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24177U - 周转箱 - Google Patents

周转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24177U
CN202124177U CN2011202209846U CN201120220984U CN202124177U CN 202124177 U CN202124177 U CN 202124177U CN 2011202209846 U CN2011202209846 U CN 2011202209846U CN 201120220984 U CN201120220984 U CN 201120220984U CN 202124177 U CN202124177 U CN 2021241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nking portion
box
side plate
turnover box
sin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2098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一阳
王金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TOONPACK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TOONPACK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TOONPACK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TOONPACK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22098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241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241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2417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se Recepta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周转箱,包括箱体底板和与箱体底板相连接的多个箱体侧板,该箱体底板与多个箱体侧板限定了一个容纳腔,该周转箱还包括排料装置,其具有与容纳腔相连通并低于箱体底板的排料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周转箱能够有效卸净货物并提高卸货效率,结构简单,连接牢固,在运输中不易受到损坏,并降低了运输成本。

Description

周转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包装和运输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排料功能的周转箱。
背景技术
目前,周转箱广泛使用在液体货物或颗粒和粉末状货物的物料包装和运输中,其主体结构基本由底座、与底座连接的四个侧板、和上盖等构成。然而,和传统的周转箱的一个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用于液体货物或颗粒和粉末状货物的物料包装和运输的周转箱,除了满足惯常周转箱的强度要求,便于长途运输和搬运卸载之外,还要周转箱具有自我物料排卸功能。现有技术用于液体货物或颗粒和粉末状货物的周转箱的一个示例如图1所示,为了出料的方便,现有技术的周转箱在周转箱的侧板30’上设置有排料装置10’,包括设置在侧板30’上的出料口以及出料口外设置的铰接在侧板30’上的保护门,保护门上还可以设置门锁。
在运输液体时,周转箱内部需要设置液袋,液袋上具有卸料口。在运输过程中,关闭保护门,可以对周转箱内部盛装液体货物的液袋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在卸货时,打开保护门,通过液袋上的卸料口以及侧板上的出料口使得液体流出,无需打开上盖即可以直接卸货,以实现自我排卸物料的功能。
用于这类周转箱的液袋通常为塑料合成材料制成,因此对于强度又一定的要求,尤其是要避免尖锐利物的穿刺,而且,在液袋卸料口和液袋本体部分的连接处,承受了承装物料的最大压力/压强,也是最容易破损的部位。因此,为了保证液袋不发生破损现象而导致物料泄漏,液袋上的卸料口的最下端的位置与其液袋底部有一定距离。而由于排料装置10’的出料口要和液袋的卸料口的位置相对应,因而排料装置10’的出料口的位置也与周转箱的底板之间有一定距离。因此,在卸货时,液袋内的液体无法卸干净,在液袋底部会剩余较多的液体,需要打开周转箱上盖提拉液袋才能卸净剩余液体货物,降低了卸货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卸净液体货物,而且提高卸货效率的周转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周转箱,包括箱体底板和与箱体底板相连接的多个箱体侧板,箱体底板与多个箱体侧板限定了一个容纳腔,周转箱的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料装置,排料装置具有与容纳腔相连通并低于箱体底板的排料腔。
进一步地,排料装置设置在至少一个多个箱体侧板的下端,排料装置包括与至少一个箱体侧板相连接的门体部以及设置在至少一个箱体侧板上的与排料腔相连通的排料口。
进一步地,排料口最下端低于箱体底板。
进一步地,排料装置还包括与箱体底板相连接并位于箱体底板下方的下沉部,下沉部包括下沉部底板,包括一个第一下沉部底板端和第二下沉部底板端,第一下沉部底板端与箱体底板相连接,第二下沉部底板端倾斜向下延伸;至少一个第一下沉部侧板,包括第一下沉部侧板第一端和第一下沉部侧板第二端,第一下沉部侧板第一端与箱体底板相连接,且第一侧板下沉部第二端与下沉部底板相连接;至少一个第二下沉部侧板,设置于箱体侧板上,包括一个第二下沉部侧板下端,设置于箱体底板下方并与下沉部底板相连接,排料口设置在至少一个下沉部第二侧板上;其中,下沉部底板,至少一个第一下沉部侧板以及第二下沉部侧板限定了排料腔。
进一步地,下沉部还包括设置在下沉部底板两侧的第一下沉部框体部,第一下沉部框体部的第一框体底面与下沉部底板的距离为H1
进一步地,周转箱还包括第二框体部,第二框体部设置于第二下沉部侧板的外侧,第二框体部的第二框体外侧面距门体部的外侧面的距离为H2
进一步地,门体部包括第一门体部,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下沉部侧板外侧的第一门板。
进一步地,第一门体部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下沉部侧板上的导向件,导向件上设置有滑动槽,第一门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滑动槽内。
进一步地,门体部还包括第二门体部,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下沉部侧板上并设置于第一门体部的外侧。
进一步地,周转箱还包括定位装置,设置于穿过第二框体部和第二门体部的第一位置以及穿过第二框体部且位于第二门体部的下端的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防撞装置,设置在至少一个箱体侧板上,并位于排料装置的两侧。
进一步地,周转箱还包括第二防撞装置,设置在周转箱的底柱部的外侧,并具有沿箱体底板的侧边延伸到底柱部外部预定距离的外延部分。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周转箱,周转箱包括排料装置,排料装置具有与周转箱容纳腔相连通并低于箱体底板的上表面的排料腔以及与排料腔相连通的排料口,排料口的最下端低于箱体底板的上表面。在对液体货物进行卸货且液袋内剩余的液体不多时,由于排料腔低于箱体底板的上表面,剩余的液体会向排料腔汇集,并最终沿最下端低于箱体底板上表面的排料口排出。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周转箱在对液体货物进行卸货操作时,液袋内不会剩下液体,货物能被有效地卸净,因而无需再打开周转箱上盖对液袋进行人工提拉,提高了卸货的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的周转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料装置打开状态下的周转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周转箱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周转箱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没有示出箱体底板;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料装置关闭状态下的周转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排料装置,
100下沉部,110第一下沉部侧板,120第一下沉部框体部,130下沉部底板,150第二下沉部侧板,
200第一门体部,210第一门板,220导向件,230把手部,
300定位装置,
400门轴部,
500第二框体部,510第一定位孔,520第二定位孔,530第一框体,
600第二门体部,610第二门体,620第三定位孔,
700排料口,
20箱体底板,底柱部201,第二防撞装置202,
30箱体侧板,
40防撞装置,
50液袋卸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2以及其局部放大图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周转箱包括箱体底板20和与箱体底板20相连接的四块箱体侧板30,箱体底板20与四块箱体侧板30共同限定了一个容纳腔。箱体侧板30的至少一个的下端设置有排料装置10,排料装置10包括与箱体侧板30相连接的门体部以及如图5所示的设置在箱体侧板30上的排料口700,排料装置10具有与周转箱容纳腔相连通并低于箱体底板20的排料腔,排料口700与排料腔相连通且其最下端低于箱体底板20,箱体底板20如图4所示。
周转箱的箱体底板20以及与箱体底板20相连接的箱体侧板30共同围绕形成周转箱容纳腔,用于盛放并运输液体货物或颗粒、粉末状货物。当周转箱内盛放液体货物时,为了卸货方便,在周转箱的箱体侧板30的下端设置排料装置10。这样,无须取出周转箱内部盛放液体货物的液袋即能将液体货物从周转箱箱体中排出。液袋上设置有卸料口,将卸料口对准箱体侧板30上的排料口700,再打开卸料口即可排出液体货物。排料装置具有相对于箱体底板20下沉的排料腔,排料腔与周转箱容纳腔相连通并低于箱体底板20,排料口700最下端也下沉低于箱体底板20的上表面。在对液体货物进行卸料操作时,排放出绝大部分液体货物且液袋内剩余的液体不多时,由于排料腔下沉并且排料口700的一部分低于箱体底板20,剩余的液体会向排料腔汇集,并最终沿最下端低于箱体底板上表面的排料口700中排出。由此可知,在对周转箱内的液体货物进行卸货操作时,周转箱液袋内不会剩下液体,货物能被有效地卸净,因而无需再打开周转箱上盖对液袋进行人工提拉,提高了卸货的效率。
如图2所示,周转箱还包括第一防撞装置40,第一防撞装置40设置在侧板30上,并位于排料装置10的两侧。
由于排料装置10的设置,尤其是排料装置10上的排料口700的设置,削弱了周转箱的结构,使得排料装置10一侧的结构强度变弱,容易在其内部液体外胀的压力作用下或者外部碰撞的情况下发生损坏。在排料装置10一侧设置凸起的第一防撞装置40,一方面强化了排料装置10一侧的结构的强度,另一方面也防止了箱体侧板30被碰撞而发生的损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撞装置40为设置在排料装置10两侧的防撞柱或者防撞条。
如图3所示,门体部包括第一门体部200,第一门体部200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下沉部侧板150的外侧。优选地,第一门体部200包括第一门板210和带有滑动槽的导向件220,导向件220固定连接在第二下沉部侧板150上,第一门板210可滑动地设置在滑动槽内。
第一门体部200包括设置在第二下沉部侧板150上的滑动的第一门板210,第一门板210的两个侧面设置于固定在第二下沉部侧板150上的滑动槽内,并可沿滑动槽上下滑动。在运输周转箱的过程中,第一门板210在重力作用下,处于最低位置,并遮挡住排料口700,起到对排料口700的保护作用。在对液体货物进行卸料操作时,向上提拉第一门板210,使之沿滑动槽向上滑动,露出其内侧的排料口700。随后,如图5所示,使液袋上的卸料口50从排料口700中穿出,并通过相应的灌装套件连接在液袋的卸料口50上并将液体货物导出。
由上可知,第一门体部200的设置,防止装卸周转箱时可能发生的对排料口700及其内部的液袋的损害,提高了周转箱的安全性。
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门体部200还包括把手部230,把手部230与第一门板210固定连接。
把手部230设置在第一门板210的下端,方便了对第一门板210的提拉。另外,把手部230与第一门板210之间具有用于卡住料袋上的卸料口50的间隙,从而在对液体货物进行卸料操作时,可以对液袋上的卸料口50进行定位,使其在液体货物流出时保持位置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周转箱还包括定位装置300,定位装置300具有穿过第二框体部500和第二门体部600的第一位置以及穿过第二框体部500且位于第二门体部600的下端的第二位置。
参见图9,在本实施例中,定位装置300为一端具有拉环的定位销。第二框体部500上具有第二定位孔520,第二门体部600包括第二门体610以及位于第二门体610上的与第二定位孔520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三定位孔620。在第二门体部600关闭时,定位销处于第一位置。在此位置的定位销同时穿过第二定位孔520和第三定位孔620,从而将第二门体部600固定在第二框体部500上。这样,在搬运过程中第二门体部600也不会相对第二框体部500发生转动,能够保护第二门体部600被损坏,同时使得第二门体部600能够保护其内侧的第一门体部200以及排料口700。参见图3,第二框体部500上具有第一定位孔510。需要对周转箱内部的液体货物进行卸料操作时,第二门体部600打开,定位销处于第二位置。在此位置的定位销穿过第一定位孔510,并位于打开的第二门体部600的下端,对打开的第二门体部600进行限位,使得第二门体部600始终处于打开状态,不会干涉卸料时对第一门体部200以及液袋上的卸料口50的操作。
由上可知,定位装置300对第二门体部600进行限位。这种限位方式,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如图4所示,周转箱还包括第二防撞装置202,第二防撞装置202设置在周转箱的底柱部201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第二防撞装置202为底柱部护板。底柱部护板设置在箱体底座的底柱部201的外侧底柱部,为固定在底柱部201的两个外侧面上的片状结构。底柱部护板一方面防止对底柱部201的直接碰撞而发生损坏,另一方面加强了箱体底座的结构强度,防止箱体底座发生变形。第二防撞装置202可为图4所示的将底柱部201的外侧包围的结构,这种结构对底柱部201的保护比较严密。另外,第二防撞装置202也可为图6所示的两端分别连接侧板30和底板20的梯形的片状结构,这种结构制造起来比较方便。
如图5、图6以及图6的局部放大图图7所示,排料装置10还包括与箱体底板20相连接并位于箱体底板20下方的下沉部100,下沉部100包括:下沉部底板130,包括一个第一下沉部底板端和第二下沉部底板端,第一下沉部底板端与箱体底板20相连接,第二下沉部底板端倾斜向下延伸;至少一个第一下沉部侧板110,包括第一下沉部侧板第一端和第一下沉部侧板第二端,第一下沉部侧板第一端与箱体底板20相连接,且第一侧板下沉部第二端与下沉部底板130相连接;至少一个第二下沉部侧板150,设置于箱体侧板30上,包括一个第二下沉部侧板下端,设置于箱体底板20下方并与下沉部底板130相连接。参见图5,排料口700设置在至少一个下沉部第二下沉部侧板150上;其中,下沉部底板130,至少一个第一下沉部侧板110以及第二下沉部侧板150限定了排料腔。
以排料口700所在的方向为前方,与箱体底板20相连接的下沉部底板130倾斜向下并向前延伸,并与位于箱体侧板30上且向下延伸出箱体底板20边缘的第二下沉部侧板150相交并相连接。第一下沉部侧板110的第一端与箱体底板20连接并向下延伸至下沉部底板130与其相交并相连接。如图9所示,下沉部底板130、两个第一下沉部侧板110以及第二下沉部侧板150围成低于箱体底板20的排料腔。卸料时,周转箱液袋内的液体最终会汇聚于此排料腔,并从排料口700中排出,使得货物被有效卸净,并且无需再进行人工补充操作,提高了卸货效率。
优选地,如图6及其局部放大图图7所示,下沉部100还包括设置在下沉部底板130两侧的第一下沉部框体部120,第一下沉部框体部120的第一框体底面与下沉部底板130的距离为H1,其中:H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下沉部框体部120是截面为矩形的方钢或者方管,其底面低于下沉部底板130,即其与下沉部底板130的距离H1>0。第一下沉部框体部120的设置,强化了下沉部100的结构,使得第一下沉部侧板110与下沉部底板13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另一方面,第一下部沉框体部12相对下沉部底板130向下凸起,防止在装卸周转箱时可能发生的对下沉部底板130的碰撞,使得周转箱的安全性得以提高。
如图8及其局部放大图图9所示,优选地,周转箱还包括第二框体部500,第二框体部500设置于第二下沉部侧板150的外侧,第二框体部500的第二框体外侧面距门体部的外侧面的距离为H2,其中:H2>0。
第二框体部500设置在第二下沉部侧板150的周围,其内侧面设置在箱体侧板30所在的平面上,其外侧面高于第二下沉部侧板150,并高于第二下沉部侧板150上设置的门体部的外侧面。由于第二下沉部侧板150上设置有排料口700,因此第二下沉部侧板150的强度有所削弱。在第二下沉部侧板150的外侧设置第二框体部500,一方面强化了第二侧板的强度,另一方面也防止装卸周转箱时可能发生的对第二侧板以及门体部的碰撞,提高了周转箱的安全性。
如图8和图9所示,并参见图3,门体部包括第二门体部600,第二门体部600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下沉部侧板150上,并位于第一门体部200的外侧。其中,图3示出了第二门体部600打开时的状态,图8及其局部放大图图9示出了第二门体部600关闭时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门体部600通过门轴部400设置在第二框体部500上。具体地,第二框体部500包括第一框体530,门轴部400穿过第一框体530上的第一门轴孔并与第一框体530固定连接。门轴部400穿过第二门体部600上的第二门轴孔,并对第二门体部600沿门轴部400的轴向进行限位,使第二门体部600只能在门轴部400上转动而无法轴向移动,从而保证第二门体部600始终都保持在第一门体部200的外侧,并对其进行保护,而不会因对周转箱进行搬运等操作发生移位。另外,第二门体部600结构简单,加工和安装都很方便。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周转箱能够有效卸净货物并提高卸货效率,结构简单,连接牢固,在运输中不易受到损坏,并降低了运输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周转箱,包括箱体底板(20)和与所述箱体底板(20)相连接的多个箱体侧板(30),所述箱体底板(20)与所述多个箱体侧板(30)限定了一个容纳腔,所述周转箱的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料装置(10),所述排料装置(10)具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并低于所述箱体底板(20)的排料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装置(10)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多个箱体侧板(30)的下端,所述排料装置(10)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箱体侧板(30)相连接的门体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箱体侧板(30)上的与所述排料腔相连通的排料口(7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口(700)最下端低于所述箱体底板(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装置(10)还包括与所述箱体底板(20)相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底板(20)下方的下沉部(100),所述下沉部(100)包括:
下沉部底板(130),包括一个第一下沉部底板端和第二下沉部底板端,所述第一下沉部底板端与所述箱体底板(20)相连接,所述第二下沉部底板端倾斜向下延伸;
至少一个第一下沉部侧板(110),包括第一下沉部侧板第一端和第一下沉部侧板第二端,所述第一下沉部侧板第一端与所述箱体底板(20)相连接,且所述第一侧板下沉部第二端与所述下沉部底板(130)相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下沉部侧板(150),设置于所述箱体侧板(30)上,包括一个第二下沉部侧板下端,设置于所述箱体底板(20)下方并与所述下沉部底板(130)相连接,所述排料口(700)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下沉部第二侧板(15)上;
其中,所述下沉部底板(130),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下沉部侧板(110)以及所述第二下沉部侧板(150)限定了所述排料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部(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沉部底板(130)两侧的第一下沉部框体部(120),所述第一下沉部框体部(120)的第一框体底面与所述下沉部底板(130)的距离为H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周转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框体部(500),所述第二框体部(500)设置于所述第二下沉部侧板(150)的外侧,所述第二框体部(500)的第二框体外侧面距所述门体部的外侧面的距离为H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部包括第一门体部(20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下沉部侧板(150)外侧的第一门板(2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体部(200)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下沉部侧板(150)上的导向件(220),所述导向件(220)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第一门板(22)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部还包括第二门体部(60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下沉部侧板(150)上并设置于所述第一门体部(200)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周转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装置(300),设置于穿过所述第二框体部(500)和所述第二门体部(600)的第一位置以及穿过所述第二框体部(500)且位于所述第二门体部(600)的下端的第二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周转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防撞装置(40),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箱体侧板(30)上,并位于所述排料装置(10)的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周转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防撞装置(202),设置在所述周转箱的底柱部(201)的外侧,并具有沿所述箱体底板(20)的侧边延伸到所述底柱部(201)外部预定距离的外延部分。
CN2011202209846U 2011-06-27 2011-06-27 周转箱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241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209846U CN202124177U (zh) 2011-06-27 2011-06-27 周转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209846U CN202124177U (zh) 2011-06-27 2011-06-27 周转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24177U true CN202124177U (zh) 2012-01-25

Family

ID=45487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20984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24177U (zh) 2011-06-27 2011-06-27 周转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241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1454A (zh) * 2019-08-01 2019-10-25 杜萌 底座结构及具有其的周转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1454A (zh) * 2019-08-01 2019-10-25 杜萌 底座结构及具有其的周转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9100636A4 (en) Wide-body bulk cargo shipping container and shipping vehicle
CN205045256U (zh) 一种多功能集装箱
CA2791088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ulk material storage and/or transport
US11370606B2 (en) Hopper-in-frame for transporting proppant material
CN202124177U (zh) 周转箱
CN107934478A (zh) 翻罐机
CN205221574U (zh) 散货集装箱
CN205525923U (zh) 一种多功能集装箱
CN105501735B (zh) 集装箱卸料端门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CN207810797U (zh) 一种货车的装载平台
NO20052243D0 (no) Container for bulkgods og transportsystem inbefattende sadan.
CN206108031U (zh) 一种集装箱粉末袋
CN208790329U (zh) 承插式快装管道集成箱
CN205023222U (zh) 卷装及散装货物兼用集装箱
CN103192932A (zh) 便于卸货的车斗
CN106865037A (zh) 集装箱
CN204416207U (zh) 集装箱
CN205257072U (zh) 集装箱
CN203652447U (zh) 一种多功能联运箱箱门
CN203651938U (zh) 一种车辆车身装置
CN206654405U (zh) 一种集装箱
CN207551022U (zh) 端门组件和集装箱
CN207312111U (zh) 一种双开门冰箱开门内部包装防撞包装插件
CN206476274U (zh) 一种物流周转盒
CN205555124U (zh) 一种铁路运输集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