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34236U - 挠性平型线缆 - Google Patents

挠性平型线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34236U
CN202434236U CN2011205340016U CN201120534001U CN202434236U CN 202434236 U CN202434236 U CN 202434236U CN 2011205340016 U CN2011205340016 U CN 2011205340016U CN 201120534001 U CN201120534001 U CN 201120534001U CN 202434236 U CN202434236 U CN 202434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aking
those
insulating barrier
flexible fl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53400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53400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34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34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3423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其包括:数条平行排列的金属导线及包覆该些金属导线的绝缘层,金属导线具有一原始宽度,绝缘层包括上绝缘层与下绝缘层,该些金属导线外露于上绝缘层形成数个第一接触面与数个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具有一接触宽度,接触宽度大于原始宽度,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位于不同的金属导线上且呈前后错位排列设置。

Description

挠性平型线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挠性平型线缆,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细间距的接触点的挠性平型线缆。
背景技术
软性扁平线缆(Flexible Flat Cable),简称为软性排线或FFC,是一种用PET绝缘材料和极薄的镀锡扁平铜线透过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压合而成的数据线缆,其为一种讯号传输用组件,具有任意挠曲与高讯号传输能力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许多电子产品中。
软性排线于制作时利用自动化设备上的合线模具将扁平铜线等距排列于其上,之后送入输送带进一步于扁平铜线的上下面包覆绝缘材料压合而成,其中扁平铜线外露于绝缘材料的部分形成接触点,此接触点供对接连接器搭接之用,所以具有一定的宽度大小。软性排线在市面上因应各式各样电子产品而具备有多种规格,所谓规格主要指软性排线的扁平铜线与扁平铜线间的最小间距,而自动化设备上的合线模具则是软性排线于制作时控制最小间距的关键,合线模具的沟槽间距越大,则软性排线的扁平铜线间的最小距离也越大;合线模具的沟槽间距越小,则软性排线的扁平铜线间的最小距离也越小。
目前市面上软性排线的规格,扁平铜线间的最小距离已研发至0.5mmPitch,但是现今电子产业的研发设计趋向于优质性能下的精巧轻薄,各式电子产品的厚度越来越薄、体积越来越小,为了能够在软性排线的单位面积内塞入更多的金属导线,现有具有一定宽度大小的扁平铜线与合线模具的沟槽间距的设计限制已无法配合现今市场的需求,因此就有业者利用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 Printed Circuit)来取代软性排线以克服扁平铜线与合线模具的缺点,但是其费用比软性排线昂贵得多,如此在电子产品极力降低生产成本的时代,实不符合经济效益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提高软性排线的单位面积内的金属导线数目,节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其包括:
数条平行排列的金属导线,该金属导线具有一原始宽度;及
一绝缘层,包覆该些金属导线,该绝缘层包括一上绝缘层与一下绝缘层,该些金属导线外露于该上绝缘层形成数个第一接触面与数个第二接触面,该第一接触面与该第二接触面具有一接触宽度,该接触宽度大于该原始宽度,该第一接触面与该第二接触面位于不同的金属导线上且呈前后错位排列设置。
更包括:外露于该上绝缘层的数个第一延伸部与数个第二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具有该原始宽度,该些第一延伸部连接于该些第一接触面且位于任意二该第二接触面之间,该些第二延伸部连接于该些第二接触面且位于任意二该第一接触面之间。
所述第一接触面与该第一延伸部的交界处设有一第一渐变部,该第二延伸部与该第二接触面的交界处设有一第二渐变部,该第一渐变部与该第二渐变部呈交错排列设置。
所述第一接触面与第二延伸部位于该些金属导线的最前端且呈交错排列设置,该些第二接触面与该些第一延伸部位于该些金属导线的最前端与该上绝缘层之间且呈交错排列设置。
所述第一接触面长度大小对应于该第二延伸部长度大小,该第二接触面长度大小对应于该第一延伸部长度大小,该第一接触面长度大小对应于该第二接触面长度大小,该第一渐变部长度大小对应于该第二渐变部长度大小。
所述第一接触面较第二接触面远离于该上绝缘层,该些第一延伸部位于该些第一接触面与该上绝缘层之间,该些第二延伸部较该些第一延伸部远离于该上绝缘层,该些第二接触面位于该些第二延伸部与该上绝缘层之间。
所述金属导线包括一上表面与一下表面,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为平面状以与该上绝缘层及该下绝缘层紧密贴合。
所述金属导线的上表面距离下表面的高度与该原始宽度之间的比率介于1∶2~1∶4之间。
所述金属导线更包括一左侧面及一右侧面,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分别连接于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的左边与右边,该上表面、该下表面、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形成该金属导线的外表面,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呈上下平行相对设置,且该上表面的宽度实质等于该下表面的宽度。
所述金属导线为一圆形导线,该圆形导线具有圆形的断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挠性平型线缆,是采用原始宽度小于现有扁平铜线的金属导线,此金属导线外露于绝缘层的接触面的接触宽度等于现有扁平铜线的宽度,并且使得外露的接触面以前后错位排列的方式设置,如此使得挠性平型线缆的各接触面之间创造出更精密的最小间距,以克服因自动化设备的合线模具设计与扁平铜线具有一定宽度大小的限制所导致无法再提高软性排线的单位面积内的金属导线数目的问题。其次,本实用新型的挠性平型线缆亦能取代具有细间距的软性印刷电路板,可有效地降低电子产品的生产成本,以符合经济效益的市场需求。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挠性平型线缆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挠性平型线缆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挠性平型线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挠性平型线缆沿AA线段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挠性平型线缆1的立体示意图、部分分解示意图、部分放大示意图及部分剖面示意图。
挠性平型线缆1包括数条平行排列的金属导线11及包覆该些金属导线11的绝缘层12,其中每一金属导线11具有一原始宽度D1,绝缘层12包括一上绝缘层121与一下绝缘层122,该些金属导线11外露于上绝缘层121形成数个第一接触面111与第二接触面112及数个第一延伸部113与第二延伸部114,第一接触面111与第二接触面112具有一接触宽度D2,且接触宽度D2大于原始宽度D1,如此以利于挠性平型线缆1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搭接。
第一延伸部113与第二延伸部114具有一原始宽度D1,第一延伸部113连接于第一接触面111且位于任意二第二接触面112之间,第二延伸部114连接于第二接触面112且位于任意二第一接触面111间,第一接触面111与第二接触面112位于不同的金属导线11上且呈前后错位排列设置,同样地,第二延伸部114与第一延伸部113也是位于不同的金属导线11上且呈前后错位排列设置。
在第一接触面111与第一延伸部113的交界处设有第一渐变部115,于第二延伸部114与第二接触面112的交界处设有第二渐变部116,第一渐变部115与第二渐变部116呈交错排列设置且大致为梯形结构,其中第一渐变部115与第二渐变部116为于压延形成第一接触面111与第二接触面112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倾斜面,使高度较高且宽度较窄的第一延伸部113与第二延伸部114能够分别衔接到高度较低且宽度较大的第一接触面111与第二接触面1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面111与第二延伸部114位于金属导线11的最前端且呈交错排列设置,第二接触面112与第一延伸部113位于金属导线11的最前端与上绝缘层121之间且呈交错排列设置,其中第一接触面111的长度大小对应于第二延伸部114长度大小,第二接触面112的长度大小对应于第一延伸部113长度大小,第一接触面111的长度大小对应于第二接触面112长度大小,第一渐变部115的长度大小对应于第二渐变部116长度大小,如此可得到如图1所示的尺寸紧密配合的排列分布的结构,借以节省空间的使用。
此外,第一接触面111较第二接触面112远离于上绝缘层121,第一延伸部113连接于第一接触面111且第一延伸部113位于第一接触面111与上绝缘层121之间,第二延伸部114较第一延伸部113远离于上绝缘层121,第二延伸部114连接于第二接触面112且第二接触面112位于第二延伸部114与上绝缘层12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导线11为一预加工导线,此预加工导线的原始宽度小于现有扁平铜线的宽度,预加工导线包括上表面117、下表面118、左侧面119与右侧面110,上表面117与下表面118为平面形态且上下平行相对设置以分别与上绝缘层121及下绝缘层122紧密贴合,左侧面119与右侧面110为圆弧面形态且呈左右对称相对设置,左侧面119与右侧面110分别连接于上表面117与下表面118的左边与右边,上表面117、下表面118、左侧面119与右侧面110形成预加工导线的外表面,上表面117的宽度实质等于下表面118的宽度,同时左侧面119的弧长实质等于右侧面110的弧长大小。
值得一提的是,预加工导线为圆形线材经过预加工后所形成的结构,所以在上表面117与下表面118一定是呈现为平面状,但是左侧面119与右侧面110所呈现的形态则不一定,在本实施例中,左侧面119与右侧面110为圆弧面状,然不限于此,左侧面119与右侧面110亦可能在预加工的过程中产生平面形状或其它不规则的表面形状。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导线11为一预加工导线,然不限于此,金属导线11亦可为一圆形导线,此圆形导线具有圆形的断面且其原始宽度小于现有扁平铜线的宽度。
由于预加工导线的上表面117与下表面118为平面形态,所以有利于在合线制程时将上绝缘层121与下绝缘层122由上下方热压结合于预加工导线上,为了增加下绝缘层122、预加工导线与上绝缘层121在合线制程时的制造良率,此预加工导线的上表面117距离下表面118的高度H与原始宽度D1之间的比率设计成介于1∶2~1∶4之间,且最佳的高度H与原始宽度D1的比率为1∶3,如此既可达到提高合线制程良率的目的,又可以达到有利于后续切割分线的加工作业。综合前述技术内容所构成的挠性平型线缆1可适用于例如LVDS、SATA、ODD、RJ、PCI、USB等技术环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挠性平型线缆,是利用金属导线的外形设计,使得金属导线的原始宽度小于现有扁平铜线的宽度,而此金属导线外露于绝缘层的接触面的接触宽度则等于现有扁平铜线的宽度,并且使得外露的接触面以前后错位排列的方式设置,如此使得挠性平型线缆的各接触面之间创造出更精密的最小间距,以克服因自动化设备的合线模具设计与扁平铜线具有一定宽度大小的限制所导致无法再提高软性排线的单位面积内的金属导线数目的问题。其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挠性平型线缆亦能取代具有细间距的软性印刷电路板,可有效地降低电子产品的生产成本,以符合经济效益的市场需求。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条平行排列的金属导线,该金属导线具有一原始宽度;及
一绝缘层,包覆该些金属导线,该绝缘层包括一上绝缘层与一下绝缘层,该些金属导线外露于该上绝缘层形成数个第一接触面与数个第二接触面,该第一接触面与该第二接触面具有一接触宽度,该接触宽度大于该原始宽度,该第一接触面与该第二接触面位于不同的金属导线上且呈前后错位排列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外露于该上绝缘层的数个第一延伸部与数个第二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具有该原始宽度,该些第一延伸部连接于该些第一接触面且位于任意二该第二接触面之间,该些第二延伸部连接于该些第二接触面且位于任意二该第一接触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与该第一延伸部的交界处设有一第一渐变部,该第二延伸部与该第二接触面的交界处设有一第二渐变部,该第一渐变部与该第二渐变部呈交错排列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与第二延伸部位于该些金属导线的最前端且呈交错排列设置,该些第二接触面与该些第一延伸部位于该些金属导线的最前端与该上绝缘层之间且呈交错排列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长度大小对应于该第二延伸部长度大小,该第二接触面长度大小对应于该第一延伸部长度大小,该第一接触面长度大小对应于该第二接触面长度大小,该第一渐变部长度大小对应于该第二渐变部长度大小。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较第二接触面远离于该上绝缘层,该些第一延伸部位于该些第一接触面与该上绝缘层之间,该些第二延伸部较该些第一延伸部远离于该上绝缘层,该些第二接触面位于该些第二延伸部与该上绝缘层之间。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线包括一上表面与一下表面,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为平面状以与该上绝缘层及该下绝缘层紧密贴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线的上表面距离下表面的高度与该原始宽度之间的比率介于1∶2~1∶4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线更包括一左侧面及一右侧面,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分别连接于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的左边与右边,该上表面、该下表面、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形成该金属导线的外表面,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呈上下平行相对设置,且该上表面的宽度实质等于该下表面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线为一圆形导线,该圆形导线具有圆形的断面。
CN2011205340016U 2011-12-19 2011-12-19 挠性平型线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34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340016U CN202434236U (zh) 2011-12-19 2011-12-19 挠性平型线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340016U CN202434236U (zh) 2011-12-19 2011-12-19 挠性平型线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34236U true CN202434236U (zh) 2012-09-12

Family

ID=46783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53400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34236U (zh) 2011-12-19 2011-12-19 挠性平型线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3423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4271A (zh) * 2012-11-05 2014-05-14 黄雅莉 改善导体匹配性的柔性扁平排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057923A (zh) * 2016-07-26 2016-10-26 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4271A (zh) * 2012-11-05 2014-05-14 黄雅莉 改善导体匹配性的柔性扁平排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057923A (zh) * 2016-07-26 2016-10-26 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80736B (zh) 电连接器系统
CN102097688B (zh) Hdmi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US20130037303A1 (en) Flexible flat cable
CN104425949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2434236U (zh) 挠性平型线缆
CN106297993B (zh) 柔性扁平电缆制作工艺及其结构
CN201036236Y (zh) 一种电连接器
US9779848B2 (en) Flat cable with consistent impedance
CN102143652A (zh) 电路板
CN201741425U (zh) 一种高强度铜绞线
CN101834013B (zh) 一种高强度铜绞线及其制备方法
CN202615826U (zh) 挠性平型线缆
CN103491707B (zh) 软性标准排线与电路板的整合排线结构
CN202307239U (zh) 挠性平型线缆
CN202307225U (zh) 挠性平型线缆结构
CN204178750U (zh) 挠性扁平电缆结构
CN201918525U (zh) Hdmi连接器
CN102709717A (zh) 单芯线连接器端子
CN101686614B (zh) 具有信号传输线的机壳
CN103872501A (zh) 电连接器
CN203250291U (zh) 触摸屏
CN203503335U (zh) 挠性排线结构
CN202339741U (zh) 挠性平型线缆
CN206148159U (zh) 柔性扁平电缆的结构
CN102222837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2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