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09209U - 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09209U
CN201709209U CN2009202446543U CN200920244654U CN201709209U CN 201709209 U CN201709209 U CN 201709209U CN 2009202446543 U CN2009202446543 U CN 2009202446543U CN 200920244654 U CN200920244654 U CN 200920244654U CN 201709209 U CN201709209 U CN 201709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water body
leg
biological attachment
functional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446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剑红
林章利
丁荣吾
王文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EARTH ECOLOGICAL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EARTH ECOLOGICAL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EARTH ECOLOGICAL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EARTH ECOLOGICAL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2446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09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09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0920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Seaweed (AREA)

Abstract

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包括设置于水体中的支承架、以及布置在支承架上且在垂直方向上处置不同高度的多个生物附着器,所述生物附着器包括内腔填充有培养基料且管壁开设孔眼的管体、以及包裹在管体外壁可供水生植物和微生物附着的纤维层,上述养殖装置是一种结构简单、经济实用的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适于藻类、水生植物等多种生物附着、生长和繁殖。

Description

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藻类、水草等水生植物是水体的初级生产者,水中溶解氧的85%都来源于藻类,通过向水体供氧,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可以使水生动物的摄食量增加,消化吸收正常、促进生长,同时水生植物的生长繁殖能减少水温的波动、以及净化水体;在各种水域中生长的水生植物,都直接或间接是鱼、虾、贝类等水生动物的饵料,水生植物等可为水生动物提供一种较暗的舒适环境,避免了水生动物因透明度过大受强光刺激、敌害侵袭和互相残食等情况的发生;它们又是水生动物极好的产卵、繁殖场所,可以保护卵及幼苗的发展。因此,利用水生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或养殖水生动物已有各种应用,现有的水生植物养殖装置一般包括悬浮于水面和固定于水底两种形式,但均存在如结构复杂、养殖植物种类单一、水体净化效果差等不足。
目前,国内外还未见有设置在水体养殖池中、通用性强、功能多样、经济实用的适于藻类、水生植物等多种生物附着、生长、繁殖的装置或设备的研究、发明或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经济实用的,适于藻类、水生植物等多种生物附着、生长、繁殖的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水体中的支承架、以及布置在支承架上且在垂直方向上处置不同高度的多个生物附着器,所述生物附着器包括内腔填充有培养基料且管壁开设孔眼的管体、以及包裹在管体外壁可供水生植物和微生物附着的纤维层。
所述生物附着器的管体内腔填充有由焦炭、木炭、褐煤和珍珠岩组成的颗粒状培养基料。
所述支承架由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支架和连接各支架的横梁组成,所述支架包括顶部连接件、以及分别与顶部连接件枢接且成一定角度张开的两支脚,所述横梁分别与各支架的顶部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支架的支脚上设置有多个支撑限位件,多个支撑限位件沿支脚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在垂直方向上处于不同高度,所述生物附着器的管体支承于各支架的对应支撑限位件之间。
所述支撑限位件具有连接套管和支承部,所述连接套管活动套装于所述支架的支脚上,并通过锁紧螺栓可松开地锁紧;所述支承部连接在所述连接套管外壁上、且侧向张开形成可承接所述生物附着器的管体的开口部。
所述支架的两支脚上端分别与所述顶部连接件枢接,且所述支架的两支脚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支脚张度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为连接于两支脚之间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一端与一支脚枢接,另一端的一段穿过设置于另一支脚上的定位环,并通过螺栓与所述定位环形成可松开的锁紧状态。
所述支架的支脚通过锚形法兰式基座固定在水底,所述锚形法兰式基座具有一支承板、连接在支承板上端面的插接部、连接在支承板下端面的锚形部,所述支承板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周缘,所述插接部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插接孔,所述支架的支脚下端插接配合在所述插接孔中,并可被锁紧螺栓控制处于可沿插接孔移动的状态和被锁紧的状态。
所述孔眼分布在所述管体管壁朝上的侧面上。
所述纤维层为棕榈纤维层。
所述生物附着器为金属或非金属材质,横截面为圆形、椭圆、矩形或方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水底后,生物附着器中的焦碳、木炭、褐煤、珍珠岩可为藻类等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碳源,且有吸附作用,生物附着器外表面包裹的棕榈纤维可形成巨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水体中的各种藻类、水草、微生物等种群的附着、生长、繁殖,形成多层多种生物膜,水中的富营养物质经微生物分解,水生植物吸收利用,净化了水质,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又为水生动物提供营养丰富的天然饵料。
2、本实用新型在水体可接受大量缺少主动运动胞器的非鞭毛藻类,避免其在静水中下沉底栖,因长时间光照不足而死亡,从而有效避免了因藻体死亡而引起水质恶化的发生。
3、随着深度的变化,生物附着器上附着的生物种类也随之发生变化,不同垂直深度分布的水生植物及微生物,将更好的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使得大范围内的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不同垂直深度分布的水生植物可供不同的水生动物取食,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同时也避免了单一藻类的过量繁殖。
4、本实用新型可为养殖对象提供活动、栖息和隐蔽的场所,还可起到冬天保温、夏天隔热的作用,为各种水生动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生境。
5、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折叠设计,当水体需要阳光照射或在捕捞季节,可拧开固定在水底锚形法兰式基座上的螺栓,折叠或收起养殖架,操作简便。
6、可将多个所述水体养殖装置灵活方便地组合安装,形成水体生物养殖系统。
7、本实用新型可适于各类养殖池、水库、湖泊、湿地等相对静态的水体养殖,只要选用好的材质、增加装置稳固性,它也适用于浅海地带海带、紫菜等大型藻类的养殖,取代繁重、费工、费力的传统方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生物附着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限位件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锚形法兰式基座的结构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包括支承架,通过锚形法兰式基座8固定于水底,由间隔布置的两支架和连接于两支架之间的横梁1组成,支架包括顶部连接件3、以及分别与顶部连接件3枢接且成一定角度张开的两支脚5,横梁1分别与各支架的顶部连接件3连接,支架的支脚5上设置有多个支撑限位件4,多个支撑限位件4沿支脚5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在垂直方向上处置不同高度。
多个生物附着器2,支承于各支架的对应支撑限位件4之间,每个生物附着器2包括内腔填充有培养基料9且管壁开设孔眼22的管体、以及包裹在管体外壁可供水生植物和微生物附着的纤维层21,具体的孔眼22形成于管体管壁朝上的侧面上,培养基料9为由焦炭、木炭、褐煤和珍珠岩组成的颗粒状基料,上述培养基料9可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碳源,孔眼22的孔径设置成小于培养基料9颗粒的直径,以防止培养基料9泄漏,多个生物附着器2在垂直方向上处置不同高度,可在不同高度形成多种生物种群,增加水体的生物多样性,防止单一水生植物的过度繁殖。生物附着器2采用PVC管制成,也可根据需要选择金属管或塑料硬管,其横截面为圆形、椭圆、矩形或方形等任何几何形状,生物附着器采用的材质来源均比较广泛并经济、耐用,使用寿命长,采用PVC管制成的生物附着器2在水中,由于温度较恒定,不易老化;生物附着器2中的培养基料9使得比重增加,不易上浮,稳固性好,易于固定,可减少对支承架和锚形法兰式基座8的压力,延长支承架和锚形法兰式基座8的使用寿命。
详细参照图5、图6和图2。顶部连接件3具有平行相对的两侧壁31和沿横向贯通的插接管部32,两支脚5分别通过转动销34可转动地连接在两侧壁31之间,且在两支脚5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支脚5张度的限位机构,具体的限位机构为连接于两支脚5之间的限位杆7,限位杆7一端与一支脚枢接,另一端的一段穿过设置于另一支脚上的定位环71,并通过螺栓与定位环71形成锁紧状态,具体的两支脚5之间的角度以45°~90°为最佳角度;横梁1的两端分别穿过顶部连接件3的插接管部32,并通过螺栓33锁紧,具体操作时,可通过顶部连接件3将支承架折叠收起。
详细参照图4。支撑限位件4由连接套管41和支承部42组成,连接套管41活动套装于支架的支脚5上,并通过锁紧螺栓43可松开的锁紧;支承部42固定在连接部41上、且侧向张开形成可承接生物附着器2的管体的开口部,具体操作时,可通过调节支撑限位件4在支脚5上的位置来调节相邻两生物附着器2之间的间隔,以适应不同水域的需要。
详细参照图7和图8。锚形法兰式基座5具有圆形支承板82、连接在支承板82上端面的插接部81、连接在支承板82下端面的锚形部83,支承板82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周缘,插接部81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插接孔,支架的支脚5下端插接配合在插接孔中,并可被锁紧螺栓84控制处于可沿插接孔移动的状态和被锁紧的状态,支承板82可增加受力面积,防止锚形法兰式基座8因支承架的重力而下陷,向下延伸的周缘可进一步起到防止锚形法兰式基座8下陷的作用,支脚5可通过锁紧螺栓84调节与上插接部81的连接位置,从而适应高低不平的水底地形。
具体安装方式为:将锚形法兰式基座8通过锁紧螺栓84固定连接在支架的支脚5下端,将支承架以一定角度展开,然后将锚形法兰式基座8的支承板82和锚形部83沿一定倾斜角度插入水底的泥土中,通过锁紧螺栓84调节支脚5与锚形法兰式基座8的相对位置适应不同的水底地形,调节好支承架的平衡、以及通过锁紧螺栓43调节支撑限位件4的位置,以调节各个生物附着器2的相对位置,然后通过限位杆7将两支架的支脚5固定。
当需要拆卸时,只需拧开锚形法兰式基座8上的锁紧螺栓84,将支架的支脚5与锚形法兰式基座8分开,拆掉限位杆7一端的连接,收起并将支承架折叠即可,下次再安装时,只需将支架的支脚5插接固定在对应的锚形法兰式基座8上,调节好限位杆7的连接位置即可。
本实用新型还可将多个所述水体养殖装置灵活方便地组合安装,形成水体生物养殖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8)

1.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水体中的支承架、以及布置在支承架上且在垂直方向上处置不同高度的多个生物附着器,所述生物附着器包括内腔填充有培养基料且管壁开设孔眼的管体、以及包裹在管体外壁可供水生植物和微生物附着的纤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架由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支架和连接各支架的横梁组成,所述支架包括顶部连接件、以及分别与顶部连接件枢接且成一定角度张开的两支脚,所述横梁分别与各支架的顶部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支架的支脚上设置有多个支撑限位件,多个支撑限位件沿支脚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在垂直方向上处于不同高度,所述生物附着器的管体支承于各支架的对应支撑限位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限位件具有连接套管和支承部,所述连接套管活动套装于所述支架的支脚上,并通过锁紧螺栓可松开地锁紧;所述支承部连接在所述连接套管外壁上、且侧向张开形成可承接所述生物附着器的管体的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两支脚上端分别与所述顶部连接件枢接,且所述支架的两支脚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支脚张度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为连接于两支脚之间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一端与一支脚枢接,另一端的一段穿过设置于另一支脚上的定位环,并通过螺栓与所述定位环形成可松开的锁紧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支脚通过锚形法兰式基座固定在水底,所述锚形法兰式基座具有一支承板、连接在支承板上端面的插接部、连接在支承板下端面的锚形部,所述支承板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周缘,所述插接部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插接孔,所述支 架的支脚下端插接配合在所述插接孔中,并可被锁紧螺栓控制处于可沿插接孔移动的状态和被锁紧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眼分布在所述管体管壁朝上的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层为棕榈纤维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附着器为金属或非金属材质,横截面为圆形、椭圆、矩形或方形。 
CN2009202446543U 2009-12-18 2009-12-18 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09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446543U CN201709209U (zh) 2009-12-18 2009-12-18 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446543U CN201709209U (zh) 2009-12-18 2009-12-18 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09209U true CN201709209U (zh) 2011-01-19

Family

ID=43455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44654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09209U (zh) 2009-12-18 2009-12-18 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0920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7521A (zh) * 2011-06-01 2011-10-1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着生藻类收集器
CN102415328A (zh) * 2011-09-01 2012-04-18 江苏创晖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水产养殖撑杆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99894A (zh) * 2013-06-20 2013-09-18 连云港海之林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环保型深海水产养殖专用撑杆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0200A (zh) * 2014-03-22 2015-09-23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大叶藻植株移植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7521A (zh) * 2011-06-01 2011-10-1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着生藻类收集器
CN102415328A (zh) * 2011-09-01 2012-04-18 江苏创晖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水产养殖撑杆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15328B (zh) * 2011-09-01 2013-08-21 江苏创晖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水产养殖撑杆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99894A (zh) * 2013-06-20 2013-09-18 连云港海之林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环保型深海水产养殖专用撑杆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99894B (zh) * 2013-06-20 2014-09-17 连云港海之林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环保型深海水产养殖专用撑杆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0200A (zh) * 2014-03-22 2015-09-23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大叶藻植株移植方法和装置
CN104920200B (zh) * 2014-03-22 2017-11-28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大叶藻植株移植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8188B (zh) 一种大鲵仿生态驯养繁殖方法
CN101485298B (zh) 一种适应于养殖池的动物的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CN103026992B (zh) 一种利用室外网箱刺参苗规模化生态培育方法
CN102860272B (zh) 敞开式网箱鲍鱼养殖方法及装置
CN201709209U (zh) 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
CN107494369A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生物浮岛净化方法及装置
CN110859146A (zh) 一种小龙虾的育苗方法
KR20110033005A (ko) 해삼 및 전복 종묘 복합 양식 방법
CN101720633A (zh) 一种沉水植物水下生长装置
CN102100173B (zh) 多功能水体生物养殖装置
CN203058077U (zh) 一种刺参生态苗种室外培育网箱
CN1255335C (zh) 亚热带海水网箱养鱼区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方法
CN201163931Y (zh) 乌贼养殖池多功用隐蔽装置
CN102210271B (zh) 糠虾的人工养殖方法和养殖设备
CN202918856U (zh) 敞开式网箱鲍鱼养殖装置
CN208850443U (zh) 浮筒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
CN201379002Y (zh) 一种适应于养殖池的动物的养殖系统
CN207574030U (zh) 一种水下原位生态修复沉水水草培植装载系统
CN205993372U (zh) 一种立体平养蛋鸭笼
CN104145868A (zh) 一种提高池塘泥鳅苗种成活率的方法
CN210726422U (zh) 一种用于水产和种植的立体养殖装置
CN209677116U (zh) 一种高位虾棚
CN1255336C (zh) 亚热带养殖池塘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方法
CN105900887B (zh) 一种基于养殖池本体的立体式生物床养殖模式的安装方法
CN112106727A (zh) 一种黑斑蛙的人工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1218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