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12476U - 基于fpga的16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 - Google Patents

基于fpga的16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12476U
CN201812476U CN2010202903221U CN201020290322U CN201812476U CN 201812476 U CN201812476 U CN 201812476U CN 2010202903221 U CN2010202903221 U CN 2010202903221U CN 201020290322 U CN201020290322 U CN 201020290322U CN 201812476 U CN201812476 U CN 201812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lead
core processor
processor modul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9032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俊奇
戈录永
郭智勇
唐莞洋
李景泓
王文玺
崔亮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XINYUAN HIGH-TECH CENTER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 XINYUAN HIGH-TECH CENTER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 XINYUAN HIGH-TECH CENTER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TAIYUAN XINYUAN HIGH-TECH CENTER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02029032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124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12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1247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FPGA的16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核心处理器模块1接受到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发送显示数据和显示行列地址后,根据液晶屏上每个点与存储器地址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数据处理后,将处理后的显示数据放入显示数据缓冲模块2中,同时核心处理器模块1将保存在显示数据缓冲模块2中显示数据逐点取出后,随同液晶屏控制信号一起通过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发送到液晶屏上显示出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液晶屏实时显示,刷新速度快,性能稳定,成本较低,可以进行多页16位色、高分辩率液晶屏显示数据的存储和多页显示画面的快速切换。

Description

基于FPGA的16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驱动电路板,具体涉及一种基于FPGA的16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控制驱动16位色TFT彩色液晶屏的控制驱动板主要是基于CPLD外扩显存SRAM的方案。该液晶屏显示控制板,其一可编程逻辑芯片CPLD的资源有限,不可以使用更多的IP核功能,那么可以实现的功能有限;其二外部采用显示缓存SRAM的容量有限,并且价格较贵,不能进行多页的16位色、高分辨率液晶屏的显示页面的存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FPGA的16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该控制驱动板用于控制驱动16位色640*480分辨率以上的TFT彩色液晶屏显示控制板,增加更多的IP核等技术,使整个控制板的功能变得更加强大,可以进行多页16位色、高分辩率液晶屏显示数据的存储和多页显示画面的快速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FPGA的16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它包括核心处理器模块1、数据缓冲模块2、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和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7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6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5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0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9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8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5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3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9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4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3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2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0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2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9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3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2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1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3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0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4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9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5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6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6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5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7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4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8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3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9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2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0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1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1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0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2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8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3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6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4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5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5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4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6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7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8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8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9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7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0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1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2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4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4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9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8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7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9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7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6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5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4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6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5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4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6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5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4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4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89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88脚连接。
采用FPGA编程控制大容量SDRAM进行显示数据的缓冲,可以进行多页数据的存储和多页画面的快速切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实现了液晶屏实时显示,刷新速度快,性能稳定,成本较低;2、FPGA中编程加入了SDRAM控制器,显示缓存更换为比SRAM价格低很多的大容量的SDRAM,并保证了和SRAM一样的读写速度,所以可以进行多页16位色、高分辩率液晶屏显示数据的存储和多页显示画面的快速切换;3、用户不用计算显示缓存地址,输入行列坐标便可直接读写相应的数据,操作简单、快捷;4、可编程逻辑芯片FPGA比CPLD的使用资源大的多,可以在原有基于CPLD控制板的功能基础上,增加更多的IP核等技术,使整个控制板的功能变得更加强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基于FPGA的16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它包括核心处理器模块1、数据缓冲模块2、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和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7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6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5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0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9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8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5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3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9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4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3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2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0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2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9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3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2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1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3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0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4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9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5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6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6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5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7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4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8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3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9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2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0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1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1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0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2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8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3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6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4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5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5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4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6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7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8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8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9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7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0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1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2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4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4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9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8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7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9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7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6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5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4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6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5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4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6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5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4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4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89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88脚连接。
采用FPGA编程控制大容量SDRAM进行显示数据的缓冲,可以进行多页数据的存储和多页画面的快速切换。
核心处理器模块1接受到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发送显示数据和显示行列地址后,根据液晶屏上每个点与存储器地址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数据处理后,将处理后的显示数据放入显示数据缓冲模块2中,同时核心处理器模块1将保存在显示数据缓冲模块2中显示数据逐点取出后,随同液晶屏控制信号一起通过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发送到液晶屏上显示出来。

Claims (1)

1.一种基于FPGA的16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它包括核心处理器模块(1)、数据缓冲模块(2)、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和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其特征是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7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6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5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0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9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8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5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3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9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4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3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2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0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 2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9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3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2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1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3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0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4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9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5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6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6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5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7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4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8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3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9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2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0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1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1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0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2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8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3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6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4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5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5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4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6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7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8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8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9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7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0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脚通过导 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1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2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4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4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9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8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7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9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7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6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5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4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6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5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4脚 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6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5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4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4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89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88脚连接。 
CN2010202903221U 2010-08-09 2010-08-09 基于fpga的16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124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903221U CN201812476U (zh) 2010-08-09 2010-08-09 基于fpga的16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903221U CN201812476U (zh) 2010-08-09 2010-08-09 基于fpga的16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12476U true CN201812476U (zh) 2011-04-27

Family

ID=43895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9032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12476U (zh) 2010-08-09 2010-08-09 基于fpga的16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124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5658A (zh) * 2012-11-27 2013-02-27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tft-lcd控制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5658A (zh) * 2012-11-27 2013-02-27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tft-lcd控制器
CN102945658B (zh) * 2012-11-27 2015-07-15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tft-lcd控制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95926B2 (en) Variable frame refresh rate
US11211036B2 (en) Timestamp based display update mechanism
JP6652937B2 (ja) 分割ディスプレイを駆動する多重ディスプレイパイプライン
TWI541793B (zh) 偵測閒置螢幕開啟之機構
TWI549490B (zh) 用於在閒置螢幕開啟時之顯示之壓縮圖框回寫及讀取
US1005580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me shifting tasks
US20160071485A1 (en) Hardware auxiliary channel for synchronous backlight update
CN201788657U (zh) 基于NiosⅡ软核CPU的LCD控制器
CN112967666B (zh) 一种可进行像素任意排布的led显示屏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6297655B (zh) 一种oled显示屏及其显示控制装置
US9646563B2 (en) Managing back pressure during compressed frame writeback for idle screens
US9652816B1 (en) Reduced frame refresh rate
CN201812476U (zh) 基于fpga的16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
US8581919B2 (en) Display controllers including memory controllers
CN201838297U (zh) 基于cpld的8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
US10546558B2 (en) Request aggregation with opportunism
CN202838922U (zh) 一种基于fpga的平板显示驱动装置
CN104156907A (zh) 一种基于fpga的红外预处理存储系统及存储方法
CN102708832B (zh) 一种液晶图形显示控制器及实现方法
CN202205442U (zh) 多画面液晶显示控制电路
CN102902642B (zh) 一种基于数据监听的fpga-dsp高速数据交换方法
CN103745681A (zh) 一种基于综合可编程器件的图形发生器
CN105719616B (zh) 一种竖屏驱动系统及竖屏驱动方法
KR101719273B1 (ko) 디스플레이 컨트롤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1436389A (zh) 一种tft液晶屏系统的控制器及tft液晶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408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