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31933U - 轮圈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轮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31933U
CN201931933U CN2011200388108U CN201120038810U CN201931933U CN 201931933 U CN201931933 U CN 201931933U CN 2011200388108 U CN2011200388108 U CN 2011200388108U CN 201120038810 U CN201120038810 U CN 201120038810U CN 201931933 U CN201931933 U CN 201931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ection
rim structure
taking turns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388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叔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ga Composi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ga Compos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ga Composi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ga Compos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3881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31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31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3193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圈结构,所述轮圈结构包括一轮框、多个幅条和多个组装轮框与幅条的管接头,其中:所述轮框为一圆形的空心框体,所述轮框的内周面部位交错形成多个材质较厚的设置区段和材质较薄的间隔区段,所述轮框在设置区段贯穿供管接头组装设置的组装孔。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轮圈结构透过轮框的内周面部位交错形成材质较厚的设置区段和材质较薄的间隔区段,能使自行车轮圈旋转时达到多点配重的效果,并且能增进自行车行驶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轮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圈结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轮框的内周面部位交错形成材质较厚的设置区段和材质较薄的间隔区段,该设置区段供轮幅组装,且透过设置区段与间隔区段呈现厚薄交错的形态,能使轮圈旋转时达到多点配重的效果,并且能增进自行车行驶时的稳定性。
背景技术
按照自行车轮胎必须透过轮圈安装在车体上,而轮圈可以提供固定轮胎和令轮胎得以平稳地在地面上接触摩擦并前进的效果,且由于自行车行驶在道路上时,容易遇到颠簸不平而上下起伏震动的状况,因此轮圈的结构强度和变形忍受性即攸关自行车行进时的稳定度和安全问题,同时轻量化的设计有助于节能效果,因此相关产业中对轮圈的研究和改良较多。一般而言,轮圈的整体结构由一圆形的轮框体、一车轮毂和多个连接车轮毂与轮框体的幅条所组成。
请参阅中华民国专利申请案号第095215298号“轮圈”,一轮框,具有一弯曲呈环管状的内环壁、多个间隔排列地贯穿内环壁内外周面以架设辐射钢丝的固定孔、分别由内环壁的左右两侧缘径向往外延伸的一左侧壁和一右侧壁和一连接于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的外环壁,该内环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及外环壁共同界定出一具有二相对应接合的开口端的通道,所述轮辐钢丝穿伸固定在固定孔内且一端抵固在内环壁外周面上;和一搭接衬件,对应该等开口端内径地塞装于该通道内并具有一贴抵于该外环壁内侧面上的外搭接壁、二分别由外搭接壁的两侧往内环壁延伸的连接壁和一贴靠内环壁的外侧面并连接于该等连接壁间的内搭接壁,该内搭接壁和外搭接壁分别一短一长地平行间隔设置在信道中,且内搭接壁固定在相邻的二固定孔之间。
前述的一款已知的轮圈结构,由已知轮圈的说明可知,其轮框与幅条的结合部位在轮框的内环壁,然而,已知轮圈结构的轮框内周面均是采用厚度相等的设计,因此自行车在行驶时轮圈无法达到多点配重的效果,无法有效地提升自行车骑乘时的稳定性。
鉴于已知轮框与幅条的结合部位在轮框的内环壁所产生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发明人即推出一种轮圈结构,该轮圈结构的轮框的内周面部位交错形成材质较厚的设置区段和材质较薄的间隔区段,该设置区段供轮幅组装,且透过设置区段与间隔区段呈现厚薄交错的形态,能使轮圈旋转时达到多点配重的效果,并且能增进自行车行驶时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圈结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轮框的内周面部位交错形成有材质较厚的设置区段和材质较薄的间隔区段,该设置区段供轮幅组装,且透过设置区段与间隔区段呈现厚薄交错的形态,能使轮圈旋转时达到多点配重的效果,并且能增进自行车行驶时的稳定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圈结构,所述轮圈结构包括一轮框、多个幅条和多个组装轮框与幅条的管接头,其中,所述轮框为一圆形的空心框体,所述轮框的内周面部位交错形成多个材质较厚的设置区段和材质较薄的间隔区段,所述轮框在设置区段贯穿供管接头组装设置的组装孔。
优选地,所述轮框具有一供轮胎组装设置的外环壁,所述设置区段和间隔区段在外环壁的内周面部位形成,且所述轮框位于外环壁的反方向壁面开设有多个供幅条穿通的导孔。
优选地,所述轮框的外环壁的两侧各自延伸出一供轮胎扣抵组装设置的框唇。
优选地,所述组装孔包括一宽孔区段和一窄孔区段,所述宽孔区段位于外环壁的外表面,所述窄孔区段位于外环壁的内表面,所述管接头具有与宽孔区段和窄孔区段配合设置的宽径段和窄径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轮圈结构,所述轮圈结构包括一轮框、多个幅条和多个组装轮框与幅条的管接头,其中:所述轮框是一种非空心的轮框,且所述轮框的内圈表面交错形成多个材质较厚的设置区段和材质较薄的间隔区段,所述轮框在所述设置区段贯穿供管接头组装设置的组装孔。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轮圈结构透过轮框的内周面部位交错形成材质较厚的设置区段和材质较薄的间隔区段,能使自行车轮圈旋转时达到多点配重的效果,并且能增进自行车行驶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轮圈结构的局部区段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轮圈结构的局部区段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轮圈结构的整体形态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轮圈结构的局部区段的水平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轮圈结构的局部区段的垂直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轮圈结构的轮框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区段的垂直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轮圈结构的轮框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区段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轮圈结构的轮框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区段的水平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轮框10、外环壁11、框唇111、设置区段112、间隔区段113、组装孔12、宽孔区段121、窄孔区段122、导孔13、幅条20、管接头30、宽径段31、窄径段32、轮框40、外壁面41、内壁面42、导孔43、轮胎50、轮框60、设置区段61、间隔区段62、组装孔6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贵审查员能够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所说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圈结构,该轮圈结构的轮框的内周面部位交错形成材质较厚的设置区段和材质较薄的间隔区段,该设置区段供轮幅组装,且透过设置区段和间隔区段呈现厚薄交错的形态能使轮圈旋转时达到多点配重的效果,更能增进自行车行驶时的稳定性,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轮圈结构包括一轮框10、多个幅条20和多个组装轮框10与幅条20的管接头30(按照一般轮圈的整体结构应还包括车轮毂,而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轮框与幅条组装部位的技术,因此不就已知的车轮毂进行探讨)。
该轮框10为一圆形的空心框体,该轮框10的内周面部位交错形成多个材质较厚的设置区段112和材质较薄的间隔区段113,该轮框10在设置区段112贯穿供管接头30组装设置的组装孔12。因此,透过设置区段112与间隔区段113呈现厚薄交错的形态能使轮圈旋转时达到多点配重的效果,并且能增进自行车行驶时的稳定性,且材质较薄的间隔区段113另外可以供轮框10整体获得较佳的轻量化效果。
进一步地,该轮框10具有一供轮胎50组装设置的外环壁11,该设置区段112和间隔区段113在外环壁11的内周面部位形成,且该轮框10位于外环壁11的反方向壁面开设有多个供幅条20穿通的导孔13,(本实施例的附图的轮框10的内面呈现水滴形态,因此作为连接车轮毂与轮框10的幅条20的延伸位置会通过轮框10的侧面,因此该导孔13开设位于轮框10的外环壁11的反方向的侧边壁面),因此,与已知的轮圈组的幅条通常组装于轮框的内环壁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组装轮框10与幅条20用的管接头30设置在轮框10的外环壁11,能有效提升轮圈旋转时的惯性。
进一步地,该轮框的外环壁11的两侧各自延伸出一供轮胎50扣抵组装设置的框唇111。
进一步地,该外环壁11位于轮框10的内周面部位,交错形成材质较厚的设置区段112和材质较薄的间隔区段113,该组装孔12在设置区段112形成,该设置区段112以较厚的材质形态以保留强度供管接头30组装,而材质较薄的间隔区段113另外可以供轮框10整体获得较佳的轻量化效果,且透过设置区段112与间隔区段113呈现厚薄交错的形态,能使轮圈旋转时达到多点配重的效果,更能增进自行车行驶时的稳定性。
前述组装孔12包括一宽孔区段121和一窄孔区段122,该宽孔区段121位于外环壁11的外表面,该窄孔区段122位于外环壁11的内表面,该管接头30具有与宽孔区段121和窄孔区段122配合设置的宽径段31和窄径段32。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轮圈结构的轮框的第二实施例的应用,本实施例的轮框40的内面与第一实施例的水滴状相比呈现较为平窄的形态,因此幅条20的延伸位置会改为通过轮框的内壁面42,因此该导孔43开设位于轮框40的外环壁41的反方向的内壁面42。
由前述实用新型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轮圈结构透过轮框10的内周面部位交错形成材质较厚的设置区段112和材质较薄的间隔区段113,能使自行车轮圈旋转时达到多点配重的效果,并且能增进自行车行驶时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7和图8,图7和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轮圈结构的轮框的第三实施例的应用,该轮圈结构包括一轮框60、多个幅条20和多个组装轮框60与幅条20的管接头30,该轮框60是一种非空心的轮框,且该轮框60的内圈表面交错形成多个材质较厚的设置区段61和材质较薄的间隔区段62,该轮框60在设置区段61贯穿供管接头30组装设置的组装孔63。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意在证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实际应用,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当可作各种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5)

1.一种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圈结构包括一轮框、多个幅条和多个组装轮框与幅条的管接头,其中,所述轮框为一圆形的空心框体,所述轮框的内周面部位交错形成多个材质较厚的设置区段和材质较薄的间隔区段,所述轮框在设置区段贯穿供管接头组装设置的组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框具有一供轮胎组装设置的外环壁,所述设置区段和间隔区段在外环壁的内周面部位形成,且所述轮框位于外环壁的反方向壁面开设有多个供幅条穿通的导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框的外环壁的两侧各自延伸出一供轮胎扣抵组装设置的框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孔包括一宽孔区段和一窄孔区段,所述宽孔区段位于外环壁的外表面,所述窄孔区段位于外环壁的内表面,所述管接头具有与宽孔区段和窄孔区段配合设置的宽径段和窄径段。
5.一种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圈结构包括一轮框、多个幅条和多个组装轮框与幅条的管接头,其中,所述轮框是一种非空心的轮框,且所述轮框的内圈表面交错形成多个材质较厚的设置区段和材质较薄的间隔区段,所述轮框在所述设置区段贯穿供管接头组装设置的组装孔。
CN2011200388108U 2011-02-15 2011-02-15 轮圈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31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388108U CN201931933U (zh) 2011-02-15 2011-02-15 轮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388108U CN201931933U (zh) 2011-02-15 2011-02-15 轮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31933U true CN201931933U (zh) 2011-08-17

Family

ID=44443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3881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31933U (zh) 2011-02-15 2011-02-15 轮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3193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2663A (zh) * 2012-01-04 2013-07-10 玛维克简易股份公司 用于自行车轮的轮圈及其制造方法
CN108068537A (zh) * 2016-11-15 2018-05-25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用于支撑结构的车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2663A (zh) * 2012-01-04 2013-07-10 玛维克简易股份公司 用于自行车轮的轮圈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92663B (zh) * 2012-01-04 2016-12-28 玛维克简易股份公司 用于自行车轮的轮圈及其制造方法
CN108068537A (zh) * 2016-11-15 2018-05-25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用于支撑结构的车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676214S1 (en) Wheel frame
US10611188B2 (en) Bicycle wheels
JP2019532859A5 (zh)
CN201931933U (zh) 轮圈结构
CN104781585A (zh) 带传动系统
KR20150027250A (ko) 고유의 측면 구성을 갖는 자전거 휠
CA3133490A1 (en) Drive sprocket for a tracked vehicle
CN204354714U (zh) 轮辐变薄式热冲压车轮
US20130169026A1 (en) Bicycle rim structure
CN106274268A (zh) 交叉式汽车轮毂
CN205930021U (zh) 自行车花毂
US20060125309A1 (en) Universal wheel
CN203818910U (zh) 汽车轮毂
CN106626990B (zh) 一种轮胎自救器
CN202703108U (zh) 一种自行车轮圈辐条组结构
CN107053942B (zh) 花毂辐条组合结构
CN206983612U (zh) 花毂壳
CN203818907U (zh) 一种汽车轮毂
CN201619388U (zh) 自行车的轮毂结构
CN109249748A (zh) 幅板式空心车轮
CN203818917U (zh) 汽车用轮毂
CN209616026U (zh) 多组绳锯机轴轮连接结构
CN204622998U (zh) 机器人小车及其车轮组件
CN212889688U (zh) 一种新型叉车轮胎钢圈
CN218343171U (zh) 具有v型辐条的辐条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802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