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88657U - 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及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及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88657U
CN202188657U CN2011200595146U CN201120059514U CN202188657U CN 202188657 U CN202188657 U CN 202188657U CN 2011200595146 U CN2011200595146 U CN 2011200595146U CN 201120059514 U CN201120059514 U CN 201120059514U CN 202188657 U CN202188657 U CN 202188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liquid
port
container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5951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华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 International Cana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E International Cana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A27024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A2702472C/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CA27024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A2702463C/en
Application filed by W&E International Canada Corp filed Critical W&E International Canad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88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8865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0034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iquid heat storage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1/00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 F24D11/002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water heating system
    • F24D11/003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water heating system combined with solar energ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1/00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 F24D11/002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water heating system
    • F24D11/004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water heating system with conventional supplementary hea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00Water heaters, e.g. boilers, continuous-flow heaters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 F24H1/18Water-storage heaters
    • F24H1/181Construction of the tan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90/00Solar heat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S90/10Solar heat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thermosiphonic circu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20Solar therm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及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该热驱动自循环系统使用一种改进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这种装置包括一个封闭的容器用于接收受热的液体,液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以及一个呼吸通道。该呼吸通道带有一个液体所蒸发气体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该闭环的液体热驱动自循环系统可以是带有太阳能集热器的太阳能热驱动自循环系统。该系统允许接入一个加热装置或同时接入两个加热装置,它既可同时用于不同类型的热源加热装置,还可以组成任意角度,特别是90度和180度的双太阳能集热器单元热水系统,以作为阳台,栅栏,屋顶和墙壁的太阳能加热系统的单元元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该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

Description

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及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及系统,特别涉及利用太阳能的热驱动液体自循环的双层壁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采用这种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具有液体蒸汽冷凝和回收功能的多能源热驱动自循环的流体加热和储存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太阳能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了减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备,安装和运行成本,本申请人在的专利CN200910119802.3中公开了一种热自驱动泵和提出了用热自驱动泵实现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驱动自循环的技术。本申请反映了在这个课题上继续研究和开发的成果,是该技术研究成果的深化和扩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的装置和系统。其有益效果包括:利用所提供的热驱动装置按本申请公开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能实现液体的自动循环和能量传输,在这过程中除了系统自身吸收的热量外无需外部的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既可与集热装置结合为一体,也可与液体加热与储存装置结合为一体.此外,热驱动自循环的流体加热和储存系统中,导热介质的逸出和蒸发一直是运行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它使得系统不能长期稳定运行.在本申请人以前的专利申请中已经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本申请公开了另一种高效的流体冷凝和回收装置以用于热驱动自循环的流体加热和储存系统。 
该技术可应用于多种热驱动自循环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所有这些系统都需要用到一种基本元件,即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然而在不同的系统中,这些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结构是不同的。这就为生产,安装和运行造成了许多不便。开发一种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使其能应用于不同的热驱动 自循环系统从而达到生产的标准化,模块化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 
由于太阳能具有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的特点,因而太阳能集热器所获得的热量在不同的地域,季节,气候和每天的不同时间是不同的,因而也是不稳定的。人们希望除电能外的其它再生能源,例如地热能,生物质能和化石燃料能能够作为太阳能的补充,而一个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又能成为多种再生能源的热应用中共同使用的装置,从而能减少成本。所以开发一种能供太阳能和其它再生能源共用的热驱动自循环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 
再次,在太阳能热应用技术中,人们希望太阳能热系统能很好的和建筑结合,使其成为建筑中的一部分,既减少建筑的成本又能带来美观的效果。太阳能热系统的热驱动自循环的实现向这个目标迈进了一大步。如能将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和流体储存装置在内的整个太阳能热系统结合成一体,使其成为建筑中的一部分或一个单元元件,一定会有益于太阳能应用的发展,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目的。 
开发一种模块化,多用途能供太阳能和其它再生能源共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系统,或能一体化并成为建筑中的一部分或一个单元元件的双层壁的热驱动自循环的流体加热和储存系统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太阳能热应用的新需求对液体热驱动自循环的和现有技术的深化和扩展.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方法,装置和系统,即利用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按一定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能实现液体的自动循环和能量传输,在这过程中除了系统自身吸收的热量之外,无需外部的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包括: 
一个液体加热装置,有一个储存受热液体的封闭的空间,所述的空间充满了受热的液体,所述的空间至少有一个液体的输入端口和一个液体的输出端口,所述的输入端口不高于输出端口; 
一种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用于存储受热液体的密闭容器,有一个壁将其分开为内部和外部空间,所述的内部空间被受热液体局部地充填,它有一个液面之上的上部的空气/蒸汽空间和一个液面之下的液体空间; 
至少一个液体的输入口和至少一个输出口布置在所述的容器的边壁上,并且二者都在容器中的液面之下,所述的输入口不低于输出口; 
至少一个呼吸通道用于将容器的液面之上的内部空气/蒸汽空间与大气相连通,所述的呼吸通道包括一个开口的呼吸装配口布置在所述容器的壁上且高于容器中所述的液面; 
至少一个液体和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与所述的呼吸通道相连接, 
连接管子。 
优选地,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包括一个带热交换器的流体的加热和储存装置,该加热和储存装置包括: 
一个用于第一流体的储存装置,有一个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一个第一流体的输出端口,一个第二流体的流入端口和一个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和 
一个装置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装置中,以便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流过所述的储存装置并将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隔离开来;所述的装置使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流体相通并包含有一个热交换器;所述的装置有一个呼吸通道固定在所述的储存装置的顶部壁上并向上延伸;所述的呼吸通道与装置中的第二流体是相通的并向大气开放;所述的呼吸通道有一个液体和蒸汽的冷凝和回收机构。 
优选地,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包括内部空间可分割的带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一个存储第一流体的容器,所述的容器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第一流体的输出端口,以及第二流体的第一个输入装配端口,第一个输出装配端口,第二个输入装配端口和第二个输出装配端口以及至少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和 
一个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流体的容器中,用于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流过所述的第一流体,并将第二流体与第一流体隔离开来;所述的热交换器有第二流体的第一个输入端口,第一个输出端口,第二个输入端口和第二个输出端口以及至少一个呼吸端口;所述的每个连接端口分别固定在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的一个对应的装配口上;所述的两个第二流体的输入装配端口的高度总不低于两个输出装配端口;所述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不低于所述的输入端口;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所述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 
所述的热交换器包括一个内部的液体隔离装置,例如两个可移动的塞子,它能将热交换器的内部液体空间分割为第一和第二两个子空间,而两个子空间中的液体是互相隔绝的;所述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上的第一对输入和输出端口与第一个子空间相连,第二对输入和输出端口与第二个子空间相 连;所述的热交换器至少有一个呼吸端口; 
至少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呼吸端口之上。 
优选地,所述的内置式热交换器是由一组导热的管子,例如盘管,翅形管,螺旋管和光管等组合而成的热交换器;所述的热交换器还包括两个互相连通但又可用塞子,盖子等分割的两个子空间。 
优选地,所述的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包括一种使用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热驱动自循环流体加热系统,包括: 
一种双层壁双储存器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其包括: 
由第一层壁围成的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它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由第二层壁和部分第一层壁共同围成的第二容器用于储存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 
所述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从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是完全液体隔绝的;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第二密封容器的顶部的内表面; 
第二流体的第一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分布在第二层壁上;两个输入端口的位置不低于输出端口; 
至少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第二层壁上不低于输入端口的部位,它允许第二容器的内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相连通; 
至少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呼吸端口之上, 
一个加热所述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的加热装置,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有一个被加热液体的输入端口和一个被加热液体的输出端口,所述的输入端口总是不高于输出端口; 
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另一端连接双层壁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一个输入装配口;该输入装配口不低于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入端口,另一端则连接到双层壁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一个输出端口。 
两个螺栓分别封住双层壁流体加热装置的另一对输入和输出装配口; 
呈导热的液体形式的第二种流体充满由液体加热装置的容器,两根连接管子以及由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空间构成的闭环回路;所述的第二液 体在第二空间内的液面,不超过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上部的呼吸端口,从而第二液体在第二空间内的液面之上有一个气体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的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包括一种带有双层壁双储存器的流体储存和加热系统,其包括: 
由第一层壁围成的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它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由第二层壁和部分第一层壁共同围成的第二容器用于储存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 
所述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从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是完全液体隔绝的;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第二密封容器的顶部的内表面; 
第二流体的第一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分布在第二层壁上;两个输入端口的位置不低于输出端口; 
至少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第二层壁上不低于输入端口的部位,它允许第二容器的内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相连通; 
至少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呼吸端口之上,呈导热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的第一个加热装置;所述的第一个液体加热装置有一个液体的入口和一个液体的出口; 
呈导热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的第二个加热装置;所述的第二个液体加热装置有一个液体的入口和一个液体的出口; 
所述的第二液体的两个加热装置的入口都不会高于加热装置的液体的出口; 
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第一个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出端子,另一端连接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一个输入装配口;该输入装配口不低于第一个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出端口;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第一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入口,另一端连接双层壁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一个输出装配口。 
第三根管子,其一端连接第二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另一端连接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个入口端口;该入口不低于第二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 
第四根管子,其一端连接第二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入口,另一端连接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个出口; 
呈液体形式的第二种流体充满了两个液体加热装置的液体储存单元,四根连接管子以及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空间;所述的第二液体在所述的第二空间内的液面不超过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顶部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流体加热装置都是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带热管或不带热管),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带热管或不带热管),U形管太阳能集热器。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个液体加热装置是太阳能集热器,所述的第二个流体加热装置是其它能源液体加热装置; 
所述的其它能源液体加热装置包括:一个封闭的储存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的容器,例如一根金属管子或一个金属圆筒状的容器,置于一个保温体内;它有一个在下部的第二流体输入端口和一个在上部的第二流体输出端口;一个除太阳能外的其它能源加热源用于加热容器中的液体。 
所述的除太阳能外的其它能源包括化石燃料(例如煤,天然气和石油),生物质能(含气化生物质能),天然气或电。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个液体加热装置是太阳能集热器,第二个流体加热装置是地热能或空气能加热装置;所述的双层壁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第二容器有两个子空间,与地热、空气能加热装置相连的子空间的呼吸端口由螺栓封闭。 
优选地,所述的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包括一种使用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热驱动自循环的流体加热,储存和暖气系统,该流体加热,储存和暖气系统包括: 
一种双层壁双储存器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其包括: 
由第一层壁围成的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它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由第二层壁和部分第一层壁共同围成的第二容器用于储存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 
所述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从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是完全液体隔绝的;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第二密封容器的顶部的内表面; 
第二流体的第一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分布在第二层壁上;两个输入端口的位置不低于输出端口; 
至少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第二层 壁上不低于输入端口的部位,它允许第二容器的内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相连通; 
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呼吸端口之上, 
一个加热所述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的加热装置,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有一个被加热液体的输入端口和一个被加热液体的输出端口,所述的输入端口总是不高于输出端口; 
一个暖气发生器,它有一个流体的散热器,例如由一组翅形管或盘管或螺旋管组成的散热器;它有一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该输入口和输出口分别带有一个控制阀门;所述的散热器有一个外壳,它带有一个活动门供暖气的定向传送;所述的暖气发生器装有电风扇和电风扇的控制装置,用于将散热器产生的暖气通过活动门定向传送;散热器的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分别接到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输入口和输出口; 
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出端口,另一端连接到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一个输入装配口;该输入装配口不低于第一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入端口,另一端连接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一个输出装配口。 
第三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暖气发生器的输入端口,另一端连接到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个输出端口; 
第四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暖气发生器的输出端口,另一端连接到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个输入端口。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个输入端口低于第二个输出端口。 
呈液体形式的第一种流体存储在所述的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中; 
呈导热液体形式的第二种流体充满由一个液体加热装置和一个散热器的液体储存单元,四根连接管子以及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热交换器;所述的第二液体在第二空间内的液面,不超过所述的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顶部的呼吸端口。 
优选地,所述的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包括: 
一个热吸收装置,有一个液体储存器充满了呈液体形式的热传输介质;所述的液体储存器有一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所述的输出端口不低于输入端口; 
一个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其中部分地充有受热液体,包括:一个受热 液体的界面将其内部空间分别为上部的空气/蒸汽部分和下部的受热液体部分; 
一个受热液体的输入口和一个受热液体的输出口布置在所述的容器的边壁上,并且二者都在容器中的液面之下;所述的输入口不低于输出口; 
一个呼吸通道安装在所述的容器的壁上,用于将容器的液面之上的内部空气/蒸汽空间与大气相连通;所述的呼吸通道有一个液体和蒸汽的冷凝和回收机构; 
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出端口,而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的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输入端口;所述的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输入端口不低于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出端口;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输出端口,而其另一端则连接到热吸收装置的输入端口;所述的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输出端口不高于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入端口。 
优选地,所述的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包括: 
一个热吸收装置,有一个液体的储存器充满了热传导介质,即液体;所述液体储存器有一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所述输出口不低于所述输入口; 
一个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包括: 
一个用于第一流体的储存装置,有一个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一 
个第一流体的输出端口,一个第二流体的流入端口和一个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和 
一个装置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装置中,以便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流过所述的储存装置并将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隔离开来;所述的装置使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流体相通并包含有一个热交换器;所述的装置有一个呼吸通道固定在所述的储存装置的顶部壁上并向上延伸;所述的呼吸通道与装置中的第二流体是相通的并向大气开放; 
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出端口,而其另一端则连接到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这里所述的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不低于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出端口;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而其另一端则连接到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入端口;这里所述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不高于热吸收装置的热吸收装置 的输入端口。 
优选地,所述的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包括一种使用带内置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热驱动自动循环的流体加热和储存系统,其包括: 
一种带内置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包括: 
一个存储第一流体的容器,所述的容器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第一流体的输出端口,以及第二流体的第一个输入装配端口,第一个输出装配端口,第二个输入装配端口和第二个输出装配端口以及至少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和 
一个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流体的容器中,用于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流过所述的第一流体,并将第二流体与第一流体隔离开来;所述的热交换器有第二流体的第一个输入端口,第一个输出端口,第二个输入端口和第二个输出端口以及至少一个呼吸端口;所述的每个连接端口分别固定在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的一个对应的装配口上;所述的两个第二流体的输入装配端口的高度总不低于两个输出装配端口;所述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不低于所述的输入端口; 
至少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有一根呼吸管以及一根呼吸和冷凝管,所述的呼吸管连接到所述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呼吸端口之上; 
一个加热呈液体形式的所述第二流体的加热装置,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有一个被加热液体的输入端口和一个被加热液体的输出端口,所述的输入端口总是不低于输出端口; 
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出端口,另一端连接到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一个输入装配口;该输入装配口不低于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入端口,另一端连接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一个输出装配口。 
两个螺栓封住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另一对输入和输出装配口。 
优选地,所述的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包括双层壁双储存器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该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包括: 
由第一层壁围成的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它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由第二层壁和部分第一层壁共同围成的第二容器用于储存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 
所述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从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是完全液体隔绝的;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第二密封容器的顶部的内表面; 
第二流体的第一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输入端口的位置不低于输出端口;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第二层壁上不低于输入端口的部位,它允许第二容器的内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相连通; 
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呼吸端口之上。 
优选地,所述的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包括一种使用带内置热交换器的热驱动自动循环的流体加热和储存系统,其包括: 
一种带内置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包括: 
一个存储第一流体的容器,所述的容器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第一流体的输出端口,以及第二流体的第一个输入装配端口,第一个输出装配端口,第二个输入装配端口和第二个输出装配端口以及至少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和 
一个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流体的容器中,用于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流过所述的第一流体,并将第二流体与第一流体隔离开来;所述的热交换器有第二流体的第一个输入端口,第一个输出端口,第二个输入端口和第二个输出端口以及至少一个呼吸端口;所述的每个连接端口分别固定在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的一个对应的装配口上;所述的两个第二流体的输入装配端口的高度总不低于两个输出装配端口;所述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不低于所述的输入端口; 
至少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有一根呼吸管以及一根呼吸和冷凝管,所述的呼吸管连接到所述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呼吸端口之上; 
呈导热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的第一个加热装置;所述的第一个液体加热装置有一个液体的入口和一个液体的出口; 
呈导热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的第二个加热装置;所述的第二个液体加热装置有一个液体的入口和一个液体的出口; 
所述的第二液体的两个加热装置的入口都不会高于加热装置的液体的出口; 
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第一个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出端子,另一端连接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一个输入装配口;该输入装配口不低于第一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第一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入口,另一端连接双层壁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一个出口装配口。 
第三根管子,其一端连接第二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另一端连接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个入口端口;该入口不低于第二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 
第四根管子,其一端连接第二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入口,另一端连接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个出口。 
优选地,所述的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包括一个使用带内置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热驱动自循环的流体加热,储存和用热系统,其包括: 
一种带内置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包括: 
一个存储第一流体的容器,所述的容器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第一流体的输出端口,以及第二流体的第一个输入装配端口,第一个输出装配端口,第二个输入装配端口和第二个输出装配端口以及至少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和 
一个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流体的容器中,用于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流过所述的第一流体,并将第二流体与第一流体隔离开来;所述的热交换器有第二流体的第一个输入端口,第一个输出端口,第二个输入端口和第二个输出端口以及至少一个呼吸端口;所述的每个连接端口分别固定在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的一个对应的装配口上;所述的两个第二流体的输入装配端口的高度总不低于两个输出装配端口;所述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不低于所述的输入端口; 
至少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有一根呼吸管以及一根呼吸和冷凝管,所述的呼吸管连接到所述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呼吸端口之上; 
一个加热呈液体形式的所述第二流体的加热装置,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有一个被加热液体的输入端口和一个被加热液体的输出端口,所述的输入端口总是不高于输出端口; 
一个用热的器具,例如一个暖气发生器,有一个第二流体的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连接到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输出端口和输入装配口; 
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出端口,另一端连接到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一个输入装配口;该输入装配口不低于第一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入端口,另一端连接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一个输出装配口。 
第三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暖气发生器的输入端口,另一端连接到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个输出端口; 
第四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暖气发生器的输出端口,另一端连接到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个输入端口。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个输入端口低于第二个输出端口。 
优选地,所述的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包括一种使用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热驱动自循环流体加热系统,其包括: 
一种双层壁双储存器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其包括: 
由第一层壁围成的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它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由第二层壁和部分第一层壁共同围成的第二容器用于储存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 
所述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从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是完全液体隔绝的;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第二密封容器的顶部的内表面; 
第二流体的一个输入端口,一个输出端口,分布在第二层壁上;输入端口的位置不低于输出端口; 
一个呼吸装配口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第二层壁上不低于输入端口的部位,它允许第二容器的内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相连通; 
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呼吸端口之上, 
一个加热所述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的加热装置,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有一个被加热液体的输入端口和一个被加热液体的输出端口,所述的输入端口总是不高于输出端口; 
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另一端连接双层壁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一个输入装配口;该输入装配口不低于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入端口,另一端则连接到双层壁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一个输出端口; 
呈导热的液体形式的第二种流体充满液体加热装置的容器,两根连接管子以及由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空间构成的闭环回路;所述的第二液体在第二空间内的液面,不超过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顶部的呼吸端口,从而第 二液体在第二空间内的液面之上有一个气体的间隙。 
优选地,第二个流体加热装置是地热能或空气能加热装置;所述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第二容器有两个子空间,与地热能加热装置相连的子空间没有呼吸端口或呼吸端口由螺栓封闭。 
一种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一个用于存储受热液体的密闭容器,有一个壁将其分开为内部和外部空间;所述的内部空间被受热液体局部地充填,它有一个液面之上的上部的空气/蒸汽空间和一个液面之下的液体空间; 
一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布置在所述的容器的边壁上,并且二者都在容器中的液面之下;所述的输入口不低于输出口; 
一个呼吸通道安装在所述的容器的壁上,用于将容器的液面之上的内部空气/蒸汽空间与大气相连通;所述的呼吸通道有一个液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包括: 
一个热吸收装置有一个液体储存器充满了呈液体形式的热传输介质;所述的液体储存器有一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所述的输出端口不低于输入端口; 
一个用于受热液体且与液体热吸收装置一起使用的自驱动泵,包括: 
一个用于存储受热液体的密闭容器,有一个壁将其分开为内部和外部空间;所述的内部空间被受热液体充填,它有一个液面之上的上部的空气/蒸汽空间和一个液面之下的液体空间; 
一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布置在所述的容器的边壁上,并且二者都在容器中的液面之下;所述的输入口不低于输出口; 
一个呼吸通道安装在所述的容器的壁上,用于将容器的液面之上的内部空气/蒸汽空间与大气相连通;所述的呼吸通道有一个液体和蒸汽的冷凝和回收机构; 
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出端,而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的热驱动泵的输入端,这里所述的自驱动泵的输入端不低于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出端;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自驱动泵的输出端,而其另一端则连接到热吸收装置的输入端;其中所述的热驱动泵的输出端不低于所述热吸收装置的输入端;所述的第二根管子包括三个连续的部分,每个部分分别高于, 低于或等于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位置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驱动的闭环液体自动循环系统,包括: 
一个热吸收装置有一个液体的储存器充满了热传导介质,即液体;所述的液体储存器有一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所述的输出口不低于所述的输入口; 
一个受热液体的自驱动泵,包括: 
一个用于存储受热液体的密闭容器,有一个壁将其内外空间分开; 
所述的内部空间被受热液体局部地充填,它有一个液面之上的上部的空气、蒸汽空间和一个液面之下的液体空间; 
一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布置在所述的容器的边壁上,并且二者都在容器中的液面之下;所述的输入口不低于输出口; 
一个呼吸通道安装在所述的容器的壁上,用于将容器的液面之上的内部空气/蒸汽空间与大气相连通;所述的呼吸通道有一个液体和蒸汽的冷凝和回收机构; 
一个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包括: 
一个用于第一流体的储存装置,有一个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一个第一流体的输出端口,一个第二流体的流入端口和一个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和 
一个装置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装置中,以便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流过所述的储存装置并将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隔离开来;所述的装置使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流体相通并包含有一个热交换器;所述的装置有一个呼吸通道固定在所述的储存装置的顶部壁上并向上延伸;所述的呼吸通道与装置中的第二流体是相通的并向大气开放; 
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出端口,而其另一端则连接到自驱动泵的第二液体的输入端口;其中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出端口不高于所述的自驱动泵的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自驱动泵的第二液体的输出端口,而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这里所述的自驱动泵的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不低于所述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 
第三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流体的输 出端口;而其另一端则连接到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入端口;这里所述的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不高于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入端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驱动的闭环液体自动循环系统,包括: 
一个热吸收装置有一个液体的储存器充满了热传导介质,即液体;所述的液体储存器有一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所述的输出端口不低于所述的输入端口; 
一个受热液体的自驱动泵,包括: 
一个用于存储受热液体的密闭容器,有一个壁将其分开为内部和外部空间;所述的内部空间被受热液体局部地充填,它有一个液面之上的上部的空气/蒸汽空间和一个液面之下的液体空间; 
一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布置在所述的容器的边壁上,并且二者都在容器中的液面之下;所述的输入口不低于输出口; 
一个呼吸通道安装在所述的容器的壁上,用于将容器的液面之上的内部空气/蒸汽空间与大气相连通;所述的呼吸通道有一个液体和蒸汽的冷凝和回收机构; 
一个热交换装置,包括: 
一个第一流体的流体储存器有一个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一个第一流体的输出端口和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和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和 
一个装置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器中,以便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流过所述的储存器并将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隔离开来;所述的装置使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流体相通;这里所述的热交换器的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不低于所述的热交换器的第2流体的输出端口; 
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出端口,而其另一端则连接到自驱动泵的第二液体的输入端口;其中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出端口不高于所述的自驱动泵的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自驱动泵的第二液体的输出端口,而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的热交换器的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这里所述的自驱动泵的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不低于所述的热交换器的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 
第三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热交换器的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而其另一端则连接到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入端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包括一个双层壁双储存 器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该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其包括: 
由第一层壁围成的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它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由第二层壁和部分第一层壁共同围成的第二容器用于储存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 
所述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从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是完全液体隔绝的;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第二密封容器的顶部的内表面; 
第二流体的第一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分布在第二层壁上;两个输入端口的位置不低于输出端口;至少一个呼吸装配口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第二层壁上不低于输入端口的部位,它允许第二容器的内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相连通; 
至少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呼吸端口之上。 
优选地,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包括呈一个双层侧壁的容器的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其包括: 
一个用于第一流体的内层的容器,由第一层侧壁,顶壁和底壁围成,它有第一流体的入口和第一流体的出口。 
一个外层容器,例如筒状容器,用于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其边壁大于内层容器的边壁并且其上下壁镶套在内层圆柱形容器的外侧壁上; 
所述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从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是完全液体隔绝的;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第二密封容器的顶部的内表面; 
第二流体的第一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分布在第二层壁上;两个输入端口的位置不低于输出端口;至少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第二层壁上不低于输入端口的部位,它允许第二容器的内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相连通; 
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呼吸端口之上。 
优选地,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包括一个底部有双层壁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其包括: 
一个存储第一流体的封闭的第一容器,在装置的上部,由第一层边壁,顶壁和底壁围成;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一个存储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的第二个封闭的容器,其特征包括: 
一个顶盖,它是所述的第一容器的底盖,由第一容器的侧壁从底部向下延伸构成的一个边壁和一个底盖; 
所述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从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是完全液体隔绝的;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第二密封容器的顶部的内表面; 
第二流体的第一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布置在第二层壁上;两个输入端口的位置不低于输出端口; 
至少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第二层壁上不低于输入端口的部位,它允许第二容器的内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相连通; 
至少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呼吸端口之上。 
优选地,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包括一个有内外两层边壁和上下两层底壁的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其包括: 
一个用于第一流体的内层容器,由第一层侧壁,顶壁和底壁围成,它有第一流体的入口和第一流体的出口。 
一个外层容器,用于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其边壁和底壁大于并包围内层容器的边壁和底壁,其顶壁与内层容器的边壁相接; 
所述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从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是完全液体隔绝的;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第二密封容器的顶部的内表面; 
第二流体的第一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布置在第二层壁上;两个输入端口的位置不低于输出端口; 
至少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第二层壁上不低于输入端口的部位,它允许第二容器的内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相连通; 
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呼吸端口之上。 
优选地,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包括双层壁双储存器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该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其包括: 
由第一层壁围成的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它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由第二层壁和部分第一层壁共同围成的第二容器用于储存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 
所述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从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是完全液体隔绝的;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第二密封容器的顶部的内表面; 
第二流体的第一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输入端口的位置不低于输出端口;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第二层壁 上不低于输入端口的部位,它允许第二容器的内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相连通; 
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呼吸端口之上。 
优选地,该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外层壁是用金属(例如钢材,铜材),塑料,陶瓷等材料构成,其中金属外层壁的内壁是镀搪瓷或玻璃的;外层壁的形状可以与内层不同等;所述的外层壁是隔热保温的,隔热保温层外有一个外壳。 
优选地,该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内层壁是用良导热材料,例如金属铜,不锈钢,或镀搪瓷或玻璃的普通钢等材料构成。 
优选地,该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两个输入端口分别配置在外层边壁的两侧成180度的位置,两个输入端口分别配置在外层边壁的两侧180度的位置,一对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可以但不一定在一条垂直线上。 
优选地,该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两个输入端口分别布置在外层边壁成90度夹角的位置,两个输出端口也分别布置在外层边壁互成90度夹角的位置,一对输入和输出端口可以但不一定要在一条垂直线上。 
优选地,该双层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还包括二个备用的装配口的螺栓盖子用于封闭不用的输入和输出装配口和二个备用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的螺栓盖子用于封闭不用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 
优选地,该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还包括安装在第二空间内的隔板,它们将储存第二液体的空间分割为两个子空间,这两个子空间内的液体是互相隔绝的;所述的外层边壁上有两对输入和输出端口分别布置在两个不同的子空间的外侧边壁上,至少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布置在一个子空间的顶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包括一个具有带内置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其包括: 
一个存储第一流体的容器,所述的容器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第一流体的输出端口,以及第二流体的第一个输入装配端口,第一个输出装配端口,第二个输入装配端口和第二个输出装配端口以及至少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和 
一个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流体的容器中,用于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流过所述的第一流体,并将第二流体与第一流体隔离开来;所述的热交换器有第二流体的第一个输入端口,第一个输出端口,第二个输入端口和第 二个输出端口以及至少一个呼吸端口;所述的每个连接端口分别固定在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的一个对应的装配口上;所述的两个第二流体的输入装配端口的高度总不低于两个输出装配端口;所述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不低于所述的输入端口,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所述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至少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呼吸端口之上。 
优选地,所述的带内置式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热交换器的器壁是用良导热材料构成。 
优选地,所述的带内置式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存储第一流体的容器的器壁是用金属,例如不锈钢,铜或镀搪瓷或镀玻璃的普通钢等,和塑料,陶瓷等材料构成的;所述的器壁有一个带外壳的隔热保温层。 
优选地,所述的带内置式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两个输入端口分别配置在外层边壁的两侧成180度的位置,两个输入端口分别配置在外层边壁的两侧180度的位置,一对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可以但不一定在一条垂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的带内置式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两个输入端口分别布置在外层边壁成90度夹角的位置,两个输出端口也分别布置在外层边壁互成90度夹角的位置,一对输入和输出端口可以但不一定要在一条垂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的带内置式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还包括两个备用的装配口的螺栓用于封闭不用的一对输入和输出装配口,和第三个备用的装配口的螺栓用于封闭呼吸通道装配端口。 
优选地,所述的内置式热交换器是从下列热交换器中选择:平板热交换器,盘管热交换器,翅形管热交换器,螺旋管热交换器,直管热交换器中的一种或以上两种或多种热交换器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的内置式热交换器是一个平板热交换器,所述的热交换器内部的液体隔离结构是一个安装在平板热交换器内部空腔的隔板,它将储存第二流体的空间分割为两个子空间,这两个子空间内的液体是互相隔绝的;所述的第二流体的两对输入和输出端口分别布置在两个不同的子空间外壁上,所述的两个子空间其中至少有子空间带有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 
优选地,所述的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包括双层侧壁,双层底壁和双层侧壁与底壁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 
优选地,所述的呼吸通道还包括从下列装置中选择: 
一个开口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布置在所述容器的空气/蒸汽空间的壁上。一个开口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布置在所述容器的壁上且低于容器中所述的液面,一根呼吸管穿过容器的壁且有一端安装在所述容器液面下的装配口上,所述呼吸管在容器内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进入所述容器液面之上的空气/蒸汽空间。 
呼吸通道的下方有一个开口的容器临时存储溢出的蒸汽和液体以便回收。 
优选地,所述的蒸汽冷凝和回收装置可从下列装置中选择: 
一根管子其下部的端口固定在所述容器的开口的呼吸管装配口上,而其上部的端口带有一个可拆卸的帽子,管子的边壁有一个洞,用于将容器内部液面上方的部分与大气相连;一套蒸汽冷凝片放置在所述的呼吸管内用于蒸汽的冷凝和冷凝液的回收。 
所述的呼吸通道在所述容器的壁外的部分带有弯曲的形状,例如U或W的形状,以便液体蒸汽的冷凝和用于冷凝液的临时存储和回收。 
一个封闭的容器用于存储加热后逸出的液体及其蒸汽,它有上部和底部,所述的容器具有液体蒸汽冷凝的手段,例如可使蒸汽冷凝的容器内壁或容器内置的冷凝片;一根呼吸管子的一端向上穿过外壁进入容器的内部空间;管子的另一端与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相连;一个弯曲的管子,例如U形管或W形管,的一端穿过容器的外壁并布置在容器顶部内壁的下方,但与容器顶部内壁有一个间隙;弯曲的管子的另一端在容器的外部;从而在第二液体受热的时候弯曲的管子的底部会积聚一些冷凝的第二流体,并在第二流体冷却的时候被回收进热交换器。 
优选地,所述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还有一个流体输入口提供冷的流体,一个流体输出端口用来将加热后的流体供给用户,一个压力释放阀,一个电加热装置和一个排污阀。 
优选地,所述的液体包括水和防冻液。 
优选地,所述的存储受热液体的密闭容器是一个隔热保温的容器。 
优选地,所述的加热装置可从下列加热装置选择: 
太阳能集热器, 
除太阳能外的其它能源液体加热装置,其包括:一个封闭的充满被加热液体的容器,置于一个保温体内;它有一个液体体输入端口和一个在上部的液体输出端口;一个除太阳能外的其它能源加热源用于加热容器中的液体; 
所述的除太阳能外的其它能源包括化石燃料(例如煤,石油),生物质能(含气化生物质能),天然气或电。 
优选地,所述的带太阳能集热器的流体储存和加热系统是建筑用模块化组装式太阳能吸热墙壁,阳台或栅栏的一个单元;其中两个太阳能集热器成180度布置的热驱动,自循环流体加热和储存系统是建筑用模块化组装式太阳能吸热墙壁,阳台或栅栏的平面单元;两个太阳能集热器成90度布置的自循环和带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流体加热,储存和暖气系统是一个建筑用模块化组装式太阳能吸热墙壁,阳台,屋顶或栅栏的转角单元。 
优选地,所述的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中所述的呼吸通道有一个压力释放阀。 
优选地,所述的呼吸通道上的压力释放阀是带有活塞的压力释放阀,其包括一个压力弹簧,一个活塞,一个通气口和一个固定用的外壳。本实用新型其它方面和性能对于那些技术熟练的人员来说,在阅读完以上应用实例的详细而且精确的说明后应该都是不用创造性劳动,显而易见的。但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附图说明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典型的一些具体实例附图: 
图1A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个带双侧壁和双底壁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 
图1B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个带内置式盘管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 
图1C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个简单的闭环热驱动自循环系统; 
图2A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个带双底壁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 
图2B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个带内置式双翅形管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 
图2C、9A和9B是示意图,举例说明图1中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顶部所带的一种呼吸通道; 
图3A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种形式的液体蒸汽冷凝和回收装置; 
图3B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种形式的液体蒸汽冷凝和回收装置; 
图3C、图10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个图1中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顶部所带的另一种呼吸通道; 
图4A是示意图,举例说明另一种形式的液体蒸汽冷凝和回收装置; 
图4B是示意图,举例说明另一种形式的液体蒸汽冷凝和回收装置; 
图4C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种没有热交换器的热驱动自循环系统; 
图5A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种热驱动自动循环的流体加热和储存系统,它使用双侧壁和双底壁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并带有一个太阳能集热器; 
图5B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种热驱动自动循环的流体加热和储存系统,它使用带内置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并带有一个太阳能集热器; 
图5C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种带有向大气开放的热交换器的热驱动自动循环系统; 
图6A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种热驱动自动循环的流体加热和储存系统,它使用双侧壁和双底壁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并带有2个太阳能集热器; 
图6B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种热驱动自动循环的流体加热和储存系统,它使用带内置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并带有2个太阳能集热器; 
图6C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种集热器在屋顶的热驱动自动循环系统; 
图7A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种热驱动自动循环的流体加热和储存系统,它使用双侧壁和双底壁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并带有2个液体加热装置; 
图7B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种热驱动自动循环的流体加热和储存系统,它使用带内置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并带有2个液体加热装置; 
图7C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种集热器在墙边的热驱动自动循环系统; 
图8A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种热驱动自动循环的流体加热和储存系统,它使用双侧壁和双底壁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并带有1个太阳能集热器和一个暖气发生器; 
图8B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种热驱动自动循环的流体加热和储存系 统,它使用带内置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并带有1个太阳能集热器和一个暖气发生器; 
图8C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种带有热交换器的热驱动自动循环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即利用所提供的热驱动装置按本申请公开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能实现液体的自动循环和能量传输。在这过程中除了系统自身吸收的热量外无需外部的动力。它可以有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个带双侧壁和双底壁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 
图1A中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10是一个水箱;它有一个内胆111,由侧壁112,球冠状的上盖113,球冠状的下盖114围成第一个封闭的空间110,供储存第一流体,它是水。水箱有冷水的输入端口131,热水的输出端口132,还有顶部的洩压阀133,阳极保护装置134,(阳极在水箱内部的部分未画出),排污阀135,以及一个电加热装置136。当然,如有需要,我们也可以用2个电加热装置。 
在内胆111的外侧嵌套了一个圆柱状(其它形状也可以)的第二层外壁115,它的顶部通过一个裙边117与内胆的外壁接合在一起,它的底部118在内胆的下边缘116下方。这样由内胆111的下盖114和内胆的侧壁112,外层壁115,裙边117和底盖118共同构成了夹层的第二空间和容器119,供储存第二流体,它是一种液体,例如水,乙二醇防冻液等。 
在第二层壁上布置着121,123两个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和两个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122和124;输出口122和124不高于输入口121和123,以保证加热后液体的自循环。第二层壁的底部还有若干支柱128和129,将水箱的内胆支撑在外层壁的内部。 
这里夹层119中的液体的热量是通过内胆111的边壁112和底壁114传导给水箱10内的液体的。所以内胆的材料需是导热的金属材料,例如铜,铝,不锈钢或镀搪瓷或玻璃的钢材等。 
一个呼吸通道从外壁的顶部端口125向上延伸并与固定在水箱的顶部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126连接。 
一个第二流体的冷凝和回收装置51连接在装配口126上。装置51的结构如图3A所示。 
图3A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种形式的液体蒸汽冷凝和回收装置。 
这个装置是一个封闭的容器51,有一个顶部511和一个底部512以及侧壁513。一根输入管52,其一端521从装置的底部伸入容器内部并固定在底部上,其开口与容器的底部512平齐。在图3A中输入管52做成了一个空心的螺栓,它的另一端522可以直接旋到水箱顶部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上。 
一根弯管,例如一根U型管(也可以是其它形状的弯管,例如W形管)53的一端531从容器51的侧壁伸入容器的顶部511的内壁,但与容器顶部的内壁有一个间隙。而U型管的其它部分则保持在容器之外,先向下然后再向上延伸,从而U型管的另一端532开口向上,且其底部533在容器之外靠近容器底部的地方。 
图4A是另一种结构的液体冷凝和回收装置,除了U型管63,图4A中的其它部件都与图3A中的相同。只是在图4A中将图3A元件序号的第一个数字改为6,则其元件的名称都相同。 
所不同的是U型管63,它是从容器61的底部612向上延伸入容器,其在容器内的一个端子634是在容器上部内壁611之下,但与容器顶部的内壁有一个间隙。 
图3A和图4A的另一个区别是它们的工作状态可能不同;图6A标识的是与其相连的水箱中的导热介质正在膨胀,即呼吸的时候,因而在连接管子中充满了液体和容器61的底部有少量的液体。这时可能液体的蒸汽正企图通过U型管向外逸出,但由于U型管中残存的一些冷凝液633的温度低于沸点,因而这些逸出的蒸汽将在U型管中凝结并留在管中。这里所述的蒸汽不一定是液体沸腾时的蒸汽,主要是液体加热过程不同温度时都可能产生的蒸汽。 
图4A是示意图,举例说明另一种形式的液体蒸汽冷凝和回收装置。 
图4A的情况有些不同,由于与其相连的水箱中的液体正在冷缩,所以容器51和管子52中的液体已经被吸回水箱,而U型管底部的残留冷凝液533也在被吸向容器,然后从容器底部的管子527流向水箱。 
以上所述的容器的要求是使进入其中的液体蒸汽冷凝,并使冷凝后的液体流回热交换器。一般来说,任何容器的内壁在常温下对蒸汽都具有冷凝功能。所以一般情况下任何金属,塑料,玻璃等材料制成的容器都可以使用。 当系统和环境温度较高,第二流体的蒸发很快时,为了加速冷凝,可以在容器中放置冷凝片,(这个冷凝片在图中未画出)或用良导热材料作容器内壁。以上所述的弯管的要求是具有冷凝功能,同时在弯管较低的部位能临时积聚和储存少量冷凝的液体,以防止液体蒸汽选出系统。一般来说各种材料制成的弯管,例如金属弯管,玻璃弯管,塑料弯管,陶瓷弯管等均能满足要求。弯管的形状也无特殊要求,例如U形弯管,W形弯管等均能满足要求。只要弯管较低的部位能临时积聚和储存少量冷凝的液体,以防止液体蒸汽逸出即可,但透明的管子更受欢迎。 
热驱动自循环流体加热和储存系统,例如太阳能热水器,运行中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导热介质的蒸发和蒸汽通过呼吸口的流失,从而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上述第二液体冷凝和回收装置的引入,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此外,冷凝和回收容器可以用玻璃或塑料做成透明的以便观察水箱内第二液体的存量并在必要时候从此端口添加导热介质。 
图1A中在水箱上部连接两个侧壁的裙边117,可以与水箱内胆上盖113的下边缘平齐。但在图1A中,这个裙边移到了边缘之下,而在顶部的内外侧壁之间留下了一个空间(填充或不填充隔热材料)。这是因为水箱顶部的温度最高,让第一液体充满到水箱内胆的最高处;在外部的加热装置不工作时,顶部热量的散失可能变快,因而留有一定空间,可能更有利于水箱的保温。 
由于只要将第二层的底壁118往上移动,直到与第一层底壁的边缘完全重合并接上,这个装置就变为了双层侧壁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所以这个图例实际上也说明了只有双层侧壁而无双层底壁的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工作情况。 
这个水箱还带有2个备用的供封闭一对不用的输入和输出端口用的螺栓和一个备用的供封闭不用的呼吸端口用的螺栓。当全部呼吸端口封闭后,水箱就可以单独作为带热交换器的普通水箱使用或与自驱动泵,电动泵等联合使用。 
图2A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个带双底壁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 
它是一个圆柱状的水箱20,它由圆柱状的侧壁201,球冠状的上盖202和下盖203构成了第一个封闭的空间21,供储存第一流体,它是水。水箱的侧壁201有一个从水箱20的侧壁下边缘206,向下延伸的侧壁204,它和第二层底盖205,第一层底盖203,围成了第二个空间22,供储存第二液体,它是水或是冰点很低的防冻液例如乙二醇,或者其它液体。 
在水箱的侧壁201上,180°的两边有两根管子208和209,它们的下端221和222分别伸入第一层底盖下的第二空间22,另一端223和224是沿着水箱两侧壁分别向上延伸与一个三通管子相连接。三通管子的上部接头向上延伸并到达水箱顶盖的边缘。三通管子接头的第三个端口是作为与加热装置连接的第二液体的入口。这两根管子208和209,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通道,例如一个紧贴在水箱表面上的槽,其一端伸入下部水箱且与第二空间的液体相通,另一端在水箱的顶部;为了防止腐蚀,这个通道的内部要作镀搪瓷或玻璃等处理。当然这两根管子或槽不一定要在水箱外部,它们也可以穿过水箱并从水箱的内部到达顶部。另外它们的另一端也不一定要放在水箱的顶部。在顶盖下部的某个地方也是可以的。当然,这两个管子208和209在箱壁上的夹角也可以是90°或其它角度。 
在水箱底部侧壁接近底盖205的地方有两个第二液体输出的端口212和214。图中还显示水箱的第二空间被一块隔板207隔成了左右两个空间。这个两个子空间的液体是互相隔绝的。从而形成了两个分开的液体系统。这通常用在水箱两边的加热装置是不同类形加热装置,特别是一种集热器的导热液体是用强制循环的时候。例如,一边的加热装置是太阳能集热器,而另一边是其它能源的加热装置。这里的其它能源包括除太阳能外的所有能源,例如电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天然气,化石燃料等能源。如果其它能源加热的液体不是用强制循环而也是用自然循环时,则这个第二液体的系统可以分开,也可以不必分开为两个子系统。与其相配合,端口223和224可以都是与大气直接或间接相通的。也可以是一个(例如224)与大气相通,而另一个(例如223)是用备用螺栓封闭的。 
这时与太阳能集热器连接的管子,例如208的顶端是打开的,并与一个第二液体的冷凝和回收装置相连。这个装置在上面图3A和图4A中已经介绍过了。而另一根管子209,如果是连到一个有泵的热源,例如地热源,空气源,生物质能源,天然气炉等装置,且使用了电动泵,则需要将打开的管子顶部223用一个备用的封闭螺栓封闭住。或者预先将端部焊住。 
当然,当水箱的两边都是太阳能集热器时,在水箱下部的第二空间的隔板也可以不要,这时两个管子的顶部端口都是开口的,而且分别连接上一个第二液体的冷凝和回收装置。冷凝和回收装置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简化和突出重点,图中略去了许多元件和结构,例如:这个水箱可能有个泄压阀,有个排污阀,有阳极保护装置,还有一个或 两个电加热装置等,在水箱的壁外有隔热保温层,保温层外可能还有一个外壳。 
这些元件在图1A中均有标识;将图1A和图2A比较,读者应该可以理解它们的配置和功用。 
图6A是示意图,举例说明一种热驱动自动循环的流体加热和储存系统90,它使用双侧壁和双底壁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即水箱70,并带有2个太阳能集热器760和780。这里的水箱70与图1A中的水箱10完全一样。只需将水箱元件的序号中的第一个数字7改为1。则所有在图1A中的说明可以适用于图5A。 
图6A中的太阳能集热器760有一个受热液体的输出端口7611和输入端口7612。第一根管子762的一端7621与水箱70的输入装配口723相连。另一端则与太阳能集热器汇流管761的输出端口7611相连。第二根管子763的一端7631与水箱的输出端口724相连,另一端7632则与太阳能集热器760的输入端口7612相连。太阳能集热器770的连接情况与760相同。只不过是接到水箱70的另一对输入输出端口721和722之上。 
如前所述,根据使用用途的不同,这两对输入输出端口721/722和723/724可以分布在水箱侧壁的任意角度上。因而两个太阳能吸热器的相对角度也可以是90-180度的任意角度。当将这个热驱动自循环系统用于建筑,例如用作为阳台,栅拦,屋顶或墙壁的一个单元元件之时,两个太阳能集热器成180度的布置时,则是一个平面单元。而90度的角度布置则构成了一个转角的单元。 
此外当作为建筑物的一个单元元件时,太阳能集热器和水箱间的布置可以而且应当做得很紧凑。 
在图5A中水箱上两对输入输出端口是在一条直线上,因而太阳能集热器的板都是与大地垂直的。其实水箱上的输入输出端口完全可以不在一条垂直的直线上,从而太阳能集热器的板可以与大地成一定的倾角。同时即使水箱上的两对输入输出端口是在一条直线上,也可以通过调节连接管子762,763,782,783的布置,而使太阳能集热器与大地有一定的倾角,以便更好地吸收直射的阳光。当然将水箱和太阳能集热器的整个单元一起作一定的倾角布置也是可以的。这时水箱也是斜放的,为了防止倾倒,对支架要做特殊的设计。 
热驱动自循环液体加热和储存系统90安装完成后整个系统形成了两个 互相隔离但又有热联系的液体空间。第一个空间是水箱40内胆内除热交换器外的空间,它一般充满水或其它待加热的流体,甚至可能是空气。第2个闭环的空间由夹层719,两个太阳能集热器的汇流管,连接它们的管子以及液体冷凝与回收装置51的内部空间组成。这个闭环系统通过U形管63间接的与大气相连。热驱动自循环液体加热和储存系统90安装完成后需加入导热液体,例如水或防冻液。所加的液体的最高液面接近水箱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即可。 
当太阳光照射太阳能集热器760和770并将其中的导热液体加热时,汇流管761(在隔热材料中未画出)中的集热液体受热上升,通过连接管子762进入水箱的夹层719,在这个夹层内受热的液体通过水箱内胆的侧壁和底壁716,将热量传给水箱内的水或其它流体后温度下降并下沉。然后通过水箱的输出端口724和管子763重新进入太阳能集热器760的汇流管并再次加热上升。如此周而复始就用太阳能将水箱70中的冷水加热了。在这里,太阳能热是唯一驱动液体循环,实现热交换的能源。除了热之外不再需要其它能源,例如电。同时由于当太阳光强烈则太阳能集热器吸热增加,热循环加快。反之循环减弱。没有阳光时热驱动的循环就完全停止。所以我们也不需要额外的控制装置。这种系统本身具有自驱动,自控制和自循环的功能。 
在系统工作的时候,呼吸端口425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将系统中受热液体膨胀所产生的压力释放出来,使得导热介质系统中始终维持接近大气压。同时它也提供了导热液体膨胀和收缩的空间,这样导热介质的自循环才有可能实现。当加热装置加热时,液体膨胀,可能有少量导热液体和受热蒸发的蒸汽汇聚在容器51中。一部分蒸汽在容器51的内壁冷凝后流回水箱70。另一部分蒸汽则逸出进入U形管并在管内冷凝后积聚在管内较低的地方。即U形管的底部。这些积聚的液体使所有后续逸出的蒸汽都在这里凝结而无法逸出系统。当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夹套719中的液体冷却时,液体收缩,液体呼吸和冷凝装置中的蒸汽也收缩和冷凝。液体呼吸和冷凝的容器51中产生负压,就将U形管中积聚的液体部分或全部吸回水箱。这样,尽管水箱的导热液体储存空间是与空气直接或间接相通的,而且系统工作时导热液体的温度很高,但由于液体呼吸和冷凝装置51的存在,导热液体由于蒸发而导致的液体损失却很少。这就使得系统能够长期正常运行。 
有时因为环境或其它原因,我们希望采用一个单太阳能集热器系统。这时只需将太阳能集热器780取下,将端口421和423用备用螺栓封住就可以 了。这就是图5A中所示的系统。当然也可以将两个太阳能集热器760和780都换成其它能源的液体加热装置。或者将太阳能集热器780取下,将端口421和423用备用螺栓封住,而将太阳能集热器760换成其它能源的液体加热装置。 
根据上面的叙述,图5A和图6A中的水箱完全可以用一个双层底壁或双层侧壁的水箱代替。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也是完全一样的。 
图7A示意性地说明了一个应用双层侧壁和双层底壁的水箱10所构成的热驱动自循环液体加热和储存系统11。与图5A不同的是,这里用了一个太阳能吸热装置760和一个其它能源(图中是天然气)的液体加热装置。 
在这里水箱10,太阳能集热器760及它们互相间的连接与上面图6A叙述相同。这里的天然气液体加热装置1100是一个中空的圆筒状(当然也可以做成圆锥状,方型或其它的形状)的金属(或陶瓷等)做成的水箱。它的底部边壁上有一个导热液体的入口1106,通过一根管子与水箱的一个导热液体出口124相连。它的上部(或顶部)边壁上有一个导热液体的出口1105。通过一根管子1107与水箱的一个入口123相连。管子上有一个阀门1109(底部的管子也有,只是没有画出)用于在天然气液体加热装置1100退出运行时,切断其与水箱的联系。顶上的盖子1113是用来遮挡火星和分散热空气的。 
天然气加热装置1100有外壁1101,内壁1102和隔热保温层1103(图中未画出)。导热液体就存储在内,外壁和上,下盖之间的空间。其内部空腔1104有一个天然气的燃烧炉头1110。它是通过一根天然气管子1111供气。当然管子上还有一个控制阀门1112用于开关和控制天然气。 
当系统工作的时候,燃烧的天然气在加热装置的空腔1104中燃烧,加热液体加热装置1100空腔内的内壁1102(为了防腐蚀和保温,内壁可能有保护涂层),将加热装置1100中的液体加热,加热后的液体通过输出端口1105和管子1107进入水箱的夹层119,在这里将热量传给水箱中的水之后,又通过水箱的输出端口124回到加热装置1100中。其过程与太阳能集热器没有区别。 
一个太阳能吸热装置和一个其它能源的液体加热装置组成的热驱动自循环液体加热和储存系统的其它部分的工作原理与上面所述的双太阳能吸热装置的工作原理没有不同。不再赘述。 
图7A中第二个加热装置虽然是一个天然气加热装置,但实际上它可以是任何种类的加热装置,例如化石燃料(例如煤)炉加热装置,生物质能(含生 物质能气化)炉加热装置,地热能和空气能加热装置等等。与其它常用的液体加热装置不同的是,这里的加热装置要求的液体存储体积可以很小,例如一根金属管子即可。当然为了保温和防止腐蚀的原因,这个加热装置的液体储存装置需要一个保温和防腐材料,例如耐火砖或陶瓷的保护层。当然这个加热装置也可以是一个地热能或空气能加热装置。但由于这类加热装置常用用强制循环,所以这时的水箱在边壁和底壁会有隔板(例如图2A的隔板207)将导热液体的空间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子系统。而呼吸端口只与一个子系统,即与太阳能加热装置相连的子系统连接。另一个子系统则没有与大气相连的呼吸端口。或是即使有呼吸端口也已用备用螺栓封闭。 
图8A示意性地说明了一个具有暖气功能的热驱动自循环液体加热和储存系统130。该系统由双层侧壁和双层底壁热交换器的液体加热储存装置,它是一个水箱10,一个太阳能集热器760和一个暖气发生装置构成。图8A中的水箱10,太阳能集热装置760的各个元部件和互相连接方式在图7A中已经作了详细介绍。这里主要对暖气发生装置作个说明。该装置主要由一个翅形管散热器771(当然盘管,直管,螺旋管等或平板散热器也可以)组成。它有一个输入端口773和一个输出端口774,它们分别通过二根管子连接到水箱10的输出端口123和输入端口124。2个阀门777和778在需要的时候将散热器和水箱分离。 
太阳能集热器760吸收阳光并产生热量传送给水箱10,从而水箱中的温度高于室温。当需要取暖的时候,打开阀门777和778,水箱中的热水通过阀门777流入翅形管771并将热量散给周围的空气。冷却后再经阀门778回到水箱的底部。为了加速暖气的产生和实现暖气的定向传送,有时在翅形管外加一个护罩772,护罩上有一个活动的门770。(图中的门是向上开的,实际上门的朝向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方向)。护罩内有一个或几个电风扇(图内未画出),通过电风扇加速翅片散发的热量扩散。如果在护罩721的门外加上一根暖气导管,(图内也未画出)就可以把暖气传送到需要的地方。 
需要注意的是水箱的123装配口,在与集热器相连时是输入端口,但在供暖气时则成为输出端口。同理,受热时的输出端口124则成了输入端口。 
当然这个流体散热器也可以装在两个太阳能集热器的热驱动自循环液体加热系统中或一个太阳能集热器和一个其它能源加热装置的热驱动自循环液体加热系统中。但这时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就要有三对输入和输出端口了。 
图1B以纵剖面示意性地举例说明了一个带内置热交换器可用于热驱动,自循环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它是一个水箱30。这个水箱有一个储水的内胆301,在它的外壁有一个冷水输入装配口313和热水的输出装配口312,在它的顶盖上有保护阳极313,泄压阀314,边壁上一个电加热装置315和除污阀316,内胆外的隔热保温层317和外壳318。 
在水箱30的外壁301上分布着两个输入装配口321和322以及输入装配口323和324,在水箱的顶上还有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325。 
在水箱30中安装了一个热交换器330,它使第二流体,它是热传导介质,比如,水,乙二醇或其它导热液体,流过水箱,但又与水箱中的水隔离,并将热量传给水箱中的水。 
热交换器330是由一个盘管3301和一些直管组合而成,当然这个盘管也可以是翅型管,螺旋管或光管。这个热交换器还可以是一个方型或椭圆型的盒子,即所谓的平板热交换器或其它类形的热交换器。关键是它有两个输入口331和332,分别安装在装配口321和322上,两个输出口333和334分别安装在装配口323和324上。以及一个呼吸口3250固定在装配口325上,在这里五个装配口331,332,333,334,335之间的液体是互相连通的。这里的输入口331和332总不会低于输出口333和334的,以保证加热后的液体的自循环。 
一个导热介质的冷凝和回收装置51安装在呼吸通道装配端口325上。如图3B所示,这个装置是一个封闭的容器51,有一个顶部511和一个底部512以及侧壁513。一根输入管52,其一端521从装置的底部伸入容器内部并固定在底部上,其开口与容器的底部512平齐。在图3B中输入管52做成了一个空心的螺栓,它的另一端522可以直接旋到水箱顶部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325上。 
一根弯管,例如一根U型管53的一端531从容器51的侧壁伸入容器的顶部511的内壁,但与容器顶部的内壁有一个间隙。而U型管的其它部分则保持在容器之外,先向下,然后再向上延伸,从而U型管的另一端开口522向上,且其底部533在容器之外靠近容器底部的地方。 
图4B是另一种结构的液体冷凝的回收装置,如图4B所示,这个装置是一个封闭的容器61,有一个顶部611和一个底部612以及侧壁613。一根输入管62,其一端621从装置的底部伸入容器内部并固定在底部上,其开口与容器的底部612平齐。在图3B中输入管62做成了一个空心的螺栓,它的 另一端622可以直接旋到水箱顶部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126上。 
一根U型管(其它弯管,例如W形管等也可以)63的一端634从容器61的底部伸入容器的内部并接近顶部的内壁511,但与容器顶部的内壁有一个间隙。而U型管的其它部分则保持在容器之外,先向下,然后再向上延伸,从而U型管的另一端632开口向上,且其底部在容器之外靠近容器底部的地方。U型管固定在容器61的底部。 
所不同的是U型管63,它是从容器61的底部612延伸入容器,其在容器内的一个端子633是在容器上部内壁611之下。但与容器顶部的内壁有一个间隙。 
图5B和图6B的另一个区别是它们的工作状态可能不同;图6B标识的是与其相连的水箱中的导热介质正在膨胀,即呼吸的时候,因而在连接管子中充满了液体和容器61的底部有少量的液体。这时可能液体的蒸汽正企图通过U型管向外逸出,但由于U型管中残存的一些冷凝液633的温度低于沸点,因而这些选出的蒸汽将在U型管中凝结并留在管中。 
图5B的情况有些不同,由于与其相连的水箱中的液体正在冷缩,所以容器51和管子52中的液体已经被吸回水箱,而U型管底部的残留冷凝液533也在被吸向容器,然后从容器底部的管子527流向水箱。 
以上所述的冷凝和回收装置容器的要求是使进入其中的液体蒸汽冷凝,并使冷凝后的液体流回热交换器。由于呼吸管325或425的上部端口在容器51或61的底部,所以冷凝后的液体很容易流回热交换器330或430.一般情况下容器的内壁在常温下对蒸汽都具有冷凝功能。所以一般情况下各种材料,例如:金属,塑料,聚合物,玻璃等材料制成的容器都可以使用。但当系统和环境温度较高,第二流体的蒸发很快时,为了加速冷凝,可以在容器中放置冷凝片,(这个冷凝片在图中未画出),或用良导热材料作容器内壁。以上所述的弯管的要求是具有冷凝功能,同时在弯管较低的部位能临时积聚和储存少量冷凝的液体,以防止液体蒸汽继续逸出。一般来说各种材料制成的弯管,例如金属弯管,玻璃弯管,塑料弯管,陶瓷弯管等均能满足要求。弯管的形状也无特殊要求,例如U形弯管,W形弯管等均能满足要求。当热交换器中的液体冷却收缩,这些积聚在U形管中的液体都会被吸回热交换器。 
热驱动自循环流体加热和储存系统,例如太阳能热水器,运行中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导热介质的蒸发和蒸汽通过呼吸口的流失,从而影响装置的正常 运行。上述第二液体冷凝和回收装置的引入,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此外,冷凝和回收容器可以用玻璃或塑料做成透明的以便观察水箱内第二液体的存量并在必要时候从此端口添加导热介质。 
这个水箱还带有2个备用的供封闭一对不用的输入和输出端口用的螺栓和一个备用的供封闭不用的呼吸端口用的螺栓。当全部呼吸端口封闭后,水箱就可以单独作为带热交换器的普通水箱使用或与自驱动泵,电动泵等联合使用。 
图2B示范性地说明了另一种带内置热交换器可用于热驱动,自循环系统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与图1B一样,这是一个水箱40,它有一个储水的内胆401,在它的外壁有一个冷水的输入口413和热水的输出口412,在它的顶盖上有保护阳极413,泄压阀414,电加热装置415和除污阀416,以及内胆外的隔热保温层417和外壳418。在水箱40的外壁401上分布着两个输入装配口421和422以及输入装配口423和424,在水箱的顶上还有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425。 
图中详细地列出了水箱的各种元器件。它们不一定都是需要的。例如保温层外的外壳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假如我们用陶瓷做保温层的话。这些元器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电加热装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还可以完全没有;泄压阀既可以装在顶部,也可以装在边壁上。 
在水箱40中安装了一个热交换器430,它使第二流体,它是热传导介质比如,水,乙二醇或其它导热液体流过水箱,但又与水箱中的水隔离,并将热量传给水箱中的水。 
图中的这个热交换器是由2个翅型管4301,4302和一些直管组合而成。当然这个翅型管也可以是盘管,螺旋管或光管。这个热交换器还可以是一个方型或椭圆型的盒子,即所谓的平板热交换器,或其它的热交换器。关键是它有两个输入口431和432,分别安装在装配口421和422上,两个输出口433和434分别安装在装配口423和424上,以及一个呼吸口435固定在装配口425上。这里的输入口431和432总不会低于输出口433和434,以保证加热后的液体的自循环。 
与图1B不同的另一点是这个热交换器通过一个活动的隔离的结构可以将其分为两个液体隔绝的分系统,4310和4320。分割这两个子系统的隔离结构是在横管4306和4307间的一个隔离塞子4309,以及在横管4303和4304间的一个隔离塞子4308。在这两处的管子直径比其它地方的直径略微缩小, 两个塞子可以分别从端口421和423送入,当然这个塞子也可以改为预先焊接的隔离帽子。这里的分系统4310由横管4303,4306,翅型管4301组成,而分系统4302是由横管4304,4307,翅型管4302以及呼吸管4305组成。 
一个导热介质的冷凝和回收装置61安装在呼吸装配口325上。如图4B所示,这个装置是一个封闭的容器61,有一个顶部611和一个底部612以及侧壁613。一根输入管62,其一端621从装置的底部伸入容器内部并固定在底部612上,其开口与容器的底部612平齐。在图3B中输入管62做成了一个空心的螺栓,它的另一端622可以直接旋转到水箱顶部的呼吸装配口425上。 
一根U型管63的一端634从容器61的底部612伸向容器的顶部但与容器顶部的内壁611有一个间隙。它固定在容器61的底部631上。而U型管的其它部分则保持在容器之外,先向下然后再向上延伸,从而U型管的另一端632开口向上,且其底部633在容器之外靠近容器底部的地方。 
图3B是另一种结构的液体冷凝和回收装置,只要将图4B中的元件序号的第一个数字改为5,则其它元件的名称都相同。 
所不同的是U型管53,它是从容器51的侧壁513向内延伸入容器,其在容器内的一个端子531是在容器上部内壁511之下。但与容器顶部的内壁有一个间隙。 
图3B和图4B的另一个区别是它们的工作状态可能不同;图6B标识的是与其相连的水箱中的导热介质正在膨胀,即呼吸的时候,因而在连接管子中充满了液体和容器61的底部有少量的液体。这时可能液体的蒸汽正企图通过U型管向外逸出,但由于U型管中残存的一些冷凝液633的温度低于沸点,因而这些逸出的蒸汽将在U型管中凝结并留在管中。 
以上所述的容器的要求是使进入其中的液体蒸汽冷凝,并使冷凝后的液体流回热交换器。一般来说,任何容器的内壁在常温下对蒸汽都具有冷凝功能。所以一般情况下任何金属,塑料,玻璃等材料制成的容器都可以使用。但当系统和环境温度较高,第二流体的蒸发很快时,为了加速冷凝,可以在容器中放置冷凝片,(这个冷凝片在图中未画出)或用良导热材料作容器内壁。以上所述的弯管的要求是具有冷凝功能,同时在弯管较低的部位能临时积聚和储存少量冷凝的液体,以防止液体蒸汽逸出系统。一般来说各种材料制成的弯管,例如金属弯管,玻璃弯管,塑料弯管,陶瓷弯管等均能满足要求。弯管的形状也无特殊要求,例如U形弯管,W形弯管等均能满足要求。只要 弯管较低的部位能临时积聚和储存少量冷凝的液体,以防止液体蒸汽逸出即可。 
图6B.示意性地说明一个应用了带内置式热交换器的液体加热装置,即水箱40,的热驱动自循环液体加热和储存系统100。它同时带有2个太阳能集热器760和780。 
这里的水箱40与图2B中的水箱40完全一样。所有在图2B中的说明均可以适用于图6B。 
这里的太阳能集热器760有一个受热液体的输出端口7611和输入端口7612。第一根管子762的一端与水箱40的输入装配口422相连。另一端则与太阳能集热器761的输出端口7611相连。第二根管子763的一端7631与水箱的输出端口424相连,另一端7632则与太阳能集热器760的输入端口7612相连。太阳能集热器770的连接情况与760相同。只不过是接到水箱70的另一对输入输出端口421和423之上。 
如前所述,根据使用用途的不同,这两对输入输出端口421/422和423/424可以分布在水箱侧壁的任意角度上。因而两个太阳能吸热器的相对角度也可以是0-180度的任意角度。当将这个热驱动自循环系统用于建筑,例如作为阳台,栅拦,屋顶或墙壁的一个单元元件之时,两个太阳能集热器成180度的布置时,则是一个平面单元。而90度的角度布置则构成了一个转角的单元。 
此外当作为建筑物的一个单元元件时,太阳能集热器和水箱间的布置可以而且应当做得很紧凑。 
在图6B中水箱上两对输入输出端口是在一条直线上,因而太阳能集热器的板都是与大地垂直的。其实水箱上的输入输出端口完全可以不在一条直线上,从而太阳能集热器的板可以与大地成一定的倾角。同时即使水箱上的两对输入输出端口都是在一条直线上,也可以通过调节连接管子762,763,782,783的布置,而使太阳能集热器与大地有一定的倾角,以便更好地吸收阳光。当然将水箱和太阳能集热器的整个单元一起作一定的倾角布置也是可以的。这时水箱也是斜放的,为了防止倾倒,对支架要做特殊的设计。 
热驱动自循环液体加热和储存系统100安装完成后整个系统形成了两个互相隔离但又有热联系的液体空间。第一个空间是水箱40内胆内除热交换器外的空间,它一般充满水或其它待加热的流体,甚至可能是空气。第2个闭环的空间由热交换器430,两个太阳能集热器的汇流管761和781,连接 它们的管子4303,4306,4307,4308以及液体冷凝与回收装置61的内部空间组成。当然这时塞子4307和4308并没有塞入。这个闭环系统通过U形管63间接的与大气相连。热驱动自循环液体加热和储存系统100安装完成后需加入导热液体,例如水或防冻液。所加的液体的最高液面接近水箱的呼吸装配口即可。 
当太阳光照射太阳能集热器760和780并将其中的导热液体加热后,汇流管761(在隔热材料中未画出)中的集热液体受热上升,通过连接管子762和763进入水箱的热交换器430,在这个热交换器的管子内,特别是两根翅形管4301和14301内受热的液体通过管子的外壁将热量传给水箱内的水或其它流体后,其温度下降并下沉。然后分别通过水箱的输出端口423,424和管子783和763重新进入太阳能集热器760和780的汇流管并再次加热上升。如此周而复始就用太阳能将水箱70中的冷水或其它流体加热了。在这里,太阳能热是唯一驱动液体循环,实现热交换的能源。除了热之外不再需要其它能源,例如电。同时由于当太阳光强烈时太阳能集热器吸热增加则循环加快。反之循环减弱。没有阳光,热驱动的循环就停止。所以我们也不需要额外的控制装置。系统本身具有热自驱动,自控制和自循环的功能。 
在系统工作的时候,呼吸端口425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将系统中受热液体膨胀所产生的压力释放起来,使得导热介质系统中始终维持接近大气压。同时它也提供了导热液体膨胀和收缩的空间,这样导热介质的自循环才有可能实现。当加热装置加热时,液体膨胀,可能有少量液体进入液体呼吸和冷凝的容器51。同时导热液体受热蒸发的蒸汽也汇聚在容器51中。一部分蒸汽在容器61的内壁冷凝后流回水箱70。另一部分蒸汽则逸出进入U形管并在管内冷凝后积聚在管内较低的地方。即U形管的底部。这些积聚的液体使所有后续逸出的蒸汽都在这里凝结而无法逸出系统。当加热装置停止加热,热交换器430中的液体冷却并收缩,液体呼吸和冷凝装置中的蒸汽也收缩和冷凝。液体呼吸和冷凝的容器61中产生负压,就将U形管中积聚的液体部分或全部吸回水箱。这样,尽管水箱的导热液体储存空间是与空气直接或间接相通的,而且系统工作时导热液体的温度很高,但由于液体呼吸和冷凝装置61的存在,导热液体由于蒸发而导致的液体损失却很少。这就使得系统能够长期正常运行。 
根据上面的叙述,图6B中的水箱完全可以用图5B中的带内置盘管热交换器的水箱代替。它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也是完全一样的。有时因为环 境或其它原因,我们希望采用一个单太阳能集热器系统。这时只需将太阳能集热器780取下,将端口421和423用备用螺栓封住就可以了。这就是图5B中所示的系统。 
有时因为环境或其它原因,我们希望采用一个单太阳能集热器系统。这时只需将太阳能集热器780取下,将端口421和423用备用螺栓封住就可以了。这就是图5B中所示的系统。当然也可以将两个太阳能集热器760和780都换成其它任何能源的液体加热装置。或者将太阳能集热器780取下,将端口421和423用备用螺栓封住,而将太阳能集热器760换成其它能源的液体加热装置。 
图7B示意性地说明了一个应用带内置式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它是水箱40,所构成的热驱动自循环液体加热和储存系统120。与图6B不同的是,这里用了一个太阳能吸热装置760和一个其它能源(图中是化石燃料煤)的液体加热装置1200。 
在这里水箱40,太阳能集热器760及其互相的连接与上面图6B叙述相同。这里的煤炉1200包括一个中空的圆筒状(当然也可以做成圆锥状,方型或其它的形状)保温材料制成的炉筒1201,炉筒有一个内壁1202和一个外壁1204。在保温材料之中有一根金属盘管1203。它的一端在煤炉的下部1206,另一端在煤炉的上部1205.底部有一根煤球燃烧的炉膛1210.当系统工作时燃料煤在煤炉1210中燃烧,加热炉膛和其中的水管1203,管子1203中的水被加热后膨胀上升通过管子1207进入水箱中的热交换器430,放出热量后通过输出端口424和管子1208回到管子1203再次加热。如此周而复始,就用煤炉将水箱中的水加热了。其过程与太阳能集热器没有区别。在煤炉和水箱的连接管子1207上串联了一个阀门1209,用于在需要时将煤炉与水箱分开。(底部的管子1208也串联有一个阀门,只是没有画出)。 
一个太阳能吸热装置和一个其它能源的液体加热装置组成的热驱动自循环液体加热和储存系统的其它部分的工作原理与上面所述的双太阳能吸热装置的工作原理没有不同。不再赘述。 
图7B中第二个加热装置虽然是一个煤炉,但实际上它可以是任何种类的加热装置,例如天然气炉加热装置,生物质能(含生物质能气化)炉加热装置,地热能和空气能加热装置等等。与其它常用的液体加热装置不同的是,这里的加热装置要求的液体存储体积很小,例如一根金属管子即可。当然为了保温和防止腐蚀的原因,这个加热装置的液体储存装置需要一个这个加热 装置的液体储存装置需要一个保温和防腐材料,例如耐火砖或陶瓷的保护层。当然这个加热装置也可以是一个地热能或空气能加热装置。但由于这类加热装置常用用强制循环,所以这时的水箱需要将4307和4308的隔离塞子加上,使导热液体的空间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子系统。而呼吸端口只与一个子系统,即与太阳能加热装置相连的子系统连接。另一个子系统则没有与大气相连的呼吸端口。或是即使有呼吸端口也已用备用螺栓封闭。 
图8B示意性地说明了一个具有暖气功能的热驱动自循环液体加热和储存系统140。该系统由内置盘管热交换器的液体加热储存装置,它是一个水箱30,一个太阳能集热器760和一个暖气发生装置970构成。图8B中的水箱30,太阳能集热装置760的各个元部件和互相连接方式在图5B中已经作了详细介绍。这里主要对暖气发生装置970作个说明。该装置主要由一个翅形管散热器771(当然盘管,直管,螺旋管等或平板散热器也都可以)组成。它有一个输入端口773和一个输出端口774,它们分别通过二根管子连接到水箱30的输出端口322和输入端口324。2个阀门777和778在需要的时候将散热器和水箱分离。 
太阳能集热器760吸收阳光并产生热量传送给水箱30,从而水箱中的温度高于室温。当需要取暖的时候,打开阀门777和778水箱中的热水通过阀门777流入翅形管771并将热量散给周围的空气。冷却后再经阀门778回到水箱的底部。为了加速暖气的产生和实现暖气的定向传送,有时在翅形管外加一个护罩721,护罩上有一个活动的门770。。(图中的门是向上开的,实际上门的朝向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方向)。护罩内有一个或几个电风扇(图内未画出),通过电风扇加速翅片散发的热量扩散。如果在护罩721的门外加上一根暖气导管(图内也未画出),就可以把暖气传送到需要的地方。 
需要注意的是水箱的322装配口,在受热时是输入端口,但在供暖气时则成为输出端口。同理,受热时的输出端口324则成了输入端口。当然这个流体散热器也可以装在两个太阳能集热器的热驱动自循环液体加热系统中或一个太阳能集热器和一个其它能源加热装置的热驱动自循环液体加热系统中。但这时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就要有三对输入和输出端口了。 
例如两个子空间由两根管子连接,连接处有两个预设的阻隔盖子;或所述的管子在连接处的内径较小且小于两对输入和输出端口的直径,2个用于两根管子缩径处的盖子或塞子能在需要时从外部送入缩小口径的管子处将两个子空间隔绝。 
参考图1C,举例说明了一个运行中的热驱动自循环系统。系统9110包括一个集热器9111,有一个液体存储器9112充满着导热介质,它是液体9113,所说的液体存储器有一个输入口9115和输出口9114,所述的输出口9114不低于输入口9115. 
一个受热液体的自驱动泵9121用于集热器9111.受热液体的自驱动泵有一个封闭的容器91210用于盛放受热液体,它有一个壁将内外空间分开。其部分内部空间充有受热液体。从而其内部有一个在液面9124上部的空气/蒸汽空间9127。和一个较低的液体空间9125在液面9126之下。一个输入端口9122和一个输出端口9123布置在所述的容器的壁上,它们都位于容器中的液体表面9126之下。同时输入端口不高于输出端口。 
一个呼吸通道9124布置在所述容器9121的壁上,以便容器内部液面9126上方的内部空气/蒸汽空间能与大气相连通。所述的呼吸通道9124有一个液体和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将在图2C、9A和9B和图3C和图10中加以说明。 
第一根管子9131有一个端子91311与集热器9111的输出端口9114相连接。而9131的另一端则与自驱动泵9121的输入端口9122相连接。所述的自驱动泵9121的输入端9122不低于所述的集热器9111的输出端9114。这是为了热驱动的液体能向上流入自驱动泵9121。 
第二根管子9132的一端91321与自驱动泵9121的输出端口9123相连。而其另一端91322则连接到集热器9121的输入端口9115。图上示出,第二根管子9132的顶部是高于集热器9111而其底部是低于集热器9111,而其中间部位是与集热器的位置高度相同。 
图1C中集热器9111第一根管子9131,自驱动泵9121和第二根管子9132共同组成了一受热液体的闭环回路。但集热器9111受热之后受热液体趋于向上运动,而冷的液体则反向运动。当热的液体移动到自驱动泵9121时在集热器9111和管子9132底部的冷的液体就跑上来补充。从而在系统9110中产生一个动力。这样只要有吸热,系统的运行就能继续下去。 
图1C也是一个闭环自驱动的液体暖气系统的基本回路。 
这个回路的例子说明:通过在集热器的顶部接入自驱动泵就有可能形成一个液体的闭合回路。在这个回路中热有可能被传到比加热装置更高,更低或相同高度的地方而无需外加的动力泵。 
参考图2C、9A和9B举例说明了一个使用中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泵 9121。这个泵包括一个封闭的容器92210用于存储受热液体。它有一个壁92211将其内外空间分开。其内部空间部分充填有受热液体,同时有在液体9226之上的空气/蒸汽的空间9227和在液面9226之下的下部液体空间9225。 
一个输入端口9222和输出端口9223安排在封闭的容器9210的壁92211之上。两者都在所述容器9221的液面之下。同时所述的输入端口9222不低于所述的输出端口9223。所述呼吸通道的端口9224是在所述容器9221的壁92211上的一个连接装配口.它用于将液面9226上的空气/蒸汽空间与大气相连接。所述的呼吸通道有一个液体和蒸汽的冷凝和回收机构9229或是9260,固定在装配口9224之上。元件9229是一根“N”型的管子。从容器9221中溢出的蒸汽在这管子9229中可能被冷凝,而冷凝液可能被临时存储在管子的较低部位92290。当驱动泵中的液体冷却时,容器中的负压力就可能将冷凝液吸回到容器9221中。从而在闭环系统中的液体就能保持不变.当管子9229的端口92292较高的时候这也是一个通道用来向闭环系统中添加液体。 
另一种形式的液体蒸汽冷凝和回收机构9260也可以安装在装配口9224上。这里有一根透明的管子9240带一个帽子9243。一个洞9244开在管子9241的边壁上用于将空间9227和大气相连通。一组蒸汽冷凝片,例如铜片,安放在呼吸管9241中用于将蒸汽冷凝和回收到容器之中去。 
参考图3C和图10,举例说明了另一种类型的呼吸通道9321,一个封闭的容器93210用于存储受热的液体,它有一个壁93211用于将内外的空间分开。在内部的空间充填有部分的受热液体,同时有一个上部的空气/蒸汽空间9327在液面9326之上,和一个较低的液体空间9325在液面9326之下。一个输入端口9322和一个输出口9323安排在容器9321的边壁93211之上。二者都在液面9326之下。输入口9322不低于输出口9323。 
一个呼吸通道9324安在所述容器的壁上,用于将液面9326上部的空间9321与大气相连通。该呼吸通道有一个液体和蒸汽的冷凝和回收机构,它包括一个装配口9324在所述容器的液面9326之下的壁上。一根呼吸管9329固定在所述的液面下的装配口9324上。它的一端向上伸入空间9327。这个呼吸管有一部分93290是在所述容器壁的外部,同时有一个弯曲的形状,例如U型。这是为了液体蒸汽的冷凝和冷凝的液体93290能临时的存储以及回收。这也如同图2中所介绍的。 
参见图4C,举例说明了一个运行中的闭环热驱动自循环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一个集热器9411,一个液体加热和储存罐431和连接管子9451和9452。集热器9411包括2个太阳能集热器9412和9416。集热器有一个液体槽9412充满着导热媒质,它是液体9413。液体槽9412有输入口9415和输出口9414。输出口9414不低于输入口9415。 
一个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9413部分地充填有液体。装置设有受热液体的输入口9432和输出口9433。二者都位于装置中液面的下方。受热液体的输入口9432不低于输出口9433。一个呼吸通道9437安装在9431的壁上以便装置内部液面上的空气/蒸汽空间与大气相连通。这个呼吸通道也有一个液体和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如同在图2和图3中说明的。第一根管子9451的一端94511连在集热器9411的输出端口9414。而其另一端94512连接到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9431的输入端口9432。输入端口9432不低于集热器的输出端口9414。第2根管子9452的一端94521连接到液体加热储存装置的输出端口,而另一端94522连接到集热器的输入端口9415。 
图4C中,集热器9411,管子9415,储热装置9431和管子9452组成了一个受热液体的闭环回路,当太阳能集热器9411接受了太阳能的热量,受热的液体趋向于向上移动,而冷的液体就反向移动。这种受热液体,这里是水,移动到水箱9431,而在集热器9411和管子9452底部的冷的液体就前来补充这个空间。从而在系统9410中产生了一个循环的动力使得系统能维持运行,只要有热量在加热,系统的运行就能自动继续下去。 
有时呼吸通道9437也可以用一个泄压阀来代替,将它安装在储热装置9431的装配口上。在这种情况下储热装置就成为一个压力罐。泄压阀就变成为一个呼吸通道。储热装置内部与大气的相连是间断的,而不是持续的..或者呼吸通道上的压力释放阀是带有活塞的压力释放阀,其技术特征是:包括一个压力弹簧,一个活塞,一个通气口和一个固定用的外壳。这时储热装置内部与大气的相连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无论前者或后者在这种压力罐中热的传输速度不如开放的储热罐那么好。另外安全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因为溢出的是高压气体和液体.同时泄压阀总是不断地开和关容易损坏。解决方案之一是在装配口9434再安装一个不同动作压力的泄压阀作为安全阀,并对高压气体和液体加以防护。 
如同一般的储热装置,上述的储热装置还有冷液体入口9436,热液体出口9435,排污阀9439和保护阳极9438。 
参考图5C,举例说明了一个运行中的热驱动自循环系统。这时太阳能集热器是安放在建筑的墙9550外,而储热装置9531是放在不会冷冻的室内。集热器9510有一个储液槽9513充满了导热媒质,它是一种液体。储液槽9513有一个输入口9515和输出口9514.9514不低于9515。 
一个流体加热和储存罐9531,它有一个第一流体的储存罐,所述的流体是水,一个输入口9536,一个第一流体输出口9535,一个第2流体的入口9541和出口9542。这个储存装置还有一个装置9540安装在储存装置9531之中,用于第2流体(这第2流体也是液体),流过储存装置又跟第一流体相隔离。这个装置与第2流体的输入口9532和输出口9533液体相连。它是一个热交换器9540。这个热交换器9540有一个呼吸通道向上延伸,而其端口安置在储热罐9531顶部的壁95311之上。这个呼吸通道将热交换器中的液体与大气相连通。 
第一根管子9545的一端连到集热器9511的输出端子95452,而另一端95451连到流体加热和储存罐9531的第2流体的输入端口9532。9532不低于95452。第2根管9546的一端95461连接到第2种液体的出口9533,而另一端口95462则接到集热器9511的输入端9515。 
在图5C中集热器9511,管子9545,热交换器9540和管子9446组成了一个闭环的受热液体回路。当太阳能集热器9511吸收了太阳能的热量。受热的液体趋于向上移动,而冷的液体则相反。当受热的液体流入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9531的热交换器9540,在集热器9541和管子9546底部的液体就向上运动来补充这个空间。因而在系统9510中就产生了一个循环的动力,使得系统只要有热量就能维持运行。热交换器(这个例子是一个带翅片的管子)将第2流体中的热量传给储热装置中的第一流体,与此同时冷却后的液体又回到集热器中继续加热。从而完成了一个热传输的过程。在这个例子中尽管闭环回路是开放的,但第一流体的回路却是封闭的和承压的。 
同样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9531有冷液体的输入口9536,热液体的出口9535,排污阀9539和保护阳极9538。 
参考图6C,举例说明了运行中的闭环的热驱动液体自循环系统9610。这个例子使用了热驱动泵9621,而太阳能集热器则是安装在建筑的屋顶9651。 
这个系统包括了太阳能集热器9611,热驱动泵9621和一个带有热交换器9640的储热装置9631,以及连接管子。 
这里的太阳能集热器有一个储液槽9613充满了导热媒质,它是一种液体。液体槽9613有一个输入口9615和输出口9614。输出口9614不低于输入口9615。 
受热液体的自驱动泵9621有一个封闭的容器96210用于存储加热的第2液体,这里是防冻液。自驱动泵9621有一个壁将内部和外部的空间分开。这个内部空间部分地充有第2液体,同时有一个上部的空气/蒸汽空气9627。它在液面9626之上。它还有一个较低的液体空间9625是在液面9626之下。 
一个输入口9622和一个输出口9623布置在容器的壁上。输入口9622和输出口9633都在所述容器9621的液面9626之下。这里输入口9622不低于输出口9623。一个呼吸通道9624装在容器的壁上用于将液面之上的空气/蒸汽空气9627和大气相连接。呼吸通道9624有一个液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机构在图中没有示出。关于呼吸通道的详细结构已在图2C、图9A和图9B和图3C以及图10中作了详细讨论。 
流体加热和储热罐9631有一个第一流体的储存罐96312。这个储热罐有一个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9636和第一流体的输出端口9635,第2流体的输入端口9632和输出端口9633以及一套热交换器9640安装在储热装置9631中。使第2流体能流过储热装置9631,但又与第一流体隔离。这个热交换器使第92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液体相通。这里输入端口9632不低于输出端口9633。 
第一根管子9648的一端96482连接到集热器9611的输出端口,其另一端96481则接到自驱动泵9621的第2液体输入端口9622。集热器9611的输出端口9611不高于自驱动泵9621的第2液体输入端口9622。第2根管子9649的一端96451连到自驱动泵9521的第2流体出口9625,而其另一端96492则接到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9631的第2流体的入口9632。自驱动泵9621的出口9623不低于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9631的入口9632。第3根管子9647的一个端子96471接到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9631的第2流体出口9633。而其另一端96472则接到太阳能集热器9611的输入口9615.9622不高于9615。 
图6C中集热器9611,管子9648,自驱动泵9621,管子9649,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9631以及管子9647组成了一个加热液体的闭环回路。当太阳能集热器9611接收到太阳能热量后,受热的液体趋向于向上运动,而冷的 液体则向下。这个例子受热的液体是水,它就往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9631移动,而在集热器9611和管子9647底部的水就向上移动来补充热水流走后留下的空间。从而在系统9610中产生了一个液体循环的动力,只要有阳光,这个循环就能继续。 
参见图7C,举例说明了一个工作中的热驱动液体自循环系统9710。将图7C与图6C比较,区别仅在于建筑的屋顶9651被建筑的墙壁97501所代替。在图6C中太阳能集热器是高于流体加热和储热装置9631。但在图7C中,集热器9710则是和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9731在一个高度水平上。这里的储热装置9731有电加热装置9745和9746。它们都是可选装置,但在图中没有划出来。 
如果比较一下图6C和图7C,并且将元件的一个字母从6换成7,就很容易理解,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8C,举例说明了一个热驱动自循环的闭环液体系统9810。这个系统包括一个外设的热交换器而没有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这是用于工程上当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没有安装内置热交换器的时候使用。 
这个系统包括一个集热器9811,一个自驱动泵9821,一个热交换器9831和连接管子9861,99862和9863。 
集热器9811有一个液体槽在隔热材料中而没有在图8中画出。液体槽中充满导热介质,这里是防冻液。所述的液体槽有一个输入端口9815和输出端口9614.9814不低于9815。 
自驱动泵9821与以前讨论的相同,它有一个呼吸通道如图3C和图10中说明的一样。 
热交换器包含下列元件:一个第一流体的容器98310。它有一个第一流体的输入9841,输出口9842。第2流体的输入口9832和输出口9833。一个元件9840安装在容器98310中用于第2流体,它是液体,流过装置98310并与第一流体相隔离。这个元件将使第2流体的输入口9832和输出口9833液体相连通。热交换器831的第2流体的输入端口9841不低于输出端口9842。 
第一根管子9862,第2根管子9863和第3根管子9861将集热器9811,自驱动泵9821和热交换器9831连接起来并组成一个热驱动的闭环液体自动循环系统。如同在图6-C中说明的一样,这里有一个动力来驱动第2液体同时将热从集热器9811输到热交换器9631中的第1流体。 
本实用新型对于那些本领域技术熟练的人员来说,在阅读完以上应用实例的详细而且精确的说明后,作出任何其它变化,应该都是不用创造性劳动,而是显而易见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51)

1.一种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一个液体加热装置,有一个储存受热液体的封闭的空间,所述的空间充满了受热的液体,所述的空间至少有一个液体的输入端口和一个液体的输出端口,所述的输入端口不高于输出端口;
一种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用于存储受热液体的封闭容器,有一个壁将其分开为内部和外部空间,所述的内部空间被受热液体局部地充填,它有一个液面之上的上部的空气/蒸汽空间和一个液面之下的液体空间;
至少一个受热液体的输入口和至少一个受热液体的输出口布置在所述的容器的壁上,所述的输入口不低于输出口;
至少一个呼吸通道用于将容器的液面之上的内部空气/蒸汽空间与大气相连通,
至少一个液体和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与所述的呼吸通道相连接,
连接管子。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包括内部空间可分割的带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一个存储第一流体的容器,所述的容器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第一流体的输出端口,以及第二流体的第一个输入装配端口,第一个输出装配端口,第二个输入装配端口和第二个输出装配端口以及至少一个呼吸通道装配口;和
一个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流体的容器中,用于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流过所述的第一流体,并将第二流体与第一流体隔离开来;所述的热交换器有第二流体的第一个输入端口,第一个输出端口,第二个输入端口和第二个输出端口以及至少一个呼吸通道端口;所述的每个连接端口分别固定在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的一个对应的装配口上;所述的两个第二流体的输入装配端口的高度总不低于两个输出装配端口;所述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不低于所述的输入端口;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所述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
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一个内部的液体隔离装置,它能将热交换器的内部液体空间分割为第一和第二两个子空间,而两个子空间中的液体是互相隔绝的;所述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上的第一对输入和输出端口与第一个子空间相 连,第二对输入和输出端口与第二个子空间相连;所述热交换器至少有一个呼吸通道端口;
至少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呼吸通道端口之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热交换器是内置式热交换器,有一组导热的管子;所述的热交换器还包括两个互相连通但又可分割的两个子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该呼吸通道从下列中选择:
一个开口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布置在所述容器的空气/蒸汽空间的壁上;
一个开口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布置在所述容器的壁上且低于容器中所述的液面,一根呼吸管穿过容器的壁且有一端安装在所述容器液面下的装配口上,所述呼吸管在容器内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进入所述容器液面之上的空气/蒸汽空间;
呼吸通道的下方有一个开口的容器临时存储溢出的蒸汽和液体以便回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存储受热液体的所述封闭容器是一个隔热保温的容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该加热装置可从下列加热装置选择:
太阳能集热器,
除太阳能外的其它能源液体加热装置,其包括:一个封闭的充满被加热液体的容器,置于一个保温体内;它有一个液体输入端口和一个在上部的液体输出端口;一个除太阳能外的其它能源加热源用于加热容器中的液体;
所述的除太阳能外的其它能源包括可从下列一组能源选择:
化石燃料,生物质能,天然气或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呼吸通道包括一个压力释放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呼吸通道上的压力释放阀包括一个压力弹簧、一个活塞、一个通气口和一个固定用的外壳。
9.一种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包括一个带热交换器的流体的加热和 储存装置,包括:
一个用于第一流体的储存装置,有一个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一个第一流体的输出端口,一个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和一个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和
一个装置布置在所述流体储存装置中,以便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流过所述储存装置并将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隔离开来;所述装置使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流体相通并包含有一个热交换器;所述装置有一个呼吸通道与装置中的第二流体相通并向大气开放;所述呼吸通道有一个液体和蒸汽的冷凝和回收机构。
10.一种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一种双层壁双储存器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其包括:
由第一层壁围成的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它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由第二层壁和部分第一层壁共同围成的第二容器用于储存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
所述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从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是完全液体隔绝的;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第二密封容器的顶部的内表面;
第二流体的第一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分布在第二层壁上;两个输入端口的位置分别不低于对应的输出端口;
至少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第二层壁上不低于输入端口的部位,它允许第二容器的内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相连通;
至少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呼吸通道端口之上,
一个加热所述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的加热装置,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有一个被加热液体的输入端口和一个被加热液体的输出端口,所述的输入端口不高于输出端口;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另一端连接双层壁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一个输入装配口;该输入装配口不低于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入端口,另一端则连接到双层壁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一个输出端口;
两个螺栓分别封住双层壁流体加热装置的另一对输入和输出装配口。
11.一种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 
包括一种带有双层壁双储存器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包括:
由第一层壁围成的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它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由第二层壁和部分第一层壁共同围成的第二容器用于储存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
所述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从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是完全液体隔绝的;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第二密封容器的顶部的内表面;
第二流体的第一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分布在第二层壁上;两个输入端口的位置不低于输出端口;
至少一个呼吸通道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第二层壁上不低于输入端口的部位,它允许第二容器的内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相连通;
至少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呼吸通道端口之上;
呈导热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的第一个加热装置,所述的第一个液体加热装置有一个液体的入口和一个液体的出口;
呈导热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的第二个加热装置;所述的第二液体加热装置有一个液体的入口和一个液体的出口;
所述的第二液体的两个加热装置的入口都不会高于加热装置的液体的出口;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第一个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出端子,另一端连接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一个输入装配口;该输入装配口不低于第一个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出端口;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第一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入口,另一端连接双层壁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一个输出装配口;
第三根管子,其一端连接第二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另一端连接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个入口端口;该入口不低于第二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
第四根管子,其一端连接第二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入口,另一端连接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个出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流体加热装置都是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U形管太阳能集热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 的第一个液体加热装置是太阳能集热器,所述的第二个流体加热装置是其它能源液体加热装置;
所述的其它能源液体加热装置包括:一个封闭的储存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的容器,置于一个保温体内;它有一个在下部的第二流体输入端口和一个在上部的第二流体输出端口;一个除太阳能外的其它能源加热源用于加热容器中的液体;
所述的除太阳能外的其它能源包括化石燃料,生物质能,天然气或电。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备用螺栓。
15.一种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一种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和一个暖气发生器,包括:
一种双层壁双储存器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其包括:
由第一层壁围成的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它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由第二层壁和部分第一层壁共同围成的第二容器用于储存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
所述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从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是完全液体隔绝的;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第二密封容器的顶部的内表面;
第二流体的第一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分布在第二层壁上;两个输入端口的位置分别不低于对应的输出端口;
至少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第二层壁上不低于输入端口的部位,它允许第二容器的内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相连通;
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呼吸端口之上,
一个加热所述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的加热装置,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有一个被加热液体的输入端口和一个被加热液体的输出端口,所述的输入端口总是不高于输出端口;
一个暖气发生器,它有一个流体的散热器,所述的散热器有一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散热器的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分别接到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输入口和输出口;
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出端口,另一端连接到流体 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一个输入装配口;该输入装配口不低于第一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入端口,另一端连接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一个输出装配口;
第三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暖气发生器的输入端口,另一端连接到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个输出端口;
第四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暖气发生器的输出端口,另一端连接到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个输入端口;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个输入端口低于第二个输出端口。
16.一种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一个热吸收装置,有一个液体储存器充填了呈液体形式的热传输介质;所述的液体储存器有一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所述的输出端口不低于输入端口;
一个热驱动的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其中部分地充有受热液体,包括:一个受热液体的界面将其内部空间分别为上部的空气/蒸汽部分和下部的受热液体部分;
一个受热液体的输入口和一个受热液体的输出口布置在所述的容器的壁上,所述的输入口不低于输出口;
一个呼吸通道安装在所述的容器的壁上,用于将容器的液面之上的内部空气/蒸汽空间与大气相连通;所述的呼吸通道有一个液体和蒸汽的冷凝和回收机构;
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出端口,而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的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输入端口;所述的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输入端口不低于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出端口;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输出端口,而其另一端则连接到热吸收装置的输入端口;所述的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输出端口不高于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入端口。
17.一种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一个热吸收装置,有一个液体的储存器充填热传导介质,即液体;所述的液体储存器有一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所述的输出口不低于所述的输入口;
一个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包括: 
一个用于第一流体的储存装置,有一个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一个第一流体的输出端口,一个第二流体的流入端口和一个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和
一个装置布置在所述流体储存装置中,以便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流过所述储存装置并将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隔离开来;所述装置使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流体相通并包含有一个热交换器;所述装置有一个呼吸通道固定在所述储存装置的顶部壁上并向上延伸;所述呼吸通道与装置中的第二流体是相通的并向大气开放;
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出端口,而其另一端则连接到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这里所述的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不低于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出端口;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而其另一端则连接到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入端口。
18.一种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一种带内置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包括:
一个存储第一流体的容器,所述的容器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第一流体的输出端口,以及第二流体的第一个输入装配端口,第一个输出装配端口,第二个输入装配端口和第二个输出装配端口以及至少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和
一个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第一流体的容器中,用于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流过所述的第一流体,并将第二流体与第一流体隔离开来;所述热交换器有第二流体的第一个输入端口,第一个输出端口,第二个输入端口和第二个输出端口以及至少一个呼吸端口;所述每个连接端口分别固定在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的一个对应的装配口上;所述两个第二流体的输入装配端口的高度分别不低于两个对应的输出装配端口;所述呼吸通道装配端口不低于所述输入端口;
至少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有一根呼吸管以及一根呼吸和冷凝管,所述的呼吸管连接到所述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呼吸端口之上;
一个加热呈液体形式的所述第二流体的加热装置,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有一个被加热液体的输入端口和一个被加热液体的输出端口,所述的输入端口总是不低于输出端口;
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出端口,另一端连接到流体 加热和储存装置的一个输入装配口;该输入装配口不低于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入端口,另一端连接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一个输出装配口;
两个螺栓封住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另一对输入和输出装配口。
19.一种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包括一种双层壁双储存器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包括:
由第一层壁围成的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它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由第二层壁和部分第一层壁共同围成的第二容器用于储存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
所述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从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是完全液体隔绝的;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第二密封容器的顶部的内表面;
第二流体的第一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输入端口的位置不低于输出端口;一个呼吸装配口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第二层壁上不低于输入端口的部位,它允许第二容器的内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相连通;
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呼吸端口之上。
20.一种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一种带内置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包括:
一个存储第一流体的容器,所述的容器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第一流体的输出端口,以及第二流体的第一个输入装配端口,第一个输出装配端口,第二个输入装配端口和第二个输出装配端口以及至少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和
一个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第一流体的容器中,用于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流过所述第一流体,并将第二流体与第一流体隔离开来;所述热交换器有第二流体的第一个输入端口,第一个输出端口,第二个输入端口和第二个输出端口以及至少一个呼吸端口;所述每个连接端口分别固定在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的一个对应的装配口上;所述两个第二流体的输入装配端口的高度总不低于两个输出装配端口;所述呼吸通道装配端口不低于所述输入端口;
至少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有一根呼吸管以及一根呼吸和冷凝管,所述的呼吸管连接到所述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呼吸端口之上;
呈导热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的第一个加热装置,所述的第一个液体加热 装置有一个液体的入口和一个液体的出口;
呈导热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的第二个加热装置,所述的第二个液体加热装置有一个液体的入口和一个液体的出口;
所述第二液体的两个加热装置的入口都不会高于加热装置的液体的出口;
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第一个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出端子,另一端连接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一个输入装配口;该输入装配口不低于第一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第一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入口,另一端连接双层壁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一个出口装配口;
第三根管子,其一端连接第二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另一端连接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个入口端口;该入口不低于第二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
第四根管子,其一端连接第二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入口,另一端连接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个出口。
21.一种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一种带内置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包括:
一个存储第一流体的容器,所述的容器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第一流体的输出端口,以及第二流体的第一个输入装配端口,第一个输出装配端口,第二个输入装配端口和第二个输出装配端口以及至少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和
一个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第一流体的容器中,用于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流过所述的第一流体,并将第二流体与第一流体隔离开来;所述热交换器有第二流体的第一个输入端口,第一个输出端口,第二个输入端口和第二个输出端口以及至少一个呼吸端口;所述每个连接端口分别固定在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的一个对应的装配口上;所述两个第二流体的输入装配端口的高度总不低于两个输出装配端口;所述呼吸通道装配端口不低于所述输入端口;
至少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有一根呼吸管以及一根呼吸和冷凝管,所述的呼吸管连接到所述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呼吸端口之上;
一个加热呈液体形式的所述第二流体的加热装置,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有一个被加热液体的输入端口和一个被加热液体的输出端口,所述的输入端口总是不高于输出端口; 
一个用热的器具,有一个第二流体的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连接到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输出端口和输入装配口;
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出端口,另一端连接到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一个输入装配口;该输入装配口不低于第一个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入端口,另一端连接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一个输出装配口;
第三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暖气发生器的输入端口,另一端连接到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个输出端口;
第四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暖气发生器的输出端口,另一端连接到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个输入端口;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个输入端口低于第二个输出端口。
22.一种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一种双层壁双储存器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其包括:
由第一层壁围成的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它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由第二层壁和部分第一层壁共同围成的第二容器用于储存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
所述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从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是完全液体隔绝的;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第二密封容器的顶部的内表面;
第二流体的一个输入端口,一个输出端口,分布在第二层壁上;输入端口的位置不低于输出端口;
一个呼吸装配口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第二层壁上不低于输入端口的部位,它允许第二容器的内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相连通;
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呼吸端口之上,
一个加热所述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的加热装置,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有一个被加热液体的输入端口和一个被加热液体的输出端口,所述的输入端口总是不高于输出端口;
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另一端连接双层壁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一个输入装配口;该输入装配口不低于液体加热装置的出口,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输入端口,另一端则连接到双 层壁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一个输出端口。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受热液体加热装置是从下面选择:
太阳能集热器,
化石燃料加热装置,
生物质能加热装置,
电加热装置,
地热能加热装置和空气能加热装置。
24.一种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一个用于存储受热液体的封闭容器,有一个壁将其分开为内部和外部空间;所述的内部空间被受热液体局部地充填,它有一个液面之上的上部的空气/蒸汽空间和一个液面之下的液体空间;
一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布置在所述的容器的边壁上,所述的输入口不低于输出口;
一个呼吸通道安装在所述的容器的壁上,用于将容器的液面之上的内部空气/蒸汽空间与大气相连通,所述的呼吸通道有一个液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机构。
25.一种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一个热吸收装置有一个液体储存器充有呈液体形式的热传输介质;所述的液体储存器有一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所述的输出端口不低于输入端口;
一个用于受热液体且与液体加热装置一起使用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泵,包括:
一个用于存储受热液体的封闭容器,有一个壁将其分开为内部和
外部空间;所述的内部空间被受热液体局部地充填,它有一个液面之上的上部的空气/蒸汽空间和一个液面之下的液体空间;
一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布置在所述的容器的边壁上,所述的输入口不低于输出口;
一个呼吸通道安装在所述的容器的壁上,用于将容器的液面之上的内部空气/蒸汽空间与大气相连通;所述的呼吸通道有一个液体和蒸汽的冷凝和回收机构;
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出端,而其另一端连 接到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泵的输入端,这里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泵的输入端不低于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出端;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泵的输出端,而其另一端则连接到加热装置的输入端;其中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泵的输出端不低于所述热吸收装置的输入端;所述的第二根管子包括三个连续的部分,每个部分分别高于,低于或等于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位置高度。
26.一种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一个热吸收装置有一个液体的储存器充满了热传导介质,即液体;所述的液体储存器有一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所述的输出口不低于所述的输入口;
一个受热液体的自驱动泵,包括:
一个用于存储受热液体的封闭容器,有一个壁将其内外空间分开;
所述的内部空间被受热液体局部地充填,它有一个液面之上的上部的空气、蒸汽空间和一个液面之下的液体空间;
一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布置在所述的容器的边壁上,所述的输入口不低于输出口;
一个呼吸通道安装在所述的容器的壁上,用于将容器的液面之上的内部空气/蒸汽空间与大气相连通;所述的呼吸通道有一个液体和蒸汽的冷凝和回收机构;
一个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包括:
一个用于第一流体的储存装置,有一个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一个第一流体的输出端口,一个第二流体的流入端口和一个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和
一个装置布置在所述流体储存装置中,以便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流过所述的储存装置并将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隔离开来;所述装置使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流体相通并包含有一个热交换器;所述装置有一个呼吸通道固定在所述储存装置的顶部壁上并向上延伸;所述呼吸通道与装置中的第二流体是相通的并向大气开放;
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出端口,而其另一端则连接到受热液体的自驱动泵的第二液体的输入端口;其中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出端口不高于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泵的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泵的第二液体的输 出端口,而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这里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泵的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不低于所述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
第三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而其另一端则连接到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入端口;这里所述液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不高于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入端口。
27.一种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一个热吸收装置有一个液体的储存器充满了热传导介质,即液体;所述的液体储存器有一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所述的输出端口不低于所述的输入端口;
一个受热液体的自驱动泵,包括:
一个用于存储受热液体的封闭容器,有一个壁将其分开为内部和外部空间;所述的内部空间被受热液体局部地充填,它有一个液面之上的上部的空气/蒸汽空间和一个液面之下的液体空间;
一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布置在所述的容器的边壁上,所述的输入口不低于输出口;
一个呼吸通道安装在所述的容器的壁上,用于将容器的液面之上的内部空气/蒸汽空间与大气相连通;所述的呼吸通道有一个液体和蒸汽的冷凝和回收机构;
一个热交换装置,包括:
一个第一流体的流体储存器有一个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一个第一流体的输出端口和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和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和
一个装置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器中,以便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流过所述的储存器并将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隔离开来;所述的装置使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流体相通;这里所述的热交换器的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不低于所述的热交换器的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
第一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出端口,而其另一端则连接到受热液体的自驱动泵的第二液体的输入端口;其中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出端口不高于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泵的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
第二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泵的第二液体的输出端口,而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的热交换器的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这里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泵的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不低于所述的热交换器的 第二流体的输入端口;
第三根管子,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的热交换器的第二流体的输出端口;而其另一端则连接到所述的热吸收装置的输入端口。
28.一种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个双层壁双储存器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其包括:
由第一层壁围成的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它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由第二层壁和部分第一层壁共同围成的第二容器用于储存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
所述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从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是完全液体隔绝的;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第二密封容器的顶部的内表面;
第二流体的第一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分布在第二层壁上;两个输入端口的位置不低于输出端口;至少一个呼吸装配口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第二层壁上不低于输入端口的部位,它允许第二容器的内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相连通;
至少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呼吸端口之上。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呈一个双层侧壁的容器的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其包括:
一个用于第一流体的内层的容器,由第一层侧壁,顶壁和底壁围成,它有第一流体的入口和第一流体的出口;
一个外层容器,用于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其边壁大于内层容器的边壁并且其上下壁镶套在内层圆柱形容器的外侧壁上;
所述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从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是完全液体隔绝的;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第二密封容器的顶部的内表面;
第二流体的第一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分布在第二层壁上;两个输入端口的位置不低于输出端口;至少一个呼吸装配口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第二层壁上不低于输入端口的部位,它允许第二容器的内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相连通;
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呼吸端口之上。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个底部有双层壁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包括:
一个存储第一流体的封闭的第一容器,在装置的上部,由第一层边壁, 顶壁和底壁围成;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一个存储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的第二个封闭的容器,其特征包括:
一个顶盖,它是所述的第一容器的底盖,由第一容器的侧壁从底部向下延伸构成的一个边壁和一个底盖;
所述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从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是完全液体隔绝的;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第二密封容器的顶部的内表面;
第二流体的第一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布置在第二层壁上;两个输入端口的位置不低于输出端口;
至少一个呼吸装配口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第二层壁上不低于输入端口的部位,它允许第二容器的内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相连通;
至少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呼吸端口之上。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个有内外两层边壁和上下两层底壁的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其包括:
一个用于第一流体的内层容器,由第一层侧壁,顶壁和底壁围成,它有第一流体的入口和第一流体的出口;
一个外层容器,用于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其边壁和底壁大于并包围内层容器的边壁和底壁,其顶壁与内层容器的边壁相接;
所述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从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是完全液体隔绝的;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第二密封容器的顶部的内表面;
第二流体的第一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布置在第二层壁上;两个输入端口的位置不低于输出端口;
至少一个呼吸装配口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第二层壁上不低于输入端口的部位,它允许第二容器的内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相连通;
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呼吸端口之上。
32.根据权利要求29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该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外层壁是用金属、塑料或陶瓷构成,其中金属外层壁的内壁是镀搪瓷或玻璃的;所述的外层壁是隔热保温的,隔热保温层外有一个外壳。
33.根据权利要求29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该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内层壁是用良导热材料构成。
34.根据权利要求29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该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两个输入端口分别配置在外层边壁 的两侧成180度的位置,两个输入端口分别配置在外层边壁的两侧180度的位置。
35.根据权利要求29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该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两个输入端口分别布置在外层边壁成90度夹角的位置,两个输出端口也分别布置在外层边壁互成90度夹角的位置。
36.根据权利要求29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该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还包括两个备用的装配口的螺栓盖子用于封闭不用的输入和输出装配口和两个备用的呼吸装配口的螺栓盖子用于封闭不用的呼吸装配口。
37.根据权利要求29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该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还包括安装在第二空间内的隔板,它们将储存第二液体的空间分割为两个子空间,这两个子空间内的液体是互相隔绝的;所述的外层边壁上有两对输入和输出端口分别布置在两个不同的子空间的外侧边壁上,至少一个呼吸装配口布置在一个子空间的顶壁上。
38.根据权利要求29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包括双层侧壁、双层底壁和双层侧壁与底壁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
39.一种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双层壁双储存器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其包括:
由第一层壁围成的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它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由第二层壁和部分第一层壁共同围成的第二容器用于储存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
所述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从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是完全液体隔绝的;所述的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第二密封容器的顶部的内表面;
第二流体的一个输入端口,一个输出端口;所述的输入端口的位置不低于输出端口;一个呼吸装配口布置在所述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第二层壁上不低于输入端口的部位,它允许第二容器的内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相连通;
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呼吸端口之上。
40.一种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个具有带内置式热 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其包括:
一个存储第一流体的容器,所述的容器有第一流体的输入端口和第一流体的输出端口,以及第二流体的第一个输入装配端口,第一个输出装配端口,第二个输入装配端口和第二个输出装配端口以及至少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和
一个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流体的容器中,用于呈液体形式的第二流体流过所述第一流体,并将第二流体与第一流体隔离开来;所述热交换器有第二流体的第一个输入端口,第一个输出端口,第二个输入端口和第二个输出端口以及至少一个呼吸端口;所述每个连接端口分别固定在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的一个对应的装配口上;所述两个第二流体的输入装配端口的高度总不低于两个输出装配端口;所述呼吸通道装配端口不低于所述的输入端口,所述第二流体的液面低于所述呼吸通道装配端口;至少一个第二流体蒸汽的冷凝和回收装置连接到所述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呼吸端口之上。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带内置式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热交换器的器壁是用良导热材料构成。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带内置式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存储第一流体的容器的器壁是用金属、塑料、或陶瓷材料构成的;所述的器壁有一个带外壳的隔热保温层。
4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带内置式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两个输入端口分别配置在外层边壁的两侧成180度的位置,两个输入端口分别配置在外层边壁的两侧180度的位置。
44.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带内置式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的两个输入端口分别布置在外层边壁成90度夹角的位置,两个输出端口也分别布置在外层边壁互成90度夹角的位置。
45.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带内置式热交换器的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还包括两个备用的装配口的螺栓用于封闭不用的一对输入和输出装配口,和第三个备用的装配口的螺栓用于封闭呼吸通道装配端口。
46.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 内置式热交换器是从下列热交换器中选择:平板热交换器,盘管热交换器,翅形管热交换器,螺旋管热交换器,直管热交换器中的一种或以上两种或多种热交换器的组合。
47.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内置式热交换器有一个内部的液体隔离结构,它将储存第二流体的空间分割为两个子空间,这两个子空间内的液体是互相隔绝的;所述的第二流体的两对输入和输出端口分别布置在两个不同的子空间外壁上,所述的两个子空间其中至少有一个子空间带有一个呼吸通道装配端口。
48.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蒸汽冷凝和回收装置可从下列装置中选择:
一根管子其下部的端口固定在所述容器的开口的呼吸管装配口上,而其上部的端口带有一个可拆卸的帽子,管子的边壁有一个洞,用于将容器内部液面上方的部分与大气相连;一套蒸汽冷凝片放置在所述的呼吸管内用于蒸汽的冷凝和冷凝液的回收;
所述的呼吸通道在所述容器的壁外的部分带有弯曲的形状,以便液体蒸汽的冷凝和用于冷凝液的临时存储和回收;
一个封闭的容器用于存储加热后逸出的液体及其蒸汽,它有上部和底部,所述的容器具有液体蒸汽冷凝的手段;一根呼吸管子的一端向上穿过外壁进入容器的内部空间,管子的另一端与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呼吸通道装配端口相连;
一个弯曲的管子的一端穿过容器的外壁并布置在容器顶部内壁的下方,但与容器顶部内壁有一个间隙;弯曲的管子的另一端在容器的外部;从而在第二液体受热的时候弯曲的管子的底部会积聚一些冷凝的第二流体,并在第二流体冷却的时候被回收进热交换器。
49.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流体加热和储存装置还有一个流体输入口提供冷的流体,一个流体输出端口用来将加热后的流体供给用户,一个压力释放阀,一个电加热装置和一个排污阀。
50.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液体可从下列液体选择:水和防冻液。
5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带太阳能集热器的且是建筑用模块化组装式太阳能吸热墙壁、阳台或栅栏的一个单元;其中两个太阳能集热器成180度布置的热 驱动,自循环流体加热和储存系统是建筑用模块化组装式太阳能吸热墙壁、阳台或栅栏的平面单元;两个太阳能集热器成90度布置的自循环和带双层壁流体储存和加热装置的流体加热,储存和暖气系统是一个建筑用模块化组装式太阳能吸热墙壁、阳台、屋顶或栅栏的转角单元。 
CN2011200595146U 2010-04-26 2011-03-07 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及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8865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A2702472 2010-04-26
CA2702472A CA2702472C (en) 2010-04-26 2010-04-26 Fluid heating and storage tank and system
CA2702463A CA2702463C (en) 2010-04-26 2010-04-26 Heat driven self-circulating fluid heating and storage tank and system
CA2702463 2010-04-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88657U true CN202188657U (zh) 2012-04-11

Family

ID=4481471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59514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88657U (zh) 2010-04-26 2011-03-07 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及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
CN20111005568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5759B (zh) 2010-04-26 2011-03-07 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方法、装置及应用这些装置的液体自循环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568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5759B (zh) 2010-04-26 2011-03-07 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方法、装置及应用这些装置的液体自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46235B2 (zh)
CN (2) CN202188657U (zh)
HK (1) HK1159741A1 (zh)
TW (1) TWI51974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5759A (zh) * 2010-04-26 2011-11-09 林华谘 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方法、装置及应用这些装置的液体自循环系统
CN115264953A (zh) * 2022-09-23 2022-11-0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超大型蓄热式加热器的支撑装置及安装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75951A1 (en) 2007-01-23 2008-07-24 Rule David D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of fermentation
CA2678584C (en) * 2009-09-08 2013-05-28 W&E International (Canada) Corp. Self-powered pump for heated liquid and heat driven liquid close-loop automatic circulating system employing same
DE102014223058A1 (de) * 2013-11-13 2015-05-13 MAHLE Behr GmbH & Co. KG Thermisch angetriebener Verflüssigersatz und eine Adsorptionswärme- oder -kälteanlage
CN104456978A (zh) * 2014-12-09 2015-03-25 苏州弗乐卡电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可旋转的太阳能热水器
WO2016126249A1 (en) * 2015-02-04 2016-08-11 Rule David D Energy transfer systems and energy transfer methods
CN104792046B (zh) * 2015-04-29 2017-04-19 李国祥 蒸汽喷水回收器
CN105004078A (zh) * 2015-07-06 2015-10-28 江苏光芒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相变式蓄热水箱
CN105135910B (zh) * 2015-08-14 2018-12-07 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气体的冷却装置
CN105783244A (zh) * 2015-11-19 2016-07-20 厦门阿玛苏电子卫浴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相变材料的快热式电热水器
US10690590B2 (en) 2016-04-05 2020-06-23 Viavi Solutions Inc. Light pipe for spectroscopy
CN106017151A (zh) * 2016-07-05 2016-10-12 蔡金龙 一种换热聚能罩
CN106288449A (zh) * 2016-09-20 2017-01-04 芜湖市晨曦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水箱装置的太阳能热水器
CN106895395A (zh) * 2017-03-03 2017-06-27 黄永乐 一种高效负压锅炉
CN106871440A (zh) * 2017-03-03 2017-06-20 黄永乐 一种环保负压锅炉
CN107314553B (zh) * 2017-08-29 2023-11-21 天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集热系统
CN107726903B (zh) * 2017-09-19 2023-11-17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煤矸石山降温散热重力热管
CN109595793A (zh) * 2018-09-26 2019-04-09 中山市恒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可分离式热交换器的燃气热水器
US11530529B2 (en) * 2019-01-29 2022-12-20 John Saavedra Heat transfer system utilizing dynamic fluid leveling
CN113059127B (zh) * 2021-04-08 2024-04-16 江苏飞锦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浇铸液体转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519516A (en) 1955-12-13 H. Haugen Edmond Heater assembly
GB508823A (en) 1938-08-26 1939-07-06 Robert Ruettimann Apparatus for pasteurizing liquids such as milk and the like
GB671012A (en) 1949-08-30 1952-04-30 Brown Fintube Co Tank heater
US4096861A (en) * 1976-04-12 1978-06-27 Bowles Vernon O Solar heat collection
US4246890A (en) 1979-08-31 1981-01-27 Kraus Robert A Passive solar heater fluid pump system
US4326499A (en) * 1979-12-26 1982-04-27 Koskela Marvin O Solar water heating system and heat exchanger therefor
GB2134643B (en) 1982-10-21 1986-06-18 Vapor Corp Thermal storage heater system
US4505262A (en) * 1983-09-09 1985-03-19 Eaton Douglas W Passive solar heated system
JPS60162154A (ja) * 1984-02-01 1985-08-2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太陽熱温水器
US4898152A (en) 1984-12-18 1990-02-06 Kahl Karl H Dual sequence solar water heater
NL8803091A (nl) * 1988-12-16 1990-07-16 Teunis Luigjes Verwarmingstoestel.
GB9028077D0 (en) 1990-12-24 1991-02-13 Rezkallah Kamiel A run around two-phase flow heat recovery system
JP2001132539A (ja) 1999-11-01 2001-05-15 Hond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排熱回収装置
JP4451520B2 (ja) 1999-11-08 2010-04-14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竪型熱交換器
GB0124996D0 (en) 2001-10-18 2001-12-05 Mckay Peter Solar powered pumping system
CN1417527A (zh) 2001-11-02 2003-05-14 量子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的水加热器
CN2725799Y (zh) * 2004-01-19 2005-09-14 江苏光芒热水器有限公司 双作用换热器
JP2007057165A (ja) 2005-08-25 2007-03-08 Sunrise Kogyo Kk 貯湯槽
CA2709351A1 (en) 2008-05-09 2009-11-09 Huazi Lin Self-powered pump for heated liquid, fluid heating and storage tank and fluid heating system employing same
CN101614447B (zh) * 2008-06-24 2012-10-10 山东省北斗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低压热交换系统免添加介质式气囊呼吸器
CN101581501B (zh) * 2009-04-10 2011-07-20 无锡中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式多热源快速热水器
CN101526274B (zh) * 2009-04-17 2012-05-23 肖子传 分体换热式太阳能热水器
CN101644499A (zh) * 2009-06-30 2010-02-10 黄炜放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用水箱及太阳能热水器
TWI519741B (zh) * 2010-04-26 2016-02-01 Huazi Lin A thermally driven liquid self-circulation method, a device, and a liquid self-circulation system for applying these device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5759A (zh) * 2010-04-26 2011-11-09 林华谘 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方法、装置及应用这些装置的液体自循环系统
CN115264953A (zh) * 2022-09-23 2022-11-0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超大型蓄热式加热器的支撑装置及安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19741B (zh) 2016-02-01
US20110259321A1 (en) 2011-10-27
TW201139949A (en) 2011-11-16
CN102235759B (zh) 2015-02-18
HK1159741A1 (zh) 2012-08-03
US8746235B2 (en) 2014-06-10
CN102235759A (zh) 2011-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88657U (zh) 受热液体的自驱动装置及热驱动的液体自循环系统
US8353286B2 (en) Solar water heater and method
EP0043227A2 (en) A heat actuated system for circulating heat transfer fluids
CN202562076U (zh) 一种自流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
CN102803742A (zh) 受热液体自驱动泵及应用它的热驱动液体自循环系统
KR20150082439A (ko) 열 에너지 저장용 배열체를 작동시키는 방법
CN201935425U (zh) 太阳能阳台热水系统
US20140360492A1 (en) Direct flow solar collector
WO2020001221A1 (zh) 合成高效光热发电站
CA2702463C (en) Heat driven self-circulating fluid heating and storage tank and system
US4224925A (en) Heating system
WO2010070702A1 (ja) 自然エネルギを利用した動力発生装置
CN203274302U (zh) 利用太阳能光热的装置
CN2913949Y (zh) 多功能热虹吸对流双循环太阳热水器
US9086058B2 (en) Method for the natural-draught cooling of a solar concentration plant
CN102042696B (zh) 太阳能阳台热水系统
CN104236131A (zh) 一种带有相变蓄热室模块的太阳能平板集热器
JP5642874B2 (ja) 流体加熱および貯蔵タンク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3256727A (zh) 利用太阳能光热的装置
CN2913946Y (zh) 一种多功能热虹吸对流循环太阳热水器
CN104813132B (zh) 用于操作储存热能的装置的方法
WO2014066194A1 (en) Direct flow solar collector
Terpstra et al. Application of Heat Pipes, Heat Pipe Equipped Heat Exchangers
AU2017200286A1 (en) Fluid heating and storage tank and system; and pump theref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21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218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