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43410U - 热管与基座无接缝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热管与基座无接缝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43410U
CN202043410U CN2011201136231U CN201120113623U CN202043410U CN 202043410 U CN202043410 U CN 202043410U CN 2011201136231 U CN2011201136231 U CN 2011201136231U CN 201120113623 U CN201120113623 U CN 201120113623U CN 202043410 U CN202043410 U CN 202043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pedestal
elongated slot
cancave cambered
camber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1362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安智
陈志伟
谢育彰
范纲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ANG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ura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UANG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ANG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UANG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1362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43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43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4341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热管与基座无接缝连接结构,该基座的一顶面上设有至少一个长槽,每一个长槽内设置至少一个热管,其中该基座的顶面与该热管的外壁面形成一平整且无间隙的表面,让二者间呈无接缝式的结合。如此一来,除了可在组装的过程中省去焊接步骤外,更可因热管直接接触热源,有效达到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的目的。

Description

热管与基座无接缝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脑内的高功率电子元件,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中密布许多晶体管,所述的这些晶体管在运作时所产生的大量热量若不能被有效的排散,将导致周围温度急剧上升,严重影响到该电子元件甚至整台电脑的正常运作。
参见图9所示的其中一种现有技术中可用来排散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的散热装置30,其包括一基座31与复数热管32,该基座31的一表面内凹成型有复数相间隔且相互平行的长槽311,该长槽311贯穿该基座31的两相对侧,每一个热管32具有一吸热段321与一散热段322,各热管32的吸热段321分别容置于该基座31的各长槽311中,如基座31有两长槽311以上时长槽311中间会有分隔部312区隔,热管32的散热段322处套设有复数散热鳍片33;
进一步参见图10所示,现有技术的将上述散热装置30的热管32与基座31相对组装的方式,将原本断面呈圆形的热管32的吸热段321设置于该基座31的长槽311中,该热管32的吸热段321被以整平方式压抵变形为断面呈扁平状,且该基板31的长槽311处的凹弧面与热管32的吸热段321间利用焊料以焊接方式将二者结合固定,而基座31的表面与热管32之间则形成有空隙34;
之后,该散热装置30在使用时令该热管32的吸热段321及该基板31的表面贴附在一电子元件40上,其中,该断面呈扁平状的热管32除了可增大该热管32的吸热段321与该电子元件40接触的面积,使该电子元件40所产生的热量可经由该热管32快速的传导至该散热鳍片33处进行排散外,更可令该热管32的吸热段321的外壁面与该基座31的长槽311处的凹面相互贴合,使传导至基座31的热量也可经由该热管32排散。
然而,该基板31与热管32形成的结构,对散热效率来说会有以下问题,进一步参见图10、11所示,当将该基板31与热管32的吸热段321贴附在电子元件40上时,如果该电子元件40上的部分晶体管41恰好对应到该空隙34与分隔部312,该处所产生的热量便无法有效直接由热管32被导热至散热段322,而必须靠接触的基座31将热扩散开,尤其是空隙34产生的空间,晶体管41的发热只能靠该空间的空气变热,再缓慢的扩散至基座31,导致该散热装置30有散热效果不如预期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的散热装置的基座31与热管32的结合方式实有待进一步改良之处。
发明内容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管与基座无接缝连接结构,希如此设计解决现有技术的基座与热管间的空隙与分隔部的问题,进而提升散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管与基座无接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基座的一个顶面上内凹成型有至少一个长槽,每一个长槽内设置至少一个热管,该基座的顶面与热管的外壁面形成一平整且无间隙的表面。
其中:每一个长槽内形成有一个凹弧面,该凹弧面上各点的曲率中心的位置位于该长槽的外部。
其中:每一个长槽内形成有一个凹弧面,该凹弧面上各点的曲率中心的位置位于该长槽的内部。
其中:该基座的长槽内形成有复数相接的凹弧面。
其中:前述基座中的两相邻凹弧面的衔接处低于该基座的顶面。
其中:前述基座中的两相邻凹弧面的衔接处与该基座的顶面齐平。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如此设计,除了可在组装的过程中省去焊接步骤外,更可在使用时解决现有基座与热管间的空隙与分隔部的问题,有效达到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经整平加工前的侧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经整平加工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经整平加工前的侧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经整平加工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经整平加工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经整平加工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经整平加工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经整平加工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9为现有技术的散热装置的俯视图;
图10为现有技术于实施状态的侧视剖面图;
图11为现有技术的散热装置于实施状态的俯视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0A、10B、10C、10D、10E、10F-基座;11A、11B、11C、11D、11E、11F-顶面;12A、12B、12C、12D、12E、12F-长槽;13A、13B、13C、13D、13E、13F-凹弧面;14A、14B、14C、14D、14E、14F-凸部;20-热管;30-散热装置;31-基座;311-长槽;312-分隔部;32-热管;321-吸热段;322-散热段;33-散热鳍片;34-空隙;40-电子元件;41-晶体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参见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热管与基座无接缝连接结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在基座10A的一顶面11A上内凹成型有至少一个长槽12A,该长槽12A的两端分别贯穿该基座10A的两侧面,每一个长槽12A内形成有一个凹弧面13A,其中,在该凹弧面13A两侧的与该顶面11A的交接处分别成型有一凸部14A。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凹弧面13A是小于半圆的弧,即该凹弧面13A上各点的曲率中心的位置位于该长槽12A的外部,该凸部14A朝该基座10A的顶面11A的方向形成凸起,组装时,先取至少一个断面呈圆形的热管20分别设于该基座10A的长槽12A中;
进一步参见图2所示,接着再以整平方式压抵该热管20与该基座10A的顶面11A,一方面令该热管20变形而使其外壁面贴合于该基座10A的凹弧面13A,另一方面该基座10A的凸部14A则因整平朝向该热管20与长槽12A的方向弯折变形,从而盖覆并压抵于该变形后的热管20的两侧上,并将该热管20卡固于该长槽12A中。
参见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中该凹弧面13B是大于半圆的弧,即该凹弧面13B上各点的曲率中心的位置位于该长槽12B的内部,该凸部14B朝该朝该基座10B的长槽12B内部的方向形成凸起,组装时,断面呈圆形的热管20由该基座10B的长槽12B的两端穿入该长槽12B中;
进一步参见图4所示,以整平方式压抵该热管20及该基座10B的顶面11B后,该热管20会变形而使其外壁面贴合于该基座10B的凹弧面13B,该基座10B的凸部13B也会变形而盖覆并压抵于该变形后的热管20的两侧,进而将该热管20卡固于该长槽12B中。
此外,参见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中该基座10C的长槽12C内形成有两个相接的凹弧面13C,该两个凹弧面13C的衔接处低于该基座10C的顶面11C,又,该凹弧面13C上各点的曲率中心的位置均位于该长槽12C的外部,每一个凹弧面13C上可设置一热管20;
又,参见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其中该基座10D的长槽12D内形成有两个相接的凹弧面13D,该两个凹弧面13D的衔接处低于该基座10D的顶表面,又,该凹弧面13D上各点的曲率中心的位置均位于该长槽12D的内部,每一个凹弧面13D上可设置一热管20;
上述第三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基座10C、10D与设于其中的热管20在经过整平加工后,相邻的两热管20会因变形而相互贴合,且该基板10C、10D的顶面11C、11D形成较大范围的热管20散热区域,而该基座10C、10D的凸部14C、14D则分别盖覆并压抵于相对应的热管20的一侧,以固定该热管20的位置。
进一步参见图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五较佳实施例,其中该基座10E的长槽12E内形成有二相接的凹弧面13E,该两个凹弧面13E的衔接处与该基座10E的顶面11E齐平,又,该凹弧面13E上各点的曲率中心的位置均位于该长槽12E的外部,每一个凹弧面13E上可设置一热管20;
进一步参见图8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六较佳实施例,其中该基座10F的长槽12F内形成有二相接的凹弧面13F,该两个凹弧面13F的衔接处与该基座10F的顶面11F齐平,又,该凹弧面13F上各点的曲率中心的位置均位于该长槽12F的内部,每一个凹弧面13F上可设置一热管20;
凭借上述在基座10A、10B、10C、10D、10E、10F的顶面11A、11B、11C、11D、11E、11F与凹弧面13A、13B、13C、13D、13E、13F的交接处成型有凸部14A、14B、14C、14D、14E、14F的设计,可令该热管20与基座10A、10B、10C、10D、10E、10F在进行整平加工后,使该基座10A、10B、10C、10D、10E、10F的顶面11A、11B、11C、11D、11E、11F与热管的外壁面形成一平整且无间隙的表面,让二者间呈无接缝式的结合,如此一来,除了可在组装的过程中省去焊接步骤外,更可解决现有基座与热管间的空隙与分隔部的问题并且,此种结合方式可以使热管20大部分直接接触电子元件上所设的晶体管,使晶体管所产生的热量大量且直接的由热管20排散,故可有效达到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的目的。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热管与基座无接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基座的一个顶面上内凹成型有至少一个长槽,每一个长槽内设置至少一个热管,该基座的顶面与热管的外壁面形成一平整且无间隙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与基座无接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长槽内形成有一个凹弧面,该凹弧面上各点的曲率中心的位置位于该长槽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与基座无接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长槽内形成有一个凹弧面,该凹弧面上各点的曲率中心的位置位于该长槽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与基座无接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的长槽内形成有复数相接的凹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与基座无接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基座中的两相邻凹弧面的衔接处低于该基座的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与基座无接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基座中的两相邻凹弧面的衔接处与该基座的顶面齐平。
CN2011201136231U 2011-04-18 2011-04-18 热管与基座无接缝连接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43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136231U CN202043410U (zh) 2011-04-18 2011-04-18 热管与基座无接缝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136231U CN202043410U (zh) 2011-04-18 2011-04-18 热管与基座无接缝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43410U true CN202043410U (zh) 2011-11-16

Family

ID=44970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13623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43410U (zh) 2011-04-18 2011-04-18 热管与基座无接缝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434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7265A (zh) * 2016-01-29 2017-08-08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组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7265A (zh) * 2016-01-29 2017-08-08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组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27265B (zh) * 2016-01-29 2023-02-28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组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1075A (zh) 散热装置
US20150184948A1 (en) Structure for holding a heat pipe to a base
CN202043410U (zh) 热管与基座无接缝连接结构
CN103619148B (zh) 一种弹片固定的电动车控制器散热装置
CN201440780U (zh) 固定装置
CN103594991A (zh) 具有插入式散热板的母线槽侧板
CN206517721U (zh) 散热模组
CN201194463Y (zh) 散热器
CN204377314U (zh) 一种新型控制器的绝缘散热结构
CN202134681U (zh) 插座连接器及其端子结构
CN203814117U (zh) 导热垫以及主板
CN204857701U (zh) 一种电力电子模块底板结构
CN105051984B (zh) 连接器以及照明装置
CN101951750A (zh) 热管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3395877U (zh) 一种新型散热结构的led灯具
CN101513662B (zh) 具有散热鳍片的散热器制造方法及其结构
CN101599505A (zh) 高密度高效能功率晶体管布局方式
CN202262205U (zh) 散热装置
TWI578631B (zh) 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CN206725613U (zh) 顶针结构
CN202799541U (zh) 散热装置及显示卡模块
CN208688323U (zh) 平行流蒸发器及其边板与主板连接结构
CN206118255U (zh) 一种结合型散热器
CN202013878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子装置
CN204206048U (zh) 一种发电机调节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1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