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22579A - 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22579A
CN117022579A CN202311071223.2A CN202311071223A CN117022579A CN 117022579 A CN117022579 A CN 117022579A CN 202311071223 A CN202311071223 A CN 202311071223A CN 117022579 A CN117022579 A CN 117022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ast water
compartment
floating
ship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712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悦
刘佳明
肖锋
张迪
段仲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SC Huangpu Wenchong Ship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SC Huangpu Wenchong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SC Huangpu Wenchong Ship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SC Huangpu Wenchong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712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225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22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225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43/00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43/02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ducing risk of capsizing or sinking
    • B63B43/04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ducing risk of capsizing or sinking by improving stability
    • B63B43/06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ducing risk of capsizing or sinking by improving stability using ballast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1/00Interior subdivision of hu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00Hu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component parts
    • B63B3/14Hull par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包括船体,船体包括船艏、船艉、货舱室以及浮舱室,船艏底部设有第一纵向压载水舱,第一纵向压载水舱设有进水阀门;船艉底部设有第三纵向压载水舱,第三纵向压载水舱设有排水阀门;货舱室设于船艏和船艉之间,货舱室内设有固定货舱,舱室的底部形成有第二纵向压载水舱;浮舱室设于船艏和船艉之间,浮舱室内设有浮舱;第一纵向压载水舱、第二纵向压载水舱、第三纵向压载水舱以及浮舱室之间通过连通阀门连通。本发明采用纵向贯通式船体,在航行中船体内的压载水可以与外界进行持续交换,避免了海洋的污染,节省压载水处理系统的成本,降低船舶航行负载及驳入、驳出压载水时的能力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
背景技术
船舶运输在全球交通运输中占据很大比重,许多货物都需要通过各种船舶进行运送。目前,船舶一般在船底设置压载水舱,航行时需将海水注入压载水舱,调整船舶浮态,保证船舶稳性,到港时再将海水排放。航行时候,装载海水加大船舶重量,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另一方面造成海洋污染,外地的海水排放到本地水域,可能会导致生物入侵,危害生物多样性,虽然目前船舶都安装了压载水处理系统,但是仍不可能完全杜绝海洋污染发生,加上由于多采用物理与化学结合方式,极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且购置和安装成本较高。
现在已经有无压载水船的出现,大体上分为三种形式:
1.“V”型设计方案。此方案可以在最大限度内让船体瘦身,以减少航行中的阻力,但是V型船身设计在遇到狂风恶浪时还是需要打入压载水;
2.贯通流系统船身设计方案。其最大缺点是,尽管改成贯通流系统,压水舱仍然占有船舶相当大空间,而且由于船舶结构的需要,除了纵向压水舱外,还得保留部分无法改为贯通流系统的横向结构压水舱,而这些压水舱内的水仍然会把污染物带来带去,该贯通流系统压水舱的另一大缺点就是增加了航行船舶的阻力,需要进一步改进流体动力设计,以解决此问题;
3.单一结构船身设计方案。单一结构船身设计方案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在船底设置一个向后开放的内凹,这种船型可以促使船舶轻载时产生较大的水尺;但是这一设计方案的缺点是船身的面积大幅度扩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无压载水船结构设计缺陷和对海洋资源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
船艏,其底部设有第一纵向压载水舱,所述第一纵向压载水舱设有用于引入外界海水的进水阀门;
船艉,其底部设有第三纵向压载水舱,所述第三纵向压载水舱设有用于将海水排出的排水阀门;
货舱室,其设于所述船艏和船艉之间,所述货舱室内设有固定货舱,所述舱室的底部形成有第二纵向压载水舱;以及
浮舱室,其设于所述船艏和船艉之间,所述浮舱室内设有浮舱;
其中,所述第一纵向压载水舱、第二纵向压载水舱、第三纵向压载水舱以及浮舱室之间通过连通阀门连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货舱室和所述浮舱室均为多个,多个所述货舱室与多个所述浮舱室间隔分布。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船艏与所述浮舱室或所述货舱室之间、所述浮舱室与货舱室之间、以及所述船艉与所述浮舱室或所述货舱室之间设置有隔舱,所述连通阀门设于所述隔舱内。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货舱室和所述浮舱室均为多个,多个所述浮舱室对称分布于所述货舱室的两侧;
或者,多个所述货舱室对称分布于所述浮舱室的两侧。
进一步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货舱室之间以及相邻两个所述浮舱室之间设置有隔舱,所述连通阀门设于所述隔舱内。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浮舱室的内底部铺设有防撞材料。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船体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浮舱室内。
进一步优选地,每个所述浮舱室内的升降组件至少为两组,且所述升降组件关于所述浮舱对称分布。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驱动单元,其设于所述浮舱内;以及
升降单元,其设于所述浮舱室的内壁,用于与所述驱动单元联动以实现所述浮舱升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升降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齿条、第二齿条以及齿轮组,其中,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设于所述浮舱室的内壁,所述齿轮组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齿轮组与所述第一齿条或第二齿条啮合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浮舱室的内壁开设有至少两条滑槽,所述第一齿条和/或所述第二齿条上设置于所述滑槽相对应的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滑槽内。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升降单元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设于所述浮舱室的内壁,且所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以及齿轮组均置于所述防护罩内。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船艏、货舱室以及船艉分别在所述第一纵向压载水舱、第二纵向压载水舱以及第三纵向压载水舱以上位置水密。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浮舱和固定货舱自身水密。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浮舱和固定货舱均设有开口朝上的舱口,所述舱口上设置有舱口盖。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结构合理,其采用船艏、货舱室、浮舱室以及船艉形成纵向贯通式船体,在航行中船体内的压载水可以与外界进行持续交换,避免了海洋的污染,即海水经进水阀门进入第一纵向压载水舱,再经连通阀门流经第二纵向压载水舱和浮舱室,最后进入第三纵向压载水舱,经排水阀门排至海洋,本发明节省了压载水处理系统的成本,内置的浮舱和货舱室可大幅提高船身的利用率,增加载货舱容,同时降低船舶航行负载及驳入、驳出压载水时的能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各舱室结构的分布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浮舱处于下沉位置)。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浮舱处于上升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2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2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纵向压载水舱分布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货舱和货舱室横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所述浮舱处于下沉位置时浮舱和浮舱室的横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所述浮舱处于上升位置时浮舱和浮舱室的横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浮舱升降系统未锁定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浮舱升降系统锁定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中:
1、船艏;11、第一纵向压载水舱;12、进水阀门;
2、浮舱室;21、第一浮舱室;22、第二浮舱室;23、第三浮舱室;24、第四浮舱室;25、浮舱;26、防撞材料;27、驱动单元;28、升降单元;281、防护罩;282、第一齿条;283、第二齿条;284、齿轮组;29、滑槽;
3、货舱室;31、固定货舱;32、第二纵向压载水舱;
4、船艉;41、第三纵向压载水舱;42、排水阀门;
5、连通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上”、“下”、“顶”、“底”、“内”、“外”、“之间”、“靠近”、“远离”、“横向”、“纵向”、“左”、“右”、“前”、“后”、“正”、“背”、“横”、“竖”、“垂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实施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货舱和浮舱的数量及相对分布位置可在保证船舶浮力的前提下跟据实船大小和分舱状态做出改变,可以是2个、3个、5个,也可以是7个、9个,可以是浮舱和货舱间隔分布,也可以对称分布。
为便于解释,本实施例仅以四个浮舱和三个货舱对称分布为例,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如图1所示,浮舱室2包括第一浮舱室21、第二浮舱室22、第三浮舱室23以及第四浮舱室24,且第一浮舱室21、第二浮舱室22、第三浮舱室23以及第四浮舱室24关于三个货舱对称分布,其中,各个舱室相互独立,浮舱25下沉到底部时和固定货舱31的高度一致。
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包括船体,船体从前到后依次包括船艏1、第一浮舱室21、第二浮舱室22、货舱室3、第三浮舱室23、第四浮舱室24以及船艉4。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船艏1底部设有第一纵向压载水舱11,第一纵向压载水舱11设有用于引入外界海水的进水阀门12;船艉4底部设有第三纵向压载水舱41,第三纵向压载水舱41设有用于将海水排出的排水阀门42;货舱室3设于船艏1和船艉4之间,货舱室3内设有固定货舱31,舱室3的底部形成有第二纵向压载水舱32;浮舱室2设于船艏1和船艉4之间,浮舱室2内设有浮舱25;其中,第一纵向压载水舱11、第二纵向压载水舱32、第三纵向压载水舱41以及浮舱室2之间通过连通阀门5连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船艏1、第一浮舱室21、第二浮舱室22、货舱室3、第三浮舱室23、第四浮舱室24以及船艉4形成纵向贯通式船体,在航行中船体内的压载水可以与外界进行持续交换,避免了海洋的污染,即海水经进水阀门12进入第一纵向压载水舱11,再经连通阀门5流经第二纵向压载水舱32和浮舱室2,最后进入第三纵向压载水舱41,经排水阀门42排至海洋,本发明节省了压载水处理系统的成本,内置的浮舱25和货舱室3可大幅提高船身的利用率,增加载货舱容,同时降低船舶航行负载及驳入、驳出压载水时的能力消耗。
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货舱室3与多个浮舱室2间隔分布,即船体从前到后依次包括船艏1、第一浮舱室21、第一货舱室、第二浮舱室22、第二货舱室、第三浮舱室23、第三货舱室、第四浮舱室24以及船艉4,其整体连接关系与上述实施例相似,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浮舱室2的内底部铺设有防撞材料26,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浮舱室21、第二浮舱室22、第三浮舱室23、第四浮舱室24的底部均铺设有防撞材料26,浮舱25在海水浮力的作用下可以在浮舱室2内上下移动,可用于运输散货、液货。需要说明的是,浮舱25舱体形状外观可参考常规货舱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货舱室3为三个,且每个货舱室3内设有固定货舱31可用于运输集装箱、散货、液货,配合浮舱25能够大幅提高船身的利用率,增加载货舱容,同时降低船舶航行负载及驳入、驳出压载水时的能力消耗。三个固定货舱31、船艏1和船艉4按常规散货船结构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纵向压载水舱11与上方船艏1连接的甲板为水密,第三纵向压载水舱41与上方船艉4连接的甲板为水密,第二纵向压载水舱32与上方货舱室3连接的甲板为水密。需要注意的是,货舱室3顶边舱不设置压载水舱。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船艏1内的第一纵向压载水舱11与第一浮舱室21之间、第一浮舱室21与第二浮舱室22之间、第二浮舱室22与货舱室3之间、相邻两个货舱室3之间、货舱室3与第三浮舱室23之间、第三浮舱室23和第四浮舱室24之间,第四浮舱室24之间与船艉4的第三纵向压载水舱41之间均设置有隔舱,连通阀门5设于隔舱内,连通阀门5用于连通两相邻舱室,隔舱上方设检修口用于检修。
在上述示例中,利用连通阀门5连通各个相邻舱室,能够形成内部贯通且与外部海水相连通的贯通式船舶结构,且能够通过连通阀门5控制四个浮舱室和所有纵向压载水舱(包括第一纵向压载水舱、第二纵向压载水舱和第三纵向压载水舱)内进水量大小和水流速度的结构,其中,连通阀门5可本地和远程控制,提高操控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9-图12,为能够实现浮舱25的调节,船体还包括升降组件,升降组件设置于浮舱室2内;进一步地,为保证浮舱25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因此,每个浮舱室2内的升降组件至少为两组,且升降组件关于浮舱25对称分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升降组件包括驱动单元27和升降单元28,其中,驱动单元27设于浮舱25内;升降单元28设于浮舱室2的内壁,用于与驱动单元28联动以实现浮舱25升降。
在上述示例中,具体地,升降单元28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齿条282、第二齿条283以及齿轮组284,其中,第一齿条282和第二齿条283均设于浮舱室2的内壁,齿轮组284与驱动单元28的输出端连接,齿轮组284与第一齿条282或第二齿条283啮合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齿条282、第二齿条283沿竖直方向安装在浮舱室2四周的内壁,浮舱25四周的外壁上竖直方向固定有齿轮组284,齿轮组284内各齿轮可绕对应的齿轮轴转动,齿轮组284带有锁定装置可令齿轮组284停止转动便于浮舱25固定,齿轮组284通过驱动单元27驱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齿条282和第二齿条283的齿面相对设置,浮舱室2的内壁开设有至少两条滑槽29,第一齿条282和/或第二齿条283上设置于滑槽29相对应的滑块,滑块滑动安装于滑槽29内,使得第一齿条282和/或第二齿条283能够沿着浮舱室2的内壁左右滑动,滑块和对应滑槽29的数量按实船中浮舱的具体大小而定。
另外,可在滑块上设置固定锁紧部件用于锁定滑块,以达到将第一齿条282和/或第二齿条283固定在某一位置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浮舱室2的内壁开设有至少两条滑槽29,第一齿条282和/或第二齿条283上设置于滑槽29相对应的滑块,滑块滑动安装于滑槽29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升降单元28还包括防护罩281,防护罩281设于浮舱室2的内壁,且第一齿条282、第二齿条283以及齿轮组284均置于防护罩281内,以对各个零部件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海水腐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仅使用其中一根齿条(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时,可以与齿轮组284配合构成浮舱25可在第一浮舱室21、第二浮舱室22、第三浮舱室23、第四浮舱室24内上下平稳移动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齿条282和第二齿条283同时作用于齿轮组284时,能够形成锁定齿轮组284的固定的结构,从而将浮舱25固定于某一位置,保证浮舱25在航行中的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每个浮舱25和其对应的浮舱室,上述控制浮舱25在浮舱室内平稳升降和固定的结构,可以是一组也可以是多组,但不论按照几组进行配置,使用中的各组都须对称布置在浮舱25和浮舱室壁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单元27可控制齿轮组284转动,日常情况下可辅助调节浮舱25的升降状态以控制船体内压载水的量,也可在风浪、进出港等情况下作为应急动力用于调节浮舱25升降速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浮舱25内装货时,浮舱25受压下降,可根据船舶此时的浮态调整浮舱位置,确保船体内有足够的压载水量,浮舱25最低可下降到舱体顶部与甲板平齐的位置。浮舱25上升时的动力主要由进入第一浮舱室21、第二浮舱室22、第三浮舱室23和第四浮舱室24内的压载水的浮力提供,浮舱25下降时的动力主要依靠货物的重力,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升降组件提供动力。升降的高度根据实船所需的压载水量决定,但不能超过上下限,上下限具体高度位置以实船为准。齿条与齿轮组284的配合保证了浮舱25具有稳定的运动,驱动单元27可辅助控制升降速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各个舱室内的压载水还可通过驱动单元27和连通阀门5实现相互调驳以应对不同海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船艏1、货舱室3以及船艉4分别在第一纵向压载水舱11、第二纵向压载水舱32以及第三纵向压载水舱41以上位置水密。
采用上述方案,将原有的封闭式压载水舱改为开放式,第一浮舱室21与第二浮舱室22之间、第三浮舱室23和第四浮舱室24之间通过连通阀门5连通。
另外,船艏1、货舱室3以及船艉4分别在第一纵向压载水舱11、第二纵向压载水舱32以及第三纵向压载水舱41以上位置水密,仅通过下方的连通阀门5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浮舱25和固定货舱31自身水密,即舱体为密封结构,压载水不可进入,顶部均设有开口朝上的舱口,舱口上设置有舱口盖,可以打开的舱口盖用于装卸货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层建筑可按常规散货船布置。其他油、水、设备、电气等散货船常规舱室可按惯例布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有与压载水接触的构件表面均应做防腐蚀处理,与外部海水直接接触处安装滤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船艏1、货舱室3和船艉4底部可按常规散货船保留底边舱的纵向压载水舱结构,纵向压载水舱对称分布在船舶两舷,数量据实船分舱而定,但纵向压载水舱纵向两侧底部均设透水孔,包括纵向压载水舱与各浮舱室相连处、船艏1和船艉4下方的纵向压载水舱与外部海水交界处,都有透水孔,以便于通过阀门排出。
示例性地,船舶航行中,海水从进水阀门12涌入船艏1的第一纵向压载水舱11内,经连通阀门5依次流经第一浮舱室21、第二浮舱室22、货舱室3内的第二纵向压载水舱32、第三浮舱室23、第四浮舱室24,再从船艉4的第三纵向压载水舱41内,最后经排水阀门42排出,既可起到原来的压水舱的作用,又可以与外界海水进行实时交换避免污染,同时可减少船舶驳入、驳出压载水的能量消耗。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控制各个阀门开度控制船舶航行途中总体进、出水量的大小,通过控制进水量,可以间接调整船舶航行阻力。
在本实施例中,浮舱室2进水后浮舱25上升,当浮舱25上升到指定位置后,开启舱口盖并在浮舱25内装货,货物装入后浮舱25下降,船内的水排出,此时,用货物及浮舱25增加的总质量代替了挤出的压载水的质量,为使船内保持合适的压载水量,可适当调节驱动单元27,改变齿条与齿条组284啮合位置,对浮舱25的高度进行微调。
在本实施例中,船舶运行时,进水阀门12和排水阀门42可间歇性开闭,海水可从船体内通过,压载水间歇性地和海洋相互联通,不仅大大减少了压载水的生物污染,也不至受到过大阻力,保证了船舶的绿色性和快速性。
在本实施例中,船舶到达港口以后,从浮舱25内卸货,卸货时,浮舱25内重量减轻,浮舱25靠水的浮力上升,船体吃水不发生较大变化,浮舱25可上升到略高于甲板的位置。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其可保留多数常规船舶结构,建造、改装施工难度低;安装齿轮组和齿条,使浮舱升降过程更加稳定;安装滑动齿条,可用于固定浮舱位置,保证船舶平稳运行;内置的浮舱可大幅提高船体舱室的利用率,利用原来压载水舱的空间装载货物,增大载货量,提高船舶经济性;船舶航行途中通过调节浮舱位置,可随时按需调整船舶压载浮态而无需占用货舱舱容,可调空间增大。通常情况下可在装卸货物时利用水的流动性实现压载水的驳入、驳出,无需能量消耗;各个舱室均分配有控制阀门,可分别调节各个舱室内压载水的量;风浪、应急等情况下可利用动力装置实现压载水的调驳,有助于船舶适应多种海况,提高船舶安全性;船体结构底部整体贯通,在航行中船体内的压载水与外界相互联通,避免了压载水引发的生物污染;船舶运行时,可以根据航行的速度调节阀门开度,改变船体内压载水的更换速度,调整船舶受到的阻力,在长期航行时可间歇性关闭阀门,无需进行持续交换,有利于减小船舶阻力提高航速;无需安装压载水处理装置,降低船舶建造和营运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细节,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5)

1.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包括:
船艏,其底部设有第一纵向压载水舱,所述第一纵向压载水舱设有用于引入外界海水的进水阀门;
船艉,其底部设有第三纵向压载水舱,所述第三纵向压载水舱设有用于将海水排出的排水阀门;
货舱室,其设于所述船艏和船艉之间,所述货舱室内设有固定货舱,所述舱室的底部形成有第二纵向压载水舱;以及
浮舱室,其设于所述船艏和船艉之间,所述浮舱室内设有浮舱;
其中,所述第一纵向压载水舱、第二纵向压载水舱、第三纵向压载水舱以及浮舱室之间通过连通阀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舱室和所述浮舱室均为多个,多个所述货舱室与多个所述浮舱室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艏与所述浮舱室或所述货舱室之间、所述浮舱室与货舱室之间、以及所述船艉与所述浮舱室或所述货舱室之间设置有隔舱,所述连通阀门设于所述隔舱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舱室和所述浮舱室均为多个,多个所述浮舱室对称分布于所述货舱室的两侧;
或者,多个所述货舱室对称分布于所述浮舱室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货舱室之间以及相邻两个所述浮舱室之间设置有隔舱,所述连通阀门设于所述隔舱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舱室的内底部铺设有防撞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浮舱室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浮舱室内的升降组件至少为两组,且所述升降组件关于所述浮舱对称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驱动单元,其设于所述浮舱内;以及
升降单元,其设于所述浮舱室的内壁,用于与所述驱动单元联动以实现所述浮舱升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齿条、第二齿条以及齿轮组,其中,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设于所述浮舱室的内壁,所述齿轮组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齿轮组与所述第一齿条或第二齿条啮合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舱室的内壁开设有至少两条滑槽,所述第一齿条和/或所述第二齿条上设置于所述滑槽相对应的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滑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单元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设于所述浮舱室的内壁,且所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以及齿轮组均置于所述防护罩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艏、货舱室以及船艉分别在所述第一纵向压载水舱、第二纵向压载水舱以及第三纵向压载水舱以上位置水密。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舱和固定货舱自身水密。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舱和固定货舱均设有开口朝上的舱口,所述舱口上设置有舱口盖。
CN202311071223.2A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 Pending CN1170225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71223.2A CN117022579A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71223.2A CN117022579A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22579A true CN117022579A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22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71223.2A Pending CN117022579A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225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34902A (zh) * 2024-02-19 2024-03-22 江苏扬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 一种压载舱强度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34902A (zh) * 2024-02-19 2024-03-22 江苏扬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 一种压载舱强度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CN117734902B (zh) * 2024-02-19 2024-05-03 江苏扬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 一种压载舱强度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022579A (zh) 一种贯通式船舶结构
CN204979125U (zh) 一种内河大型集装箱船
CN101357673A (zh) 坞内非干式多船建造法
KR101358611B1 (ko) 선박의 부력제어시스템
CN104386209A (zh) 一种砂舱型自卸式运砂船
CN106347579A (zh) 一种贯通型压载水舱
GB2114079A (en) Semi-submersible vessel
US3587505A (en) Partially submersible carrier vessel
KR101004916B1 (ko) 부력 조절통을 갖는 선박
WO2004054872A1 (en) Self-propelling barge
CN204432944U (zh) 一种砂舱型自卸式运砂船
CN107600317B (zh) 一种千吨级全电力推进散货船
CN216468301U (zh) 江海直达集装箱船
KR20100105902A (ko) 자율형 동적 항해 선체
CN205524805U (zh) 新型无压载水概念船舶
CN107776827A (zh) 一种货物运输船
CN207129099U (zh) 一种千吨级全电力推进散货船
CN207644565U (zh) 一种货物运输船
CN103459246A (zh) 船舶及压载水处理装置
US4292915A (en) Ocean-going barge carrier
KR101167935B1 (ko) 해수교환이 가능한 선박
CN212290214U (zh) 模块化多功能运输船
US4309953A (en) Cargo handling system for a marine cargo vessel
RU2785308C2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ифферентом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удна без балласта из морской воды
CN214607931U (zh) 一种大件浮体运输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