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04316U - 整流二极管支架 - Google Patents

整流二极管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04316U
CN201904316U CN 201120001240 CN201120001240U CN201904316U CN 201904316 U CN201904316 U CN 201904316U CN 201120001240 CN201120001240 CN 201120001240 CN 201120001240 U CN201120001240 U CN 201120001240U CN 201904316 U CN201904316 U CN 2019043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olloid
bonding area
segment difference
differenc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2000124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洪坤
詹益洪
柯锦青
林华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nly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nly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nly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nly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2000124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043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043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0431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整流二极管支架,胶体中固接至少三支架,各支架设有一位于该胶体内的基部,以及由该基部向外延伸出胶体外的接脚部,其中一支架于该基部形成有固晶区,该固晶区可供至少一整流二极管晶片固定;其中,该支架于该固晶区至少一周缘处与该胶体间形成有非直线接触面,藉由该非直线接触面的设计,可增加支架与该胶体间的结合抓持力,并加强两者间组装的强度,并可进一步防止水气进入影响整流二极管晶片的运作。

Description

整流二极管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结构改良,尤指一种结构较为稳固的整流二极管支架。
背景技术
按,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成长,以及电子产品的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故许多电子产品已纷纷走向小型化,而在电路板中,几乎许多组件已经走向集成电路的制程方式,然集成电路形式的组件,在使用时,必须考虑更多的层面,如耐压、抗噪声、内部组件相互干扰的问题等。
特别是使用在电路板的电源端的组件,如使用于电源供应器内的组件,对于电压与电流的容许度更是考虑的重点,当电压与电流过大时,体积小的集成电路,若耐压不足,则将会发生烧毁的现象,而耐压足够,则必须考虑集成电路内部组件之间的电路特性,意指相邻的电子组件之间,若发生电压差过大的现象时,此电压差将会在集成电路中产生过多的热能,长时间使用下,将导致集成电路烧毁,因此可得知,集成电路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内部各组件之间的电气特性,如电压、电流、功率或抗噪声等,如此才能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
上述所提的电源端的电子组件中,又以二极管的使用最为广泛,二极管具有单向导通而反向断路的特性,故在电源电路中,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达到整流的效果,使电源得以稳定输出直流电力。因此,这类的二极管又称为整流二极管(rectifying diode)或称整流子(rectifier)。而整流二极管的使用领域亦非常广泛,包括信息、通讯、消费性电子、航天、医疗、汽车、办公设备等。
习知整流二极管的基本结构,如中国台湾公告号第I295839号、中国台湾公告号第M294734号专利案,如图1所示,其具有塑封体11,塑封体11内为包覆有复数可导引相异电气讯号的复数连接端子12与框架13,各连接端子12与框架13一侧为延设有输入端121与输出端131,且输入端121与输出端131为外露于塑封体11外部,该框架13的一侧面上为可透过焊接等方式焊固有复数的二极管晶片14,该二极管晶片14与各连接端子12间为可过打铝线或焊接的方式,而使各连接端子12与各二极管晶体14间形成电性导通。
然而,虽然该二极管晶片包覆于该塑封体中已受到相当程度的保护;然而,该塑封体与框架两者为不同材质的组件,而该框架侧端缘呈平面状与塑封体相结合,从而使两者之间的结合度及可靠度不足。在实际使用状况下,塑封体与框架间有产生间隙之虞,易使外部的水气渗入至塑封体内,造成二极管晶片损坏;或者,该框架从塑封体中脱落,造成不良率升高等的情形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稳固的整流二极管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整流二极管支架,主要于一胶体中固接至少三支架,各支架设有一位于该胶体内的基部,以及由该基部向外延伸出胶体外的接脚部,其中一支架于该基部形成有固晶区,该固晶区可供至少一整流二极管晶片固定;该支架于该固晶区至少一周缘处与该胶体间形成有非直线接触面。
其中,该支架于该固晶区的二边侧形成有第一段差部,该第一段差部则构成该固晶区与该胶体间的非直线接触面。
该支架于该固晶区的底侧形成有至少一第二段差部,该第二段差部则构成该固晶区与该胶体间的非直线接触面。
该支架于该固晶区的二边侧形成有第一段差部,且该第一段差部底面并形成至少一第二段差部,该第一、第二段差部则构成该固晶区与该胶体间的非直线接触面。
该段差部为凹入该支架的结构体。
该段差部为突出于该支架的结构体。
该支架于该固晶区相对于该接脚部的另边侧形成至少一破孔。
该破孔周围底面形成至少一第二段差部。
非与该固晶区连接的支架底面靠近基部处形成至少一凹入该支架的凹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胶体中固接至少三支架,各支架设有一位于该胶体内的基部,以及由该基部向外延伸出胶体外的接脚部,其中一支架于该基部形成有固晶区,该固晶区可供至少一整流二极管晶片固定;其中,该支架于该固晶区至少一周缘处与该胶体间形成有非直线接触面,藉由该非直线接触面的设计,可增加支架与该胶体间的结合抓持力,并加强两者间组装的强度,并可进一步防止水气进入影响整流二极管晶片的运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习有二极管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整流二极管支架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整流二极管支架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第二段差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破孔与第一、第二段差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第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整流二极管支架正面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第二段差部的另一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第二段差部的再一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号说明:塑封体11;连接端子12;输入端121;框架13;输出端131;二极管晶片14;胶体21;第一支架22;基部221;凹口223;第二支架23;基部231;固晶区233;第一段差部234;第二段差部235;破孔236;第三支架24;基部241;凹口243;整流二极管晶片2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整流二极管支架,如图2及图3所示,主要于一胶体21中固接至少三支架,如图所示设有第一、第二、第三支架22、23、24,各支架22、23、24设有一位于该胶体21内的基部221、231、241,以及由该基部221、231、241向外延伸出胶体21外的接脚部222、232、242,其中第二支架23于该基部231形成有固晶区233,该固晶区233可供至少一整流二极管晶片25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该第二支架23于该固晶区233至少一周缘处与该胶体21间形成有非直线接触面,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第二支架23于该固晶区233的二边侧形成有第一段差部234,该第二支架23于该固晶区233的底侧形成有至少一第二段差部235,请同时参阅图4所示,该第二段差部235可位于该第一段差部234的底面,该第二支架23于该固晶区233相对于该接脚部222、232、242的另边侧形成至少一破孔236,请同时参阅图5所示,而该第二段差部亦可设于该破孔236周围底面。
成型时,可先由一金属料带成形各支架22、23、24的外型,再进行冲压同时成型各第一、第二段差部234、235,最后再射出成型于该各支架22、23、24上形成胶体21,其中,可藉由该第一、第二段差部234、235构成该固晶区233与该胶体21间的非直线接触面,以增加胶体21与该第二支架23间的结合抓持力,并加强两者间组装的强度,且避免胶体21与该第二支架23之间产生间隙,可防止水气进入影响整流二极管晶片的效能,以提升产品制程良率。
再者,如图3及图6所示,非与该固晶区233连接的第一、第三支架22、24底面靠近基部221、241处形成至少一凹入该支架的凹口223、243,亦可增加该胶体21与该第一、第三支架22、24间的结合抓持力,并加强其组装的强度;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整流二极管可以如上所述为全包式,亦可以为半包式,如图7所示,该胶体21仅包覆部份支架,而部分固晶区233为外露式。
另外,该第一、第二段差部可以为凹入该第二支架或者为突出于该第二支架的结构体,如图4的实施例所示,该第一段差部234突出于该第二支架23,而该第二段差部235则凹入该第二支架23,或者如图8的另一实施例所示,该第二段差部235则部份凹入该第二支架23,二侧则突出于该第二支架23;当然,该第二段差部235亦可以为不同形式的几何形状,如图9的再一实施例所示。

Claims (9)

1.一种整流二极管支架,主要于一胶体中固接至少三支架,各支架设有一位于该胶体内的基部,以及由该基部向外延伸出胶体外的接脚部,其中一支架于该基部形成有固晶区,该固晶区可供至少一整流二极管晶片固定;其特征在于:
该支架于该固晶区至少一周缘处与该胶体间形成有非直线接触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架于该固晶区的二边侧形成有第一段差部,该第一段差部则构成该固晶区与该胶体间的非直线接触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架于该固晶区的底侧形成有至少一第二段差部,该第二段差部则构成该固晶区与该胶体间的非直线接触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架于该固晶区的二边侧形成有第一段差部,且该第一段差部底面并形成至少一第二段差部,该第一、第二段差部则构成该固晶区与该胶体间的非直线接触面。
5.如权利要求2至4其中任一所述的整流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段差部为凹入该支架的结构体。
6.如权利要求2至4其中任一所述的整流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段差部为突出于该支架的结构体。
7.如权利要求1至4其中任一所述的整流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架于该固晶区相对于该接脚部的另边侧形成至少一破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流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破孔周围底面形成至少一第二段差部。
9.如权利要求1至4其中任一所述的整流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非与该固晶区连接的支架底面靠近基部处形成至少一凹入该支架的凹口。
CN 201120001240 2011-01-05 2011-01-05 整流二极管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043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001240 CN201904316U (zh) 2011-01-05 2011-01-05 整流二极管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001240 CN201904316U (zh) 2011-01-05 2011-01-05 整流二极管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04316U true CN201904316U (zh) 2011-07-20

Family

ID=44274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00124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04316U (zh) 2011-01-05 2011-01-05 整流二极管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043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7172A (zh) * 2017-06-12 2018-12-18 百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晶片的封装装置及其散热件与散热件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7172A (zh) * 2017-06-12 2018-12-18 百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晶片的封装装置及其散热件与散热件的制造方法
CN109037172B (zh) * 2017-06-12 2021-03-19 百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晶片的封装装置及其散热件与散热件的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7557B (zh) 在印刷电路板上加工槽的方法及印刷电路板和电子设备
EP3110238A2 (en) Assembly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2195501A (zh) 电力变换装置
WO2015058491A1 (zh) 免焊接端子的功率模块
CN205657051U (zh) 一种半桥结构的全SiC功率半导体模块
KR20130045596A (ko) 전력 모듈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611758B (zh) 整合功率模块封装结构
CN201904316U (zh) 整流二极管支架
CN203746628U (zh) 网络变压器
CN111800957B (zh) 一种铝基材线路板实现增大电流能力的方法
CN202121492U (zh) 一种电源及其电源外壳
CN203733848U (zh) 用于载置倒装芯片的基板及led封装结构
CN103972676B (zh) 便于装配的贴片式导电端子及其制造方法、易于装配的led模组
CN202120903U (zh) 一种半桥功率模块
CN104052244B (zh) 功率模块
CN202888171U (zh) 晶闸管模块
JP2010178494A (ja) スイッチング素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バータ装置
WO2021208811A1 (zh) 移动终端
CN210896990U (zh) 一种直流电容器封装结构
KR101776425B1 (ko) 파워 모듈
CN204596786U (zh) 一种功率模块
CN104135841A (zh) 一种砖型dc/dc电源模块内置电磁屏蔽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202738356U (zh) 一种驱动器
CN203871650U (zh) 贴片式激光器
CN103050459B (zh) 功率模块信号端子及其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1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