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31484U - 管缝式燃烧器和聚热式换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管缝式燃烧器和聚热式换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731484U CN201731484U CN2010201633526U CN201020163352U CN201731484U CN 201731484 U CN201731484 U CN 201731484U CN 2010201633526 U CN2010201633526 U CN 2010201633526U CN 201020163352 U CN201020163352 U CN 201020163352U CN 201731484 U CN201731484 U CN 2017314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pipe seam
- seam formula
- premixer
- formula bur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缝式燃烧器,所述管缝式燃烧器包括燃气与空气混和的第一预混室,所述第一预混室包括用于燃气和空气进入的第一燃气入口,所述第一燃气入口连接所述第一预混室,所述第一预混室还包括预混后的燃气燃烧的多个燃烧口,所述燃烧口包括内层燃烧口和外层燃烧口,所述内层燃烧口和所述外层燃烧口之间形成连接所述第一预混室的夹缝。本实用新型的管缝式燃烧器,所述燃烧口包括内层燃烧口和外层燃烧口,所述内层燃烧口和所述外层燃烧口之间形成连接所述第一预混室的夹缝,在燃烧时,燃烧通过所述内层燃烧口和夹缝进行燃烧,燃烧更加均匀,燃烧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和换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管缝式燃烧器和能聚热的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燃气作为清洁能源,广泛应用于加热装置中。燃烧器作为加热装置的重要设备,广泛在燃气换热装置中应用。现有的燃烧器通常多采用将受热面直接对着燃烧口,这种燃烧器加热直接,但对于受热物体来说极易出现受热不均匀的问题。同时,燃烧器燃烧过程中,直接使用燃气进行燃烧,燃气与空气没有充分混和,不能有效地利用燃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构建一种管缝式燃烧器,克服现有技术中燃气混和不充分,不能有效利用燃气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建一种管缝式燃烧器,所述管缝式燃烧器包括燃气与空气混和的第一预混室,所述第一预混室包括用于燃气和空气进入的第一燃气入口,所述第一燃气入口连接所述第一预混室,所述第一预混室还包括预混后的燃气燃烧的多个燃烧口,所述燃烧口包括内层燃烧口和外层燃烧口,所述内层燃烧口和所述外层燃烧口之间形成连接所述第一预混室的夹缝。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管缝式燃烧器还包括燃气与空气混和的第二预混室,所述第二预混室设置燃气和空气进入的第二燃气入口,所述第二预混室设置连接所述第一燃气入口的第一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管缝式燃烧器还包括向所述第二燃气入口输送燃气的燃气喷嘴,所述第二燃气入口开放,所述燃气喷嘴设置在所述第二燃气入口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建一种聚热式换热装置,包括管缝式燃烧器、容纳预加热物质的换热容器,所述管缝式燃烧器设置在所述换热容器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换热容器底部设置聚热组件,所述聚热组件位于所述换热容器和所述管缝式燃烧器之间,所述聚热组件贴在所述换热容器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聚热组件受热面设置成凹凸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换热容器底部设置多个吸热管,所述吸热管设置在所述管缝式燃烧器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聚热式换热装置中所述换热容器侧壁设置与所述管缝式燃烧器连通的空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还包括余热回收组件,所述余热回收组件包括余热吸收腔和输送管道,所述余热吸收腔设置在所述换热容器侧壁中的所述空腔上部,所述输送管道连接所述余热吸收腔和所述换热容器侧壁中空腔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管缝式燃烧器,所述燃烧口包括内层燃烧口和外层燃烧口,所述内层燃烧口和所述外层燃烧口之间形成连接所述第一预混室的夹缝,在燃烧时,燃烧通过所述内层燃烧口和夹缝进行燃烧,燃烧更加均匀,燃烧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还构建一种聚热式换热装置,所述聚热式换热装置将管缝式燃烧器应用在所述换热容器的底部,在所述换热容器的底部设置聚热组件,所述聚热组件位于所述换热容器和所述管缝式燃烧器之间,所述聚热组件贴在所述换热容器底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缝式燃烧器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缝式燃烧器的优选方式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聚热式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带聚热组件的换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聚热组件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聚热式换热装置的吸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聚热式换热装置的优选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构建一种管缝式燃烧器,所述管缝式燃烧器包括燃气与空气混和的第一预混室1,所述第一预混室1包括用于燃气和空气进入的第一燃气入口12,所述第一燃气入口12连接所述第一预混室1,所述第一预混室1还包括预混后的燃气燃烧的多个燃烧口,所述燃烧口包括内层燃烧口11和外层燃烧口14,所述内层燃烧口11和所述外层燃烧口14之间形成连接所述第一预混室1的夹缝13。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如下:使用时,燃气和空气从第一燃气入口12进入所述第一预混室1预混,在第一预混室1预混后的燃气和空气的混和气通过燃烧口在燃烧口出口燃烧。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燃烧口包括内层燃烧口11和外层燃烧口14,所述内层燃烧口11和所述外层燃烧口14之间形成连接所述第一预混室1的夹缝13,由此,在第一预混室1预混后的燃气和空气的混和气通过所述内层燃烧口11及所述内层燃烧口11和所述外层燃烧口14之间的夹缝13在出口燃烧。
本实用新型的管缝式燃烧器,所述燃烧口包括内层燃烧口11和外层燃烧口14,所述内层燃烧口11和所述外层燃烧口14之间形成连接所述第一预混室1的夹缝13。在燃烧时,燃烧通过内层燃烧口11和夹缝13进行燃烧,燃烧更加均匀,燃烧效果更好。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是:所述管缝式燃烧器还包括燃气与空气混和的第二预混室2,所述第二预混室2设置燃气和空气进入的第二燃气入口21,所述第二预混室2设置连接所述第一燃气入口12的第一出口22。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管缝式燃烧器还包括向所述第二燃气入口21输送燃气的燃气喷嘴3,所述第二燃气入口21开放,所述燃气喷嘴3设置在所述第二燃气入口21外。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实施过程:使用时,燃气喷嘴3喷的燃气在所述第二燃气入口21处与空气一起进入所述第二预混室2,在所述第二预混室2预混后的燃气的空气的混和气在第一出口22处再次与空气一起进入第一预混室1,在第一预混室1预混后的燃气和空气的混和气所述内层燃烧口11及所述内层燃烧口11和所述外层燃烧口14之间的夹缝13在出口燃烧。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构建一种聚热式换热装置,包括管缝式燃烧器、容纳预加热物质的换热容器5,所述管缝式燃烧器设置在所述换热容器5的底部。本实用新型聚热式换热装置,采用所述管缝式燃烧器,在燃烧时,燃烧均匀,加热效果好。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是:所述换热容器5底部设置聚热组件6,所述聚热组件6位于所述换热容器5和所述管缝式燃烧器之间,所述聚热组件6贴在所述换热容器5底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聚热组件6采用聚热效果好的铸铁制作而成,所述聚热组件6制作成与换热容器5底部相似的形状以配合与换热容器5底部的接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所述聚热组件6贴在所述换热容器5底部,换热容器5能更加均匀地受热。同时,通常在关断燃气后,换热容器5仍能利用聚热组件6汇聚的热量加热一段时间,充分利用了热能。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聚热组件6受热面设置成凹凸形状。这样为了增加聚热组件6的受热面积,增加换热效果。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是:所述换热容器5底部设置多个吸热管51,所述吸热管51设置在所述管缝式燃烧器的上方,所述吸收管51吸收所述管缝式燃烧器燃烧喷出的火焰。通过设置吸热管51,能更好地导引燃气燃烧的火焰。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是:所述聚热式换热装置中所述换热容器5侧壁设置与所述管缝式燃烧器连通的空腔5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中,通过在所述换热容器5侧壁设置与所述管缝式燃烧器连通的空腔52,所述空腔52吸收所述管缝式燃烧器的热量,更能充分利用热能,更加节约能源。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是:还包括余热回收组件,所述余热回收组件包括余热吸收腔53和输送管道54,所述余热吸收腔53设置在所述换热容器5侧壁中的所述空腔52上部,所述输送管道54连接所述余热吸收腔53和所述换热容器5侧壁中空腔52的下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余热吸收腔53吸收换热容器5中侧壁空腔52中的余热,所述输送管道54将所述余热吸收腔53中吸收的余热输送到所述空腔52下部进行余热再利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管缝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构建一种管缝式燃烧器,所述管缝式燃烧器包括燃气与空气混和的第一预混室,所述第一预混室包括用于燃气和空气进入的第一燃气入口,所述第一燃气入口连接所述第一预混室,所述第一预混室还包括预混后的燃气燃烧的多个燃烧口,所述燃烧口包括内层燃烧口和外层燃烧口,所述内层燃烧口和所述外层燃烧口之间形成连接所述第一预混室的夹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缝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缝式燃烧器还包括燃气与空气混和的第二预混室,所述第二预混室设置燃气和空气进入的第二燃气入口,所述第二预混室设置连接所述第一燃气入口的第一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缝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缝式燃烧器还包括向所述第二燃气入口输送燃气的燃气喷嘴,所述第二燃气入口开放,所述燃气喷嘴设置在所述第二燃气入口外。
4.一种应用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管缝式燃烧器的聚热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缝式燃烧器、容纳预加热物质的换热容器,所述管缝式燃烧器设置在所述换热容器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热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容器底部设置聚热组件,所述聚热组件位于所述换热容器和所述管缝式燃烧器之间,所述聚热组件贴在所述换热容器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热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组件受热面设置成凹凸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热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容器底部设置多个吸热管,所述吸热管设置在所述管缝式燃烧器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热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式换热装置中所述换热容器侧壁设置与所述管缝式燃烧器连通的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热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余热回收组件,所述余热回收组件包括余热吸收腔和输送管道,所述余热吸收腔设置在所述换热容器侧壁中的所述空腔上部,所述输送管道连接所述余热吸收腔和所述换热容器侧壁中空腔的下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633526U CN201731484U (zh) | 2010-04-13 | 2010-04-13 | 管缝式燃烧器和聚热式换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633526U CN201731484U (zh) | 2010-04-13 | 2010-04-13 | 管缝式燃烧器和聚热式换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731484U true CN201731484U (zh) | 2011-02-02 |
Family
ID=43522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6335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31484U (zh) | 2010-04-13 | 2010-04-13 | 管缝式燃烧器和聚热式换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73148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12387A (zh) * | 2013-08-09 | 2016-05-25 | 英特尔资产公司 | 气体燃烧器和燃烧器盖 |
CN109579012A (zh) * | 2018-12-11 | 2019-04-05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一种烧嘴及使用该烧嘴的燃烧系统 |
-
2010
- 2010-04-13 CN CN2010201633526U patent/CN20173148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12387A (zh) * | 2013-08-09 | 2016-05-25 | 英特尔资产公司 | 气体燃烧器和燃烧器盖 |
CN105612387B (zh) * | 2013-08-09 | 2019-06-11 | 英特尔资产公司 | 气体燃烧器和燃烧器盖 |
CN109579012A (zh) * | 2018-12-11 | 2019-04-05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一种烧嘴及使用该烧嘴的燃烧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909354U (zh) | 具有二次燃烧结构的节能炉 | |
CN201731484U (zh) | 管缝式燃烧器和聚热式换热装置 | |
CN202267095U (zh) | 高能效猛火燃气灶 | |
CN102734844B (zh) | 一种节能型燃气灶 | |
CN202432519U (zh) | 多次混合高效燃烧器 | |
CN201066122Y (zh) | 一种红外燃烧器 | |
CN102062418B (zh) | 具有二次燃烧结构的节能炉 | |
CN201081274Y (zh) | 一种射流式燃气灶 | |
CN102434896B (zh) | 一种可提升能效的燃气灶 | |
CN201421073Y (zh) |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 |
CN205332206U (zh) | 一种智能化预混型预加热节能烧嘴 | |
CN208250359U (zh) | 一种推杆式加热炉 | |
CN208431758U (zh) | 工业燃气自加温节能燃烧器 | |
CN201391867Y (zh) | 燃气红外线节能燃烧器 | |
CN201193822Y (zh) | 一种节能燃气灶芯 | |
CN204185252U (zh) | 一种硫酸钾反应炉 | |
CN207112814U (zh) | 一种燃烧炉及其应用的热水器 | |
CN203928032U (zh) | 液体燃料炉头 | |
CN103982922B (zh) | 热风高温燃气灶 | |
CN204006631U (zh) | 一种双胆节能加热炉 | |
CN205878116U (zh) | 直燃式冷凝锅炉 | |
CN210601623U (zh) | 一种节能环保高效明火炉 | |
CN202119100U (zh) | 卧式节能熔盐炉 | |
CN105605569B (zh) | 一种液中燃烧器 | |
CN202769659U (zh) | 一种飞碟形节能燃烧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 Termination date: 20120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