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97898U - 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97898U
CN202097898U CN 201120151889 CN201120151889U CN202097898U CN 202097898 U CN202097898 U CN 202097898U CN 201120151889 CN201120151889 CN 201120151889 CN 201120151889 U CN201120151889 U CN 201120151889U CN 202097898 U CN202097898 U CN 2020978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discharger
passing away
nozzle
ru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2015188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南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TSYS HOT RUNNER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TSYS HOT RUNNER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TSYS HOT RUNNER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TSYS HOT RUNNER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2015188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978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97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9789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1753Cleaning or purging, e.g. of the injection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7Sprue channels ; Runner channels or runner nozzles
    • B29C45/2725Manifo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其分流板的流道和喷嘴的树脂通道之间连接树脂分离排出装置,把流道内的残留树脂分离到树脂排出通道内排出,另设有连接喷嘴的树脂通道下端和喷嘴侧树脂排出通道的分离排出通道,把喷嘴树脂通道内壁残留树脂通过分离排出通道排到树脂排出通道。该残留树脂排出装置可有效把分流板流道内壁和喷嘴树脂通道内的残留树脂从新的树脂上分离排出,从而避免残留树脂混入新的熔融树脂内而产生的成型不良。

Description

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分流板30、模具行腔板10和若干个喷嘴20,模具行腔板内形成有若干个行腔11,分流板设于模具行腔板上方,分流板内部形成若干个流道32,若干个喷嘴分别设于模具行腔板内,且该若干个喷嘴的浇口23分别正对一个行腔,另在该若干个喷嘴内设有树脂通道21,树脂通道一端与流道连通,另一端与浇口连通,熔融树脂由外部的熔融树脂供应装置分别通过流道和树脂通道供应给各喷嘴,然后通过喷嘴的浇口供应到行腔。
另外,如果喷嘴的浇口用阀式开闭的针阀式热流道注塑模具时,上述喷嘴内可设有为了注塑时向行腔选择性供应熔融树脂而适时开闭浇口的阀针22,此时在每个喷嘴20上端可设有一阀针驱动装置40带动阀针升降从而而适时开闭浇口。即注塑时(分流板的熔融树脂注入行腔时)阀针驱动装置带动阀针上升开放浇口,注塑结束时阀针下降关闭浇口。
但是这些以往的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注塑时供应的熔融树脂通过分流板的流道和喷嘴树脂通道时,因第一、二流道内壁的摩擦阻力,沿着内壁流动的树脂比沿着中心部位流动的树脂相对慢一些。
因这些注塑模具装置的分流板流道内的树脂流动特性,注塑成型暂停或结束后第一、二流道内壁上就会有树脂残留。并且分流板的流道的长度越长,流道内壁产生的流动摩擦阻力越大而残留的树脂量就越大。
这样流道和喷嘴的树脂通道内壁上残留的树脂,被加热线的热量炭化变色,并且换料(特别是颜色不一样的树脂)注塑时,进入新的树脂里产生成型不良。
以往的注塑模具装置为了把流道内壁和喷嘴的树脂通道内壁上残留的树脂完全排出,使用很多新树脂。因此换料时的树脂使用量增加也是以往注塑模具装置的一个缺点。
还有,给注塑模具装置供应熔融树脂的熔融树脂供应装置熔融及压注定量的树脂,因此供应模具内部行腔的熔融树脂量也是定量的。模具内行腔的容量对比树脂供应装置的供应量相对少时,分流板流道内部残留的树脂量会增加,换料注塑时所消耗的树脂量也会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该残留树脂排出装置可有效清理分流板流道内部残留的树脂和喷嘴树脂通道内部的残留树脂,有效避免残留树脂混入新的树脂内造成的成型不良。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包括模具行腔板、分流板、喷嘴和熔融树脂供应装置,所述分流板设于所述模具行腔板上方,所述分流板形成有主浇口和若干个流道,且该若干个流道的一端分别与主浇口连通;所述熔融树脂供应装置恰能供应熔融树脂给主浇口;所述模具行腔板形成若干个行腔;所述喷嘴设于所述模具行腔板内,所述喷嘴为若干个,每个喷嘴内设树脂通道和浇口,所述树脂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流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树脂通道的与所述浇口连通,且所述浇口分别与一个行腔连通;所述树脂通道内还设有阀针,另设有阀针驱动装置,所述阀针驱动装置恰可带动所述阀针控制所述浇口的开放和关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道和树脂通道连接处分别设有树脂分离排出装置,另设有树脂排出通道,所述树脂分离排出装置恰能把沿所述流道侧壁的熔融树脂分离到所述树脂排出通道排出。这样,只有沿流道中心流动的熔融树脂才被送到喷嘴的树脂通道中,再经喷嘴的浇口送到行腔内,而沿流道侧壁的熔融树脂由于被分离排出,从而避免其混入行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树脂分离排出装置恰能把沿所述流道侧壁的熔融树脂分离到所述树脂排出通道排出的结构为:所述树脂分离排出装置包括本体和设于该本体上的入口和出口,所述出口与入口导通,所述出口的中心部分形成供应通道,在供应通道的周边沿其半径方向设有若干个凹槽形成若干个分流通道,所述供应通道与所述喷嘴的树脂通道连通,所述分流通道与所述树脂排出通道连通。这样,熔融树脂由流道到达树脂分离排出装置时,沿着流道中心流动的熔融树脂由树脂分离排出装置的入口经供应通道被送到喷嘴的树脂通道,而沿着流动侧壁流动的熔融树脂经分流通道被分离到树脂排出通道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若干个流道上分别设有补助分离排出装置,该补助分离排出装置恰可把沿所述流道侧壁的熔融树脂排出到所述树脂排出通道。该补助分离排出装置主要用在具有较长分流板的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上,通过其在分流板的流道中间部位对熔融树脂进行先行分离,可更加有效的去除流道内壁的熔融树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补助分离排出装置上设有第一供应通道和第一分离通道,所述第一供应通道恰能把沿着所述流道中心流动的熔融树脂通过,所述第一分离通道恰能把沿着所述流道侧壁流动的熔融树脂分离排出到所述树脂排出通道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每个喷嘴内沿其轴心方向设有分离排出通道,所述分离排出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喷嘴的树脂通道靠近其浇口的一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树脂排出通道连通。这样,沿着喷嘴树脂通道中心流道的熔融树脂可经浇口被送到行腔,而沿喷嘴树脂通道侧壁的熔融树脂经分离排出通道分离到树脂排出通道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树脂排出通道的出口上还设有树脂排出切断装置,该排出切断装置恰能控制所述树脂排出通道的出口的开放和关闭。这样,通过排出切断装置可更加方便的控制树脂分离排出装置的工作与否,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出切断装置包括切断针和切断针驱动装置,所述切断针驱动装置恰可带动所述切断针往返运动并控制所述树脂排出通道的出口的关闭和开放。该切断针驱动装置可为气缸或电机结构,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树脂排出通道的出口端分别连接一排出泵。该排出泵可为真空泵,此也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每个树脂分离排出装置分别设有一个树脂排出通道,所述每个树脂排出通道连接到共同的排液通道,在该排液通道上设有树脂排出切断装置和排出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树脂分离排出装置是由两个以上树脂分离排出装置组合而成,且所述每组树脂分离排出装置连接在同一个树脂排出通道上并最终形成一个总树脂排出通道,在该总树脂排出通道上设有有排出切断装置和排出泵;所述树脂分离排出装置与所述树脂通道同轴设置;另在所述分流板上设有加热盘条,该加热盘条恰可对所述分流板的流道内的熔融树脂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①根据本发明的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把分流板流道内部残留树脂和喷嘴树脂通道内部的残留树脂分离排出,可以防止残留树脂混入新的熔融树脂内发生产品不良。还有成型需要换料生产时,可以减少因残留树脂引起的树脂消耗量,不仅时间上缩短,成本也减少。
②可以用注入到分流板流道内部的新的熔融树脂把流道内部的残留树脂排出,换料时操作简单,成型作业准备时间缩短。又可以把喷嘴树脂通道内的残留树脂也可以跟流道内部的残留树脂一起除去,树脂更换作业简单。
③本发明的熔融树脂供应装置的熔融树脂供应容量比行腔的容量相对多时,只供应行腔容量的熔融树脂,超过的部分向外排出,再循环到熔融树脂供应装置里再生使用。
④本发明对热流道内部的熔融树脂上发生的瓦斯气有效排出,防止瓦斯气混入引起的成型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往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简单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纵向剖面图;
图3是图2中“X-X”线切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树脂分离排出装置的斜视图;
图5是图2的“A”部放大详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树脂分离排出装置的斜视图;
图8是图6的“B”部的放大详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横向剖面图;
图10是图9中“Y-Y”线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横向剖面图;
图12是图11中“Z-Z”线所示的第四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补助树脂分离排出装置的斜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横向剖面图;
图16是图15中“P-P”线切断所示的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17是第六实施例的树脂分离排出装置的斜视图;
图18是图16的重要部位放大详细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0——模具行腔板          11——行腔
20——喷嘴                21——树脂通道
22——阀针                23——浇口
30——分流板              31——主浇口
32——流道                25——分离排出通道
34——树脂排出通道        40——阀针驱动装置
50——树脂分离排出装置    33——加热盘条
53——入口                54——连接通道
51——供应通道            52——分流通道
35——树脂排出通道的出口  60——树脂排出切断装置
61——切断针              62——切断针驱动装置
70——排出泵              80——补助分离排出装置
63——排液通道            30a——上部分流板
30b——下部分流板         81——第一供应通道
82——第一分离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图2至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包括形成一个以上行腔11的模具行腔板10、形成多个流道32的分流板30、设于行腔模具板中的喷嘴20、带动喷嘴内阀针22往复运动以开启和闭合喷嘴浇口23的阀针驱动装置40和熔融树脂供应装置(图中未画出)。
如图2及图3所示,以上分流板的流道是从主浇口31分流的多个流道32组成,流道跟每个前端位置的喷嘴内的树脂通道21连通。使用时,熔融树脂供应装置供应的熔融树脂从分流板上方的主浇口31进入到各个流道32,然后经流道流入喷嘴内的树脂通道21,由树脂通道到达喷嘴底部的浇口23,浇口正对行腔,最后由浇口送到行腔内。
喷嘴内的阀针设于树脂通道中并被阀针驱动装置带动进行上下往复运动从而使浇口处于开启和关闭状态。以上阀针驱动装置是油压或气压的缸体活塞装置,都是公开的技术,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在第一实施例中,分流板30根据流道32的长度方向可分为上部分流板30a和下部分流板30b。但是本发明对分流板不作限定,也包含分流板一体组成。图纸符号33表示的是为了把分流板流道内部流动的熔融树脂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在分流板周围设置的加热盘条。
以上各流道和与之相连接的喷嘴之间设置有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并在各流道的同轴方向设置树脂排出通道34。
以上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如图4及图5所示,具备本体,以上本体具备沿着流道中心领域流动的熔融树脂(图5的黑色箭头表示)供应给以上喷嘴20的树脂通道21的供应通道51,把沿着供应通道51内壁流动的熔融树脂(图5的白色箭头表示)分流引向以上树脂排出通道34的分流通道52。
以上供应通道51侧壁上具备跟以上分流板30流道32的前端连通的入口53,出口是跟喷嘴20的树脂通道21同轴相连。以上分流通道52是供应通道51的出口位置半径方向外侧延长的多个分流通道形成,各分流通道通过本体的侧壁向上延长连接树脂排出通道34。
以上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把沿着流道中心领域流动的熔融树脂通过供应通道51引向喷嘴20的树脂通道21,把沿着以上分流板30流道32内壁流动的熔融树脂(包含内壁残留的残留树脂)通过分流通道52分离引向树脂排出通道34。
如图3所示,通过主浇口31流进流道内部的新的熔融树脂(图3的实心箭头表示)跟流道内壁的残留树脂(图3的虚线箭头表示)一起流动通过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的入口流到供应通道51内部。
如图5所示,沿着流道内壁和供应通道51内壁流动的熔融树脂通过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的供应通道51后受注塑压力影响沿着分流通道52分流,向树脂排出通道34排出,沿着流道32的中心领域流动的熔融树脂(图5的黑色箭头表示)通过供应通道51后向喷嘴20的树脂通道21流动。
以上树脂排出通道的出口35被树脂排出切断装置60的动作来开放或关闭。
以上树脂排出切断装置60包含前后往返运动关闭或开放以上树脂排出通道的出口35的切断针61和上下带动以上切断针的切断针驱动装置62。树脂排出通道的出口35在分流板30的一侧开放,以上树脂排出切断装置60设置在树脂排出通道的出口35开放的分流板侧面。
注塑成型从原先的树脂换成新的树脂成型时,首先开动阀针驱动装置40,把浇口23用阀针22关闭,使熔融树脂无法供应到行腔11内。同时把树脂排出切断装置60的切断针61后退,开放树脂排出通道的出口35。然后向流道32内部注入更换的新的熔融树脂。新的熔融树脂通过流道32把流道内壁的残留树脂(图3的虚线箭头方向)推到流道的末端。
这样,被新的熔融树脂推动的熔融树脂继续被新的熔融树脂推动,通过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的供应通道51后沿着分流通道52分流,向树脂排出通道34方向排出。因树脂排出通道的出口35开放,通过树脂排出通道34的残留树脂通过其出口排出到外。这样持续完全排出流道内壁的残留树脂后启动树脂排出切断装置60,切断树脂排出通道的出口35,同时启动阀针驱动装置40把阀针22后退,开放浇口23。这种状态下新的熔融树脂通过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时一部分树脂通过树脂排出通道34分流,流向树脂排出通道34,但是因出口关闭,熔融树脂不能排出,只能通过喷嘴20的树脂通道21供应给行腔11。这样流道内壁的残留树脂被新的熔融树脂分流排出,防止残留树脂混入新的熔融树脂进入行腔。
另外,树脂排出切断装置60上具备联通以上树脂排出通道的出口35的排液通道63,此排液通道63的出口连接类似真空吸取泵的排出泵70,向排液通道63和树脂排出通道34内施加真空吸取力,使树脂排出更加顺畅。
实施例2:
图6至图8是本发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
该第二实施例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除了分流板的结构是一体的,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在分流板30的底面嵌入喷嘴结合孔内设置之外,其他的结构跟第一实施例一样。以下对跟第一实施例同样的部件和部件的作用说明省略。还有跟第一实施例同样的部件使用同样的图纸符号。
以上第二实施例的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如图6所示,在分流板的喷嘴设置孔内跟以上喷嘴20的树脂通道21同轴方向嵌入,下端被螺丝结合式设置的喷嘴上端支持。这样安装的状态下,喷嘴20从分流板的设置孔内分离,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也是很容易从分流板30拆除。这样的结构对树脂分离排出装置的拆装很方便。
以上第二实施例的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如图7所示,具备本体,以上本体具备通过流道32内部的熔融树脂供应给以上喷嘴20的树脂通道21的供应通道51,在供应通道51末端分流连接树脂排出通道的一个以上的分流通道52。还有为了把每个分流通道52的出口末端连接在树脂排出通道34的连接通道54,连接通道54围着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的本体外侧延长。
参照图6及图8说明以上第二实施例的树脂排出装置的动作。从外部熔融树脂供应装置(图省略)通过主浇口31注入的熔融树脂通过分流板30的流道32时带动流道32内壁的残留树脂一起流向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内。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把沿着供应通道51内壁流动的残留树脂(黑色箭头)在出口处通过分流通道52分流,经连接通道54向树脂排出通道34排出,沿着供应通道51中心领域流动的熔融树脂(白色箭头)引向喷嘴20的树脂通道21。
这样通过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分流的残留树脂在排出泵70的作用下通过树脂排出通道34的开放的出口排出。
实施例3:
图9及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分流板30上设置多个喷嘴20,以上每个喷嘴20跟主浇口31分流的流道32一一连接。
每个喷嘴20跟其他实施例一样用阀针驱动装置升降的阀针22来开闭浇口,把通过流道32流动的熔融树脂向行腔供应或切断供应。
以上分流板上设置的多个喷嘴20是由多个喷嘴组合形成,每个喷嘴组合由多个(实施例上是两个)喷嘴20形成。
这些多个喷嘴组合根据注塑成型产品的形状或结构而定的注塑工艺或者同时或者单独动作。还有每个喷嘴20都设置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每个喷嘴连接的流道的残留树脂独立排出。
组成一个喷嘴组合的两个喷嘴上设置的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被同一个树脂排出通道34相连。还有每个喷嘴组合的树脂排出通道34被各自的树脂排出切断装置60的开闭功能进行开闭,把排出的树脂从排液通道63排出。还有排液通道63的出口处即树脂排出通道向排液通道方向设置类似真空泵的排出泵70,使树脂排出更加流畅。这里的树脂排出切断装置60跟阀针驱动装置结构是一样的,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在以上第三实施例中,每个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把流道内的残留树脂从新供应的熔融树脂中分离排出流道外部的过程参照图9及图10说明。
在这里只开放一个喷嘴组合的树脂排出切断装置60,其他喷嘴组合的树脂排出切断装置60全部关闭,只对跟一个喷嘴组合连接的流道32内的残留树脂排出做说明。
新的熔融树脂通过主浇口31供应到与开启的树脂排出切断装置连通的流道32内,熔融树脂通过流道32流动时带动流道32内的残留树脂一起通过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树脂分离排出装置跟其他实施例一样把流道内的残留树脂以图5所示的方式分流排到树脂排出通道34。这样排到树脂排出通道34的残留树脂通过开放的排液通道63被排出泵70强行排出在外。
根据第三实施例,注塑成型作业时按照要求把多个喷嘴组合和排出切断装置的开闭选择性控制,可以把多个流道中的残留树脂根据要求选择性排出。
实施例4:
图11到图13所示的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的特点是对于从主浇口31到喷嘴20之间的流道32的长度较长,在每个流道32的中间加设可以第一次分离排出流道32内残留树脂的补助树脂分离排出装置80。
还有,为了使一个流道32上设置的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和补助分离排出装置80具备一个独立的排出流道,用一个树脂排出通道34连接,这些每个树脂排出通道34通过各自的树脂排出切断装置80连接到一个排液通道63。此排液通道63的出口跟其他实施例一样设置类似真空泵的排出泵70。排出泵70给排液通道63的出口施加真空吸取力,更加流畅地排出排液通道的树脂。
如图13所示,上述的补助分离排出装置80的本体的侧壁上沿流道方向形成能通过流道32内树脂的第一供应通道81,沿着侧壁周围形成第一分流通道82,能把第一供应通道81分离出来的树脂引向树脂排出通道34。
这样的补助分离排出装置80把主浇口方向的前方流道中内壁残留的树脂通过侧壁的第一分流通道82分离排到树脂排出通道34,把通过流道中心的新树脂通过树脂第一供应通道81引向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方向,这样可以把前方的残留树脂第一次排出。通过此补助分离排出装置80的熔融树脂通过喷嘴20前方位置设置的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时把后方流道内壁残留的树脂跟其他实施例一样分流排到树脂排出通道34。因此可以把长流道的内壁残留树脂完全排出。
实施例5:
图14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剖面图。
第五实施例是关于喷嘴的树脂通道内部残留树脂分离排出的喷嘴残留树脂排出装置的,
本第五实施例的喷嘴残留树脂树脂排出装置仍设于流道和喷嘴树脂通道连接处,喷嘴20的树脂通道21在下端分流,另设有沿着喷嘴20本体长度方向直到上端的分离排出通道25,通过以上分离排出通道25把喷嘴树脂通道21内壁残留树脂排出到外部的喷嘴侧的树脂排出通道34。
喷嘴侧残留树脂树脂排出装置把流道32内壁的残留树脂和喷嘴20的树脂通道21内壁的残留树脂一起,在树脂通道7下端分流通过分离排出通道25排到喷嘴侧树脂排出通道34。
还有,喷嘴侧树脂排出通道的出口35上连接树脂排出切断装置60和排液通道63,以上排液通道63上连接排出泵70帮助排出。
该第五实施例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不仅可使分流板30侧内壁的残留树脂,同时可使喷嘴20的树脂通道21内壁的残留树脂也能全部排出。因此完全防止残留树脂混入要更换的新的熔融树脂内注入行腔。
实施例6:
图15至图18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特点是包含排出分流板30的流道32的残留树脂的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和排出喷嘴侧树脂通道内残留树脂的喷嘴侧残留树脂树脂分离排出装置。
如图15及图16所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流道侧残留树脂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设置在每个流道32和喷嘴20的连接部。以上流道侧残留树脂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如图17所示,具备本体,以上本体具备把通过分流板的流道32内部的熔融树脂引向以上喷嘴20的树脂通道21的供应通道51和在以上供应通道51末端分流的多个分流通道52,还有连接每个分流通道52末端的连接通道54围着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的本体外壁延长。
以上喷嘴侧残留树脂树脂分离排出装置如图18所示,喷嘴20的树脂通道21下端分流,沿着喷嘴20本体长度方向直到上端的分离排出通道25,通过以上分离排出通道25把喷嘴树脂通道内壁残留树脂排出到外部的喷嘴侧树脂排出通道34。
如图15及图16所示,以上流道侧残留树脂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在连接通道54处跟每个独立的流道侧树脂排出通道34连接。以上流道侧树脂排出通道34和喷嘴侧树脂排出通道34通过一个树脂排出切断装置60连接在总的树脂排出通道34上。
以上总的树脂排出通道34的出口连接排液通道63和总的树脂排出切断装置60。
该第六实施例,不仅可使分流板侧内壁的残留树脂排出,同时喷嘴树脂通道内的残留树脂也能通过各自独立的树脂排出通道全部排出,因每个树脂排出通道上连接的排出切断装置可以选择性操作,每个喷嘴或分流板流道内的残留树脂的排出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选择性的控制。

Claims (10)

1.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包括模具行腔板(10)、分流板(30)、喷嘴(20)和熔融树脂供应装置,所述分流板设于所述模具行腔板上方,所述分流板形成有主浇口(31)和若干个流道(32),且该若干个流道的一端分别与主浇口连通;所述熔融树脂供应装置恰能供应熔融树脂给主浇口;所述模具行腔板形成若干个行腔(11);所述喷嘴设于所述模具行腔板内,所述喷嘴为若干个,每个喷嘴内设树脂通道(21)和浇口(23),所述树脂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流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树脂通道的与所述浇口连通,且所述浇口分别与一个行腔连通;所述树脂通道内还设有阀针(22),另设有阀针驱动装置(40),所述阀针驱动装置恰可带动所述阀针控制所述浇口的开放和关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道和树脂通道连接处分别设有树脂分离排出装置(50),另设有树脂排出通道(34),所述树脂分离排出装置恰能把沿所述流道侧壁的熔融树脂分离到所述树脂排出通道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分离排出装置恰能把沿所述流道侧壁的熔融树脂分离到所述树脂排出通道排出的结构为:所述树脂分离排出装置包括本体和设于该本体上的入口(53)和出口,所述出口与入口导通,所述出口的中心部分形成供应通道(51),在供应通道的周边沿其半径方向设有若干个凹槽形成若干个分流通道(52),所述供应通道与所述喷嘴的树脂通道连通,所述分流通道与所述树脂排出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干个流道上分别设有补助分离排出装置(80),该补助分离排出装置恰可把沿所述流道侧壁的熔融树脂排出到所述树脂排出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助分离排出装置上设有第一供应通道(81)和第一分离通道(82),所述第一供应通道恰能把沿着所述流道中心流动的熔融树脂通过,所述第一分离通道恰能把沿着所述流道侧壁流动的熔融树脂分离排出到所述树脂排出通道(34)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每个喷嘴内沿其轴心方向设有分离排出通道(25),所述分离排出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喷嘴的树脂通道(21)靠近其浇口(23)的一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树脂排出通道(34)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树脂排出通道的出口(35)上还设有树脂排出切断装置(60),该排出切断装置恰能控制所述树脂排出通道的出口的开放和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切断装置包括切断针(61)和切断针驱动装置(62),所述切断针驱动装置恰可带动所述切断针往返运动并控制所述树脂排出通道的出口的关闭和开放。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树脂排出通道的出口端分别连接一排出泵(7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树脂分离排出装置分别设有一个树脂排出通道,所述每个树脂排出通道连接到共同的排液通道(63),在该排液通道上设有树脂排出切断装置和排出泵。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分离排出装置是由两个以上树脂分离排出装置组合而成,且所述每组树脂分离排出装置连接在同一个树脂排出通道上并最终形成一个总树脂排出通道,在该总树脂排出通道上设有有排出切断装置和排出泵;所述树脂分离排出装置与所述树脂通道同轴设置;另在所述分流板上设有加热盘条(33),该加热盘条恰可对所述分流板的流道内的熔融树脂进行加热。
CN 201120151889 2011-05-13 2011-05-13 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97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151889 CN202097898U (zh) 2011-05-13 2011-05-13 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151889 CN202097898U (zh) 2011-05-13 2011-05-13 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97898U true CN202097898U (zh) 2012-01-04

Family

ID=45383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151889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97898U (zh) 2011-05-13 2011-05-13 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9789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3973A (zh) * 2011-05-13 2012-11-14 哈希斯热流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
CN103386741A (zh) * 2012-05-08 2013-11-13 昆山夏福特五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热流道模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3973A (zh) * 2011-05-13 2012-11-14 哈希斯热流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
CN102773973B (zh) * 2011-05-13 2015-08-19 哈希斯热流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
CN103386741A (zh) * 2012-05-08 2013-11-13 昆山夏福特五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热流道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58625U (zh) 一种注射式3d打印喷头
US20050220930A1 (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JPH11207786A (ja) スタックモールド及びスプルーバーアセンブリ
CN102773973A (zh) 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
CN103068548A (zh) 集成在注塑成型系统中的辅助注射单元
CN204109267U (zh) 一种汽车塑料件注塑模具浇注装置
CN105522699A (zh) 一种双阶注塑机的射储转换装置
CN202097898U (zh) 热流道注塑模具装置的残留树脂排出装置
CN206201360U (zh) 一种新型双顶出注塑机
KR20120100526A (ko) 다각 밸브핀이 구비된 핫 런너 시스템
CN104589581A (zh) 一种注塑成型用流体注入装置
KR100994839B1 (ko) 쎄미 스택 몰드
CN102975341B (zh) 复合式制鞋机注射装置
CN214266493U (zh) 一种载带盘用注塑模具
CN108081551B (zh) 热流道系统
CN201309233Y (zh) 注塑机械流道射嘴改进结构
CN210501216U (zh) 注塑机构及热流道系统
CN213198623U (zh) 一种注塑热流道液压驱动装置
CN201261245Y (zh) 低压注塑模具
KR101077754B1 (ko) 핫런너 사출금형장치의 잔류수지 배출장치
CN201566104U (zh) 一种pvc吹气射出成型机射出料筒的弯头
CN205167420U (zh) 一种带有侧浇口阀针的注塑模具
CN204471719U (zh) 水辅注塑成型用水针装置
CN201808182U (zh) 射出成型机分流式二级注射流道装置
CN205572921U (zh) Smc注塑制品的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819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