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77116U - 一种高位虾棚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位虾棚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677116U CN209677116U CN201822105592.XU CN201822105592U CN209677116U CN 209677116 U CN209677116 U CN 209677116U CN 201822105592 U CN201822105592 U CN 201822105592U CN 209677116 U CN209677116 U CN 2096771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rimp
- cultivation pool
- pool
- oxygen
- blowdow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位虾棚,包括养虾池、大棚棚顶、增氧装置和排污装置,所述大棚棚顶与养虾池的池壁顶部滑动固定,所述增氧装置固定于养虾池内,所述排污装置包括排污水渠和连接水管,所述养虾池的池底为倾斜的斜面,在斜面的低端设有排污口,排污水渠设置于斜面低端对应的养虾池池壁外侧面,排污口通过连接水管与排污水渠连通。本实用新型高位虾棚,具备如下优点:具备排污装置,能够快速排水,便于清洗池底;具有增氧装置,增氧效果明显,能够明显的改善虾池内的水体水质;具有稳定、高强度的大棚结构;拼接的弧形支撑架不仅使得单个支撑架的重量得以减轻,同时还可以根据养虾池的大小来灵活的调节支撑架的大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拼接型带曝气装置的高位虾棚。
背景技术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学名凡纳对虾,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tantia)、对虾科(Penaeidae)、对虾属(Penaeus)、Lito-penaeus亚属,是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南美白对虾又俗称白肢虾(white-leg shrimp)、白对虾(white shrimp),曾翻译为万氏对虾,外形酷似中国对虾、墨吉对虾,平均寿命至少可以超过32 个月。成体最长可达24cm,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全身不具斑纹。步足常呈白垩状,故有白肢虾之称,且肉质鲜美,加工出肉率可高达67%,适温范围广,可在18-32℃生长,适盐范围也广,可在盐度1-40‰条件下生长,是一种优良的盐碱水淡化养殖品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南美白对虾养殖是水产养殖的一种,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
南美白对虾养殖用大棚是水产养殖基本的设施之一,传统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池采用的大棚结构稳定性较差,且强度低,同时养殖池的功能单一。
高位虾池养殖对虾的养殖过程中,因不停投放饵料,但对虾却并不能完全利用饵料中的营养物质,残余饵料则会以各种形式被释放到养殖水体中或是沉积于虾池池底,同时养殖水体中还有对虾的排泄等代谢产物,随着残饵和排泄物的增多而堆积于虾池池底。
另外,溶解氧是维持水环境生态平衡和有机物能够被生化分解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重要水质指标。曝气充氧技术综合了曝气氧化塘和氧化渠的原理,在水环境治理中可以加速水体复氧过程,使水体的自净过程始终处于好氧状态,提高好氧微生物的活力,同时充入的溶解氧可以迅速氧化有机物,以及厌氧降解时产生的物质,有效改善水体的黑臭状况,并且可以增强河道水体的紊动,减缓底泥释放磷的速度。
目前,生产实践中用得比较多的曝气机主要有三类:鼓风曝气:其缺点是需要建设鼓风机房和曝气管网,成本高,不美观,安装维护不方便。机械曝气:其缺点是在水面曝气,增氧效果差,服务面积小,易损坏。射流曝气:其缺点是效率低,易堵塞,安装维护不太方便。罗氏沼虾养殖池塘水质,一般用曝气机改善,但一般曝气机较难处理到下层水质。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成为了该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高位虾棚,具有稳定的大棚,池底便于清洗,增氧效果明显,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位虾棚,包括养虾池和大棚棚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氧装置和排污装置,所述大棚棚顶与养虾池的池壁顶部滑动固定,所述增氧装置固定于养虾池内,所述排污装置包括排污水渠和连接水管,所述养虾池的池底为倾斜的斜面,在斜面的低端设有排污口,排污水渠设置于斜面低端对应的养虾池池壁外侧面,排污口通过连接水管与排污水渠连通。
作为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增氧装置包括曝气装置、好氧生物载体、浮子、复合植物性控菌板、水下生物载体和若干曝气管,所述的浮子悬浮在水面上,所述的曝气装置和好氧生物载体均设置在浮子上表面,所述的水下生物载体设置在浮子下方,所述的若干曝气管竖直分布在浮子与水下生物载体四周,所述的复合植物性控菌板设置在浮子与水下生物载体之间,其上部为好氧生物载体,下部为水下生物载体。
作为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增氧装置包括增氧泵和增压喷头,所述增氧泵与增压喷头相连,增压喷头固定设置于养虾池的池壁上,喷头朝向养虾池中部设置。
作为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大棚棚顶包括弧形杆、横杆、中部连接杆、顶部支杆、一号拉杆、二号拉杆和滑块,滑块设置于弧形杆的底部,两弧形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横杆连接形成四边形,中部连接杆连接于两弧形杆的中部,顶部支杆的顶部与弧形杆的中部相连,且顶部支杆竖向设置。
作为优选方式之一,所述一号拉杆的一端与顶部支杆的底部固定,一号拉杆的另一端与弧形杆半弧的中部固定;二号拉杆的一端与顶部支杆的底部固定,二号拉杆的另一端与弧形杆半弧的1/3处固定。
作为优选方式之一,在养虾池本体相对的两顶部边沿上设有滑槽,所述大棚棚顶通过滑块置于滑槽内滑动而沿着养虾池本体滑动。
作为优选方式之一,在排污口上设有密封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高位虾棚,具备如下优点:
1.具备排污装置,能够快速排水,便于清洗池底;
2.具有增氧装置,增氧效果明显,能够明显的改善虾池内的水体水质;
3.具有稳定、高强度的大棚结构;拼接的大棚棚顶不仅使得单个支撑架的重量得以减轻,同时还可以根据养虾池的大小来灵活的调节支撑架的大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位虾棚养虾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高位虾棚养虾池池底的布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大棚棚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养虾池1,养虾池的池壁11,养虾池的池底12,排污口2,排污水渠3,连接水管4,排污盖5,大棚棚顶6,弧形杆61,横杆62,中部连接杆 63,顶部支杆64,一号拉杆65,二号拉杆66,滑块67,增氧装置9,曝气管 91,浮子92,水下生物载体93,复合植物性控菌板9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一种高位虾棚,包括养虾池1、大棚棚顶6、增氧装置和排污装置,所述大棚棚顶6与养虾池1的池壁11顶部滑动固定,所述增氧装置固定于养虾池1内,所述排污装置包括排污水渠3和连接水管4,所述养虾池的池底12为倾斜的斜面,在斜面的低端设有排污口2,在排污口2上设有密封盖5。排污水渠3设置于斜面低端对应的养虾池池壁11外侧面,排污口2通过连接水管4与排污水渠3连通。
排污口的口径较大,通常根据养虾池的大小来设定排污口,一般排污口的大小为养虾池的1/30-40;排污口具备快速排水的功能,将养虾池中的水快速的通过排水槽排出,便于清洗池底。
所述大棚棚顶6的底部设有滑块67,在养虾池本体1相对的两顶部边沿上设有滑槽15,所述大棚棚顶6通过滑块67置于滑槽15内滑动而沿着养虾池本体1滑动。
所述大棚棚顶6包括弧形杆61、横杆62、中部连接杆63、顶部支杆64、一号拉杆65、二号拉杆66和滑块67,滑块67设置于弧形杆61的底部,两弧形杆61的两端分别通过横杆62连接形成四边形,中部连接杆63连接于两弧形杆61的中部,顶部支杆64的顶部与弧形杆61的中部相连,且顶部支杆64竖向设置。所述一号拉杆65的一端与顶部支杆64的底部固定,一号拉杆65的另一端与弧形杆61半弧的中部固定;二号拉杆66的一端与顶部支杆64的底部固定,二号拉杆66的另一端与弧形杆61半弧的1/3处固定。在养虾池本体1相对的两顶部边沿上设有滑槽15,所述大棚棚顶6通过滑块67置于滑槽15内滑动而沿着养虾池本体1滑动。
所述大棚棚顶6为数个拼接块拼接而成,相邻两大棚棚顶6无缝拼接。拼接的大棚棚顶不仅使得单个支撑架的重量得以减轻,同时还可以根据养虾池的大小来灵活的调节支撑架的大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增氧装置包括曝气装置、好氧生物载体、浮子、复合植物性控菌板、水下生物载体和若干曝气管,所述的浮子悬浮在水面上,所述的曝气装置和好氧生物载体均设置在浮子上表面,所述的水下生物载体设置在浮子下方,所述的若干曝气管竖直分布在浮子与水下生物载体四周,所述的复合植物性控菌板设置在浮子与水下生物载体之间,其上部为好氧生物载体,下部为水下生物载体。所述的若干曝气管由柔性材料制成,呈“C”形,若干曝气管矩阵分布。
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以采用另外的增氧方式,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所述增氧装置包括增氧泵和增压喷头,所述增氧泵与增压喷头相连,增压喷头固定设置于养虾池1的池壁11上,喷头朝向养虾池中部设置。
开展盐碱地治理之时,渔农综合利用系统也在建构,其过程较复杂,先要开挖1-1.5米深的池塘,再取土修筑起1.5-2米高的台田,在台田耕作的土壤底部约30厘米处铺设秸秆,在台田底部处铺设弧形薄膜和带有孔隙的管道,这样就形成了可以耕种的低碱度台田。通过测试后,发现水位下降的台地上的土壤PH值由以前的8.8下降到8.2,土壤盐分由以前的1.40%下降到0.60%,完全符合耐碱植物的生长条件,而且每开挖100亩鱼塘就可以形成60亩农田。
另外,为了提高鱼虾幼苗的成活率,引进国内较为先进的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鱼模式,这种模式以池塘循环流水“圈养”鱼虾,通过有效收集鱼类的排泄物和残剩的饲料,在沉淀脱水处理的基础上,再变为陆生植物蔬菜、瓜果、花卉等的高效有机肥。这样既可以解决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耗能和水资源等根本问题,同时又做到化废为宝,增加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高位虾棚,包括养虾池和大棚棚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氧装置和排污装置,所述大棚棚顶与养虾池的池壁顶部滑动固定,所述增氧装置固定于养虾池内,所述排污装置包括排污水渠和连接水管,所述养虾池的池底为倾斜的斜面,在斜面的低端设有排污口,排污水渠设置于斜面低端对应的养虾池池壁外侧面,排污口通过连接水管与排污水渠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虾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装置包括曝气装置、好氧生物载体、浮子、复合植物性控菌板、水下生物载体和若干曝气管,所述的浮子悬浮在水面上,所述的曝气装置和好氧生物载体均设置在浮子上表面,所述的水下生物载体设置在浮子下方,所述的若干曝气管竖直分布在浮子与水下生物载体四周,所述的复合植物性控菌板设置在浮子与水下生物载体之间,其上部为好氧生物载体,下部为水下生物载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虾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装置包括增氧泵和增压喷头,所述增氧泵与增压喷头相连,增压喷头固定设置于养虾池的池壁上,喷头朝向养虾池中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虾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棚顶包括弧形杆、横杆、中部连接杆、顶部支杆、一号拉杆、二号拉杆和滑块,滑块设置于弧形杆的底部,两弧形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横杆连接形成四边形,中部连接杆连接于两弧形杆的中部,顶部支杆的顶部与弧形杆的中部相连,且顶部支杆竖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位虾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拉杆的一端与顶部支杆的底部固定,一号拉杆的另一端与弧形杆半弧的中部固定;二号拉杆的一端与顶部支杆的底部固定,二号拉杆的另一端与弧形杆半弧的1/3处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位虾棚,其特征在于:在养虾池本体相对的两顶部边沿上设有滑槽,所述大棚棚顶通过滑块置于滑槽内滑动而沿着养虾池本体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虾棚,其特征在于:在排污口上设有密封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05592.XU CN209677116U (zh) | 2018-12-14 | 2018-12-14 | 一种高位虾棚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05592.XU CN209677116U (zh) | 2018-12-14 | 2018-12-14 | 一种高位虾棚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677116U true CN209677116U (zh) | 2019-11-26 |
Family
ID=68596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10559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77116U (zh) | 2018-12-14 | 2018-12-14 | 一种高位虾棚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67711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81014A (zh) * | 2021-11-27 | 2022-02-25 | 湖南铠晖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大棚式的牛蛙养殖繁育设备 |
-
2018
- 2018-12-14 CN CN201822105592.XU patent/CN20967711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81014A (zh) * | 2021-11-27 | 2022-02-25 | 湖南铠晖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大棚式的牛蛙养殖繁育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18900B (zh) | 一种斑节对虾淡水养殖的苗种淡化方法 | |
CN108967085B (zh) | 一种稻田-南美白对虾异位生态养殖系统 | |
CN102124974B (zh) | 一种黄姑鱼人工育苗方法 | |
CN108244012B (zh) | 一种应用于池塘中的软性材料生态养殖系统及方法 | |
CN104273074A (zh) | 一种培育乌贼种苗的方法 | |
CN103875559A (zh) | 一种青虾的健康高产养殖方法 | |
CN109699549A (zh) | 一种具有生态协同作用的人工鱼礁装置 | |
CN112042570A (zh) | 一种池塘温棚高效加州鲈水花苗种培育驯化方法 | |
CN103004658A (zh) | 刺参育苗方法 | |
CN109349189A (zh) | 一种海浪驱动的贝类自动投喂养殖装置及养殖方法 | |
CN111248128A (zh) | 一种外循环的青虾养殖方法 | |
CN204762866U (zh) | 自净式循环水河蟹养殖系统 | |
CN104255671A (zh) | 褶皱臂尾轮虫人工水循环高产培育系统及培育方法 | |
CN105028337A (zh) | 一种钢架浮网水蛭高密度养殖方法 | |
CN209677116U (zh) | 一种高位虾棚 | |
CN206559930U (zh) | 一种箱式种养同体生态养殖浮床 | |
CN201379002Y (zh) | 一种适应于养殖池的动物的养殖系统 | |
CN104012456A (zh) | 一种鱼苗养殖池水循环系统 | |
CN208480491U (zh) | 一种生态一体的水产养殖专用场 | |
CN207574030U (zh) | 一种水下原位生态修复沉水水草培植装载系统 | |
CN202760008U (zh) | 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 | |
CN107232101B (zh) | 红线虫的养殖方法 | |
CN204670161U (zh) | 一种水产养殖全自动曝气增氧装置 | |
CN211241327U (zh) | 一种鱼虾蟹池塘养殖系统 | |
CN114651761A (zh) | 一种零换水南美白对虾小棚养殖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6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