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41191U - 一种多层结构薄膜及贴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结构薄膜及贴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41191U
CN201941191U CN2010206314669U CN201020631466U CN201941191U CN 201941191 U CN201941191 U CN 201941191U CN 2010206314669 U CN2010206314669 U CN 2010206314669U CN 201020631466 U CN201020631466 U CN 201020631466U CN 201941191 U CN201941191 U CN 201941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ilm
sandwich construction
transition zone
titanium di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314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娅鹏
陈学刚
杜晓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litech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6314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41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41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4119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结构薄膜及贴膜。所述多层结构薄膜包括透明基底(3),位于透明基底(3)上的金属层(5),位于金属层(5)上的ITO镀膜层(6),以及位于ITO镀膜层(6)上的改性二氧化钛层(8)。该膜在保证一定透光率的同时,能起到防污防雾的作用,还能阻隔大部分的红外线和紫外线,有广大的市场应用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多层结构薄膜及贴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膜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结构薄膜及贴膜。
背景技术
目前,当空气中的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玻璃表面与空气有一定温差,空气中的水份就会凝结在玻璃表面产生雾气,从而使玻璃无法透视。为解决这一难题,人们使用很多方法来预防,常见方法是采取防雾剂的方法,此方法较简单、适用。表面活性剂类防雾剂报道的较多,主要由表面活性剂、溶剂、润湿剂、分散剂等组成。此类防雾剂配制简单,但由于玻璃表面凝结水分,表面活性剂易流失,故防雾持久性差,一般防雾时间为2~7天。在应用中如往复使用此类防雾剂,不仅加重人员负担,而且对贴膜玻璃的薄膜及玻璃本身会造成划伤、脏污等不良,从而影响透光率,影响玻璃的使用效果。
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和臭氧层的破坏,人们对隔热和防紫外的薄膜的需求大增。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薄膜能够实现有效防污防雾、隔热和防紫外的功能。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有效防污防雾、隔热和防紫外的多功能薄膜,显得尤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有效防雾手段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层结构薄膜,起到有效防污防雾、隔热及防紫外作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层结构薄膜,包括透明基底,位于透明基底上的金属层,位于金属层上的ITO镀膜层,以及位于ITO镀膜层上的改性二氧化钛层。
进一步,还包括防雾剂层,所述防雾剂层位于所述改性二氧化钛层上。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过渡层,所述第一过渡层位于所述透明基底与所述金属层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过渡层的厚度为4~35nm。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过渡层,所述第二过渡层位于所述ITO镀膜层与所述改性二氧化钛层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二过渡层的厚度为20~30nm。
进一步,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10~30nm。
进一步,所述改性二氧化钛层的厚度为30~80n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贴膜,该贴膜包括上述多层结构薄膜、胶粘层和离型膜层,所述胶粘层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胶粘层的第一表面与透明基底固定连接,所述胶粘层的第二表面与离型膜层粘接。
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结构薄膜和贴膜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结构薄膜具有金属层、ITO镀膜层和改性二氧化钛层,金属层与ITO层能有效阻隔大部分的红外线和紫外线,改性二氧化钛层能起到防污防雾的作用,因此,该多层结构薄膜具有效防污防雾、隔热及防紫外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用以下实施方案结合以下附图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多层结构薄膜示意图;
图2是本使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贴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多层结构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多层结构薄膜,包括透明基底3,位于透明基底3上的第一过渡层4,位于第一过渡层4上的金属层5,位于金属层5上的ITO镀膜层6,位于ITO镀膜层6上的第二过渡层7以及位于第二过渡层7上的改性二氧化钛层8,位于改性二氧化钛层8上的防雾剂层9。本实施例的多层结构薄膜具有金属层、ITO镀膜层和改性二氧化钛层,金属层与ITO层能有效阻隔大部分的红外线和紫外线,改性二氧化钛层能起到防污防雾的作用,因此,该多层结构薄膜具有效防污防雾、隔热及防紫外作用。
该透明基底3优选柔性基材,包括聚酯(PET)树脂、聚碳酸酯(PC)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等膜材。该透明基底3的厚度为25um~50um。本实施例中优选PET膜材作为透明基底3的材料,具体该PET膜材的厚度为25um,弹性模量为2×1010达因/cm2
该第一过渡层4可以是二氧化硅层,可以增加透明基底3与金属膜层5的结合力。该二氧化硅层还具有物理硬化作用,增加该透明基底3的表面硬度,提高耐磨性;同时,该二氧化硅层位于该透明基底3和金属层5之间,具有一定的增透功能,薄膜的透光率可以增加1~2%左右,二氧化硅层可以通过溅射的方法在透明基底3上形成。
该第一过渡层4的厚度优选4-35nm,此厚度范围足以增加透明基底3与金属膜层5的结合力。
作为优选的第一过渡层4在某些实施例中也是可以缺少的,并不影响该多层结构薄膜的性能,但是会降低膜层之间的结合力。
金属层5的材料优选Zn、Al、Ag、Cu、Au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该金属层5可以是单层,也可以多层,该多层由不同金属单层叠合而成,可以反射红外线及紫外线,达到阻隔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目的,有效地实现隔热功能。该金属层5的厚度优选10~20nm,该厚度易均匀形成规则的透光,且能保证透光率。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金属层5为金属铝层。该金属铝层通过磁控溅射在第一过渡层4上形成。该金属铝层可以进一步提高透光率,并且可以降低成本。
ITO层6是在金属层5上形成的,通过溅射制得的6-15nm的ITO膜层。
第二过渡层7的厚度优选为20-30nm。该第二过渡层7可以是二氧化硅层。本实施例中,该二氧化硅层是利用射频磁控溅射在ITO膜6表面溅射形成的厚度为30nm的二氧化硅层,此厚度可保证到达隔离的效果又不增加不必要成本。
作为优选的第二过渡层7在某些实施例中也是可以缺少的,并不影响该多层结构薄膜的性能,但是会降低膜层之间的结合力。
改性二氧化钛层8的厚度为30~80nm。保证达到本专利要求的效果又不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本实施例中,该改性二氧化钛层是在第二过渡层7上制备的,将二氧化钛粉末和三氧化钨粉末混合球磨,然后在烧结炉中高温烧结;在第二过渡层7上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二氧化钛混合靶,得到厚度约为60nm的改性二氧化钛层8。
在改性二氧化钛层8表面涂布一层防雾剂,形成均匀透明的防雾剂层9。该防雾剂层9可以是表面活性剂和金属氧化物形成的膜层。
实施例二
图2是本使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贴膜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贴膜。该贴膜包括实施例一中的多层结构薄膜、胶粘层2和离型膜层1,所述胶粘层2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胶粘层2的第一表面与透明基底3固定连接,所述胶粘层2的第二表面与离型膜层1粘接。本实施例相当于在实施例一的结构中增加两层而成,即在PET薄膜的另一面涂布胶粘层2,在形成的胶粘层2上附上离型膜层1。
本实用新型的贴膜可很方便的应用于公共汽车、私家车、出租车的司机及建筑物的窗户上,通过粘贴在汽车玻璃或建筑物的窗户上在起到防污防雾、隔热及防紫外的多重功效,节约车用及家用能耗,同时节省人力物力,保证行车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多层结构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基底(3),位于透明基底(3)上的金属层(5),位于金属层(5)上的ITO镀膜层(6),以及位于ITO镀膜层(6)上的改性二氧化钛层(8)。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结构薄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雾剂层(9),所述防雾剂层(9)位于所述改性二氧化钛层(8)上。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结构薄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过渡层(4),所述第一过渡层(4)位于所述透明基底(3)与所述金属层(5)之间。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结构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层(4)的厚度为4~35nm。
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结构薄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过渡层(7),所述第二过渡层(7)位于所述ITO镀膜层(6)与所述改性二氧化钛层(8)之间。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结构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渡层(7)的厚度为20~30nm。
7.按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结构薄膜,其特征在于:金属层(5)的厚度为10~30nm。
8.按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结构薄膜,其特征在于:改性二氧化钛层(8)的厚度为30~80nm。
9.一种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结构薄膜、胶粘层和离型膜层,所述胶粘层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胶粘层的第一表面与透明基底固定连接,所述胶粘层的第二表面与离型膜层粘接。
CN2010206314669U 2010-11-27 2010-11-27 一种多层结构薄膜及贴膜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41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314669U CN201941191U (zh) 2010-11-27 2010-11-27 一种多层结构薄膜及贴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314669U CN201941191U (zh) 2010-11-27 2010-11-27 一种多层结构薄膜及贴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41191U true CN201941191U (zh) 2011-08-24

Family

ID=44468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31466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41191U (zh) 2010-11-27 2010-11-27 一种多层结构薄膜及贴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4119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2934A (zh) * 2013-05-25 2013-09-18 甘春丽 一种防污调光隔热膜
CN103587221A (zh) * 2012-08-13 2014-02-19 上海永超真空镀铝有限公司 太阳能聚光用vcm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3595342A (zh) * 2012-08-13 2014-02-19 上海永超真空镀铝有限公司 太阳能聚光用vcm薄膜及其应用,太阳能光伏电池
CN104561898A (zh) * 2015-01-27 2015-04-29 大连爱瑞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沉积玻璃窗膜耐磨层的方法及玻璃窗膜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7221A (zh) * 2012-08-13 2014-02-19 上海永超真空镀铝有限公司 太阳能聚光用vcm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3595342A (zh) * 2012-08-13 2014-02-19 上海永超真空镀铝有限公司 太阳能聚光用vcm薄膜及其应用,太阳能光伏电池
CN103595342B (zh) * 2012-08-13 2016-05-18 上海永超真空镀铝有限公司 太阳能聚光用vcm薄膜及其应用,太阳能光伏电池
CN103302934A (zh) * 2013-05-25 2013-09-18 甘春丽 一种防污调光隔热膜
CN103302934B (zh) * 2013-05-25 2015-09-23 甘春丽 一种防污调光隔热膜
CN104561898A (zh) * 2015-01-27 2015-04-29 大连爱瑞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沉积玻璃窗膜耐磨层的方法及玻璃窗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70901B1 (ko) 시인성 향상과 열차폐 및 단열 특성을 겸비한 열반사 필름
CN201941191U (zh) 一种多层结构薄膜及贴膜
CN104629641B (zh) 一种双层聚酯贴膜及其制备方法
EA201291341A1 (ru) Солнцезащитное остекление с низким солнечным фактором
CN103507351A (zh) 一种全防紫外线太阳能隔热膜及其制作方法
CN203818685U (zh) 光致变色调光隔热膜
CN104553125A (zh) 一种具有防眩增透功能的安全玻璃
CN102259448A (zh) 纳米陶瓷隔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21315A (zh) 隔热膜
CN106166883B (zh) 一种隔热膜及制备方法
CN207842238U (zh) 一种汽车漆面隔热保护膜
CN104354413A (zh) 一种防止窗膜中金属层氧化的方法及其窗膜
CN201979775U (zh) 一种透明涂层背板
CN205241593U (zh) 隔热膜结构
CN103660435A (zh) 一种单向透视膜
CN205374933U (zh) 贴固型液晶膜
CN202399592U (zh) 隔热膜
CN201960782U (zh) 高隔热双贴磁控溅射隔热膜
CN207825649U (zh) 一种多功能性窗膜
CN202623428U (zh) 高透光高隔热的磁控溅射膜
CN202626038U (zh) 一种金色低辐射镀膜玻璃
JP2004155632A (ja) 熱遮蔽膜、それを用いた熱遮蔽ガラス板、および熱遮蔽合わせガラス板
CN202325116U (zh) 采用不锈钢层和铜层的磁控溅射隔热膜
CN202878804U (zh) 一种安全隔热玻璃
CN206406532U (zh) 玻璃装饰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ENZHEN BYD ELECTRONIC COMPONEN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IYADI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90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01

Address after: 518119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Dapeng new Kwai town Yanan Road No. 1 building experimental Byd Co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YD Electronic Compon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BYD 518118 Shenzhen Road, Guangdong province Pingshan New District No. 3009

Patentee before: Biyadi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19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Dapeng new Kwai town Yanan Road No. 1 building experimental Byd Co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el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19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Dapeng new Kwai town Yanan Road No. 1 building experimental Byd Co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YD ELECTRONIC COMPONENT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