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20465U - 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20465U
CN202420465U CN201120565857XU CN201120565857U CN202420465U CN 202420465 U CN202420465 U CN 202420465U CN 201120565857X U CN201120565857X U CN 201120565857XU CN 201120565857 U CN201120565857 U CN 201120565857U CN 202420465 U CN202420465 U CN 202420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electric motors
linear electric
measuring basis
slid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5658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雄飞
马利军
赵长龙
李言义
李志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R Qingdao Sifang Locomotive and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R Qingdao Sifang Locomotive and Rolling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R Qingdao Sifang Locomotive and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56585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20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20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204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针对直线电机与感应板之间的气隙,采取基准轨道测量装置和测量调整手段,以期能够精确地换算出直线电机与感应板之间的实际气隙。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包括有固定支撑的一组钢轨;用于承载车轮并提供高度测量基准的检测轨,与钢轨之间通过槽榫结构进行水平对接;钢轨与检测轨之间的槽榫结构,在垂向高度方向上可相互错位,在横向上留有调整间隙;用于垂向支撑的检测轨支柱与检测轨之间,安装有垂向高度调整机构。

Description

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直线电机与感应板之间气隙的测量与调整机构,以及基于基准轨道装置进行垂向高度测量与调整的方法,属于轨道交通与机械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国内干线铁路大幅提速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直线电机转向架以其较小的外形尺寸与重量、较大的外部安装空间和优化的轮对导向能力,正逐步地取得整体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的认可。
现有采用的技术方案中,直线电机通过横向悬挂梁安装于构架下方。直线电机与感应板之间气隙限制在非常严格的范围内。若气隙范围过大,不但可能增加能耗、而且也会相应地减小牵引力;若气隙范围过小,则可能导致电机撞击感应板。
为了保证车辆性能和安全,必须使直线电机与感应板之间的气隙在设计范围内,即需要在投入运行前有针对性进行基准垂向高度的准确测量。
但是纵观现有国内外公开技术文献与专利中,尚未有此类能够实际使用的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装置与方法。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针对直线电机与感应板之间的气隙,采取基准轨道测量装置和测量调整手段,以期能够精确地换算出直线电机与感应板之间的实际气隙。
另一设计目的是,通过测量基准轨道装置可有效地规避轨道、感应板结构、安装尺寸与位置上的公差累积,提高所换算出的气隙精确性,而且降低现场测量与调整操作的工艺难度。
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所述的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主要包括有:
固定支撑的一组钢轨;
用于承载车轮并提供高度测量基准的检测轨,与钢轨之间通过槽榫结构进行水平对接;
钢轨与检测轨之间的槽榫结构,在垂向高度方向上可相互错位,在横向上留有调整间隙;
用于垂向支撑的检测轨支柱与检测轨之间,安装有垂向高度调整机构。
如上述基本方案,采用检测轨做为测量基准轨道,直接测量直线电机距检测轨的垂向高度以换算出直线电机与感应板之间的气隙。
上述测量方式比实际直接测量直线电机与感应板之间的间隙更为便捷与准确,原因主要分为,一是在直线电机气隙测量与调整现场若在轨道之间安装感应板,则将妨碍检修人员对于车底设备等的检查工作;二是,即使在铺设感应板的轨道段,感应板铺设的高度公差也较大,并不适于作为测量基准;三是,感应板在铺设时是以轨道高度作为基准,使用感应板作为测量基准将带来更多的公差积累,比如轨道自身的尺寸和位置公差、感应板与轨道的高度公差等。
所以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直接使用检测轨作为测量基准的基础结构,将有效地减少公差积累以提高测量精度。
以检测轨作为测量基准,对于检测轨自身有着更为精确的要求更高,主要包括与车轮接触位置的高度差要求,以及进一步地包括横向检测轨之间的间距要求。
上述检测轨与钢轨的结构、外形相似,检测轨与钢轨之间进行水平对接的槽榫结构可实现高度、横向上的移动调整。
即相邻的钢轨与检测轨之间相互配合对连时,在钢轨端部可实现垂向上的相互错位滑移而实现检测轨的高度变化。而在横向上,通过留有的间隙又可以允许检测轨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移动量。
可用于进行垂向高度的机构可以有多种,例如采用垂向拉杆、液压缸助推、丝杠与丝母、齿轮与齿条等多种相互位置的动力与驱动装置。
较为优选与可提高垂向高度控制精度的结构改进是,垂向高度调整机构包括有用于安装检测轨的斜面支撑、与斜面支撑的垂向端面相互贴合的斜面滑块,斜面滑块通过凸形滑块连接于检测轨支柱。
检测轨通过检测轨支柱进行支撑,能够将检测轨架起合适的高度以适于人员进入而进行测量作业。
斜面滑块的斜面部分与斜面支撑的斜面部分相互贴合,当斜面滑块沿凸形滑块移动时,因为斜面相互助推作用而可使得斜面支撑带动检测轨上升或下降,从而实现高度方向上的连续无级调整。
为进一步地提高垂向高度调整准确性,可将斜面滑块通过双头螺柱连接于高度调整支座。
即斜面滑块的侧面带有内螺纹,而检测轨支柱上设置有高度调整支座,该支座同样带有内螺纹。在两处内螺纹之间连接双头螺柱,向不同方向拧动该双头螺柱则可实现斜面滑块向不同方向的移动。
为实现与车轮接触的4处检测轨在横向上相互之间间距的严格控制与调整,可在横向上,两侧检测轨之间连接有轨距调整机构。
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的轨距调整机构包括有,连接于横向两侧检测轨之间的一对轨距调整支撑杆,轨距调整支撑杆之间连接有双头螺柱。
即在左右两侧检测轨的斜面支撑之间,将轨距调整支撑杆端部设有内螺纹,在两根轨距调整支撑杆之间再连接一双头螺柱,向不同方向拧动该螺柱,可以实现左右两侧的斜面支撑间距增大或减小,从而实现轨距的调整。
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采取基准轨道测量装置和测量调整手段,能够精确地换算出直线电机与感应板之间的实际气隙,有利于提高直线电机系统设计与现场调试质量。
2、通过测量基准轨道装置可有效地规避诸多部件在结构、尺寸与位置上的公差累积,提高所换算出的气隙精确性。
3、能够有效地降低现场测量与调整操作的工艺难度,且不受现场空间与安装条件的制约。
附图说明
现结合以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所述测量基准轨道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钢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向音面示意图;
图5是检测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C-C向音面示意图;
图7是图3的D向示意图;
图8是图5的E向示意图;
如图1至图8所示,钢轨1,检测轨2,车轮3,直线电机4,转向架5,钢轨支柱11,槽12,榫13,检测轨支柱21,斜面支撑22,斜面滑块23,凸形滑块24,双头螺柱25,高度调整支座26,轨距调整支撑杆2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至图8所示,所述的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主要包括有钢轨1、检测轨2、钢轨支柱11和检测轨支柱21。
其中,钢轨1采用固定支撑;
用于承载车轮3并提供高度测量基准的检测轨2,与钢轨1之间通过槽榫结构进行水平对接,即钢轨1上设置有槽12,在检测轨2上设置有与槽12外形近似的榫13;
槽12与榫13在垂向高度方向上可相互错位,在横向上留有调整间隙;
用于垂向支撑的检测轨支柱21与检测轨2之间安装有垂向高度调整机构,包括有用于安装检测轨2的斜面支撑22、与斜面支撑22的垂向端面相互贴合的斜面滑块23,斜面滑块23通过凸形滑块24连接于检测轨支柱21,斜面滑块23通过双头螺柱25连接于高度调整支座26。
在横向上两侧检测轨2之间连接有轨距调整机构,包括有连接于横向两侧检测轨2之间的一对轨距调整支撑杆27,轨距调整支撑杆27之间连接有双头螺柱25。
基于上述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而可实现下述直线电机高度测量调整方法:
由检测轨2承载4个车轮3,检测轨2与钢轨1之间通过槽榫结构进行水平对接;
通过垂向高度调整机构调整检测轨2的垂向基准高度;
通过直接测量直线电机4距离检测轨2的垂向高度,以换算出直线电机4与运行线路上的感应板之间的气隙。
其中,在检测轨2与支撑其的检测轨支柱21之间,采用一组相互垂向贴合的斜面支撑22与斜面滑块23;通过调整斜面滑块23相对于检测轨支柱21的水平位置,实现斜面支撑22带动检测轨2进行升降。
在横向上,通过轨距调整机构调整两侧检测轨2之间的横向间距。

Claims (5)

1.一种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包括有固定支撑的一组钢轨(1),其特征在于:用于承载车轮(3)并提供高度测量基准的检测轨(2),与钢轨(1)之间通过槽榫结构进行水平对接;
钢轨(1)与检测轨(2)之间的槽榫结构,在垂向高度方向上可相互错位,在横向上留有调整间隙;
用于垂向支撑的检测轨支柱(21)与检测轨(2)之间,安装有垂向高度调整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向高度调整机构包括有,用于安装检测轨(2)的斜面支撑(22)、与斜面支撑(22)的垂向端面相互贴合的斜面滑块(23),斜面滑块(23)通过凸形滑块(24)连接于检测轨支柱(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斜面滑块(23)通过双头螺柱(25)连接于高度调整支座(26)。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横向上,两侧检测轨(2)之间连接有轨距调整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距调整机构包括有,连接于横向两侧检测轨(2)之间的一对轨距调整支撑杆(27),轨距调整支撑杆(27)之间连接有双头螺柱(25)。
CN201120565857XU 2011-12-30 2011-12-30 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20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65857XU CN202420465U (zh) 2011-12-30 2011-12-30 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65857XU CN202420465U (zh) 2011-12-30 2011-12-30 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20465U true CN202420465U (zh) 2012-09-05

Family

ID=46745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565857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20465U (zh) 2011-12-30 2011-12-30 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2046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5561A (zh) * 2011-12-30 2013-07-03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及其测量调整方法
CN109323675A (zh) * 2018-09-21 2019-02-12 苏州塞弗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电机气隙在线检测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5561A (zh) * 2011-12-30 2013-07-03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及其测量调整方法
CN103185561B (zh) * 2011-12-30 2016-03-23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及其测量调整方法
CN109323675A (zh) * 2018-09-21 2019-02-12 苏州塞弗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电机气隙在线检测方法
CN109323675B (zh) * 2018-09-21 2020-09-08 南京航轩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线电机气隙在线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6843C (zh) 一种能同时测量铁路车辆转向架三向刚度的测定试验台
CN202885785U (zh) 一种用于测量钢轨横纵断面轮廓的自动激光非接触测量装置
CN101813550A (zh) 一体式铁路车辆转向架参数动态测试台
CN101761004B (zh) 用于中低速磁悬浮f型轨的轨道检测仪
CN207215086U (zh) 一种便携非接触式轨道交通隧道限界检测系统
CN105197723A (zh) 一种变坡度斜向提升容器试验平台及方法
CN103454097A (zh) 轨道车辆转向架静载综合检测系统
CN202220023U (zh) 电梯专用对重导轨固定架
CN202420465U (zh) 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
CN103243621A (zh) 有轨电车槽型钢轨调整用一体式钢轨支撑架的安装方法
CN201191234Y (zh) 铁路车辆转向架三向刚度测验装置
CN201600250U (zh) 一体式铁路车辆转向架参数动态测试台
CN102303819A (zh) 一种铁路桥梁声屏障立柱吊装小车
CN107747908A (zh) 一种横向可调节的钢板宽度测量机构
CN103185561B (zh) 直线电机高度测量基准轨道装置及其测量调整方法
CN202509350U (zh) 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轨道轨排安装调整用三维调整设备
CN220266332U (zh) 钢箱梁顶推机构
CN210082072U (zh) 一种pc轨道梁铸钢拉力支座定位调节工装
CN107756598B (zh) 用于水泥管片圆弧面自动收水抹平系统的收水机头
CN203422233U (zh) 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静载试验台的加载装置
CN215297000U (zh) 路基路面回弹弯沉检测装置
CN102305035A (zh) 车载式修井机整机对中井口调整装置
CN106134331B (zh) 大重型单机装星的装配车
CN206768494U (zh) 一种轨排自动调整装置
CN110406928B (zh) 一种轨道式移动转接设备的精确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323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