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70228U - 回转支撑机构 - Google Patents

回转支撑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70228U
CN202170228U CN2011202807727U CN201120280772U CN202170228U CN 202170228 U CN202170228 U CN 202170228U CN 2011202807727 U CN2011202807727 U CN 2011202807727U CN 201120280772 U CN201120280772 U CN 201120280772U CN 202170228 U CN202170228 U CN 2021702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alizer
wheeled
hinge
wheel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807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小卫
肖峰
唐慧永
李超
唐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MATERIAL HANDLING EQUIPMENT CO Ltd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MATERIAL HANDL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MATERIAL HANDL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MATERIAL HANDL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2807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702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702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7022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转支撑机构。该回转支撑机构包括:五轮均衡梁(10);三轮均衡梁(20),可转动地设置在五轮均衡梁(10)的第一端;第一两轮台车组(30),可转动地连接在五轮均衡梁(10)的第二端,包括第一两轮均衡梁(31),以及第一车轮组(32)和第二车轮组(33);第五车轮组(40),连接在三轮均衡梁(20)的第一端;第二两轮台车组(50),可转动地连接在三轮均衡梁(20)的第二端,包括第二两轮均衡梁(51),以及第三车轮组(52)和第四车轮组(5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转支撑机构,具有更大的支撑载荷,提高了整个回转支撑机构的承载能力,增加了回转支撑机构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回转支撑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回转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在大型起重及散料输送机械的回转支撑机构中,通常采用台车组进行支撑和回转动作,现有回转机构采用四轮台车组组合,四轮台车组组合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对于回转机构具有很好的支撑效果,且能够承受较大的承重载荷。
但是对于具有更大载荷的大型回转机构而言,四轮台车组组合的承载能力就会受到限制,不能够满足大型回转机构的承载要求。随着大型装备的回转上部重量及偏心的增加,就会造成四轮台车组组合的轮压过大,影响回转车轮及轨道的使用寿命,如果选择通过增加回转轨道直径的方法来提高整个四轮台车组组合的承载重量,将会使整个回转机构的外形及重量增加,从而增加生产和运输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回转支撑机构,具有更大的支撑载荷,能够适用于质量较大的回转机构,提高了整个回转支撑机构的承载能力,增加了回转支撑机构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回转支撑机构,包括:五轮均衡梁,通过五轮铰轴设置在回转支撑机构下部;三轮均衡梁,可转动地设置在五轮均衡梁的第一端;第一两轮台车组,设置在回转轨道上,并可转动地连接在五轮均衡梁的第二端,包括第一两轮均衡梁,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两轮均衡梁两端的第一车轮组和第二车轮组;第五车轮组,设置在回转轨道上,并连接在三轮均衡梁的第一端;第二两轮台车组,设置在回转轨道上,并可转动地连接在三轮均衡梁的第二端,包括第二两轮均衡梁,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二两轮均衡梁两端的第三车轮组和第四车轮组。
进一步地,在第一车轮组、第二车轮组、第三车轮组、第四车轮组以及第五车轮组的车轮轴两端均设置有支撑轴承,在支撑轴承外可转动地设置有轴承外壳,三轮均衡梁、第一两轮均衡梁和第二两轮均衡梁均连接至轴承外壳。
进一步地,三轮均衡梁通过三轮铰轴连接在五轮均衡梁的第一端,第一两轮均衡梁通过两轮铰轴连接在五轮均衡梁的第二端,第二两轮均衡梁通过两轮铰轴连接在三轮均衡梁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三轮铰轴的中心点至五轮铰轴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小于第一两轮台车组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至五轮铰轴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第五车轮组的中心点至三轮铰轴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大于第二两轮台车组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至三轮铰轴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
进一步地,三轮铰轴的中心点至五轮铰轴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为第一两轮台车组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至五轮铰轴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的三分之二,第五车轮组的中心点至三轮铰轴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为第二两轮台车组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至三轮铰轴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的两倍。
进一步地,第一两轮台车组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沿竖直方向上的水平投影位于第一车轮组与第二车轮组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连线上;第二两轮台车组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沿竖直方向上的水平投影位于第三车轮组与第四车轮组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连线上;三轮铰轴的中心点沿竖直方向上的水平投影位于第二两轮台车组的两轮铰轴与第五车轮组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连线上;五轮铰轴的中心点沿竖直方向上的水平投影位于三轮铰轴与第一两轮台车组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连线上。
进一步地,两轮铰轴包括:上半圆铰轴座,与三轮均衡梁或者五轮均衡梁固定连接;下半圆铰轴座,与两轮均衡梁或者三轮均衡梁固定连接;中间铰轴,可转动地设置在上半圆铰轴座和下半圆铰轴座之间;端盖,可拆卸地连接在中间铰轴两端,在端盖的边缘具有卡勾,卡勾将上半圆铰轴座和下半圆铰轴座与中间铰轴卡合在一起,上半圆铰轴座和下半圆铰轴座之间具有转动间隙。
进一步地,中间铰轴的中部具有凸起的台阶轴,上半圆铰轴座和下半圆铰轴座的相应部位具有与台阶轴配合的凹形槽。
进一步地,在五轮均衡梁的梁杆之间、三轮均衡梁的梁杆之间、三轮均衡梁与轴承外壳之间、两轮均衡梁的梁杆之间以及两轮均衡梁与轴承外壳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板。
进一步地,三轮均衡梁与五轮均衡梁的第一端之间、第一两轮均衡梁与五轮均衡梁的第二端之间、以及第二两轮均衡梁与第三均衡梁的第二端之间通过销轴和/或滑动轴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回转支撑机构包括通过五轮均衡梁连接在一起的三轮台车组和第一两轮台车组所组成的五轮台车组,三轮均衡梁可转动地设置在五轮均衡梁的第一端,第一两轮台车组的两轮均衡梁可转动地设置在五轮均衡梁的第二端。三轮台车组与两轮台车组配合使用,相对于四轮台车组有效的增加了回转支撑机构的承载能力,结构简单,在车轮轮压不变的情况下,不会影响车轮和回转轨道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回转支撑机构的性能。第五车轮组的中心至三轮铰轴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为第二台车组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至三轮铰轴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的两倍,三轮铰轴的中心点至五轮铰轴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为第一两轮台车组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至五轮铰轴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的三分之二,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回转支撑机构的承载能力,相对于四轮台车组,承载能力增加了四分之一。在两轮均衡梁与轴承外壳之间、三轮均衡梁与轴承外壳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板,有效地增加了均衡梁与轴承外壳的连接强度,以及均衡梁的支撑强度,提高了回转支撑机构的整体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转支撑机构的台车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图1的B-B向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R1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图3的R2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图1的C-C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了根据图1的D-D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回转支撑机构包括有通过五轮铰轴11设置在回转支撑机构下部的五轮均衡梁10,在五轮均衡梁10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有三轮均衡梁20,在五轮均衡梁10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两轮台车组30。第一两轮台车组30包括第一车轮组32和第二车轮组33,以及连接第一车轮组32和第二车轮组33的第一两轮均衡梁31,第一车轮组32和第二车轮组33分别设置在第一两轮均衡梁31的两端。
三轮均衡梁20连接第五车轮组40和第二两轮台车组50,其中第五车轮组40设置在回转轨道60上,并连接在三轮均衡梁20的第一端。第二两轮台车组50可转动地连接在三轮均衡梁20的第二端,包括设置在回转轨道60上的第三车轮组52和第四车轮组53,以及连接第三车轮组52和第四车轮组53的第二两轮均衡梁51,第三车轮组52和第四车轮组53分别设置在第二两轮均衡梁51的两端。
第五车轮组40和第二两轮台车组50配合形成三轮台车组,三轮台车组和第一两轮台车组30配合形成五轮台车组,相对于四轮台车组,在可以对各个车轮组的承重载荷进行合理分配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回转支撑机构的承载能力,提高了回转支撑机构的适用范围,能够满足载荷较大的回转机构的承重要求,结构简单,在车轮轮压不变的情况下,不会影响车轮和回转轨道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回转支撑机构的性能。
在第一车轮组32、第二车轮组33、第三车轮组52、第四车轮组53以及第五车轮组40的车轮轴两端均设置有支撑轴承,在支撑轴承外设置有轴承外壳41,车轮轴可转动地设置在轴承外壳41内,三轮均衡梁20、第一两轮均衡梁31和第二两轮均衡梁51均连接至轴承外壳41上。五轮均衡梁10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三轮均衡梁20和第一两轮均衡梁31上,并通过五轮铰轴11设置在回转支撑机构上,使得五轮均衡梁10可以相对回转支撑机构的主体结构实现一定程度的转动。
三轮均衡梁20和五轮均衡梁10的第一端之间、三轮均衡梁20和第二两轮均衡梁51之间以及五轮均衡梁10的第二端和第一两轮均衡梁31之间通过铰轴、销轴和/或滑动轴承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三轮均衡梁20和五轮均衡梁10的第一端之间通过三轮铰轴21铰接在一起,使得三轮均衡梁20相对于五轮均衡梁10可绕三轮铰轴21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转动。三轮均衡梁20和第二两轮均衡梁51之间以及五轮均衡梁10的第二端和第一两轮均衡梁31之间通过两轮铰轴34铰接在一起,使得第二两轮均衡梁51相对于三轮均衡梁20可绕两轮铰轴34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转动,第一两轮均衡梁31相对于五轮均衡梁10的第二端可绕两轮铰轴34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转动。
在五轮台车组(两轮台车组和三轮台车组的组合)通过回转轨道60上的不平部位或者出现其它的颠簸情况时,能够通过两轮铰轴34、三轮铰轴21和五轮铰轴11所能实现的相对转动作用,来消除或者减轻这些不平部位或者颠簸情况给五轮台车组所带来的应力剧烈变化的问题,形成一定的缓冲作用,降低三轮均衡梁20和两个两轮均衡梁所受到的冲击作用,防止对五轮台车组造成冲击带来的均衡梁断裂的问题,提高回转支撑机构的适应能力和抗冲击能力,提高五轮台车组的安全性能。
三轮铰轴21的中心点至五轮铰轴11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小于第一两轮台车组30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至五轮铰轴11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第五车轮组40的中心点至三轮铰轴21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大于第二两轮台车组50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至三轮铰轴21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根据力矩的计算公式可知,这种设置方式能够有效的保证在承受大载荷情况下,第五车轮组40的所承受的载荷小于第二台车组50所承受的载荷,保证加入第五车轮组40后的三轮台车组的各个车轮组的平均承载能力高于原来两轮台车组的各个车轮组的平均承载能力,提高三轮台车组的整体承载能力。第一两轮台车组30所承受的载荷小于三轮台车组所承受的载荷,使得第一两轮台车组30与三轮台车组组合后,回转支撑机构的整体承载能力大于原来的四轮台车组中的最大承载载荷,提高五轮台车组的整体承载能力。
结合参见图3、图4和图5所示,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三轮铰轴21的中心点J3至五轮铰轴11的中心点J4的水平投影距离为第一两轮台车组30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J1至五轮铰轴11的中心点J4的水平投影距离的三分之二,第五车轮组40的中心点Z5至三轮铰轴21的中心点J3的水平投影距离为第二两轮台车组50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J2至三轮铰轴21的中心点J3的水平投影距离的两倍。
其中第一两轮台车组30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J1沿竖直方向上的水平投影位于第一车轮组32的中心点Z1与第二车轮组33的中心点Z2的水平投影连线上;第二两轮台车组50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J2沿竖直方向上的水平投影位于第三车轮组52的中心点Z3与第四车轮组53的中心点Z4的水平投影连线上;三轮铰轴21的中心点J3沿竖直方向上的水平投影位于第二两轮台车组50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J2与第五车轮组40的中心点Z5的水平投影连线上;五轮铰轴11的中心点J4沿竖直方向上的水平投影位于三轮铰轴21的中心点J3与第一两轮台车组30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J1的水平投影连线上。
由于连接第一两轮台车组30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J1到第一两轮台车组30的第一车轮组32的中心点Z1与第二车轮组33的中心点Z2的水平投影距离相同,因此通过J1传递到Z1和Z2的载荷相同。
由于连接第二两轮台车组50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J2到第二两轮台车组50的第三车轮组52的中心点Z3与第四车轮组53的中心点Z4的水平投影距离相同,因此通过J2传递到Z3和Z4的载荷相同。
由于三轮铰轴21的中心点J3至第五车轮组40的中心点Z5的水平投影距离为三轮铰轴21的中心点J3至连接第二两轮台车组50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J2的水平投影距离的两倍,因此,通过J3传递到Z5的载荷为通过J3传递到J2的载荷的一半,即通过J3传递到Z3、Z4、Z5的载荷相同。
由于五轮铰轴11的中心点J4至三轮铰轴21的中心点J3的水平投影距离为五轮铰轴11的中心点J4至连接第一两轮台车组30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J1的水平投影距离的三分之二,因此,通过J4传递到J3的载荷为通过J4传递到J1的载荷的1.5倍,综合上述几种情况可以得知,最终从五轮铰轴11所传递的载荷被平均分配到五个车轮组上,从而Z1、Z2、Z3、Z4、Z5所受到的载荷一样大,使五轮台车组相对于四轮台车组的承载能力提高了四分之一。因此,五轮台车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回转支撑机构的承载能力,对回转支撑机构的性能有很大的提升,使回转支撑机构可以适用于较大载重的回转机构的回转支撑。
结合参见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三轮铰轴21包括有与五轮均衡梁10固定连接的上半圆铰轴座211,与三轮均衡梁20固定连接的下半圆铰轴座212,以及可转动地设置在上半圆铰轴座211和下半圆铰轴座212之间的中间铰轴213;在中间铰轴213的两端可拆卸地设置有端盖214,在端盖214的边缘具有卡勾215,卡钩215将上半圆铰轴座211和下半圆铰轴座212与中间铰轴213卡合在一起,在上半圆铰轴座211和下半圆铰轴座212之间具有转动间隙,使得五轮均衡梁10和三轮均衡梁20之间可绕中间铰轴213相对转动,从而实现对突发冲击力的缓冲作用。
端盖214和中间铰轴213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与上半圆铰轴座211和下半圆铰轴座212之间并无固定连接关系,因此,不会影响上半圆铰轴座211和下半圆铰轴座212的转动。优选地,在中间铰轴213的中部具有凸起的台阶轴216,在上半圆铰轴座211和下半圆铰轴座212的相应部位具有与所述台阶轴配合的凹形槽217。
连接第一两轮台车组30的两轮铰轴34包括有与五轮均衡梁10固定连接的上半圆铰轴座341,与第一两轮均衡梁31固定连接的下半圆铰轴座342,以及可转动地设置在上半圆铰轴座341和下半圆铰轴座342之间的中间铰轴343;在中间铰轴343的两端可拆卸地设置有端盖344,在端盖344的边缘具有卡勾345,卡钩345将上半圆铰轴座341和下半圆铰轴座342与中间铰轴343卡合在一起,在上半圆铰轴座341和下半圆铰轴座342之间具有转动间隙,使得五轮均衡梁10和第一两轮均衡梁31之间可绕中间铰轴343相对转动,从而实现对突发冲击力的缓冲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端盖344和中间铰轴343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与上半圆铰轴座341和下半圆铰轴座342之间并无固定连接关系,因此,不会影响上半圆铰轴座341和下半圆铰轴座342的转动。优选地,在中间铰轴343的中部具有凸起的台阶轴346,在上半圆铰轴座341和下半圆铰轴座342的相应部位具有与所述台阶轴配合的凹形槽347。
在安装两轮铰轴34时,首先将中间铰轴343放置在下半圆铰轴座342内,然后将上半圆铰轴座341对应中间铰轴343安装好,之后将两端端盖344与中间铰轴343连接,并将上半圆铰轴座341和下半圆铰轴座342卡合在一起。凸起的台阶轴346与凹形槽347相配合,能够对上半圆铰轴座341和下半圆铰轴座342与中间铰轴343之间形成良好的定位,防止它们相互之间出现滑移现象,提高它们之间的连接强度,延长两轮铰轴34、第一两轮均衡梁31以及五轮均衡梁10的使用寿命。
端盖344和中间铰轴343之间也可以直接通过螺纹结构进行连接,或者直接将一端的端盖344与中间铰轴343做成一体,另一端的端盖344可拆卸地与中间铰轴343连接。
三轮铰轴21的安装方式与两轮铰轴的安装方式相同。
连接第二两轮台车组50的两轮铰轴34与连接第一两轮台车组30的两轮铰轴34的结构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连接第二两轮台车组50的两轮铰轴34的上半圆铰轴座341固定连接在三轮均衡梁20上,下半圆铰轴座342固定连接在第二两轮台车组50的第二两轮均衡梁51上。
在五轮均衡梁10的各支撑梁杆之间可以设置加强板42,在三轮均衡梁20的梁杆之间以及三轮均衡梁20与轴承外壳41之间也可以设置加强板42,在第一两轮均衡梁31的梁杆之间以及第一两轮均衡梁31与轴承外壳41之间也可以设置加强板42,在第二两轮均衡梁51的梁杆之间以及第二两轮均衡梁51与轴承外壳41之间也可以设置加强板42。位于车轮轴两端的加强板42相互平行设置,并连接在车轮轴两端的轴承外壳41上。加强板42不仅能够加强各个均衡梁的梁杆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各均衡梁的结构强度,而且能够增强五轮均衡梁10、三轮均衡梁20以及两个两轮均衡梁的支撑强度,降低五轮均衡梁10、三轮均衡梁20和两轮均衡梁在回转支撑过程中由于应力剧烈变化而发生断裂的可能性,提高回转支撑机构的安全性能以及承载能力。加强板42一般采用钢板结构。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回转支撑机构包括通过五轮均衡梁连接在一起的三轮台车组和第一两轮台车组所组成的五轮台车组,三轮均衡梁可转动地设置在五轮均衡梁的第一端,第一两轮台车组的两轮均衡梁可转动地设置在五轮均衡梁的第二端。三轮台车组与两轮台车组配合使用,相对于四轮台车组有效的增加了回转支撑机构的承载能力,结构简单,在车轮轮压不变的情况下,不会影响车轮和回转轨道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回转支撑机构的性能。第五车轮组的中心至三轮铰轴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为第二台车组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至三轮铰轴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的两倍,三轮铰轴的中心点至五轮铰轴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为第一两轮台车组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至五轮铰轴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的三分之二,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回转支撑机构的承载能力,相对于四轮台车组,承载能力增加了四分之一。在两轮均衡梁与轴承外壳之间、三轮均衡梁与轴承外壳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板,有效地增加了均衡梁与轴承外壳的连接强度,以及均衡梁的支撑强度,提高了回转支撑机构的整体结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回转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五轮均衡梁(10),通过五轮铰轴(11)设置在回转支撑机构下部;
三轮均衡梁(2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五轮均衡梁(10)的第一端;
第一两轮台车组(30),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五轮均衡梁(10)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两轮台车组(30)包括第一两轮均衡梁(3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两轮均衡梁(31)两端的第一车轮组(32)和第二车轮组(33);
第五车轮组(40),连接在所述三轮均衡梁(20)的第一端;
第二两轮台车组(50),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三轮均衡梁(20)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两轮台车组(50)包括第二两轮均衡梁(5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两轮均衡梁(51)两端的第三车轮组(52)和第四车轮组(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车轮组(32)、第二车轮组(33)、第三车轮组(52)、第四车轮组(53)以及第五车轮组(40)的车轮轴两端均设置有支撑轴承,在所述支撑轴承外可转动地设置有轴承外壳(41),所述三轮均衡梁(20)、所述第一两轮均衡梁(31)和所述第二两轮均衡梁(51)均连接至所述轴承外壳(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轮均衡梁(20)通过三轮铰轴(21)连接在所述五轮均衡梁(10)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两轮均衡梁(31)通过两轮铰轴(34)连接在所述五轮均衡梁(10)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两轮均衡梁(51)通过所述两轮铰轴(34)连接在所述三轮均衡梁(20)的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轮铰轴(21)的中心点至所述五轮铰轴(11)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小于所述第一两轮台车组(30)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至所述五轮铰轴(11)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所述第五车轮组(40)的中心点至所述三轮铰轴(21)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两轮台车组(50)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至所述三轮铰轴(21)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转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轮铰轴(21)的中心点至所述五轮铰轴(11)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为所述第一两轮台车组(30)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至所述五轮铰轴(11)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的三分之二,所述第五车轮组(40)的中心点至所述三轮铰轴(21)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为所述第二两轮台车组(50)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至所述三轮铰轴(21)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距离的两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转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两轮台车组(30)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沿竖直方向上的水平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车轮组(32)与所述第二车轮组(33)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连线上;
所述第二两轮台车组(50)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沿竖直方向上的水平投影位于所述第三车轮组(52)与所述第四车轮组(53)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连线上;
所述三轮铰轴(21)的中心点沿竖直方向上的水平投影位于所述第二两轮台车组(50)的两轮铰轴与所述第五车轮组(40)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连线上;
所述五轮铰轴(11)的中心点沿竖直方向上的水平投影位于所述三轮铰轴(21)与所述第一两轮台车组(30)的两轮铰轴的中心点的水平投影连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轮铰轴(34)包括:
上半圆铰轴座(341),与所述三轮均衡梁(20)或者所述五轮均衡梁(10)固定连接;
下半圆铰轴座(342),与所述两轮均衡梁或者所述三轮均衡梁(20)固定连接;
中间铰轴(343),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上半圆铰轴座(341)和所述下半圆铰轴座(342)之间;
端盖(344),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中间铰轴(343)两端,在所述端盖(344)的边缘具有卡勾(345),所述卡勾(345)将所述上半圆铰轴座(341)和所述下半圆铰轴座(342)与所述中间铰轴(343)卡合在一起,所述上半圆铰轴座(341)和所述下半圆铰轴座(342)之间具有转动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转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铰轴(343)的中部具有凸起的台阶轴(346),所述上半圆铰轴座(341)和所述下半圆铰轴座(342)的相应部位具有与所述台阶轴(346)配合的凹形槽(347)。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五轮均衡梁(10)的梁杆之间、所述三轮均衡梁(20)的梁杆之间、所述三轮均衡梁(20)与所述轴承外壳(41)之间、所述两轮均衡梁的梁杆之间以及所述两轮均衡梁与所述轴承外壳(41)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板(4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轮均衡梁(20)与所述五轮均衡梁(10)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两轮均衡梁(31)与所述五轮均衡梁(10)的第二端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两轮均衡梁(51)与所述第三均衡梁(20)的第二端之间通过销轴和/或滑动轴承连接。
CN2011202807727U 2011-08-03 2011-08-03 回转支撑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702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807727U CN202170228U (zh) 2011-08-03 2011-08-03 回转支撑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807727U CN202170228U (zh) 2011-08-03 2011-08-03 回转支撑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70228U true CN202170228U (zh) 2012-03-21

Family

ID=45828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8077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70228U (zh) 2011-08-03 2011-08-03 回转支撑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702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0988A (zh) * 2018-06-14 2018-11-06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多功能偏三轮卷扬机用导行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0988A (zh) * 2018-06-14 2018-11-06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多功能偏三轮卷扬机用导行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34871U (zh) 钩式单轮放线滑车
CN203372249U (zh) 大轴重轨道车辆转向架
CN206485156U (zh) 两栖车的前悬架
CN107804807A (zh) Agv搬运车的辅助支撑机构及其搬运方法
CN202170227U (zh) 回转支撑机构
CN202088819U (zh) 平板车轮对固定装置
CN202170228U (zh) 回转支撑机构
CN103101415A (zh) 一种连杆随动平衡悬架机构及包括该机构的汽车
CN201872563U (zh) 载货汽车双后桥平衡悬架结构
CN208324769U (zh) 一种高置位电瓶叉车用转向桥
CN202923315U (zh) 煤矿井下四驱车双铰点摆动式铰接架结构
CN105752840B (zh) 单轨吊重型行走小车
CN206938367U (zh) 一种公铁两用车承载架
CN203372253U (zh) 轨道车辆转向架制动器安装结构
CN206666945U (zh) 外置悬挂单轨梁及外置悬挂单轨交通系统
CN205953439U (zh) 一种具有防窜动安装结构的叉车门架
CN204265263U (zh) 一种电动葫芦双梁小车
CN104875567B (zh) 一种采用非独立斜置板簧悬架的汽车双前桥结构
CN204236166U (zh) 一种双前轴杠杆平衡悬架系统
CN207047617U (zh) 一种公铁两用焊轨车
CN204726174U (zh) 一种采用非独立斜置板簧悬架的汽车双前桥结构
CN202644626U (zh) 新型折叠式脚踏板
CN203998743U (zh) 超大型履带起重机轮组式支承小车装置
CN201023408Y (zh) 自适应式平衡悬架装置
CN205930962U (zh) 一种双向摆动重载牵引鞍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1

Termination date: 2014080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