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34629U - 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34629U
CN201634629U CN2010201175068U CN201020117506U CN201634629U CN 201634629 U CN201634629 U CN 201634629U CN 2010201175068 U CN2010201175068 U CN 2010201175068U CN 201020117506 U CN201020117506 U CN 201020117506U CN 201634629 U CN201634629 U CN 2016346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tank
tar
heating
tank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1750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ANGRUI XINYUAN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邹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邹炎 filed Critical 邹炎
Priority to CN20102011750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346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346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3462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熔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包括两个通过管路连通的第一加热罐和第二加热罐,第一加热罐和第二加热罐的顶部设有焦油沥青投加口,第一加热罐和第二加热罐的内部都设有网筛和电加热棒,管路包括主管路、第一进料管路、第二进料管路、第一回流管路、第二回流管路和出料管路,其中,主管路的一端连通焦油罐,主管路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进料管路与设在第一加热罐上部的第一进料口连通,出料管路与设在第二加热罐下部的出料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单罐相比,本实用新型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运行可靠,加热过程长,沥青熔化效果好,与焦油混合均匀,产量大。

Description

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熔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活性炭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吸附剂,它是利用木炭、竹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作为原料,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制造而成,具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双重特性,可以有选择的吸附气相、液相中的各种物质,以达到脱色精制、消毒除臭和去污提纯等目的。在制备活性炭的过程中,常常用沥青和焦油的混合物来作为粘合剂,在制备时,一般的设备都是用单罐式焦油沥青熔化装置,采用明火加热,其缺点是加热不均匀,易产生局部沸腾、飞溅等危险性情况,同时,被熔化的沥青局部温度过高,易使沥青炭化,影响沥青的分散质量,整个装置运行不稳定,焦油和沥青混合不均匀,产量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使焦油和沥青充分混合、运行可靠,产量大的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包括两个通过管路连通的第一加热罐和第二加热罐,所述第一加热罐的顶部设有焦油沥青投加口,第二加热罐的顶部设有焦油沥青投加口,第一加热罐和第二加热罐罐体的内部都设有粗网筛和电加热棒,所述的管路包括主管路、第一进料管路、第二进料管路、第一回流管路、第二回流管路和出料管路,其中,主管路的一端连通焦油罐,主管路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进料管路与设在第一加热罐上部的第一进料口连通,第二进料管路的一端并联在主管路上,第二进料管路的另一端与设在第二加热罐上部的第二进料口连通,出料管路与设在第二加热罐下部的出料口连通,第一回流管路的一端与主管路连通,第一回流管路的另一端与设在第一加热罐下部的第一回流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回流管路的一端与出料管路相连通,第二回流管路的另一端与设在第一加热罐的中部的第二回流口连通;所述主管路上设有焦油泵和第一节门,第一进料管路上设有第三节门,第二进料管路上设有第四节门,第一回流管路上设有第五节门和第二节门,第二回流管路上设有第六节门,出料管路上设有第七节门。
本实用新型的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所述主管路、第一进料管路、第二进料管路、第一回流管路、第二回流管路和出料管路的外部都设有电加热套管。
本实用新型的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所述电加热棒的顶端露出在加热罐罐体的顶部,电加热棒下端穿过网筛并伸入加热罐罐体的中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所述粗网筛或隔栅设置在第一加热罐和第二加热罐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所述主管路上设有细网筛,细网筛设置在焦油泵的上游。
本实用新型的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所述第一回流管路的底端设有管路低位排空阀。
本实用新型的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所述第一加热罐和第二加热罐的底端都设有应急卸料管,其中,第一加热罐底端的应急卸料管上设有第八节门,第二加热罐的应急卸料管上设有第九节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单罐式焦油沥青熔化器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加热过程长,沥青熔化效果好,与焦油混合均匀,产量大。
管路上设有的电加热套管不仅可以补充加热,还能有效的保温,罐内设置的粗网筛或格栅,目的是为了承托大块的沥青,以避免在其熔融前进入焦油泵,主管路上设置的细网筛主要是为了保护焦油泵,以防石子、土渣等杂质进入管道,损坏焦油泵,同时,可改进沥青与焦油的混合效果;罐体底部的应急卸料口可做排污和紧急卸料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包括两个通过管路连通的第一加热罐1和第二加热罐2,所述第一加热罐1的顶部设有焦油沥青投加口3,第二加热罐2的顶部设有焦油沥青投加口3’,第一加热罐1和第二加热罐2罐体的内部都设有粗网筛或隔栅17和电加热棒4,第一加热罐1的顶部设有沥青投加口3,第一加热罐1和第二加热罐2的内部都设有粗网筛或隔栅17,粗网筛或隔栅17设置在加热罐罐体的中部,第一加热罐1和第二加热罐2的内部分别插接有两根电加热棒4,两根电加热棒4的顶端都露出在加热罐罐体的顶部,两根电加热棒4下端穿过网筛并伸入加热罐罐体的中下部。
管路包括主管路5、第一进料管路6、第二进料管路7、第一回流管路8、第二回流管路14和出料管路9,主管路5上设有细网筛18,细网筛18设置在焦油泵19的上游,主管路5的一端连通焦油罐,主管路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进料管6路与设在第一加热罐1上部的第一进料口10连通,第二进料管路7的一端并联在主管路5上,第二进料管路7的另一端与设在第二加热罐2上部的第二进料口11连通,出料管路9与设在第二加热罐2下部的出料口12连通,第一回流管路8的一端与主管路5连通,第一回流管路8的另一端与设在第一加热罐1下部的第一回流口13相连通,第二回流管路14的一端与出料管路9相连通,第二回流管路14的另一端与设在第一加热罐1的中部的第二回流口15连通。
主管路5、第一进料管路6、第二进料管路7、第一回流管路8、第二回流管路14和出料管路9上都设有电加热套管16,在主管路5上设有焦油泵19和第一节门20,第一回流管路8的底端设有管路低位排空阀31,第一进料管路6上设有第三节门21,第二进料管路7上设有第四节门22,第一回流管路8上设有第五节门23和第二节门24,第二回流管路14上设有第六节门25,出料管路9上设有第七节门26,第一加热罐1底端的应急卸料管27上设有第八节门28,第二加热罐2的应急卸料管29上设有第九节门30。
本实用新型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打开第一节门20和第三节门21,预热管路,用焦油泵将焦油罐内的焦油先打入第一加热罐1内,待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关闭焦油泵、第一节门20和第三节门21,打开插接在第一加热罐1内部的两根加热棒,使内部的焦油受热,往第一加热罐1上部的沥青投加口3投加沥青,待沥青融化后,打开第二节门24、第五节门23、第四节门22、第六节门25和焦油泵,关闭其他节门,打开插接在第二加热罐2内部的两根加热棒,将沥青和焦油的混合物打入第二加热罐2内,沥青和焦油的混合物经第六节门25回流至第一加热罐1内,构成循环,使用焦油和沥青的混合物时,从第七节门26接取,第八节门28和第九节门30仅做排污和应急卸料时使用。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通过管路连通的第一加热罐(1)和第二加热罐(2),所述第一加热罐(1)的顶部设有焦油沥青投加口(3),第二加热罐(2)的顶部设有焦油沥青投加口(3’),第一加热罐(1)和第二加热罐(2)罐体的内部都设有粗网筛或隔栅(17)和电加热棒(4),所述的管路包括主管路(5)、第一进料管路(6)、第二进料管路(7)、第一回流管路(8)、第二回流管路(14)和出料管路(9),其中,主管路(5)的一端连通焦油罐,主管路(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进料管路(6)与设在第一加热罐(1)上部的第一进料口(10)连通,第二进料管路(7)的一端并联在主管路(5)上,第二进料管路(7)的另一端与设在第二加热罐(2)上部的第二进料口(11)连通,出料管路(9)与设在第二加热罐(2)下部的出料口(12)连通,第一回流管路(8)的一端与主管路(5)连通,第一回流管路(8)的另一端与设在第一加热罐(1)下部的第一回流口(13)相连通,所述第二回流管路(14)的一端与出料管路(9)相连通,第二回流管路(14)的另一端与设在第一加热罐(1)的中部的第二回流口(15)连通;所述主管路(5)上设有焦油泵(19)和第一节门(20),第一进料管路(6)上设有第三节门(21),第二进料管路(7)上设有第四节门(22),第一回流管路(8)上设有第五节门(23)和第二节门(24),第二回流管路(14)上设有第六节门(25),出料管路(9)上设有第七节门(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路(5)、第一进料管路(6)、第二进料管路(7)、第一回流管路(8)、第二回流管路(14)和出料管路(9)的外部都设有电加热套管(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棒(4)的顶端露出在加热罐罐体的顶部,电加热棒(4)下端穿过网筛并伸入加热罐罐体的中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网筛或隔栅(17)设置在第一加热罐(1)和第二加热罐(2)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路(5)上设有细网筛(18),细网筛(18)设置在焦油泵(19)的上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流管路(8)的底端设有管路低位排空阀(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罐(1)和第二加热罐(2)的底端都设有应急卸料管,其中,第一加热罐(1)底端的应急卸料管(27)上设有第八节门(28),第二加热罐(2)的应急卸料管(29)上设有第九节门(30)。
CN2010201175068U 2010-02-23 2010-02-23 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346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175068U CN201634629U (zh) 2010-02-23 2010-02-23 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175068U CN201634629U (zh) 2010-02-23 2010-02-23 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34629U true CN201634629U (zh) 2010-11-17

Family

ID=43079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17506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34629U (zh) 2010-02-23 2010-02-23 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3462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9049A (zh) * 2011-09-01 2012-02-22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沥青加热装置以及沥青搅拌设备
WO2013029269A1 (zh) * 2011-09-01 2013-03-07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沥青加热装置以及沥青搅拌设备
CN110396421A (zh) * 2019-08-19 2019-11-01 七台河宝泰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改制沥青塔管道结焦与堵塞管道的预防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9049A (zh) * 2011-09-01 2012-02-22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沥青加热装置以及沥青搅拌设备
WO2013029269A1 (zh) * 2011-09-01 2013-03-07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沥青加热装置以及沥青搅拌设备
CN102359049B (zh) * 2011-09-01 2013-03-27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沥青加热装置以及沥青搅拌设备
CN110396421A (zh) * 2019-08-19 2019-11-01 七台河宝泰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改制沥青塔管道结焦与堵塞管道的预防装置及方法
CN110396421B (zh) * 2019-08-19 2024-02-02 七台河宝泰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改质沥青塔管道结焦与堵塞的预防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3347554C2 (de) Verfahren zur Gewinnung von verwertbarem Gas aus Müll durch Pyrolyse und Vorrichtung zum Durchführen des Verfahrens
CN201634629U (zh) 双罐式焦油沥青加热系统
JP7080431B1 (ja) 有機塩素農薬汚染場所の土壌修復装置および修復方法
WO2014198180A1 (zh) 有机物料干馏裂解气化炉、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04761538A (zh) 水蒸气蒸馏及酸吸收提取烟碱的方法
CN203593726U (zh) 有机物料处理系统
CN109013686B (zh) 一种受有机物污染土壤的土壤修复装置
CN201634628U (zh) 单罐式焦油沥青熔化器
CN206483805U (zh) 一种污泥微波气化残渣靶向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系统
CN109158310A (zh) 一种可对油渣进行分离的环保型炼油装置
CN103881739B (zh) 有机物料干馏裂解气化炉
CN210875218U (zh) 一种基于电磁驱动的石油隔离液生产用液体物料混合设备
CN209555152U (zh) 一种含油污泥的预处理装置
CN113736496A (zh) 有机废弃物干燥热解炭化制粉系统、方法及传热传质球
CN203245178U (zh) 环保煤焦油渣处理系统
CN204981759U (zh) 一种煤焦油泥中煤焦油回收系统
CN209271178U (zh) 一种用于高纯异丁烷生产的无机硫脱除装置
CN215103029U (zh) 一种石油提炼后沥青处理设备
CN208852487U (zh) 一种刺梨类精滤用漏斗固定装置
CN207313559U (zh) 利用颗粒炭以可再生的方式处理油脂的系统
CN102151413B (zh) 一种褐煤醇解热溶物的分离设备及方法
CN207685057U (zh) 一种光伏发电式畜牧业污水处理装置
CN206814556U (zh) 一种电催化氧化反应器
CN105861018B (zh) 废塑料炼油装置
CN205340824U (zh) 一种粉末状活性炭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ANGZHOU JI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OU YAN

Effective date: 201207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101 CHAOYANG, BEIJING TO: 213000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723

Address after: 213000, No. 178-59, new East Road, New Gate Street, bell tower area, Jiangsu, Changzhou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Ji Ji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01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Road No. 19 Xiao Ying Yu building 311 room

Patentee before: Zou Ya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KANGRUI XINYUAN PURIFYING TECHNOLOGY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ANGZHOU JIJI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8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13000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TO: 100084 HAIDIAN,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808

Address after: 100084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Shuguang garden Wang Shan Yuan Building 1 02B

Patentee after: BEIJING KANGRUI XINYUAN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3000, No. 178-59, new East Road, New Gate Street, bell tower area, Jiangsu, Changzhou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Ji Ji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