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07225U - 挠性平型线缆结构 - Google Patents

挠性平型线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07225U
CN202307225U CN2011203702506U CN201120370250U CN202307225U CN 202307225 U CN202307225 U CN 202307225U CN 2011203702506 U CN2011203702506 U CN 2011203702506U CN 201120370250 U CN201120370250 U CN 201120370250U CN 202307225 U CN202307225 U CN 2023072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line part
flexible flat
preprocessing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7025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37025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072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072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0722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包括由平行排列的数条预加工导线及包覆该些预加工导线的绝缘层所组成的软性排线,每一预加工导线的末端具有外露于绝缘层的接触面,于软性排线的前端设有第一组线路部,软性排线的后端利用一切缝切穿其后端,切缝沿着该些预加工导线的轴线方向且朝着第一组线路部延伸以将软性排线切割而形成第二组线路部与第三组线路部。

Description

挠性平型线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结构,特别关于一种可分拆成多个接头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
背景技术
软性扁平线缆(Flexible Flat Cable),简称为软性排线或FFC,是一种用PET绝缘材料和扁平铜线透过高科技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压合而成的数据线缆。软性排线为一种讯号传输用组件,本身具有可任意挠曲、高讯号传输能力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许多电子产品中。
一般软性排线细分为三层结构,由上而下依序为上绝缘层、导线层及下绝缘层的层叠方式,导线层内数条扁平铜线相互分离设置,并部分外露于软性排线两端以形成数个导接点。当软性排线连接于两系统间时,软性排线前端上的数个导接点与其中一系统电性接触,而每一导接点所接收到的讯号会传递至软性排线后端上所相对应的导接点上,且向另一系统传递,以达到两系统间讯号传递的目的。
现有软性排线的前端的一组导接点可组装于一连接器接头,而其后端的另一组导接点可组装于另一连接器接头,如此形成一对一的连接器接头形态。然而,随着电子产品不断朝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例如在智能型手机和平板计算机等移动式电子装置中,为了配合移动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可携式的空间设计,现有软性排线的一对一的接头形态已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结构,以形成有一对多的接头形态的软性排线,可配合于移动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可携式的空间设计,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包括:
一软性排线,其由平行排列的数条预加工导线及包覆该些预加工导线的绝缘层所组成,每一预加工导线包括一上表面与一下表面,该上表面与下表面为平面形态,预加工导线具有一原始宽度,该预加工导线末端外露于绝缘层且经过压延后形成数个接触面,每一接触面具有一接触宽度,该接触宽度大于原始宽度;
该软性排线的前端设有一第一组线路部,第一组线路部设有外露的接触面的第一接点部,软性排线的后端利用一切缝切穿其后端,该切缝沿着该些预加工导线的轴线方向且朝着第一组线路部延伸以将软性排线切割而形成一第二组线路部与一第三组线路部,第二组线路部与第三组线路部分别设有外露的接触面的第二接点部与第三接点部。
该第一组线路部的预加工导线的数目等于该第二组线路部与该第三组线路部所共同包含的预加工导线的数目。
该第一组线路部的预加工导线的数目大于该第二组线路部与该第三组线路部所共同包含的预加工导线的数目。
该切缝的底部为该第一组线路部,该第二组线路部邻近于该切缝的底部的部分与该第三组线路部固定在一起。
更包括:
一补强板,设置于该软性排线的末端,其中该接触面设置于该补强板上,每一预加工导线包括具有该接触面的一对接部、具有该原始宽度的一本体部及位于该对接部与该本体部之间的一缓冲部,该缓冲部外露于该绝缘层且设置于该补强板上,相邻两该本体部之间的第一间距大于相邻两该对接部之间的第二间距。
该第一组线路部上设有一第一连接器接头,该第一连接器接头包含一下壳体以及一上壳体,该第一组线路部夹设于该下壳体与该上壳体之间。
该预加工导线的该上表面距离该下表面的高度与该原始宽度之间的比率介于1∶2~1∶4之间。
更包括:
一包裹材,包围该第二组线路部与该第三组线路部,以将该第二组线路部与该第三组线路部固定在一起。
更包括:
数个长条部,利用数条割缝沿着该些预加工导线的轴线方向延伸以将该软性排线切割分线而形成于该第二组线路部及该第三组线路部上,各割缝位于任意两条预加工导线之间且未割穿该软性排线的前后两端,其中该些长条部经过折叠后形成数个折叠部,该些折叠部互相平行重叠,且该些折叠部整体的宽度小于该软性排线原本的宽度。
该包裹材包围该些折叠部,以将该些折叠部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利用刀具在软性排线上切割以形成两组以上的线路部,将此些线路部分别组装两种以上不同的连接器接头,如此即可形成一对多的接头形态,以解决现有软性排线无法配合于移动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可携式空间设计的问题。此外,具有预加工导线的软性排线在进行切割作业时,由于相邻两条预加工导线之间的间距较大,可提升形成两组以上线路部的良率,借以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的软性排线尚未切割成第二、第三组线路部与数个长条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的软性排线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的软性排线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的软性排线沿AA线段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1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的第一组线路部上装设第一连接器接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1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的软性排线将数个长条部经过弯折叠置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包裹缠绕后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的上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1,包括有软性排线2及由其上所定义形成的第一组线路部3、第二组线路部4、第三组线路部5与数个长条部6,其中软性排线2的前端设有第一组线路部3,软性排线的后端分别设有第二组线路部4与第三组线路部5,该些长条部6分别形成于第二组线路部4及第三组线路部5上。
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为图1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1的软性排线2尚未切割成该些线路部4、5与长条部6的原始结构的立体示意图、部分分解示意图、部分放大示意图及部分剖面示意图。
软性排线2由平行排列的数条预加工导线21及包覆该些预加工导线21的一绝缘层22所组成,每一预加工导线21包括具有接触面23的一对接部211、具有原始宽度D1的一本体部212及位于对接部211与本体部212之间的一缓冲部213,其中对接部211与缓冲部213外露于绝缘层22外,以利于后续对接部211进行压延成型以形成接触面23。每一预加工导线21在合线包覆绝缘层22前,会先经过一次或多次的预压延加工,使其形成截面为非圆形的型态,预加工导线21包括一上表面214、一下表面215、一左侧面216及一右侧面217,上表面214与下表面215为平面形态且呈上下平行相对设置,左侧面216与右侧面217为平面形态且呈左右对称相对设置,左侧面216与右侧面217分别连接于上表面214与下表面215的左边与右边,上表面214的宽度大小实质等于下表面215的宽度大小,同时左侧面216的宽度实质等于右侧面217的宽度大小,上表面214、下表面215、左侧面216与右侧面217形成预加工导线21的外表面。
每一预加工导线21具有一原始宽度D1,也就是左侧面216与右侧面217之间的最大距离,该些预加工导线21在合线包覆绝缘层22后,其末端外露于绝缘层22外且经过再压延处理后形成数个接触面23,每一接触面23具有一接触宽度D2,且接触宽度D2大于原始宽度D1,如此以利接触面23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进行搭接。
绝缘层22由上绝缘层221与下绝缘层222所构成,并且可于软性排线2的上绝缘层221的上表面上设置一上金属层,于软性排线2的下绝缘层222的下表面上设置一下金属层,如此可得到较佳的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效果。补强板24设置于软性排线2的前后端面,接触面23直接设置于补强板24上,以增加接触面23对接时的强度,对接部211与缓冲部213的下方为没有保留下绝缘层222的镂空状态,亦可保留下绝缘层222于对接部211与缓冲部213的下方,并且设置补强板24于下绝缘层222之下。
由于相邻两本体部212之间的第一间距P1大于相邻两对接部211之间的第二间距P2,较大的第一间距P1有利于后续的切割分线作业,可以减少因切割不良而导致的制程良率下降。
借由前述结构特性,本实用新型的软性排线2可利用一切缝26切穿其后端,切缝26沿着该些预加工导线21的轴线方向且朝着第一组线路部3延伸以将软性排线2切割而形成相互分离的第二组线路部4及第三组线路部5,此切缝26位于任意两条预加工导线21之间且切穿软性排线2的后端,同时利用数条割缝27沿着该些预加工导线21的轴线方向延伸以将软性排线2切割分线而形成数个长条部6于第二组线路部4及第三组线路部上5,各割缝27位于任意两条预加工导线21之间且未割穿软性排线2的前后两端。
第一组线路部3设有外露的接触面23的第一接点部31,第二组线路部4与第三组线路部5分别设有外露的接触面23的第二接点部41与第三接点部51。第一组线路部3上设有一第一连接器接头32,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器接头32包含一下壳体321以及一上壳体322,第一组线路部3夹设于下壳体321与上壳体322之间,如此即可形成一连接器结构,然不限于此,其它形态的第一连接器接头32也可以应用在本实用新型中。
第一组线路部3的预加工导线21的数目等于第二组线路部4与第三组线路部5所共同包含的预加工导线21的数目,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组线路部3的预加工导线21的数目可大于第二组线路部4与第三组线路部5所共同包含的预加工导线21的数目,亦即有部分预加工导线21在切缝26切割软性排线2时被去除掉了,以配合对接端的电路设计。
切缝26将软性排线2的后端分割成第二组线路部4与第三组线路部5,为了增加分开的第二组线路部4与第三组线路部5的机械强度,可利用例如胶带贴合等方式,将第二组线路部4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三组线路部5固定在一起。于切缝26的底部为第一组线路部3,第二组线路部4邻近于切缝26的底部的部分与第三组线路部5固定在一起,如此可避免外力分别施力于第二组线路部4与第三组线路部5所导致的切缝26成长延伸至第一组线路部3内而造成第一组线路部3的结构破坏。
请参阅图7与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1的软性排线2将数个长条部6经过弯折叠置后的立体示意图与上视示意图。
每一条长条部6具有第一折线61且沿第一折线61朝第一方向弯折形成折叠部60,每一条长条部6具有第二折线62且沿第二折线62朝第二方向弯折,第一折线61与第二折线62之间形成折叠部60。数条长条部6经过折叠后形成数个折叠部60,该些折叠部60彼此互相平行重叠,如此使得该些折叠部60整体的宽度W1小于软性排线2原本的宽度W2,借以达到缩小软性排线2的横向宽度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每一长条部6的折叠部60的长度方向接近垂直于软性排线2的预加工导线21的轴线方向,当然其它的倾斜角度也可以使用。
每一长条部6中包含有四条预加工导线21,亦可以设计成包含其它数目的预加工导线21,基本上每一长条部6所包含的预加工导线21的数目越多,其所形成的折叠部60的宽度也就跟着一起变大。此外,为了固定、保护或调整电性阻抗的目的,还设有一包裹材7包围缠绕该些折叠部60,以将该些折叠部60固定在一起,其中包裹材7为绝缘材料所制成,例如是醋酸布,然不限于此,包裹材7亦可使用例如导电布等金属材料所制成,如此可以增加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此包裹材7同时也包围第二组线路部4与第三组线路部5,借以将第二组线路部4与第三组线路部5固定在一起,此包裹材7除了有增强被切缝26分开的第二组线路部4与第三组线路部5的机械强度外,还可借由包裹缠绕达到缩小第二组线路部4与第三组线路部5所占的宽度大小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此预加工导线21为金属线材经过预加工处理后所形成的导线结构,所以左侧面216与右侧面217除了为平面形态外,亦可能呈现圆弧面形态,且左侧面216的弧长实质等于右侧面217的弧长,其它的表面形态也可能在预加工的过程中产生。
由于预加工导线21的上表面214与下表面215为平面形态,所以有利于在合线制程时将上绝缘层221与下绝缘层222由上下方热压结合于预加工导线21上,为了增加下绝缘层222、预加工导线21与上绝缘层221在合线制程时的制造良率,此预加工导线21的上表面214距离下表面215的高度H与原始宽度D1之间的比率设计成介于1∶2~1∶4之间,且最佳的高度H与原始宽度D1的比率为1∶3,如此既可达到提高合线制程良率的目的且又可以利于后续切割分条的加工作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利用刀具在软性排线的末端上切割以形成两组以上的线路部,接着将此些线路部分别组装两种以上不同的连接器接头,如此即可形成一对多的接头形态,以解决现有软性排线无法配合于移动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可携式空间设计的问题。此外,具有预加工导线的软性排线在进行切割作业时,由于相邻两条预加工导线之间的间距较大,可提升形成两组以上线路部的制程良率,借以降低生产成本。再者,软性排线上切割分线以形成数条长条部,利用此些长条部弯折重叠形成折叠部结构,由于折叠部结构可以缩小软性排线的原本横向宽度的大小,如此即可顺利将软性排线塞入小尺寸的狭长状空间内,以因应配合于移动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空间设计的需求。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软性排线,由平行排列的数条预加工导线及包覆该些预加工导线的一绝缘层所组成,每一预加工导线包括一上表面与一下表面,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为平面形态,该预加工导线具有一原始宽度,该预加工导线末端外露于该绝缘层且经过压延后形成数个接触面,每一接触面具有一接触宽度,该接触宽度大于该原始宽度;
该软性排线的前端设有一第一组线路部,该第一组线路部设有外露的接触面的第一接点部,该软性排线的后端利用一切缝切穿其后端,该切缝沿着该些预加工导线的轴线方向且朝着该第一组线路部延伸以将该软性排线切割而形成一第二组线路部与一第三组线路部,该第二组线路部与该第三组线路部分别设有外露的接触面的第二接点部与第三接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线路部的预加工导线的数目等于该第二组线路部与该第三组线路部所共同包含的预加工导线的数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线路部的预加工导线的数目大于该第二组线路部与该第三组线路部所共同包含的预加工导线的数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切缝的底部为该第一组线路部,该第二组线路部邻近于该切缝的底部的部分与该第三组线路部固定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补强板,设置于该软性排线的末端,其中该接触面设置于该补强板上,每一预加工导线包括具有该接触面的一对接部、具有该原始宽度的一本体部及位于该对接部与该本体部之间的一缓冲部,该缓冲部外露于该绝缘层且设置于该补强板上,相邻两该本体部之间的第一间距大于相邻两该对接部之间的第二间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线路部上设有一第一连接器接头,该第一连接器接头包含一下壳体以及一上壳体,该第一组线路部夹设于该下壳体与该上壳体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预加工导线的该上表面距离该下表面的高度与该原始宽度之间的比率介于1∶2~1∶4之间。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包裹材,包围该第二组线路部与该第三组线路部,以将该第二组线路部与该第三组线路部固定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数个长条部,利用数条割缝沿着该些预加工导线的轴线方向延伸以将该软性排线切割分线而形成于该第二组线路部及该第三组线路部上,各割缝位于任意两条预加工导线之间且未割穿该软性排线的前后两端,其中该些长条部经过折叠后形成数个折叠部,该些折叠部互相平行重叠,且该些折叠部整体的宽度小于该软性排线原本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包裹材包围该些折叠部,以将该些折叠部固定在一起。
CN2011203702506U 2011-09-30 2011-09-30 挠性平型线缆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072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702506U CN202307225U (zh) 2011-09-30 2011-09-30 挠性平型线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702506U CN202307225U (zh) 2011-09-30 2011-09-30 挠性平型线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07225U true CN202307225U (zh) 2012-07-04

Family

ID=46376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7025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07225U (zh) 2011-09-30 2011-09-30 挠性平型线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0722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2375A (zh) * 2012-09-13 2012-12-26 今皓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ffc信号传输线
CN106410547A (zh) * 2016-10-21 2017-02-15 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 多端分接式 ffc
CN112154522A (zh) * 2018-05-30 2020-12-2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部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2375A (zh) * 2012-09-13 2012-12-26 今皓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ffc信号传输线
CN106410547A (zh) * 2016-10-21 2017-02-15 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 多端分接式 ffc
CN112154522A (zh) * 2018-05-30 2020-12-2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部件
CN112154522B (zh) * 2018-05-30 2022-07-1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部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29726A (zh) 电屏蔽连接器
JP2017103236A (ja) 電気接続装置
US9761351B2 (en) Electrical cable arrangement
CN109755816B (zh) 用于屏蔽线缆的电连接系统
CN202307225U (zh) 挠性平型线缆结构
CN202183251U (zh) 挠性平型线缆
CN202434238U (zh) 一种ffc柔性扁平排线
CN201682152U (zh) 具有排线的连接器装置
CN101814334A (zh) 双层导体扁平软排线
CN201438503U (zh) 一种印刷板式内置天线装置
CN202917198U (zh) 软性排线
CN202258460U (zh) 挠性平型线缆
CN111724930A (zh) Ffc线缆和电子设备
CN201549255U (zh) 软性排线结构
CN211237752U (zh) 一种扁平复合线缆结构
CN101686614B (zh) 具有信号传输线的机壳
TWM379203U (en) The connector device with the flexible flat cable
CN202339741U (zh) 挠性平型线缆
CN202308378U (zh) 连接器
CN203102900U (zh) 挠性排线结构
CN202816447U (zh) 挠性平型线缆结构
CN202384048U (zh) 挠性平型线缆
CN202736537U (zh) 挠性平型线缆
CN202736539U (zh) 挠性平型线缆结构
CN202736538U (zh) 挠性平型线缆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609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