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56836U -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附有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附有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56836U
CN202256836U CN201120400084XU CN201120400084U CN202256836U CN 202256836 U CN202256836 U CN 202256836U CN 201120400084X U CN201120400084X U CN 201120400084XU CN 201120400084 U CN201120400084 U CN 201120400084U CN 202256836 U CN202256836 U CN 202256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lens
lens supports
spring
supports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0008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木学
外山宏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coh Motor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coh Motor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coh Motor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coh Motor Shangha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56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5683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15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magnetic circuits
    • H02K2201/18Machines moving with multiple degrees of freedo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附有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其容易制造、且降低对透镜支撑体驱动产生妨碍的可能、能够实现向透镜支撑体的光轴方向的移动和手抖补正移动。本实用新型中,各磁石17与第1线圈19的外周面相对,第2线圈16、18的位置上与第2线圈16、18相对向。一侧弹簧体9和另一侧弹簧体11是由相互分离的多个弹簧20、21、40~43所构成,合计拥有6个弹簧。第1线圈19及2个第2线圈16、18的各线圈线端分别连接在不同的弹簧20、21、40~43上,透镜支撑体向光轴方向移动时,向第1线圈19通电,透镜支撑体5向与光轴呈直交的方向移动,会向特定的第2线圈16、18上流入预定量电流。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附有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相关一种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以及附有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件1(专利公开于JP2009-80217号公报上)中,开示了一种具有在透镜支撑体的周方向上卷绕着第1线圈;设定在固定体上、且与第1线圈对向配置的磁石;设定在透镜支撑体的光轴方向的一侧上一侧弹簧体;设定在透镜支撑体的光轴方向的另一侧(后侧)上的另一侧弹簧体。向第1线圈通电,透镜支撑体向光轴方向移动。
在专利文件1的技术中,另一侧弹簧体位2个相互分离的弹簧构成,将第1线圈的一方的线圈线端接续在一方的弹簧上,将第1线圈的另1方的线圈线端接续在另一方侧弹簧上。在介入另一方侧弹簧体后向第1线圈通电,透镜支撑体向光轴方向移动。
一方面,实用新型者们在透镜支撑体的周方向上设置卷绕着的第1线圈同时,在透镜支撑体的周方向上空开90度间隔设置至少为2个第2线圈。向第1线圈通电,使透镜支撑体向光轴方向移动,向2个第2线圈中的规定的线圈上通上一定的电流值,则使之在透镜支撑体X-Y上移动,开发出将透镜支撑体进行手抖补正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在透镜支撑体上设置2个第2线圈后,向各第2线圈通电时,作为向第2线圈的通电路径,已不能使用到第1线圈上用的另一方侧(后侧)弹簧体。此时,考虑第2线圈的线圈线的一端及另一端从透镜驱动装置处向外引出,直接连接到外部的电源端子和控制部。
但是,将第2线圈的线圈线的一端及另一端从透镜驱动装置处向外引出,连接到外部的电源端子和控制部的做法,由于向各线的引出和外部电源端子或控制部的连接会费功夫,同时,线圈的引出线会变得碍事,会阻碍透镜支撑体的驱动。
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容易制造、且降低对透镜支撑体驱动产生妨碍的可能、能够实现向透镜支撑体的光轴方向的移动和手抖补正移动的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附带照相功能的移动终端装置。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内周上支撑透镜的透镜支撑体;透镜支撑体的外周侧上设置的固定体;设置在透镜支撑体的光轴方向一侧、将一端固定在固定体上、将另一端固定在透镜支撑体上、保持透镜支撑体作自在移动的一侧弹簧体;设定在透镜支撑体的光轴方向另一侧、将一端固定在固定体上、将另一端固定在透镜支撑体上、保持透镜支撑体作自由移动的另一侧弹簧体;卷绕在透镜支撑体的外周的周方向上的第1线圈;在透镜支撑体的外周的周方向上,以90度间隔空出配置的2个第2线圈;设置在固定体上且与第1线圈的外周面相对向设置的磁石,其特点是,磁石在设置有第2线圈的位置上与第2线圈相对向,一方侧弹簧体和另一方侧弹簧体是由相互分离的多个弹簧所构成,合计拥有6个弹簧,第1线圈及2个第2线圈的各线圈线端分别连接在不同的弹簧上,以从弹簧向各线圈流入电流,其中向第1线圈通电,以使透镜支撑体向光轴方向移动,向特定的第2线圈上流入预定量电流以使透镜支撑体向与光轴呈直交的方向移动。
一侧线圈体和另一侧线圈体,合计设有6个弹簧,因为有第1线圈的2个线圈线端及2个第2线圈的4个线圈线端,所以将合计为6个的线圈线端分别连接在各个不同的弹簧上,所以不必将各线圈的线圈线引出向透镜驱动装置的外部,构造简单且容易制造。
另外,因为没有将线圈线端引出向透镜驱动装置的外侧,所以能够防止线圈线会阻碍透镜支撑体的移动。
透镜支撑体通过一方侧线圈体和另一方侧线圈体,在光轴方向上2处得以支撑,所以能很稳定地将透镜支撑体进行支撑住。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进一步地,各第2线圈具有串联连接的2个线圈部分,各线圈部分沿着透镜支撑体的外周等间隔设置,1个第2线圈在相互对向的位置上配置着2个线圈部分。因此,没有必要增加连接线圈线端的弹簧数,就能实现提高X-Y方向的驱动力。
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进一步地,一方侧弹簧体是位于光轴方向前侧的前侧弹簧体,另一方侧弹簧体是位于光轴方向后侧的后侧弹簧体,前侧弹簧体是由分离的两个弹簧构成,后侧弹簧体是由分离的四个弹簧构成,第1线圈的各线端分别连接前侧弹簧体的不同弹簧,两个第2线圈的四个线端分别连接后侧弹簧的不同弹簧。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自动对焦照相机,其特点是,具有前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和设置在透镜支撑体的透镜的成像侧上的画像传感器。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附带照相功能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点是,搭载有前述的自动对焦照相机。
所谓移动终端装置,就是手机、手提信息终端(PDA)、笔记本电脑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中所采用的弹簧体和各线圈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2是相关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3中,(a)是相关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水平截面图,(b)是(a)中B部作用的模式示意图。
图4是相关于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沿图6中示意的A-A线的截面图。
图5是在本实施形态中的自动对焦照相机中的线圈体和驱动部关联的模块示意图。
图6是相关于本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外观斜视图。
图7是相关于本实用新型变形例的一方侧弹簧体和另一方侧弹簧体和线圈之间连接关联的平面示意图。
1  透镜驱动装置
5  透镜支撑体
8  底座
9  前侧弹簧体(一方弹簧体)
11 后侧弹簧体(另一方弹簧体)
16 一方的第2线圈
16a、16b  一方的第2线圈部分
17 磁石
18 另一方的第2线圈
18a、18b 另一方的第2线圈部分
19 第1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件图纸,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图6中所示意的本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是一种组装进手机中的自动对焦照相机的透镜驱动装置。
如图2及图4所示,此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在内周支撑透镜(无图示)的透镜支撑体5;在内周侧,将透镜支撑体5自在移动配置的环口3;被配置在环口3的光轴方向前侧上的框架7及前侧弹簧体9;被配置在环口3的后侧上的底座8及后侧弹簧体11。绝缘性的后侧垫片15被配置在后侧弹簧11和环口3之间。线圈体4被固定在透镜支撑体5的外周。并且,配置在环口3和前侧弹簧体9之间的是绝缘性的垫片6。另外,本实施形态中,环口3、框架7及底座8构成了固定体。
如图2及图3(a)所示,环口3从前侧看外周呈平面方形。内周呈平面圆形的环状。四周的角部14为被导角的形状。如图2及图4所示,此环口3具有外周侧壁3a、从外周侧壁3a的前侧向半径方向延伸出去的径方向壁3b,外周侧壁3a和径方向壁3b的截面为L字形状。
如图2~图4所示,在环口3的各角部14上,磁石17被固定于外周侧壁3a的内周面上。磁石17仅设置在角部14上。
如图3(a)所示,各磁石17从前侧看的平面为沿环口3的导角角部14呈梯形形状。其内周为沿后叙讲到的第1线圈19外周面呈圆弧状。另外,磁石17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的磁极不同。例如,内周侧为N极、外周侧为S极。并且,图3(a)为透镜驱动装置1的水平截面,透镜支撑体5示意省略。
图2及图4所示,透镜支撑体5略呈圆筒形状。线圈体4被固定在外周了。线圈体4是1个第1线圈19和4个第2线圈部分16a、16b、18a、18b所构成。4个第2线圈部分16a、18a、16b、18b在周方向上等间隔(90度间隔)配置。各第2线圈部分16a、18a、16b、18b分别从透镜支撑体5的半径方向外侧看其侧面呈环状。
如图1所示,对向的(180度间隔)2个的第2线圈部分16a及16b串联连接后构成一个第2线圈16。对向(180度间隔)的2个第2线圈部分18a及18b串联连接后构成另一个第2线圈18。即,设置有在线圈体4上直交(正交)的2个第2线圈16、18。
第1线圈19沿着透镜支撑体5的周方向全周呈卷转的圆环状。
如图5所示,各第2线圈部分16a、16b、18a、18b在第1线圈19的外周面上重叠配置。透镜支撑体5的侧面从外侧看侧面为四角圆环形状。前侧边部22、后侧边部25及左右侧边部24、26重叠在第1线圈19上。
如图3所示,各磁石17与第2线圈部分16a、16b、18a、18b对向设置。磁石17与各第2线圈部分的各边部22、25、24、26(参考图5)对向。磁石17的周方向的尺寸为与各第2线圈部分16a、16b、18a、18b的周方向的尺寸略同,同时磁石17的内周面17a的面积于对向的各第2线圈部分16a~16d的面积略相同。
并且,各磁石17在介入对向的第2线圈部分16a、16b、18a、18b后,与第1线圈19对向。
如图3(b)所示,第2线圈部分16a~16d从磁石17的内周面17a中的右(左)侧部出来的磁通量线的方向具有半径方向内方和圆周方向右(左)方的成分,向右(左)侧越离开磁石17的内周面17a就越弯曲。同样的,磁石17的内周面17a中的从光轴方向前侧部出来的磁通量线越离开内周面17a就越向前方侧弯曲。还有,磁石17的内周面17a中的从光轴方向后侧部出来的磁通量线的方向具有半径方形内方和光轴方向后方的成分,越离开内周面17a越向后方侧弯曲。
例如,当向第1线圈19通入从前侧来看为逆时针方向的电流I1时,半径方向内方的磁链成分就起作用,根据夫累铭左手定则,就会产生向光轴方向前方的推力,透镜支撑体5就向光轴方向前方移动。当向第2线圈部分16a通入从外方来看为逆方向的电流I2时,在各个第2线圈部分16a的右侧边部26,各个第2线圈部分16a的周向右方的磁链成分就起作用,而产生向半径方向内方的推力。同样的,在第2线圈部分16a的前侧边部22、后侧边部25、左侧边部24也产生向半径方向内方的推力。正因如此,透镜支撑体5向半径方向内方移动。同样,第2线圈部分16b、18a、18b也产生向半径方向内方的推力。
也就是说,在构成一方第2线圈16的第2线圈部分16a、16c,磁石17的磁通量线中的沿半径方向与第2线圈部分16a、16b正交成分的磁通量,和通过向一方第2线圈部分16a、16b通入电流,根据夫累铭左手定则,如图3(a)所示,推力E就在透镜支撑体5的半径方向作用,他方第2线圈部分18a、18b也同样,推力F在透镜支撑体5的半径方向作用。推力E和推力F互相正交。此外,在通入电流时,把构成一方的第2线圈的第2线圈部分16a、16b组合成以使推力E向同一方向作用。同样,把构成另一方第2线圈18的第2线圈部分18a、16b也进行组合。
如图5所示,第1线圈19连接着Z驱动部32,一方的第2线圈16及另一方的第2线圈18连接着X-Y驱动部33,从各个驱动部32、33流来预定值的电流。此外,在图5中,点画线仅显示了Z驱动部32和第1线圈19的连接线,以及X-Y驱动部33和第2线圈部分16、18为止的连接线。
在本实施形态中,构成一方第2线圈16的第2线圈部分16a及16b串联连接,构成他方第2线圈18的第2线圈部分18a及18b串联连接,一方第2线圈16沿推力E的方向进行驱动,他方第2线圈18沿推力F的方向进行驱动。
例如,在Z驱动部32,将透镜支撑体5向对焦位置移动(向光轴方向移动)的场合下,向第1线圈19通入电流Z。
同样,进行手抖补正时,在X-Y驱动部33,向一方第2线圈16通入电流E,透镜支撑体5向E方向移动;向他方第2线圈18通入电流F,向F方向移动透镜支撑体5。这样,透镜支撑体5就向E-F方向移动以进行手抖补正。
此外,如图3及图5所示,符号Z、E、F显示了根据通入的电流产生的推力的方向和大小。
不过,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X方向是从前面看为四角形状的环口3的一边方向,Y方向是从前面看为四角形状的环口3的相邻的边的方向,关于在环口3的对角线方向产生的推力E、F,X方向的分力EX和FX的和作为X方向的推力而作用,Y方向的分力EY和FY的和作为Y方向的推力而作用。X-Y驱动部33就这样进行控制以使:各个X方向的分力的和EX+FX就作为X方向推力,各个Y方向的分力的和EY+FY就作为Y方向推力。
如图1(a)及图2所示,前侧弹簧体9在组装前的自然状态是平板状,整体由下列构成:平面视图呈矩形的环状的外周侧部9a;配置在外周侧部9a的内周,平面视图呈圆弧状的内周侧部9b;以及连接外周侧部9a和内周侧部9b的4个腕部9c。前侧弹簧体9向Z方向以及X-Y方向的变形是自如的。
前侧弹簧9是由前侧第1弹簧20和前侧第2弹簧21的2个弹簧所构成。如图1所示,前侧第1弹簧20和前侧第2弹簧21相对于将前侧弹簧9进行分离的中心线M,略呈线对称(腕部9c为非对称)的形状。
第1线圈19的一个顶端被连接在前侧第1弹簧20的内周侧部9b上,第1线圈19的另一个顶端被连接在前侧第2弹簧21的内周侧部9b上。前侧第1弹簧20的外周侧部9a被连接在Z驱动部32的正极侧电流端子32a上,前侧第2弹簧21的外周侧部9a被连接在Z驱动部32的负极侧电流端子32b上。
另外,如图4所示,前侧弹簧9的外周侧部9a夹持在配置在环口3的前侧中的前侧垫片6和框架7之间。内周侧部9b被固定于透镜支撑体5的前端。使前侧弹簧9变形成外周侧部9a相比内周侧部来得靠后侧,由此,透镜支撑体5压在后侧上。
如图1(b)及图2所示,后侧弹簧体11在组装前的自然状态是平板状。整体上是由构成平面矩形环状的外周侧部11a、配置在外周侧部11a的内周上的平面圆弧状的内周侧部11b和连接外周侧部11a和内周侧部11b的4个腕部11c所构成,在向Z方向及X-Y方向的变形能够随意自在。
后侧弹簧体11是由后侧第1弹簧40、后侧第2弹簧41、后侧第3弹簧42及后侧第3弹簧43的4个弹簧所构成。各4个后侧弹簧40~43是将后侧弹簧体11作4均等分的略相同形状。各后侧第1弹簧40~后侧第4弹簧43拥有外周侧部11a和内周侧部11b及腕部11c。
一侧线圈16的一端被连接在后侧第1弹簧40的内周侧部11b上,一侧线圈16的另一端被连接在后侧第3弹簧42的内周侧部11b上。后侧第1弹簧40的外周侧部11a被连接在X-Y驱动部33的第1电流端子33a上,后侧第3弹簧42的外周侧部11a被连接在X-Y驱动部33的第2电流端子33b上。
另一侧线圈18的一端被连接在后侧第2弹簧41的内周侧部11b上,另一侧线圈18的另一端被连接在后侧第4弹簧43的内周侧部11b上。后侧第2弹簧42的外周侧部11a被连接在X-Y驱动部33的第3电流端子33c上,后侧第4弹簧43的外周侧部11a被连接在X-Y驱动部33的第4电流端子33d上。本实施形态中,X-Y驱动部33的第1电流端子33a和第3电流端子33c为正电极,第2电流端子33b和第4电流端子33d为负电极。只要向各线圈16、18上通上直流电流,就不必再去顾问哪一个电流端子上通的是负极或是正极。
另外,如图4所示,后侧弹簧11的各个外周侧部11a安装在底座8上,同时,通过后侧垫片15被环口3压着。还有,各个内周侧固定部11b固定在透镜支撑体5的后端。
透镜支撑体5通过前侧弹簧体9和后侧弹簧体11,被支撑在沿光轴方向(Z方向)及X-Y方向自由移动。
然后,通过向第1线圈19通入电流,当透镜支撑体5向光轴方向前方移动时,透镜支撑体5停止在前侧弹簧体9及后侧弹簧体11的前后方向的施力的合力和第1线圈19及磁石17之间产生的电磁力相平衡的位置。
透镜支撑体5向X-Y方向移动的场合,通过向一方的第2线圈16或者另一方的第2线圈18或者向一方的第2线圈16及另一方的第2线圈18上分别通入预定值的电流,就停止在前侧弹簧体9及后侧弹簧体11的X-Y方向的弹簧的合力和一方的第2线圈16及另一方的第2线圈18的各个相对应的磁石17之间产生的电磁力相平衡的位置。
下面,就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组装、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组装之前,如图2所示,把各个第2线圈部分16a、16b、18a、18b、16d粘结固定在第1线圈19的外周面形成线圈体4,再固定在透镜支撑体5的外周。此外,一方的第2线圈部分16a和16b串联的连接着,另一方的第2线圈部分18a和18b也串联连接。
关于透镜驱动装置1的组装,如图2所示,按照下列顺序组装。把后侧弹簧体11、后侧垫片15、线圈体4固定于其外周的透镜支撑体5、各个磁石17固定在外周侧壁3a的角部14的环口3、前侧垫片6、前侧弹簧体9及框架7依次固定在底座8上。
固定着线圈体4的透镜支撑体5和内周面固定着磁石17的环口3的组装,是在环口3的内周从其后侧向前侧把透镜支撑体5插入。
如图1所示,在第1线圈19中,将一方的线圈线端连接在前侧第1弹簧体20的内周侧部9b,另一方的线圈线端连接在前侧第2弹簧21的内周侧部9b上。
在一方的第2线圈16中,将一方的线圈线端连接在后侧第1弹簧体40的内周侧部11b,将另一方的线圈线端连接在后侧第4弹簧体43的内周侧部11b上。
各连接为,比如焊接等。
此外,前侧弹簧20的外周侧部9a连接在Z驱动部32的正侧电流端子32a上,前侧第2弹簧21的外周侧部9a连接在Z驱动部32的负侧电流端子32b上。
后侧第1弹簧40的外周侧部11a连接在X-Y驱动部33的第1电流端子33a上,后侧第3弹簧42的外周侧部11a连接在X-Y驱动部33的第2电流端子33b上。同样,后侧第2弹簧41的外周侧部11a连接在X-Y驱动部33的第3电流端子33c上,后侧第4弹簧43的外周侧部11a连接在X-Y驱动部33的第4电流端子33d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驱动,在图5中,Z驱动部32一边就从画像传感器31接收到的高通成分(contrast)的峰值进行逐一比较,一边把透镜支撑体5向焦点位置向Z方向进行直线移动。
透镜支撑体5向Z方向进行直线移动的时候,就停止在第1线圈19通入电流和磁石17之间产生的电磁力与前侧弹簧体9及后侧弹簧体11的施力的合力平衡的位置上。
另外,透镜支撑体5的X-Y控制(手抖补正)是,通过陀螺模块等接收作为XY方向的手抖量的大小为信号,对X方向及Y方向的手抖补正量进行演算,分别决定X-Y方向的移动量E、F,之后向一方的第2线圈16和第另一方的第2线圈18通电。
根据本实施形态,透镜支撑体5的对焦移动是通过向第1线圈19通电而向光轴方向移动透镜支撑体5;手抖补正是通过向任意的第2线圈部分16、18通入预定值的电流而使透镜支撑体5向X-Y方向移动。这样就能够对透镜支撑体5进行对焦移动以及手抖补正移动。
前侧第1弹簧20和前侧第2弹簧21的2个弹簧构成前侧弹簧体9,后侧第1弹簧40、后侧第2弹簧41、后侧第3弹簧42、后侧第4弹簧43构成后侧弹簧体11,合计为6个弹簧。第1线圈19的一方及另一方线圈线端、一方第2线圈16的一方及另一方线圈线端、另一方第2线圈16的一方及另一方的线圈线端,共计6个线圈线端连接到不同的弹簧上,所以,无需把各线圈的线圈线向外部引出,构造简单而且容易制造。
第1线圈19、一方的第2线圈16、另一方的第2线圈18的各线圈端没有引出至透镜驱动装置1的外侧,所以能够防止线圈线会阻碍透镜支撑体的移动。
构成前侧弹簧体9的前侧第1弹簧20及前侧第2弹簧21、构成后侧弹簧体11的后侧第1~第4弹簧40~43于同一面并列配置在各透镜支撑体5的周方向上,所以,能防止光轴方向的尺寸变大。
另外,各弹簧20、21的腕部9c、40~43的腕部11c在周方向上拥有弯曲的弯曲部29,所以各腕部9c、11c的空间能降低,可以将6个各弹簧20、21、40~43做得小型紧凑。
一方的第2线圈16和另一方的第2线圈18是通过各2个的线圈部分16a、16b、18a、18b所构成。4个的各第2线圈部分16a、18a、16b、18b是沿着透镜支撑体5的外周等间隔配置。将相互对向的2个第2线圈部分16a和16c、16b和16d分别串联连接,所以无需增加连接各线圈的线圈线端的弹簧数,就能够提高X-Y方向的驱动力。
磁石17兼用作对焦移动和手抖补正,通过1个第1线圈19、2个第2线圈16、18、4个磁石17就能实现将透镜支撑体5向光轴方向及X-Y方向移动。为此,通过简单构造和少量部品点数就能实现对透镜支撑体5的对焦移动及手抖补正。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要旨可做种种变形。
例如,如图7所示,也可以将一方的第2线圈16和另一方的第2线圈18的的顶端连接在2个前侧弹簧20及21和2个后侧弹簧40及41,合计4个的弹簧上后,将第1线圈19的线圈线端连接在2个后侧弹簧42、43上。第1线圈19和一方的第2线圈16和另一方的第2线圈18将各线圈的顶端在任何弹簧的连接能够任意设定。
另外,上述实施的形态中,前侧弹簧体9由2个前侧弹簧20、21所构成,后侧弹簧体由4个后侧弹簧40~43所构成,合计为6个弹簧。前侧弹簧体9由3个前侧弹簧锁构成,后侧弹簧体由3个后侧弹簧所构成。前侧弹簧体9由4个前侧弹簧所构成,后侧弹簧体是由2个后侧弹簧所构成。也可以将第1线圈19的2个线圈线端、一方的第2线圈16的2个线圈线端及另一方的第2线圈18的2个线圈线端连接在不同的任意的弹簧上。
前侧弹簧体9及后侧弹簧体11的外形也可以做成略圆形。外形不限。
不限于将一方的第2线圈16通过2个线圈部分16a、16b构成,也不限于将另一方的第2线圈18由2个线圈部分18a、18b所构成。也可以将一方及另一方的第2线圈16、18仅作为一个线圈部分,合计将2个线圈部分相互按90度间隔分离设计。
也可以将一方及另一方的第2线圈部分16a、16b、18a、18b配置在第1线圈19的内周侧。
也可以是在一方及另一方的第2线圈部分16a、16b、18a、18b中,将串联连接的一方第2线圈部分16a、16b配置在X方向,根据一方的第2线圈部分16a、16b的通电将透镜支撑体5移动向X方向;将串联连接的另一方第2线圈部分18a、18b配置于Y方向,根据一另方的第2线圈部分18a、18b的通电将透镜支撑体5移动向Y方向
磁石17不限于将4个磁石17配置在环口3的4个角落。也可以将1个环状的磁石17在第1线圈19的外周面上对象设置,将内周侧和外周侧的一方作为N极、将另一方作为S极。
也可以将第2线圈16、18分别做成平面环状,在沿着透镜支撑体5的周方向的边部将磁石对向设置。
环口3也可以是,从径方向壁3b的内周侧端部向后侧立设,设置与外周侧壁3a平行的内周侧壁,在第1线圈19和透镜支撑体5之间设置间隙,在此间隙中,也可以配置内周侧壁。
透镜驱动装置1,也可以具备变焦镜头,可以拥有变焦功能。

Claims (5)

1.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内周上支撑透镜的透镜支撑体;透镜支撑体的外周侧上设置的固定体;设置在透镜支撑体的光轴方向一侧、将一端固定在固定体上、将另一端固定在透镜支撑体上、保持透镜支撑体作自在移动的一侧弹簧体;设定在透镜支撑体的光轴方向另一侧、将一端固定在固定体上、将另一端固定在透镜支撑体上、保持透镜支撑体作自由移动的另一侧弹簧体;卷绕在透镜支撑体的外周的周方向上的第1线圈;在透镜支撑体的外周的周方向上,以90度间隔空出配置的2个第2线圈;设置在固定体上且与第1线圈的外周面相对向设置的磁石,其特征在于,磁石在设置有第2线圈的位置上与第2线圈相对向,一方侧弹簧体和另一方侧弹簧体是由相互分离的多个弹簧所构成,合计拥有6个弹簧,第1线圈及2个第2线圈的各线圈线端分别连接在不同的弹簧上,以从弹簧向各线圈流入电流,其中向第1线圈通电,以使透镜支撑体向光轴方向移动,向特定的第2线圈上流入预定量电流以使透镜支撑体向与光轴呈直交的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第2线圈具有串联连接的2个线圈部分,各线圈部分沿着透镜支撑体的外周等间隔设置,1个第2线圈在相互对向的位置上配置着2个线圈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方侧弹簧体是位于光轴方向前侧的前侧弹簧体,另一方侧弹簧体是位于光轴方向后侧的后侧弹簧体,前侧弹簧体是由分离的两个弹簧构成,后侧弹簧体是由分离的四个弹簧构成,第1线圈的各线端分别连接前侧弹簧体的不同弹簧,两个第2线圈的四个线端分别连接后侧弹簧的不同弹簧。
4.自动对焦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和设置在透镜支撑体的透镜的成像侧上的画像传感器。
5.附带照相功能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搭载有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自动对焦照相机。
CN201120400084XU 2010-10-19 2011-10-19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附有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5683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34282 2010-10-19
JP2010234282A JP2012088477A (ja) 2010-10-19 2010-10-19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モバイル端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56836U true CN202256836U (zh) 2012-05-30

Family

ID=4593396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00084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56836U (zh) 2010-10-19 2011-10-19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附有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CN2011103189651A Active CN102455480B (zh) 2010-10-19 2011-10-19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附有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189651A Active CN102455480B (zh) 2010-10-19 2011-10-19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附有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92768A1 (zh)
JP (1) JP2012088477A (zh)
CN (2) CN20225683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84976B2 (ja) * 2012-01-31 2016-03-15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
KR101500034B1 (ko) * 2012-06-29 2015-03-0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US9134503B2 (en) * 2012-07-06 2015-09-15 Apple Inc. VCM OIS actuator module
DE112013006172B4 (de) 2012-12-20 2023-08-03 Apple Inc. Vorrichtung zum Steueren der Bewegung einer Kamerakomponente und Stellantriebsmodul zum Steuern der Position einer Linse
JP6164901B2 (ja) * 2013-04-08 2017-07-19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レンズ駆動装置用板バネ
JP6227294B2 (ja) * 2013-06-20 2017-11-08 惠州市大亜湾永昶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手振れ抑制機能付きレンズ駆動装置
KR102117107B1 (ko) * 2013-07-12 2020-05-2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DE102013225287A1 (de) * 2013-12-09 2015-06-11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Bildaufnahmevorrichtung mit einer Verschiebeeinrichtung für ein Digitalmikroskop und Digitalmikroskop
KR102306000B1 (ko) * 2014-01-02 2021-09-2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102160773B1 (ko) * 2014-01-02 2020-09-2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구동모터 및 카메라 모듈
KR102490563B1 (ko) * 2020-09-22 2023-01-1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구동모터
EP3091384B1 (en) 2014-01-02 2023-04-1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same
CN104765223B (zh) 2014-01-03 2020-01-2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块
JP2016537665A (ja) 2014-01-22 2016-12-0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方法
JP6385067B2 (ja) * 2014-02-01 2018-09-05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102270076B1 (ko) * 2014-06-25 2021-06-2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2252476B1 (ko) * 2014-06-25 2021-05-1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US9791713B2 (en) 2014-07-24 2017-10-17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KR102305996B1 (ko) 2014-08-14 2021-09-2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EP3413119A1 (en) 2014-12-17 2018-12-1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US10088645B2 (en) * 2015-04-03 2018-10-0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apparatus
KR102473465B1 (ko) * 2015-05-07 2022-12-0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유닛,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CN104847822B (zh) * 2015-05-19 2017-07-07 苏州久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用的下簧片
TWI588592B (zh) * 2015-06-16 2017-06-2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簧片式旋轉模組
KR102493511B1 (ko) * 2015-08-31 2023-01-3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유닛,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WO2017039292A1 (ko) 2015-08-31 2017-03-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유닛,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536827B1 (ko) * 2015-09-23 2023-05-2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EP3427471B1 (en) 2016-03-09 2021-02-17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uto focus of camera module
KR20170126760A (ko) 2016-05-10 2017-11-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그의 오토 포커스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23226B2 (ja) * 2007-11-14 2012-04-2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コイル巻回方法
CN101216589A (zh) * 2008-01-16 2008-07-09 张超 透镜驱动机构
JP2011521285A (ja) * 2008-05-14 2011-07-21 ハイソニック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振れ補正機能を備えた映像撮影装置
CN201273955Y (zh) * 2008-08-25 2009-07-15 金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
CN201273956Y (zh) * 2008-08-25 2009-07-15 金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JP2010061031A (ja) * 2008-09-05 2010-03-18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20110089845A (ko) * 2008-10-14 2011-08-09 주식회사 홍콩 어플라이드 사이언스 앤드 테크놀로지 리서치 인스티튜드 멀티-드라이브 메커니즘 렌즈 작동장치
US8279289B2 (en) * 2008-10-14 2012-10-02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ng function
JP2010191130A (ja) * 2009-02-18 2010-09-02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撮像装置
KR101085645B1 (ko) * 2010-10-04 2011-11-2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 기능이 구비된 영상촬상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92768A1 (en) 2012-04-19
CN102455480A (zh) 2012-05-16
CN102455480B (zh) 2013-09-25
JP2012088477A (ja) 201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56836U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附有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CN202486395U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以及附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
CN102262279B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202472098U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CN102298189B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202512286U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US8605372B2 (en) Voice coil motor and lens module including same
CN102445811B (zh) 具有用于补偿手抖动的功能的图像拍摄装置
TWI687731B (zh) 鏡頭驅動裝置、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CN203896166U (zh) 五线圈控制镜头倾斜运动的三轴音圈马达
CN102129112B (zh) 弹簧、镜头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有照相功能的手机
CN102253468B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103986300A (zh) 一种控制镜头运动的3轴音圈马达
US9122071B2 (en) Lens module including voice coil motor and image sensor module
TW201804195A (zh) 鏡頭驅動裝置、相機模組及配備相機的裝置
CN102445743B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以及附有相机的移动终端
CN102436051B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以及附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CN102103246B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附带照相功能的手机
CN202330838U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以及附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
CN202815296U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带相机的移动终端
US11156799B2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KR101847640B1 (ko) 렌즈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미징 장치
JP5476222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4101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