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38912U - 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 - Google Patents

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38912U
CN201638912U CN2010201421147U CN201020142114U CN201638912U CN 201638912 U CN201638912 U CN 201638912U CN 2010201421147 U CN2010201421147 U CN 2010201421147U CN 201020142114 U CN201020142114 U CN 201020142114U CN 201638912 U CN201638912 U CN 2016389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body plate
plate
group
power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4211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明学
李军
Original Assignee
张天任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张天任 filed Critical 张天任
Priority to CN20102014211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389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389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3891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焊组盒,所述焊组盒的第一侧盒体板的两端活动连接于导向复位装置,与第一侧盒体板平行的第一隔板两端也连接于该导向复位装置,与端盒体板平行的第二隔板、以及端盒体板,其一端分别固联于第二侧盒体板后,依次活动连接第一隔板、第一侧盒体板;在第一侧盒体板的外侧设置有推动其移动的第一动力装置,在焊组盒上方的机架悬臂上设置有极群组下槽的第二动力装置;在焊组盒的底部设置有极群组下槽口,下槽口下方设置有电池壳体定位托板,所述定位托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动力装置。

Description

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尤其是蓄电池烧焊、以及下槽过程中的工装设备。
背景技术:
在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极群的烧焊,长期以来都是由人工将极群组向梳模里挤,挤到一定程度后,极群的正负极耳才能对上梳模的齿缝,然后再进行烧焊,待烧焊好后,再用人工将极群组放入电池壳体内(即下槽)。其耗费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不言而喻。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还在于:由于极群在烧焊过程中的受热膨胀,给下道工序的下槽带来困难;同时,在搬运下槽过程中常使极群组再次受到污染,以致影响电池寿命。此前,本申请人提交了三份专利申请,其中的两件专利号分别为“2010100181070、2010100181085”名称分别为“铅酸蓄电池极群烧焊气动装置、铅酸蓄电池极群烧焊装置”,这两份专利主要解决了烧焊过程中的极群压紧,可方便地将极群正负极耳对上梳模的齿缝,烧焊后的极群组能克服自身膨胀的缺陷等问题。但并未解决后续工序即:下槽操作效率低,极群组易受污染等问题。第三份专利号为“201010018109X”名称为“铅酸蓄电池烧焊、下槽一体化生产装置”,不仅可方便地将极群正负极耳对上梳模的齿缝,烧焊后的极群组能克服自身膨胀的缺陷等问题,而且下槽操作效率高,极群组不会被污染。但该装置存在着如下不足:一是将极群压紧的挤推板(中间挤推板)无复位功能,当再次向焊组盒内放极群时,首先要将挤推板复位,然后才能将极群放入焊组盒内,操作麻烦,且影响工作效率;二是压好的极群下槽时,电池壳体要从一个工位流转到另一个工位才能完成,存在着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三是将压好的极群推入下方电池槽的动力装置每完成一个动作后,则要用人工将其推开(让出下一步的操作空间),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可克服现有技术即极群烧焊、下槽一体化装置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焊组盒,所述焊组盒的第一侧盒体板的两端活动连接于导向复位装置,与第一侧盒体板平行的第一隔板两端也连接于该导向复位装置,与端盒体板平行的第二隔板、以及端盒体板,其一端分别固联于第二侧盒体板后,依次活动连接第一隔板、第一侧盒体板;
在第一侧盒体板的外侧设置有推动其移动的第一动力装置,在焊组盒上方的机架悬臂上设置有极群组下槽的第二动力装置;
在焊组盒的底部设置有极群组下槽口,下槽口下方设置有电池壳体定位托板,所述定位托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动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焊组盒设置于机架的操作平台上,所述焊组盒的下槽口设置于操作平台相应位置(焊组盒可以无底板)。
所述导向复位装置由导向杆、套体、复位弹簧构成,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导向杆与套体之间,所述焊组盒的第一侧盒体板的两端活动连接于导向杆,第一隔板两端固联于套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悬臂通过直立杆连接于机架,悬臂活动连接于直立杆的上端。悬臂上还设置有推动第二动力装置移动的第四动力装置。
所述动力装置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实用新型将焊组盒的第一侧盒体板(相当于本申请人另一专利申请中的第一挤推板)活动连接于复位导向装置的导向杆,又将与其平行的第一隔板(相当于第二挤推板)固联于导向装置的套体,并在套体内设置有弹簧,当完成极群压紧的动力装置撤离后,在弹簧作用下,该侧盒体板、以及第一隔板自动复位。
二、本实用新型在一个焊组盒内,通过间隔、轮流在隔腔内放置极群(便于放梳模烧焊),即可将两次压好的极群,先后分别放入焊组盒下方的电池壳体相应槽中,在一个工位就能完成下槽,无需移动电池壳体,工作效率高。
三、本实用新型将推动极群下槽的动力装置设置于可旋转的悬臂上,且在悬臂上设置有该动力装置的推动动力,因此,可以根据设定、或按动按钮实现该动力装置的移动,将焊组盒内的极群推入下方的槽内。不用时,手推悬臂转动90度角,让其移离焊组盒的上方,使下一步骤的操作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示意图(其中的悬臂逆时针水平旋转90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操作平台2上的焊组盒3,所述焊组盒3的第一侧盒体板31的两端活动连接于导向复位装置4的导向杆40(可以在两端设置孔,所述孔套于导向杆),与第一侧盒体板31平行的第一隔板32两端固联于导向杆40所设置的套体41,导向杆与套体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42。
仍如图1、2所示,与端盒体板33平行的第二隔板34、以及端盒体板33,其一端分别固联于第二侧盒体板31后,依次活动连接第一隔板32、第一侧盒体板31。所述第二隔板34、以及端盒体板33与第一隔板32、侧盒体板31的活动连接,是第一隔板32、第一侧盒体板31上设置有与第二隔板34、以及端盒体板33相匹配的孔,第二隔板34、以及端盒体板33分别从孔中向外伸出。在本实施例中,共设置有五块第二隔板34,将焊组盒隔成六个腔(第二隔板34可根据需要设置)。
在第一侧盒体板31的外侧设置有推动其移动的第一动力装置5,在焊组盒3上方的机架悬臂11上设置有极群组下槽的第二动力装置6(悬臂11上设置有第二动力装置6的移动轨道61)。所述悬臂11上设置有推动第二动力装置6移动的第四动力装置10。所述悬臂11通过直立杆12连接于机架,悬臂11活动连接于直立杆12的上端(可用轴承连接)。悬臂11设置有转动90度角的定位销14。
所述焊组盒3无底板,焊组盒3底部的操作平台2上设置有下槽口,下槽口下方设置有电池壳体定位托板7,所述定位托板7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动力装置8。
在焊组盒3与操作平台2之间设置有托板9,所述托板9上间隔设置有与下槽口匹配的挡板92(呈叉齿装),托板9一侧设置有拨动手柄91。
在机架一侧设置有电池流转平台13。
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
如图1、2所示,将托板9从第二侧盒体板31设置的插口插入,其挡板92挡于将要放入极群的操作平台2的下槽口上,然后将极群间隔放入焊组盒的h1-1,h1-2,h3-1,h3-2,h5-1,h5-2隔腔内,接着启动第一动力装置5,第一动力装置5推动第一侧盒体板31、并通过导向复位装置4带动第一隔板32向第二侧盒体板31方向移动,将极群组按电池壳内腔尺寸的压缩比要求压紧。然后,将带导向槽的梳模和压条安装好,进行烧焊,待烧焊好后,取出梳模和压条。通过拨动手柄91使托板9移位,其挡板让开h1-1,h1-2,h3-1,h3-2,h5-1,h5-2隔腔下方的下槽口,再挡于h2-1,h2-2,h4-1,h4-2,h6-1,h6-2隔腔下方的下槽口。将电池壳体放入定位托板7上,启动定位托板7下方的第三动力装置8,使电池壳体的槽口接近操作平台2的下槽口,将悬臂逆时针水平旋转90度,再启动第四动力装置10将第二动力装置6推移至设定位置(如图1所示),然后启动第二动力装置6将极群推入电池壳体的相应腔内。再将极群放入焊组盒的h2-1,h2-2,h4-1,h4-2,h6-1,h6-2隔腔内,重复上述操作后,将经过压紧的极群放入电池壳体剩余的空腔即可。

Claims (9)

1.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上的焊组盒(3),所述焊组盒(3)的第一侧盒体板(31)的两端活动连接于导向复位装置(4),与第一侧盒体板(31)平行的第一隔板(32)两端连接于导向复位装置(4),与端盒体板(33)平行的第二隔板(34)、以及端盒体板(33),其一端分别固联于第二侧盒体板(31)后,依次活动连接第一隔板(32)、第一侧盒体板(31);
在第一侧盒体板(31)的外侧设置有推动其移动的第一动力装置(5),在焊组盒(3)上方的机架悬臂(11)上设置有极群组下槽的第二动力装置(6);
在焊组盒(3)的底部设置有极群组下槽口,下槽口下方设置有电池壳体定位托板(7),所述定位托板(7)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动力装置(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组盒(3)设置于操作平台(2)上,焊组盒(3)底部的下槽口也设置于操作平台(2)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其特征在于:焊组盒(3)与操作平台(2)之间设置有托板(9),所述托板(9)上间隔设置有与下槽口匹配的挡板,托板(9)一侧设置有拨动手柄(9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34)、以及端盒体板(33)与第一隔板(32)、第一侧盒体板(31)的活动连接,是第一隔板(32)、第一侧盒体板(31)上设置有与第二隔板(34)、以及端盒体板(33)相匹配的孔,第二隔板(34)、以及端盒体板(33)从孔中向外伸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复位装置(4)由导向杆(40)、套体(41)、复位弹簧(42)构成,所述复位弹簧(42)设置于导向杆与套体之间,所述焊组盒(3)的第一侧盒体板(31)的两端活动连接于导向杆(40),第一隔板(32)两端固联于套体(4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11)通过直立杆(12)连接于机架,悬臂(11)活动连接于直立杆(12)的上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其特征在于:悬臂(11)上还设置有推动第二动力装置(6)移动的第四动力装置(10),以及第二动力装置(6)移动的轨道。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气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其特征在于:在机架一侧设置有电池流转平台(13)。
CN2010201421147U 2010-03-22 2010-03-22 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389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421147U CN201638912U (zh) 2010-03-22 2010-03-22 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421147U CN201638912U (zh) 2010-03-22 2010-03-22 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38912U true CN201638912U (zh) 2010-11-17

Family

ID=43083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42114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38912U (zh) 2010-03-22 2010-03-22 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3891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4286A (zh) * 2010-03-22 2010-09-15 张天任 一种蓄电池极群烧焊、下槽一体机
CN103985897A (zh) * 2014-05-15 2014-08-13 天能电池(芜湖)有限公司 一种下槽机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4286A (zh) * 2010-03-22 2010-09-15 张天任 一种蓄电池极群烧焊、下槽一体机
CN101834286B (zh) * 2010-03-22 2012-07-11 张天任 一种蓄电池极群烧焊、下槽一体机
CN103985897A (zh) * 2014-05-15 2014-08-13 天能电池(芜湖)有限公司 一种下槽机系统
CN103985897B (zh) * 2014-05-15 2016-03-09 天能电池(芜湖)有限公司 一种下槽机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92207U (zh) 一种自动整耳、入槽多工位一体机
CN101834286B (zh) 一种蓄电池极群烧焊、下槽一体机
CN101745771A (zh) 铅酸蓄电池极群烧焊装置
CN101764265A (zh) 铅酸蓄电池极群烧焊气动装置
CN209077511U (zh) 一种便于更换模具的电器触头生产用冲床
CN201638912U (zh) 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
CN108637538B (zh) 一种锂电池极板焊接模具
CN201829565U (zh) 自动化纽扣电池组装设备
CN107931576B (zh) 一种全自动铅蓄电池铸焊装置
CN210224194U (zh) 一种扣式电池的组装和封口装置
CN101901890B (zh) 12v20ah铅酸蓄电池极群烧焊、下槽一体化手动生产装置
CN112091611B (zh) 一种电池自动点焊装置
CN103618117A (zh) 自动入槽机
CN101847757A (zh) 铅酸蓄电池烧焊、下槽一体化生产装置
CN210245655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组装用封装设备
CN109732242B (zh) 一种蓄电池极柱焊接自动紧固校准对接装置
CN115716550B (zh) 一种多无人机轮换充电设备及充电方法
CN216773301U (zh) 一种电芯压紧装置
CN207765572U (zh) 高稳定叠片装置
CN211192827U (zh) 钥匙挂坠组装机
CN207563721U (zh) 一种全自动铅蓄电池铸焊装置
CN108550786A (zh) 一种锂电池极板焊接工艺
CN215299329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的入槽设备
CN211101027U (zh) 一种自动化方便更换的金属制品加工冲压模具
CN219576175U (zh) 一种尾插内芯装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71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