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43818A - 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43818A CN106143818A CN201510170739.1A CN201510170739A CN106143818A CN 106143818 A CN106143818 A CN 106143818A CN 201510170739 A CN201510170739 A CN 201510170739A CN 106143818 A CN106143818 A CN 1061438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w stern
- stern section
- interlude
- deep water
- colum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下浮体、分别竖直设置在两下浮体上的至少四个立柱和支撑于各立柱上的呈四方形箱型结构的主船体;各下浮体包括两个艏艉段和一个中间段,两艏艉段分别连接在中间段纵向的两端;艏艉段在纵向上为由中部至两端宽度渐缩的结构,艏艉段的最大宽度处通过曲面圆滑过渡至外端,且艏艉段的外端端部形成弧面,艏艉段的最大宽度处与中间段曲面圆滑过渡连接;中间段的最大宽度小于艏艉段的最大宽度;立柱竖直设置在下浮体的艏艉段上。本发明减少钻井平台的拖航及自航阻力,降低燃油消耗量,降低了作业成本。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可使得平台的垂荡运动幅值响应算子得以降低,改善了平台垂荡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浮动式海上结构物,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合在中深水海域作业的半潜式钻井平台。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石油资源是现代工业的动力源泉,伴随着陆地石油资源的日趋贫乏,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近年来不断的得到快速发展,从而导致海洋工程量需求旺盛,特别是随着海洋工程从浅水逐步的走向中深水,中深水海洋工程设备如半潜式钻井平台、半潜式海洋生活平台、半潜式海洋起重平台等海工装备产品得到世界各大船厂的追捧,竞争激烈。
海洋工程的设计建造及工艺流程是一项庞大而又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样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设计建造及工艺流程也存在工序复杂、船台工期较长的特点,例如常见的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由几十个大系统组成,典型的如:定位系统、压载系统、消防系统、舱底水系统、海水冷却系统、淡水冷却系统、燃油系统、火炬放空系统、钻井设备及泥浆循环系统、大型起重设备及其吊臂支撑结构等,并且每个大系统往往由数十甚至数百个子系统组成。如此繁多的设备系统在有限的平台空间进行布置,在设计建造时,客观上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并且在整个设计建造过程中需要多专业、多工序、多系统的有效配合协作才能顺利完成。于此同时,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油气岩层所在海域作业时,往往还要面对恶劣的天气及海况条件,例如:在英国北海海域,其100年一遇的台风平均风速为37米/秒, 200年一遇的台风平均风速为40米/秒,有义波高为15米,海水表面最大流速可达2.0米/秒,油气岩层所在海域的水深往往达到750米左右,钻井深度也需要达到7500米左右。另外,露天甲板区域往往还是钻井设备运载和船员进行多项施工作业的场所,因此,如何形成并实现海洋工程在中深水海域油气岩层的可靠开采作业、抵御复杂恶劣的天气及海况条件的船体性能、露天甲板区域的大面积存储支持及大空间设备布置功能,是海洋工程研发设计部门及建造企业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
还有,通常可以认为半潜式钻井平台共有三种总体工况,即:钻井作业工况、自航行工况和抗风暴自存工况。在海洋油气开采生产过程中,钻井作业工况是半潜式钻井平台的主要工况,自航行工况是指半潜式钻井平台在完成某一油气田的钻井作业后,因油气岩层往往分布在不同的海域位置,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还需要依靠自身(或拖带)动力转移航行至作业海域。因此,如何处理解决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海洋油气开采过程中,其拖航及自航阻力过大的问题,同样也是海洋工程研发设计部门及建造企业必须要面对的又一个实际问题。
在以往情况下,对于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设备设置、总体布置、船体结构设计、下船体船型设计及有害气体的处理排放等技术问题的解决,以往常规的做法是:采用在下船体的左右舷分别设置一个浮体(浮筒)的技术方案,来为整体的半潜式钻井平台提供所需全部浮力;同时将两个下浮体大间距的设置在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左右两侧,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横摇幅值过大,以保证半潜式钻井平台的整体稳性;在钻井作业工况或抗风暴自存工况时,下浮体完全沉没于海平面以下的海水里,其主要目的是在为半潜式钻井平台提供整体浮力的同时,用来防止波浪扰动力及纵摇幅值过大等不利问题的出现;将两个下浮体的横向剖面设计成四角有圆弧的矩形,作用是为了减少半潜式钻井平台在自航行(或拖带航行)工况时的航行阻力及拖曳力;分别在位于半潜式钻井平台左右舷的下浮体朝向海底一侧,设计安装6-8只全回转推进器(连同其它部件组成动力定位系统),且布置成左右对称的形式,这些推进器可以在自航行工况时提供航行推进动力,并通过调整其自身的转动角度及转动速度来控制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航向航速,在钻井作业工况或抗风暴自存工况时,也可以通过调整其各自的转动角度及转动速度,以使半潜式钻井平台始终可靠的动态定位于作业海域的指定钻井位置;在半潜式钻井平台主甲板的左右舷分别设置一个水下机器人工作平台,用以运载水下机器人和对其进行收放作业;对于下浮体与立柱之间的连接,采用立柱外板与下浮体外板对齐,且在侧面的连接处增加肘板的形式,对于立柱和箱型主船体之间的连接,采用立柱外板与箱型主船体外板对齐的方式,再通过使用坞内吊装、整体合拢和焊接的方法,使得半潜式钻井平台的两个下浮体与四根立柱之间、四根立柱与箱型主船体之间连接合拢在一起,从而再组成一个完整的船体结构,具有外表美观、对位容易及有利于建造的优点。
然而现有的半潜式钻井平台中,或多或少地具有以下一些不足之处:缺点一是半潜式钻井平台主甲板本身的空间面积较小,同时上层建筑及各种设备过多的占据了宝贵的露天甲板存储面积和作业空间,使得本来就显狭窄的主甲板空间变的更加拥挤不堪,同时操作检修位置较高的设备布置和结构设计也不便于作业者的施工安装及交船后船员的维修使用保养;缺点二是半潜式钻井平台下浮体的设计不甚合理,这样在自航行(或拖带航行)工况时的航行阻力或所需拖曳力较大,由此带来的直接弊端就是主机燃油量、时间成本及油气开采作业成本的增加;缺点三是半潜式钻井平台下浮体的设计不甚合理,这样在钻井作业工况或抗风暴自存工况时,就使得垂荡运动特性欠佳,进而影响连接立管的作业可靠性及半潜式钻井平台对作业海域的适应性;缺点四是由于半潜式钻井平台数量过多的全回转推进器,使得动力定位系统及其控制回路过于复杂繁琐,同时推进电机及轴系、动力电缆、控制电缆及控制箱等设备也会占用大量的空间面积,同时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建造周期也会相应的增加;缺点五是由于半潜式钻井平台采用通过主柴油发电机组排烟系统直接向海洋大气排空消耗的处置办法,会增加对露天甲板区域、周围海域或码头的噪声污染量级,同时直接向大气排放燃油残余物,还存在着浪费能源并污染海洋大气环境的问题,不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缺点六是由于半潜式钻井平台采用船体主要部件(单元模块或分段)外板对齐的连接方式,这就需要额外增加肘板等船体部件,同时还要加大板厚,这样就使船体局部结构趋于复杂,更重要的是由于连接处肘板位置的应力较大,容易引起船体部件的疲劳损坏,进而影响到半潜式钻井平台的整体安全作业并引发海难事故的发生。
因此,如何开发研究出一种具有小阻力低垂荡且大空间的船型,并能用其主甲板来布置设计各类功能设备,以克服上述海洋工程在设计和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规定的采油周期和建造成本的前提要求下,利用海洋油气生产企业和海洋工程建造企业现有的工艺技术条件,改善平台的运动特性,以提高平台的作业安全性和适用性,同时减少材料人工投入并降低钻井采油作业成本,来完成海洋工程设计及海洋油田开发的工作,是本发明的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首先在于提供一种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解决现有技术中钻井平台阻力大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对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垂荡性能进行改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下浮体、分别竖直设置在两下浮体上的至少四个立柱和支撑于各立柱上的呈四方形箱型结构的主船体;各下浮体包括两个艏艉段和一个中间段,两个艏艉段分别连接在中间段纵向的两端;所述艏艉段在纵向上为由中部至两端宽度渐缩的结构,艏艉段的最大宽度处通过曲面圆滑过渡至外端,且艏艉段的外端端部形成弧面,艏艉段的最大宽度处与所述中间段曲面圆滑过渡连接;所述中间段的最大宽度小于艏艉段的最大宽度;四个立柱分别竖直设置在两个下浮体的艏艉段上。
优选地,所述艏艉段和所述中间段均相对于自身纵向轴线对称,两个艏艉段对称设置在中间段的两端,且艏艉段和中间段的纵向轴线重合。
优选地,所述中间段由一端至另一端等宽。
优选地,所述中间段的宽度与所述艏艉段的最大宽度的比例为0.60-0.75。
优选地,所述中间段的宽度与所述艏艉段的最大宽度的比例为0.62-0.7。
优选地,所述艏艉段的最大宽度为19m-21m,所述中间段的宽度为13m-15m。
优选地,所述中间段的轴向长度与所述艏艉段的轴向长度的比例为0.4-0.5。
优选地,所述艏艉段的最大宽度处至该艏艉段与所述中间段连接处的轴向距离与艏艉段的最大宽度的比例为1.05-1.15。
优选地,所述艏艉段的轴向长度与最大宽度的比例为2-2.2。
优选地,所述艏艉段的最大宽度处距外端端部的距离与艏艉段的最大宽度的比例为1-1.2。
优选地,所述艏艉段的最大宽度处与所述中间段之间由多段圆弧依次连接过渡。
优选地,在从所述艏艉段的最大宽度处往所述中间段的方向上,所述多段圆弧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段半径渐大的外凸圆弧和至少两段半径渐小的内凹圆弧。
优选地,所述艏艉段的最大宽度处与所述中间段连接的各圆弧的半径为20m~51m。
优选地,所述艏艉段的最大宽度处通过多段圆弧圆滑过渡至外端端部,且在往外端方向上,各段圆弧的半径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艏艉段外端端部圆弧面的半径与艏艉段的最大宽度的比例为0.2-0.3。
优选地,所述艏艉段的最大宽度处至外端端部的外轮廓线为半椭圆,艏艉段的最大宽度处通过椭圆弧和至少一段内凹圆弧过渡至所述中间段,且所述椭圆弧与所述半椭圆相连并在同一个椭圆上,所述艏艉段的最大宽度为所述椭圆的短轴。
优选地,所述立柱下端设置于所述下浮体的艏艉段的中部区域,且立柱下端的宽度小于其所在区域处艏艉段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立柱插入所述下浮体内,下浮体内在对应于立柱安装处设有独立舱室,该独立舱室的舱壁板与所述立柱的外板形成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主船体的左右舷外板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左右舷的两所述立柱的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使得立柱上端具有突出于主船体的左舷外板或右舷外板的部分。
优选地,所述立柱由下而上延伸至所述主船体的主甲板处;所述主甲板设有四个相对于主船体左右舷外板突出的延伸部,各延伸部覆盖对应立柱的上端。
优选地,各所述延伸部上分别布置有锚泊装置。
优选地,两所述下浮体纵向轴线之间的距离为60m-66m。
优选地,所述主船体的艏部和艉部不超出所述下浮体的艏艉段外端端部。
优选地,所述下浮体内分隔形成有多个舱室,其中,至少一舱室具有与下浮体的外板相间隔的内壳板,该内壳板与下浮体的外板共同构成该舱室的双层壳体。
优选地,具有双层壳体的舱室包括淡水舱、盐水舱和泥浆舱。
优选地,所述下浮体内设有四个具有双层壳体的舱室,四个舱室对称分布于下浮体的两个艏艉段内,且这四个舱室靠近下浮体的中间段。
优选地,所述钻井平台还设有多个货罐,各货罐分布于所述立柱内。
优选地,所述货罐竖直设置于所述立柱内,货罐顶端和底端通过支撑结构与立柱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船体上布置有吊机,所述吊机具有可折叠的吊臂。
优选地,所述钻井平台还设有压载水处理器,以对压载水进行净化分离。
优选地,所述压载水处理器包括顺序连接的过滤器、第一蝶阀、压载水处理元件及第二蝶阀。
优选地,所述钻井平台还设有废气排放处理装置,以对废气进行净化分离。
优选地,所述废气排放处理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尿素存储柜、尿素滤器、尿素传输泵、尿素计量单元、尿素注射单元和SCR反应器;尿素计量单元的输入端还连接一压缩空气系统。
优选地,所述钻井平台还设有水下机器人,所述主船体内设有供水下机器人运载安装及收放的工作平台。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的半潜式钻井平台中采用流线型结构的下浮体,有利于减少钻井平台的拖航及自航阻力,在自航行或拖带航行工况时,降低平台主机或拖轮主机的燃油消耗量,进而降低了作业成本。
进一步地,该钻井平台中,下浮体呈对称设计,使得垂荡运动幅值响应算子得以降低,进一步改良了平台垂荡性能,以便防止波浪扰动力幅值过大等不利问题的出现,使本发明的钻井平台的可作业海域进一步扩展,适用于各恶劣海域,在更加恶劣的天气及海况条件下仍然能够保证连接其上的立管可靠工作,进而降低了油气钻探开采周期及作业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半潜式钻井平台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半潜式钻井平台优选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主甲板上各布置结构。
图3是本发明图2的左视图,即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艉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2的A-A视图。
图5是本发明半潜式钻井平台优选实施例中下浮体内舱室布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半潜式钻井平台优选实施例中下浮体内关键液舱的布置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图2的B-B视图。
图8是本发明半潜式钻井平台另一优选实施例中下浮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半潜式钻井平台优选实施例中压载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半潜式钻井平台优选实施例中废气处理工艺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下浮体;101、外板;11、艏艉段;111、外端; 12、中间段;14、舱室;14a、关键液舱;14b、舱室;141、舱壁板;141a、内壳板;141b、舱壁板;2、立柱;201、纵向外板;202、横向外板;21、圆角;22、突出部分;3、主船体;31、左舷外板;32、右舷外板;33、主甲板;331、延伸部;34、间甲板;35、下甲板;4、横撑;5、货罐;6、推进器;7、锚泊装置;8、上层建筑;9、起重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在中深水海域作业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该钻井平台可以进行油气开采作业,这类平台工作水深在80米-1500米左右,可变载荷在5000-6000吨左右。较优地,本发明所提供的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业时允许海水温度范围为0-32摄氏度,作业是允许环境空气温度范围为负7-正35摄氏度,可在英国北海等海域作业。
如无特别说明,下文中涉及的“纵向”均以钻井平台的长度方向为参照,对应地,钻井平台纵向的两端分别称为艏部和艉部;“横向”均以钻井平台的宽度方向为参照,对应地,钻井平台横向的两侧分别称为左舷和右舷。
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半潜式钻井平台主要包括两个下浮体1,竖直设置于下浮体1上的四个立柱2,以及支撑于立柱2上的主船体3。下浮体1沿纵向延伸,两个下浮体1对称地分列于左舷和右舷,两下浮体1平行间隔布置。四个立柱2的下端分别设置在两个下浮体1的艏部和艉部,位于左舷和右舷的相对的两立柱2之间还连接有横撑4,四个立柱2的上端支撑主船体3。必要时,还可以在下浮体1的舯部设置立柱2。
主船体3呈四方形箱型结构,其上根据实际需要布置各类功能装置。立柱2对主船体3的总体重量进行支撑。在作业工况或抗风暴自存工况时,下浮体1完全沉没于海平面以下的海水里,其主要目的是为钻井平台提供整体浮力,并承受环境载荷、工作重量和空船重量。该钻井平台设置有四个推进器6,四个推进器6分别位于两个下浮体1艏部和艉部的底部,各推进器6为全回转推进器,并配以适配的动力定位系统,在拖带作业工况通过拖曳缆绳传递拉力。该钻井平台设置的推进器数量较少,因而相应地简化了配套的控制系统。
结合图2和图4,下浮体1包括两个艏艉段11和一个中间段12,两个艏艉段11分别作为下浮体1的艏部和艉部,两个艏艉段11分别连接在中间段12纵向的两端。下浮体1在竖直方向上为柱体,下浮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为平面,下浮体1的侧面则为竖直的曲面,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侧面之间圆角过渡。从图4所示的下浮体1俯视图上看,艏艉段11在纵向上为由中部至两端宽度渐缩的结构,艏艉段11的外轮廓线为弧形,由多段圆弧或椭圆弧构成。艏艉段11的最大宽度处通过曲面圆滑过渡至外端111即远离中间段12的一端,且外端111端部处还形成圆弧面,即艏艉段11的两侧面在外端111端部处通过圆弧面过渡连接。艏艉段11的最大宽度处与中间段12同样也是曲面圆滑过渡连接,中间段12的最大宽度小于艏艉段11的最大宽度。
从纵向上看,下浮体1从端部弧面开始,宽度由小逐渐圆滑过渡加大,而后再逐渐圆滑过渡减小,最终逐渐圆滑过渡加大后再圆滑过渡缩小,在另一端部又形成弧面。下浮体1整体形成骨棒型结构,下浮体1外轮廓线由圆滑曲线构成,下浮体1整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小采用直线连接结构时导致拐角处流线急剧变化、产生漩涡等因素而造成的阻力系数增加,改善流体通过下浮体1区域时的流体运动特性,有利于减小平台的拖航及自航阻力,进而降低主机燃油消耗及作业成本。
进一步地,对于单个下浮体1,采用左右完全对称的结构形式,下浮体1相对于其纵向中心线及横向中心线均对称。即:艏艉段11和中间段12均相对于自身纵向轴线对称,两个艏艉段11对称设置在中间段12的两端,艏艉段11和中间段12的纵向轴线重合。这样可使得垂荡运动幅值响应算子得以降低,以便防止波浪扰动力幅值过大等不利问题的出现,进一步改良了垂荡运动响应性能,同时采用该下浮体的半潜平台的可作业海域也得以扩展,可适用于各恶劣海域,在更加恶劣的天气及海况条件下仍然能够保证连接其上的立管可靠工作,进而降低了油气钻探开采周期及作业成本。
下浮体1中,中间段12从一端至另一端等宽,即中间段12的宽度W12恒定,较优地,中间段12的宽度W12与艏艉段11的最大宽度W11的比例较优地为0.60-0.75,更优地,为0.62-0.7。在这种比例的结构中,可以使下浮体具有更低的垂荡运动幅值响应算子,更为改良了半潜平台垂荡运动响应性能。以中间段12的宽度W12与艏艉段11的最大宽度W11的比例等于0.62为例,垂向受力较之常规技术浮体而言,在典型周期范围内垂向受力有25%至40%的减幅,相应的垂荡运动响应有20%至35%的减幅。在一实施例中,艏艉段11的最大宽度W11为19m-21m,中间段12的宽度W12为13m-15m。
中间段12的长度L12与艏艉段11的轴向长度L11的比例较优地为0.4-0.5,更优地,为0.45。其中,“轴向长度”是指沿纵向轴线的长度,下同。
艏艉段11的最大宽度处至该艏艉段11与中间段12的连接处的轴向距离L112与艏艉段11的最大宽度W11的比例较优地为1.05-1.15,更优地,为1.1。
艏艉段11的轴向长度L11与最大宽度W11的比例较优地为2-2.2,更优地,为2.1。
艏艉段11的最大宽度处距外端111端部的距离L111与艏艉段11的最大宽度W11的比例较优地为1-1.2,L111的数值较优地为20m-25m。
从图4上看,本实施例中,艏艉段11的最大宽度处至外端111端部由多段圆弧圆滑过渡。各段圆弧均为外凸圆弧,较优地,在从艏艉段11的最大宽度处往外端111方向上,各段圆弧的半径逐渐减小。而艏艉段11的外端111端部圆弧面的半径R111与艏艉段11的最大宽度W11的比例较优地为0.2-0.3,更优地,为0.26。半径R111的数值范围可在5.2m左右。
同样从图4上看,艏艉段11的最大宽度处与中间段12之间由多段圆弧依次连接而形成曲面圆滑过渡,从艏艉段11的最大宽度处起,该多段圆弧包括依次相接的至少两段外凸圆弧和至少两段内凹圆弧,在从艏艉段11的最大宽度处往中间段12的方向上,各外凸圆弧的半径渐大,各内凹圆弧的半径渐小。各段圆弧的半径数值范围较优地为20m-51m。
艏艉段11的这种结构形式使下浮体1各部分结构形状变化平滑,使得流体通过时具有良好的运动特性。
其中,上述“外凸圆弧”及“内凹圆弧”的内外方向以下浮体1为参照,外凸指圆弧的突起方向朝向下浮体1外侧,内凹指圆弧的突起方向朝向下浮体1内侧。
本发明中,通过下浮体各部分形状及尺寸参数的特殊设计,可以将下浮体的阻力系数控制在0.005-0.01之间,相比现有技术通常的0.015-0.024,本发明的结构具有明显的优势。
参阅图5,下浮体1内分隔形成有多个舱室14,这些舱室14依据功能区分大致有推进器舱、压载舱、泵舱、淡水舱、盐水舱、泥浆舱、钻井水舱、燃油舱,舱室14之间通过舱壁板141相分隔。较优地,对于这些舱室14中部分的关键液舱,采用双层壳体进行保护,为便于明示,在图中将这些关键液舱的标号标为14a,这些关键液舱14a可以包括淡水舱、盐水舱和泥浆舱等。
具体地,如图6所示,这些关键液舱14a具有与下浮体1的外板101相间隔的内壳板141a,外板101与内壳板141a之间形成一边舱,内壳板141a与下浮体1的外板101共同构成该关键液舱14a侧边的双层壳体。其中,下浮体1的外板101泛指作为下浮体1表层的各结构板。各关键液舱14a的内壳板141a外再设置型材结构(图中未示出),关键液舱14a内不再设置型材结构。通过双层壳体的保护,当下浮体1遇到意外碰撞破损后,由于这些关键液舱14a的内壳板141a与下浮体1的外板101之间具有一定间隙,降低了外板101和内壳板141a同时破损的可能性,使得发生液体泄漏的可能性可以大大降低。
对于淡水舱而言,由于淡水舱中的淡水通常用于平台上作业人员的日常饮用及生活用水,非双壳保护的淡水舱舱室中都会有型材结构,由于淡水舱的涂装有特殊要求,型材结构上也需要进行涂装,采用双壳保护设计之后,淡水舱内无型材结构,相应地减少了涂装面积,降低了涂装作业的工作难度及工作量,同时舱室内没有型材也有利于舱室的清洗。同样盐水舱和泥浆舱设置双壳保护后,型材均位于液舱内壳板以外,使用双壳保护设计降低了泄漏后污染环境的概率,同时更利于舱室的清洗,提高了海洋工程的建造效率。
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下浮体1内设有四个具有双层壳体的关键液舱14a,四个关键液舱14a对称分布于下浮体1的两个艏艉段11内,且这四个关键液舱14a靠近下浮体1的中间段12。这四个关键液舱14a位于下浮体1两侧较为突出的位置,具有更大的遭受碰撞的风险,通过采用双层壳体有效地降低了风险。
一并参阅图1至图4,立柱2外形大致为矩形的柱体结构,其横截面为带有圆角的矩形,立柱2外板包括两个相对的纵向外板201和两个相对的横向外板202,纵向外板201与横向外板202之间设置圆角21。立柱2下端设置于下浮体1的艏艉段11的中部区域,立柱2下端的宽度W2即立柱2的两纵向外板201之间的距离小于其所在区域处艏艉段11的宽度,即:立柱2与下浮体1采用非对齐式的连接方式。
进一步地,立柱2下端插入下浮体1内,如图5所示,下浮体1内在对应于立柱2安装处设有独立舱室14b,该独立舱室14b的舱壁板141b与立柱2的外板201、202形成一体结构。通过这种连接方式,形成更为完整及合理的船体结构形式,使得作为平台船体结构重要节点的立柱2与下浮体1连接处无应力集中显现,疲劳损坏问题也相应比较容易得以解决,提高了平台在恶劣的天气及海况条件下采油作业的安全性。
作为一较优的实施方式,可将该钻井平台所承载的货罐5分别布置在各立柱2内。钻井平台的多个货罐5可均匀分布在四个立柱2中,如图4所示,作为一个示例,钻井平台共具有12个货罐5时,在每一立柱2内布置3个货罐5。对于钻井平台而言,需要通过货罐5携带大量的钻井材料,如重晶石、土粉、水泥等,其总重量往往超过一千吨。将货罐5布置于立柱2内,可以使立柱2内部的空间区域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占用较为紧张的甲板面积,同时相对于将货罐5安装于甲板面或主船体3内部的情形,这种布置方式降低了平台的整体中心高度,对改善平台的稳性更为有利。
其中,货罐5的顶端和底端各自设计支撑结构(图中未示出),支撑结构与立柱2的外板201或内舱壁相连接,同时支撑结构承受货罐5在垂直方向所产生的重力以及平台发生横摇或纵摇时所产生的分力。
参阅图1至图3,立柱2的上端对主船体3进行支撑,在本实施例中,立柱2与主船体3亦为非对齐的连接方式。参阅图7,主船体3的左右舷外板31、32之间的距离W3小于左右舷的两立柱2的外侧表面之间即左右舷的两立柱2位于外侧的纵向外板201之间的距离D2,使得立柱2上端具有突出于主船体3的左舷外板31或右舷外板32的突出部分22。位于左舷的两个立柱2的左侧部分突出于主船体3的左舷外板31,位于右舷的两个立柱2的右侧部分突出于主船体3的右舷外板32。其中,左舷外板31和右舷外板32为主船体3四方形箱型结构左右两侧的外板,左舷外板31和右舷外板32竖直设置并沿纵向延伸。
对于相同体积及尺寸的四方形箱型主船体3来讲,本实施例中,左右舷的立柱2的相对距离比现有技术的半潜平台要大,这样可以改善平台的整体稳性,在同样天气及海况条件下,减少了船体发生横倾的角度幅值,同时平台对恶劣天气及海况的适用性也得以提高。在一较优的实施例中,两下浮体1纵向轴线之间的距离为60m-66m,两个下浮体1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从而使得左右舷的立柱2具有相对较大的距离,提高平台的稳性。
进一步地,参阅图3,立柱2突出于主船体3左舷外板31或右舷外板32的突出部分22由下而上延伸至主船体3的主甲板33处,与主船体3可靠地连接为一个整体。立柱2与主船体3之间不需要采用额外增加肘板等船体部件的办法来延长连接节点抗疲劳寿命及提高承受应力性能。而与各立柱2的突出部分22相对应地,主船体3的主甲板33设有四个相对于主船体3左舷外板31或右舷外板32突出的延伸部331,各延伸部331覆盖对应立柱2的突出部分22的上端。
较优地,如图1所示,主甲板33的这四个延伸部331上分别布置锚泊装置7,充分利用主甲板33的面积,并合理利用延伸部331突出于主船体3左舷或右舷的结构优势。
主船体3的四方形箱型结构提供了钻井平台各功能设备的布置需求,主船体3通过由下而上水平布置的下甲板35、间甲板34、主甲板33等多层甲板分出多层空间,实现不同的功能舱室的分区。如图2所示,主船体3的艏侧外板和艉侧外板不超出下浮体1的艏艉段11外端111端部,可使平台具有较好的稳性,艏侧外板和艉侧外板竖直设置并沿横向延伸,与左舷外板31、右舷外板32一同构成主船体3的四周侧板。
主船体3的中部布置井架及钻井设备,用以进行钻井作业。
主船体3的内部设有供水下机器人运载安装及收放的工作平台,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将机器人工作平台设置于主甲板左右舷的结构,本发明的这种布置结构可以使得在恶劣天气及海况条件下,水下机器人仍然能够可靠工作,提高了采油作业的经济性。
主船体3的主甲板33上通过设置上层建筑8使作业者可在其中生活、办公及进行辅助性工作,在上层建筑的二层甲板区域设计布置应急发电机组,为重要电气设备提供应急电源。
主甲板33上还可布置直升机平台甲板,供直升机的起降,以提高补给、救助和通行能力,直升机平台甲板可搭建于上层建筑上。
在主甲板33的左右舷处可各布置一台起重设备9,使作业工况时整体重量分布均匀。起重设备9包括吊机及其基座,较优地,吊机具有可折叠的吊臂,可以使得吊机有充分灵活的作业空间;在吊机停止作业后,对于非常有限的主甲板33存储作业空间而言,可折叠吊臂也节省出了一部分空间,这样就为其它设备的布置提供了前提条件,具有解决工程具体技术问题的实际意义。
主甲板33上还设置水平摆放隔水管固架和管子存储区,供各类管件的摆放。
图8示意了本发明半潜式钻井平台中另一种结构的下浮体1s,在本实施例中,下浮体1s的艏艉段11s的外轮廓为椭圆形的一部分。具体地,艏艉段11s的最大宽度处至外端111s端部的外轮廓线为半椭圆112s,艏艉段11s的最大宽度处通过椭圆弧113s和至少一段内凹圆弧114s过渡至中间段12s,该椭圆弧113s与半椭圆112s相连并在同一个椭圆EL上,椭圆弧113s的另一端再通过内凹圆弧114s连接中间段12s。艏艉段11s的最大宽度W11s为椭圆EL的短轴,艏艉段11s的最大宽度处至外端111s端部的距离L111s为椭圆EL长轴的一半。这种结构中,艏艉段11s的最大宽度处同样分别通过曲面圆滑过渡至外端111s端部和中间段12s,形成流线型的骨棒形结构,同时,艏艉段11s自身为对称结构。本实施例的下浮体1s同样也可减小阻力系数及改善垂荡性能。本实施例下浮体1s各部分的尺寸参数关系及其它特征可参照上文所介绍的第一种结构的下浮体1的相关特征,采用该下浮体1s的钻井平台的其它结构特征也可参照上文的描述。
较优地,本发明的半潜式钻井平台中还设有压载水处理器,以对压载水进行净化分离。通过压载水处理器,可预先将压载水舱中用于压载重量的大量压载水进行净化分离及无害化处理,然后才在相关作业海域将经过净化分离处理后的压载水排放至海水中,有效的避免了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在不同作业海域之间的互相转移,从而保护了海洋水环境及人体健康。
如图9所示,压载水从海底门经过蝶阀进入压载管路后,首先经泥沙滤器进行初步过滤,除去大颗粒泥沙、杂质,然后经过蝶阀,通过压载泵将压载水经三通阀后泵入压载水处理器,压载水处理器包括顺序连接的过滤器、蝶阀、压载水处理元件及蝶阀,经过该压载水处理器处理后的无害压载水再进入压载舱。通过该压载水处理器对压载水在进入压载舱前进行预处理,将有害生物、细菌杀灭,因此压载舱内的压载水可以满足海洋环境要求,以便随时排放至海水中,而不必在外海进行压载水置换排放。
另外,较优地,该半潜式钻井平台中还布置有废气排放处理装置,可预先将钻井平台的主柴油发电机组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燃油残余物中的有害物质(例如:氮氧化物等),进行净化分离及无害化处理,然后再将经过净化分离处理后的燃油废气排放至相关作业海域的大气中,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后相对洁净,减轻了海洋空气环境的污染程度。
参阅图10,该废气排放处理装置对废气处理的工艺流程为:首先尿素存储柜内的尿素经尿素滤器处理,然后经传输泵泵入尿素计量单元,与此同时部分压缩空气也从压缩空气系统进入尿素计量单元,二者混合以后进入尿素注射单元,然后尿素与压缩空气的混合物以一定压力喷射进入SCR反应器,并与高温主机排气进行化学反应,将主机排气内的氮氧化合物分解为氮气和水,最后排入海洋大气。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21)
1.一种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间隔设置的两个下浮体,各下浮体包括两个艏艉段和一个中间段,艏艉段分别连接在中间段纵向的两端;所述艏艉段在纵向上为由中部至两端宽度渐缩的结构,艏艉段的最大宽度处通过曲面圆滑过渡至外端,且艏艉段的外端端部形成弧面,艏艉段的最大宽度处与所述中间段曲面圆滑过渡连接;所述中间段的最大宽度小于艏艉段的最大宽度;
至少四个立柱,四个立柱分别竖直设置在两个下浮体的艏艉段上;
主船体,呈四方形箱型结构,支撑于所述各立柱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艏艉段和所述中间段均相对于自身纵向轴线对称,两个艏艉段对称设置在中间段的两端,且艏艉段和中间段的纵向轴线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由一端至另一端等宽,所述中间段的宽度与所述艏艉段的最大宽度的比例为0.60-0.75。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的宽度与所述艏艉段的最大宽度的比例为0.62-0.7。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的轴向长度与所述艏艉段的轴向长度的比例为0.4-0.5,所述艏艉段的最大宽度处至该艏艉段与所述中间段连接处的轴向距离与艏艉段的最大宽度的比例为1.05-1.15,所述艏艉段的轴向长度与最大宽度的比例为2-2.2,所述艏艉段的最大宽度处距外端端部的距离与艏艉段的最大宽度的比例为1-1.2。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艏艉段的最大宽度处与所述中间段之间由多段圆弧依次连接过渡。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艏艉段的最大宽度处往所述中间段的方向上,所述多段圆弧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段半径渐大的外凸圆弧和至少两段半径渐小的内凹圆弧。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艏艉段的最大宽度处通过多段圆弧圆滑过渡至外端端部,且在往外端方向上,各段圆弧的半径逐渐减小。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艏艉段外端端部圆弧面的半径与艏艉段的最大宽度的比例为0.2-0.3。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艏艉段的最大宽度处至外端端部的外轮廓线为半椭圆,艏艉段的最大宽度处通过椭圆弧和至少一段内凹圆弧过渡至所述中间段,且所述椭圆弧与所述半椭圆相连并在同一个椭圆上,所述艏艉段的最大宽度为所述椭圆的短轴。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下端设置于所述下浮体的艏艉段的中部区域,且立柱下端的宽度小于其所在区域处艏艉段的宽度,所述立柱插入所述下浮体内,下浮体内在对应于立柱安装处设有独立舱室,该独立舱室的舱壁板与所述立柱的外板形成一体结构。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船体的左右舷外板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左右舷的两所述立柱的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使得立柱上端具有突出于主船体的左舷外板或右舷外板的部分。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由下而上延伸至所述主船体的主甲板处;所述主甲板设有四个相对于主船体左右舷外板突出的延伸部,各延伸部覆盖对应立柱的上端。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浮体内分隔形成有多个舱室,其中,至少一舱室具有与下浮体的外板相间隔的内壳板,该内壳板与下浮体的外板共同构成该舱室的双层壳体。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浮体内设有四个具有双层壳体的舱室,四个舱室对称分布于下浮体的两个艏艉段内,且这四个舱室靠近下浮体的中间段。
16. 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钻井平台还设有多个货罐,各货罐分布于所述立柱内;所述货罐竖直设置于所述立柱内,货罐顶端和底端通过支撑结构与立柱连接。
17. 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钻井平台还设有压载水处理器,以对压载水进行净化分离。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水处理器包括顺序连接的过滤器、第一蝶阀、压载水处理元件及第二蝶阀。
19. 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钻井平台还设有废气排放处理装置,以对废气进行净化分离。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排放处理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尿素存储柜、尿素滤器、尿素传输泵、尿素计量单元、尿素注射单元和SCR反应器;尿素计量单元的输入端还连接一压缩空气系统。
21. 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钻井平台还设有水下机器人,所述主船体内设有供水下机器人运载安装及收放的工作平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5/092599 WO2016124011A1 (zh) | 2015-02-02 | 2015-10-23 | 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534925 | 2015-02-02 | ||
CN201510053492 | 2015-02-0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43818A true CN106143818A (zh) | 2016-11-23 |
CN106143818B CN106143818B (zh) | 2018-09-11 |
Family
ID=53705200
Famil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173730.1U Active CN204527559U (zh) | 2015-02-02 | 2015-03-26 | 半潜式海洋平台 |
CN201520189045.8U Active CN204507207U (zh) | 2015-02-02 | 2015-03-31 | 半潜式海洋平台及其下浮体 |
CN201520205025.5U Active CN204527562U (zh) | 2015-02-02 | 2015-04-07 | 半潜式海洋平台 |
CN201520219724.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27564U (zh) | 2015-02-02 | 2015-04-13 | 半潜平台及其下浮体 |
CN201510170738.7A Active CN106143817B (zh) | 2015-02-02 | 2015-04-13 | 半潜平台及其下浮体 |
CN201510170739.1A Active CN106143818B (zh) | 2015-02-02 | 2015-04-13 | 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
CN201810644461.0A Active CN108820148B (zh) | 2015-02-02 | 2015-04-13 | 半潜平台及其下浮体 |
CN201520217852.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27563U (zh) | 2015-02-02 | 2015-04-13 | 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5)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173730.1U Active CN204527559U (zh) | 2015-02-02 | 2015-03-26 | 半潜式海洋平台 |
CN201520189045.8U Active CN204507207U (zh) | 2015-02-02 | 2015-03-31 | 半潜式海洋平台及其下浮体 |
CN201520205025.5U Active CN204527562U (zh) | 2015-02-02 | 2015-04-07 | 半潜式海洋平台 |
CN201520219724.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27564U (zh) | 2015-02-02 | 2015-04-13 | 半潜平台及其下浮体 |
CN201510170738.7A Active CN106143817B (zh) | 2015-02-02 | 2015-04-13 | 半潜平台及其下浮体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644461.0A Active CN108820148B (zh) | 2015-02-02 | 2015-04-13 | 半潜平台及其下浮体 |
CN201520217852.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27563U (zh) | 2015-02-02 | 2015-04-13 | 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8) | CN20452755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92303A (zh) * | 2017-11-28 | 2018-03-13 | 鲁东大学 | 一种半潜式海洋起重平台及其操作方法 |
CN112319733A (zh) * | 2020-12-18 | 2021-02-05 | 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下浮体分段划分方法 |
CN112706880A (zh) * | 2021-02-05 | 2021-04-27 | 北京南风科创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24011A1 (zh) * | 2015-02-02 | 2016-08-11 |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
CN204527559U (zh) * | 2015-02-02 | 2015-08-05 |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半潜式海洋平台 |
CN106516025B (zh) * | 2015-09-10 | 2021-10-08 |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半潜式生活平台 |
CN105151236B (zh) * | 2015-09-28 | 2017-07-21 | 大连理工大学 | 浮墩及塔式潜浮移动运载平台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CN105480378A (zh) * | 2015-11-23 | 2016-04-13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钻井平台建造期间的设备维护保养方法 |
CN106915420B (zh) * | 2015-12-28 | 2019-02-15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海工装备及其横撑结构 |
CN106364633A (zh) * | 2016-08-30 | 2017-02-01 | 上海交通大学 | 半潜式海洋平台及其优化垂荡效应的实现方法 |
CN109110046A (zh) * | 2017-06-22 | 2019-01-01 | 天津海之星船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半潜首装置的双体保障船 |
TWI624406B (zh) * | 2017-08-14 | 2018-05-21 | 半潛式支撐平台及其定位方法 | |
CN107512363A (zh) * | 2017-08-29 | 2017-12-26 |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 一种大型油轮及其安全防护方法 |
CN109835442A (zh) * | 2017-11-24 | 2019-06-04 |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30897A (ja) * | 1997-02-21 | 1998-09-02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上下動式水中観測室付き半潜水浮体 |
WO1999057011A1 (en) * | 1998-05-01 | 1999-11-11 | Friede & Goldman, Ltd. | Dynamically positioned semi-submersible drilling vessel |
CN1404452A (zh) * | 2000-02-02 | 2003-03-19 | 弗里德-戈德曼有限公司 | 具有细长水平拉杆的动态定位的半潜水钻探船 |
CN101219705A (zh) * | 2008-01-14 | 2008-07-16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一种半潜式钻井平台 |
CN201816730U (zh) * | 2010-09-13 | 2011-05-04 | 上海利策科技有限公司 | 低垂荡半潜式平台船体 |
CN102227349A (zh) * | 2008-10-10 | 2011-10-26 | 霍顿-维森深水公司 | 半潜式海上结构物 |
CN204527563U (zh) * | 2015-02-02 | 2015-08-05 |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574575U (zh) * | 2012-04-24 | 2012-12-05 |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半潜式平台 |
WO2014023401A2 (en) * | 2012-08-04 | 2014-02-13 | Havkraft As | Wave energy converter |
CN102923262B (zh) * | 2012-11-20 | 2015-04-29 | 江苏科技大学 | 小水线面半潜复合水面无人艇 |
CN203497137U (zh) * | 2013-04-25 | 2014-03-26 |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具备大仓储能力的横向下浮体半潜式平台 |
-
2015
- 2015-03-26 CN CN201520173730.1U patent/CN204527559U/zh active Active
- 2015-03-31 CN CN201520189045.8U patent/CN204507207U/zh active Active
- 2015-04-07 CN CN201520205025.5U patent/CN204527562U/zh active Active
- 2015-04-13 CN CN201520219724.5U patent/CN204527564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 2015-04-13 CN CN201510170738.7A patent/CN106143817B/zh active Active
- 2015-04-13 CN CN201510170739.1A patent/CN106143818B/zh active Active
- 2015-04-13 CN CN201810644461.0A patent/CN108820148B/zh active Active
- 2015-04-13 CN CN201520217852.6U patent/CN204527563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30897A (ja) * | 1997-02-21 | 1998-09-02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上下動式水中観測室付き半潜水浮体 |
WO1999057011A1 (en) * | 1998-05-01 | 1999-11-11 | Friede & Goldman, Ltd. | Dynamically positioned semi-submersible drilling vessel |
CN1404452A (zh) * | 2000-02-02 | 2003-03-19 | 弗里德-戈德曼有限公司 | 具有细长水平拉杆的动态定位的半潜水钻探船 |
CN101219705A (zh) * | 2008-01-14 | 2008-07-16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一种半潜式钻井平台 |
CN102227349A (zh) * | 2008-10-10 | 2011-10-26 | 霍顿-维森深水公司 | 半潜式海上结构物 |
CN201816730U (zh) * | 2010-09-13 | 2011-05-04 | 上海利策科技有限公司 | 低垂荡半潜式平台船体 |
CN204527563U (zh) * | 2015-02-02 | 2015-08-05 |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92303A (zh) * | 2017-11-28 | 2018-03-13 | 鲁东大学 | 一种半潜式海洋起重平台及其操作方法 |
CN107792303B (zh) * | 2017-11-28 | 2024-04-05 | 鲁东大学 | 一种半潜式海洋起重平台及其操作方法 |
CN112319733A (zh) * | 2020-12-18 | 2021-02-05 | 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下浮体分段划分方法 |
CN112319733B (zh) * | 2020-12-18 | 2023-05-16 | 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下浮体分段划分方法 |
CN112706880A (zh) * | 2021-02-05 | 2021-04-27 | 北京南风科创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27563U (zh) | 2015-08-05 |
CN204507207U (zh) | 2015-07-29 |
CN204527564U (zh) | 2015-08-05 |
CN204527559U (zh) | 2015-08-05 |
CN108820148B (zh) | 2020-11-06 |
CN106143817A (zh) | 2016-11-23 |
CN108820148A (zh) | 2018-11-16 |
CN106143818B (zh) | 2018-09-11 |
CN106143817B (zh) | 2018-09-18 |
CN204527562U (zh) | 2015-08-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527563U (zh) | 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 |
CN101980917B (zh) | 液体储存、装卸装置及以其为基础的海上钻井和生产设施 | |
JP4559633B2 (ja) | 作業船 | |
WO2016124011A1 (zh) | 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 |
CN105151236A (zh) | 浮墩及塔式潜浮移动运载平台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7640296B (zh) | 一种深远海油气田开发钻采物资存储中转浮式平台 | |
CN106494569A (zh) | 一种内河大型节能绿色集装箱船 | |
NO338346B1 (no) | Dobbelt-dybdegående fartøy | |
CN106516027B (zh) | 一种带储油功能的深吃水半潜式生产平台 | |
CN202966601U (zh) | 一种多功能平台供应船 | |
CN102092465B (zh) | 一种双月池浮式生产钻井储油船 | |
CN1209265C (zh) | 浅海海底管道或电缆检测维修装置 | |
CN103010615B (zh) | 一种具有系泊功能的水面储油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 |
CN107140138A (zh) | 一种深吃水干树储油半潜式生产平台 | |
CN104229082A (zh) | 一种深潜水作业支持船 | |
CN108394522A (zh) | 可多角度航行的溢油回收船 | |
CN202743444U (zh) | 一种水面以下储油的半潜式生产平台 | |
CN104097750A (zh) | 一种多功能维保船 | |
CN203094846U (zh) | 一种具有系泊功能的水面储油装置 | |
CN202175175U (zh) | 一种多用途锚作拖带供应船 | |
CN202847985U (zh) | 圆角倒棱台形浮式生产储油装置 | |
WO1999057011A1 (en) | Dynamically positioned semi-submersible drilling vessel | |
CN202029991U (zh) | 一种双月池浮式生产钻井储油船 | |
CN204979158U (zh) | 一种潜浮式运载平台装置 | |
CN105667726B (zh) | 高装载量、多工况、环保型风电安装船及其工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