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19813U - 液压供暖系统和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液压供暖系统和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19813U
CN202319813U CN2011205022070U CN201120502207U CN202319813U CN 202319813 U CN202319813 U CN 202319813U CN 2011205022070 U CN2011205022070 U CN 2011205022070U CN 201120502207 U CN201120502207 U CN 201120502207U CN 202319813 U CN202319813 U CN 202319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system
hydraulic
pressure heating
hydraulic pressure
hydraulic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5022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立
吕永标
陈晓辉
赵秋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5022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19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19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1981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供暖系统,其中,该液压供暖系统包括第一液压泵(1)、同轴连接的液压马达(2)和第二液压泵(3)、溢流阀(4)以及热交换器(5),所述第一液压泵(1)与所述液压马达(2)连通,所述第二液压泵(3)、所述溢流阀(4)和所述热交换器(5)彼此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该液压供暖系统用于给工程机械的操纵室供暖,并且环保、节能,液压油能够循环利用,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液压供暖系统和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的液压供暖系统和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由于工程机械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为了改善司机的工作环境,在工程机械上通常为操纵室设置有供暖系统。一般的工程机械采用循环水系统进行供暖,即采用柴油炉加热循环水,然后将循环水通过管道循环,以将热量带进操纵室中,再以暖风的形式给操纵室供暖。但是,由于柴油炉燃烧柴油制热,加热循环水需要消耗大量的柴油,柴油不能循环利用,不仅增加成本,而且也不经济环保。同时会产生大量废气污染空气,导致工程机械不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另外,柴油炉的油箱容量有限,需要经常添加柴油,给操作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供暖系统和工程机械,该液压供暖系统用于给工程机械的操纵室供暖,并且环保、节能,液压油能够循环利用,成本较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压供暖系统,其中,该液压供暖系统包括第一液压泵、同轴连接的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泵、溢流阀以及热交换器,所述第一液压泵与所述液压马达连通,所述第二液压泵、所述溢流阀和所述热交换器彼此连通形成循环回路。
优选地,所述溢流阀为电磁溢流阀。
优选地,所述液压供暖系统包括温控开关,该温控开关旁接在所述第二液压泵和所述热交换器之间并且与所述溢流阀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温控开关为电子式温控开关。
优选地,所述液压供暖系统包括油箱,该油箱与所述第一液压泵连通。
优选地,所述液压供暖系统包括第一单向阀,该第一单向阀旁接在所述第二液压泵和所述热交换器之间并且与所述油箱连通,以允许液压油从所述循环回路流回所述油箱中。
优选地,所述液压供暖系统包括第二单向阀,该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并联,以允许液压油从所述油箱流到所述循环回路中。
优选地,所述液压供暖系统包括安全溢流阀,该安全溢流阀连接在所述第一液压泵的出油口与所述油箱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包括液压供暖系统,其中,该液压供暖系统为根据上面所述的液压供暖系统。
优选地,所述工程机械包括下车发动机、中心回转接头和可自由回转的上车操纵室,所述下车发动机驱动所述第一液压泵,所述液压供暖系统的油路经过所述中心回转接头为所述上车操纵室供暖。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液压供暖系统通过第一液压泵向液压马达供油,从而带动液压马达的输出轴转动。由于液压马达与第二液压泵同轴连接,使得液压马达带动第二液压泵工作,以对循环回路供油,使得液压油在循环回路中循环流动。液压油流动的过程中,溢流阀溢流产生热量而使得液压油的温度升高。在热交换器中,高温液压油与操纵室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循环水将热量传递给暖风系统,以给操纵室供暖。同时液压油的温度降低后流回到第二液压泵,继续进行循环。这样不需要燃烧柴油来进行供暖,液压油循环利用,环保节能,降低油耗,也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供暖系统的原理示意图;以及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供暖系统的电磁溢流阀的细节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液压泵        2   液压马达
3  第二液压泵        4   溢流阀
5  热交换器          6   温控开关
7  油箱              8   第一单向阀
9  第二单向阀        10  安全溢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压供暖系统,其中,该液压供暖系统包括第一液压泵1、同轴连接的液压马达2和第二液压泵3、溢流阀4以及热交换器5,所述第一液压泵1与所述液压马达2连通,所述第二液压泵3、所述溢流阀4和所述热交换器5彼此连通形成循环回路。
该液压供暖系统通过第一液压泵1向液压马达2供油,从而带动液压马达2的输出轴转动。由于液压马达2与第二液压泵3同轴连接,使得液压马达2带动第二液压泵3工作,以对循环回路供油,使得液压油在循环回路中循环流动。液压油流动的过程中,溢流阀4溢流产生热量而使得液压油的温度升高。在热交换器5中,高温液压油与操纵室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循环水将热量传递给暖风系统,以给操纵室供暖。同时液压油的温度降低后流回到第二液压泵3,继续进行循环。这样不需要燃烧柴油来进行供暖,液压油循环利用,环保节能,降低油耗,也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由于溢流阀4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溢流阀,例如直动型溢流阀、先导型溢流阀等,如图1,优选地,所述溢流阀4为电磁溢流阀。可以通过电信号对溢流阀4进行控制,从而方便溢流阀4的控制,以对整个液压供暖系统进行控制,使其工作供暖或者停止而不供暖。
另外,如图2所示,电磁溢流阀可以采用直动型溢流阀与电磁阀并联的结构代替。当电磁阀得电时,液压油通过电磁阀旁通流到热交换器,直动型溢流阀不进行溢流,因而不产生热量;当电磁阀失电时,电磁阀关闭,液压油通过直动型溢流阀溢流而产生热量。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控制循环回路内的液压油的温度,优选地,所述液压供暖系统包括温控开关6,该温控开关6旁接在所述第二液压泵3和所述热交换器5之间并且与所述溢流阀4电连接。温控开关6用于检测在热交换器5中进行热交换后的液压油的温度,当液压油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温控开关6发送电信号给电磁溢流阀,使得电磁溢流阀停止工作而避免系统温度过高,以保护液压供暖系统;当液压油的温度降低到设定值时,温控开关6发送电信号给电磁溢流阀,电磁溢流阀重新启动工作而产生热量,使得系统温度升高,从而对操纵室供暖。
为了方便温控开关6对电磁溢流阀的电控,优选地,所述温控开关6为电子式温控开关。电子式温控开关由液压油的温差变化来进行控制,具有性能稳定、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寿命长、对无线电干忧小等特点,并且通过温度保护器将温度传到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发出开关命令,从而控制电磁溢流阀的运行以达到理想的温度控制效果。
如图1所示,为了给整个液压供暖系统提供液压油,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优选地,所述液压供暖系统包括油箱7,该油箱7与所述第一液压泵1连通。油箱7中容纳有大量液压油,以供给液压供暖系统使用。第一液压泵1从油箱7中吸油,从而将液压油供给液压马达2,液压马达2将动力传递给第二液压泵3,进而第二液压泵3为循环回路供油。
由于第二液压泵3不断运转为循环回路提供液压油,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液压供暖系统包括第一单向阀8,该第一单向阀8旁接在所述第二液压泵3和所述热交换器5之间并且与所述油箱7连通,以允许液压油从所述循环回路流回所述油箱7中。第一单向阀8只允许循环回路中热交换后的液压油通过第一单向阀8流回油箱7中,从而避免第二液压泵3的进油压力过高,对第二液压泵3进行安全保护,避免第二液压泵3因为压力过高而损坏,进而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转。
由于第二液压泵3不断运转为循环回路提供液压油,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液压供暖系统包括第二单向阀9,该第二单向阀9与所述第一单向阀8并联,以允许液压油从所述油箱7流到所述循环回路中。第二单向阀9只允许油箱7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二单向阀9流回循环回路中,并且通过第二液压泵3供给系统,从而防止第二液压泵3吸空而损坏,使得油箱7能够通过第二单向阀9向系统补充油液。
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第一液压泵1的安全运转,优选地,所述液压供暖系统包括安全溢流阀10,该安全溢流阀10连接在所述第一液压泵1的出油口与所述油箱7之间。当第一液压泵1的出油口压力过高时,安全溢流阀10进行溢流,一部分液压油通过安全溢流阀10流回油箱7,以降低第一液压泵1的出油口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包括液压供暖系统,其中,该液压供暖系统为根据上面所述的液压供暖系统。由于该工程机械的液压供暖系统用于给工程机械的操纵室供暖,并且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油能够循环流动,反复利用而对操纵室进行供暖。这样不需要燃烧柴油来进行供暖,环保节能,降低油耗,成本较低,也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优选地,所述工程机械包括下车发动机、中心回转接头和可自由回转的上车操纵室,所述下车发动机驱动所述第一液压泵1,所述液压供暖系统的油路经过所述中心回转接头为所述上车操纵室供暖。通常将第一液压泵1设置在中心回转接头的下方,以方便布置和安装,同时采用下车的发动机驱动第一液压泵1,方便连接。与第一液压泵1的出油口连接的油路经过中心回转接头后于上方的液压供暖系统的其它部件连接,从而第一液压泵1给整个液压供暖系统供油,使得液压供暖系统能够为上车操纵室供暖,以改善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液压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液压供暖系统包括第一液压泵(1)、同轴连接的液压马达(2)和第二液压泵(3)、溢流阀(4)以及热交换器(5),所述第一液压泵(1)与所述液压马达(2)连通,所述第二液压泵(3)、所述溢流阀(4)和所述热交换器(5)彼此连通形成循环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阀(4)为电磁溢流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液压供暖系统包括温控开关(6),该温控开关(6)旁接在所述第二液压泵(3)和所述热交换器(5)之间并且与所述溢流阀(4)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开关(6)为电子式温控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压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液压供暖系统包括油箱(7),该油箱(7)与所述第一液压泵(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液压供暖系统包括第一单向阀(8),该第一单向阀(8)旁接在所述第二液压泵(3)和所述热交换器(5)之间并且与所述油箱(7)连通,以允许液压油从所述循环回路流回所述油箱(7)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液压供暖系统包括第二单向阀(9),该第二单向阀(9)与所述第一单向阀(8)并联,以允许液压油从所述油箱(7)流到所述循环回路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液压供暖系统包括安全溢流阀(10),该安全溢流阀(10)连接在所述第一液压泵(1)的出油口与所述油箱(7)之间。
9.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包括液压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液压供暖系统为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压供暖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该工程机械包括下车发动机、中心回转接头和可自由回转的上车操纵室,所述下车发动机驱动所述第一液压泵(1),所述液压供暖系统的油路经过所述中心回转接头为所述上车操纵室供暖。
CN2011205022070U 2011-12-06 2011-12-06 液压供暖系统和工程机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19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022070U CN202319813U (zh) 2011-12-06 2011-12-06 液压供暖系统和工程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022070U CN202319813U (zh) 2011-12-06 2011-12-06 液压供暖系统和工程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19813U true CN202319813U (zh) 2012-07-11

Family

ID=46431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50220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19813U (zh) 2011-12-06 2011-12-06 液压供暖系统和工程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1981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2537A (zh) * 2015-02-12 2015-07-22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高压共轨柴油机台架试验的回油压力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5890016A (zh) * 2016-05-27 2016-08-24 燕山大学 一种利用液压油热供暖系统
CN109340200A (zh) * 2018-11-29 2019-02-15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力传动控制油路、液力传动控制方法和工程机械
CN109515111A (zh) * 2018-11-20 2019-03-26 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电动挖掘机用节能暖风加热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2537A (zh) * 2015-02-12 2015-07-22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高压共轨柴油机台架试验的回油压力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4792537B (zh) * 2015-02-12 2017-08-25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高压共轨柴油机台架试验的回油压力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5890016A (zh) * 2016-05-27 2016-08-24 燕山大学 一种利用液压油热供暖系统
CN109515111A (zh) * 2018-11-20 2019-03-26 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电动挖掘机用节能暖风加热系统
CN109340200A (zh) * 2018-11-29 2019-02-15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力传动控制油路、液力传动控制方法和工程机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19813U (zh) 液压供暖系统和工程机械
CN102644957B (zh) 一种太阳能采暖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99411A (zh)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2610838A (zh)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CN206875538U (zh)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一级网直供热用户供热装置
CN201242315Y (zh)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及中高温水源热泵联合供热装置
CN102654097B (zh) 工业循环水余压智能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2734273A (zh) 油温控制装置、液压系统及其油温控制方法
CN201059777Y (zh) 热水循环节能装置
CN106284457B (zh) 一种平地机超低温启动系统
CN201343392Y (zh) 一种能适应超低温环境的吊管机
CN203216233U (zh) 太阳能、生物质高效节能系统
CN207393605U (zh) 一种液压动力站
CN105465871A (zh) 空气能辅助预热的供暖方法及其热水机组
CN203098023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液余热利用的发电机组
CN205190072U (zh) 一种特种车辆底盘加热装置
CN2637987Y (zh) 电热温控导热油装置
CN201296249Y (zh) 内燃机车取暖装置
CN204538939U (zh) 双动力驱动叠加输出动力装置
CN205955889U (zh) 一种矿用自卸车的冷启动系统
CN1877112A (zh) 汽车发动机启动节能预热系统
CN203796408U (zh) 散热器远置式发电机组
CN202628364U (zh) 能自动调压的冷却塔水轮机
CN201786819U (zh) 液压混合动力油温控制装置
CN202056137U (zh) 起重机液压泵加热冲洗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Termination date: 201612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