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69017U - 一种气动阀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动阀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69017U
CN202469017U CN2012201102507U CN201220110250U CN202469017U CN 202469017 U CN202469017 U CN 202469017U CN 2012201102507 U CN2012201102507 U CN 2012201102507U CN 201220110250 U CN201220110250 U CN 201220110250U CN 202469017 U CN202469017 U CN 202469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mentioned
valve body
hollow pisto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1025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焕新
陈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g Huanxin
Yun Ho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2011025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69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69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6901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气动阀门,包括中空阀体、密封接头和中空活塞;密封接头设在中空阀体内且位于中空阀体的出气端上;中空活塞可轴向来回滑动地安装在中空阀体内,中空活塞的外表面与中空阀体的内表面密封式滑动配合,中空活塞的出气端与密封接头分离或密封配合;当中空活塞的出气端与密封接头处于密封配合状态时,中空活塞、密封接头和中空阀体的进气端之间构成进气腔,中空活塞、密封接头和中空阀体的出气端之间构成出气腔;中空活塞和中空阀体上设有一个利用高压工作气体使中空活塞出气端与密封接头分离的气动开关装置,气动开关装置的进气端与进气腔连通,气动开关装置的出气端位于中空活塞上。因此,本气动阀门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气动阀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动阀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阀门一般采用机械式开关,使用时,机械式开关通过机械传动机构来控制阀门的打开与关闭。
由于机械传动机构需要采用许多零部件,所以,现有阀门的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成本也比较高;
同时,机械式开关的操作也比较费力,使用者必须施加很大的力才能够把阀门打开或关闭,因此,现有阀门的使用不方便;
另外,由于机械传动机构采用的零部件比较多,所以,机械传动机构在使用和存放过程中容易发生故障,从而导致阀门不能打开或关闭,进而影响到阀门的正常使用,因此,现有阀门的使用寿命短。
如果将现有的阀门应用于消防器材等应急设备中,就会因现有阀门使用不方便或容易发生故障等原因,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的气动阀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动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阀体、密封接头和中空活塞;上述密封接头设在中空阀体内且位于中空阀体的出气端上;上述中空活塞可轴向来回滑动地安装在中空阀体内,中空活塞的外表面与中空阀体的内表面密封式滑动配合,中空活塞的出气端与密封接头分离或密封配合;当中空活塞的出气端与密封接头处于密封配合状态时,中空活塞、密封接头和中空阀体的进气端之间构成进气腔,中空活塞、密封接头和中空阀体的出气端之间构成出气腔;上述中空活塞和中空阀体上设有一个利用高压工作气体使中空活塞出气端与密封接头分离的气动开关装置,上述气动开关装置的进气端与进气腔连通,气动开关装置的出气端位于中空活塞上。
当高压工作气体进入进气腔后,由于中空活塞的出气端与密封接头处于密封配合状态,即本气动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所以,进气腔内的高压工作气体无法进入出气腔,即高压工作气体无法通过本气动阀门;
按下气动开关装置时,由于气动开关装置的进气端与进气腔连通,气动开关装置的出气端位于中空活塞上,所以,从气动开关装置出气端出来的高压工作气体便会作用在中空活塞上,从而驱动中空活塞滑动,并使中空活塞的出气端与密封接头分离,这样,本气动阀门便处于打开状态,因此,进气腔内的高压工作气体便会进入出气腔并从本气动阀门内释放出去。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动开关装置的优选结构,所述气动开关装置包括气动打开机构和复位弹簧,上述气动打开机构设在中空活塞和中空阀体上,气动打开机构的进气端与进气腔连通,气动打开机构的出气端位于中空活塞上;上述复位弹簧安装在进气腔内,上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中空阀体相接,上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中空活塞相接。
由于本气动阀门采用气动打开机构和复位弹簧相互配合的结构,通过气动打开机构,利用高压工作气体使中空活塞的出气端与密封接头分离,从而打开本气动阀门;通过复位弹簧的回复力和进气腔内高压工作气体对中空活塞的作用力使中空活塞的出气端与密封接头密封配合,从而使本气动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所以,本气动阀门的结构得到了大大地简化,本气动阀门的制造成本也得到了大大地降低,同时,本气动阀门的操作也变得更加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动打开机构的优选结构,所述气动打开机构包括压力腔、排气腔、进气通道、气门开关和出气通道;上述中空阀体的内表面上固定地设有一个密封圈,上述密封圈与中空活塞的外表面密封式滑动配合,上述密封圈、中空阀体和中空活塞之间构成一个压力腔;上述压力腔内中空活塞的径向面积大于进气腔内中空活塞的径向面积;上述排气腔设在中空阀体和中空活塞上,上述中空阀体上设有一个排气孔,上述排气腔通过排气孔与外界连通;上述进气通道、气门开关和出气通道分别设在中空阀体上,上述进气通道的进气端与进气腔连通,上述进气通道的出气端通过气门开关与出气通道的进气端连通,上述出气通道的出气端与压力腔连通。
当高压工作气体进入进气腔后,按下气门开关,气门开关便会使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连通,这样,进气腔内的高压工作气体便会经进气通道、气门开关、出气通道后进入到压力腔内并作用在中空活塞上,由于压力腔内中空活塞的径向面积大于进气腔内中空活塞的径向面积,所以,压力腔内高压工作气体对中空活塞的作用力大于进气腔内高压工作气体对中空活塞的作用力,这样,压力腔内高压工作气体对中空活塞的作用力便会克服进气腔内高压工作气体对中空活塞的作用力和复位弹簧的张力,从而驱动中空活塞相对于中空阀体发生滑动,并使中空活塞的出气端与密封接头分离,从而使本气动阀门打开,这样,进气腔内的高压工作气体便会进入出气腔并从本气动阀门内释放出去;
在中空活塞的出气端与密封接头分离的过程中,排气腔内的空气便会通过排气孔排出到中空阀体的外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气腔的优选结构,所述进气腔包括阀体进气腔和活塞腔,上述阀体进气腔设在中空阀体上,上述活塞腔设在中空活塞上;上述阀体进气腔的出气端与活塞腔的进气端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出气腔的优选结构,所述出气腔包括密封接头外腔、密封接头内腔和阀体出气腔,上述密封接头、中空活塞和中空阀体之间构成密封接头外腔,上述密封接头内腔设在密封接头上;上述密封接头上设有连接通道,上述密封接头内腔的进气端通过连接通道与密封接头外腔的出气端连通,上述密封接头内腔的出气端与阀体出气腔的进气端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空阀体上设有一个压力表,上述压力表与出气腔连通。
通过上述压力表可以观察到出气腔内工作气体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气动阀门的中空活塞和中空阀体上设有一个利用高压工作气体使中空活塞出气端与密封接头分离的气动开关装置,上述气动开关装置的进气端与进气腔连通,气动开关装置的出气端位于中空活塞上,所以,本气动阀门的零部件比较少,因此,本气动阀门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又由于本气动阀门利用高压工作气体使中空活塞出气端与密封接头分离,从而使本气动阀门处于打开状态,以便于高压工作气体释放出去,所以,本气动阀门的操作方便。
另外,由于本气动阀门采用的零部件比较少,所以,本气动阀门在使用和存放过程中不易发生故障,因此,本气动阀门的使用寿命长,同时,本气动阀门也能够减少或避免因阀门不能及时打开或关闭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的气动阀门,包括中空阀体1、密封接头2和中空活塞3;上述密封接头2设在中空阀体1内且位于中空阀体1的出气端12上;上述中空活塞3可轴向来回滑动地安装在中空阀体1内,中空活塞3的外表面与中空阀体1的内表面密封式滑动配合,中空活塞3的出气端32与密封接头2分离或密封配合;
当中空活塞3的出气端32与密封接头2处于密封配合状态时,中空活塞3、密封接头2和中空阀体1的进气端11之间构成进气腔4,中空活塞3、密封接头2和中空阀体1的出气端12之间构成出气腔5;
上述进气腔4包括阀体进气腔41和活塞腔42,上述阀体进气腔41设在中空阀体1上,上述活塞腔42设在中空活塞3上;上述阀体进气腔41的出气端410与活塞腔42的进气端420连通;
上述出气腔5包括密封接头外腔51、密封接头内腔52和阀体出气腔53,上述密封接头2、中空活塞3和中空阀体1之间构成密封接头外腔51,上述密封接头内腔52设在密封接头2上;上述密封接头2上设有连接通道50,上述密封接头内腔52的进气端521通过连接通道50与密封接头外腔51的出气端512连通,上述密封接头内腔52的出气端522与阀体出气腔53的进气端531连通。
上述中空活塞3和中空阀体1上设有一个利用高压工作气体使中空活塞3出气端32与密封接头2分离的气动开关装置,上述气动开关装置包括气动打开机构和复位弹簧60;
上述气动打开机构包括压力腔61、排气腔62、进气通道63、气门开关64和出气通道65;上述中空阀体1的内表面上固定地设有一个密封圈66,上述密封圈66与中空活塞3的外表面密封式滑动配合,上述密封圈66、中空阀体1和中空活塞3之间构成一个压力腔61;上述压力腔61内中空活塞3的径向面积S1大于进气腔4内中空活塞3的径向面积(S2+S3);上述排气腔62设在中空阀体1和中空活塞3上,上述中空阀体1上设有一个排气孔10,上述排气腔62通过排气孔10与外界连通;上述进气通道63、气门开关64和出气通道65分别设在中空阀体1上,上述进气通道62的进气端与进气腔4连通,上述进气通道62的出气端通过气门开关64与出气通道65的进气端连通,上述出气通道65的出气端与压力腔连通;
上述复位弹簧60安装在进气腔4内,上述复位弹簧60的一端与中空阀体1相接,上述复位弹簧60的另一端与中空活塞3相接。
上述中空阀体1上设有一个压力表7,上述压力表7与出气腔5连通;通过上述压力表7可以观察到出气腔5内工作气体的压力。
当高压工作气体进入进气腔4后,由于中空活塞3的出气端与密封接头2处于密封配合状态,即本气动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所以,进气腔4内的高压工作气体无法进入出气腔5,即高压工作气体无法通过本气动阀门,如图1所示;
按下气门开关64时,气门开关64便会使进气通道63和出气通道65连通,这样,进气腔4内的高压工作气体便会经进气通道63、气门开关64、出气通道65后进入到压力腔61内并作用在中空活塞3上,由于压力腔61内中空活塞3的径向面积S1大于进气腔4内中空活塞3的径向面积(S2+S3),所以,压力腔61内高压工作气体对中空活塞3的作用力大于进气腔4内高压工作气体对中空活塞3的作用力,这样,压力腔61内高压工作气体对中空活塞3的作用力便会克服进气腔4内高压工作气体对中空活塞3的作用力和复位弹簧60的张力,从而驱动中空活塞3相对于中空阀体1发生滑动,并使中空活塞3的出气端32与密封接头2分离,从而使本气动阀门打开,如图2所示,这样,进气腔4内的高压工作气体便会进入出气腔5并从本气动阀门内释放出去;在中空活塞3的出气端32与密封接头2分离的过程中,排气腔62内的空气便会通过排气孔10排出到中空阀体1的外面;
放开气门开关64时,气门开关64便会使进气通道63和出气通道65隔断,这样,复位弹簧60的张力和进气腔4内高压工作气体对中空活塞3的作用力便会共同驱动中空活塞3,使中空活塞3相对于中空阀体1发生滑动,直到中空活塞3的出气端32与密封接头2密封配合,从而使本气动阀门关闭,如图1所示;
由于本气动阀门采用气动打开机构和复位弹簧60相互配合的结构,通过气动打开机构,利用高压工作气体使中空活塞3的出气端32与密封接头2分离,从而打开本气动阀门;通过复位弹簧60的回复力和进气腔4内高压工作气体对中空活塞3的作用力使中空活塞3的出气端32与密封接头2密封配合,从而使本气动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所以,本气动阀门的结构得到了大大地简化,本气动阀门的制造成本也得到了大大地降低,同时,本气动阀门的操作也变得更加方便。
附图中箭头方向表示高压工作气体的流动方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所覆盖。

Claims (6)

1.一种气动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阀体、密封接头和中空活塞;上述密封接头设在中空阀体内且位于中空阀体的出气端上;上述中空活塞可轴向来回滑动地安装在中空阀体内,中空活塞的外表面与中空阀体的内表面密封式滑动配合,中空活塞的出气端与密封接头分离或密封配合;当中空活塞的出气端与密封接头处于密封配合状态时,中空活塞、密封接头和中空阀体的进气端之间构成进气腔,中空活塞、密封接头和中空阀体的出气端之间构成出气腔;上述中空活塞和中空阀体上设有一个利用高压工作气体使中空活塞出气端与密封接头分离的气动开关装置,上述气动开关装置的进气端与进气腔连通,气动开关装置的出气端位于中空活塞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开关装置包括气动打开机构和复位弹簧,上述气动打开机构设在中空活塞和中空阀体上,气动打开机构的进气端与进气腔连通,气动打开机构的出气端位于中空活塞上;上述复位弹簧安装在进气腔内,上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中空阀体相接,上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中空活塞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打开机构包括压力腔、排气腔、进气通道、气门开关和出气通道;上述中空阀体的内表面上固定地设有一个密封圈,上述密封圈与中空活塞的外表面密封式滑动配合,上述密封圈、中空阀体和中空活塞之间构成一个压力腔;上述压力腔内中空活塞的径向面积大于进气腔内中空活塞的径向面积;上述排气腔设在中空阀体和中空活塞上,上述中空阀体上设有一个排气孔,上述排气腔通过排气孔与外界连通;上述进气通道、气门开关和出气通道分别设在中空阀体上,上述进气通道的进气端与进气腔连通,上述进气通道的出气端通过气门开关与出气通道的进气端连通,上述出气通道的出气端与压力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包括阀体进气腔和活塞腔,上述阀体进气腔设在中空阀体上,上述活塞腔设在中空活塞上;上述阀体进气腔的出气端与活塞腔的进气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腔包括密封接头外腔、密封接头内腔和阀体出气腔,上述密封接头、中空活塞和中空阀体之间构成密封接头外腔,上述密封接头内腔设在密封接头上;上述密封接头上设有连接通道,上述密封接头内腔的进气端通过连接通道与密封接头外腔的出气端连通,上述密封接头内腔的出气端与阀体出气腔的进气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动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阀体上设有一个压力表,上述压力表与出气腔连通。
CN2012201102507U 2012-03-22 2012-03-22 一种气动阀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69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102507U CN202469017U (zh) 2012-03-22 2012-03-22 一种气动阀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102507U CN202469017U (zh) 2012-03-22 2012-03-22 一种气动阀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69017U true CN202469017U (zh) 2012-10-03

Family

ID=46917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10250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69017U (zh) 2012-03-22 2012-03-22 一种气动阀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6901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8811A (zh) * 2015-12-28 2016-05-25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脉冲响铃
CN109825818A (zh) * 2019-03-28 2019-05-31 爱发科真空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节进气转接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8811A (zh) * 2015-12-28 2016-05-25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脉冲响铃
CN105608811B (zh) * 2015-12-28 2018-05-01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脉冲响铃
CN109825818A (zh) * 2019-03-28 2019-05-31 爱发科真空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节进气转接结构
CN109825818B (zh) * 2019-03-28 2024-01-23 爱发科真空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节进气转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2944B (zh) 一种车载单作用气缸
CN201696246U (zh) 一种气动液压泵
CN102581199A (zh) 拉钉枪
CN202469017U (zh) 一种气动阀门
CN111911674A (zh) 一种隔膜压缩机随动阀及其使用方法
CN202280889U (zh) 内置先导式安全阀
CN220228008U (zh) 一种二段式角阀
CN203516760U (zh) 气瓶用隔膜阀
CN203500629U (zh) 安全切断阀活塞式控制气室结构
CN201412410Y (zh) 气缸
CN101691892B (zh) 内联动式减压阀
CN201687799U (zh) 一种单向油缸压力装置
CN201575211U (zh) 内联动式减压阀
CN204554008U (zh) 执行机构和气动阀门
CN202972028U (zh) 制氧机组合控制阀
CN102747916A (zh) 一种屏蔽门控制系统、屏蔽门装置和屏蔽门控制方法
CN203286053U (zh) 直通式快速排气阀
CN201693796U (zh) 一种多用压力装置
CN202790561U (zh) 新型汽爆阀门
CN202708279U (zh) 用于消防器材的瓶头阀
CN201277178Y (zh) 矿用空气压缩机气路集成控制器
CN216812916U (zh) 一种推动式真空阀
CN109915645B (zh) 一种角阀
CN212928080U (zh) 一种平衡式气动液压泵
CN209959977U (zh) 一种角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YUN HONG

Effective date: 201211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eng Huanxin

Inventor after: Chen Zhijie

Inventor after: Yun Hong

Inventor before: Weng Huanxin

Inventor before: Chen Zhijie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WENG HUANXIN CHEN ZHIJIE TO: WENG HUANXIN CHEN ZHIJIE YUN H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02

Address after: 37 Building 201, 515000 Chaoyang village, Longhu District, Guangdong, Shantou

Patentee after: Weng Huanxin

Patentee after: Yun Hong

Address before: 37 Building 201, 515000 Chaoyang village, Longhu District, Guangdong, Shantou

Patentee before: Weng Huanxin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