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00965U - 一种车轮楔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轮楔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200965U CN202200965U CN201120345164XU CN201120345164U CN202200965U CN 202200965 U CN202200965 U CN 202200965U CN 201120345164X U CN201120345164X U CN 201120345164XU CN 201120345164 U CN201120345164 U CN 201120345164U CN 202200965 U CN202200965 U CN 2022009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backing plate
- plate
- wheel
- support be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轮楔子,包括垫板及支板,所述垫板的与支板的端部铰接,所述支板靠近铰接处的一端设置有边缘齿,所述垫板与支板间设置有支撑带,所述支撑带的一端与垫板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带的另一端与支板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连接。由于主要受力部件为尺寸和强度较大的垫板和支板,与现有技术中通过细小连接杆相连受力的方式相比,强度增加;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垫板与地面滑动摩擦止滑的方式,通过边缘齿扎入松软的地面内,并以反作用力的形式向车轮提供起步所需的摩擦力,可适用于泥地、雪地等表面摩擦系数小的路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止滑装置,特别是一种车轮楔子。
背景技术
当机动车在摩擦系数小的路面上停泊起步时,车轮会在路面上打滑,无法与地面通过静摩擦方式起步,尤其是在雪地坡道上停车后,起步时车轮在冰面上打滑,极易导致车体失控。此时通常需要在车轮与地面之间放置石块、砖头或木头来临时顶住车轮,阻止其意外滑动,但是由于临时捡来的石块或砖块与车轮或底面的形状不符,接触面积不稳定,防滑性能及稳定性较差。
申请号为200820078156.1、申请日为2008年8月4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机动车爬坡防溜制动装置》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车辆倒滑的机动车爬坡防溜制动装置,它包括支撑轮、承载机构和弹性刹车板,所述承载机构由滑动小车和其上的支撑架组成;所述支撑轮通过长孔和弹簧支承在滑动小车上;所述弹性刹车板设置在支撑架前端、与支撑架固接成一体,其近地端与地面呈一锐角,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优点,可有效地防止车辆爬坡时发生倒滑现象发生。但其仍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该装置与地面间仍然采用静摩擦方式接触并实现止滑,当路面不平整、或路面表面松散时,如:在摩擦系数小、且表面松散的雪地上,仅与地面贴合也难以将装置固定,装置本体容易滑动,止滑效果不佳。
申请号为:200820084963.4、申请日为:2008年3月26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汽车轮挡》公开了一种汽车轮挡,包括垫板、支板、连接垫板和支板的连接板、带有柔性锁链的锁,所述的锁与垫板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后,由垫板、支板、地面组成的三角机构就可以限制汽车轮胎的滑动,减少汽车手制动的受力,从而延长手制动的寿命。但其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由于垫板、支板、地面组成的三角机构之间,必须通过连接板限制垫板与支板的夹角,当汽车轮胎向汽车轮挡施加的作用力较大时,连接板所受的压力大,极易压损。
2、由于垫板为刚性件,垫板与轮胎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在雨雪等特殊情况下,轮胎易在地面上打滑。
3、在冰雪地面坡道渐行渐停时,汽车轮挡不能随车运动,每次起步都需下车紧固,操作不便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止滑效果更好、强度更大的车轮楔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轮楔子,包括垫板及支板,所述垫板的与支板的端部铰接,所述支板靠近铰接处的一端设置有边缘齿,所述垫板与支板间设置有支撑带,所述支撑带的一端与垫板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带的另一端与支板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连接。
所述支板的自由端上固定有支撑带连接杆,所述垫板上设置有张紧杆,所述支撑带连接杆及张紧杆均与垫板和支板的旋转轴平行,所述张紧杆与垫板卡式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使支撑带方便地安装在垫板上,当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支撑带的一端拆下,包覆或折叠收纳,节省空间。
所述垫板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槽,所述张紧杆与定位槽卡式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通过张紧杆对支撑带的长度进行调节,并随之带动支板相对于垫板转动,调整支板与垫板之间的夹角,使车轮楔子适配不同轮径的车轮,通过不同的支撑角度达到稳固支撑的作用。
所述垫板上固定连接有档轴,所述档轴与垫板和支板的旋转轴平行。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使支撑带通过档轴换向受力,使结构更加紧凑。
所述垫板上固定连接有档轴,所述档轴与垫板和支板的旋转轴平行,所述档轴与滑槽间设置有间隙。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通过调节位于滑槽上的张紧杆与档轴之间的间距,调整支撑带用于包覆车轮的长度。
所述支撑带受力方向的延长线与垫板相交于销轴之前。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避免在车轮向支撑带施加压力时,车轮楔子翻转。
所述支板的边缘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7°~84°可调;可调是为了调整支撑带对地面的夹角,使车轮作用于其上的压力作用线,位于销轴的前端,可以便于边缘齿插入至地面,同时也可适用于各种常见车型的车轮。
所述支撑带为柔性带。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使支撑带包覆车轮,提供较大的支撑力和摩擦力。
所述支撑带为尼龙带。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使支撑带包覆车轮,提供较大的支撑力和摩擦力。
所述垫板底部设置有防滑凸起。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垫板地面与地面充分接触,进一步提高止滑效果。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主要受力部件为尺寸和强度较大的垫板和支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细小连接杆相连的方式,强度增加。
2、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垫板与地面滑动摩擦止滑的方式,通过边缘齿扎入松软的地面内,并以反作用力的形式向车轮提供起步所需的止推力,可适用于泥地、雪地等表面摩擦系数小的路面。
3、车轮可在需反复停车起步的上坡过程中,随行挂在车轮正后方,当车轮向后滑入支撑带时,车轮对支撑带及支板的压力自动将边缘齿扎入地面,起步完成后车体向前行驶,可自动将插在地面内的边缘齿拔出继续前行。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车轮楔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另一种车轮楔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轮楔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轮楔子的爆炸图。
图中标记:垫板—1;支板—2;销轴—3;边缘齿—4;支撑带—5;支撑带连接杆—6;档轴—7;张紧杆—8;滑槽—9;定位槽—10;支板侧板—11;垫板侧板—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车轮楔子包括垫板1和支板2,垫板1的与支板2的端部铰接,支板2靠近铰接处的一端设置有边缘齿4,垫板1呈长方体状,垫板1的底面可与地面贴合,支板2呈长方体状,垫板1与支板2铰接后呈合页状,垫板1与支板2间设置有支撑带5,支撑带5的一端与垫板1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连接,支撑带5的另一端与支板2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连接。
支板2可通过边缘齿4扎进疏松的地面,并可将车轮施加的部分压力沿支板2的延伸方向,通过边缘齿4将车轮楔子扎入地面。铰接后的支板2可相对于垫板1转动,当不受支撑带5的限制时,支板2与垫板1间的夹角在0°~180°范围内可调,当支板2与垫板1的夹角大于0°时,边缘齿4的齿顶位于垫板1底面的下方,此时,车轮楔子沿边缘齿4的延伸方向扎入地面,扎入地面的角度和支板2与垫板1之间的夹角相等。
铰接后支板2和垫板1的自由端均设置有平行于垫板1和支板1的旋转轴的横杆,其中位于支板2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连接的横杆为支撑带连接杆6,支撑带连接杆6与支撑带5固定连接,支撑带5的一边缘包覆并拴结在支撑带连接杆6上,其中,垫板1和支板2的旋转轴为销轴3,位于垫板1的自由端的横杆为档轴7,实现支撑带5的导向,档轴7与滑槽9间设置有间隙,支撑带5的另一边缘绕过档轴7后,插入至档轴7与销轴3之间,并与张紧杆8固定连接,张紧杆8与销轴3平行地设置在垫板1上,垫板1上设置有滑槽9,滑槽9上设置的某一个定位槽10,定位槽10之间设置有间距,张紧杆8两端置于滑槽9内,并可通过滑槽9调节张紧杆8与档轴7之间支撑带5的长度,从而改变支撑带连接杆6与档轴7之间支撑带5的长度,将支撑带5长度调至所需位置后,张紧杆8与定位槽10卡式连接,用以实现定位。优选的,支撑带5为尼龙带,通过尼龙带作为软接触点,可使车轮楔子更贴合车轮的外廓并获得最佳的反推力作用线;同时,尼龙带具有较好的回弹性,可经拉伸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支板2的截面为长边的两侧设置支板侧板11,垫板1截面为长边的两侧设置有垫板侧板12,垫板侧板12内侧可与支板侧板11的外侧适配,以实现转动后支板2与垫板1的板面平行,消除干涉。支板侧板11与垫板侧板12上均设置有用以插入销轴3的铰接孔,铰接后销轴3轴向与支板2截面的短边平行,铰接孔设置在支板侧板11及垫板侧板12的厚度的中部。为了增加摩擦力,垫板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凸起。垫板1、支板2及支撑带5的宽度均与车轮宽度相适配。
根据车轮外轮廓大小,可将张紧杆8卡入相应的定位槽10内,调节支撑带5长度,使支撑带5在张紧后,边缘齿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7°~84°,即支板2与地面的夹角在47°~84°内。
为了防止车轮楔子在车轮的压力下翻转,支撑带5受力方向的延长线与垫板1相交,根据不同的车轮的外轮廓形状,可将张紧杆8卡入相应的定位槽10内,调节支撑带5长度,使车轮在支撑带5上的合力的延长线位于张紧杆8与销轴3之间。若车轮在支撑带5上的合力的延长线位于张紧杆8与销轴3外部,车轮楔子会在合力的作用下绕销轴3翻转。
实施例1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车轮楔子包括垫板1和支板2,垫板1的一边缘与支板2的一边缘通过销轴3铰接,其中,垫板1呈长方体状,垫板1的底面可与地面贴合,支板2呈长方体状,垫板1与支板2铰接后呈合页状,支板2沿其与垫板1铰接的边缘向外设置有延伸段,即垫板1与设置有延伸段的支板2的铰接处位于支板2边缘一侧,优选的,延伸段与支板2连为一体,支板2的延伸段上设置有边缘齿4,边缘齿4的延伸方向与延伸段的延伸方向相同,垫板1与支板2间设置有支撑带5,支撑带5为柔性带,由帆布、麻带等材质具有一定柔性、且表面粗糙、摩擦系数较大的材料制成,支撑带5的两端分别与垫板1的自由端及支板2的自由端连接,其中,垫板1的自由端是指垫板1与支板2铰接边缘的对边一侧,支板2的自由端是指支板2与垫板1铰接边缘的对边一侧。
支板2可通过边缘齿4扎进疏松的地面,并可将车轮施加的部分压力沿支板2的延伸方向,通过边缘齿4将车轮楔子扎入地面。铰接后的支板2可相对于垫板1转动,当不受支撑带5的限制时,支板2与垫板1间的夹角在0°~180°范围内可调,当支板2与垫板1的夹角大于0°时,边缘齿4的齿顶位于垫板1底面的下方,此时,车轮楔子沿边缘齿4的延伸方向扎入地面,扎入地面的角度和支板2与垫板1之间的夹角相等。
铰接后支板2和垫板1的自由端均设置有平行于销轴3的横杆,其中位于支板2的自由端的横杆为支撑带连接杆6,支撑带连接杆6与支撑带5固定连接,支撑带5的一边缘包覆并拴结在支撑带连接杆6上,位于垫板1的自由端的横杆为档轴7,实现支撑带5的导向,档轴7与滑槽9间设置有间隙,支撑带5的另一边缘绕过档轴7后,插入至档轴7与销轴3之间,并与张紧杆8固定连接,张紧杆8与销轴3平行地设置在垫板1上,垫板1上设置有滑槽9,滑槽9上设置有一个定位槽10,定位槽10之间设置有间距,张紧杆8两端置于滑槽9内,并可通过滑槽9调节张紧杆8与档轴7之间支撑带5的长度,从而改变支撑带连接杆6与档轴7之间支撑带5的长度,将支撑带5长度调至所需位置后,张紧杆8与定位槽10卡式连接,用以实现定位。优选的,支撑带5为尼龙带,通过尼龙带作为软接触点,可使车轮楔子更贴合车轮的外廓,同时,尼龙带具有较好的回弹性,可经拉伸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为了增加摩擦力,垫板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凸起。垫板1、支板2及支撑带5的宽度均与车轮宽度相适配。
根据车轮外轮廓大小,可将张紧杆8卡入相应的定位槽10内,调节支撑带5长度,使支撑带5在张紧后,边缘齿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7°,即支板2与地面的夹角为47°。
为了防止车轮楔子在车轮的压力下翻转,支撑带5受力方向的延长线与垫板1相交,根据不同的车轮的外轮廓形状,可将张紧杆8卡入相应的定位槽10内,调节支撑带5长度,使车轮在支撑带5上的合力的延长线位于张紧杆8与销轴3之间。若车轮在支撑带5上的合力的延长线位于张紧杆8与销轴3外部,车轮楔子会在合力的作用下绕销轴3翻转。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车轮楔子包括垫板1和支板2,垫板1的与支板2的端部铰接,支板2靠近铰接处的一端设置有边缘齿4,垫板1呈长方体状,垫板1的底面可与地面贴合,支板2呈长方体状,垫板1与支板2铰接后呈合页状,垫板1与支板2间设置有支撑带5,支撑带5的一端与垫板1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连接,支撑带5的另一端与支板2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连接。
支板2可通过边缘齿4扎进疏松的地面,并可将车轮施加的部分压力沿支板2的延伸方向,通过边缘齿4将车轮楔子扎入地面。铰接后的支板2可相对于垫板1转动,当不受支撑带5的限制时,支板2与垫板1间的夹角在0°~180°范围内可调,当支板2与垫板1的夹角大于0°时,边缘齿4的齿顶位于垫板1底面的下方,此时,车轮楔子沿边缘齿4的延伸方向扎入地面,扎入地面的角度和支板2与垫板1之间的夹角相等。铰接后支板2和垫板1的自由端均设置有平行于销轴3的横杆,其中位于支板2的自由端的横杆为支撑带连接杆6,支撑带连接杆6与支撑带5固定连接,支撑带5的一边缘包覆并拴结在支撑带连接杆6上,位于垫板1的自由端的横杆为档轴7,实现支撑带5的导向,档轴7与滑槽9间设置有间隙,支撑带5的另一边缘绕过档轴7后,插入至档轴7与销轴3之间,并与张紧杆8固定连接,张紧杆8与销轴3平行地设置在垫板1上,垫板1上设置有滑槽9,滑槽9上设置有四个定位槽10,四个定位槽10之间设置有间距,四个定位槽之间的间距大小通过不同车型的车轮外轮廓尺寸确定,张紧杆8两端置于滑槽9内,并可通过滑槽9调节张紧杆8与档轴7之间支撑带5的长度,从而改变支撑带连接杆6与档轴7之间支撑带5的长度,将支撑带5长度调至所需位置后,张紧杆8与定位槽10卡式连接,用以实现定位。通过尼龙带作为软接触点,可使车轮楔子更贴合车轮的外廓,同时,尼龙带具有较好的回弹性,可经拉伸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为了增加摩擦力,垫板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凸起。垫板1、支板2及支撑带5的宽度均与车轮宽度相适配。
根据车轮外轮廓大小,可将张紧杆8卡入相应的定位槽10内,调节支撑带5长度,使支撑带5在张紧后,边缘齿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4°,即支板2与地面的夹角为84°。
为了防止车轮楔子在车轮的压力下翻转,支撑带5受力方向的延长线与垫板1相交,根据不同的车轮的外轮廓形状,可将张紧杆8卡入相应的定位槽10内,调节支撑带5长度,使车轮在支撑带5上的合力的延长线位于张紧杆8与销轴3之间。若车轮在支撑带5上的合力的延长线位于张紧杆8与销轴3外部,车轮楔子会在合力的作用下绕销轴3翻转。
本实用新型车轮楔子的工作方法及原理如下:首先将张紧杆8卡入相应的定位槽10内,使支撑带5具有一定的预紧力后,控制车体使车轮沿档轴7至销轴3的方向运动至支撑带5上,由于支撑带5为柔性连接带,在车轮的压力作用下,支撑带5牵引支板2绕垫板1相对转动,在转动过程中支撑带连接杆6与档轴7之间支撑带5的长度增加且张力降低,车轮继续运动时,支撑带5张紧并于车轮的外轮廓充分贴合,当支撑带5张紧后,支撑带5的弧度与车轮外轮廓弧度相适配,车轮与支板2的自由端接触,车轮的压力在支撑带5及车轮与支板2直接接触的共同作用下,使边缘齿4受力插入地面,车轮在具有弧度的支撑带5的作用下,将车轮与地面间竖直的压力,转换为车轮对支撑带5及支板2斜向的压力,支板2上的边缘齿4受力后插入至疏松的地面内,防止车轮楔子在摩擦系数小的地面上打滑。
当不用车轮楔子时,可将支板2和底板1合拢,此时张紧杆8位于滑槽9的最左端,实现体积最小,便于携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轮楔子,包括垫板(1)及支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1)的与支板(2)的端部铰接,所述支板(2)靠近铰接处的一端设置有边缘齿(4),所述垫板(1)与支板(2)间设置有支撑带(5),所述支撑带(5)的一端与垫板(1)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带(5)的另一端与支板(2)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楔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2)远离铰接处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支撑带连接杆(6),所述垫板(1)上设置有张紧杆(8),所述支撑带连接杆(6)及张紧杆(8)均与垫板(1)和支板(2)的旋转轴平行,所述张紧杆(8)与垫板(1)卡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楔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1)上设置有滑槽(9),所述滑槽(9)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槽(10),所述张紧杆(8)与定位槽(10)卡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楔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1)上固定连接有档轴(7),所述档轴(7)与垫板(1)和支板(2)的旋转轴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楔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档轴(7)与滑槽(9)间设置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楔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带(5)为柔性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轮楔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带(5)为尼龙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轮楔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1)底部设置有防滑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轮楔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带(5)受力方向的延长线与垫板(1)相交于销轴(3)之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轮楔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齿(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7°~84°可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45164XU CN202200965U (zh) | 2011-09-15 | 2011-09-15 | 一种车轮楔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45164XU CN202200965U (zh) | 2011-09-15 | 2011-09-15 | 一种车轮楔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200965U true CN202200965U (zh) | 2012-04-25 |
Family
ID=45965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345164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00965U (zh) | 2011-09-15 | 2011-09-15 | 一种车轮楔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200965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29940A1 (en) * | 2013-02-22 | 2014-08-28 |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 Foldable wheel chock |
CN104816665A (zh) * | 2015-05-12 | 2015-08-05 | 浙江海洋学院 | 一种工程运输车 |
CN107089224A (zh) * | 2017-05-27 | 2017-08-25 | 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 | 轮式挖掘机用轮胎止动装置 |
CN111152766A (zh) * | 2018-11-08 | 2020-05-15 | 森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停车楔 |
-
2011
- 2011-09-15 CN CN201120345164XU patent/CN20220096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29940A1 (en) * | 2013-02-22 | 2014-08-28 |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 Foldable wheel chock |
CN104816665A (zh) * | 2015-05-12 | 2015-08-05 | 浙江海洋学院 | 一种工程运输车 |
CN107089224A (zh) * | 2017-05-27 | 2017-08-25 | 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 | 轮式挖掘机用轮胎止动装置 |
CN111152766A (zh) * | 2018-11-08 | 2020-05-15 | 森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停车楔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200965U (zh) | 一种车轮楔子 | |
CN202368702U (zh) | 一种履带式驱动系统以及一种行走装置 | |
CN106476917A (zh) | 轮胎驱动式雪地履带行驶装置 | |
US8215672B2 (en) | Control device for tread contact conditions of vehicles | |
CN202200964U (zh) | 一种折叠式车轮楔子 | |
CN207549882U (zh) | 船形履带机构总成 | |
CN2902771Y (zh) | 一种车用防滑链 | |
CN208682963U (zh) | 一种履带轮车 | |
US20190184778A1 (en) | Traction Increasing Wheel Accessory System | |
CN208802623U (zh) | 一种任意角度旋转移动平台 | |
CN205130817U (zh) | 兼具防溜车功能的轮胎防滑装置 | |
CN204978120U (zh) | 车辆应急防滑装置 | |
CN113682080A (zh) | 一种防滑型轮毂 | |
CN201646921U (zh) | 履带式半挂牵引车 | |
CN207433673U (zh) | 轮胎驱动式雪地履带行驶装置 | |
CN201863822U (zh) | 一种防止刹车打滑的装置 | |
CN107650595A (zh) | 船形履带机构总成 | |
CN220923977U (zh) | 一种适用于小型农机的多功能便捷桥板 | |
CN110239291B (zh) | 一种便于安装使用的汽车雪地行走辅助装置 | |
CN220243265U (zh) |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材料搬运装置 | |
CN221476615U (zh) | 一种车轮附加防滑防陷装置 | |
CN110834500A (zh) | 车辆防滑脱困夹具 | |
KR102689390B1 (ko) | 자동차 바퀴 미끄럼 방지장치 | |
CN219447167U (zh) | 一种具有限位机构的履带底盘 | |
CN208325445U (zh) | 一种轮式履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