作为缓冲器(30)侧的上游侧的加压力大的情况下闭阀而将液体供给路(27)闭塞。

Description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供给例如墨水等液体的液体供给装置以及具备该液体供给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使液体喷向用纸等目标的液体喷射装置,公知有喷墨式打印机(以下也有简称为“打印机”的情况。)。以往,在这样的打印机中,存在具备为了向喷射墨水(液体)的液体喷射头供给墨水而使用隔膜式泵等脉动型泵的液体供给装置的打印机(例如专利文献1)。
另外,对于脉动型泵而言,因为是交替执行从墨盒等液体供给源吸引墨水的吸引动作和将通过吸引动作来吸引的墨水向液体喷射头侧排出的排出动作,所以在进行吸引动作期间,墨水的供给暂时停止。所以在专利文献1的液体供给装置中,为了在进行吸引动作期间也将墨水向液体喷射头侧供给,而设置有对从泵排出的墨水进行贮存的缓冲室。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60912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打印机中,为了进行作为液体喷射头的维护的节流清洗(choke cleaning),设置有用于闭塞从泵向液体喷射头供给墨水的墨水流路的节流阀(差压阀)。并且,在进行节流清洗的情况下,通过从为了喷射墨水而设置于液体喷射头的喷嘴的开口侧赋予的负压力来使节流阀关闭而闭塞墨水流路。
在此,因为在专利文献1的打印机中节流阀配置于泵与缓冲室之间,所以当节流阀关闭而闭塞墨水流路时,缓冲室内也变成负压。并且,为了在缓冲室内使贮存容量变化并向贮存的墨水加压,有设置由具有挠性的薄膜部件等构成的可动壁等可动部的情况。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在每次进行节流清洗时,缓冲室的可动部被向贮存容量减少的方向强力拉动,而对可动部施加大的负荷。
并且,如图17所示,在这样的打印机110中,有在支承液体喷射头120的滑架121的上方设置用于安装墨盒122的盒保持架(cartridgeholder)123的情况。并且,在从打印机110的背面侧供给作为目标的用纸P的情况下,有在滑架121以及液体供给装置124的背面侧设置用于输送用纸P的输送机构125的情况。而且,构成液体供给装置124的泵126和缓冲室127,有如图18所示地在盒保持架123的背面侧按每个墨水的颜色在上下方向排列地配置的情况。
并且,在这样的打印机中,能够通过使墨盒小型化来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但是,若在盒保持架的背面侧,泵与缓冲室以在上下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则有即使使墨盒小型化也难以降低装置的高度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节流清洗时施加于缓冲室的可动部的负荷、并能够降低装置高度的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至少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液体供给装置具备:液体供给路,该液体供给路用于从作为收纳有液体的液体收纳体侧的上游侧向作为喷射上述液体的液体喷射头侧的下游侧供给上述液体;泵,该泵进行吸引收纳于上述液体收纳体的上述液体的吸引动作、和将所吸引的上述液体向上述液体喷射头侧排出的排出动作;缓冲室,该缓冲室在上述液体供给路中设置于上述泵的下游侧,暂时贮存从上述泵排出的上述液体,并且具有用于将暂时贮存的上述液体向上述液体喷射头侧加压供给的可动部;以及差压阀,该差压阀在上述液体供给路中设置于上述缓冲室与上述液体喷射头之间,在作为上述液体喷射头侧的下游侧的负压力比作为上述缓冲室侧的上游侧的加压力大的情况下闭阀而将上述液体供给路闭塞。
根据该结构,因为差压阀设置于缓冲室与液体喷射头之间,即,设置于缓冲室的下游侧,所以在节流清洗时,在缓冲室的下游侧液体供给路被闭塞。因此,能够在节流清洗时降低到达缓冲室的负压,从而能够抑制施加给可动部的负荷。
本实用新型的液体供给装置还具备:吸引侧单向阀,该吸引侧单向阀在上述液体供给路中设置于上述液体收纳体与上述泵之间,伴随着上述泵的上述吸引动作而开阀,并且伴随着上述泵的上述排出动作而闭阀;以及排出侧单向阀,该排出侧单向阀在上述液体供给路中设置于上述泵与上述缓冲室之间,伴随着上述泵的上述吸引动作而闭阀,并且伴随着上述泵的上述排出动作而开阀,该排出侧单向阀具有排出侧阀芯,该排出侧阀芯根据作为上述泵侧的上游侧与作为上述缓冲室侧的下游侧的压力差进行位移,从而闭塞以及开放上述液体供给路。
根据该结构,排出侧阀芯根据上游侧与下游侧的压力差进行位移,从而闭塞以及开放液体供给路,所以即使是微小的压力差也能够有效地开放液体供给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供给装置中,上述吸引侧单向阀具有能够闭塞上述液体供给路的吸引侧阀芯和向闭塞上述液体供给路的方向对上述吸引侧阀芯施力的施力部件。
根据该结构,因为吸引侧单向阀具有对吸引侧阀芯施力的施力部件,所以和不具有施力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从下游侧向上游侧的液体的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供给装置中,上述吸引侧阀芯在上述液体供给路的受压面积比上述排出侧阀芯在上述液体供给路的受压面积大。
根据该结构,在液体供给路中,因为吸引侧阀芯的受压面积比排出侧阀芯的受压面积大,所以吸引侧阀芯能够在泵进行吸引动作的情况下克服施力部件的施力而开放液体供给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供给装置中,上述吸引侧单向阀与上述泵之间上述液体供给路的长度比上述泵与上述排出侧单向阀之间的上述液体供给路的长度长。
根据该结构,吸引侧单向阀与泵之间的液体供给路的长度比泵与排出侧单向阀之间的液体供给路的长度长,所以吸引侧单向阀与泵之间的流路阻力比泵与排出侧单向阀之间的流路阻力大。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从泵向液体收纳体侧的液体的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供给装置中,上述泵是具有泵用凹部以及隔膜的隔膜式泵,其中,上述泵用凹部设置于形成为板状的流路形成部件的第一面,上述隔膜通过覆盖该泵用凹部的开口部而包围形成泵室,上述排出侧单向阀具有排出侧阀箱,上述阀箱通过设置于上述流路形成部件的与上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的排出侧凹部和以覆盖该排出侧凹部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流路形成部件的挠性部件包围形成,上述泵用凹部与上述排出侧凹部以在上下方向重叠的方式设置,并且通过以连通上述泵用凹部和上述排出侧凹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流路形成部件的贯通孔来构成上述液体供给路。
根据该结构,因为泵用凹部与排出侧单向阀的排出侧凹部以在上下方向重叠的方式设置于流路形成部件,所以能够降低液体供给装置的高度。并且,通过将连通泵用凹部与排出侧凹部的贯通孔作为液体供给路,能够将泵与排出侧单向阀之间的液体供给路的长度缩短,从而能够降低流路阻力。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至少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和上述液体供给装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得到与上述液体供给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至少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液体供给装置具备:液体收纳体保持架,该液体收纳体保持架为了安装收纳有液体的液体收纳体而配置于与滑架的移动区域对应的位置,该滑架支承喷射上述液体的液体喷射头并沿与上下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泵,该泵在与上述主扫描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交叉的装置的纵深方向上,与上述液体收纳体保持架排列配置,并进行吸引收纳于上述液体收纳体的上述液体的吸引动作和将所吸引的上述液体向上述液体喷射头侧排出的排出动作;以及缓冲室,该缓冲室在上述主扫描方向上与上述液体收纳体保持架排列配置,并暂时贮存从上述泵排出的上述液体。
根据该结构,因为缓冲室在与上下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上与泵排列配置,所以和泵与缓冲室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装置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供给装置中,上述液体收纳体保持架是供收纳有黑色墨水的黑色用墨盒以及收纳有彩色墨水的彩色用墨盒能够装卸地安装的盒保持架,并且上述泵以及上述缓冲室与各色墨水对应地设置有多个,作为用于贮存上述黑色墨水的上述缓冲室的黑色用缓冲室的贮存容量,比作为用于贮存上述彩色墨水的上述缓冲室的彩色用缓冲室的贮存容量大。
根据该结构,因为黑色用缓冲室的贮存容量比彩色用缓冲室的贮存容量大,所以能够增大每单位时间的黑色墨水的最大供给量。因此,即使在进行单色打印情况等的每单位时间的黑色墨水的消耗量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黑色墨水的供给不足。
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供给装置中,上述盒保持架以及上述缓冲室配置于上述移动区域的上方,并且上述黑色用缓冲室配置于上述彩色用缓冲室的上方。
根据该结构,因为盒保持架以及各缓冲室配置于滑架的移动区域的上方,所以通过各缓冲室与液体喷射头之间的水位差,能够辅助向液体喷射头供给墨水。并且,因为黑色用缓冲室配置于彩色用缓冲室的上方,所以与彩色用缓冲室相比,黑色用缓冲室与液体喷射头之间的水位差较大。因此,即使在进行单色打印情况等的每单位时间的黑色墨水消耗量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较大的水位差来有效地供给黑色墨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供给装置中,在上述盒保持架安装有对不同颜色的上述彩色墨水进行收纳的多个上述彩色用墨盒,上述彩色用缓冲室与上述各彩色墨水对应地设置有多个,并且沿上述主扫描方向排列配置。
根据该结构,因为多个彩色用缓冲室在主扫描方向排列配置,所以和多个彩色用缓冲室在上下方向排列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装置的高度。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至少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支承该喷射头并沿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的滑架;以及上述液体供给装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得到与上述液体供给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体供给装置的前侧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体供给装置的后侧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流路形成部件的后视图。
图5是流路形成部件的主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泵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排出侧单向阀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吸引侧单向阀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泵的吸引动作的剖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泵的排出动作的剖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缓冲器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12(a)是表示开阀时的节流阀的剖视图,图12(b)是表示闭阀时的节流阀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排出侧阀芯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排出侧阀芯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排出侧阀芯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16是表示排出侧阀芯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17是从侧面侧观察现有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剖视图。
图18是从背面侧观察现有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言及“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的情况下,在各图中以箭头表示的方向为基准来进行表示。并且,在图中的表示上方向、右方向以及前方向的箭头中,圆圈中有点的(从前方观察箭头的图)是表示从纸面的背面朝向表面的箭头的意思,圆圈中有叉的(从后方观察箭尾的图)是表示从纸面的表面朝向背面的箭头的意思。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11中,在配设于框架12内的支承部件13上,沿与作为框架12的长度方向的主扫描方向X以及上下方向Z交叉的输送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后方向)输送用纸P。
作为液体收纳体保持架的一例的盒保持架14配设于框架12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侧(图1中左端侧),在盒保持架14可装卸地安装作为液体收纳体的一例的多个墨盒15(15B、15C),该多个墨盒15对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水进行收纳。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黑色墨水的一个黑色用墨盒15B以及收纳相互不同颜色的彩色墨水的三个彩色用墨盒15C安装于盒保持架14。
在框架12内架设有沿与上下方向Z交叉的主扫描方向X延伸的引导轴16,并且滑架17可滑动地支承于该引导轴16。滑架17通过未图示的滑架电机的驱动而沿引导轴16在主扫描方向X往复移动。
在滑架17的下表面侧支承有液体喷射头19,该液体喷射头19设置有喷射墨水的多个喷嘴18。另外,沿输送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18构成喷射相同颜色墨水的喷嘴列。并且,在液体喷射头19沿主扫描方向X排列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列)对应不同颜色墨水的喷嘴列。
在盒保持架14的背面侧配置有液体供给装置20,该液体供给装置20用于将收纳于各墨盒15的墨水供给至液体喷射头19。并且,在液体供给装置20设置有连接部21,并且在液体供给装置20的连接部21上连接有具有挠性的墨水供给管22的上游端。并且,各墨盒15经由液体供给装置20以及墨水供给管22与液体喷射头19连接。
即,打印机11是从设置于框架12侧的墨盒15向搭载于滑架17的液体喷射头19供给墨水的所谓非滑架装载型的打印机。并且,对于打印机11而言,通过利用设置于液体喷射头19内的未图示的压电元件的驱动从喷嘴18向用纸P喷射墨水,来对用纸P实施打印处理。
在框架12内滑架17的沿主扫描方向X的移动范围的第二端侧(图1中右端侧)为初始位置HP。并且,在框架12内与初始位置HP对应的位置配设有用于对液体喷射头19进行各种维护处理的维护装置23。
维护装置23具备:形成为与液体喷射头19对应的大小的有底箱状的帽24;用于使帽24升降移动的升降机构25;以及用于对帽24内进行吸引的吸引泵26。
帽24上升移动并以将配置于初始位置HP的液体喷射头19的喷射墨水的喷嘴18的开口包围的方式与液体喷射头19抵接,从而在帽24与液体喷射头19的喷嘴18开口的下表面侧之间包围形成封闭空间。并且,通过在该状态下驱动吸引泵26,来使在封闭空间内产生负压,执行通过喷嘴18将液体喷射头19内的墨水排出的吸引清洗。
接下来,对液体供给装置20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在液体供给装置20按墨水颜色设置有液体供给路27,该液体供给路27用于从作为墨盒15侧的上游侧向作为液体喷射头19侧的下游侧供给墨水。并且,各液体供给路27的上游端成为分别插入对应的颜色的墨盒15内的连接部28。并且,各液体供给路27的下游端成为分别与对应的颜色的墨水供给管22的上游端连接的连接部21。
在各液体供给路27的中途,分别设置有进行吸引动作与排出动作的隔膜式泵29,其中,吸引动作为吸引收纳于墨盒15的墨水的动作,排出动作为将吸引的墨水向波体喷射头19侧排出的动作。并且,在各液体供给路27中,在泵29的下游侧,分别设置有暂时贮存从泵29排出的墨水的缓冲器30(30B、30C)。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体供给装置20分别设置有四个泵29以及四个缓冲器30。
作为用于贮存黑色墨水的缓冲器30的黑色用缓冲器30B比作为用于贮存彩色墨水的缓冲器30的彩色用缓冲器30C的贮存容量大。并且,黑色用缓冲器30B配置于彩色用缓冲器30C的上方,而且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三个)彩色用缓冲器30C以在主扫描方向X排列的方式配置。
在各液体供给路27中,在连接墨盒15的连接部28与泵29之间设置有吸引侧单向阀31,该吸引侧单向阀31在泵29进行吸引动作的情况下开阀并且在泵29进行排出动作的情况下闭阀。另外,在各液体供给路27中,在泵29与缓冲器30之间设置有排出侧单向阀32,该排出侧单向阀32在泵29进行吸引动作的情况下闭阀并且在泵29进行排出动作的情况下开阀。另外,吸引侧单向阀31与泵29通过构成液体供给路27的第一流路27a连通。并且,排出侧单向阀32与缓冲器30通过构成液体供给路27的第二流路27b连通。
而且,在各液体供给路27中,在缓冲器30与连接液体喷射头19的墨水供给管22之间设置有作为差压阀的一例的节流阀33。节流阀33在作为液体喷射头19侧的下游侧的负压力比作为缓冲器30侧的上游侧的加压力大的情况下闭阀,而将液体供给路27闭塞。另外,缓冲器30与节流阀33通过构成液体供给路27的第三流路27c连通,并且节流阀33与连接部21通过构成液体供给路27的第四流路27d连通。
因此,若执行吸引清洗,则由于节流阀33的下游侧的负压增高而节流阀33闭阀。并且,在利用闭阀的节流阀33来将液体供给路27闭塞的状态下进一步继续吸引清洗,从而来增高液体喷射头19内的负压。并且之后,若泵29进行排出动作,则节流阀33的上游侧的压力上升,节流阀33开阀。因此,滞留于液体喷射头19内的气泡或增稠了的墨水等与由泵29排出的墨水一起通过喷嘴18猛力地排出。即,通过维护装置23以及节流阀33来执行作为排出清洗的一种的节流清洗。
另外,盒保持架14配置于与沿主扫描方向X的滑架17的移动区域对应的位置(详细为在移动区域的左端侧的上方)。并且,泵29、吸引侧单向阀31、排出侧单向阀32以及节流阀33以在与主扫描方向X以及上下方向Z交叉的装置的纵深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后方向)上与盒保持架14排列的方式,配置于成为盒保持架14的背面侧的第一区域34L。另一方面,各缓冲器30以在主扫描方向X上与盒保特架14排列的方式配置于位于第一区域34L的右侧的第二区域34R。
接下来,对液体供给装置20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与主扫描方向X以及上下方向Z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交)的装置的纵深方向Y(输送方向),液体供给装置20具备配置于盒保持架14的后方的板状的流路形成部件35。
在流路形成部件35的第一面(本实施方式中为前表面),在与第一区域34L对应的位置,以从上侧向下侧排列的方式形成有槽状的一条流体流路形成凹部37、槽状的四条第二流路形成凹部38、俯视观察为近似圆形的四个泵用凹部39、俯视观察为近似圆形的四个节流阀用凹部40。并且,在各节流阀用凹部40的上端附近分别连接有槽状的导入凹部40a的下游端。另外,各四个泵用凹部39以及节流阀用凹部40以分别在主扫描方向X上排列的方式配置。
并且,在流路形成部件35的前表面,在与第二区域34R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从第一区域34L连续的槽状的第二流路形成凹部38、和同样为槽状的四条第三流路形成凹部41。
从流路形成部件35的前表面,并从在上下方向Z上泵用凹部39与节流阀用凹部40之间的位置以在主扫描方向X上排列的方式突出设置有四个圆筒形状的连接部28。并且,在流路形成部件35的前表面,在与各泵用凹部39的开口的外周部抵靠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向前方突出设置的定位突起39a、39b。
在流路形成部件35的前表面侧,以覆盖流体流路形成凹部37、第二流路形成凹部38以及第三流路形成凹部41的方式熔敷有第一薄膜部件42。并且,通过第二流路形成凹部38以及第一薄膜部件42来包围形成第二流路27b(参照图1),并且通过第三流路形成凹部41以及第一薄膜部件42来包围形成第三流路27c(参照图1)的上游侧部分。
并且,在流路形成部件35的前表面侧,以覆盖节流阀用凹部40以及导入凹部40a的方式熔敷有第二薄膜部件43。而且,从流路形成部件35的左下部分朝向下方延伸设置有延设部35b,并且在延设部35b的前端侧向前方突出设置有连接部21。
在流路形成部件35与盒保持架14之间,在与各泵用凹部39对应的位置,以从后侧向前侧排列的方式分别设置有:俯视观察为近似圆形的隔膜45、近似圆筒形状的弹簧座46、以及第一螺旋弹簧47。另外,在各隔膜45的前表面侧从中央附近突出设置有突部48。并且,在该突部48与弹簧座46的内周面卡合的同时,弹簧座46的外周面与第一螺旋弹簧47卡合。
在各隔膜45的外缘部形成有分别与流路形成部件35的定位突起39a、39b对应的定位孔45a、45b。并且,在各隔膜45的外缘部,且在定位孔45a的附近分别形成有贯通孔45c。并且,在流路形成部件35的定位突起39a、39b插通定位孔45a、45b而定位的情况下,隔膜45成为覆盖泵用凹部39的形态。
如图3所示,在流路形成部件35的与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后表面),在与第一区域34L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槽状的流体流路形成凹部49和俯视观察为近似圆形的四个排出侧凹部50。并且,在流路形成部件35的后表面,在排出侧凹部50的下方,以从上侧向下侧排列的方式形成有槽状的四条第一流路形成凹部51、俯视观察为近似圆形的四个吸引侧凹部52、以及槽状的四条第三流路形成凹部53。另外,各四个排出侧凹部50、第一流路形成凹部51以及吸引侧凹部52以分别在主扫描方向X排列的方式配置。
并且,在流路形成部件35的后表面,在与第二区域34R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从第一区域34L连续的槽状的第三流路形成凹部53和俯视观察为近似圆形的四个缓冲用凹部54(54B、54C)。另外,与彩色墨水对应的三个缓冲用凹部54C以在主扫描方向X排列的方式配置,并且与黑色墨水对应的一个缓冲用凹部54B配置于缓冲用凹部54C的上方。并且,缓冲用凹部54B的开口面积比三个缓冲用凹部54C的开口面积大。
在流路形成部件35的后表面,从左上部分朝向后方突出设置有一个供给部35a,该供给部35a用于从流路形成部件35的背面侧朝前面侧供给空气等流体。并且,在流路形成部件35的后表面,在左下部分形成有朝向延设部35b延伸的四条槽状的连接流路形成凹部35c。
在流路形成部件35的后表面侧,以覆盖流体流路形成凹部49、排出侧凹部50、第一流路形成凹部51、吸引侧凹部52、第三流路形成凹部53以及连接流路形成凹部35c的方式熔敷有作为挠性部件的一例的第三薄膜部件55。并且,在流路形成部件35的后表面侧,以覆盖缓冲用凹部54(54B、54C)的方式分别熔敷有第四薄膜部件56(56B、56C)。
而且,通过第一流路形成凹部51以及第三薄膜部件55包围形成第一流路27a(参照图1),并且通过第三流路形成凹部53以及第三薄膜部件55包围形成第三流路27c(参照图1)的下游侧部分。并且,通过连接流路形成凹部35c以及第三薄膜部件55包围形成第四流路27d(参照图1)。
在流路形成部件35与第三薄膜部件55之间,在与各排出侧凹部50对应的位置,以从前侧向后侧排列的方式分别设置有俯视观察为近似圆形的排出侧阀芯57和近似圆盘形状的第一固定部件58。
并且,在流路形成部件35与第三薄膜部件55之间,在与各吸引侧凹部52对应的位置,以从前侧向后侧排列的方式分别设置有覆盖吸引侧凹部52的吸引侧阀芯59、作为施力部件的一例的第二螺旋弹簧60、以及近似圆盘状的第二固定部件61。并且,通过各第二螺旋弹簧60的前端与吸引侧阀芯59抵接并且其后端与第二固定部件61抵接,来向吸引侧凹部52的内底面侧对对应的吸引侧阀芯59施力。
在流路形成部件35的后表面侧,在与第二区域34R对应的位置,以在它们之间隔着第四薄膜部件56的方式组装有罩部件62。并且,在第四薄膜部件56与罩部件62之间,以从前侧向后侧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在分别与缓冲用凹部54(54B、54C)对应的位置配置的受压部件63(63B、63C)和第三螺旋弹簧64(64B、64C)。
各受压部件63的前侧形成为平面状,并分别固定于对应的第四薄膜部件56的后表面侧的中央附近。并且,从各受压部件63(63B、63C)的中央附近朝后方突出设置有卡定部(64B、64C)。并且,第三螺旋弹簧64(64B、64C)卡定于卡定部65(65B、65C)。并且,通过各第三螺旋弹簧64的前端与受压部件63抵接并且其后端与罩部件62抵接,来向缓冲用凹部54的内底面侧对对应的第四薄膜部件56施力。
如图4所示,在流路形成部件35中,在各吸引侧凹部52的内底面,在分别与连接部28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66。并且,在流路形成部件35中,在与各泵用凹部39的下端附近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贯通孔67,并且在与各泵用凹部39的上端附近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贯通孔68。而且,第一流路形成凹部51的上游端与吸引侧凹部52的上端部分连接,并且第一流路形成凹部51的下游端与贯通孔67连通。另外,在流路形成部件35中,泵用凹部39与排出侧凹部50以在上下方向重叠的方式设置,并且贯通孔68以连通泵用凹部39和排出侧凹部50的方式设置于排出侧凹部50的内底面的中央附近。
在流路形成部件35中,在各排出侧凹部50的上端附近分别形成有贯通孔69。并且,在流路形成部件35中,在各缓冲用凹部54的下端附近分别形成有贯通孔70,并且在各缓冲用凹部54的上端附近分别形成有贯通孔71。
而且,在流路形成部件35上,在与各排出侧凹部50排列的位置形成有分别与流体流路形成凹部49的下游端连通的贯通孔72,并且,在流路形成部件35的左上部分形成有与流体流路形成凹部49的上游端连通的一个贯通孔73。
如图5所示,在流路形成部件35的前表面,第二流路形成凹部38的上游端与贯通孔69连通,并且第二流路形成凹部38的下游端与贯通孔70连通。并且,第三流路形成凹部41的上游端与贯通孔71连通。
在流路形成部件35中,在与各第三流路形成凹部41的下游端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用于使第三流路形成凹部41的下游端与第三流路形成凹部53的上游端连通的贯通孔76。并且,在流路形成部件35中,在与各导入凹部40a的上游端连通的位置分别形成有贯通孔77。并且,第三流路形成凹部53的上游端与贯通孔76连通,而且第三流路形成凹部53的下游端与贯通孔77连通。
在流路形成部件35中,在各节流阀用凹部40的内底面的中央附近分别形成有贯通孔78。并且,在流路形成部件35中,在与连接部2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在上下方向排列的四个贯通孔79。并且,连接流路形成凹部35c的上游端与贯通孔78连通,而且连接流路形成凹部35c的下游端与贯通孔79连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66~71、76~79构成液体供给路27(参照图1)。并且,贯通孔67构成第一流路27a(参照图1),贯通孔69、70构成第二流路27b(参照图1)。并且,贯通孔71、76、77以及导入凹部40a构成第三流路27c(参照图1),并且贯通孔78、79构成第四流路27d(参照图1)。
并且,在流路形成部件35的前表面,各贯通孔72作为泵用凹部39的开口的外周部而位于定位突起39a的附近。而且,流体流路形成凹部37的上游端与供给部35a连通,并且流体流路形成凹部37的下游端与贯通孔73连通。
如图6所示,在盒保持架14的后表面以沿主扫描方向X排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流体室用凹部82,并且在与各流体室用凹部82连接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流体导入部82a。另外,弹簧座46以及第一螺旋弹簧47收纳于由隔膜45与泵用凹部39包围形成的空间区域。
并且,通过形成于隔膜45的贯通孔45c及形成于盒保持架14的后表面的流体导入部82a、以及形成于流路形成部件35的供给部35a、流体流路形成凹部37、贯通孔73、流体流路形成凹部49以及贯通孔72来构成流体流路83。
如图7所示,构成排出侧单向阀32的排出侧阀芯57的中央附近成为能够挠曲位移的抵接部57a,并且在抵接部57a的周围形成有主视观察为近似圆弧状的两个连通孔57b。并且,在构成排出侧单向阀32的第一固定部件58的排出侧阀芯57侧的前表面侧,形成有圆柱状的第一突部58a和主视观察为近似圆弧状的两个第二突部58b。并且,通过第一固定部件58的第二突部58b与排出侧阀芯57的外缘部分抵接,来固定排出侧阀芯57。
如图8所示,在构成吸引侧单向阀31的吸引侧阀芯59的中央形成有主视观察为圆形的贯通孔59a。并且,在吸引侧阀芯59以包围贯通孔59a的方式形成有向前侧突出的环状突部59b。
在构成吸引侧单向阀31的第二固定部件61的中央形成有主视观察为圆形的连通孔61a,并且在连通孔61a的左方、右方以及下方形成有主视观察为近似矩形的连通孔61b。并且,从第二固定部件61的外缘部朝向前方突出设置有环状突部61c,并朝向后方突出设置有环状突部61d。
在第二固定部件61中,在连通孔61a的上方以将环状突部61d的一部分切掉的方式形成有连通孔61e。并且,通过第二固定部件61的环状突部61c与吸引侧阀芯59的外缘部分抵接,来固定吸引侧阀芯59。
接下来,对泵29的构成以及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泵29具备隔膜45、弹簧座46以及第一螺旋弹簧47。并且,泵29具备动作流体室84,该动作流体室84由形成于盒保持架14的后表面的流体室用凹部82和隔膜45包围形成。并且,泵29具备泵室85,该泵室85由形成于流路形成部件35的前表面的泵用凹部39和以覆盖泵用凹部39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流路形成部件35的隔膜45包围形成。另外,泵室85构成液体供给路27的一部分。
在动作流体室84收纳有第一螺旋弹簧47与弹簧座46,其中,第一螺旋弹簧47对隔膜45向泵室85侧施力,弹簧座46配置于第一螺旋弹簧47与隔膜45之间。并且,在动作流体室84通过流体流路83连接有由减压泵等构成的压力调整装置(图示省略)以及空气开放机构(图示省略)。压力调整装置构成为能使动作流体室84内产生负压,并且空气开放机构构成为能将动作流体室84内向空气开放来解除负压状态。
而且,若伴随着压力调整装置的驱动而在动作流体室84内产生负压,则隔膜45克服第一螺旋弹簧47的施力而向扩大泵室85的容积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方)位移,从而泵29进行吸引动作。并且,若在吸引动作后,空气开放机构驱动而将动作流体室84内向空气开放,则如图10所示,隔膜45由于第一螺旋弹簧47的施力而向缩小泵室85的容积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后方)位移,从而泵29进行排出动作。
接下来,对吸引侧单向阀31的构成以及动作进行说明。
吸引侧单向阀31具备吸引侧阀芯59、第二螺旋弹簧60以及第二固定部件61。并且,吸引侧单向阀31具备吸引侧阀箱86,该吸引侧阀箱86由形成于流路形成部件35的后表面的吸引侧凹部52与第三薄膜部件55包围形成。另外,吸引侧阀箱86构成液体供给路27的一部分。吸引侧阀箱86通过能够闭塞液体供给路27的吸引侧阀芯59而被区划为上游侧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侧)与中央部分,并且通过第二固定部件61而被区划为中央部分与下游侧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后侧)。
吸引侧阀箱86的被区划的上游侧部分与中央部分通过形成于吸引侧阀芯59的贯通孔59a能够连通,并且吸引侧阀箱86的被区划的中央部分与下游侧部分通过形成于第二固定部件61的连通孔61a、61b、61e能够连通。另外,第二螺旋弹簧60在前后方向配置于吸引侧阀芯59与第二固定部件61之间,并向闭塞液体供给路27的方向对吸引侧阀芯59施力,以使环状突部59b与吸引侧凹部52的内底面抵接而吸引侧阀箱86的上游侧部分与中央部分不能连通。
并且,若泵29进行吸引动作,则通过第一流路27a,吸引侧阀箱86内的墨水被吸引至泵室85内而吸引侧阀箱86内差生负压。于是,如图9所示,吸引侧阀芯59的环状突部59b克服第二螺旋弹簧60的施力而从吸引侧凹部52的内底面离开,从而吸引侧阀箱86的上游侧部分与中央部分连通。即,吸引侧单向阀31开阀而开放液体供给流路27。因此,通过连接部28,墨盒15内的墨水向泵室85侧供给。
另一方面,若泵29进行排出动作,则通过第一流路27a,泵室85内的墨水流入吸引侧阀箱86内。由此,吸引侧阀箱86内的负压解除,并如图10所示,吸引侧阀芯59的环状突部59b由于第二螺旋弹簧60的施力而与吸引侧凹部52的内底面抵接。即,吸引侧单向阀31闭阀而闭塞液体供给路27。
接下来,对排出侧单向阀32的构成以及动作进行说明。
排出侧单向阀32具备排出侧阀芯57以及第一固定件58。并且,排出侧单向阀32具备排出侧阀箱87,该排出侧阀箱87由形成于流路形成部件35的后表面的排出侧凹部50和以覆盖排出侧凹部50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流路形成部件35的第三薄膜部件55包围形成。另外,排出侧阀箱87构成液体供给路27的一部分。
虽然排出侧阀箱87与泵室85通过贯通孔68能够连通,但是贯通孔68相对于排出侧阀箱87的开口平时被排出侧阀芯57的抵接部57a闭塞。并且,排出侧阀芯57的抵接部57a根据作为泵29侧的上游侧与作为缓冲器30侧的下游侧的压力差而进行位移,从而来闭塞以及开放构成液体供给路27的贯通孔68。
具体而言,若泵29进行排出动作,则通过贯通孔68,泵室85内的墨水以加压状态被排出,因此通过该墨水的加压力,抵接部57a向第一固定部件58侧位移。即,排出侧单向阀32开阀而开放液体供给路27。于是,墨水通过连通孔57b流入排出侧泵室87内,并且流入的墨水通过第二流路27b供给至位于下游侧的缓冲器30。
另一方面,若泵29进行吸引动作,则通过贯通孔68,排出侧泵室87的墨水被吸引至泵室85侧,所以如图9所示,抵接部57a位移至贯通孔68侧而将贯通孔68闭塞。即,排出侧单向阀32闭阀而将液体供给路27闭塞。
接下来,对缓冲器30的构成以及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黑色用缓冲器30B具备受压部件63B以及第三螺旋弹簧64B。并且,黑色用缓冲器30B具备缓冲室88(黑色用缓冲室88B),该缓冲室88由形成于流路形成部件35的后表面的缓冲用凹部54B和第四薄膜部件56B包围形成。另外,各缓冲室88构成液体供给路27的一部分。
受压部件63B固定于第四薄膜部件56B的后表面,并且第三螺旋弹簧64B配置于受压部件63B与罩部件62之间。并且,第四薄膜部件56B由于第三螺旋弹簧64B的作用力而向使黑色用缓冲室88B的容积减少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方)施力。
彩色用缓冲器30C具备受压部件63C以及第三螺旋弹簧64C。并且,彩色用缓冲器30C具备缓冲室88(彩色用缓冲室88C),该缓冲室88由形成于流路形成部件35的后表面的缓冲用凹部54C和第四薄膜部件56C包围形成。
受压部件63C配置于第四薄膜部件56C的后表面侧,并且第三螺旋弹簧64C配置于受压部件63C与罩部件62之间。并且,第四薄膜部件56C由于第三螺旋弹簧64C的作用力而向使彩色用缓冲室88C的容积减少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方)施力。
在泵29进行排出动作时,被加压的墨水通过第二流路27b流入各缓冲室88。并且,各第三螺旋弹簧64的作用力设定为比伴随着泵29的排出动作而流入的墨水的加压力小。因此,在泵29进行排出动作时,由于墨水的加压力,第四薄膜部件56克服第三螺旋弹簧64的施力而向扩大缓冲室88的容积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后方)位移,并且通过第三流路27c向节流阀33侧加压供给墨水。另外,受压部件63、第三螺旋弹簧64以及第四薄膜部件56作为用于加压供给暂时贮存于缓冲室88的墨水的可动部发挥功能。并且,第四薄膜部件56作为用于使缓冲室88的容积变化的可动壁发挥功能。
另一方面,在泵29进行吸引动作时,排出侧单向阀32闭阀而停止来自泵29侧的墨水的供给。在此期间,第四薄膜部件56由于第三螺旋弹簧64的作用力而向使缓冲室88的容积减少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方)位移,并通过第三流路27c向节流阀33侧加压供给墨水。
接下来,对节流阀33的构成以及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2(a)所示,节流阀33具备差压阀箱89,该差压阀箱89由形成于流路形成部件35的前表面的节流阀用凹部40和第二薄膜部件43包围形成。另外,差压阀箱89构成液体供给路27的一部分。
在泵29驱动时,通过第三流路27c向差压阀箱89连续地加压供给墨水。具体而言,在泵29进行排出动作时利用泵29的排出力、或在泵29进行吸引动作时利用缓冲器30的加压力来供给墨水。并且,若供给墨水则差压阀箱89内为正压,所以第二薄膜部件43保持从贯通孔78的开口部离开的状态,通过第四流路27d向液体喷射头19侧供给墨水。
另一方面,在执行吸引清洗时,伴随着液体喷射头19内的液体被排出,差压阀箱89内的墨水通过第四流路27d流出,从而差压阀箱89内变为负压。于是,如图12(b)所示,第二薄膜部件43向使差压阀箱89的容积减少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后方)位移,从而与贯通孔78的开口部抵接。即,节流阀33闭阀而闭塞液体供给路27。并且,若在该状态下泵29进行排出动作,则向差压阀箱89内供给墨水而解除负压,第二薄膜部件43从贯通孔78的开口部离开。即,节流阀33开阀而开放液体供给路27。
接下来,对液体供给装置20的作用进行说明。
构成缓冲器30的缓冲室88为了将暂时贮存的墨水朝向液体喷射头19侧加压供给,作为可动部而具有构成其壁面的一部分的第三薄膜部件55。
并且,第三薄膜部件55为了确保其挠性而以具有挠曲的状态熔敷于流路形成部件35。例如,以利用沿缓冲用凹部54的形状的按压部件(图示省略)将第三薄膜部件55压入缓冲用凹部54内的方式将第三薄膜部件55热熔敷于缓冲用凹部54的外缘部分。
因此,第三薄膜部件55的挠曲位移的可动部分由于压入而变为稍微伸长的状态,从而与熔敷前相比变薄,所以不优选施加过度的负荷。在这一点上,因为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中,节流阀33设置于缓冲室88的下游侧,所以在节流清洗时由于节流阀33闭阀,从而缓冲室88内不会达到过度的负压。因此,能够抑制对构成缓冲室88的可动部的第三薄膜部件55施加过度的负荷。
并且,在液体供给装置20中,因为黑色用缓冲室88B的贮存容量比彩色用缓冲室88C大,所以即使在打印机11中多使用单色打印的情况下,也能高效地供给大量的黑色墨水。另外,黑色用缓冲室88B通过配置于彩色用缓冲室88C的上方而能够从高的位置供给黑色墨水,所以扩大与液体喷射头19之间的水位差,从而能够辅助黑色墨水的供给。
相对于此,多个彩色用缓冲室88C以在主扫描方向X上排列的方式配置,所以与将多个彩色用缓冲室88C以在上下方向Z上排列的方式配置的情况相比,能降低液体供给装置20以及打印机11的高度。
另外,相对于泵29、吸引侧单向阀31、排出侧单向阀32以及节流阀33配置于流路形成部件35的第一区域34L的情况,各缓冲室88配置于第二区域34R,该第二区域34R以在主扫描方向X上与第一区域34L排列的方式配置。因此,不会增大液体供给装置20或打印机11的高度,而能够将黑色用缓冲室88B的贮存容量设置为比以往的大。
并且,在形成为板状的流路形成部件35中,因为泵用凹部39与排出侧凹部50在上下方向Z重叠设置,所以能够将液体供给装置20以及打印机11的高度降低该重叠的高度的量。并且,在流路形成部件35中,利用以连通泵用凹部39与排出侧凹部50的方式设置于流路形成部件35的贯通孔68来构成液体供给路27。因此,能够将泵29与排出侧单向阀32之间的液体供给路27的长度缩短为流路形成部件35的厚度程度。
相对于此,作为吸引侧单向阀31与泵29之间的液体供给路27的第一流路27a因为由槽状的第一流路形成凹部51构成,所以第一流路27的长度比泵29与排出侧单向阀32之间的液体供给路27的长度长。因此,吸引侧单向阀31与泵29之间的流路阻力比泵29与排出侧单向阀32之间的流路阻力大,抑制从泵29向墨盒15侧的墨水的逆流。
并且,相对于吸引侧单向阀31的吸引侧阀芯59被第二螺旋弹簧60向闭阀方向施力的情况,排出侧单向阀32的排出侧阀芯57未被施力部件施力,而只借助墨水的压力来位移。因此,在吸引侧单向阀31中抑制从泵29向墨盒15侧的墨水的逆流,另一方面在排出侧单向阀32中能够高效地将墨水向下游侧供给。
另外,吸引侧凹部52的开口面积形成得比排出侧凹部50的开口面积大。其结果,覆盖吸引侧凹部52的吸引侧阀芯59的液体供给路27的受压面积,比覆盖排出侧凹部50的排出侧阀芯57的液体供给路27的受压面积大。因此,在吸引侧单向阀31中,吸引侧阀芯59能够克服第二螺旋弹簧60的作用力将液体供给路27开放。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因为缓冲室88在与上下方向Z交叉的主扫描方向X上与泵29排列配置,所以和泵29与缓冲室88在上下方向Z排列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装置的高度。
(2)黑色用缓冲室88B的贮存容量比彩色用缓冲室88C大,所以能够将每单位时间的黑色墨水的最大供给量增大。因此,即使在进行单色打印情况等的每单位时间的黑色墨水的消耗量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黑色墨水的供给不足。
(3)因为盒保持架14以及和各缓冲室88配置于滑架17的移动区域的上方,所以通过各缓冲室88与液体喷射头19的水位差,能够辅助向液体喷射头19供给墨水。并且,因为黑色用缓冲室88B配置于彩色用缓冲室88C的上方,所以与彩色用缓冲室88C相比,与液体喷射头19的水位差较大。因此,即使在进行单色打印情况等的每单位时间的黑色墨水的消耗量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较大的水位差来有效地供给黑色墨水。
(4)因为多个彩色用缓冲室88C在主扫描方向X排列配置,所以和多个彩色用缓冲室88C在上下方向Z排列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装置的高度。
(5)因为节流阀33设置于缓冲室88与液体喷射头19之间、即缓冲室88的下游侧,所以在节流清洗时在缓冲室88的下游侧闭塞液体供给路27。因此,能够在节流清洗时降低到达缓冲室88的负压,并抑制施加于第四薄膜部件56的负荷。
(6)因为通过排出侧阀芯57利用上游侧与下游侧的压力差进行位移来闭塞以及开放液体供给路27,所以即使是微小的压力差也能够有效地进行液体供给路27的开放。
(7)因为吸引侧单向阀31具有对吸引侧阀芯59施力的第二螺旋弹簧60,所以和不具有螺旋弹簧60的情况相比,能够可靠地抑制从下游侧向上游侧的墨水的流动。
(8)在液体供给路27中,因为吸引侧阀芯59的受压面积比排出侧阀芯57的受压面积大,所以吸引侧单向阀31在泵29进行吸引动作的情况下,能够克服第二螺旋弹簧60的施力而开放液体供给路27。
(9)因为吸引侧单向阀31与泵29之间的液体供给路27的长度比泵29与排出侧单向阀32之间的液体供给路27的长度长,所以吸引侧单向阀31与泵29之间的流路阻力比泵29与排出侧单向阀32之间的流路阻力大。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从泵29向墨盒15侧的墨水的流动。
(10)泵用凹部39与排出侧单向阀32的排出侧凹部50以在上下方向Z重叠的方式设置于流路形成部件35,所以能够降低液体供给装置20的高度。并且,通过将连通泵用凹部39与排出侧凹部50的贯通孔68作为液体供给路27,来将泵29与排出侧单向阀32之间的液体供给路27的长度缩短,所以能够降低流路阻力。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变更。
排出侧单向阀32的排出侧阀芯也可以如图13~16那样进行变更。具体而言,可以如图13所示,排出侧阀芯100具有主视观察为近似圆形的抵接部100a和主视观察为圆弧形状的一个连通孔100b。并且,也可以如图14所示,排出侧阀芯101具有从外缘侧向中央大致等宽度地延伸并且前端侧俯视观察为半圆形的抵接部101a和主视观察为近似圆弧形状的一个连通孔101b。并且,也可以如图15所示,排出侧阀芯102具有主视观察为近似圆形的抵接部102a和主视观察为近似圆弧形状的四个连通孔102b。另外,在该图中,以将主视观察为近似圆形的抵接部包围的方式配置的连通孔的数量可以为三个、五个以上等,能够任意变更。并且,也可以如图16所示,排出侧阀芯103具有通过主视观察为圆弧形状的一个切口103a而能够位移的抵接部103b。
在第二区域34R中,也可以对与各色对应的缓冲器30的大小或配置进行变更。例如,在多使用特定的颜色或种类的液体的情况下,能够以增大该液体的贮存容量的方式变更缓冲室88的容积。并且,可以对应使用的墨水的颜色或液体的种类任意变更缓冲器30的数量,也可以使多个缓冲器30对应一个颜色或种类的液体。
也可以将第二区域34R配置于第一区域34L的左侧。
也可以将液体供给装置20与维护装置23配置于框架12的长度方向的同一端部侧。
吸引侧单向阀31与泵29之间的液体供给路27的长度、泵29与排出侧单向阀32之间的液体供给路27的长度能够任意变更。并且,在第一区域34L中,也可以变更泵29、吸引侧单向阀31、排出侧单向阀32以及节流阀33的配置或大小。
节流阀33不限定于根据上游侧与下游侧的压力差而开闭的差压阀,也可以为能够在任意时间进行开闭动作的电磁阀等的开闭阀。
缓冲器30的可动壁不限定于薄膜部件,也可以由活塞等部件构成。
打印机也可以为墨盒15搭载于滑架17上的滑架装载型。或者,不限于滑架17在主扫描方向X移动的串行式打印机,也可以为即使将液体喷射头19固定的状态下也能进行用纸最大范围的印字的行式打印头式或横向式打印机。而且,也可以为喷墨式的标签打印机、条形码打印机、发券装置等。
液体喷射装置并不限定于打印机,也可以为传真(FAX)装置、复印装置或者是具备这些功能的多功能一体机。而且,也可以采用喷射或排出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转用于具备排出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另外,液滴是指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排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状、以及线状地拉长尾巴的形状。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是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物质在液相时的状态即可,不仅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那样的流状态,而且,不仅包括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了颜料或金属颗粒等由固体物质构成的功能材料的颗粒的液体等。并且,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可列举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墨水、液晶等。此处,墨水是指一般的水性墨水、和油性墨水以及胶化墨水、热熔墨水等包括各种液体组成物的墨水。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例如亦可为喷射以扩散或溶解的形态含有在制造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彩色滤波器等时使用的电极材料、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被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活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被用作精密吸管而喷射作为试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微量配合器等。进而,亦可为对钟表、相机等精密机械用点状孔隙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将用于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喷射到基板上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碱性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符号说明:
11...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的打印机;14...作为液体收纳体保持架的一例的盒保持架;15...作为液体收纳体的一例的墨盒;15B...黑色用墨盒;15C...彩色用墨盒;17...滑架;19...液体喷射头;20...液体供给装置;27...液体供给路;29...泵;31...吸引侧单向阀;32...排出侧单向阀;33...作为差压阀的一例的节流阀;35...流路形成部件;39...泵用凹部;45...隔膜;50...排出侧凹部;55...作为挠性部件的一例的第三薄膜部件;56...作为可动部发挥功能的第四薄膜部件;57、100、101、102、103...排出侧阀芯;59...吸引侧阀芯;60...作为施力部件的一例的第二螺旋弹簧;68...贯通孔;85...泵室;87...排出侧阀箱;88...缓冲室;88B...黑色用缓冲室;88C...彩色用缓冲室;X...主扫描方向;Y...纵深方向;Z...上下方向。

Claims (12)

1.一种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供给装置具备:
液体供给路,该液体供给路用于从作为收纳有液体的液体收纳体侧的上游侧向作为喷射所述液体的液体喷射头侧的下游侧供给所述液体;
泵,该泵进行吸引收纳于所述液体收纳体的所述液体的吸引动作、和将所吸引的所述液体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侧排出的排出动作;
缓冲室,该缓冲室在所述液体供给路中设置于所述泵的下游侧,暂时贮存从所述泵排出的所述液体,并且具有用于将暂时贮存的所述液体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侧加压供给的可动部;以及
差压阀,该差压阀在所述液体供给路中设置于所述缓冲室与所述液体喷射头之间,在作为所述液体喷射头侧的下游侧的负压力比作为所述缓冲室侧的上游侧的加压力大的情况下闭阀而将所述液体供给路闭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供给装置还具备:
吸引侧单向阀,该吸引侧单向阀在所述液体供给路中设置于所述液体收纳体与所述泵之间,伴随着所述泵的所述吸引动作而开阀,并且伴随着所述泵的所述排出动作而闭阀;以及
排出侧单向阀,该排出侧单向阀在所述液体供给路中设置于所述泵与所述缓冲室之间,伴随着所述泵的所述吸引动作而闭阀,并且伴随着所述泵的所述排出动作而开阀,
该排出侧单向阀具有排出侧阀芯,该排出侧阀芯根据作为所述泵侧的上游侧与作为所述缓冲室侧的下游侧的压力差进行位移,从而闭塞以及开放所述液体供给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所述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侧单向阀具有能够闭塞所述液体供给路的吸引侧阀芯和向闭塞所述液体供给路的方向对所述吸引侧阀芯施力的施力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侧阀芯在所述液体供给路的受压面积比所述排出侧阀芯在所述液体供给路的受压面积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侧单向阀与所述泵之间的所述液体供给路的长度比所述泵与所述排出侧单向阀之间的所述液体供给路的长度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是具有泵用凹部以及隔膜的隔膜式泵,其中,所述泵用凹部设置于形成为板状的流路形成部件的第一面,所述隔膜通过覆盖该泵用凹部的开口部而包围形成泵室,
所述排出侧单向阀具有排出侧阀箱,所述排出侧阀箱通过设置于所述流路形成部件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的排出侧凹部和以覆盖该排出侧凹部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流路形成部件的挠性部件包围形成,
所述泵用凹部与所述排出侧凹部以在上下方向重叠的方式设置,并且通过以连通所述泵用凹部和所述排出侧凹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流路形成部件的贯通孔来构成所述液体供给路。
7.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以及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
8.一种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供给装置具备:
液体收纳体保持架,该液体收纳体保持架为了安装收纳有液体的液体收纳体而配置于与滑架的移动区域对应的位置,该滑架支承喷射所述液体的液体喷射头并沿与上下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
泵,该泵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交叉的装置的纵深方向上,与所述液体收纳体保持架排列配置,并进行吸引收纳于所述液体收纳体的所述液体的吸引动作和将所吸引的所述液体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侧排出的排出动作;以及
缓冲室,该缓冲室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与所述液体收纳体保持架排列配置,并暂时贮存从所述泵排出的所述液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纳体保持架是供收纳有黑色墨水的黑色用墨盒以及收纳有彩色墨水的彩色用墨盒能够装卸地安装的盒保持架,并且所述泵以及所述缓冲室与各色墨水对应地设置有多个,
作为用于贮存所述黑色墨水的所述缓冲室的黑色用缓冲室的贮存容量,比作为用于贮存所述彩色墨水的所述缓冲室的彩色用缓冲室的贮存容量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保持架以及所述各缓冲室配置于所述移动区域的上方,并且所述黑色用缓冲室配置于所述彩色用缓冲室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盒保持架安装有对不同颜色的所述彩色墨水进行收纳的多个所述彩色用墨盒,
所述彩色用缓冲室与所述各彩色墨水对应地设置有多个,并且沿所述主扫描方向排列配置。
12.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
支承该液体喷射头并沿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的滑架;以及
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
CN 201220047695 2011-02-15 2012-02-14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5690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9956 2011-02-15
JP2011-029957 2011-02-15
JP2011029957A JP2012166474A (ja) 2011-02-15 2011-02-15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1029956A JP2012166473A (ja) 2011-02-15 2011-02-15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56908U true CN202556908U (zh) 2012-11-28

Family

ID=46636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04769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56908U (zh) 2011-02-15 2012-02-14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915580B2 (zh)
CN (1) CN20255690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8577A (zh) * 2017-09-27 2020-05-12 杜尔系统股份公司 具有密封膜的施涂器
CN111959127A (zh) * 2020-09-07 2020-11-20 杭州海洋电脑制版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2776B2 (ja) 2013-08-12 2020-03-11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Koninklijke Philips N.V. バルブを用いたマイクロ流体デバイス
JP2015182409A (ja) * 2014-03-26 2015-10-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US10207510B2 (en) 2016-06-15 2019-02-19 Funai Electric Co., Ltd.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having a guide portion
US10336081B2 (en) 2016-06-27 2019-07-02 Funai Electric Co., Ltd. Method of maintaining a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US9688074B1 (en) * 2016-09-02 2017-06-27 Funai Electric Co., Ltd. (Jp)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having multiple stir bars
US10105955B2 (en) 2016-08-17 2018-10-23 Funai Electric Co., Ltd.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having a moveable stir bar
JP2018034335A (ja) 2016-08-29 2018-03-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926651B2 (ja) 2017-05-10 2021-08-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7067158B2 (ja) 2018-03-15 2022-05-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CN112553072B (zh) * 2020-12-10 2022-04-08 上海艾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生物反应器罐外循环的微流道动力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70704A1 (en) * 2007-12-11 2009-06-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upply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5309796B2 (ja) 2007-12-11 2013-10-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20100020126A1 (en) * 2008-07-23 2010-01-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upply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8577A (zh) * 2017-09-27 2020-05-12 杜尔系统股份公司 具有密封膜的施涂器
US11207698B2 (en) 2017-09-27 2021-12-28 Dürr Systems Ag Applicator comprising a sealing membrane
US11745194B2 (en) 2017-09-27 2023-09-05 Dürr Systems Ag Applicator comprising a sealing membrane
CN111959127A (zh) * 2020-09-07 2020-11-20 杭州海洋电脑制版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CN111959127B (zh) * 2020-09-07 2021-04-23 杭州海洋电脑制版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06547A1 (en) 2012-08-16
US8915580B2 (en) 2014-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56908U (zh)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TWI780115B (zh) 瓶套組
US11192380B2 (en) Ink bottle and bottle set
EP2946931B1 (en) Liquid jetting device and tank
CN101537734B (zh)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JP6221303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102149B2 (ja) 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液体収容容器
US9162466B2 (en) Liquid housing body recycling method, and liquid housing container
CN104608499B (zh)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CN101456291B (zh)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CN102152645A (zh) 收容箱
CN101633265B (zh) 液体供给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1830111A (zh) 液体喷射装置
US20100045757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defoaming mechanis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1687418A (zh) 流体喷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29384A (zh) 清洗方法、清洗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7042691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1844450A (zh) 流体供给装置、流体喷射装置及流体供给方法
US10040295B2 (en) Liquid supply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JP7419680B2 (ja)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JP2015139919A (ja) 液体収容体
CN101456290B (zh) 液体喷出装置、印刷装置以及液体供给方法
CN208006487U (zh) 打印机
JP2014136400A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収容容器のセット
CN108215494B (zh) 液体喷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9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