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40428U - 热交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740428U CN201740428U CN2010202900261U CN201020290026U CN201740428U CN 201740428 U CN201740428 U CN 201740428U CN 2010202900261 U CN2010202900261 U CN 2010202900261U CN 201020290026 U CN201020290026 U CN 201020290026U CN 201740428 U CN201740428 U CN 2017404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gas
- exchange tube
- described heat
-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包含于一器体内形成一加热通道,该加热通道于器体双端分别形成一第一给气口及一第一导气口,且加热通道内设有多个热交换管,横置于第一给气口与第一导气口之间,各热交换管之间相互间隔且平行排列,所述热交换管并于器体双侧分别形成一第二给气口及一第二导气口,各热交换管之间形成多个连通加热通道的气路,致使所述气路与所述热交换管内气体进行热交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特别是针对烘烤电子、机械或光电产品用的工业烤箱的热交换装置,并涉及一种连通该烤箱的进气口的加热通道,以及一种连通该烤箱的排气口的多数热交换管。
背景技术
目前,烤箱已广泛运用在现有电子、机械或光电等工业产品的烘烤作业上,能够对上述工业产品进行烘干加工或老化试验等作业;传统的工业烤箱的内部,一般都具有一加热腔室,以及一设于该腔室端侧的加热器(例如电热管),于封闭该加热腔室后,可凭借所述加热器产生热能,以此调整并控制加热腔室内部达到所预期的加热温度,进而烘烤上述工业产品;期间,可经由烤箱的进气口将外界约10至40摄氏度的常温气体导入加热腔室内,并经由烤箱的排气口将加热腔室内约150摄氏度的高温气体排放至外界,致使烤箱内烘烤用热气持续更换,能够减少烘烤用热气中杂质的含量,以确保上述工业产品在烘烤后的品质。
且知,现有的热交换装置可见揭露于中国台湾第201027019号专利案中,其主要是在热交换器内配置单一热交换管,且该热交换管外围形成有多数鳍板,利用该热交换管外壁及多数鳍板对其内、外的气体进行热交换,以此加温或降温所述气体。
然而,上述电子、机械或光电等工业产品用烤箱相当耗费电能,但目前市面上并未揭露有相关于利用所述热交换装置在该烤箱的耗能问题上加以改善的技术,因此显然具有广泛研究以产生节能功效的发展空间;此外,上述热交换装置的鳍板外围与热交换器内壁之间,具有一沿热交换管轴向直线延伸的开放空间,而形成一能够远离各鳍板之间的气路;然而,致使气体于所述热交换管与多数鳍板外围的气路上畅行无阻,因此所述热交换管与多数鳍板在阻滞气体流动的能力上相当有限,导致热交换的效率难以提升,若将上述烤箱与该热交换装置搭配使用,该烤箱将会受到上述热交换效率难以提升的问题的影响,故亟待加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述进行热交换的气路呈直线形态,而导致阻滞气体流动的能力欠佳的问题,以及热交换的效率难以提升的问题;同时,克服所述电子、机械或光电等工业产品用烤箱的耗能问题。
为能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装置,包含:
一器体;
一加热通道,形成于该器体内部,且该加热通道于该器体双端分别形成一第一给气口及一第一导气口,而使常温气体流通于该第一给气口、该加热通道及该第一导气口之间;
多个热交换管,设于该加热通道内,并横置于该第一给气口与该第一导气口之间,各热交换管之间相互间隔且平行排列,且所述热交换管于该器体双侧分别形成一第二给气口及一第二导气口,而使一高温气体流通于该第二给气口、所述热交换管及该第二导气口之间;及
多个气路,形成于各热交换管之间,且连通该加热通道,而使该常温气体于所述气路内与所述热交换管内的该高温气体进行热交换。
凭借上述内容,利用所述热交换管之间的气路阻滞常温气体流动,能够增长该常温气体通过加热通道的时间,而使通过加热通道的气体得到足够时间的加温,并使得通过所述热交换管的高温气体得到足够时间的降温,以提升所述热交换管内、外的气体的热交换效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也包含:
所述器体衔接于一烤箱的一进气口及一排气口之间,该烤箱内部具有一连通该进气口及该排气口的加热腔室,且该加热腔室端侧具有一加热器,直接加温该加热腔室内气体形成该高温气体;该第一给气口连通外界大气,该第一导气口连通该进气口,而使外界的该常温气体经由该加热通道进入该加热腔室内;该第二给气口连通该排气口,该第二导气口连通外界大气,而使该加热腔室内的该高温气体经由所述热交换管导引至外界,令该高温气体直接加热所述热交换管,致使所述热交换管加温通过所述气路的该常温气体。
据此,整合该烤箱内排出的高温气体与外界导入烤箱的常温气体于单一热交换装置内进行热交换,能够有效节省热交换装置的组置成本;此外,能够利用该烤箱本身所产生的高温气体,直接对各热交换管之间的所述气路上的常温气体进行加温,进而能够善加利用烤箱本身所产生的高温气体的热能,并进一 步产生省电的效果。
所述加热通道旁侧的该器体内间隔形成有一集气室,且该集气室连通于所述热交换管与该第二导气口之间。
所述加热通道旁侧的该器体内间隔形成有一蓄热室,且该蓄热室连通于该第二给气口与所述热交换管之间,能够蓄积烤箱的高温气体的热能,可对排气口输入所述热交换管的高温气体进一步加温。
所述第一给气口设有一网板,且网板上形成有多个通孔,能够局限第一给气口的进气量,以调节该加热通道内的气体温度。
所述热交换管呈直管型态,而使该高温气体沿该热交换管提供的一直线路径流动。
所述各热交换管沿纵横方向交错排列,且所述气路于该第一给气口与该第一导气口之间呈弯曲形态,而使该常温气体沿该气路提供的一弯曲路径流动,能够增长阻滞气体流动的时间。
所述热交换管外壁沿该热交换管的轴向间隔设有多个鳍板,且所述热交换管的相邻鳍板之间相互间隔交错,能够更进一步增长阻滞气体流动的时间。
所述热交换管沿垂直方向配置,能使该加热腔室内的热气顺畅的排出烤箱,所述热交换管与该第二给气口之间配置有一承盘,且该承盘位于所述热交换管下方的相对端,能够承接随热气附着于所述热交换管内壁的油渣,以避免油渣沿排气口回流至加热腔室内。
然而,为能明确且充分揭露本实用新型,并予列举较佳实施的图例,以详细说明其实施方式如后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配置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器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实施例的器体的立体图;
图4是图1实施例的器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1实施例的器体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A-A断面图;
图7是图6的气路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1实施例的热交换管一附加实施型态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烤箱;10-加热腔室;11-进气口;12-排气口;13-加热器; 14-风轮;15-马达;2-器体;21-上壳体;211-集气室;212-第二导气口;213-上通气孔;22-下壳体;221-蓄热室;222-下通气孔;223-第二给气口;23-网板;231-通孔;24-隔板;241-端口;25、26-侧板;27-加热通道;271-第一给气口;272-第一导气口;28-气路;280-弯曲路径;3-热交换管;30-直线路径;31-管孔;32-鳍板;4-承盘。
具体实施方式
首观图1所示,揭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配置示意图,并配合图2及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热交换装置,包含有一器体2、一加热通道27、多个热交换管3及多个气路28;该器体2可衔接于一烤箱1的一进气口11及一排气口12之间,该烤箱1内部具有一连通该进气口11及该排气口12的加热腔室10,且加热腔室10端侧具有一加热器13,该加热器13能够直接加温该烤箱1的加热腔室10内气体形成一高温气体,该高温气体约150摄氏度;在本实施上,该进气口11及排气口12位于烤箱1顶部,该器体2可配置于该烤箱1顶部,并位于该排气口12上方的相对端;或者,该器体亦可一体形成于该烤箱内部,且位于该排气口上方的相对端;此外,该器体2可由一呈矩形的上壳体21、一呈矩形的下壳体22、一网板23、一隔板24及两个侧板25、26组成(如图4所示),该上壳体21位于下壳体22上方近侧,该网板23及隔板24分别设于上、下壳体21、22双端之间,且两个侧板25、26分别设于上、下壳体21、22双侧之间。该加热腔室10顶部内壁枢置有一风轮14,接受一设于烤箱1顶部的马达15驱动,能够驱动该加热腔室10内气体自进气口11经由排气口12对流至外界大气。
该加热通道27沿水平方向形成于该器体2内部(如图5所示),而位于该排气口12上方的相对端,且加热通道27于该器体2双端分别形成一连通外界大气的第一给气口271,及一连通进气口11的第一导气口272,而使外界的一常温气体流通于该第一给气口271、加热通道27及第一导气口272之间,并经由加热通道27进入加热腔室10内,该常温气体是指烤箱1外工作场所周遭约10至40摄氏度的空气;实际上,该加热通道27位于该上、下壳体21、22之间,该隔板24设于该第一导气口272,且隔板24上形成一连通第一导气口272与进气口11的端口241(配合图4所示),该网板23设于该第一给气口271,且网板23上形成有多个连通第一给气口271与外界大气的通孔231;如此,外界的常温气体能够经由所述通孔231、第一给气口271、加热通道27、第一导气口272、端口241及进气口11进入该烤箱1的加热腔室10内(如图2所示)。
所述热交换管3沿垂直方向密集配置于该加热通道27内(如图2及图5所示),而位于该排气口12上方的相对端,且所述热交换管3横置于该第一给气口271与该第一导气口272之间,各热交换管3之间相互间隔且平行排列,所述热交换管3内形成一朝双端开放的管孔31,且所述热交换管3的管孔31于器体2双侧分别形成一连通烤箱1(如图1所示)的排气口12的第二给气口223,及一连通外界大气的第二导气口212,而使烤箱1内高温气体流通于第二给气口223、所述热交换管3及第二导气口212之间;实际上,所述热交换管3可呈直管型态,该第二给气口223位于器体2底部,且所述热交换管3的管孔31底端经由第二给气口223朝下方连通该排气口12,该第二导气口212位于器体2顶部,且所述热交换管3的管孔31顶端经由第二导气口212朝上方连通外界大气,而使烤箱1内高温气体能够沿该热交换管3的管孔31提供的一直线路径30导引至外界大气,致使加热腔室10内的热气能够顺畅的排出烤箱1;期间,该烤箱1产生的高温气体能够直接经由管孔31加热该热交换管3;此外,所述热交换管在另一具体实施上亦可呈弯管型态。
该加热通道27旁侧的器体2内间隔形成一集气室211(如图2及图5所示),且集气室211连通于所述热交换管3的管孔31与第二导气口212之间;该加热通道27旁侧的器体2内间隔形成一蓄热室221,且蓄热室221连通于第二给气口223与所述热交换管3的管孔31之间。实际上,该集气室211形成于该上壳体21内,该第二导气口212形成于上壳体21顶部(配合图4所示),且上壳体21底部形成多个连通集气室211与所述热交换管3的管孔31顶端的上通气孔213;如此,所述热交换管3的管孔31向上方排出的气体能够经由所述上通气孔213汇聚于集气室211内,再经由第二导气口212排放至外界大气。该蓄热室221形成于该下壳体22内,该下壳体22顶部形成多个连通所述热交换管3的管孔31底端与蓄热室221的下通气孔222,且第二给气口223形成于下壳体22底部;如此,该蓄热室221能够蓄积烤箱1经由排气口12排出的高温气体的热能,可对排气口12输入所述热交换管3的管孔31的高温气体进一步加温,同时蓄热室221的热气能够经由所述下通气孔222进入所述热交换管3的管孔31内。
所述气路28形成于各热交换管3之间(如图7所示),且连通该加热通道27,而使该常温气体于所述气路28内与所述热交换管3的管孔31内的该高温气体进行热交换,促使所述热交换管3加温通过所述气路28的该常温气体。在一具体的实施上,所述各热交换管3沿纵横方向交错排列而呈鳞集状(如图6 所示),而使所述气路28于第一给气口271与第一导气口272之间呈弯曲形态,致使外界的常温气体沿该气路28提供的一弯曲路径280进入烤箱1的加热腔室10内,能够增长阻滞气体流动的时间。
在另一具体的实施上,所述热交换管3外壁沿该热交换管3的管孔31轴向间隔设有多个呈圈状的鳍板32(如图8所示),且所述热交换管3的相邻鳍板32之间相互间隔交错,而使所述气路28形成于各鳍板32之间;如此,能够更进一步增长阻滞气体流动的时间。此外,该网板23的所述通孔231能够局限第一给气口271的进气量,以调节该加热通道27内的气体温度。
所述热交换管3的管孔31底部与该排气口12之间的蓄热室221内,配置有一呈V型的承盘4(如图5所示),且承盘4位于所述热交换管3的管孔31下方的相对端,能够承接随热气附着于所述热交换管3的管孔31内壁的油渣,以避免油渣沿蓄热室221及排气口12回流至加热腔室10内。
凭借上述构件组成,可供据以实施本实用新型,特别是在烤箱1运作时(如图1及图2所示),该加热器13直接加温该加热腔室10内气体,而于加热腔室10内形成约150摄氏度的高温气体;同时,凭借风轮14驱动加热腔室10内高温气体产生对流现象,并经由进气口11及加热通道27于第一给气口271形成一负压吸力;此时,外界的常温气体受该负压吸力的吸引,而经由所述通孔231及第一给气口271进入加热通道27(如图5所示);同时,该加热腔室10内的高温气体经由排气口12、第二给气口223、蓄热室221、所述下通气孔222、所述热交换管3的管孔31、所述上通气孔213、集气室211及第二导气口212导引至外界大气;该高温气体通过所述热交换管3的管孔31期间,能够直接加热所述热交换管3,致使所述热交换管3产生趋近150摄氏度的高温,所述常温气体经由所述气路28的弯曲路径280通过加热通道27(如图6至图8所示),而与所述热交换管3产生热交换现象。如此,所述热交换管3的管孔31内高温气体接受所述气路28内常温气体降温,而成约85摄氏度的热气,致使第二导气口212对外界大气排放该85摄氏度的热气,而降低对周遭设备的影响;同时,所述气路28内的常温气体接受所述热交换管3的管孔31内高温气体增温,而成约60摄氏度的热气,该60摄氏度的热气并经由第一导气口272、端口241及进气口11进入加热腔室10内,以此控制加热腔室10内气体保持稳定的高温。
凭借上述内容,整合该烤箱1内排出的高温气体与外界导入烤箱1的常温气体于单一热交换装置内进行热交换,能够有效节省热交换装置的组置成本;此外,利用所述热交换管3之间的弯曲气路28阻滞常温气体流动,能够增长该 常温气体通过加热通道27的时间,而使通过加热通道27的气体得到足够时间的加温,并使得通过所述热交换管3的高温气体得到足够时间的降温,以提升所述热交换管3内、外的气体的热交换效率;同时,能够利用该烤箱1本身所产生的约150摄氏度的高温气体,直接对各热交换管3之间的所述弯曲气路28上的常温气体进行加温,进而能够善加利用烤箱1本身所产生的高温气体的热能,并进一步产生省电的效果。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器体;
一加热通道,形成于该器体内部,且该加热通道于该器体双端分别形成一第一给气口及一第一导气口,而使常温气体流通于该第一给气口、该加热通道及该第一导气口之间;
多个热交换管,设于该加热通道内,并横置于该第一给气口与该第一导气口之间,各热交换管之间相互间隔且平行排列,且所述热交换管于该器体双侧分别形成一第二给气口及一第二导气口,而使高温气体流通于该第二给气口、所述热交换管及该第二导气口之间;及
多个气路,形成于各热交换管之间,且连通该加热通道,而使该常温气体于所述气路内与所述热交换管内的该高温气体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体衔接于一烤箱的一进气口及一排气口之间,该烤箱内部具有一连通该进气口及该排气口的加热腔室,且该加热腔室端侧具有一加热器,直接加温该加热腔室内气体形成该高温气体,该第一给气口连通外界大气,该第一导气口连通该进气口,而使外界的该常温气体经由该加热通道进入该加热腔室内,该第二给气口连通该排气口,该第二导气口连通外界大气,而使该加热腔室内的该高温气体经由所述热交换管导引至外界,令该高温气体直接加热所述热交换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通道旁侧的该器体内间隔形成有一集气室,且该集气室连通于所述热交换管与该第二导气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通道旁侧的该器体内间隔形成有一蓄热室,且该蓄热室连通于该第二给气口与所述热交换管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给气口设有一网板,且网板上形成有多个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呈直管型态,而使该高温气体沿该热交换管提供的一直线路径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热交换管沿纵横方向交错排列,且所述气路于该第一给气口与该第一导气口之间呈弯曲形态,而使该常温气体沿该气路提供的一弯曲路径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外壁沿该热交换管的轴向间隔设有多个鳍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的相邻鳍板之间相互间隔交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沿垂直方向配置,所述热交换管与该第二给气口之间配置有一承盘,且该承盘位于所述热交换管下方的相对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2900261U CN201740428U (zh) | 2010-08-10 | 2010-08-10 | 热交换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2900261U CN201740428U (zh) | 2010-08-10 | 2010-08-10 | 热交换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740428U true CN201740428U (zh) | 2011-02-09 |
Family
ID=43555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29002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40428U (zh) | 2010-08-10 | 2010-08-10 | 热交换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740428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63115A (zh) * | 2015-04-17 | 2016-11-23 | 天津玉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节能环保的烤箱 |
CN106166815A (zh) * | 2016-08-22 | 2016-11-30 | 安徽九洲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滚塑机烤箱热量回收装置 |
CN106524823A (zh) * | 2015-09-11 | 2017-03-22 | 深圳科峤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具有除垢功能的热交换器 |
CN107246814A (zh) * | 2017-06-30 | 2017-10-13 | 江苏中科睿赛污染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 基于余热利用处理的多级换热设备 |
-
2010
- 2010-08-10 CN CN2010202900261U patent/CN20174042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63115A (zh) * | 2015-04-17 | 2016-11-23 | 天津玉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节能环保的烤箱 |
CN106524823A (zh) * | 2015-09-11 | 2017-03-22 | 深圳科峤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具有除垢功能的热交换器 |
CN106166815A (zh) * | 2016-08-22 | 2016-11-30 | 安徽九洲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滚塑机烤箱热量回收装置 |
CN107246814A (zh) * | 2017-06-30 | 2017-10-13 | 江苏中科睿赛污染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 基于余热利用处理的多级换热设备 |
CN107246814B (zh) * | 2017-06-30 | 2023-07-07 | 江苏中科睿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基于余热利用处理的多级换热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46732A (zh) | 一种固体电蓄热设备 | |
CN201740428U (zh) | 热交换装置 | |
CN207542266U (zh) | 一种用于加工太阳能硅片的烧结、抗光衰一体机 | |
CN104613633B (zh) | 一种换热器 | |
CN207527922U (zh) | 空气能烘干房 | |
CN202884954U (zh) | 一种烟囱余热回收装置 | |
CN214172990U (zh) | 一种隧道窑的余热利用装置 | |
CN103629953A (zh) | 一种水冷却器 | |
CN205014696U (zh) | 一种水循环式分级冷却冷凝器 | |
CN208124396U (zh) | 烹饪设备的双风道结构 | |
CN206831833U (zh) | 一种固体电蓄热设备 | |
WO2020252654A1 (zh) | 一种新型反应釜 | |
CN216850782U (zh) | 一种dcs控制柜 | |
CN107768480B (zh) | 一种用于加工太阳能硅片的烧结、抗光衰一体机 | |
CN212482219U (zh) | 组合式换热器 | |
RU2673631C1 (ru) | Энергосберегающий пластинчат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 |
CN204014394U (zh) | 新型风道式换热装置 | |
CN205138166U (zh) | 一种新型烘烤箱节能热交换机 | |
CN203742842U (zh) | 用于内燃机的余热回收式egr 冷却器 | |
CN208401675U (zh) | 一种用于电机的空空冷却器 | |
CN209326437U (zh) | 焦化厂初冷器采暖水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
CN105466017A (zh) | 一种多路水冷却的烟气冷凝器 | |
CN206963256U (zh) | 一种户外密闭式风冷机柜 | |
CN206273047U (zh) | 换热除湿装置及系统 | |
CN206831827U (zh) | 一种固体电蓄热设备用内部两侧循环风道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