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96247U - 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 - Google Patents

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96247U
CN202196247U CN2011203105632U CN201120310563U CN202196247U CN 202196247 U CN202196247 U CN 202196247U CN 2011203105632 U CN2011203105632 U CN 2011203105632U CN 201120310563 U CN201120310563 U CN 201120310563U CN 202196247 U CN202196247 U CN 2021962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lens
lens focusing
movable part
resonance
hand sh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105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富源
黄民杭
薛颖谦
李坤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Taiwa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Taiw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Taiwan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Taiwan Corp
Priority to CN2011203105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962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962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9624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包括一镜头对焦结构、一防手震结构及至少一吸震材料,将该吸震材料加入该镜头对焦结构的可动部与不可动部之间,以将该吸震材料加入该防手震结构的可动部与不可动部之间,以吸收该镜头对焦结构及防手震结构的动作颤动,抑制动作产生的共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镜头对焦结构及防手震结构中均加入吸震材料吸收颤动,以抑制可能发生的共振现象。

Description

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抑制具有防手震结构及镜头自动对焦结构相互间位移时所产生的共振,并抑制与外在环境的振动频率及控制IC的控制频率交互产生的共振,达到稳定整体防手震对焦模块正常运作。
背景技术
由于手持式装置配设摄像功能已蔚为风尚,而防手震功能的镜头对模块也已逐渐被使用在高阶手持式装置上,因针对防手震功能的镜头对焦模块已有相当多的专利文献,如申请人申请的中国台湾发明第098138999号及美国第7,881,598号“具防手震的影像自动对焦结构”专利申请案、中国台湾发明第099104936号及美国第12/717,596号申请案“镜头自动对焦模块的防手震机构”专利申请案及中国台湾发明第099135166号及美国第12/910,519号申请案“自动对焦模块的防手震倾斜补正结构”专利申请案等。
然而,镜头自动对焦结构会因对焦移动至定位时产生轻微颤动现象,之后才会慢慢从动态达到稳态,这段从动态到稳态所需的时间,吾人称为动态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本案申请人也针对如何抑制在镜头对焦模块上因颤动现像产生动态响应时间,而申请了中国台湾发明第I325085号专利及美国发明第7590342号专利,并核准公开在案。
但是在防手震结构中也会因影像的位移补正动作而发生轻微颤动现象,且由于在摄像时,对焦动作及防手震动作是同时进行的,因此两者的颤动现象可能会因环境而发生相互间的交互共振,且防手震结构及对焦结构也会因控制IC的控制频率与外在环境的振动频率交互产生共振,而导致整体防手震对焦模块失效或异常。
例如在行进中的汽车上,其汽车的震动频率,手持相机拍照时的手部震动频率,以及镜头对焦结构的对焦颤动频率及防手震结构的影像补正颤动频率,此四种震动频率同时产生时,可能因相近的震动频率引发共振模态,使整体防手震对焦模块无法正确地运作而失效。
由于这种共振模态会使整体防手震对焦模块的运作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需抑制此种共振模态,才能使整体的防手震对焦模块正常的运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方法及其结构,在镜头对焦结构及防手震结构中均加入吸震材料(shock-absorbing material)吸收颤动,以抑制可能发生的共振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至少包括:
一镜头对焦结构,其内具一第一可动部及一第一不可动部,该第一可动部承载一镜头延着一光线轴向动作;
一防手震结构,其内具有一第二可动部及一第二不可动部,该第二可动部则进行垂直于该光线轴向的动作;以及
至少一吸震材料,加入于该第一可动部与该第一不可动部之间,以及加入于该第二可动部与该第二不可动部之间,吸收该第一可动部及该第二可动部的因动作颤动,抑制该第一可动部及第二可动部的共振。
上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中,该吸震材料为软性凝胶材料件、软性弹簧材料件、软性橡胶材料件或吸震胶带材料件。
上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中,该镜头对焦结构至少包括:
一镜头承载座,作为该第一可动部,中心装设该镜头,四周包覆一线圈;以及
一框架,作为该第一不可动部,中心容置该镜头承载座,该框架侧缘嵌设有多个磁性元件,对应于该线圈外侧,且不接触该线圈。
上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中,该吸震材料为加入于该框架的侧缘与镜头承载座之间。
上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中,该框架的侧缘上还开设一容置槽口,用以加入该吸震材料。
上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中,该防手震结构至少包括:
一外框,作为该第二不可动部,并连接至该镜头对焦结构;
一承载基板,其上设有一影像感测元件,并连接至该外框成为该第二不可动部;
一镜片架,其上配设一补正镜片,作为该第二可动部;
至少一可挠性元件,连接于该第二可动部与该第二不可动部之间,将该补正镜片悬吊于该光线轴向上;
一磁铁元件,包括至少一x轴磁铁及至少一y轴磁铁;以及
一线圈元件,包括至少一x轴线圈及至少一y轴线圈,且与该磁铁元件相互对应而不接触;
其中该线圈元件与该磁铁元件,其中之一连接于该第二可动部,而另一连接于该第二不可动部,且相互对应之间加入该吸震材料。
上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中,该可挠性元件将该补正镜片悬吊于该镜头对焦结构与该影像感测元件之间。
上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中,该可挠性元件将该补正镜片悬吊于该镜头对焦结构的光线轴向进入口前。
上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中,该可挠性元件为多个悬吊线。
上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中,该可挠性元件为一弹片。
上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中,该防手震结构至少包括:
一外框,作为该第二不可动部;
一承载基板,其上设一影像感测元件,连接至该外框成为该第二不可动部;
至少一可挠性元件,连接于该镜头对焦结构与该第二不可动部之间,使该镜头对焦结构成为该第二可动部,将该镜头对焦结构悬吊于该外框内部的该光线轴向上;
一磁铁元件,包括至少一x轴磁铁及至少一y轴磁铁;以及
一线圈元件,包括至少一x轴线圈及至少一y轴线圈,且与该磁铁元件相互对应而不接触;
其中该线圈元件与该磁铁元件,其中之一连接于该第二可动部,而另一连接于该第二不可动部,且相互对应之间加入该吸震材料。
上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中,该可挠性元件为多个悬吊线。
上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中,该可挠性元件为一弹片。
上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中,该防手震结构至少包括:
一外框,作为该第二不可动部,并连接至该镜头对焦结构;
一承载基板,其上设一影像感测元件,作为该第二可动部;
至少一可挠性元件,连接于该第二可动部与该第二不可动部之间,将该承载基板悬吊于该镜头对焦结构下方的该光线轴向上;
一磁铁元件,包括至少一x轴磁铁及至少一y轴磁铁;以及
一线圈元件,包括至少一x轴线圈及至少一y轴线圈,且与该磁铁元件相互对应而不接触;
其中该线圈元件与该磁铁元件,其中之一连接于该第二可动部,而另一连接于该第二不可动部,且相互对应之间加入该吸震材料。
上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中,该可挠性元件为多个悬吊线。
上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中,该可挠性元件为一弹片。
上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中,该第一可动部与该第二可动部相连接,且第二可动部与第二不可动部之间加入吸震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通过在镜头对焦结构及防手震结构中均加入吸震材料吸收颤动,以抑制可能发生的共振现象。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镜头对焦模块及防手震结构的第一实施例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手震结构的第二实施例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以弹片为可挠性元件的立体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弹片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手震结构的第三实施例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防手震结构的第四实施例侧视剖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外框
11  上板
20  镜头对焦结构
21  镜头
22  镜头承载座
23  框架
24  线圈
25  磁性元件
30  防手震结构
31  镜片架
32  补正镜片
33  悬吊线
34  磁铁元件
34x x轴磁铁
34y y轴磁铁
35  线圈元件
35x x轴线圈
35y y轴线圈
36  弹片
361 外周固定部
362 外层活动部
363 内层活动部
364 第一支点
365 第二支点
40  影像感测元件
41  承载基板
50  吸震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至少包括有一外框10、一镜头对焦结构20、一防手震结构30及一影像感测元件40,其中该镜头对焦结构20、该防手震结构30及该影像感测元件40均位于一光线轴向上。
其中该外框10的上设有一上板11;而该镜头对焦结构20可承载一镜头21延着该光线轴向(z轴)进行自动对焦的动作,使影像对焦于该感测元件40上;该防手震结构30则进行垂直于该光线轴向(x轴或y轴)的影像补正动作;而该影像感测元件40是设于一承载基板41上。
本实用新型抑制共振的方法主要包含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抑制该镜头对焦结构20进行对焦动作时产生的颤动,该镜头对焦结构20的元件可区分为有一第一可动部及一第一不可动部,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于该第一可动部与该第一不可动部之间加入至少一吸震材料,如软性凝胶、软性弹簧、软性橡胶或吸振胶带等,使用该吸震材料吸收该第一可动部因动作时产生的颤动,以抑制该第一可动部因动作可能产生的共振频率,以下将举一实施例加以说明的。
第二部分是抑制该防手震结构30进行影像补正动作时产生的颤动,该防手震结构30的元件也可区分为一第二可动部与一第二不可动部,同样地是于该第二可动部与该第二不可动部之间加入至少该吸震材料,如软性凝胶、软性弹簧、软性橡胶或吸震胶带等,使用该吸震材料吸收该第二可动部因动作产生的颤动,以抑制该第二可动部因动作可能产生的共振频率,以下将举出三种实施例分别说明之。
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侧视剖视示意图,并请一并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镜头对焦驱动结构20的该第一可动部是用以承载该镜头21进行自动对焦动作。较佳地,该镜头对焦结构20至少包括一镜头承载座22及一框架23,其中该镜头承载座22的中心可安装该镜头21,该镜头承载座22的四周包覆一线圈24,而该镜头承载座22及该线圈24均可作该第一可动部的元件。
其中该框架23的中心可容置该镜头承载座22,该框架23侧缘嵌设有四个磁性元件25,对应于该线圈24外侧,且该些磁性元件25不接触该线圈24,而该框架23与其连接元件均可作为该第一不可动部。
其中该磁性元件25的侧缘与线圈24之间,意即该第一可动部与该第一不可动部之间,可用以加入该吸震材料,较佳地,该框架23的四周侧缘上开设多个容置槽口(图中未示),用以容置该吸震材料50,使该些吸震材料50连接于该框架23与该线圈24之间。
本实用新型防手震结构的第一实施例中,该外框10作为该防手震结构的第二不可动部,该外框10连接该镜头对焦结构20及该影像感测元件40的承载基板41。
该防手震结构30的第二可动部是配设有一镜片架31,其上配设有一补正镜片32,并以至少一可挠性元件连接于该第二可动部与该第二不可动部之间,本实施例是连接于该镜片架31与该外框10的上板11之间,较佳地该可挠性元件可为四条悬吊线33或一弹片,使该补正镜片32可设置于该影像感测元件40上方对应悬吊于该光线轴向上,可补正因手震产生的影像偏移。
较佳地,该防手震结构30还包括一磁铁元件34及一线圈元件35,其中该磁铁元件34包括至少一x轴磁铁34x及至少一y轴磁铁34y,而该线圈元件35系包括至少一x轴线圈35x及至少一y轴线圈35y,且与该磁铁元件34相互对应而不接触。
该磁铁元件34及该线圈元件35其中之一连接于该第二可动部的元件,而另外一者则连接于该第二不可动部的元件,该磁铁元件34与该线圈元件35相互对应之间,可用以加入该吸震材料50,使该吸震材料50抑制该二可动部可能产生的共振。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防手震结构的第二实施例侧视剖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同样将该外框10作为该防手震结构30的第二不可动部,该外框10连接该影像感测元件40的承载基板41上,其内部可容置该镜头对焦结构20。
该防手震结构30还包括有至少一可挠性元件连接于该第二可动部与该第二不可动部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可挠性元件是连接于该镜头对焦结构20与该外框10的上板11之间,特别地是,该镜头对焦结构20的第一不可部分即为该防手震结构30的第二可动部。
较佳地,该可挠性元件可为四条悬吊线33(如图3)或一弹片36,如图4为以弹片为可挠性元作的立体剖视示意图,该弹片36将该镜头对焦结构20悬吊于该外框10内部的光线轴向上,使该镜头对焦结构20的第一不可动部成为该第二可动部。
请一并参阅图5为该弹片36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该弹片36包括一外周固定部361、一外层活动部362及一内层活动部363,其中该外周固定部361是固定连接于该外框10的上板11;该外层活动部362是呈双ㄇ字形开口相对的槽道,设于该外周固定部361的内周缘之内,以两组对称的第一支点364连接于该外周固定部361;而该内层活动部363是位于该外层活动部362的内周缘之内,也同样呈双ㄇ字形开口相对的槽道,且相对于该外层活动部362的双ㄇ字形槽道90度角位置,以两组对称的第二支点365,在相对于第一支点364的90度角位置处,连接于该外层活动部362,且该内层活动部363连接该镜头对焦模块20。
再请参阅图4所示,其中该外层活动部362是可使该镜头对焦模块20作倾斜摇摆的x轴位移,而该内层活动部363是可使该镜头对焦模块20作倾斜摇摆的y轴位移。
较佳地,该防手震结构30还包括一磁铁元件34及一线圈元件35,其中该磁铁元件34是包括至少一x轴磁铁及至少一y轴磁铁,而该线圈元件35是包括至少一x轴线圈及至少一y轴线圈,且与该磁铁元件相互对应而不接触。
该磁铁元件34及该线圈元件35其中之一连接于该外框10或其连接元件成为该第二不可动部的元件,如该影像感测元件40的承载基板41,而另外一者则连接于该镜头对焦模块20成为该第二可动部的元件,该磁铁元件34与该线圈元件35相互对应之间,可用以加入该吸震材料50。
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防手震结构的第三实施例侧视剖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同样将图1中的上板11作为该镜头对焦结构20的第一不可动部,该外框10连接该镜头对焦结构20。
该防手震结构30还包括有至少一可挠性元件连接于该第二可动部与该第二不可动部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可挠性元件是连接于该影像感测元件40的承载基板41与该外框10的上板11之间,较佳地该可挠性元件可为四条悬吊线33或一弹片,用以将该承载基板41悬吊于该镜头对焦结构20下方的该光线轴向上,使该承载基板41成为该第二可动部。
较佳地,该防手震结构30还包括一磁铁元件34及一线圈元件35,其中该磁铁元件34是包括至少一x轴磁铁及至少一y轴磁铁,而该线圈元件35是包括至少一x轴线圈及至少一y轴线圈,且与该磁铁元件相互对应而不接触。
该磁铁元件34及该线圈元件35其中之一连接于该外框10或其连接元件,如该外框10,成为该第二不可动部的元件,而另外一者则连接于承载基板41成为该第二可动部的元件,该磁铁元件34与该线圈元件35相互对应之间,可用以加入该吸震材料50。
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防手震结构的第四实施例侧视剖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镜头对焦结构20是与该防手震结构30的镜片架31相连接,意即该第一可动部与该第二可动部相连接形成一可动部,而该第一不可动部与该第二不可动部形成一不可动部,因此只需在该磁铁元件34与该线圈元件35(第二可动部与第二不可动部)之间加入该吸震材料50,意即在吸震材料仅需加在该可动部与不可动部之间,使该吸震材料50抑制该可动部可能产生的共振,而省略在该磁性元件25的侧缘与线圈24(第一可动部与第一不可动部)之间加入吸震材料。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镜头对焦结构,其内具一第一可动部及一第一不可动部,该第一可动部承载一镜头延着一光线轴向动作;
一防手震结构,其内具有一第二可动部及一第二不可动部,该第二可动部则进行垂直于该光线轴向的动作;以及
至少一吸震材料,加入于该第一可动部与该第一不可动部之间,以及加入于该第二可动部与该第二不可动部之间,吸收该第一可动部及该第二可动部的因动作颤动,抑制该第一可动部及第二可动部的共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吸震材料为软性凝胶材料件、软性弹簧材料件、软性橡胶材料件或吸震胶带材料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镜头对焦结构至少包括:
一镜头承载座,作为该第一可动部,中心装设该镜头,四周包覆一线圈;以及
一框架,作为该第一不可动部,中心容置该镜头承载座,该框架侧缘嵌设有多个磁性元件,对应于该线圈外侧,且不接触该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吸震材料为加入于该框架的侧缘与镜头承载座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框架的侧缘上还开设一容置槽口,用以加入该吸震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防手震结构至少包括:
一外框,作为该第二不可动部,并连接至该镜头对焦结构;
一承载基板,其上设有一影像感测元件,并连接至该外框成为该第二不可动部;
一镜片架,其上配设一补正镜片,作为该第二可动部;
至少一可挠性元件,连接于该第二可动部与该第二不可动部之间,将该补正镜片悬吊于该光线轴向上;
一磁铁元件,包括至少一x轴磁铁及至少一y轴磁铁;以及
一线圈元件,包括至少一x轴线圈及至少一y轴线圈,且与该磁铁元件相互对应而不接触;
其中该线圈元件与该磁铁元件,其中之一连接于该第二可动部,而另一连接于该第二不可动部,且相互对应之间加入该吸震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元件将该补正镜片悬吊于该镜头对焦结构与该影像感测元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元件将该补正镜片悬吊于该镜头对焦结构的光线轴向进入口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元件为多个悬吊线。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元件为一弹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防手震结构至少包括:
一外框,作为该第二不可动部;
一承载基板,其上设一影像感测元件,连接至该外框成为该第二不可动部;
至少一可挠性元件,连接于该镜头对焦结构与该第二不可动部之间,使该镜头对焦结构成为该第二可动部,将该镜头对焦结构悬吊于该外框内部的该光线轴向上;
一磁铁元件,包括至少一x轴磁铁及至少一y轴磁铁;以及
一线圈元件,包括至少一x轴线圈及至少一y轴线圈,且与该磁铁元件相互对应而不接触;
其中该线圈元件与该磁铁元件,其中之一连接于该第二可动部,而另一连接于该第二不可动部,且相互对应之间加入该吸震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元件为多个悬吊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元件为一弹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防手震结构至少包括:
一外框,作为该第二不可动部,并连接至该镜头对焦结构;
一承载基板,其上设一影像感测元件,作为该第二可动部;
至少一可挠性元件,连接于该第二可动部与该第二不可动部之间,将该承载基板悬吊于该镜头对焦结构下方的该光线轴向上;
一磁铁元件,包括至少一x轴磁铁及至少一y轴磁铁;以及
一线圈元件,包括至少一x轴线圈及至少一y轴线圈,且与该磁铁元件相互对应而不接触;
其中该线圈元件与该磁铁元件,其中之一连接于该第二可动部,而另一连接于该第二不可动部,且相互对应之间加入该吸震材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元件为多个悬吊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元件为一弹片。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可动部与该第二可动部相连接,且第二可动部与第二不可动部之间加入吸震材料。
CN2011203105632U 2011-08-19 2011-08-19 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962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105632U CN202196247U (zh) 2011-08-19 2011-08-19 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105632U CN202196247U (zh) 2011-08-19 2011-08-19 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96247U true CN202196247U (zh) 2012-04-18

Family

ID=45951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10563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96247U (zh) 2011-08-19 2011-08-19 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96247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5414A (zh) * 2013-02-20 2014-08-2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4283368A (zh) * 2014-10-28 2015-01-14 宜兴市贵鑫磁电高科技有限公司 防手震音圈马达
CN104597688A (zh) * 2014-12-31 2015-05-06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影像撷取装置
CN104995541A (zh) * 2012-12-20 2015-10-21 苹果公司 音圈马达光学图像稳定
JP2016014705A (ja) * 2014-06-30 2016-01-28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11474805A (zh) * 2020-05-26 2020-07-3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mems镜头驱动器
CN111880353A (zh) * 2020-06-30 2020-11-03 重庆睿恩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光学防抖装置、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109757A1 (zh) * 2019-12-06 2021-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马达、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414769A (zh) * 2021-07-15 2021-09-21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柔性六自由度运动平台保护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5541B (zh) * 2012-12-20 2018-10-16 苹果公司 音圈马达光学图像稳定
US11962877B2 (en) 2012-12-20 2024-04-16 Apple Inc. Voice coil motor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US11405532B2 (en) 2012-12-20 2022-08-02 Apple Inc. Voice coil motor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wires
CN104995541A (zh) * 2012-12-20 2015-10-21 苹果公司 音圈马达光学图像稳定
CN103995414B (zh) * 2013-02-20 2017-08-2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3995414A (zh) * 2013-02-20 2014-08-2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JP2016014705A (ja) * 2014-06-30 2016-01-28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4283368A (zh) * 2014-10-28 2015-01-14 宜兴市贵鑫磁电高科技有限公司 防手震音圈马达
CN104597688B (zh) * 2014-12-31 2017-08-22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影像撷取装置
CN104597688A (zh) * 2014-12-31 2015-05-06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影像撷取装置
WO2021109757A1 (zh) * 2019-12-06 2021-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马达、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474805A (zh) * 2020-05-26 2020-07-3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mems镜头驱动器
CN111880353A (zh) * 2020-06-30 2020-11-03 重庆睿恩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光学防抖装置、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414769A (zh) * 2021-07-15 2021-09-21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柔性六自由度运动平台保护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96247U (zh) 防手震镜头对焦模块的共振抑制结构
TWI695219B (zh) 透鏡驅動裝置以及具有該裝置的相機模組
CN106896620B (zh) 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66942B (zh) 具有用于补偿手抖动的功能的图像拍摄装置
KR101670139B1 (ko) 카메라 모듈
JP2013050668A (ja) 手ブレ防止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モジュールの共振抑制方法及びその構造
US8749645B2 (en)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suppressing resonance in an anti-shake lens focusing module
EP2862040B1 (en) A display suspension
JP2014219678A (ja) 光学防振装置
US9762785B2 (en) Camera module
WO2020191812A1 (zh) 一种高性能及可靠的微型防抖云台
JP2008058445A5 (zh)
CN108476283B (zh) 摄像单元、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TW201341844A (zh) 光學影像防震裝置之懸吊結構
TWM505615U (zh) 光學防震致動裝置
KR20130042794A (ko)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209417492U (zh) 一种高性能及可靠的微型防抖云台
JP7086646B2 (ja) ステージ装置、並びにステージ装置を備える撮像装置及びレンズ装置
CN107817610B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101231375A (zh) 镜头对焦驱动结构的动态响应时间抑制方法及结构
US9749536B2 (en) Ferrofluid material interface for magnetic shape-memory element configuration
JP7100777B1 (ja) 撮像装置及び携帯電子機器
TWI465789B (zh) Resonance Suppression Method and Structure of Anti - Shot Lens Focusing Module
US11828956B2 (en) Camera devic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07424352U (zh)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