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23952U - 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及具有该靠背的座椅 - Google Patents

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及具有该靠背的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23952U
CN202123952U CN2011201796710U CN201120179671U CN202123952U CN 202123952 U CN202123952 U CN 202123952U CN 2011201796710 U CN2011201796710 U CN 2011201796710U CN 201120179671 U CN201120179671 U CN 201120179671U CN 202123952 U CN202123952 U CN 202123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rest
automotive seat
safe
back support
head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7967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峰
岳国辉
蒋斌庆
师玉涛
陈现岭
张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7967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23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23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2395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的座椅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及具有该靠背的座椅,其包括赋予在背部支撑(1)上的靠背、设置在靠背顶部的头枕(2),所述的背部支撑(1)下方具有与汽车座椅的坐垫支撑结构相连的连接端,所述的头枕(2)与背部支撑(1)可转动相连,在背部支撑(1)上设有牵引装置,该牵引装置在汽车尾部碰撞时受到乘客背部瞬时压力由静止状态向受力方向产生位移,且该位移引起头枕(2)相对靠背具有与牵引装置受力方向相反的前倾转动。采用该结构,有效的降低了“挥鞭”现象引起的对乘驾人员颈部的损伤,其结构简单,实用性较强。

Description

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及具有该靠背的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的座椅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如上安全靠背结构的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出行的重要工具,大量汽车进入家庭生活,成为人们不可替代的消费品。汽车的增多,交通环境建设速度落后于汽车增加的速度,再加上人们驾车习惯的不佳,守法观念的不强,这都不可避免的造成交通事故数量的增加。在碰撞事故中低速后碰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交通事故类型,主要发生在走走停停的等待期间,由于碰撞速度低,碰撞能量主要由后保险杠吸收,不会出现危及乘员生命安全的伤害,而且有些伤害在当时没有表现出来,因此这类事故常被交通管理部门忽视,然而低速后碰造成的挥鞭伤(whiplash injury)是一种并发症多、潜伏期长的伤害,能为社会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
当前,挥鞭伤害已经成为全球问题。在国外很早就引起了管理当局的重视,为有效解决挥鞭伤害,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美国、欧洲、日本相继推出了相应的法规,如FMVSS202a、GTR NO.7等,甚至欧洲、日本等在其NCAP评定规程中也纷纷加入了对座椅防挥鞭伤性能的评价;在国内虽然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但也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中国的C-NCAP正在做颈部挥鞭伤害的前期研究工作,并计划在2012年的版本中将其列入评价规程中。
所以对于国内自主品牌的主机厂及零部件公司来说,展开在座椅上增加防挥鞭伤功能的研究势在必行。国外一些高端车型主机厂及其零部件公司主要通过在车辆座椅靠背内部安装传感器,当感应到尾部碰撞不可避免发生时,引爆头枕弹射装置,使头枕尽可能早的接触驾乘人员头部,减轻对颈部的伤害,但这种技术成本高、周期长,难以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车辆尾部发生碰撞时,能够有效的保护乘驾人员颈部的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有效的降低了“挥鞭”现象引起的对乘驾人员颈部的损伤,其结构简单,实用性较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包括赋予在背部支撑上的靠背、设置在靠背顶部的头枕,所述的背部支撑下方具有与汽车座椅的坐垫支撑结构相连的连接端,所述的头枕与背部支撑可转动相连,在背部支撑上设有牵引装置,该牵引装置在汽车尾部碰撞时受到乘客背部瞬时压力由静止状态向受力方向产生位移,且该位移引起头枕相对靠背具有与牵引装置受力方向相反的前倾转动。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头枕与背部支撑之间通过滑动轴承、与滑动轴承配合的轴承套进行转动相连。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牵引装置包括腰部触发机构、设置连接在腰部触发机构与头枕之间的拉索,所述的腰部触发机构包括触发板、折叠滑移机构及安装板,安装板与背部支撑固连,折叠滑移机构定位设置在安装板上,并对触发板提供支撑力;所述的触发板在如上支撑力的作用下与安装板之间形成间隙,并在受到乘客背部瞬时压力大于如上支撑力时,沿与支撑力相反方向产生位移,该位移促使折叠滑移机构具有平行安装板的外扩运动,所述的拉索连接在该外扩运动的折叠滑移机构上,并在折叠滑移机构外扩运动时拉动头枕前倾转动。
进一步讲,所述的折叠滑移机构包括支撑体、与拉索固连的卡扣及带有导向槽的支撑块,所述的支撑块位于触发板与安装板之间且与安装板固连,支撑体为折线形,且折线形的各拐点处形成铰接;所述的卡扣固定设置在折线形支撑体的两个自由端上,且可具有在支撑块限位下的左右移动。
上述的支撑体为W形。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在支撑体的下方两个拐点与触发板固连,上方的各角点之间连接有复位装置。
上述的复位装置为拉簧。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安全座椅,其包括坐垫支撑结构及赋予在该结构上的坐垫、靠背,所述的靠背为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头枕与背部支撑可转动相连,且在背部支撑上设有牵引装置,该牵引装置在汽车尾部碰撞时受到乘客背部瞬时压力由静止状态向受力方向产生位移,且该位移引起头枕相对靠背具有与牵引装置受力方向相反的前倾转动,因此,该前倾动作为乘驾人员的头部及颈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支撑,防止了挥鞭现象带来的影响。同理,具有如上结构的汽车座椅具有同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后视图。
图中:
1、背部支撑;2、头枕;3、滑动轴承;4、轴承套;5、拉索;6、触发板;7、安装板;8、支撑体;9、卡扣;10、导向槽;11、支撑块;12、安装孔;13、头枕驱动板;14、铰接轴;15、销钉;16、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的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其设计思想在于使头枕2与背部支撑1可转动相连,同时在背部支撑1上设有牵引装置,该牵引装置在汽车尾部碰撞时受到乘客背部瞬时压力由静止状态向受力方向产生位移,且该位移引起头枕2相对靠背具有与牵引装置受力方向相反的前倾转动。通过该设计思路,使得汽车背部在发生碰撞时,由牵引装置对头枕2进行牵引,使头枕2具有前倾的转动,实现头枕2对乘驾人员头部或颈部的支撑,基于此设计理念的如下描述是对其中的一种具体结构的详细阐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如下的叙述。
由图1至图4所示可知,本实施例的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包括头枕2、背部支撑1(如图1所示的仅示出了背部支撑1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对靠背进行支撑,属于现有常规的设计),头枕2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部16,通过该连接部16使头枕与靠背或背部支撑实现定位连接,连接部16可为现有的两根平行连接杆结构,也可为其他的具有刚性特点的连接结构,其均可采用现有的结构或手段。头枕2与背部支撑1之间的可转动连接是通过这样的结构实现的:在连接部16的前方固定连接有头枕驱动板13,该头枕驱动板13为一个板状结构,其后方中部固定有滑动轴承3,在背部支撑1的前方(即与头枕驱动板13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轴承套4,轴承套4包套在滑动轴承3上,二者之间可实现相对转动,基于如上结构,头枕2与靠背或背部支撑1被这样定位安装。如上叙述中,头枕2与背部支撑1之间的可转动配合也可采用其他的转动结构,如将滑动轴承3与背部支撑1固定,而将与滑动轴承3配合的轴承套4固连在头枕驱动板13上,确保二者之间转动配合时所需的间隙即可。
在头枕驱动板13的下方设有安装孔12,该安装孔12为一个通孔,其作用是对拉索5(如下描述)进行连接,安装孔12的位置设计为如下原则:以滑动轴承3的轴线为基准,位于该轴线下方的头枕驱动板13上,其主要目的是使头枕驱动板13的下端受到拉索5的拉力,实现头枕2的前倾转动。
在背部支撑1的下部设有牵引装置,包括腰部触发机构、拉索5。拉索5为柔性材质做成,其在背部支撑1上为非自由状态,其可通过一个限位件或一个导向件实现与背部支撑1的相对位置固定。拉索5的上端从头枕驱动板13的后方穿入安装孔12内并固定。
腰部触发机构包括触发板6、折叠滑移机构及安装板7,安装板7与背部支撑1固连,折叠滑移机构定位设置在安装板7上,并对触发板6提供支撑力。
折叠滑移机构包括支撑体8、与拉索5固连的卡扣9及带有导向槽10的支撑块11,支撑块11位于触发板6与安装板7之间且与安装板7固连,支撑体8为折线形,本实施例为W形,且由图1可以看出,该W形支撑体8是由上下两个W形边框及固定连接在两个边框之间的加强部组成。在该W形支撑体8的各拐点处为铰接;其中,W形支撑体8的底部两个铰接点通过与触发板6固连的铰接轴14(可为销钉)来实现,W形支撑体8的上部三个点(两个自由端端点及中部的铰接点)设有销钉15,其中位于两个自由端的端点的转轴贯通设置在与安装板7固连的支撑块11的导向槽10内,销钉15可在导向槽10内实现左右滑动。在三个销钉15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卡扣9,卡扣9通过销钉15的带动可在导向槽10上方实现左右移动。W形支撑体8上部的中间的铰接点的销钉15不与安装板7或触发板6发生直接连接关系,其上也可设有卡扣9。
此外,支撑体8还可采用其他形状或结构,如V形、V形与W形的组合形等。
左右两根拉索5与位于支撑体8上部两个自由端的卡扣9为交错连接方式,即左侧的拉索5与位于右侧的卡扣9固连,右侧的拉索5与左侧的卡扣9固连,其目的是使支撑体8的两自由端的卡扣9在进行外扩运动时,右侧的卡扣9能向下拉动左侧的拉索5,左侧的卡扣9能向下拉动右侧的拉索5。此外,在拉索5与位于自由端的卡扣9交错连接时,均可贯通于位于支撑体8上方中部的卡扣9。
设置在支撑体8上方的三个卡扣9之间还可连接复位装置(图中未示出),如弹簧,其目的是实现支撑体8的外扩运动结束后,实现支撑体8的复位。
在车辆尾部发生碰撞时,乘驾人员背部赋予触发板6一个向后的压力,当该向后的压力大于支撑体8提供给触发板6的支撑力时,触发板6向后产生位移,支撑体8被压缩,位于支撑体8上方两个自由端的销钉15分别在导向槽10内做外扩滑动,滑动过程中,位于支撑体8上方右侧自由端的卡扣9拉动左侧的拉索5、位于支撑体8上方左侧自由端的卡扣9拉动由的拉索5,两根拉索5被向下牵引,与拉索5顶部相连的头枕驱动板13的下方被向后牵引,头枕驱动板13以滑动轴承3的中轴线为轴转动,其上方产生前倾运动,头枕2也产生前倾运动,进而为乘驾人员的颈部或头部提供一个支撑。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安全座椅,该座椅包括坐垫支撑结构及赋予在该结构上的坐垫、靠背,其中,本实施例安全座椅采用的靠背为权利要求1实施例一所述的结构。

Claims (8)

1.一种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包括赋予在背部支撑(1)上的靠背、设置在靠背顶部的头枕(2),所述的背部支撑(1)下方具有与汽车座椅的坐垫支撑结构相连的连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枕(2)与背部支撑(1)可转动相连,在背部支撑(1)上设有牵引装置,该牵引装置在汽车尾部碰撞时受到乘客背部瞬时压力由静止状态向受力方向产生位移,且该位移引起头枕(2)相对靠背具有与牵引装置受力方向相反的前倾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枕(2)与背部支撑(1)之间通过滑动轴承(3)、与滑动轴承(3)配合的轴承套(4)进行转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装置包括腰部触发机构、设置连接在腰部触发机构与头枕(2)之间的拉索(5),所述的腰部触发机构包括触发板(6)、折叠滑移机构及安装板(7),安装板(7)与背部支撑(1)固连,折叠滑移机构定位设置在安装板(7)上,并对触发板(6)提供支撑力;所述的触发板(6)在如上支撑力的作用下与安装板(7)之间形成间隙,并在受到乘客背部瞬时压力大于如上支撑力时,沿与支撑力相反方向产生位移,该位移促使折叠滑移机构具有平行安装板(7)的外扩运动,所述的拉索(5)连接在该外扩运动的折叠滑移机构上,并在折叠滑移机构外扩运动时拉动头枕(2)前倾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滑移机构包括支撑体(8)、与拉索(5)固连的卡扣(9)及带有导向槽(10)的支撑块(11),所述的支撑块(11)位于触发板(6)与安装板(7)之间且与安装板(7)固连,支撑体(8)为折线形,且折线形的各拐点处形成铰接;所述的卡扣(9)固定设置在折线形支撑体(8)的两个自由端上,且可具有在支撑块(11)限位下的左右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体(8)为W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其特征在于:支撑体(8)下方的两个拐点与触发板(6)固连,上方的各角点之间连接有复位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装置为拉簧。
8.一种汽车安全座椅,包括坐垫支撑结构及赋予在该结构上的坐垫、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
CN2011201796710U 2011-05-31 2011-05-31 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及具有该靠背的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23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796710U CN202123952U (zh) 2011-05-31 2011-05-31 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及具有该靠背的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796710U CN202123952U (zh) 2011-05-31 2011-05-31 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及具有该靠背的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23952U true CN202123952U (zh) 2012-01-25

Family

ID=45487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7967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23952U (zh) 2011-05-31 2011-05-31 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及具有该靠背的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23952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65813A (zh) * 2013-09-30 2013-12-2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尾部碰撞主动保护头枕
CN104044492A (zh) * 2014-06-30 2014-09-1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和汽车座椅的腰部支撑装置
CN104433451A (zh) * 2014-12-09 2015-03-25 成都卓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椅子
CN106004576A (zh) * 2015-03-31 2016-10-1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车辆座椅中的铰接支撑部
CN106004577A (zh) * 2015-03-31 2016-10-1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车辆座椅中的铰接支撑部
CN107826136A (zh) * 2017-11-06 2018-03-23 北京交通大学 运载工具的安全座椅及其设计方法
CN110053527A (zh) * 2018-01-18 2019-07-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65813A (zh) * 2013-09-30 2013-12-2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尾部碰撞主动保护头枕
CN103465813B (zh) * 2013-09-30 2016-02-2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尾部碰撞主动保护头枕
CN104044492A (zh) * 2014-06-30 2014-09-1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和汽车座椅的腰部支撑装置
CN104044492B (zh) * 2014-06-30 2017-02-0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和汽车座椅的腰部支撑装置
CN104433451A (zh) * 2014-12-09 2015-03-25 成都卓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椅子
CN106004576A (zh) * 2015-03-31 2016-10-1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车辆座椅中的铰接支撑部
CN106004577A (zh) * 2015-03-31 2016-10-1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车辆座椅中的铰接支撑部
CN107826136A (zh) * 2017-11-06 2018-03-23 北京交通大学 运载工具的安全座椅及其设计方法
CN107826136B (zh) * 2017-11-06 2020-01-03 北京交通大学 运载工具的安全座椅及其设计方法
CN110053527A (zh) * 2018-01-18 2019-07-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CN110053527B (zh) * 2018-01-18 2022-02-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23952U (zh) 汽车座椅的安全靠背及具有该靠背的座椅
US9809139B2 (en) Vehicle seat equipped with a fold-down element, such as a tray
CN201268243Y (zh) 汽车座椅底座
KR101850071B1 (ko) 회전식 유아 안전 시트
CN205601759U (zh) 车载式防撞缓冲装置
CN2902789Y (zh) 保护驾驶员的汽车安全座椅
CN201745453U (zh) 一种汽车安全坐椅
CN202511953U (zh) 车门内饰板冲击装置
CN202728016U (zh) 碰撞保护座椅
CN203063723U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防下潜连杆结构
CN102198812B (zh) 车辆尾部碰撞过程中有效保护颈部的座椅
CN202038352U (zh) 机动车、转向操纵机构及转向管柱
CN202728015U (zh) 颈部防鞭甩装置
CN104210394A (zh) 保暖型汽车座椅
CN201026851Y (zh) 机动车安全防护装置
CN204340903U (zh) 一种挂钩式汽车后排头枕屏安装支架
CN202413482U (zh) 一种吸能式儿童座椅上固定点支架
CN202923434U (zh) 机动车碰撞安全座椅
CN201833911U (zh) 靠背吸能座椅骨架
CN204367935U (zh) 汽车座椅单边调角锁止装置
CN201566763U (zh) 带保险杠顶棚及靠背椅的机动车
CN107804204B (zh) 一种机动车安全靠背
CN205086721U (zh) 快速交通秋千式安全座椅
CN205417506U (zh) 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结构
CN202213556U (zh) 一种行人保护用发动机底部护板加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25

Termination date: 201705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