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37523U - 一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37523U
CN202537523U CN2012201285527U CN201220128552U CN202537523U CN 202537523 U CN202537523 U CN 202537523U CN 2012201285527 U CN2012201285527 U CN 2012201285527U CN 201220128552 U CN201220128552 U CN 201220128552U CN 202537523 U CN202537523 U CN 202537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y
window
detector
ray bulb
test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2855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iy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inopharm Hundric Medline Info 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inopharm Hundric Medline Info 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inopharm Hundric Medline Info Te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12855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37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37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3752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X射线球管设置为可立体成像的双窗口X射线球管,或者设置为在立体成像范围内改变位置的单窗口X射线球管,用于对被测物体进行两次拍片,以便在探测器上生成两张可经3D图像处理器融合成3D图像的2D图像。由于采用了改变单窗口X射线球管的位置、或者直接采用双窗口X射线球管,对被测物体进行两次拍片以获得两张2D图像,并利用3D图像处理器融合成可用双色3D眼镜或者3D显示器观察到的3D图像,由此在该3D图像所展示的立体空间中拉开了人体所有组织的空间距离,避免了人体所有组织相互叠加,从而改善了医生对以往X光片的观察,降低了诊断难度,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X射线成像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X射线2D成像装置的原理示意图,传统的X射线2D成像装置由高压发生器110、X射线球管120、探测器140及床体150(或墙架)等辅助设备组成,高压发生器110产生直流高压电加载到X射线球管120上,使其产生用于诊断成像的X射线,该X射线穿过人体等被测物体130后,在探测器140上产生数字图像。
但是,传统的X射线成像装置产生的图像是2D图像,人体所有组织在图像中叠加在一起,给图像诊断带来一定困难。要想得到3D影像,需要应用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MR(Magnetic Resonance,磁共振)等高端设备,成本过高,不适合推广使用。
因此,现有技术尚有待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普通的X射线成像装置只能拍摄单一位置图像的限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改变X射线球管拍摄位置的X射线成像装置。同时为解决因人体所有组织在X射线图像中叠加在一起而给诊断带来的困难,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成本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包括高压发生器、单窗口X射线球管和探测器,所述高压发生器电性连接在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上,用于产生直流高压电,使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产生X射线扫描被测物体,所述探测器设在所述被测物体之后,用于接收所述X射线,其中: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的窗口设在一移位机构上,用于在立体成像的范围内改变该窗口的位置,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用于对所述被测物体进行两次拍照,在所述探测器上生成两张可经3D图像处理器融合成3D图像的2D图像。
所述的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移位机构包括一弧形导轨,所述弧形导轨的中心设在所述被测物体上。
所述的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移位机构包括一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沿垂直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与所述探测器的连线方向设置。
所述的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分别与一第一控制电路和一第二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在t1时刻A位置对所述被测物体发射一次X射线脉冲,在所述探测器上生成一张A位置静态2D图像;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在t2时刻B位置对所述被测物体发射一次X射线脉冲,在所述探测器上生成一张B位置2D静态图像。
一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包括高压发生器、X射线球管和探测器,所述高压发生器电性连接在所述X射线球管上,用于产生直流高压电,使所述X射线球管产生X射线扫描被测物体,所述探测器设在所述被测物体之后,用于接收所述X射线,其中:所述X射线球管设置为可立体成像的双窗口X射线球管,用于对所述被测物体进行两次拍照,在所述探测器上生成两张可经3D图像处理器融合成3D图像的2D图像。
所述的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上两个窗口中心的连线,垂直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与所述探测器的连线。
所述的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分别与一第三控制电路和一第四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中的一个窗口在t1时刻对所述被测物体发射一次X射线脉冲,在所述探测器上生成一张A位置静态图像;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中的另一个窗口在t2时刻对所述被测物体发射一次X射线脉冲,在所述探测器上生成一张B位置静态图像。
所述的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分别与一第五控制电路和一第六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五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中的一个窗口在t1、t2、t3、……、ti时刻对所述被测物体发射X射线脉冲序列,在所述探测器上对应生成多张A位置静态2D图像;所述第六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中的另一个窗口在t1+t、t2+t、t3+t、……、ti+t时刻对所述被测物体发射X射线脉冲序列,在所述探测器上对应生成多张B位置静态2D图像;其中,t小于t1、t2、t3、……、ti的间隔周期T。
所述的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五控制电路和第六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3D图像处理器相连接,用于融合ti时刻的A位置静态2D图像与ti+t时刻的B位置静态2D图像,生成关于被测物体的动态3D影像。
一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包括用于产生直流高压电的高压发生器、用于产生X射线以扫描被测物体的单窗口X射线球管和用于接收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产生的所述X射线并生成所述被测物体的数字图像的探测器,所述高压发生器电性连接在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上,所述探测器设在所述被测物体之后,其中:所述X射线成像装置还包括弧形导轨,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设置所述弧形导轨上,所述弧形导轨上设置两个用于定位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拍照位置的拍照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由于采用了改变单窗口X射线球管的位置、或者直接采用双窗口X射线球管,对被测物体进行两次拍片以获得两张2D图像,并利用3D图像处理器融合成可用双色3D眼镜或者3D显示器观察到的3D图像,由此在该3D图像所展示的立体空间中拉开了人体所有组织的空间距离,避免了人体所有组织相互叠加,从而改善了医生对以往X光片的观察,降低了诊断难度,对诊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提高了诊断准确性;而且成本低廉,可直接在现有X光设备等普通DR(医学影像)设备上进行改造,即可获得3D影像,非常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X射线2D成像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图2的成像装置获得静态图像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图4的成像装置获得静态图像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图4的成像装置获得动态图像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原理示意图,该X射线成像装置包括高压发生器210、单窗口X射线球管220、探测器240和床体250(或墙架)等辅助设备,可以采用现有的普通x射线设备进行改造,其结构为平床或UC臂结构或悬吊结构;所述高压发生器210用于产生直流高压电加载到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220上,使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220产生用于诊断成像的X射线,所述X射线穿过人体等被测物体130后,在所述探测器240上生成2D数字图像;其中,在对所述被测物体130进行两次拍片的过程中,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220的位置或其窗口的位置可移动设置,即: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220的窗口设在一移位机构(图未示)上,该移位机构在可立体成像的范围内能够改变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220的窗口位置,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220用于对所述被测物体130进行两次拍片,由此在所述探测器240上生成两张可用3D图像处理器融合成3D图像的2D图像;而在两次拍片的过程中,所述探测器240的位置可始终固定不变。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移位机构包括一弧形导轨(图未示),所述弧形导轨的中心可设在所述被测物体130上,用于使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220以所述被测物体130为中心作旋转移动,以在所述探测器240上生成两张从可立体成像的角度上拍摄同一物体的2D数字图像。
具体的,所述弧形导轨固定在X射线成像装置的支架(图未示)上,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220设置所述弧形导轨上并可沿其导轨移动,所述弧形导轨上设置两个用于定位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220拍照位置的拍照点,在电机的驱动下,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220可以在一个拍照点完成拍照(产生用于诊断成像的X射线)之后再移动到另一个拍照点进行拍照。其中,上述两个拍照点可以设置在弧形导轨中心的两侧。
或者,所述移位机构包括一直线导轨(图未示),所述直线导轨沿垂直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220与所述探测器240的连线方向设置,用于使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220沿垂直其与所述探测器240的连线方向作直线移动,以在所述探测器240上生成两张从可立体成像的位置上拍摄同一物体的2D数字图像。
较好的是,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220分别与一第一控制电路和一第二控制电路电性连接;结合图3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图2的成像装置获得静态图像的原理示意图,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图2中的单窗口X射线球管220在t1时刻A位置对所述被测物体130发射一次X射线脉冲301,在所述探测器240上生成一张A位置2D静态图像401;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220在t2时刻B位置对所述被测物体130发射一次X射线脉冲302,在所述探测器240上生成一张B位置2D静态图像402。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3D图像处理器相连接,用于将所述A位置2D静态图像401与所述B位置2D静态图像402进行融合处理之后,即得到可用双色3D眼镜或者3D显示器观察的一张3D静态图像340,由此可以在该3D静态图像340所展示的立体空间中拉开人体所有组织的空间距离,以免人体所有组织相互叠加,从而便于医生进行观察,降低了诊断的难度,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3D图像处理器将2D图像融合处理成可用双色3D眼镜或者3D显示器观察的3D图像的技术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利用现有的2D转3D图像处理器进行融合或合成处理,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原理示意图,该X射线成像装置包括高压发生器510、双窗口X射线球管520、探测器540和床体550(或墙架)等辅助设备,可以采用现有的普通x射线设备进行改造,其结构为平床或UC臂结构或悬吊结构;与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所用的单窗口X射线球管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采用的是可立体成像的双窗口X射线球管520,在对所述被测物体130进行两次拍片的过程中,不仅所述探测器540的位置始终固定不变,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520的位置也固定不变。
具体的,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520上两个窗口520A和520B中心的连线,垂直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520与所述探测器540的连线方向,以在所述探测器540上生成两张从可立体成像的位置拍摄的2D数字图像。
较好的是,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520分别与一第三控制电路和一第四控制电路电性连接;结合图5所示,图5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图4的成像装置获得静态图像的原理示意图,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图4中的双窗口X射线球管520的一个窗口520A在t1时刻对所述被测物体130发射一次X射线脉冲601,在所述探测器540上生成一张A位置静态图像701;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520的另一个窗口520B在t2时刻对所述被测物体130发射一次X射线脉冲,在所述探测器540上生成一张B位置静态图像702;所述第三控制电路和第四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现有的3D图像处理器相连接,通过现有的3D图像处理器将所述A位置静态图像701与所述B位置静态图像702进行融合或合成处理之后,即得到可用双色3D眼镜或者3D显示器观察的一张3D静态图像670。
更好的是,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分别与一第五控制电路和一第六控制电路电性连接;结合图6所示,图6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图4的成像装置获得动态图像的原理示意图,所述第五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图4中的双窗口X射线球管520的一个窗口520A在t1、t2、t3、……、ti时刻对所述被测物体130发射X射线脉冲序列801、802、803、……、80i,在所述探测器540上对应生成多张A位置静态2D图像t1、t2、t3、……、ti;所述第六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520的另一个窗口520B在t1+t、t2+t、t3+t、……、ti+t时刻对所述被测物体130发射X射线脉冲序列901、902、903、……、90i,在所述探测器540上对应生成多张B位置静态2D图像t1+t、t2+t、t3+t、……、ti+t;其中,t1、t2、t3、……、ti的时间间隔周期为T,而t小于T。
所述第五控制电路和第六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3D图像处理器相连接,用于融合A位置静态2D图像与B位置静态2D图像,生成关于被测物体的动态3D影像;其中,在用3D图像处理器进行融合处理时,可将对应图像进行融合,即:将t1时刻A位置静态2D图像与t1+t时刻B位置静态2D图像进行融合生成t1时刻静态3D图像P1;将t2时刻A位置静态2D图像与t2+t时刻B位置静态2D图像进行融合生成t2时刻静态3D图像P2;将t3时刻A位置静态2D图像与t3+t时刻B位置静态2D图像进行融合生成t3时刻静态3D图像P3;……;将ti时刻A位置静态2D图像与ti+t时刻B位置静态2D图像进行融合生成ti时刻静态3D图像Pi;最终获得由t1、t2、t3、……、ti时刻静态3D图像组成的动态3D图像P1、P2、P3、P4、……、Pi;只要t1、t2、t3、……、ti间隔周期T短到人眼难以察觉的时间内,即可得到较为流畅的动态3D影像,极大方便了医生用双色3D眼镜或者3D显示器反复进行观察和诊断。
与现有技术中基于2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由于采用了改变单窗口X射线球管的位置、或者直接采用双窗口X射线球管,对被测物体进行两次拍片以获得两张2D图像,并利用3D图像处理器融合成可用双色3D眼镜或者3D显示器观察到的3D图像,由此在该3D图像所展示的立体空间中拉开了人体所有组织的空间距离,避免了人体所有组织相互叠加,从而改善了医生对以往X光片的观察,降低了诊断难度,对诊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提高了诊断准确性;而且成本低廉,可直接在现有X光设备等普通DR(医学影像)设备上进行改造,即可获得3D影像,非常适合推广使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足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增减、替换、变换或改进,而所有这些增减、替换、变换或改进后的技术方案,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包括高压发生器、单窗口X射线球管和探测器,所述高压发生器电性连接在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上,用于产生直流高压电,使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产生X射线扫描被测物体,所述探测器设在所述被测物体之后,用于接收所述X射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的窗口设在一移位机构上,用于在立体成像的范围内改变该窗口的位置,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用于对所述被测物体进行两次拍照,在所述探测器上生成两张可经3D图像处理器融合成3D图像的2D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机构包括一弧形导轨,所述弧形导轨的中心设在所述被测物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机构包括一直线导轨上,所述直线导轨沿垂直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与所述探测器的连线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分别与一第一控制电路和一第二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在t1时刻A位置对所述被测物体发射一次X射线脉冲,在所述探测器上生成一张A位置静态2D图像;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在t2时刻B位置对所述被测物体发射一次X射线脉冲,在所述探测器上生成一张B位置2D静态图像。
5.一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包括高压发生器、X射线球管和探测器,所述高压发生器电性连接在所述X射线球管上,用于产生直流高压电,使所述X射线球管产生X射线扫描被测物体,所述探测器设在所述被测物体之后,用于接收所述X射线,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球管设置为可立体成像的双窗口X射线球管,用于对所述被测物体进行两次拍照,在所述探测器上生成两张可经3D图像处理器融合成3D图像的2D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上两个窗口中心的连线,垂直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与所述探测器的连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分别与一第三控制电路和一第四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中的一个窗口在t1时刻对所述被测物体发射一次X射线脉冲,在所述探测器上生成一张A位置静态图像;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中的另一个窗口在t2时刻对所述被测物体发射一次X射线脉冲,在所述探测器上生成一张B位置静态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分别与一第五控制电路和一第六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五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中的一个窗口在t1、t2、t3、……、ti时刻对所述被测物体发射X射线脉冲序列,在所述探测器上对应生成多张A位置静态2D图像;所述第六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双窗口X射线球管中的另一个窗口在t1+t、t2+t、t3+t、……、ti+t时刻对所述被测物体发射X射线脉冲序列,在所述探测器上对应生成多张B位置静态2D图像;其中,t小于t1、t2、t3、……、ti的间隔周期T。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控制电路和第六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3D图像处理器相连接,用于融合ti时刻的A位置静态2D图像与ti+t时刻的B位置静态2D图像,生成关于被测物体的动态3D影像。
10.一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包括用于产生直流高压电的高压发生器、用于产生X射线以扫描被测物体的单窗口X射线球管和用于接收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产生的所述X射线并生成所述被测物体的数字图像的探测器,所述高压发生器电性连接在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上,所述探测器设在所述被测物体之后,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成像装置还包括弧形导轨,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设置所述弧形导轨上,所述弧形导轨上设置两个用于定位所述单窗口X射线球管拍照位置的拍照点。
CN2012201285527U 2012-03-30 2012-03-30 一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37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285527U CN202537523U (zh) 2012-03-30 2012-03-30 一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285527U CN202537523U (zh) 2012-03-30 2012-03-30 一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37523U true CN202537523U (zh) 2012-11-21

Family

ID=47158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28552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37523U (zh) 2012-03-30 2012-03-30 一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3752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0090A (zh) * 2015-09-02 2015-12-09 北京艾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行双窗口x射线球管
CN106725559A (zh) * 2017-03-17 2017-05-31 青岛大学 一种实时双源x线3d数字成像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0090A (zh) * 2015-09-02 2015-12-09 北京艾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行双窗口x射线球管
CN106725559A (zh) * 2017-03-17 2017-05-31 青岛大学 一种实时双源x线3d数字成像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88472B2 (ja) 制御装置、x線撮影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当該制御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CN101953694B (zh) 医用和工业用x射线实时立体成像装置
JP2014526927A5 (zh)
RU2009118382A (ru) Визуализация трехмерных изображений в комбинации с двумерными проекционными изображениями
US9480438B2 (en) X-ray imaging apparatus, medical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X-ray imaging method and medical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9579071B2 (en) X-ray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6042095B2 (ja) X線撮影装置及び医用画像処理装置
JP2007185514A (ja) 画像化医療装置および画像化医療装置の動作パラメータの設定方法
JP2006296707A (ja) X線画像診断装置及びその三次元血流画像構成・表示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6221053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x線診断装置
WO2012099222A1 (ja) X線診断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WO2017104067A1 (ja) X線撮影装置
CN103750851A (zh) 一种移动式x射线诊断装置
US20170281101A1 (en) X-ray image forming device
CN202537523U (zh) 一种基于3d图像的x射线成像装置
CN201814585U (zh) 医用和工业用x射线实时立体成像装置
JP2012085969A (ja) 医用画像表示装置
JP2010240254A (ja) X線診断装置
JP3780217B2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
JP2012050605A (ja) X線画像撮影装置、x線画像撮影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568587B2 (en) X-ray diagnostic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5835976B2 (ja)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及び医用画像処理方法
JP2009119281A (ja) 診断装置
US20150313564A1 (en) X-ray diagnostic apparatus
CN204092006U (zh) 用于体检车的定位透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76 Beijing branch of Daxing Distric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fourteen Street No. 99 Building 2 room B162

Patentee after: TCL Medical Radi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Beijing branch of Daxing Distric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fourteen Street No. 99 Building 2 room B162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Sinopharm Hundric Medline Info. Tech.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26

Address after: 214000 Building 108, Zone B, Science Park, University of Sensor Network, No. 20 Qingyuan Road, Wuxi New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CL medical nuclear magnetic technology (Wuxi)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B162, Building 99, Kechuang 14th Street, Dax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100176

Patentee before: TCL Medical Radi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13

Address after: Room 516-3, Building 58 Xiangke Road, Pudong New Area Free Trade Pilot Area, Shanghai 200000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iy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4000 Building 108, Zone B, Science Park, University of Sensor Network, No. 20 Qingyuan Road, Wuxi New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CL medical nuclear magnetic technology (Wuxi)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