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21562U - 一种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921562U CN201921562U CN2011200244258U CN201120024425U CN201921562U CN 201921562 U CN201921562 U CN 201921562U CN 2011200244258 U CN2011200244258 U CN 2011200244258U CN 201120024425 U CN201120024425 U CN 201120024425U CN 201921562 U CN201921562 U CN 2019215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ag
- sedimentation basin
- gas
- scum pipe
- ai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该排渣装置是在沉淀池内设有渣、液储流区域,其沉淀池的上部为分离除尘脱硫浆液中渣、液的液态储流区,沉淀池构成的容器与设于沉淀池上部的浆液进口及与其对应的清液出口形成除尘脱硫浆液的输送通道;沉淀池的底部为渣态储流区,在沉淀池内安装有气提器,气提器进气管路的输出口与排渣管的下部连通,排渣管下端部形成的吸附区置于渣态储流区内,由气提器的进气管路和排渣管形成了对除尘脱硫浆液中废渣的排放输送通道。该技术方案采用气力提升法不仅对除尘脱硫系统所产生的渣、浆进行自动清理和排放,并且还可进一步完成对脱硫渣、浆的氧化过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除尘脱硫的方法主要有四类,即石灰法、石灰石法、双碱法还有氧化镁法,对于上述四种除尘脱硫方法,均产生大量难溶于水的脱硫副产物,该副产物在除尘脱硫过程中用沉淀池沉淀收集后,需要及时的排出进行处理。同时对于除尘来说,收集的大量烟尘也需要及时的排走。因此,对于脱硫除尘工艺来说,排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排渣方法很重要,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将废渣排走,将会影响整个脱硫除尘工艺的顺利进行。目前用于排渣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其一是抓斗法,该方法是在沉淀池周围铺设轨道,抓斗机在轨道上往返运行操作,利用抓斗机的抓斗对沉淀池内的沉积物进行提渣清理。该种方法对于清理提取固状物或粉状物比较适宜,而对于清理提取粥状流动性较强的脱硫渣时,清理提取效果不佳。特别是清理提取沉淀池内的脱硫渣时,极易产生死角,而造成清理提取不彻底。同时该种方法需要操作人员定期操纵抓斗提渣,而不能实现对除尘脱硫过程中除渣操作的自动化。抓斗机属于特种设备,不仅投资大,手续还烦琐。其二是渣浆泵法,该方法是利用渣浆泵的抽取功能,实现对沉淀池内的脱硫渣进行清理。虽然该种方法即适用于除尘的粉煤灰,也适用于粥状流动性较强的脱硫渣。但该类设备成本高,同时该类设备长期运行磨损严重,故障率高,耗能大,运行成本高,严重影响了在除尘脱硫及环保行业的应用。其三是除渣机法,由于除渣机有部分设备浸泡在沉淀池中,因此除尘脱硫的浆液对浸泡的设备具有较强的腐蚀性,造成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同时该类设备也存在长期运行磨损严重,故障率高,耗能大,运行成本高等不足。并且该类设备还存在着当沉淀池较大时,设备庞大,结构复杂的缺陷。特别是该类设备对于清理提取粥状流动性较强的脱硫渣时,清理提取效果不佳。其四是人工清理法,利用人工实现对沉淀池内的脱硫渣进行清理。该种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受环境影响大,工作条件恶劣。特别是除渣时必须停机运行或者排空沉淀池中的上层液体才能进行清理除渣,严重影响了除尘脱硫的效果。
综上所述,目前用于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设备共同存在的根本缺陷是不能实现对沉淀池内的脱硫渣进行自动清理排渣。并且设备投资大,运营成本高,效率低,脱硫渣清理效果不佳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除尘脱硫系统中沉淀池内各种形态的脱硫渣混合物实现自动清理的排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是在沉淀池内设有渣、液储流区域,其沉淀池的上部为分离除尘脱硫浆液中渣、液的液态储流区,沉淀池构成的容器与设于沉淀池上部的浆液进口及与其对应的清液出口形成除尘脱硫浆液的输送通道;沉淀池的底部为渣态储流区,在沉淀池内安装有气提器,气提器进气管路的输出口与排渣管的下部连通,排渣管下端部形成的吸附区置于渣态储流区内,由气提器的进气管路和排渣管形成了对除尘脱硫浆液中废渣的排放输送通道。
上述所说的沉淀池内可并行安装多组有效数量的气提器。所说的气提器由进气管路和控制阀及排渣管构成,进气管路经控制阀与气压源连通,进气管路的输出口接于排渣管的下部,进气管路输出口以下部分的排渣管的下端口内形成吸附区,排渣管路上设有控制阀,由气提器的进气管路和控制阀及排渣管形成了对除尘脱硫浆液中废渣的排放输送通道。
上述所说气提器的进气管路输出口与排渣管的连接方式为切向、垂直或介于切向和垂直之间的连接方式之一。其排渣管的吸渣口为一喇叭口状。上述所说沉淀池的底部为一双“V”字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该技术方案采用气力提升法对除尘脱硫系统所产生于沉淀池内的渣、浆进行自动清理和排放,即在沉淀池内安装有气提器,气提器的排渣管下端部的吸附区置于沉淀池的渣态储流区内,通过外接高压气体的作用,在气提器排渣管的下端部由于管内外密度差形成了一个沿排渣管向上的提升力,即在气提器排渣管的下端部形成了一个吸附区域,在吸附区的作用下,对渣态储流区内的渣、浆进行自动的提升清理和排放。同时由于被提升的渣、浆中混有一定量的空气,因此在对渣、浆进行自动提升清理和排放的过程中,还可进一步完成对脱硫渣、浆的氧化过程(将亚硫酸盐氧化成硫酸盐)。通过设定适当的气渣比,可以替代脱硫除尘系统中传统的脱硫渣氧化环节,从而达到排渣氧化一体化的效果。其一体化集成工艺,简化了传统氧化工艺网式布管的方式,使得除尘脱硫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施工简单方便,对原有环境布局影响小。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特点:1、可实现对沉淀池内的脱硫渣进行自动清理排渣。通过对设于进气管路和排渣管路中的阀门控制,不但可方便实现对沉淀池内的脱硫渣、液进行自动的清理排渣,还可实现对排渣管路和进气管路的反吹功能,避免了排渣系统长时间运行后发生的堵塞现象,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除尘脱硫系统连续、稳定、可靠地运行。2、除尘脱硫渣、液清理排放彻底。在沉淀池内并行安装多组气提器,排渣管喇叭口状的吸渣口都分别置于沉淀池底部“V”字状结构的凹槽内,对集结于沉淀池底部凹槽内的除尘脱硫渣、液进行干净彻底的清理和排放。同时将气提器的进气管路输出口与排渣管间的连接形式设计为切向、垂直和介于切向和垂直之间,可有效地调整和改变被排放渣、液的提升流速和旋流效果。3、该装置还具有整体结构简单、投资少,防腐耐磨性好,维修成本低,应用灵活方便,可满足各种不同用户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气提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进气管路输出口与排渣管间切向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进气管路输出口与排渣管间垂直方向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进气管路输出口与排渣管间介于切向和垂直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附图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该排渣装置是在沉淀池内设有渣、液储流区域,其沉淀池的上部为分离除尘脱硫浆液中渣、液的液态储流区6,沉淀池构成的容器与设于沉淀池上部的浆液进口8及与其对应的清夜出口9形成除尘脱硫浆液的输送通道;沉淀池的底部为渣态储流区5,在沉淀池内安装有气提器,气提器由进气管路2和控制阀及排渣管4构成,如图2所示,进气管路2经控制阀1与气压源连通,进气管路2的输出口接于排渣管4的下部,进气管路2输出口以下部分的排渣管4的下端口形成的吸附区置于渣态储流区5内,排渣管路4上设有控制阀3,由气提器的进气管路2和控制阀1、3及排渣管4形成了对除尘脱硫浆液中废渣的排放输送通道。
为了适应对各种不同结构除尘脱硫系统的应用,并且可将除尘脱硫浆液中的废渣、液进行彻底干净的清理排放,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除尘脱硫系统的需求在沉淀池内并行安装不同数量的气提器,本实施例仅给出了两组并行安装的气提器结构示意图,用于说明其工作原理。同时为了有效地将除尘脱硫系统中排放出浆液中的渣、液进行集结收集,本实用新型将沉淀池的底部设计为“V”字状结构,该结构可自动将除尘脱硫系统中排放出的渣、液进行分离,其重量较重的渣体自动集结收集在沉淀池的底部“V”字状结构的凹槽内。排渣管4的下端部为吸附区,排渣管4的吸渣口为喇叭口状,排渣管4下端部的吸附区置于沉淀池底部“V”字状结构的凹槽内。从而进一步有效地保证了可自动将除尘脱硫系统中排放出的渣、液进行彻底干净的清理和排放。
为了提高脱硫渣液的氧化和实现快速提升效果。本实施例将气提器的进气管路2输出口与排渣管4间的连接方式设计为切向、垂直和介于切向和垂直之间。本实施例给出了三种实施方式,如图3-5所示,图3为进气管路2输出口与排渣管4切向连接的结构方式,该方式以切向方式进气,可实现浆液的旋流,延长提升过程中,气液混合时间长,强化气液混合程度,有利于脱硫渣的氧化。图4为进气管路2输出口与排渣管4间垂直连接的结构方式,该方式以垂直方式进气,可增加提升脱硫渣的流量,实现脱硫渣的快速提升,同时可以减少脱硫渣对管壁的磨损。图5为进气管路2输出口与排渣管4间介于切向和垂直连接的结构方式,其功效介于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之间,不再重述。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除尘脱硫的浆液经入口8进入到沉淀池中,经沉淀后除尘脱硫的渣、浆被自动收集在沉淀池底部的“V”字状结构的凹槽内,“V”字状结构的凹槽构成渣态储流区5。打开阀门1和阀门3,阀门1和阀门3可为手动阀门或电动阀门,接通气压源(压缩空气的来源为脱硫除尘系统中用于进行脱硫渣氧化的罗茨风机),外接压缩空气经阀门1输送至气提器,气提器置于沉淀池内,排渣管4下端部的吸附区置于沉淀池底部的渣态储流区5内,压缩空气经进气管路2进入到排渣管4,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使排渣管4内外液体产生密度差,从而在排渣管4的下端部形成了一个沿排渣管4向上的吸附区域,在吸附区的作用下,对渣态储流区5内的渣、浆经吸渣口11进行自动的提升清理,渣、浆经过排渣管4和排渣口7被排放到集渣池10中。通过调整阀门1和阀门3开启的大小,可以方便的调整压缩空气近气量和排渣量的大小,阀门1和阀门3选用自动控制阀门,即可实现排渣量的自动调节控制和除尘脱硫系统中渣、液自动清理、排放的自动控制。同时储于沉淀池上部液态储流区6的清液经出口9进入到除尘脱硫系统的下一工艺中。
为了防止吸渣口11被堵塞,可对吸渣口11进行反吹操作,即打开阀门1,关闭阀门3,压缩空气经过进气管路2进入到沉淀池底部,经吸渣口11排出,形成翻腾的气泡,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吸渣口11被渣子堵塞故障的发生。
Claims (6)
1.一种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在沉淀池内有渣、液储流区域,沉淀池的上部为分离除尘脱硫浆液中渣、液的液态储流区,沉淀池构成的容器与设于沉淀池上部的浆液进口及与其对应的清液出口形成除尘脱硫浆液的输送通道;沉淀池的底部为渣态储流区,其特征在于沉淀池内安装有气提器,气提器进气管路的输出口与排渣管的下部连通,排渣管下端部形成的吸附区置于渣态储流区内,由气提器的进气管路和排渣管形成了对除尘脱硫浆液中废渣的排放输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沉淀池内可并行安装多组有效数量的气提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气提器由进气管路和控制阀及排渣管构成,进气管路经控制阀与气压源连通,进气管路的输出口接于排渣管的下部,进气管路输出口以下部分的排渣管的下端口内形成吸附区,排渣管路上设有控制阀,由气提器的进气管路和控制阀及排渣管形成了对除尘脱硫浆液中废渣的排放输送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气提器的进气管路的输出口与排渣管间的连接方式为切向、垂直或介于切向和垂直之间的连接方式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排渣管的吸渣口为一喇叭口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沉淀池的底部为一“V”字状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0244258U CN201921562U (zh) | 2011-01-26 | 2011-01-26 | 一种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0244258U CN201921562U (zh) | 2011-01-26 | 2011-01-26 | 一种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921562U true CN201921562U (zh) | 2011-08-10 |
Family
ID=44425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02442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21562U (zh) | 2011-01-26 | 2011-01-26 | 一种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921562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0110A (zh) * | 2011-01-26 | 2011-07-13 | 保定市润利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 |
CN104998443A (zh) * | 2015-04-21 | 2015-10-28 | 南通大恒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专用于污水处理中排水、排泥的气提系统 |
CN105983254A (zh) * | 2016-03-08 | 2016-10-05 | 南通恒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沉淀池的液体排出装置以及排出方法 |
-
2011
- 2011-01-26 CN CN2011200244258U patent/CN20192156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0110A (zh) * | 2011-01-26 | 2011-07-13 | 保定市润利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 |
CN104998443A (zh) * | 2015-04-21 | 2015-10-28 | 南通大恒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专用于污水处理中排水、排泥的气提系统 |
CN105983254A (zh) * | 2016-03-08 | 2016-10-05 | 南通恒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沉淀池的液体排出装置以及排出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16639B (zh) | 高效湿式电除尘脱硫系统及工艺 | |
CN202700306U (zh) | 高效湿式文氏管组合除尘脱硫器 | |
CN201921562U (zh) | 一种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 | |
CN102586523B (zh) | 高炉煤气净化装置 | |
CN204911100U (zh) | 一种水浴除尘脱硫器 | |
CN204429083U (zh) | 锅炉烟气脱硫除尘器 | |
CN202683013U (zh) | 高效湿式电除尘脱硫系统 | |
CN201073587Y (zh) | 湿法除尘脱硫器 | |
CN112774320A (zh) | 一种防二次携带的旋流板除尘除雾装置及方法 | |
CN201949805U (zh) | 一种独立分水式除尘脱硫器 | |
CN202700363U (zh) | 高效湿式电除尘脱硫系统 | |
CN202237604U (zh) | 一种气流均布的脉冲袋式除尘器 | |
CN211987813U (zh) | 一种纳米碳酸钙生产用窑气净化装置 | |
CN102120110A (zh) | 一种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 | |
CN211963411U (zh) | 一种新型袋式除尘器 | |
CN209093116U (zh) | 一种多功能节水型麻石水膜脱硫除尘器 | |
CN209612442U (zh) | 用于铅冶炼生产的烟气除尘及无污水排放式脱硫系统 | |
CN2695089Y (zh) | 喷淋旋风脱硫除尘器 | |
CN2505710Y (zh) | 双筒旋风湿法烟气净化装置 | |
CN208546662U (zh) | 湿式煤气总管除尘装置以及除尘煤气总管 | |
CN1210411C (zh) | 干湿一体高炉煤气除尘器 | |
CN201006397Y (zh) | 新型复式高效脱硫除尘器 | |
CN219187268U (zh) | 一种炉渣中的轻飘物去除装置 | |
CN200991632Y (zh) | 反烟型喷淋除尘装置 | |
CN210159395U (zh) | 环保冲激式除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0 Termination date: 2013012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