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14502U - 屠宰机 - Google Patents

屠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14502U
CN202514502U CN2012201646489U CN201220164648U CN202514502U CN 202514502 U CN202514502 U CN 202514502U CN 2012201646489 U CN2012201646489 U CN 2012201646489U CN 201220164648 U CN201220164648 U CN 201220164648U CN 202514502 U CN202514502 U CN 202514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ng cylinder
push pedal
animals
rotary disk
push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6464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屹
周建昌
张涛
姚毅
张雪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COMPLETE SETS OF SLAUGHTER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COMPLETE SETS OF SLAUGHTER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COMPLETE SETS OF SLAUGHTER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COMPLETE SETS OF SLAUGHTER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16464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14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14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1450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Abstract

一种屠宰机,属于屠宰设备。包括具有左、右回转盘的囚筒机构、前推板、后推板、牲口臀部驱赶机构、勒颈机构、牲口头翻转机构、宰后牲口推出机构、腔门启闭机构以及动力传动机构,特点:在前推板上固定有一对导轨,在前推板朝向右回转盘的一端的居中位置开设推臀板腔,牲口臀部驱赶机构包括第一、第二作用缸、滑动板和推臀板,第一作用缸固定在前推板上,第一作用缸的第一作用缸柱与滑动板连接,滑动板与一对导轨滑动配合,第二作用缸设置在滑动板上,第二作用缸的第二作用缸柱与推臀板连接,推臀板对应于推臀板腔。优点:简化结构,消除牲口在进入囚笼机构后的进退徘徊空间,确保牲口头部充分探入左回转盘,使卡颈动作得以顺利进行。

Description

屠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屠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屠宰机,适用于对诸如牛、马、驴、骡子和骆驼之类的牲口的屠宰
背景技术
对于上面例举的但并不限于所例举的牛、马、驴、骡子和骆驼之类的牲口的宰杀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因为需要多人参与,共同协作方可完成,不仅费工费时和宰杀效率低下,而且屠宰场所的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为了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在不少屠宰场所,通常以电击的方式先将牲口击昏(击倒)而后实施宰杀(放血),但如此宰杀方式不仅受到业界的反对,而且还遭到公众的质疑,因为对处于昏死状态的牲口实施宰杀,很难将体内的血液放尽,从而影响肉质,况且如此宰杀方式不属于活杀范畴,公众往往不接受这种肉品。
鉴于上述情形,本申请人在2009年10月19日提出了“屠宰机”的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1755883A),该专利申请方案弥补了前述的欠缺,客观地体现了说明书第0015段所称的宰杀效率高并且实施活杀、无需由众人参与对牲口进行宰前擒持而可节省人力投入和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低并且屠宰现场环境好等优点。
但是,上述专利申请方案依仍存在以下缺憾:为了防止自牲口进入腔进入囚筒后的牲口因恐惧而出现试图退出囚筒的现象,因此在囚筒的牲口入口处配备有一具体结构由公布号CN101755886A推荐的“牲口屠宰机的待宰牲口驱赶机构”,该机构的设置虽然可使待宰牲口被迫地到达囚筒内的宰杀位置,但是由于该机构的结构复杂,从而增加了牲口屠宰机的整机的制造难度和成本(具体可参见CN101755886A的说明书第0004段),并且由于待宰牲口驱赶机构位于囚筒的牲口入口处的一端,于是使囚筒增加了待宰牲口驱赶机构的宽度程度的距离(即长度),而该距离为待宰牲口提供了退缩空间(余地),从而影响牲口的头部探出卡颈部,最终影响卡颈动作的进行。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妥然的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迫使自后回转盘进入囚筒后的待宰牲口朝着前回转盘的牲口头腔的方向驱赶而藉以阻止退缩而使待宰牲口的头部探出卡颈部位而使卡颈动作顺利进行的屠宰机。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屠宰机,包括具有彼此面对面设置的左、右回转盘的囚筒机构、枢轴设置在左、右回转盘之间前推板、枢轴设置在左、右回转盘之间的并且与前推板相对应的后推板、设置在前推板背对所述后推板的一侧的牲口臀部驱赶机构、设置在左回转盘上的勒颈机构和牲口头翻转机构、设置在前推板的长度方向的上部的并且朝向后推板的一侧的宰后牲口推出机构、设置在右回转盘上的腔门启闭机构以及设置在左回转盘的一侧或设置在右回转盘的一侧的与左、右回转盘传动连接的用于驱使左、右回转盘同时转动的动力传动机构,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前推板上并且位于前推板背对所述后推板的一侧固定有彼此上下并行的一对导轨,并且在前推板朝向所述右回转盘的一端的居中位置开设有一推臀板腔,所述的牲口臀部驱赶机构包括第一、第二作用缸、滑动板和推臀板,第一作用缸固定在所述的前推板上,并且该第一作用缸的第一作用缸柱与滑动板连接,而滑动板与所述的一对导轨滑动配合,第二作用缸设置在滑动板上,并且该第二作用缸的第二作用缸柱与推臀板铰接连接,而推臀板则对应于所述的推臀板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作用缸和第二作用缸为气缸或油缸。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导轨的横截面形状呈L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将牲口臀部驱赶机构直接设置在了前推板上,因而无需象已有技术那样在对应于牲口进入腔的位置配套结构复杂的驱赶机构,从而可以显著简化结构,并且能起到对牲口臀部的理想的驱赶作用,并且可有效地消除牲口在进入囚笼机构后的进退徘徊空间,确保牲口头部充分探入左回转盘,从而使卡颈动作得以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牲口臀部驱赶机构以及宰后牲口推出机构的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动力传动机构的结构图。
图4为待宰牲口自牲口进入腔进入到囚筒机构内的示意图。
图5为将宰杀后的牲口推出囚筒机构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请参见图1,给出了一囚筒机构1,该囚筒机构1由第一、第二基座11、12、第一、第二横梁13、14、顶底板15、16、左、右回转盘17、18和牲口接应槽19构成,第一、第二基座11、12彼此对应设置,在使用状态下可将第一、第二基座11、12直接安置于使用现场即屠宰场所的地坪上。在第一基座11的上部的两端各通过左回转盘托轮轴1111转动地设置有一左回转盘托轮111,由于第一基座11构成有一第一基座腔112,因此,左回转盘托轮111对应于第一基座腔112的上部,并且略以探出第一基座腔112。在第二基座12的上部的两端各通过右回转盘托轮轴1211(图1和图3示)转动地设置有一右回转盘托轮121,同样,由于第二基座12构成有一第二基座腔122,因此,右回转盘托轮121对应于第二基座腔122的上部,并且略以探出第二基座腔122。第一横梁13以及第二横梁14优选使用横截面形状呈矩形的管材,但并不排斥使用横截面形状呈U形槽钢或横截面形状呈工字形的工字形钢,甚至还可使用横截面形状呈圆形或L形的型钢(也称角钢),因此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结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目前由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彼此并行的第一、第二横梁13、14的左端与左回转盘17朝向右回转盘18的一侧固定,而右端与右回转盘18朝向左回转盘17的一侧固定,藉由第一、第二横梁13、14而将左、右回转盘17、18联结为一个整体。顶板15的一端即左端与左回转盘17固定,而另一端即右端与右回转盘18固定,由于左、右回转盘17、18均呈圆盘状的构造,因此优选地将顶板15设计成拱形。底板16对应于前述的顶板15的下部,该底板16的一端即左端与左回转盘17固定,而另一端即右端与右回转盘18固定,优选地将底板16设计成平板状的构造。左回转盘17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的一对左回转盘托轮111上,并且在该左回转盘17上开设有一牲口头腔171,在该牲口头腔171的高度方向的对应两侧各固定有一勒颈门导轨1711,由图1所示,一对勒颈门导轨1711彼此纵向并行,该对勒颈门导轨1711之间的间距应当确保与牲口的颈部的直径相适应。又,在左回转盘17上还开设有一牲口头遂出缺口172,该牲口头遂出缺口172与前述的牲口头腔171相通,以便供宰杀后的牲口的颈部自该牲口头遂出缺口172离开左回转盘17。右回转盘18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一对右回转盘托轮121上,并且在该右回转盘18上开设有一牲口进入腔181。牲口接应槽19设置在第一、第二基座11、12之间,该牲口接应槽19包括一导板191和一镂空托垫192,导板191固定在第一、第二基座11、12之间,并且朝着镂空托垫192的方向倾斜,镂空托垫192通过托垫轴1921而枢轴设置于第一、第二基座11、12之间。
一前推板2通过其长度方向的下部的两侧的前推板枢置轴座23并且借助于锁轴231而枢轴连接于左、右回转盘17、18之间。一后推板3通过其下部的一端即左端的轴头(图中未示出)与左回转盘17枢轴连接,而下部的另一端即右端同样通过图中未示出的轴头与右回转盘18枢轴连接。
由图1所示,在前述的第一横梁13上并且位于第一横梁13的两端通过后推板作用缸连接座1312设置有一后推板作用缸131,该一对后推板作用缸131的后推板作用缸柱1311与后推板3连接。在第二横梁14上并且位于第二横梁14的两端各通过前推板作用缸连接座1412设置有一前推板作用缸141,该一对前推板作用缸141的前推板作用缸柱1411与前推板2连接。由一对后推板作用缸131将后推板3朝着前推板2的方向偏摆,同时由一对前推板作用缸141将前推板2朝着后推板3的方向偏摆,从而由前、后推板2、3的配合而将牲口可靠地挟持。此外,前述的前、后推板作用缸141、131在本实施例中均使用气缸,然而如果改用油缸,则应当视为等效性变化而依然属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内容范畴。又,通过申请人的上述说明可知:由顶、底板15、16、左、右回转盘17、18、前推板2和后推板3的共同配合而构成为一个整体的囚筒。
请见图2并且继续结合图1,在前推板2朝向外的一侧即前推板2背向后推板3的一侧的居中位置固定有一对彼此上下对应的并且横截面形状呈L形的导轨21,并且在前推板2朝向前述的右回转盘18的一端开设有一推臀板腔22,该推臀板腔22对应于一对导轨21的之间,并且位于一对导轨21的右端的部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推荐的牲口臀部驱赶机构4直接设置在了前述的前推板2朝向外的一侧,该牲口臀部驱赶机构4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第一、第二作用缸41、42、滑动板43和推臀板44,第一作用缸41通过第一作用缸座412(图2示)以水平状态设置于前推板2上,第二作用缸42通过第二作用缸座422以水平状态设置在滑动板43上,具体是:在滑动板43上固定有一滑动板轴座431,在该滑动板轴座431上配设有一轴座销轴4311,前述的第一作用缸41的第一作用缸柱411以及第二作用缸42的第二作用缸座422与轴座销轴4311同轴连接。第二作用缸42的第二作用缸柱421与推臀板44连接,具体是:在推臀板44上固定有一推臀板连接座441,在该推臀板连接座441上设有转臂轴4411和一作用缸柱连接轴4412,第二作用缸柱421与作用缸柱连接轴4412连接。在滑动板43上固定有一转臂432,前述的转臂轴4411与该转臂432枢轴连接,从而使推臀板44与滑动板43实现枢轴连接并且可在对应于前述的推臀板腔22的位置活动。滑动板43与前述的一对导轨21的导轨槽211滑动配合。第一、第二作用缸41、42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气缸,但同样并不排斥使用油缸。
当第一作用缸41的第一作用缸柱411向缸体外伸出时,由第一作用缸柱411通过前述的轴座销轴4311推动滑动板轴座431,由于滑动板轴座431固定于滑动板43上,因此使滑动板43循着一对导轨21的导轨槽211移动,即朝向图示位置状态下的右方移动,反之亦然。当第二作用缸42的第二作用缸柱421向缸体外伸出时,则通过作用缸柱连接轴4412带动推臀板连接座441,由于推臀板连接座441与推臀板44固定;因此,使推臀板44朝着前推板2的内侧翻转,由推臀板44对进入于牲口进入口181内的牲口的臀部驱赶,迫使牲口朝着前述的左回转盘17的方向挪移(挪动),并且迫使牲口的牲口头探出牲口头腔171,以便由勒颈机构5对其颈即脖子勒住(卡住)。
请重点见图1,上面提及的勒颈机构5包括勒颈门作用缸51和勒颈门52,勒紧门作用缸51通过勒紧门作用缸座512固定在前述的第一基座11朝向外的一侧并且位于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勒颈门作用缸51的勒项门作用缸柱511的末端铰接在勒颈门作用缸柱连接座5111上,而该勒颈门作用缸柱连接座5111固定在勒颈门52上,并且位于勒颈门52的偏下方的居中部位。勒颈门52与前述的一对勒颈门导轨1711的勒颈门导轨槽17111滑动配合,在该勒颈门52的上部的居中位置凹设有一形状大体上呈U形的用于与牲口的颈脖相适应的置颈凹腔521。在勒颈门52上配设有一用于对勒颈门52将牲口的颈脖勒住状态下进而使牲口的头向上托仰即向上翻展(也可称翻转)的牲口头翻转机构6。
优选而非限于的牲口头翻转机构6包括翻头架作用缸61、翻头架62、连杆63和转臂64,翻头架作用缸61通过翻头架作用缸座612以纵向状态固定在前述的勒颈门52朝向外的一侧,该翻头架作用缸61的翻头架作用缸柱611的末端(朝向上)与连杆63(也可称连接片)的下端铰接,而连杆63的上端与转臂64的一端铰接,转臂64的另一端与翻头架62固定。由图1所示,翻头架62的两端枢轴连接在翻头架轴座621上,而一对翻头号架轴座621固定在勒颈门52上,该对翻头架轴座621中的其中一个翻头架轴座621位于前述的置颈凹腔521的一侧,而另一个翻头架轴座621则对应于置颈凹腔521的另一侧。
当前述的勒颈门作用缸51的勒颈门作用缸柱511向缸体外伸出时,则由勒颈门作用缸柱511借助于翻头架作用缸柱连接座5111而使勒颈门52循着一对勒颈门导轨1711的勒颈门导轨槽17111向上移动,从而由勒颈门52上的置颈凹腔521对牲口的颈脖勒紧即卡住。接着牲口头翻转机构6的翻头架作用缸61工作,由从缸体中向外(向上)伸展的翻头架作用缸柱611带动连杆63,进而由连杆63带动转臂64,由于转臂64与翻头架62固定连接,又由于翻头架62枢轴连接在一对翻头架轴座621上,因此由转臂64使翻头架62向上翻转,即由该翻头架62在托住牲口下巴的状态下将牲口的头部向上昂起(向上翻转)。前述的勒颈门作用缸51和翻头架作用缸61在本实施例中均选用气缸,然而,如果刻意改用油缸,那么应当视为等效性替换而依然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请依然参见图1,给出的用于将经过宰杀后的牲口朝着前述的牲口接应槽19的方向遂出的宰后牲口推出机构7包括一推出架71和一对推出架致动作用缸72,推出架71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即长边方向的下部通过推出架铰链711(图2示)与前推板2朝向后推板3的一侧的上部枢轴连接,由该推出架71对牲口的肩部及脊梁部位的侧面作用。一对推出架致动作用缸72中的其中一个推出架致动作用缸72通过缸座722而设在前推板2背对后推板3的一侧的一端即左端,而另一个推出架致动作用缸72同样通过缸座722而设在前推板2背对后推板3的一侧的另一端即右端,并且一对推出架致动作用缸72的推出架致动作用缸柱721均与推出架71连接。
当推出架致动作用缸柱721向缸体外伸出时,则将推出架71朝着后推板3的方向位移,反之亦然。而在推出架71向后推板3的方向位移之前,后推板3在后推板作用缸131的作用下处于开启状态,即后推板作用缸柱1311向缸体内回缩。前述的推出架致动作用缸72在本实施例中择用气缸,同理,如果改用油缸,则视为等效替代。
请参见图3并且仍然结合图1,在前述的牲口进入腔181的部位固定有一对纵向并行的后挡板挡杆1811,各后挡板挡杆1811构成有后挡板配合槽18111。示出的腔门启闭机构8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后挡板作用缸81、连接轴82和后挡板83,后挡板作用缸81通过后挡板作用缸座812(图1示)固定在右回转盘18朝向左回转盘17的一侧,该后挡板作用缸81的后挡板作用缸柱811与连接轴82的一端连接,由于在右回转盘18上开设有一弧形状的连接轴导孔183,因此连接轴82的另一端在穿过该连接轴导孔183后与位于右回转盘18的外侧的后挡板83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且后挡板83的该一端通过回转轴831与右回转盘18枢轴连接,而后挡板83的另一端与前述的后挡板配合槽1811相配合。前述的后挡板作用缸81在本实施例中择用气缸。
通过申请人在上面对腔门启闭机构8的说明可知,后挡板83实质上起到了门杠或称门闩的作用。当后挡板作用缸柱811向后挡板作用缸81的缸体外伸出时,经连接轴82带动后挡板83从连接轴导孔183的底部向上部滑动,使与回转轴831枢接的一端朝向逆时针方向回转,使后挡板83与后挡板配合槽18111的一端向下位移,从而对前述的牲口进入腔181解除封堵(也可称开门),反之,当待宰牲口整体地进入牲口进入腔181内后,则后挡板83向逆时针方向位移,并且呈图3所示的状态,藉以阻止牲口因恐惧而退缩。
为了便于使待宰牲口方便地从牲口进入腔181进入,因此在对应于该牲口进入腔181的位置配设有一牲口廊道进入装置182,该牲口廊道进入装置182包括顶棚1821、挡栅1822和挡栅座1823,挡栅座1823与用固定螺钉18231与前述的第二基座12朝向外的一侧固定,挡栅1822固定在挡栅座1823上,顶栅1821固定在挡栅1822的顶部。
请重点参见图3并且继续结合图1,给出的动力传动机构9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于第二基座12的一侧,也可转移至第一基座11的一侧,该动力传动机构9包括电机91、减速机92、链轮轴93、第一链条94和第二链条95,电机91与减速机92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机92连同电机安顿在屠宰场所的地坪上,既对应于前述的第二基座12朝向外的一侧,又对应于前述的挡栅座1823的下方。链轮轴93的一端即左端通过链轮轴座933转动地支承在第一基座11上,另一端同样通过链轮轴座933转动地支承在第二基座12上并且与减速机92传动连接。由图所示,链轮轴93的一端即左端探入到前述的第一基座腔112内并且固定有一第一链轮931,而另一端探入到第二基座腔122内并且固定有一第二链轮932。第一链条94的两端与构成于左回转盘17的盘缘上的一对第一链条固定突缘173连接,具体是:在各第一链条固定突缘173上配设有第一链条调节螺钉1731,第一链条94与第一链条调节螺钉1731固连,并且该第一链条94还与前述的第一链轮931相啮合。第二链条95的两端与构成于右回转盘18的盘缘上的一对第二链条固定突缘184连接,具体是:在各第二链条固定突缘184上配设有第二链条调节螺钉1841,第二链条95与第二链条调节螺钉1841固连,并且该第二链条95还与前述的第二链轮932相啮合。
当具有正反转功能的前述电机91工作时,经减速机92减速,由减速机92的末级动力输出轴带动与其传动连接的链轮轴93旋转,第一、第二链轮931、932随链轮轴93旋转,由于第一、第二链条94、95即分别与第一、第二链轮931、932相啮合即传动配合,又由于第一、第二链条94、95分别固定于左、右回转盘17、18的盘缘上,因此在第一、第二链轮931、932同时带动第一、第二链条94、95时,则使左、右回转盘17、18同时转动。
请参见图4和图5并且结合图1至图3,申请人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下面的描述中是针对牛10(图4和图5示)的宰杀而言的。待宰的牛10自牲口廊道进入装置182的栏栅座1823向牲口进入腔181驱入,此时腔门启闭机构8的后挡板83处于开启状态,具体是腔门启闭机构8的后挡板作用缸81的后挡板作用缸柱811向缸体外伸出,由后挡板作用缸柱811带动连接轴82自弧形状的或称香蕉形的连接轴孔183的底部向顶部滑移,使后挡板83与回转轴831枢接的一端向上转动(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后挡板83的另一端向下转动,对牲口进入腔181解除闩堵,即呈图1所示的状态。待牛10自牲口进入腔181整体进入由顶、底板15、16、左、右回转盘17、18、前推板2和后推板3彼此配合构成的囚筒腔内后,前述的腔门启闭机构8反向工作,即后挡板作用缸柱811向后挡板作用缸81的缸体内回缩,依据前述相反的原理,使后挡板83处于由图3所示的状态,即犹如门闩般的效应对牲口进入腔181封堵,切断牛10因恐惧而有可能产生的退缩的退路(后路)。
在上述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的牲口臀部驱赶机构4工作,首先由第二作用缸42工作,第二作用缸柱421朝向缸体外伸出,带推臀板44在推臀板腔22的部位向内即向前述的囚筒腔的方向翻折,由推臀板44对牛10的臀部施加驱赶作用力,迫使牛10朝向左回转盘17的方向挪动。与此同时,牲口臀部驱赶机构4的第一作用缸41工作,第一作用缸柱411向缸体外伸出推动滑动板43沿着导轨21的导轨槽211向后回转盘18的方向滑移,带动设在滑动板43上的第二作用缸42同步移动,为第二作用缸柱421提供补偿,以便使推臀板44具有进一步翻折的空间,使进入囚筒腔内的牛10的退缩余地充分消除。
在上述状态下,牛10的颈脖恰好对准于牲口头腔171,也即对准于牲口头遂出缺口172,具体地讲,牛10的颈脖的下部对准于勒颈机构5的勒颈门52的上方,而颈脖的侧面对准于牲口头遂出缺口172。
在上述状态下,前推板2在一对前推板作用缸141的工作下朝着后推板3的方向偏摆,同时,后推板3在一对后推板作用缸131的工作下朝着前推板2的方向偏摆,从而由前、后推板2、3的协同作用而使牛10的身躯两侧被夹住于前、后推板2、3之间,使牛10在囚筒腔内的两侧的扎挣空间消除。
由上述过程而完成了对待宰的牛10的囚禁。接着勒颈机构5工作,由勒颈门作用缸51的勒颈门作用缸柱511带动勒颈门52循着一对勒颈门导轨1711的勒颈门导轨槽17111向上移动,将牛10的颈脖卡住,以防止探出于牲口头腔171的牛10的牛头顽抗。再接着由牲口头翻转机构6的翻头架作用缸61工作,由翻头架作用缸柱611通过连杆63带动转臂64,由转臂64带动翻头架62向上翻转,从而由翻头架62将牛10的下巴向上昂起(托起)。
在上述动作完成后,使动力传动机构9工作,由电机91(正反转电机)经减速机92减速后带动与减速机92的末级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的链轮轴93旋转,由链轮轴93上的第一、第二链轮931、932分别同时带动第一、第二链条94、95,由于第一链条94固定在左回转盘17的盘缘上,又由于第二链条95固定在右回转盘18的盘缘上,因此在与第一、第二链条94、95分别啮合(传动配合)的第一、第二链轮931、932的作用下使左、右回转盘17、18朝着图1、图4和图5所示位置状态下的牲口接应槽19的方向旋转,使前述的牲口头遂出口172由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转变为朝向牲口接应槽19的状态,也即转过了180°。优选的方案还可按CN101755883A教导的那样在左回转盘17的盘缘上设置一对信号触头,并且在第一基座11上设置信号采集器,信号采集器如行程开关、微动开关、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以便控制左、右回转盘17、18正转180°或反转180°,即控制电机91的工作(顺逆工作),具体可以参见CN101755883A的说明书第0032段。可见,由于该技术特征显属公知技术,因此本申请人未在图1及其它图中示出。
在上述状态下,由操刀手即屠夫将刀子对准牛10的喉部捅入,放血。为了避免污染屠宰场所,因此可在左回转盘17处并且在对应于牲口头遂出缺口172的部位固定一血槽174,待放尽牛血后,前述的勒颈门作用缸51、翻头架作用缸61反向工作,勒颈门52复位,翻头架62复位。并且前、后挡板作用缸141、131复位,前挡板2复位,后挡板3开启。接着,宰后牲口推出机构7的一对推出架致动作用缸72同步工作,推动推出架71,由推出架71将宰杀的牛10推至牲口接应槽19的镂空托垫192上,转移至后续工序处理。接着动力传动机构9的电机91反向工作,使左、右回转盘2、3在转动180°(反转)后再次返回至原始状态,即呈图1所示的状态。如此反复而可对依需数量的牛10实施逐一屠宰。每宰完一头牛10后,优选使用自来水或其它类似的冲洗液将整个囚筒冲洗,特别是对血槽174及卡颈门52的部位的牛血应充分冲净,因为牲口一旦闻及同伴的血腥味便会产生竭尽全力的拒绝从牲口进入腔181进入的反抗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有效地克服已有技术中的欠缺,出色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地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所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3)

1.一种屠宰机,包括具有彼此面对面设置的左、右回转盘(17、18)的囚筒机构(1)、枢轴设置在左、右回转盘(17、18)之间前推板(2)、枢轴设置在左、右回转盘(17、18)之间的并且与前推板(2)相对应的后推板(3)、设置在前推板(2)背对所述后推板(3)的一侧的牲口臀部驱赶机构(4)、设置在左回转盘(17)上的勒颈机构(5)和牲口头翻转机构(6)、设置在前推板(2)的长度方向的上部的并且朝向后推板(3)的一侧的宰后牲口推出机构(7)、设置在右回转盘(18)上的腔门启闭机构(8)以及设置在左回转盘(17)的一侧或设置在右回转盘(18)的一侧的与左、右回转盘(17、18)传动连接的用于驱使左、右回转盘(17、18)同时转动的动力传动机构(9),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前推板(2)上并且位于前推板(2)背对所述后推板(3)的一侧固定有彼此上下并行的一对导轨(21),并且在前推板(2)朝向所述右回转盘(18)的一端的居中位置开设有一推臀板腔(22),所述的牲口臀部驱赶机构(4)包括第一、第二作用缸(41、42)、滑动板(43)和推臀板(44),第一作用缸(41)固定在所述的前推板(2)上,并且该第一作用缸(41)的第一作用缸柱(411)与滑动板(43)连接,而滑动板(43)与所述的一对导轨(21)滑动配合,第二作用缸(42)设置在滑动板(43)上,并且该第二作用缸(42)的第二作用缸柱(421)与推臀板(44)铰接连接,而推臀板(44)则对应于所述的推臀板腔(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屠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作用缸(41)和第二作用缸(42)为气缸或油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屠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导轨(21)的横截面形状呈L形
CN2012201646489U 2012-04-18 2012-04-18 屠宰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514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646489U CN202514502U (zh) 2012-04-18 2012-04-18 屠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646489U CN202514502U (zh) 2012-04-18 2012-04-18 屠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14502U true CN202514502U (zh) 2012-11-07

Family

ID=47097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64648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514502U (zh) 2012-04-18 2012-04-18 屠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145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0775A (zh) * 2012-04-18 2012-08-22 常熟市屠宰成套设备厂有限公司 屠宰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0775A (zh) * 2012-04-18 2012-08-22 常熟市屠宰成套设备厂有限公司 屠宰机
CN102640775B (zh) * 2012-04-18 2014-02-26 常熟市屠宰成套设备厂有限公司 屠宰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9632491T3 (de) Ausnehmer
CN101755883B (zh) 屠宰机
DE2530013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tomatischen ausweiden von fischen
CN101755881B (zh) 牲口屠宰机的牲口挟持与推出装置
CN201509549U (zh) 屠宰机
CN103444830A (zh) 一种屠宰装置
CN202514503U (zh) 牲口屠宰机的牲口身躯挟持机构
CN102640778A (zh) 结构改进的牲口屠宰机
CN202514505U (zh) 牲口屠宰机的勒颈机构
CN202514498U (zh) 牲口屠宰装置
CN202514502U (zh) 屠宰机
CN102640779B (zh) 牲口屠宰机
CN202514500U (zh) 屠宰装置
CN201528625U (zh) 牲口屠宰机的牲口挟持与推出装置
CN202514499U (zh) 结构改进的牲口屠宰机
CN202514504U (zh) 牲口宰杀机
CN202514501U (zh) 牲口屠宰机
CN102640775A (zh) 屠宰机
CN102640773B (zh) 牲口宰杀机
CN203505440U (zh) 一种屠宰装置
CN101755886B (zh) 牲口屠宰机的待宰牲口驱赶机构
CN102640776B (zh) 牲口屠宰机的牲口身躯挟持机构
DE2133027A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Festhalten eines zu betaeubenden Tieres,insbesondere eines Rindes
CN102640774B (zh) 牲口屠宰机的勒颈机构
CN102640772B (zh) 牲口屠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226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