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40612U - 防漏射嘴结构 - Google Patents

防漏射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40612U
CN202540612U CN2012201582909U CN201220158290U CN202540612U CN 202540612 U CN202540612 U CN 202540612U CN 2012201582909 U CN2012201582909 U CN 2012201582909U CN 201220158290 U CN201220158290 U CN 201220158290U CN 202540612 U CN202540612 U CN 2025406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mble
spring
rear end
locating hol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582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春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STAR METAL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STAR METAL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STAR METAL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STAR METAL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1582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406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406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4061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漏射嘴结构,包括本体、喷嘴头和顶针;该本体的前后端贯穿形成有流道;该喷嘴头的前后端贯穿形成有通道,喷嘴头的后端与本体的前端连接围合形成有中转腔室,该中转腔室连通于流道和通道之间;该顶针可轴向来回活动地设于本体和喷嘴头之间,该顶针的头部位于中转腔室中,顶针的头部呈锥形,顶针的头部尖端随顶针轴向向前活动而插入前述通道中将通道封堵住,且针对该顶针设置有促使顶针轴向向前活动而封堵通道的弹簧,该弹簧设置于本体内;藉此,取代了传统之弹簧设置于本体外的方式,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外表面容易加装加热装置,从而使得加热不方便,利用保证熔胶均匀,提升注塑件的质量,尤其适合用于卧式大机器中。

Description

防漏射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射嘴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加热方便的防漏射嘴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其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
现有技术中的每一台注塑机上均配置有射嘴,利用射嘴对成型模具直接注入熔融塑料,现有注塑机的射嘴一般为直通式结构,虽可提供给使用者将熔融塑料注入模具型腔的功效,确实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自身结构和使用性能上仍存在有诸多不足,造成现有的注塑机的射嘴在实际应用上,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现将其缺点归纳如下:该直通式的射嘴在停止注射以后,射嘴内还遗留有大量的熔融塑料,导致容易产生流延现象,针对这个问题,现有技术中在射嘴里设置有活动顶针,利用弹簧作用于顶针上,使顶针根据所受压力而自动打开或关闭射嘴的出口,然而,目前射嘴的这一结构设计,其弹簧一般套装于射嘴外表面上,导致难以在射嘴外加装加热装置而导致加热不方便、熔胶不均匀,直接影响到注塑件的质量,尤其不适合用于卧式大机器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漏射嘴结构,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射嘴外难以加装加热装置而导致加热不方便、熔胶不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防漏射嘴结构,包括本体、喷嘴头和顶针;该本体的前后端贯穿形成有流道;该喷嘴头的前后端贯穿形成有通道,喷嘴头的后端与本体的前端连接围合形成有中转腔室,该中转腔室连通于前述流道和通道之间;该顶针可轴向来回活动地设置于本体和喷嘴头之间,该顶针的头部位于中转腔室中,顶针的头部呈锥形,顶针的头部尖端随顶针轴向向前活动而插入前述通道中将通道封堵住,且针对该顶针设置有促使顶针轴向向前活动而封堵通道的弹簧,该弹簧设置于本体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本体的前端面中心轴向内凹形成有定位孔,该顶针的后端位于该定位孔中,顶针沿定位孔轴向来回移动,该弹簧嵌于该定位孔中,且该弹簧作用于顶针上促使顶针前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本体包括有连接座和联接体,该联接体的后端与连接座的前端螺合连接固定,连接座的前后端贯穿形成第一流道,该联接体的前后端贯穿形成有第二流道,该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连通形成前述流道;前述定位孔设置于联接体上,该第二流道于联接体的侧缘轴向内凹形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孔贯穿联接体的前后端面,该定位孔的后端开口通过螺堵封盖,定位孔的前端开口螺合连接有导套,该导套套装于顶针的后端外,且该定位孔内设置有弹簧座,该弹簧座延伸出有导杆,该弹簧套装于导杆外,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于弹簧座的后端面和螺堵上,该顶针的后端面抵于弹簧座的前端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联接体的前后端侧面上均设置有固定孔,一锥端紧定螺钉穿过对应的固定孔而将前述螺堵和导套径向锁紧于联接体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转腔室于喷嘴头的后端面轴向内凹形成,该中转腔室呈锥形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喷嘴头与本体之间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螺合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通过将弹簧设置于本体内,取代了传统之弹簧设置于本体外的方式,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外表面容易加装加热装置,从而使得加热不方便,利用保证熔胶均匀,提升注塑件的质量,尤其适合用于卧式大机器中。
二、通过将本体设计为由连接座与联接体分体式组合的结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一方面可使得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成型容易,另一方面可使得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分布合理,以便于塑胶熔料推动顶针将通道打开。
三、通过于联接体的前后端侧面上均设置有固定孔,利用锥端紧定螺钉穿过对应的固定孔而将前述螺堵和导套径向锁紧于联接体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配合利用螺堵和导套使得弹簧密封式地安装于定位孔中,避免与熔胶接触,保证弹簧弹性的稳定,并延长使用寿命。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工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本体                          11、连接座
111、外螺纹                       112、内螺纹
12、联接体                        121、外螺纹
122、内螺纹                       101、第一流道
102、第二流道                     103、定位孔
104、螺堵                         105、导套
106、弹簧座                       107、导杆
108、固定孔                       20、喷嘴头
21、外螺纹                        201、通道
202、中转腔室                     30、顶针
31、基部                          32、头部
4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本体10、喷嘴头20和顶针30。
其中,该本体10为分体组合式结构,其包括有连接座11和联接体12;该连接座11的前后端贯穿形成有第一流道101,连接座11的后端外侧面上设置有外螺纹111,通过该外螺纹111使得连接座11与外部螺合实现连接安装固定,连接座11的前端内侧面上设置有内螺纹112;该联接体12的前后端贯穿形成有第二流道102,联接体12的后端设置有外螺纹121,联接体12的前端设置有内螺纹122,该外螺纹121与前述连接座11前端的内螺纹112配合螺合连接,使得联接体12的后端与连接座11的前端连接固定一起,同时,该第二流道102与连接座10的第一流道101连通而形成本体10的流道,该第二流道102于联接体12的侧缘轴向内凹形成;以及,该联接体12的前端面中心(即本体10的前端面中心)轴向内凹形成有定位孔103,该定位孔103贯穿联接体12的前后端面,该定位孔103的后端开口通过螺堵104封盖,定位孔103的前端开口螺合连接有导套105,且该定位孔103内设置有弹簧座106,该弹簧座106延伸出有导杆107;此外,该联接体12的前后端侧面上均设置有固定孔108,一锥端紧定螺钉穿过对应的固定孔108而将前述螺堵104和导套105径向锁紧于联接体12上。
该喷嘴头20的前后端面贯穿形成有通道201,喷嘴头20的后端内侧面上设置有外螺纹21,该外螺纹21与前述联接体12之内螺纹122配合螺合连接,使得喷嘴头20的后端与本体10的前端连接固定,该喷嘴头20的后端面轴向内凹形成有中转腔室202,该中转腔室202呈锥形状,中转腔室202连通前述第二流道102和通道201之间。
该顶针30可轴向来回活动地设置于前述本体10和喷嘴头20之间,该顶针30包括有基部31和于基部31上一体向前延伸出的头部32;该基部31嵌于前述定位孔103中,该顶针30的后端面抵于前述弹簧座106的前端面上,前述导套105套装于顶针30的后端外,该头部32位于前述中转腔室202中,头部32呈锥形,头部32尖端随顶针30向前活动而插入前述通道201中将通道201封堵住。
以及,针对该顶针30设置有促使顶针30向前活动而封堵通道201的弹簧40,该弹簧40设置于本体10内,在本实施例中,该弹簧40嵌于前述定位孔103中,且弹簧40套装于前述导杆107外,弹簧40的两端分别抵于前述弹簧座106的后端面和螺堵104上, 以此使弹簧40通过弹簧座106作用于顶针30上促使顶针30前移,进而使得顶针30之头部32的尖端伸入通道201中将通道201封堵住。
组装时,如图2所示,首先,将螺堵104螺合固定于联接体12上,使螺堵104封盖住定位孔103的后端开口;接着,将弹簧40套装于导杆107外,并将弹簧40和导杆107一并放入定位孔103中;然后,将导套105套装于顶针30的基部31外,并将导套105螺合固定于定位孔103的前端开口;接着,将喷嘴头20的外螺纹21与联接体12上的内螺纹122配合螺合连接,使得喷嘴头20与联接体12连接固定一起,此时,该顶针30的头部32位于中转腔室202中;然后,将联接体12的外螺纹121与连接座11的内螺纹112配合螺合连接,使得联接体12与连接座11连接固定一起,组装完毕(如图1所示)。
在原始状态下,如图1所示,该弹簧40作用于弹簧座106上,弹簧座106使顶针30轴向向前活动,使得顶针30的头部32尖端保持插入通道201中将通道201封堵住。
在工作状态下,如图3所示,塑胶熔料从连接座11的后端开口进入第一流道101中,塑胶熔料经第二流道102进入到中转腔室202中,当中转腔室202中塑胶熔料的压力大于弹簧40的压力时,塑胶熔料促使顶针30轴向向后活动,顶针30的后端促使弹簧座106活动,从而使得弹簧40受压缩变形,当顶针30轴向向后活动而使得顶针30的头部32尖端离开通道201时,该通道201与中转腔室202连通,从而使得中转腔室202中的塑胶熔料进入通道201中,并最终从通道201的前端开口喷出。
当停止注射时,该中转腔室202中塑胶熔料的压力小于弹簧40的压力,此时,该弹簧40向前延伸恢复形变,使得弹簧座106向前移动,该弹簧座106向前移动的同时,弹簧座106作用于顶针30的基部31上,使得顶针30轴向向前活动,从而使得顶针30的头部32尖端再次插入通道201中将通道201再次封堵,避免位于第一流道101、第二流道102以及中转腔室202中的塑胶熔料继续经通道201往外流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本体10亦可为一体成型结构,而非上述的分体组合式结构,上述的分体组合式结构更有利于第一流道101的第二流道102的成型和布局。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首先,通过将弹簧设置于本体内,取代了传统之弹簧设置于本体外的方式,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外表面容易加装加热装置,从而使得加热不方便,利用保证熔胶均匀,提升注塑件的质量,尤其适合用于卧式大机器中。其次,通过将本体设计为由连接座与联接体分体式组合的结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一方面可使得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成型容易,另一方面可使得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分布合理,以便于塑胶熔料推动顶针将通道打开。再者,通过于联接体的前后端侧面上均设置有固定孔,利用锥端紧定螺钉穿过对应的固定孔而将前述螺堵和导套径向锁紧于联接体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配合利用螺堵和导套使得弹簧密封式地安装于定位孔中,避免与熔胶接触,保证弹簧弹性的稳定,并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防漏射嘴结构,包括本体、喷嘴头和顶针;该本体的前后端贯穿形成有流道;该喷嘴头的前后端贯穿形成有通道,喷嘴头的后端与本体的前端连接围合形成有中转腔室,该中转腔室连通于前述流道和通道之间;该顶针可轴向来回活动地设置于本体和喷嘴头之间,该顶针的头部位于中转腔室中,顶针的头部呈锥形,顶针的头部尖端随顶针轴向向前活动而插入前述通道中将通道封堵住,且针对该顶针设置有促使顶针轴向向前活动而封堵通道的弹簧,其特征在于:该弹簧设置于本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射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前端面中心轴向内凹形成有定位孔,该顶针的后端位于该定位孔中,顶针沿定位孔轴向来回移动,该弹簧嵌于该定位孔中,且该弹簧作用于顶针上促使顶针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射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有连接座和联接体,该联接体的后端与连接座的前端螺合连接固定,连接座的前后端贯穿形成第一流道,该联接体的前后端贯穿形成有第二流道,该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连通形成前述流道;前述定位孔设置于联接体上,该第二流道于联接体的侧缘轴向内凹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射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贯穿联接体的前后端面,该定位孔的后端开口通过螺堵封盖,定位孔的前端开口螺合连接有导套,该导套套装于顶针的后端外,且该定位孔内设置有弹簧座,该弹簧座延伸出有导杆,该弹簧套装于导杆外,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于弹簧座的后端面和螺堵上,该顶针的后端面抵于弹簧座的前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漏射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体的前后端侧面上均设置有固定孔,一锥端紧定螺钉穿过对应的固定孔而将前述螺堵和导套径向锁紧于联接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射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腔室于喷嘴头的后端面轴向内凹形成,该中转腔室呈锥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射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头与本体之间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螺合连接固定。
CN2012201582909U 2012-04-16 2012-04-16 防漏射嘴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406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582909U CN202540612U (zh) 2012-04-16 2012-04-16 防漏射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582909U CN202540612U (zh) 2012-04-16 2012-04-16 防漏射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40612U true CN202540612U (zh) 2012-11-21

Family

ID=47161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5829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40612U (zh) 2012-04-16 2012-04-16 防漏射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40612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6965A (zh) * 2014-12-17 2015-04-22 湖南鑫高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成型装置用注射嘴及其注射方法
CN104552778A (zh) * 2014-12-17 2015-04-29 东莞泰星五金制品厂有限公司 自锁式注塑喷嘴装置及其锁闭控制方法
CN104608326A (zh) * 2014-12-31 2015-05-13 苏州市博奥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机用弹簧喷嘴
CN105397979A (zh) * 2015-12-09 2016-03-16 荣昌精密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机用喷嘴
CN109228148A (zh) * 2018-10-22 2019-01-18 宁波威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快速截流液态气动射嘴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6965A (zh) * 2014-12-17 2015-04-22 湖南鑫高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成型装置用注射嘴及其注射方法
CN104552778A (zh) * 2014-12-17 2015-04-29 东莞泰星五金制品厂有限公司 自锁式注塑喷嘴装置及其锁闭控制方法
CN104608326A (zh) * 2014-12-31 2015-05-13 苏州市博奥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机用弹簧喷嘴
CN105397979A (zh) * 2015-12-09 2016-03-16 荣昌精密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机用喷嘴
CN105397979B (zh) * 2015-12-09 2018-07-31 荣昌精密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机用喷嘴
CN109228148A (zh) * 2018-10-22 2019-01-18 宁波威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快速截流液态气动射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40612U (zh) 防漏射嘴结构
CN201544424U (zh) 一体式汽缸
CN203004260U (zh) 一种插口管件模具
CN203945573U (zh) 自锁射嘴
CN205167396U (zh) 一种注塑机用喷嘴
CN202155992U (zh) 改良的防漏射嘴结构
CN206999522U (zh) 一种多咀芯侧胶口热流道系统
CN203945571U (zh) 新型射嘴结构
CN203765926U (zh) 一种新型低压无水口注塑模具
CN209682821U (zh) 一种可反复拆装的热流道堵头结构
CN205467086U (zh) 一种注塑成型热嘴结构
CN204123627U (zh) 一种注塑机排气排水式螺杆料筒
CN207028080U (zh) 一种侧浇口热流道系统
CN204054504U (zh) 无流道死角整体式热流道
CN202357392U (zh) 双阶注塑的注射机构
CN207509625U (zh) 注塑模具
CN203092951U (zh) 热流道系统用主灌嘴改良结构
CN207657060U (zh) 一种遥控器外壳注塑设备
CN205326162U (zh) 一种热流道结构
CN207758004U (zh) 热流道系统中螺旋式热咀结构
CN105172059A (zh) 一种嵌入式加热的多头热嘴
CN103112132A (zh) 热流道系统用主灌嘴改良结构
CN214239249U (zh) 一种高强度一嘴八头热嘴
CN204235805U (zh) 一种用于铁路扣件的零部件注塑成型的注塑模具
CN204123599U (zh) 一种多线排分体定位式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Termination date: 201604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