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48755U - 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48755U
CN202548755U CN2012200826022U CN201220082602U CN202548755U CN 202548755 U CN202548755 U CN 202548755U CN 2012200826022 U CN2012200826022 U CN 2012200826022U CN 201220082602 U CN201220082602 U CN 201220082602U CN 202548755 U CN202548755 U CN 202548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ubstrate
sheet material
key
input med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826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正久
石田一仁
村野智史
铃木良平
立松侑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48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487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入装置,可防止因毛细管现象而进入到基板和键部件之间的间隙的液体到达电子电路图案。上述输入装置(10)具有:基板(20或30),在第1面(21或31)的周缘部(22或32)的内侧形成有电子电路图案;以及键部件(40或50),设置有:键部(42或52),配置在上述基板的上述第1面侧,通过弹性变形与上述电子电路图案接触或分离;以及片材部(41或51),从该键部沿着上述第1面向外侧延伸出,并覆盖上述周缘部;上述片材部(41或51)具有:与上述周缘部(22或32)相对的第2面(92);以及从上述第2面凹陷的槽(93)。

Description

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重叠在基板上的键部件进行输入的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重叠在基板上的键部件进行输入的输入装置已被公知(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输入装置例如用于打印机、复印机、复合机等图像记录装置中。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输入装置具有:在一面上形成了电子电路图案的基板;和重叠在该一面上的键部件。键部件具有设置了导电部的键部,该导电部与电子电路图案共同形成接点。键部由弹性部件构成,通过弹性变形在导电部处与电子电路图案接触或分离。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7196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输入装置中,基板由键部件覆盖,因此液体不会直接接触到基板的电子电路图案。但是,会出现附着在键部件上的液体因毛细管现象进入到键部件和基板之间的间隙的情况。进入到该间隙的液体到达电子电路图案时,可能发生短路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以上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因毛细管现象而进入到基板和键部件之间的间隙的液体到达电子电路图案的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入装置10具有:基板20或30,在第1面21或31的周缘部22或32的内侧形成有电子电路图案;以及键部件40或50,设置有:键部42或52,配置在上述基板的上述第1面侧,通过弹性变形与上述电子电路图案接触或分离;以及片材部41或51,从该键部沿着上述第1面向外侧延伸出,并覆盖上述周缘部;上述片材部41或51具有:与上述周缘部22或32相对的第2面92;以及从上述第2面凹陷的槽93。
优选为,上述槽93沿着上述第1面的周缘延伸出。
优选为,上述输入装置还具有:支撑部件12,使上述第1面相对水平方向倾斜地支撑上述基板;以及盖部件60,使上述键部42或52的一部分从孔64露出,并覆盖上述键部件40或50;上述槽93设置在与上述基板20或30中的水平方向的下侧的周缘部相对的上述第2面上。
优选为,上述槽93跨及上述片材部41或51的全周地设置。
优选为,上述键部件40或50由透光性部件构成。
优选为,上述片材部41或51延伸到上述基板20或30的端部的外侧。
优选为,上述片材部41或51延伸至上述基板20或30的端部。
优选为,上述片材部41或51上具有向远离上述基板20或30的方向突出的加强筋48或58。
优选为,上述片材部的端部上具有上述加强筋48或58。
附图说明
图1A是输入装置10的上表面侧的分解立体图,图1B是输入装置10的下表面侧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输入装置10的俯视图,图2B是图2A中的IIB-IIB截面的放大视图,图2C是按下按钮的状态下的IIB-IIB截面的放大视图。
图3是第1键部件40的仰视图。
图4A是表示变形例的第1键部件40的仰视图,图4B是表示另一变形例的输入装置10的剖视图,图4C是又一变形例的输入装置10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输入装置
12支撑部件
20第1基板
21图案面(第1面)
22绝缘区域(周缘部)
23图案区域
30第2基板
31图案面(第1面)
32绝缘区域(周缘部)
33图案区域
40第1键部件
41片材部
42键部
50第2键部件
51片材部
52键部
60盖(盖部件)
64第1孔(孔)
81电子电路图案
91第1槽(槽)
92相对面(第2面)
93第2槽(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例,可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输入装置10(图1)用于包括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及使这些设备一体化的复合机在内的各种电子设备。输入装置10具有由用户接通或断开的接点84(图2B)。接点84的通断信息如下所述,经由第2连接电缆(未图示)被输入到电子设备的控制部。控制部根据接点84的通断信息来控制电子设备的动作。此外,控制部也可具有根据从个人计算机等其他设备或电话线路输入的信息来控制电子设备的动作的功能。
将电子设备被放置在平台或地板等上的状态下的上下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7,以电子设备的正面侧作为前方来定义前后方向8,将从正面侧观察电子设备时的左右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9,以下进行说明。
如图1A所示,输入装置10具有:第1基板20、第2基板30、收纳显示面板72的转动壳体70、由用户进行按下操作的第1键部件40、第2键部件50及盖部件60。
盖部件60具有:板状的基部61、与基部61的左右两端连接的一对弯曲部62、63。盖部件60相对于前后方向8及上下方向7倾斜地配置,以使厚度方向上的一个方向与朝向斜前上方的第1方向90一致。弯曲部62、63随着远离基部61而靠近斜后下方地弯曲。盖部件60相当于盖部件。
盖部件60是合成树脂成型品,通过安装螺钉等固定部件、或通过搭扣配合而安装到电子设备的框体11(图2B)上。盖部件60与框体11共同形成电子设备的外表面。盖部件60具有使下述第1键部件40及第2键部件50的按钮44、54露出的多个第1孔64。在图1、图2中,仅对部分第1孔标注了附图标记64。第1孔64相当于孔。
盖部件60在基部61的左右方向9的中央部设有第2孔65。在第2孔65中嵌入转动壳体70。盖部件60上设置左右一对轴承66、67(图1B),其与电子设备的框体11一起可转动地保持设置于转动壳体70上的一对转动轴71。
如图1A所示,转动壳体70形成第1方向90上的厚度较薄的长方体状。转动轴71从转动壳体70的左侧面的前端部向左突出。未图示的转动轴从转动壳体70的右侧面的前端部向右突出。左侧的转动轴71和右侧的转动轴使中心轴线一致地设置。转动壳体70在左侧的转动轴71和右侧的转动轴处由框体11(图2B)及盖部件60可转动地支撑。
如图1A所示,转动壳体70中收纳显示面板72。显示面板72的显示面在转动壳体70的第1方向90一侧的面上露出。转动壳体70由用户转动,从盖部件60的上表面68立起。用户通过使转动壳体70立起,改变显示面板72的显示面与盖部件60的上表面68所成的显示角度。此外,显示面板72也可是接触面板。
[第1基板20、第2基板30]
如图1A所示,第1基板20及第2基板30大致形成为矩形板状,使厚度方向与第1方向90一致地分别配置,由设置在电子设备上的支撑部件12(图2B)支撑。第1基板20配置在转动壳体70的左侧。第2基板30配置在转动壳体70的右侧。第1基板20及第2基板30相当于基板。支撑部件12相当于支撑部件。
第1基板20及第2基板30使用印制电路板,电子电路图案81由导电性薄膜形成。电子电路图案81分别形成在第1基板20的第1方向90侧的图案面21及第2基板30的第1方向90侧的图案面31上。图案面21、31相当于第1面。电子电路图案81相当于电子电路图案。
电子电路图案81根据法令从图案面21、31的周缘21A、31A离开规定的绝缘距离。未形成电子电路图案81的图案面21、31的周缘部的区域称为绝缘区域22、32,绝缘区域22、32的内侧的、形成了电子电路图案81的区域称为图案区域23、33,以下进行说明。绝缘区域22、32相当于第1面的周缘部。
多个发光二极管82安装在第1基板20上,与电子电路图案81连接。发光二极管82在第1方向90上安装于与盖部件60的第1孔64相对的位置。
第1基板20的电子电路图案81和第2基板30的电子电路图案81通过第1连接电缆83连接。第1基板20或第2基板30的电子电路图案81上连接未图示的第2连接电缆的一端。第2连接电缆的另一端连接到收纳在电子设备的框体11(图2B)中的控制基板上。控制基板上安装用于实现发光二极管82的驱动电路、控制部的各种电子元件。发光二极管82经由第2连接电缆接受来自驱动电路的电力供给并发光。经由第2连接电缆向控制部输入接点84(图2B)的通断信息。
如图2B所示,第1基板20具有多对基板侧电极对85、86,其与设置在下述第1键部件40的键部42上的键侧电极47共同形成接点84。同样,第2基板30具有多对基板侧电极对,其与设置在第2键部件50的键部52上的键侧电极共同形成接点。
第1基板20的基板侧电极85、86由电子电路图案81(图1A)形成,配置在发光二极管82的附近。此外,在图2B中,夸大地图示了作为薄膜的基板侧电极85、86的厚度。
[第1键部件40、第2键部件50]
第1键部件40具有:覆盖第1基板20的绝缘区域22的片材部41;从片材部41向第1方向90突出的多个键部42;从片材部41的左侧面向左延伸出的伸出部46。伸出部46形成为下部具有开口的箱形,放置在第1基板20上。第1键部件40由具有透光性及弹性的橡胶材料形成。
第2键部件50具有:覆盖第2基板30的绝缘区域32的片材部51;和从片材部51向第1方向90突出的多个键部52。在图1中,仅对部分键部标注了附图标记52。第2键部件50由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形成。第1键部件40及第2键部件50相当于键部件。
如图1A所示,第1键部件40的片材部41形成为厚度较薄的片状,放置在第1基板20上而覆盖第1基板20的绝缘区域22。如图2B所示,键部42具有:按钮44,形成为下部具有开口的筒状;及连接部45,连接按钮44的下端和片材部41。如图3所示,连接部45跨及按钮44的下端面的全周地设置。
如图1A所示,第2键部件50的片材部51形成为厚度较薄的片状,放置在第2基板30上而覆盖第2基板30的绝缘区域32。键部52具有:按钮54,形成为下部具有开口的筒状;及连接部55(图1B),连接按钮54的下端和片材部51。连接部55跨及按钮54的下端面的全周地设置。
第1键部件40的按钮44及第2键部件50的按钮54设置在与盖部件60的第1孔64对应的位置上,并从第1孔64露出。按钮44、54被用户进行按压操作。片材部41、51相当于片材部。键部42、52相当于键部。
如图2B所示,第1键部件40的按钮44位于与盖部件60的第1孔64相对配置的发光二极管82的第1方向90侧。来自发光二极管82的光透过按钮44的上部44A。按钮44的上部44A上显示由来自发光二极管82的光照亮的图形。
如图2B所示,凸部46从按钮44的下端面向设置在发光二极管82附近的一对基板侧电极85、86突出。凸部46的突出的前端面上设置键侧电极47。键侧电极47在第1方向90上与一对基板侧电极85、86相对,且分离。
和第1键部40一样,凸部从第2键部件50的按钮54的下端面向设置在第2基板30的一对基板侧电极(未图示)突出。凸部的突出的前端面上设置键侧电极。键侧电极在第1方向90上与第2基板30上设置的一对基板侧电极相对,且分离。
连接按钮44和片材部41的连接部45的壁厚形成得比片材部41、按钮44薄,按钮44在被用户向与第1方向90相反的方向按压时发生弹性变形。通过连接部45弹性变形,键侧电极47与一对基板侧电极85、86抵接,使一对基板侧电极85、86之间短路。通过一对基板侧电极85、86之间短路,接点84关闭。即,接点84是A接点。
当用户的手指离开按钮44时,通过连接部45的弹性使按钮44向上方移动,键侧电极47与一对基板侧电极85、86分离。通过键侧电极47与一对基板侧电极85、86分离,接点84打开。
连接按钮54和片材部51的连接部55(图1B)的壁厚形成得比片材部51、按钮54薄,按钮54在被用户向与第1方向90相反的方向按压时发生弹性变形。通过连接部55弹性变形,第2键部件50的键侧电极与第2基板30的一对基板侧电极抵接,使一对基板侧电极之间短路。通过一对基板侧电极之间短路,接点关闭。当用户的手指离开按钮54时,由第2键部件50的键侧电极和第2基板30的一对基板侧电极形成的接点打开。
如图3所示,在第1键部件40的片材部41上设置从键部42向周缘延伸的第1槽91。第1槽91从片材部41的与第1方向90相反一侧的表面凹陷设置。键部42的按钮44被用户按压而使键部42弹性变形时,空气通过第1槽91内从键部42流出。当用户的手指离开按钮44、键部42恢复原来的形状时,空气通过第1槽91流入到键部42。同样,在第2键部件50的片材部51上设置从键部52向周缘延伸的第1槽91。
如图1A所示,在第1键部件40、第2键部件50的片材部41、51的周缘部,沿着片材部41、51的周缘设置加强筋48、58。加强筋48、58向第1方向90突出。在第1键部件40中,加强筋48与伸出部46的右侧面连接。加强筋48、58在少量液体从盖部件60的第1孔64浸入时,存留该液体。
并且,如图2B所示,输入装置10以第1方向90朝向斜前上方的方式安装在电子设备的框体11上,因此从第1孔64浸入的液体存留在图中的片材部41的左端部。片材部41的存留液体的一侧的端部比第1基板20的周缘21A向外侧突出地延伸出。同样,片材部51的存留液体的一侧的端部比第2基板30的周缘31A向外侧突出地延伸出。因此,从加强筋48、58溢出的液体大部分落到下方,到达第1基板20、第2基板30的端面的仅是顺着片材部41、51的与第1方向90相反的一侧的面流下的。对于顺着片材部41、51的与第1方向90相反一侧的面流下的液体,通过以下说明的相对面92和第2槽93,可防止其到达电子电路图案81。
第1键部件40及第2键部件50的片材部41、51具有:与图案面21、31的绝缘区域22、32相对的相对面92;和从相对面92凹陷的第2槽93。
如图3所示,相对面92与框状的绝缘区域22、32(图1A)在全周上相对地设置。第2槽93设置在与第1基板20、第2基板30中的水平方向的下侧的周缘部相对的位置上。并且,第2槽93沿着第1基板20及第2基板30的周缘21A、31A设置。并且,第2槽93设置在被第2基板20的绝缘区域22遮盖的位置上。相对面92相当于第2面。第2槽93相当于槽。
从第1孔64浸入的液体顺着第1键部件40的按钮44流下而到达片材部41。如图2B所示,输入装置10以第1方向90朝向斜前上方的方式倾斜地安装在框体11上,因此到达片材部41的液体向斜前下方移动,通过加强筋48存留在片材部41上。从第1孔64浸入的液体的量较多时,该液体越过加强筋48。
越过加强筋48的液体顺着片材部41的与第1方向90相反一侧的面流下而到达第1基板20的端面。到达第1基板20的端面的液体因毛细管现象浸入到片材部41的相对面92和第1基板20的图案面21的绝缘区域22之间的间隙。浸入到绝缘区域22的液体要进入到比作为开放空间的第2槽93小的间隙。即,浸入到绝缘区域22的液体避开第2槽93地扩展。其结果可防止液体侵入到图案区域23。
在第2基板30中,也和第1基板20一样,通过设置在第2键部件50的片材部51上的相对面和第2槽,可防止液体浸入到图案区域33。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2槽93可防止浸入到相对面92和绝缘区域22、32之间的间隙的液体到达形成了电子电路图案81的图案区域23、33。其结果是,即使液体误溅到盖部件60上,也可防止因第1基板20及第2基板30中的电路短路等造成的故障及错误操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2槽93沿着第1基板20及第2基板30的周缘21A、31A设置,因此,在基于法令以规定绝缘距离形成的绝缘区域22、32内,可形成第2槽9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1方向90朝向斜前上方的方式安装输入装置10,到达片材部41、51的液体向图2B中的左侧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液体移动的一侧设置第2槽93,因此与跨及第1基板20及第2基板30全周地设置第2槽93时相比,第1键部件40及第2键部件50的结构变得简单。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2槽93仅设置在与第1基板20中的水平方向的下侧的周缘部相对的位置上的例子,但如图4A所示,第2槽93也可跨及片材部41全周地设置。在使第1方向90与上下方向7一致地将输入装置10安装到电子设备上时,可以在第1基板20的全周上防止液体到达图案区域2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片材部41延伸至第1基板20的周缘21A的外侧的例子(图2B),但如图4B所示,也可设置片材部41,使得片材部41的周缘与第1基板20的周缘21A重叠。并且,如图4C所示,也可设置片材部41,使得片材部41的周缘处于第1基板20的周缘21A的内侧。同样,在键部件50中,也可设置片材部51,使得片材部51的周缘与第3基板30的周缘31A重叠;也可设置片材部件51,使得片材部51的周缘处于第2基板30的周缘31A的内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2槽93沿着第1基板20的周缘21A以直线状设置的例子,但第2槽93也可形成为波纹线状、折线状等各种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1键部件40及第2键部件50由橡胶材料形成的例子,但第1键部件40及第2键部件50只要具有弹性即可,也可由弹性体等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接点84的通断信息经由第2连接电缆输入到控制部的例子;也可以将控制部设置在第1基板20或第2基板30上,接点84的通断信息直接输入到控制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1槽91与第2槽93一同设置在片材部41、51的例子,也可以仅将第2槽93设置在片材部41、51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片材部41、51上设置加强筋48、58的例子,但也可采用不在片材部41、51上设置加强筋48、58的结构。

Claims (9)

1.一种输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入装置(10)具有:
基板(20或30),在第1面(21或31)的周缘部(22或32)的内侧形成有电子电路图案;以及
键部件(40或50),设置有:键部(42或52),配置在上述基板的上述第1面侧,通过弹性变形与上述电子电路图案接触或分离;以及片材部(41或51),从该键部沿着上述第1面向外侧延伸出,并覆盖上述周缘部;
上述片材部(41或51)具有:
与上述周缘部(22或32)相对的第2面(92);以及
从上述第2面凹陷的槽(9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上述槽(93)沿着上述第1面的周缘延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上述输入装置还具有:支撑部件(12),使上述第1面相对水平方向倾斜地支撑上述基板;以及
盖部件(60),使上述键部(42或52)的一部分从孔(64)露出,并覆盖上述键部件(40或50);
上述槽(93)设置在与上述基板(20或30)中的水平方向的下侧的周缘部相对的上述第2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上述槽(93)跨及上述片材部(41或51)的全周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上述键部件(40或50)由透光性部件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上述片材部(41或51)延伸到上述基板(20或30)的端部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上述片材部(41或51)延伸至上述基板(20或30)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上述片材部(41或51)上具有向远离上述基板(20或30)的方向突出的加强筋(48或5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上述片材部的端部上具有上述加强筋(48或58)。
CN2012200826022U 2011-03-16 2012-03-07 输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4875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7385 2011-03-16
JP2011057385A JP5573735B2 (ja) 2011-03-16 2011-03-16 入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48755U true CN202548755U (zh) 2012-11-21

Family

ID=47086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8260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48755U (zh) 2011-03-16 2012-03-07 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73735B2 (zh)
CN (1) CN202548755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20127U (zh) * 1985-01-17 1986-07-29
JP2008226052A (ja) * 2007-03-14 2008-09-25 Brother Ind Ltd 電子機器の操作パネ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73735B2 (ja) 2014-08-20
JP2012195124A (ja) 201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95791B2 (en) Input device
JP4899963B2 (ja) 入力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221819B2 (ja) 2段式スイッチ
JP2006156170A (ja) 多段スイッチ装置
US9105422B2 (en) Thin key structure
JP6437746B2 (ja) 回路基板および回路基板を有する照明装置
US20140138227A1 (en) Illuminated keyboard
KR20070004246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와 이에 내장되는 연성회로기판의 커넥터설치 구조 및 방법
CN102833944A (zh) 连接多模块的单片式软性电路板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模块
KR20150045312A (ko) 터치 패널
CN104425163B (zh) 键盘装置
JP2015153369A (ja) 3次元形状を有する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の駆動方法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の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CN202548755U (zh) 输入装置
JP5993889B2 (ja) 静電容量式入力装置および静電容量式入力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8270022A (ja) タッチセンサを備えたスイッチ
JP5799404B2 (ja) 静電容量式接触スイッチを使用した電子機器
KR20090020300A (ko) 디스플레이 버튼 장치
JP2008078022A (ja)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スイッチ装置
JP2011242910A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記録装置
WO2016006216A1 (ja) スイッチ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入力装置
JP2012212549A (ja) 照光装置および前記照光装置を使用した入力装置
CN105575704B (zh) 按键结构及输入装置
KR20070105879A (ko) 입력 장치
JP6241497B2 (ja) 電子装置
JP2007226065A (ja) 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