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86483U - 一种管道水流箱压载水可调的船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道水流箱压载水可调的船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86483U
CN202186483U CN2011201620484U CN201120162048U CN202186483U CN 202186483 U CN202186483 U CN 202186483U CN 2011201620484 U CN2011201620484 U CN 2011201620484U CN 201120162048 U CN201120162048 U CN 201120162048U CN 202186483 U CN202186483 U CN 202186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p
cylinder
water
ballast water
boa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6204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晓静
朱越星
刘文华
毛佳炜
陈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12016204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86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86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8648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压载水结构,一种管道式水流箱压载水可调的船舶结构,在船舶的底部,轴对称中心开设一条由前至后贯穿全船的下圆筒(4),在下圆筒(4)的上方,对称开设两条由前至后贯穿全船的上圆筒(3),每个上圆筒(3)又由若干隔板,从前到后分隔成若干流水腔,每个流水腔的前后两端,分别配置密封门(3a),且每个流水腔分别与抽水泵连通;或者,在下圆筒(4)的上方,开设若干条由前至后贯穿全船的小直径小圆筒(5),每个小圆筒(5)的前后两端,分别配置小密封门(5a),且每个小圆筒(3)分别与抽水泵连通。提高了喷水推进效率,无论船舶空载、满载还是部分运载,均能达到适宜的船舶重心高度,且压载水不会迁移影响对方港口的水质。

Description

一种管道水流箱压载水可调的船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压载水结构,具体是涉及压载水可调的一种船舶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规船舶在船舶空舱时,为保持一定深度的吃水不至于倾覆,通过海水泵把海水抽到压载舱里;当船舶载货时,根据需要排掉相应的压载水。压载水是指远洋船舶离岸时携带的充当压载物的海水等,目的为了保持船舶航行的平衡性和稳定性。由于处理技术和经济上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的压载水不能进行或得不到妥善的处理,这无意中为海洋生物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繁衍提供了便利。这些生物往往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栉水母事件”、“霍乱弧菌污染事件”等。而且海洋生物入侵具有不可逆性,其所引起的环境灾害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愈演愈烈。故此,国际海事组织(IMO)已宣布将压载水入侵生物传播与陆上排放、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海洋栖息环境的改变并列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危害。为了应对船舶压载水这种危害,IMO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管理与控制公约》,与此同时,为了能有效防治船舶压载水带来的危害,一些国家或地区已就压载水更换区域进行了单边立法。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近年来,停靠我国港口的外籍船舶不断增多,如果这些船舶任意地排放压载水,那么将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作为航运大国和IMO的A类理事国,我国目前远洋船舶总吨位占世界总吨位的3.4%,是世界第二大海洋运输国。虽然目前我国不是大型原油船舶、大型集装箱运输船主要排出压载水的区域,但随着我国经贸继续发展,船舶压载水将会给我国近海域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然而,我国对船舶压载水外来入侵物种研究起步较晚,法律规定缺乏针对性,根本不能满足我国防治船舶压载水外来物种入侵的种管理需要。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上还存在着缺陷,只有构筑完善的法律防治体系,才能对外来入侵物种进行源头预防,过程监测、末端控制。但法律并不是防治船舶压载水外来物种入侵的唯一手段。防治船舶压载水外来物种入侵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据国际海事组织统计,全球船舶压载水转运总量年均超过40亿吨,而其主要用途仅为了保持船舶空载回程时的稳定和安全。目前,船舶大多采用在公海交换压载水或物理、化学相结合的处理方法来避免生物入侵,以维护本国的生态平衡。但如此不仅耗费了大量能源、人力和物力,还造成了环境污染。
为此,美国密西根大学研发出无压载水舱货船,设计思路是取消压载水舱,代之以两条开放的大型管道,前后盖子打开,海水流入,船舶出航后海水从管道自前向后流动,保持船舶平衡;货船载货航行时,关上前后盖子将海水排放掉。实验表明,这种船舶不仅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而且由于船底安装的两条大型管道中海水自前向后流动,水流可起到帮助螺旋桨推进器加快旋转的作用,能提高航速并达到节省燃油和减排的目的,最多可节省7.3%的船舶动力。
常规船舶压载水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压载水中含有大量的海洋生物,异域排放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污染环境;长期使用压载水,船舶双层底会淤积大量的淤泥,影响船舶载重量,浪费能源。
但是大型管道水流箱的方式也存在不足之处:船舶载重是多种多样的,现有技术大型管道水流箱的方式无法满足船舶不同载货量的需求。
海水自前向后流动,没有充分有效主动利用该洋流速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压载水的船舶结构,不会将压载水带到其它海域的船舶结构,克服对海水污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管道式水流箱压载水可调的船舶结构,在船舶的底部,在船舶的轴对称小心开设一条由前至后贯穿全船的下圆筒,其特征在于:
在下圆筒的上方,在船舶的轴对称中心线的两侧,对称开设两条由前至后贯穿全船的上圆筒,每个上圆筒又由若干隔板,从前到后分隔成若干流水腔,每个流水腔的前后两端,分别配置密封门,且每个流水腔分别与抽水泵连通;
或者,在下圆筒的上方,开设若干条由前至后贯穿全船的小直径小圆筒,每个小圆筒的前后两端,分别配置小密封门,且每个小圆筒分别与抽水泵连通。
进一步,在所述下圆筒的上方,开设六条小圆筒。
进一步,所述每个上圆筒又由两块隔板,从前到后分隔成三个流水腔。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用于常规的船舶,也可适用于三体船,即中间为主船体,两侧附带侧船体的船舶结构。
当船舶空载时,打开船舶上开设的上圆筒,包括由隔板隔开形成的所有流水腔的前后密封门,使得上圆筒的流水腔不提供浮力,圆筒体内充满海水,降低船舶重心,通过这种损失浮力的方式来达到调整船舶浮态的目的。行驶中流水腔的前后贯穿进出水。
满载时无需压载水,关闭上圆筒体上所有流水腔的前后密封门,由抽水泵将上圆筒体上所有流水腔中的海水排出,使得上圆筒的流水腔提供充足的浮力,平衡掉满载货物时下沉力,提高船舶重心,平稳行驶。排放上圆筒体内海水的作业在港口完成,不至造成此海水搬移到对方港口。
当船舶运载部分货物时,根据运载量和船舶的下沉程度,关闭上圆筒体上部分流水腔的前后密封门,将部分上圆筒体上流水腔中的海水排出,使得上圆筒的流水腔提供适当的浮力,平衡掉满载货物时下沉力,保持船舶适当的重心高度,平稳行驶。上述排放上圆筒体内海水的作业在港口完成,也不至造成此海水搬移到对方港口。
下圆筒始终完全打开,海水以速度V1顺势流入,进入喷水推进器,设推进后的海水流速为V3,海水的自然流速为V2,则进入推进器的速度分别为:
a.  顺流,V1=V3-V2
b.  逆流,V1=V2+V3
喷水推进器始终获得一个拥有初始速度的液态介质流,从而有效提高喷水推进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提高了喷水推进效率,无论船舶空载、满载还是部分运载,均能达到适宜的船舶重心高度,达到平稳行驶的目的,且压载水不会迁移影响对方港口的水质。本实用新型避免传统压载水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能源;通过无压载水的方式替代传统压载水,并实现压载水量根据不同船舶载货量的可调性;.利用下圆筒体的水流速度,提高喷水推进的效率,有效利用自然能源,节约船舶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道水流箱压载水可调的船舶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从船舶侧面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垂直于船舶轴线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管道水流箱压载水可调的船舶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上圆筒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管道水流箱压载水可调的船舶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垂直于船舶轴线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显示了在下圆筒的上方,开设六条由前至后贯穿全船的小直径小圆筒。
图中,1是侧船体、2是主船体、3是圆筒、3a是密封门、4是下圆筒、5是小圆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
一种管道式水流箱压载水可调的船舶结构,在船舶的底部,在船舶的轴对称小心开设一条由前至后贯穿全船的下圆筒4, 
在下圆筒4的上方,在船舶的轴对称中心线的两侧,对称开设两条由前至后贯穿全船的上圆筒3,每个上圆筒3又由若干隔板,从前到后分隔成若干流水腔,每个流水腔的前后两端,分别配置密封门3a,且每个流水腔分别与抽水泵连通。或者,在下圆筒4的上方,开设若干条由前至后贯穿全船的小直径小圆筒5,每个小圆筒5的前后两端,分别配置小密封门5a,且每个小圆筒3分别与抽水泵连通。
采用小圆筒5的结构方式,流体力学性能较上圆筒3由隔板分隔为流水腔的结构好,但是加工以及船体上的配置难度较大。
在所述下圆筒4的上方,开设六条小圆筒5。在一般的船舶上开设六条小圆筒5基本足够,太多,影响船体结构;太少,作用不明显。
每个所述上圆筒3又由两块隔板,从前到后分隔成三个流水腔。同理,隔板太多,制作困难;太少,作用不明显。

Claims (3)

1.一种管道式水流箱压载水可调的船舶结构,在船舶的底部,在船舶的轴对称中心开设一条由前至后贯穿全船的下圆筒(4),其特征在于:
在下圆筒(4)的上方,在船舶的轴对称中心线的两侧,对称开设两条由前至后贯穿全船的上圆筒(3),每个上圆筒(3)又由若干隔板,从前到后分隔成若干流水腔,每个流水腔的前后两端,分别配置密封门(3a),且每个流水腔分别与抽水泵连通;
或者,在下圆筒(4)的上方,开设若干条由前至后贯穿全船的小直径小圆筒(5),每个小圆筒(5)的前后两端,分别配置小密封门(5a),且每个小圆筒(3)分别与抽水泵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管道式水流箱压载水可调的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圆筒(4)的上方,开设六条小圆筒(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管道式水流箱压载水可调的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上圆筒(3)又由两块隔板,从前到后分隔成三个流水腔。
CN2011201620484U 2011-05-19 2011-05-19 一种管道水流箱压载水可调的船舶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86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620484U CN202186483U (zh) 2011-05-19 2011-05-19 一种管道水流箱压载水可调的船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620484U CN202186483U (zh) 2011-05-19 2011-05-19 一种管道水流箱压载水可调的船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86483U true CN202186483U (zh) 2012-04-11

Family

ID=45917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62048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86483U (zh) 2011-05-19 2011-05-19 一种管道水流箱压载水可调的船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864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1106A (zh) * 2017-11-07 2018-02-02 开江县劲马农耕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压载水增速船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1106A (zh) * 2017-11-07 2018-02-02 开江县劲马农耕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压载水增速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6211B (zh) 有效控制潜艇、深潜器上浮系统的装置及沉浮方法
CN101357673A (zh) 坞内非干式多船建造法
CN106143818A (zh) 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CN111084139A (zh) 深海养殖沉浮平台
CN102795315A (zh) 水道捯水滨海战斗舰
CN104386209A (zh) 一种砂舱型自卸式运砂船
WO2008069341A1 (ja) 船舶の浮力制御システム
CN104760665A (zh) 一种调节水上浮体浮态的节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2186483U (zh) 一种管道水流箱压载水可调的船舶结构
CN201932335U (zh) 一种无海水压载的化学品船
CN110901844A (zh) 一种设有船坞的休闲、观光、养殖平台
CN204432944U (zh) 一种砂舱型自卸式运砂船
KR101892545B1 (ko) 다공질 흡착제를 이용한 부유식 수생태계 오염저감장치
CN206634167U (zh) 一种开体驳船
CN211832414U (zh) 深海养殖沉浮平台
CN202244010U (zh) 一种无压载水的船舶结构
CN1760459A (zh) 大面积水体中异质水的隔离与存贮方法
CN117022579A (zh) 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
CN107891954A (zh) 一种免处理的船舶压载水系统及其方法
CN101525172A (zh) 压载水监控系统用水力旋流式压载水电解消毒装置
CN207580141U (zh) 一种重力注入式压载水处理结构
CN205707156U (zh) 开放式压载水仓船舶
CN1019961C (zh) 船舶大径深比推进流场艉型及设计方法
CN216890228U (zh) 一种压载水旋流分离器
CN205524805U (zh) 新型无压载水概念船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