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87724U - 电池总成、电池模块及其散热座 - Google Patents

电池总成、电池模块及其散热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87724U
CN202487724U CN2012200430909U CN201220043090U CN202487724U CN 202487724 U CN202487724 U CN 202487724U CN 2012200430909 U CN2012200430909 U CN 2012200430909U CN 201220043090 U CN201220043090 U CN 201220043090U CN 202487724 U CN202487724 U CN 202487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radiating seat
heat conduction
hea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430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PU SCIENCE-TECHNOLOGY Co Ltd
Simpl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PU SCIENCE-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PU SCIENCE-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PU SCIENCE-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0430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87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87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8772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总成、电池模块及其散热座。一种散热座,其用于装设多个电池芯;散热座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一热传导面以及多个填装孔;热传导面连接在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而这些填装孔裸露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并用于供这些电池芯所插装,其中各个填装孔具有一与电池芯接触的孔壁。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包含上述散热座的电池模块与电池总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总成、电池模块及其散热座,能帮助排出电池芯产生的热能。

Description

电池总成、电池模块及其散热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提供电能的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总成(battery pack)、电池模块(battery module)及其散热座(heat dissipationholder),供交通工具(vehicle)使用。
背景技术
现今的电动车,例如电动汽车、电动机车以及一般老人或残障人士所驾驶的代步电动车,都装有电池,而利用电池的放电,上述电动车得以获得电能而能在路上行驶。在电池的放电过程中,电池会产生热能。倘若热能没有适时地排出,热能会累积在电池内,以至于电池的温度上升而可能超出工作温度范围。这会降低电池的功效,减少电池的使用寿命,甚至发生过热(overheating)的情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座,其可供多个电池芯装设,并能帮助排出电池芯所产生的热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块,其包括上述散热座,以帮助排出电池芯所产生的热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总成,其包括散热元件与上述散热座,以帮助排出电池芯所产生的热能。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热座,其用于装设多个电池芯。散热座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一热传导面以及多个填装孔。热传导面连接在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而这些填装孔裸露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并用于供这些电池芯所插装,其中各个填装孔具有一与电池芯接触的孔壁。
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座,用于装设多个电池芯,该散热座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热传导面,连接在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之间;以及多个填装孔,裸露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并用于供该多个电池芯所插装,其中各该填装孔具有与该电池芯接触的孔壁。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池模块,其包括多个电池芯、上述散热座、电池芯串接元件及壳体。这些电池芯分别插装于这些填装孔内,且各个电池芯凸出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其中各个填装孔具有一与电池芯接触的孔壁。散热座与这些电池芯皆位在电池芯串接元件之间,其中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分别面对这些电池芯串接元件。壳体包覆散热座、这些电池芯以及这些串接元件,并暴露热传导面。
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包括:多个电池芯;散热座,该散热座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热传导面,连接在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之间;以及多个填装孔,裸露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该多个电池芯分别插装于该多个填装孔内,且各该电池芯凸出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其中各该填装孔具有与该电池芯接触的孔壁;该电池模块包括至少二串接元件,都与该散热座电性绝缘,该散热座与该多个电池芯都位于该至少二串接元件之间,其中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分别面对该至少二串接元件,而各该电池芯与其中一串接元件电性导通;至少二电极件,分别连接该至少二串接元件,其中该多个电池芯位在该至少二电极件与该热传导面之间;以及壳体,包覆该散热座、该多个电池芯以及该至少二串接元件,并暴露该至少二电极件以及该热传导面。
本实用新型再提出一种电池总成,其包括一散热元件、一导热绝缘元件、至少一个上述电池模块以及一框壳。散热元件具有一导热接触面,而导热绝缘元件覆盖并接触导热接触面。电池模块配置在导热绝缘元件上,其中热传导面接触导热绝缘元件。框壳围绕电池模块,并配置在导热接触面上方。
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总成,该电池总成包括:散热元件,具有导热接触面;导热绝缘元件,覆盖并接触该导热接触面;至少一电池模块,配置在该导热绝缘元件上,该电池模块包括:多个电池芯;散热座,该散热座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热传导面,连接在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之间,并接触该导热绝缘元件;以及多个填装孔,裸露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该多个电池芯分别插装于该多个填装孔内,且各该电池芯凸出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其中各该填装孔具有与该电池芯接触的孔壁;该电池模块还包括至少二串接元件,都与该散热座电性绝缘,该散热座与该多个电池芯都位于该至少二串接元件之间,其中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分别面对该至少二串接元件,而各该电池芯与其中一串接元件电性导通;至少二电极件,分别连接该至少二串接元件,其中该多个电池芯位在该至少二电极件与该热传导面之间;壳体,包覆该散热座、该多个电池芯以及该至少二串接元件,并暴露该至少二电极件以及该热传导面;以及框壳,围绕该电池模块,并配置在该导热接触面上方。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座不仅可供多个电池芯装设,而且还能很快地传递电池芯所产生的热能。因此,本实用新型散热座能帮助电池芯排出所产生的热能,以减少发生电池芯的温度超出工作温度范围的情形,从而维持或增加电池芯的功效与使用寿命。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池总成应用于车辆的示意图;
图2A是图1中的电池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2B是图2A中的电池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3B是图3A中的电池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图4A是图2B中的电池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4B是图2B中沿线A-A剖面所绘示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A中的散热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散热座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散热座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辆                100a、100b:电池总成
101:本体               110:框壳
120、320:散热元件      122:散热板
122a、322a:导热接触面  122b:板面
124:散热片             130:导热绝缘元件
132:导热绝缘层         200:电池模块
210、610、710:散热座   212、612:热传导面
213:第一表面           214:第二表面
215:填装孔             215w:孔壁
216:连通贯孔           220:电池芯
230:串接元件           240:壳体
241:第一壳件           242:第二壳件
260:电极件             324:外环侧面
326:流体通道           326a:端口
617:侧表面             618:延伸贯孔
619:波浪侧面           619a:内凹弧面
619b:平面              D1:方向
F1:气流                R1、R2、R3:孔径
T1: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池总成应用于车辆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电池总成100a可以装设于车辆10,并且能提供电能给车辆10,其中车辆10例如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车或是仅用内燃机发动的车辆。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车辆10可以是具有至少四轮的汽车,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车辆10可为电动机车或代步电动车。
当车辆10为电动汽车或油电混合车时,电池总成100a所提供的电能可以驱动车辆10移动,即电池总成100a可作为车辆10的动力来源。当车辆10为仅用内燃机发动的车辆时,电池总成100a所提供的电能可以供车灯、汽车音响或行车记录器等车用配件所使用。因此,电池总成100a所提供的电能并不限定仅用于驱动车辆10行进。
电池总成100a可以配置并且裸露于车辆10的底部,如图1所示。详细而言,电池总成100a包括一本体101以及一散热元件120,其中散热元件120热耦接(thermally coupling to)本体101,并且裸露于车辆10的底部,因此,散热元件120能与外界空气接触。此外,散热元件120的材料例如是导热系数(thermal conductivity)在50W/mk以上的金属材料,例如是铜、铜合金(如黄铜)、铝、铝合金(如铝镁合金)、银、铁或镍等。
本体101装设于车辆10中,并能提供电能给车辆10。当本体101提供电能时,本体101会产生热能,而热能会以热传导(heat conduction)的方式传递至散热元件120。由于散热元件120与外界空气接触,因此,在散热元件120内的热能可以利用热对流(thermal convection)的方式而散逸在外界空气中,让本体101所产生的热能可以排出。
当车辆10沿着方向D1前进时,外界空气会相对于车辆10流动,从而在车辆10的底部形成气流F1。气流F1会往散热元件120流动而带走散热元件120内的热能。因此,气流F1能帮助散热元件120内的热能排出,以加速热能的排出速率,减少电池总成100a发生过热的情形。
图2A是图1中的电池总成的立体示意图,而图2B是图2A中的电池总成的分解示意图。请参阅图2A与图2B,散热元件120具有一导热接触面122a,而本体101包括多个电池模块200、一框壳110与一导热绝缘元件130,其中,框壳110围绕这些电池模块200。也就是说,这些电池模块200装设在框壳110中。
综上所述,框壳110与电池模块200皆配置在散热元件120的导热接触面122a上方,而电池模块200可以在框壳110内呈方阵排列(arranged in a square),所以,这些电池模块200可以排列成多行(column)与多列(row)。此外,框壳110的材料可以是金属、塑料或陶瓷。
导热绝缘元件130具有良好的热传导能力,例如是导热硅胶片。导热绝缘元件130覆盖并接触导热接触面122a,而各个电池模块200配置在导热绝缘元件130上,并接触导热绝缘元件130。各个电池模块200具有一热传导面212,而从图2B来看,热传导面212为电池模块200的底面。各个电池模块200的热传导面212皆接触导热绝缘元件130,所以电池模块200会热耦接导热绝缘元件130。
本体101所提供的电能是由这些电池模块200所产生。详细而言,各个电池模块200包括至少二个电极件260,而这些电极件260电性连接车辆10,其中电池模块200所产生的电能会经由这些电极件260传递至车辆10。因此,车辆10得以从本体101获得电能。
本体101所产生的热能主要来自于电池模块200。当本体101提供电能时,这些电池模块200不仅会产生电能,也会产生热能。由于电池模块200热耦接导热绝缘元件130,而导热绝缘元件130接触散热元件120的导热接触面122a,因此电池模块200所产生的热能会从热传导面212,并经由导热绝缘元件130而传递至导热接触面122a。
由此可知,电池模块200所产生的热能会以热传导的方式,并经由导热绝缘元件130而传递至散热元件120,进而从散热元件120散逸在外界空气中。如此,这些电池模块200所产生的热能可以适时地排出,以避免因电池模块200的温度上升而超过工作温度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绝缘元件130可以包括多片导热绝缘层132,而各片导热绝缘层132配置在其中一个电池模块200的热传导面212与散热元件120之间,并且接触热传导面212与导热接触面122a。在制造电池总成100a的过程中,可事先在各个电池模块200的热传导面212上形成一层导热绝缘层132。之后,将这些电池模块200装设在框壳110中。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绝缘元件130可以是一层完整的膜层。也就是说,所有导热绝缘层132可以彼此结合而形成单一层膜层。举例而言,导热绝缘元件130可以是单一片全面性覆盖导热接触面122a的导热材料。因此,图2B所示的导热绝缘元件130仅供举例说明,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
散热元件120可以是一种散热鳍片座,并且包括一散热板122以及多片散热片124。散热板122具有导热接触面122a以及一相对导热接触面122a的板面122b,而这些散热片124连接散热板122,并且从板面122b朝向垂直于板面122b的方向而延伸。此外,散热板122与这些散热片124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材料,例如是铜、铜合金(如黄铜)、铝、铝合金(如铝镁合金)、银、铁或镍等。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立体示意图,而图3B是图3A中的电池总成的分解示意图。请参阅图3A与图3B,本实施例的电池总成100b与前述实施例的电池总成100a相似,例如电池总成100a与100b二者都包括本体101,电池总成100a与100b二者的差异仅在于电池总成100b所包括的散热元件320不同于散热元件120。
具体而言,散热元件320可以是一块金属块,其材料例如是铜、铜合金(如黄铜)、铝、铝合金(如铝镁合金)、银、铁或镍等。散热元件320具有一导热接触面322a、一连接导热接触面322a的外环侧面324以及一流体通道326。导热绝缘元件130覆盖并接触导热接触面322a,而流体通道326裸露于外环侧面324,并且是贯穿金属块(即散热元件320)而形成。
从图3B来看,导热接触面322a为散热元件320的顶面,而外环侧面324为散热元件320的侧面,所以外环侧面324会连接并围绕导热接触面322a。流体通道326的二端口326a裸露于外环侧面324,所以流体信道326是贯穿散热元件320的外环侧面324而形成。
当电池总成100b装设于车辆(例如图1所示的车辆10)时,流体通道326内可供冷却液流动。当冷却液在流体通道326内流动时,冷却液能带走散热元件320内的热能,以加速热能的排出速率。这样能有效地控制电池模块200的温度,避免电池模块200的温度超出工作温度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A至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池总成100a与100b二者各自所包括的电池模块200的数量为多个,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池总成100a与100b二者其中之一所包括的电池模块200的数量可以仅为一个。所以,图2A至图3B所示的电池模块200的数量仅供举例说明,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4A是图2B中的电池模块的分解示意图,而图4B是图2B中沿线A-A剖面所绘示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2B、图4A与图4B。各个电池模块200包括一散热座210、多个电池芯220、至少二片串接元件230与一壳体240,其中散热座210、电池芯220与串接元件230配置在壳体240内。
这些电池芯220能放电,而且是电池模块200、电池总成100a及100b的电力来源。从外观来看,这些电池芯220的形状可以皆为柱状体,而在同一个电池芯220中,电池芯220的相对二端分别是正极与负极,所以电能基本上是从电池芯220的二端输出。
散热座210为一种金属座,而散热座210的材料为导热系数在50W/mk以上的金属材料,例如是铜、铜合金(如黄铜)、铝、铝合金(如铝镁合金)、银、铁或镍等。这些电池芯220皆装设于散热座210。详细而言,散热座210包括一第一表面213、一第二表面214以及多个填装孔215,其中第二表面214相对于第一表面213,而这些填装孔215裸露于第一表面213与第二表面214,所以填装孔215为贯穿散热座210而形成的贯孔。
综上所述上述,这些电池芯220分别插装于这些填装孔215内,以使电池芯220得以装设于散热座210。此外,在这些电池芯220皆装设于散热座210之后,各个电池芯220会凸出于第一表面213与第二表面214,而这些电池芯220会从这些填装孔215贯穿散热座210。
各个填装孔215具有一孔壁215w,而各个电池芯220会接触孔壁215w。因此,电池芯220得以与散热座210接触,以至于这些电池芯220能热耦接散热座210。此外,在同一个填装孔215中,电池芯220可以完全接触孔壁215w或是仅接触部分孔壁215w。例如,这些电池芯220可以与散热座210松配,以使同一个填装孔215内的电池芯220只接触部分孔壁215w。
散热座210还包括热传导面212,而热传导面212连接在第一表面213与第二表面214之间,因此,散热座210会接触并热耦接导热绝缘元件130。由于这些电池芯220热耦接散热座210,因此,同一个电池模块200内的电池芯220,其所产生的热能可以先传递至散热座210。之后,热能从热传导面212,并经由导热绝缘元件130而传递至散热元件120。因此,电池芯220所产生的热能可以适时地排出,并经由散热元件120而散逸在外界空气中。
散热座210与电池芯220都位于这些串接元件230之间,且第一表面213与第二表面214分别面对这些串接元件230。各个电池芯220与其中一片串接元件230电性导通。
在同一个电池模块200中,这些电池芯220位在这些电极件260与热传导面212之间。这些电极件260分别连接这些串接元件230,例如这些电极件260可以分别焊接于这些串接元件230。因此,这些电池芯220可以经由这些串接元件230而与这些电极件260电性导通。因此,电池芯220所产生的电能可经由串接元件230与电极件260而传递至车辆10(请参阅图1),让车辆10获得电能。
壳体240包覆散热座210、这些电池芯220以及这些串接元件230,并且暴露这些电极件260与热传导面212,以使电能可以经由电极件260而传递至车辆10,以及让散热座210能接触散热元件120。壳体240可以包括一第一壳件241以及一第二壳件242,其中第一壳件241可以与第二壳件242结合。散热座210配置在第一壳件241与第二壳件242之间,其中第一壳件241面对第一表面213,而第二壳件242面对第二表面214。
图5是图4A中的散热座的立体示意图。请参阅图5,在散热座210中,这些填装孔215可以呈交错数组排列(arranged in a staggered array)。详细而言,这些填装孔215可以排列成一数组,并且交错分布。
另外,散热座210可以更包括多个连通贯孔216。这些连通贯孔216裸露于第一表面213与第二表面214,其中各个连通贯孔216位于其中相邻二填装孔215之间,而此相邻二个填装孔215可经由连通贯孔216而彼此相通。此外,各个连通贯孔216的孔径R1会小于各个填装孔215的孔径R2,如图5所示。
由于连通贯孔216的孔径R1小于填装孔215的孔径R2,以至于电池芯220不会插装到连通贯孔216内。因此,当电池模块200因车辆行进而被摇晃时,插装在填装孔215内的电池芯220基本上不会移动到连通贯孔216内,也不会发生二个电池芯220彼此接触的情形。
在本实施例中,这些连通贯孔216也可以根据这些填装孔215的分布而呈交错数组排列,其中各个连通贯孔216与同一行的其中相邻二个填装孔215相通,以形成多条并列的沟槽T1,如图5所示。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座210可以不包括任何连通贯孔216,因此,图5所示的连通贯孔216仅供举例说明,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散热座立体示意图。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的散热座610在构造上与散热座210相似。例如,散热座610也包括填装孔215与连通贯孔216,且填装孔215与连通贯孔216之间的分布方式以及彼此的连接关系皆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所以不再重复赘述。散热座210与610二者的差异在于:散热座610还包括一侧表面617、多个延伸贯孔618以及一对波浪侧面619,而侧表面617暴露其中一些填装孔215。
综上所述,侧表面617相对于散热座610的热传导面612,即侧表面617与热传导面612二者为散热座610的相对二面,其中热传导面612与热传导面212相同,皆用于接触导热绝缘元件130(请参阅图2B与图3B),所以热传导面612与热传导面212二者作用相同,以下不再重复赘述。
侧表面617除了暴露一些填装孔215之外,还暴露这些延伸贯孔618,其中各个延伸贯孔618与其中一个填装孔215相通。此外,各个延伸贯孔618的孔径R3小于各个填装孔215的孔径R2,以使电池芯220不会插装到延伸贯孔618内,并让插装在填装孔215内的电池芯220基本上不会移动到延伸贯孔618内。所以,电池芯220不会从延伸贯孔618而与散热座610分离。
侧表面617连接在这些波浪侧面619之间,而各面波浪侧面619具有多个并列的内凹弧面619a以及多个并列的平面619b。在同一面波浪侧面619中,这些平面619b与这些内凹弧面619a相连,且其中一面平面619b连接在相邻二面内凹弧面619a之间,其中一面内凹弧面619a连接在相邻二面平面619b之间。
这些波浪侧面619可以是切割图5中的散热座210而形成。详细而言,请参阅图5与图6,在图5所示的散热座210中,从热传导面212沿着最外侧的二条沟槽T1切割散热座210,以切除散热座210在二侧的部位。如此,切割完后的散热座210即为散热座610,而原先最外侧的二条沟槽T1则形成二面波浪侧面619。所以,在散热座610中,电池芯220也可配置在内凹弧面619a上。
由于散热座610可由切割散热座210而形成,且侧表面617暴露一些填装孔215与延伸贯孔618,因此,相对于图5的散热座210,散热座610具有较小的体积以及较轻的重量。如此,散热座610可以减少电池模块200与电池总成100a及100b的重量,从而减轻车辆10所承载的重量。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散热座立体示意图。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的散热座710在构造上与散热座210相似,差异仅在于散热座710的填装孔215与连通贯孔216二者的排列方式皆不同于散热座210。详细而言,在散热座710中,这些填装孔215呈方阵排列,所以,填装孔215可以排列成多行与多列,如图7所示。
这些连通贯孔216也可以根据这些填装孔215的分布而呈方阵排列,其中各个连通贯孔216与同一行的其中相邻二个填装孔215相通,从而形成多条并列的沟槽T1,如图7所示。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座710可以不包括任何连通贯孔216,所以图7所示的连通贯孔216仅供举例说明,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
特别一提的是,在图5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这些填装孔215可以呈方阵排列或交错数组排列,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这些填装孔215也可以呈方阵排列与交错数组排列以外的其他排列,例如不具规则性的随机数排列。因此,以上图5至图7所示的填装孔215的排列方式仅供举例说明,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块中,散热座不仅可供多个电池芯装设,而且还能很快地传递电池芯产生的热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座可帮助排出电池芯产生的热能,以减少发生电池芯的温度超出工作温度范围的情形,从而维持或增加电池芯的功效与使用寿命。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总成所包括的散热元件能接收从电池芯而来的热能,并且能将热能散逸在外界空气中。因此,散热元件也能帮助排出电池芯产生的热能,让电池芯的热能散逸在外界空气中,从而维持或增加电池总成的效能以及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内,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仍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该电池总成包括:
散热元件,具有导热接触面;
导热绝缘元件,覆盖并接触该导热接触面;
至少一电池模块,配置在该导热绝缘元件上,并包括:
多个电池芯;
散热座,包括:
第一表面;
第二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
热传导面,连接在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之间,并接触该导热绝缘元件;以及
多个填装孔,裸露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该多个电池芯分别插装于该多个填装孔内,且各该电池芯凸出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其中各该填装孔具有与该电池芯接触的孔壁;
至少二串接元件,都与该散热座电性绝缘,该散热座与该多个电池芯都位于该至少二串接元件之间,其中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分别面对该至少二串接元件,而各该电池芯与其中一串接元件电性导通;
至少二电极件,分别连接该至少二串接元件,其中该多个电池芯位在该至少二电极件与该热传导面之间;
壳体,包覆该散热座、该多个电池芯以及该至少二串接元件,并暴露该至少二电极件以及该热传导面;以及
框壳,围绕该电池模块,并配置在该导热接触面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元件为散热鳍片座,并包括:
散热板,具有该导热接触面以及相对该导热接触面的板面;以及
多片散热片,连接该散热板,并从该板面朝向垂直于该板面的方向而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元件为金属块,并具有该导热接触面、连接该导热接触面的外环侧面以及流体通道,而该流体通道裸露于该外环侧面,并且是贯穿该金属块而形成。
4.一种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池模块包括:
多个电池芯;
散热座,包括:
第一表面;
第二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
热传导面,连接在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之间;以及
多个填装孔,裸露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该多个电池芯分别插装于该多个填装孔内,且各该电池芯凸出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其中各该填装孔具有与该电池芯接触的孔壁;
至少二串接元件,都与该散热座电性绝缘,该散热座与该多个电池芯都位于该至少二串接元件之间,其中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分别面对该至少二串接元件,而各该电池芯与其中一串接元件电性导通;
至少二电极件,分别连接该至少二串接元件,其中该多个电池芯位在该至少二电极件与该热传导面之间;以及
壳体,包覆该散热座、该多个电池芯以及该至少二串接元件,并暴露该至少二电极件以及该热传导面。
5.一种散热座,用于装设多个电池芯,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座包括:
第一表面;
第二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
热传导面,连接在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之间;以及
多个填装孔,裸露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并用于供该多个电池芯所插装,其中各该填装孔具有与该电池芯接触的孔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座,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填装孔呈方阵排列。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座,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填装孔呈交错数组排列。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座,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座还包括相对该热传导面的侧表面,而该侧表面暴露其中一些填装孔。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座,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座还包括相对该热传导面的侧表面以及一对波浪侧面,而该侧表面连接在该一对波浪侧面之间,各该波浪侧面具有多个并列的内凹弧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座,其特征在于,各该波浪侧面还具有多个并列的平面,而在同一该波浪侧面中,该多个并列的平面与该多个并列的内凹弧面相连,且其中一平面连接在相邻二内凹弧面之间,其中一内凹弧面连接在相邻二平面之间。
CN2012200430909U 2012-02-10 2012-02-10 电池总成、电池模块及其散热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87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430909U CN202487724U (zh) 2012-02-10 2012-02-10 电池总成、电池模块及其散热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430909U CN202487724U (zh) 2012-02-10 2012-02-10 电池总成、电池模块及其散热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87724U true CN202487724U (zh) 2012-10-10

Family

ID=46962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4309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87724U (zh) 2012-02-10 2012-02-10 电池总成、电池模块及其散热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8772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5633A (zh) * 2016-08-25 2018-03-09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108630847A (zh) * 2017-03-15 2018-10-09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池模块、包括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包括电池组的车辆
CN108832230A (zh) * 2018-06-22 2018-11-16 上海牛仁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动力电池
CN112787027A (zh) * 2019-11-11 2021-05-11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底板及电池箱体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5633A (zh) * 2016-08-25 2018-03-09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108630847A (zh) * 2017-03-15 2018-10-09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池模块、包括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包括电池组的车辆
CN108832230A (zh) * 2018-06-22 2018-11-16 上海牛仁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动力电池
CN112787027A (zh) * 2019-11-11 2021-05-11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底板及电池箱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41184B2 (ja) 熱伝導プレート付きバッテリー
CN107546351B (zh) 第一子底板
US9902284B2 (en) Heating and cooling apparatus for a battery
CN105518928A (zh) 电池及其热管理装置、以及具有该电池的uav
JP5307250B2 (ja) 冷却手段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含む(中型または大型)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CN102315501B (zh) 电池模块
CN202487724U (zh) 电池总成、电池模块及其散热座
JP2013157112A (ja) 組電池
WO2020252850A1 (zh) 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112397806B (zh) 集成加热功能的电池冷板、动力电池系统及新能源车辆
US20150050539A1 (en) Spacer for a battery, battery and motor vehicle
CN204179174U (zh) 电池及其热管理装置、以及具有该电池的uav
CN106450059A (zh) 电池模组
JP2013175360A (ja) 組電池
CN209981424U (zh) 电池组用冷却兼加热装置
CN207602730U (zh) 水冷模组
CN210142702U (zh) 电池模组换热结构、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汽车
CN111477996B (zh) 一种双模式混合动力飞行器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3285137B (zh) 电池包及车辆
TWM430705U (en) Battery assembly, battery module and heat sink thereof
CN213401318U (zh) 用于电池的加热单元、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1192988B (zh)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用内含热管理系统的电池箱及其工作方法
WO2020147339A1 (zh) 电池散热装置和带有电池散热装置的电池包及其应用
KR100683215B1 (ko) 차량용 히터코어유닛
KR101960773B1 (ko) 피티씨 히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

Termination date: 2016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