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88504U - 弹簧模块及具有该弹簧模块的滑动型便携式终端 - Google Patents

弹簧模块及具有该弹簧模块的滑动型便携式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88504U
CN202488504U CN201220007965XU CN201220007965U CN202488504U CN 202488504 U CN202488504 U CN 202488504U CN 201220007965X U CN201220007965X U CN 201220007965XU CN 201220007965 U CN201220007965 U CN 201220007965U CN 202488504 U CN202488504 U CN 2024885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achment
pair
elastomeric element
plate spring
spr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0796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禹成宽
刘重根
辛炫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88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8850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Abstract

一种弹簧模块及具有该弹簧模块的滑动型便携式终端。所述弹簧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相互平行地设置的弹性部件,每个弹性部件具有一对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板簧部和在所述一对板簧部的一端连接所述一对板簧部的连接部;分别收容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的两个端部的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二接合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能够沿使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二接合部件变近的方向发生弹性弯曲变形。

Description

弹簧模块及具有该弹簧模块的滑动型便携式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性驱动件,尤其,涉及一种在具有以相互面对的状态可滑动地结合的一对壳体的便携式终端中,提供用于移动所述壳体的驱动力的弹簧模块。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便携式终端”是指用户可随身携带的、能够向用户提供通信功能、游戏功能、多媒体功能、电子词典功能等功能的装置。最近,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仅通过便携式终端就能利用互联网功能。
便携式终端根据外形可分为直板型(bar type)、翻盖型和滑动型。在翻盖型和滑动型便携式终端中,键盘等输入装置和显示装置等输出装置被分别布置到一对壳体上,在携带时,可将壳体相互重叠。因此,便于携带的翻盖型和滑动型的便携式终端占据了大部分的便携式终端市场。
同时,随着便携式终端中使用的多媒体功能越来越多,其趋势是显示装置越来越大。随着显示装置变大,为了确保便携式终端的携带性,即,为了便携式终端的小型化和轻量化,需要减小厚度。在翻盖型便携式终端中,通过设置于壳体的某一端部的铰链装置来可旋转地连接壳体,因此,壳体之间的结合结构对终端的厚度产生的影响较小。相反,在滑动型便携式终端中,一对壳体在维持相互面对的情况下滑动移动,因此壳体的结合结构对便携式终端的厚度产生的影响较大。尤其,滑动型便携式终端的壳体之间设置诸如弹簧模块等的弹性驱动件时,便携式终端的厚度将增加。
因此正在进行使滑动型便携式终端变得更小、更轻的努力,尤其,进行使滑动型便携式终端的壳体之间设置的弹簧模块的厚度更薄的努力。一般来讲,弹簧模块在壳体之间旋动的同时根据壳体的移动距离提供朝便携式终端开放或封闭的方向作用的驱动力。已通过诸如第941589号韩国授权专利(2010年2月2日授权)、第7,967,346号美国授权专利(2011年6月28日授权)等公开了这种弹簧模块和弹簧模块的设置结构。
滑动型便携式终端的弹簧模块既要稳定地设置在壳体之间,同时其厚度要薄,并且还要能够提供移动壳体所需的驱动力。但是,构成具有小的厚度且能够提供充分的驱动力的弹簧模块是有限制的。尤其,当壳体滑动移动时,如果设置于壳体之间的弹簧模块无法与壳体维持平行,则弹簧模块的一部分将与壳体产生干涉,从而对壳体造成损害。尤其,当减小滑动模块的厚度时,会引起弹簧模块的扭曲或朝不适合方向的变形,所以干涉导致的壳体被损害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在形成滑动型便携式终端时,需要弹簧模块的厚度薄且能够提供充分的驱动力,同时其结构也要稳定,从而防止弹簧模块对壳体的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弹簧模块,即,便于减小该弹簧模块的厚度,从而可对减小滑动型便携式终端的厚度提供帮助。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小的厚度的同时能够提供充分的驱动力的滑动型便携式终端的弹簧模块。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具有稳定的结构,从而防止在壳体滑动移动过程中与壳体产生的干涉的滑动型便携式终端的弹簧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弹簧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相互平行地设置的弹性部件,每个弹性部件具有一对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板簧部和在所述一对板簧部的一端连接所述一对板簧部的连接部;分别收容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的两个端部的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二接合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能够沿使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二接合部件变近的方向发生弹性弯曲变形。
另外,所述弹簧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且这些弹性部件在同一平面上交错布置,使得所述弹性部件中的任意一个弹性部件的一个板簧部设置于另一弹性部件的一对板簧部之间。
另外,所述弹簧模块,包括三个弹性部件,其中两个弹性部件的连接部接合到第一接合部件,剩余一个弹性部件的连接部接合到第二接合部件。
另外,所述结合到第一接合部件的两个弹性部件中的每一个弹性部件的一个板簧部设置于所述剩余一个弹性部件的一对板簧部之间,另一个板簧部设置于所述剩余一个弹性部件的侧面。
另外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二接合部件中的每一个包括收容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的一端部的收容部和与该收容部一体形成的接合部。
另外,第一接合部件上形成有接合槽、在第二接合部件上形成有一对引导部件且在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中的一个引导部件上形成有与所述接合槽扣合的接合钩,其中,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的侧面。
另外,所述弹簧模块,还包括:连接所述一对引导部件的一对支撑部件,其中,所述一对支撑部件分别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所形成的平面的上侧和下侧。
另外,第一接合部件上形成有接合槽、在第二接合部件上形成有一对引导部件且在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中的一个引导部件上形成有与所述接合槽扣合的接合钩,另一个引导部件收容于第一接合部件的收容部,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位于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之间。
另外,所述接合槽形成于第一接合部件的收容部的一侧。
另外,所述一对引导部件设置于与板簧部相同的平面上。
另外,所述弹簧模块,还包括,形成于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二接合部件上的旋转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滑动型便携式终端,具有一对以相互面对的状态可滑动地结合的壳体,包括:弹簧模块,该弹簧模块具有;相互平行地设置的至少一个弹性部件,每个弹性部件具有一对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板簧部和在所述一对板簧部的一端连接所述一对板簧部的连接部;分别收容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的两个端部的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二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件接合到所述一对壳体中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二接合部件接合到所述一对壳体中的第二壳体,所述弹簧模块随着所述一对壳体滑动移动通过弯曲变形沿使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二接合部件相互远离的方向提供弹性力。
另外,所述滑动型便携式终端,包括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且这些弹性部件在同一平面上交错布置,使得所述弹性部件中的任意一个弹性部件的一个板簧部设置于另一弹性部件的一对板簧部之间。
另外,所述滑动型便携式终端,包括三个弹性部件,其中,两个弹性部件的连接部分别接合到第一接合部件,剩余一个弹性部件的连接部接合到第二接合部件。
另外,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二接合部件中的每一个包括收容弹性部件的一端部的收容部和与该收容部一体形成的接合部。
另外,所述滑动型便携式终端,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且可滑动地接合到第二壳体的导向件,以及形成于第二壳体的旋转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件可旋转地接合到所述导向件,第二接合部件接合到所述旋转部件且被所述旋转部件支撑。
具有上述结构的弹簧模块包括具有U字形状的弹性部件,由于防止了弹性部件自身的扭曲,从而具有更加稳定的结构。尤其,将多个这种弹性部件以相互交替且相互收容一部分的形式设置时,可有效地抑制弹簧模块自身的扭曲。因此,弹簧模块具有稳定的结构,所以防止了壳体在滑动操作中与弹簧模块干涉。同时,即使减少弹性部件自身的厚度,也能通过设置多个弹性部件来构成弹簧模块,从而对减少弹性部件的厚度、弹簧模块的厚度以及滑动型便携式终端的厚度做出贡献,同时提供移动滑动型便携式终端的壳体所需的驱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滑动型便携式终端的弹簧模块的分解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弹簧模块的弹性部件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弹簧模块的弹性部件相互结合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弹簧模块的接合部件中的第一接合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弹簧模块的结合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弹簧模块的工作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具备图1所示的弹簧模块的滑动型便携式终端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7所示的便携式终端的弹簧模块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部件。下面通过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描述以解释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弹簧模块100是在具有“U”字型形状的弹性部件101的两端设置接合部件102a、102b的结构。所述弹簧模块100设置在具备一对以相互面对的状态可滑动地结合的壳体11、21(如图7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0(如图7和图8所示)上,且在所述一对壳体11、21滑动移动期间提供驱动力。更具体地讲,所述弹簧模块10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一对壳体11、21中的一个,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一对壳体11、21中的另一个,从而提供使其两端相互远离的弹性力。
所述弹性部件101包括一对板簧部111和将所述一对板簧部111相互连接的连接部113。所述一对板簧部111并排延伸,更优选地,所述一对板簧部111相互平行地延伸。连接部113在所述一对板簧部111的端部上将所述一对板簧部111相互连接,因此,所述弹性部件101仅沿与所述一对板簧部111所位于的虚拟平面平行的方向变形,而沿其它方向的变形则受到抑制。另外,当多个所述弹性部件101被整齐地设置时,所述弹簧模块仅沿与所述一对板簧部111所位于的虚拟平面平行的方向变形,而沿其它方向的变形则受到抑制。
图2和图3示出了设置弹性部件101的具体结构。为了便于说明,在图2和图3所示的弹性部件101中,将连接部位于左侧的一对弹性部件称作第一弹性部件101a,而将连接部位于右侧的弹性部件称作第二弹性部件101b。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弹簧模块100交替地设置有3个弹性部件,且每个弹性部件的板簧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其它弹性部件的一对板簧部之间。当所述弹簧模块100具备一对弹性部件时,任意一个弹性部件的一对板簧部中的一个板簧部设置在另一个弹性部件的一对板簧部之间。另外,所述弹簧模块100可具备四个(两对)、五个或多于五个的弹性部件。此时,每个弹性部件的一对板簧部中的至少一个板簧部设置在另一弹性部件的一对板簧部之间。此外,所述弹性部件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
所述一对第一弹性部件101a被整齐地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弹性部件101a之间设置第二弹性部件101b。此时,所述一对第一弹性部件101a的连接部在左侧(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弹性部件101b的连接部在右侧(如图2和图3所示)。此时,如前所述,弹性部件101a、101b的一对板簧部中的一个将位于另一弹性部件的一对板簧部之间。即,每个第一弹性部件101a的一对板簧部中的一个位于第二弹性部件101b的一对板簧部之间。因此,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101b的一对板簧部之间设置有两个板簧部。每个第一弹性部件101a的一对板簧部中的另一个位于第二弹性部件101b的外侧。因此,第二弹性部件101b的每个板簧部分别位于第一弹性部件101a的一对板簧部之间。
弹性部件101a、101b可以在板簧部111的长度或板簧部111之间的间隔115、117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一对板簧部111均被平行地设置,且所述板簧部111的一端通过连接部113相互连接,从而形成U字形状。所述弹性部件101a、101b的板簧部111被整齐地设置,从而被设置于同一平面上。如果将图2和图3所示的平面图假设为正交坐标系的XY平面上的平面图,则弹性部件101a、101b在XY平面内或与XY平面平行的平面内以曲线形态变形且积蓄弹性力。相反,在所述弹性部件101a、101b以曲线形态变形期间,由于沿其它方向的变形受到抑制,所以在便携式终端中实现弹簧模块100的稳定的结合结构。
为了在维持所述弹性部件101a、101b的接合状态的同时将所述弹簧模块接合到滑动型便携式终端的壳体11、21,所述弹簧模块100具备接合部件102a、102b。所述接合部件102a、102b中的一个接合到所述壳体11、21中的第一壳体11,所述接合部件102a、102b中的另一个接合到所述壳体11、21中的第二壳体21。由此,弹簧模块100以其两端分别被所述壳体11、21支撑的状态设置于所述壳体11、21,并提供使其两端远离的弹性力。当所述壳体11、21相对地滑动移动时,所述弹簧模块100沿使其两端的距离变近或变远的方向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如前所述的第941589号韩国授权专利(授权日为2010年2月2日)等来容易理解将所述弹簧模块100设置于便携式终端100的壳体11、21之间来提供驱动力的结构。
所述接合部件102a、102b将收容弹性部件101a、101b的连接部113或板簧部111的端部,为了便于描述,将收容第一弹性部件101a的连接部113和第二弹性部件101b的板簧部的端部的接合部件称作第一接合部件102a,将收容第二弹性部件101b的连接部和第一弹性部件101a的板簧部的端部的接合部件称作第二接合部件102b。换言之,连接部件102a、102b分别在所述弹性部件101的一端收容板簧部111的端部,而在该弹性部件101的另一端收容连接部113。
第一接合部件102a和第二接合部件102b包括收容弹性部件101a、101b的一侧端部的收容部121和与所述收容部121一体形成且与壳体11、21中的一个接合并被支撑的接合部123。
收容部121用于收容弹性部件101a、101b的连接部113或板簧部111的端部,从而维持弹性部件101a、101b的接合状态,且具备从所述接合部件102a、102b的一端延伸的收容孔127。弹性部件101a、101b的两端中的一端收容于接合部件102a、102b中的一个的收容孔127内。所述第一接合部件102a的收容孔一侧形成有接合槽129。在所述接合槽129上将接合形成于稍后描述的引导部件131中的一个的接合钩133。收容孔121、收容槽127是沿弹性部件101a、101b延伸的方向延伸的结构。接合部123从收容部121的端部延伸,且可沿与弹性部件101a、101b延伸的方向相倾斜的方向延伸。接合部123上形成有从接合部123的一侧边缘位置延伸的旋转孔125。所述旋转孔125与便携式终端10的壳体11、21上形成的旋转部件15(如图8所示)吻合,从而将弹簧模块100的一侧端部可旋转地接合到便携式终端10的壳体11、21。
上述的收容部121、接合部123的结构可同样地形成在第一接合部件102a和第二接合部件102b上。只是,第一接合部件102a和第二接合部件102b的差异在于,第一接合部件102a形成有接合槽129,而第二接合部件102b形成有前述的引导部件131。形成于引导部件131的接合钩133吻合到所述接合槽129,从而第一接合部件102a和第二接合部件102b相连接。
引导部件131从第二接合部件102b的收容槽两侧相互平行地延伸。此时,在所述引导部件131中的一个的端部形成接合钩133,另一个比形成有连接钩133的引导部件延伸得更长,从而收容于第一接合部件102a的收容孔127。
如前所述,弹性部件101a、101b的一端收容于第一接合部件102a的收容孔127,另一端收容于第二接合部件102b的收容孔,引导部件131将夹住位于弹性部件101a、101b的最外侧的板簧部111。此时,接合钩133将与接合槽129相扣合,所以第一接合部件102a和第二接合部件102b维持相互连接的状态,不具有接合钩133的引导部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接合部件102a的收容槽,从而完成弹簧模块100的组装。
另外,为了更有效地抑制在第一接合部件102a和第二接合部件102b之间露出的弹性部件101a、101b脱离预定平面(例如,如前所述的平面),弹簧模块100还可具备支撑部件135。支撑部件135位于第一接合部件102a与第二接合部件102b之间,将连接引导部件131。此时,多个支撑部件135中的一个形成于弹性部件101a、101b排列形成的两个面中的一个面上,而另一个形成于弹性部件101a、101b排列形成的两个面中的另一个面上,从而相互面对。由此,弹性部件101a、101b的两端分别被接合部件102a、102b限制,而弹性部件101a、101b排列形成的两个侧端和两个面被引导部件131和支撑部件135所围绕。
在组装到便携式终端10的状态下,弹簧模块100将大致维持直线状态。换言之,在弹簧模块100组装到便携式终端10的状态下,便携式终端10的壳体11、21位于相互重叠而封闭的位置,或位于通过相对的滑动而完全开放的位置。此时,弹簧模块100在便携式终端10的壳体11、21移动的范围内,积蓄最小的弹性力。即,弹簧模块100提供沿使其两端远离的方向作用的弹性力,因此在直线状态时,积蓄最小的弹性力。只是,滑动型的便携式终端10的壳体11、21相互重叠而封闭的状态或壳体11、21可移动的范围内的完全开放的状态下,弹簧模块100提供一定程度的弹性力,从而可维持壳体11、21的封闭状态或开放状态。
另外,当接合有弹簧模块100的便携式终端10的壳体11、21滑动移动时,弹簧模块100将相对于壳体11、21而旋转和移动,从而其两端变近或变远。因此,弹簧模块100变形为一定的形状,从而积蓄弹性力。通过图6示出根据壳体11、21的移动的弹簧模块100的变形示例。如前所述,在壳体11、21移动期间,所述弹簧模块100仅在弹性部件101a、101b排列的平面(例如,正交坐标系的XY平面)内变形,而沿其它方向的变形受到抑制。其原因在于,弹性部件101a、101b自身的形状、接合部件102a、102b以及引导部件131、支撑部件135。
弹簧模块100在滑动型便携式终端10的壳体11、21之间仅在与壳体11、21平行的平面内变形,从而降低了干涉对壳体11、21的损害。另外,可根据需要而改变弹性部件101a、101b数量,因此即使减少弹性部件101a、101b的厚度,仍能够提供便携式终端10的开闭操作所需的充分的弹性力。
图7示出具备图1所示的弹簧模块的滑动型便携式终端10,图8示出了从图7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0去除第一壳体11的状态。便携式终端10包括设置有键盘13的第一壳体11和设置有显示装置23的第二壳体21。第二壳体21可滑动地结合到第一壳体11,从而开闭键盘13。同时,第二壳体21可具备包括菜单移动、通话开始/结束、菜单调用等各种功能键的第二键盘27,且在第二壳体21上端设置听筒25。
为了将第二壳体21结合到第一壳体11,便携式终端10还包括导向件31。导向件31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且位于所述键盘13的上侧,可滑动移动地接合到第二壳体21。与第二壳体21的滑动移动无关地,导向件31始终被第二壳体21所挡住。
弹簧模块100的一端被第一壳体11支撑,而另一端被第二壳体21支撑,且为了支撑弹簧模块100,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上均形成了旋转凸起15。此时,由于在第一壳体11上安装有导向件31,形成于第一壳体11的旋转凸起可优选形成于导向件31上。形成于第二壳体21的旋转凸起形成于第二壳体21的后面。
接合部件102a、102b的旋转孔125可旋转地接合到所述旋转凸起15,从而弹簧模块100的两端被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支撑,并且对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以可旋转的状态被设置。
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便携式终端10的键盘13是封闭的状态,第二壳体21滑动移动,从而导向件31位于虚线所指示的位置时,键盘13被开放。在键盘在封闭的位置与开放的位置之间移动期间,弹簧模块100以其两端变近或变远的形式移动,弹簧模块100的两端变近而积蓄的弹性力沿开放或封闭键盘13的方向移动第二壳体21。
虽然已表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

Claims (16)

1.一种弹簧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相互平行地设置的弹性部件,每个弹性部件具有一对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板簧部和在所述一对板簧部的一端连接所述一对板簧部的连接部;
分别收容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的两个端部的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二接合部件,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能够沿使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二接合部件变近的方向发生弹性弯曲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且这些弹性部件在同一平面上交错布置,使得每个弹性部件的一个板簧部设置于另一弹性部件的一对板簧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弹性部件,其中两个弹性部件的连接部接合到第一接合部件,剩余一个弹性部件的连接部接合到第二接合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到第一接合部件的两个弹性部件中的每一个弹性部件的一个板簧部设置于所述剩余一个弹性部件的一对板簧部之间,另一个板簧部设置于所述剩余一个弹性部件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模块,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二接合部件中的每一个包括收容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的一端部的收容部和与该收容部一体形成的接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模块,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合部件上形成有接合槽、在第二接合部件上形成有一对引导部件且在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中的一个引导部件上形成有与所述接合槽扣合的接合钩,
其中,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的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簧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一对引导部件的一对支撑部件,
其中,所述一对支撑部件分别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所形成的平面的上侧和下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簧模块,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合部件上形成有接合槽、在第二接合部件上形成有一对引导部件且在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中的一个引导部件上形成有与所述接合槽扣合的接合钩,另一个引导部件收容于第一接合部件的收容部,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位于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簧模块,所述接合槽形成于第一接合部件的收容部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引导部件设置于与板簧部相同的平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弹簧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于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二接合部件上的旋转孔。
12.一种滑动型便携式终端,具有一对以相互面对的状态可滑动地结合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弹簧模块,该弹簧模块具有:
相互平行地设置的至少一个弹性部件,每个弹性部件具有一对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板簧部和在所述一对板簧部的一端连接所述一对板簧部的连接部;
分别收容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部件的两个端部的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二接合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件接合到所述一对壳体中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二接合部件接合到所述一对壳体中的第二壳体,
所述弹簧模块随着所述一对壳体滑动移动通过弯曲变形沿使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二接合部件相互远离的方向提供弹性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滑动型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且这些弹性部件在同一平面上交错布置,使得每个弹性部件的一个板簧部设置于另一弹性部件的一对板簧部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滑动型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弹性部件,其中,两个弹性部件的连接部分别接合到第一接合部件,剩余一个弹性部件的连接部接合到第二接合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滑动型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二接合部件中的每一个包括收容弹性部件的一端部的收容部和与该收容部一体形成的接合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滑动型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且可滑动地接合到第二壳体的导向件,以及形成于第二壳体的旋转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件可旋转地接合到所述导向件,第二接合部件接合到所述旋转部件且被所述旋转部件支撑。
CN201220007965XU 2011-08-03 2012-01-06 弹簧模块及具有该弹簧模块的滑动型便携式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8850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77285 2011-08-03
KR1020110077285A KR20130015345A (ko) 2011-08-03 2011-08-03 스프링 모듈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슬라이딩형 휴대용 단말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88504U true CN202488504U (zh) 2012-10-10

Family

ID=46962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07965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88504U (zh) 2011-08-03 2012-01-06 弹簧模块及具有该弹簧模块的滑动型便携式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33804A1 (zh)
JP (1) JP2013036612A (zh)
KR (1) KR20130015345A (zh)
CN (1) CN202488504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4199A (en) * 1975-06-02 1976-06-22 Musgrave Daniel D Adjustable spring assembly
US4252302A (en) * 1979-05-18 1981-02-24 Musgrave Daniel D Adjustable-thrust spring assembly
WO2007035008A1 (en) * 2005-09-23 2007-03-29 Amphenol Phoenix Co., Ltd. Sliding type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for use in portable telephone
CN101039339A (zh) * 2006-03-14 2007-09-19 德铃电子株式会社 滑动装置以及包含该滑动装置的移动电话
JP4341925B2 (ja) * 2007-05-11 2009-10-14 株式会社ストロベリー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スライド装置並びにスライド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KR101044797B1 (ko) * 2009-01-08 2011-06-29 주식회사 한빛티앤아이 휴대폰 슬라이드 모듈
KR100950259B1 (ko) * 2009-12-28 2010-03-31 주식회사 대정엠텍 휴대폰용 힌지 스프링 모듈
KR101025817B1 (ko) * 2010-10-19 2011-04-04 (주) 장원테크 슬라이드 탄성모듈과 이를 장착한 휴대단말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15345A (ko) 2013-02-14
US20130033804A1 (en) 2013-02-07
JP2013036612A (ja) 2013-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73510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7496388B2 (en) Slide assembly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060180457A1 (en) Sliding mechanism for use with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20090061956A1 (en) Housing for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having construction to slide and pivot into multiple positions
CN101631441A (zh) 便携式终端
CN102160364B (zh) 滑动式电子设备
KR101101073B1 (ko) 단말기
KR100848114B1 (ko) 좁은 궤적을 갖는 박형 탄성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슬라이딩타입 휴대폰의 슬라이드 장치
WO2007029904A1 (en) Slide type mobile terminal
CN105807983A (zh) 触控单元及具有此触控单元的电子装置
KR100800808B1 (ko) 슬라이딩 타입 휴대 단말기의 슬라이딩 모듈
CN202488504U (zh) 弹簧模块及具有该弹簧模块的滑动型便携式终端
KR100834647B1 (ko) 슬라이딩 타입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및 그의 반자동 슬라이딩장치
EP2410720A1 (en) Tilt slide modul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US20100103597A1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spring module
WO2009072701A1 (en) Elasticity lever mechanism for mobile phone and slid type cover opening and shu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0898561B1 (ko) 슬라이딩 힌지 제조방법
US839100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sliding hinge thereof
KR101049764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스윙 힌지장치
JP4871931B2 (ja) スライド式携帯端末
KR20110093010A (ko) 단말기
KR101007846B1 (ko) 힌지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US2010029990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joining two parts
CN100448337C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KR100898560B1 (ko) 슬라이딩 힌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

Termination date: 201901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