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38417U - 工程车及其车架总成 - Google Patents
工程车及其车架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138417U CN202138417U CN 201120236510 CN201120236510U CN202138417U CN 202138417 U CN202138417 U CN 202138417U CN 201120236510 CN201120236510 CN 201120236510 CN 201120236510 U CN201120236510 U CN 201120236510U CN 202138417 U CN202138417 U CN 2021384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gineering truck
- tail boom
- frame assembly
- front cross
- cross r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程车车架总成,其仅靠后悬前横梁便可实现对油缸座的前部的支撑作用以及对车架总成的后车架部分的结构连接作用,从而无需再加装油缸座前支撑管等相关结构,大大简化了工程车车架总成的内部结构,并使其自重相应降低,同时也使其装配过程更加简便。同时,将左连接加强管直接与左尾梁相连接,使得左连接加强管可以为左尾梁等主要承重结构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以保证工作过程中所述车架总成的各相关承重结构间的配合连接更加稳固可靠,从而使工程车车架总成的承重能力得以相应提高。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工程车车架总成的工程车,该工程车的自重较轻,承重能力较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架总成。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应用该车架总成的工程车。
背景技术
工程车作为一种常见的工程机械,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方方面面。而随着生产强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工程车的使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工程车车架总成的后车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目前现有的工程车车架部分,通常分为前车架和后车架两部分,其中,后车架部分包括前横梁101、油泵安装板102、中立管103、齿轮油泵104、左尾梁105、二级变速箱106、二级变速箱横梁107、右连接加强管108、右尾梁109、油缸座前支撑管110、后悬前横梁111、液压伸缩油缸112、油缸座后支撑加强板113、货箱114、左连接加强管115、油缸座支撑管连接管116、油缸座右支撑管117、油缸座118、油缸座左支撑管119、油缸座后支撑管120、后悬后横梁121、货箱铰链轴122。
由图1中的装配结构可知,现有技术中的工程车车架,其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尤其是后车架内部的支撑件和连接件较多,这些部件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支撑和装配需要,但是大量的支撑件和连接件的存在使得后车架的内部空间紧张,并增大了车架的自重,同时,较多的内部组件使得车架的制造装配过程复杂繁琐,并使车架的生产成本相应增加。
另一方面,虽然现有的工程车车架上装有左连接加强管115,但由于上述左连接加强管115的两端分别与中立管103和油缸座前支撑 管110相连接,而未与尾梁等主要承重结构连接,导致所述工程车车架的整体承重效果较差,并不能满足高强度的生产使用需要。
因此,如何简化工程车车架的内部结构,并提高工程车车架的承重能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程车车架总成,该工程车车架总成的结构简单,承重能力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工程车车架总成的工程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程车车架总成,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后车架的前部沿横向设置有前横梁,所述前横梁的下方设置有中立管;所述前横梁的后部分别连接有相互平行的左尾梁和右尾梁,且所述左尾梁和所述右尾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前横梁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后车架的中部设置有后悬前横梁,所述后车架的尾部设置有后悬后横梁;
所述后悬前横梁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前横梁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平行,且所述后悬前横梁的两端分别贯穿并伸出于所述左尾梁和所述右尾梁的两侧;
所述后车架的前部分别设置有左连接加强管和右连接加强管,且所述左连接加强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立管和所述左尾梁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右连接加强管与所述右尾梁之间设置有油泵安装板,所述油泵安装板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前横梁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优选地,所述后悬前横梁与所述左尾梁间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后悬前横梁与所述右尾梁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若干后悬前横梁加强板。
优选地,所述后悬前横梁加强板具体为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后悬后横梁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前横梁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平行,且所述后悬后横梁的两端分别贯穿并伸出于所述左尾梁和所述右尾梁的两侧;
所述后悬后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外部车厢相配合的车厢连接支耳。
优选地,所述车厢连接支耳上设置有车厢支耳加强板。
优选地,所述后悬后横梁上还设置有车厢开关安装座,且所述车厢开关安装座具体位于所述车厢连接支耳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左尾梁和所述右尾梁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车厢导向板。
优选地,所述右尾梁后部的内侧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撑杆安装座和撑杆限位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车,包括车架总成,所述车架总成具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工程车车架总成。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工程车车架总成,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后车架的前部沿横向设置有前横梁,所述前横梁的下方设置有中立管;所述前横梁的后部分别连接有相互平行的左尾梁和右尾梁,且所述左尾梁和所述右尾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前横梁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后车架的中部设置有后悬前横梁,所述后车架的尾部设置有后悬后横梁;所述后悬前横梁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前横梁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平行,且所述后悬前横梁的两端分别贯穿并伸出于所述左尾梁和所述右尾梁的两侧;所述后车架的前部分别设置有左连接加强管和右连接加强管,且所述左连接加强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立管和所述左尾梁相连接。装配完成后,仅靠所述后悬前横梁便可实现对油缸座的前部的支撑作用以及对所述车架总成的后车架部分的结构连接作用,从而无需再加装油缸座前支撑管等相关结构,从而大大简化了所述工程车车架总成的内部结构,并使其自重相应降低,同时也使其装配过程更加简便。同时,将所述左连接加强管直接与左尾梁相连接,使得左连接加强管可以为左尾梁等主要承重结构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以保证工作过程中所述车架总成的各相关承重结构间的配合连接更加稳固可靠,从而使所述工程车车架总成的承重能力得以相应提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右连接加强管与所述右尾梁之间设置有油泵安装板,所述油泵安装板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前横梁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平行。将所述油泵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右尾梁与所述右连接加强管之间能够进一步节约所述工程车车架总成的内部空间,并将连接件对车架内部的主要工作部件和相关管路的影响降至最低,从而使工作过程中的所述车架总成的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工程车车架总成的后车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工程车车架总成的装配结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工程车车架总成,该工程车车架总成的使用寿命较长;同时,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工程车车架总成的摩托车。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工程车车架总成的装配结构俯视图;图3为图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工程车车架总成,包括 前车架1和后车架2,后车架2的前部沿横向设置有前横梁21,前横梁21的下方设置有中立管22;前横梁21的后部分别连接有相互平行的左尾梁231和右尾梁232,且左尾梁231和右尾梁232的延伸方向与前横梁2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后车架2的中部设置有后悬前横梁24,后车架2的尾部设置有后悬后横梁25;后悬前横梁24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前横梁21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平行,且后悬前横梁24的两端分别贯穿并伸出于左尾梁231和右尾梁232的两侧;后车架2的前部分别设置有左连接加强管261和右连接加强管262,且左连接加强管261的两端分别与中立管22和左尾梁231相连接。装配完成后,仅靠后悬前横梁24便可实现对油缸座的前部的支撑作用以及对所述车架总成的后车架部分的结构连接作用,从而无需再加装油缸座前支撑管等相关结构,从而大大简化了所述工程车车架总成的内部结构,并使其自重相应降低,同时也使其装配过程更加简便。同时,将左连接加强管261直接与左尾梁231相连接,使得左连接加强管261可以为左尾梁231等主要承重结构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以保证工作过程中所述车架总成的各相关承重结构间的配合连接更加稳固可靠,从而使所述工程车车架总成的承重能力得以相应提高。
进一步地,右连接加强管262与右尾梁232之间设置有油泵安装板27,油泵安装板27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前横梁21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平行。将油泵安装板27设置于右尾梁232与右连接加强管262之间能够进一步节约所述工程车车架总成的内部空间,并将连接件对车架内部的主要工作部件和相关管路的影响降至最低,从而使工作过程中的所述车架总成的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具体地,后悬前横梁24与左尾梁231间的连接处以及后悬前横梁24与右尾梁232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后悬前横梁加强板241。该后悬前横梁加强板241能够使后悬前横梁24与左尾梁231以及右尾梁232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从而使所述工程车车架总成的整体装配结构更加稳定。
当然,上述后悬前横梁加强板241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 四块,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工程车车架总成的实际使用需要均可。
更具体地,后悬前横梁加强板241具体为三角形。具有该三角形结构的后悬前横梁加强板241的结构强度更高,从而使各相关部件间的连接可靠性得以相应提高。
应当明确,后悬前横梁加强板241具体为三角形仅为优选方案,该后悬前横梁加强板241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三角形,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工程车车架总成的使用需要均可。
另一方面,后悬后横梁25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前横梁21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平行,且后悬后横梁25的两端分别贯穿并伸出于左尾梁231和右尾梁232的两侧;后悬后横梁2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外部车厢相配合的车厢连接支耳251。装配过程中,外部车厢具体通过该车厢连接支耳251铰接于后悬后横梁25上,从而大大提高了车厢与车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的运动可靠性和灵活性,同时避免了车厢频繁移动造成的车架主要结构的磨损。
进一步地,车厢连接支耳251上设置有车厢支耳加强板(图中未示出)。该车厢支耳加强板能够进一步提高车厢连接支耳251的结构强度,从而使得所述工程车车架总成与外部车厢间的装配关系更加稳定可靠。
此外,后悬后横梁上还设置有车厢开关安装座252,且车厢开关安装座252具体位于车厢连接支耳251的内侧。该车厢开关安装座252能够使装配完成后的车厢开关结构更加牢固,并使所述车厢开关对车厢的锁紧更加稳定可靠。
另外,左尾梁231和右尾梁232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车厢导向板28。该车厢导向板28能够在车厢工作过程中引导车厢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使所述车厢的工作过程更加准确可控。
在实际的安装使用过程中,右尾梁232后部的内侧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撑杆安装座291和撑杆限位座292。由于长时间的高强度作业,工作人员需要时常对车厢及其液压油缸进行检修或维护。当对这些部件进行检修或维护时,需要在车架上加装撑杆,该撑杆能够对车厢起 到临时的支撑作用,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对车厢等相应部件进行检修。为了便于操作,可以将撑杆直接装配于撑杆安装座291上。同时,还可以在右尾梁232内侧的相应位置上加装撑杆限位座292,以配合撑杆安装座291实现对非使用状态下的所述撑杆的放置,从而节省了所述工程车车架总成的内部空间,减少所述撑杆的非使用状态下对其他主要工作组件的影响。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工程车,包括车架总成,所述车架总成具体为图1和图2中所示的工程车车架总成。该工程车的自重较轻,承重能力较强。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工程车车架总成,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后车架的前部沿横向设置有前横梁,所述前横梁的下方设置有中立管;所述前横梁的后部分别连接有相互平行的左尾梁和右尾梁,且所述左尾梁和所述右尾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前横梁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后车架的中部设置有后悬前横梁,所述后车架的尾部设置有后悬后横梁;所述后悬前横梁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前横梁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平行,且所述后悬前横梁的两端分别贯穿并伸出于所述左尾梁和所述右尾梁的两侧;所述后车架的前部分别设置有左连接加强管和右连接加强管,且所述左连接加强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立管和所述左尾梁相连接。装配完成后,仅靠所述后悬前横梁便可实现对油缸座的前部的支撑作用以及对所述车架总成的后车架部分的结构连接作用,从而无需再加装油缸座前支撑管等相关结构,从而大大简化了所述工程车车架总成的内部结构,并使其自重相应降低,同时也使其装配过程更加简便。同时,将所述左连接加强管直接与左尾梁相连接,使得所述左连接加强管可以为左尾梁等主要承重结构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以保证工作过程中所述车架总成的各相关承重结构间的配合连接更加稳固可靠,从而使所述工程车车架总成的承重能力得以相应提高。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了上述工程车车架总成的工程车,该工程车的自重较轻,承重能力较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工程车车架总成以及应用了该工程车车架总成的工程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工程车车架总成,包括前车架(1)和后车架(2),所述后车架(2)的前部沿横向设置有前横梁(21),所述前横梁(21)的下方设置有中立管(22);所述前横梁(21)的后部分别连接有相互平行的左尾梁(231)和右尾梁(232),且所述左尾梁(231)和所述右尾梁(23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前横梁(2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后车架(2)的中部设置有后悬前横梁(24),所述后车架(2)的尾部设置有后悬后横梁(25);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悬前横梁(24)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前横梁(21)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平行,且所述后悬前横梁(24)的两端分别贯穿并伸出于所述左尾梁(231)和所述右尾梁(232)的两侧;
所述后车架(2)的前部分别设置有左连接加强管(261)和右连接加强管(262),且所述左连接加强管(26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立管(22)和所述左尾梁(231)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连接加强管(262)与所述右尾梁(232)之间设置有油泵安装板(27),所述油泵安装板(27)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前横梁(21)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前横梁(24)与所述左尾梁(231)间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后悬前横梁(24)与所述右尾梁(232)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若干后悬前横梁加强板(24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车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前横梁加强板(241)具体为三角形。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工程车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后横梁(25)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前横梁(21)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平行,且所述后悬后横梁(25)的两端分别贯穿并伸出于所述左尾梁(231)和所述右尾梁(232)的两侧;
所述后悬后横梁(2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外部车厢相配合的车厢连接支耳(25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车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连接支耳(251)上设置有车厢支耳加强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程车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后横梁(25)上还设置有车厢开关安装座(252),且所述车厢开关安装座(252)具体位于所述车厢连接支耳(251)的内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程车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尾梁(231)和所述右尾梁(232)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车厢导向板(28)。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程车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尾梁(232)后部的内侧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撑杆安装座(291)和撑杆限位座(292)。
10.一种工程车,包括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总成具体为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工程车车架总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20236510 CN202138417U (zh) | 2011-07-06 | 2011-07-06 | 工程车及其车架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20236510 CN202138417U (zh) | 2011-07-06 | 2011-07-06 | 工程车及其车架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138417U true CN202138417U (zh) | 2012-02-08 |
Family
ID=45549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12023651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38417U (zh) | 2011-07-06 | 2011-07-06 | 工程车及其车架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13841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20330A (zh) * | 2011-07-06 | 2012-01-18 |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工程车及其车架总成 |
CN103085879A (zh) * | 2012-12-29 | 2013-05-08 |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工程车车架总成及其工程车 |
-
2011
- 2011-07-06 CN CN 201120236510 patent/CN20213841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20330A (zh) * | 2011-07-06 | 2012-01-18 |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工程车及其车架总成 |
CN103085879A (zh) * | 2012-12-29 | 2013-05-08 |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工程车车架总成及其工程车 |
CN103085879B (zh) * | 2012-12-29 | 2015-10-14 |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工程车车架总成及其工程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946817U (zh) | 一种超大型履带起重机 | |
CN202138417U (zh) | 工程车及其车架总成 | |
CN102320330B (zh) | 工程车及其车架总成 | |
CN205151548U (zh) | 起重机平衡梁以及起重机 | |
CN201882827U (zh) | 自动折叠翻转定位支腿机构 | |
CN103663190A (zh) | 臂架和起重机 | |
CN102501835A (zh) | 一种支撑结构及工程机械 | |
CN201873467U (zh) | 一种履带式起重机及其分体式转台 | |
CN105150372A (zh) | 一种混凝土pc板翻转用无基础翻转台 | |
CN203529786U (zh) | 一种快速拆装型海上起重机 | |
CN205086161U (zh) | 一种混凝土pc板翻转用无基础翻转台 | |
CN202379690U (zh) | 侧置臂架装置和具有其的举高消防车、高空作业车 | |
CN203486799U (zh) | 起重机臂架及其变幅副臂安装组件 | |
CN105174089A (zh) | 副臂系统和臂架系统 | |
CN211283519U (zh) | 具有自行走底座的履带式起重机 | |
CN102616681A (zh) | 起重臂臂根节及包含该起重臂臂根节的塔式起重机 | |
CN103508331B (zh) | 一种快速拆装型海上起重机 | |
CN103074910A (zh) | 一种多功能轮式装载机 | |
CN202279642U (zh) | 一种汽车起重机及底座结构 | |
CN202369291U (zh) | 汽车起重机卷扬安装结构 | |
CN207524923U (zh) | 一种高空作业车的双层副车架结构 | |
CN205099228U (zh) | 副臂系统和臂架系统 | |
CN201306120Y (zh) | 旋挖钻机专用上车 | |
CN219487557U (zh) | 副车架结构及工程机械 | |
CN205206750U (zh) | 一种多功能护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 Termination date: 20130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