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16616U - 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616616U CN201616616U CN2009202775767U CN200920277576U CN201616616U CN 201616616 U CN201616616 U CN 201616616U CN 2009202775767 U CN2009202775767 U CN 2009202775767U CN 200920277576 U CN200920277576 U CN 200920277576U CN 201616616 U CN201616616 U CN 2016166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oil
- motor
- hydraulic
- pu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是用一个泵同时控制两个相互并联的液压马达,每个马达至少各连接有工作阀组、溢流阀和两个补油阀,其中:马达的进油口通过工作阀组与泵的出油口连接,马达的回油口通过工作阀组与泵的回油口连接;马达的回油口还通过溢流阀与系统排油口连接;马达的进油口、回油口各通过一个补油阀与系统补油油路连接。本实用新型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可提高其系统保压性,加强安全性,并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施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多由板式安装阀组成,需要使用许多接头和油管来实现系统连接,因此管路庞杂,系统内泄较大,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并且没有张力保持时保压功能,会因马达内泄而引起“跑线”,并在紧急状况时无法使马达急停,从而造成马达甚至整个系统的损坏。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研制一种可提高保压性,加强安全性,又可提高工作效率的新型的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是本领域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提高其系统保压性,加强安全性,并提高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是用一个泵同时控制两个相互并联的液压马达,每个马达至少各连接有工作阀组、溢流阀和两个补油阀,其中:马达的进油口通过工作阀组与泵的出油口连接,马达的回油口通过工作阀组与泵的回油口连接;马达的回油口还通过溢流阀与系统排油口连接;马达的进油口、回油口各通过一个补油阀与系统补油油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的工作阀组包括一个两位三通电磁阀和三个受控于该两位三通电磁阀的先导控制单向阀,马达的进油口通过两个先导控制单向阀连接于泵的出油口,马达的回油口通过第三个先导控制单向阀连接于泵的回油口。
本实用新型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还包括维持补油油路压力稳定的背压阀。
本实用新型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所述的补油阀、背压阀为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还包括控制两个马达同步运作的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所述的系统排油口还通过过滤器和冷却器与补油油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还包括控制溢流阀的系统调压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调压电磁阀的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补油油路上。
本实用新型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所述的泵是闭式变量柱塞泵。
本实用新型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还包括直接连接马达进油口与泵出油口的两位两通电磁阀,以及通过减压阀与泵连接、控制泵的变量缸的电磁换向阀。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通过强制补油提高了张力保持时系统的保压功能,不仅没有增加成本,而且降低了系统内泄,提高了系统效率,更好地实现了对张力轮的控制,改善了设备在张力工况时发生“跑线”的问题,并通过压力传感器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即使在背压阀失效时,也能有效地提供保护。
附图说明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是用一个泵1同时控制两个相互并联的液压马达2、2’,每个马达至少各连接有工作阀组、溢流阀和两个补油阀。
其中,马达2的进油口21通过工作阀组与泵1的出油口11连接;马达2的回油口22通过工作阀组与泵1的回油口12连接;马达2的进油口21还通过溢流阀31与系统排油口5连接;马达2的进油口21通过补油阀32、马达的回油口22通过补油阀33与系统补油油路连接。马达2’与各元件的连接关系同上,其进油口21’与泵出油口11连接,并通过溢流阀31’与系统排油口5连接,通过补油阀32’与系统补油油路连接;回油口22’与泵回油口12连接,并通过补油阀33’与系统补油油路连接。
控制马达2的工作阀组可由一个两位三通电磁阀41和三个受控于该两位三通电磁阀41的先导控制单向阀42、43、44组成。马达进油口21通过先导控制单向阀42、43连接于泵出油口11,马达回油口22通过先导控制单向阀44连接于泵回油口12。马达2’与马达2的工作阀组在组成和连接关系上相同,包括两位三通电磁阀41’和先导控制阀单向阀42’、43’、44’。
较佳的,可在系统补油油路上设置维持补油油路压力稳定的背压阀34,补油阀32、32’、33、33’和背压阀34均可选用单向阀。
可增设电磁阀35,以控制两个马达在同一压力下同步运作。系统排油口5还可通过过滤器6和冷却器7与补油油路连接。
增设系统调压电磁阀36、36’,以分别控制溢流阀31、31’,在反牵和张力工况时对系统进行自动调压。
在补油油路上设置压力传感器8,在背压阀34失效时,压力传感器8控制系统调压电磁阀36、36’,建立起系统最高压力而提供切断压力的信号。
泵1优选闭式变量柱塞泵,并可为系统增设两位两通电磁阀37、37’、减压阀38和电磁换向阀39。两位两通电磁阀37与先导控制单向阀42、43并联,直接连接马达进油口21与泵出油口11,两位两通电磁阀37’的设置与两位两通电磁阀37相同,都是用于建立补油旁路。电磁换向阀39通过减压阀38与泵1连接,用于控制闭式泵的变量缸。
在反牵工况时,油液经过泵的出油口11后,分成两路分别去控制两个马达。以马达2为例来说,两位三通电磁阀41得电后,先导控制单向阀42、43、44被打开,油液进入马达进油口21,并从出油口22出来后回到泵的回油口12。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系统调压电磁阀36控制溢流阀31,以此调整反牵的系统压力。马达2’的控制方式同上,并可以通过对电磁阀35的控制实现两个马达在同一个压力下同步工作。
当送线工况时,油液变为自泵回油口12流出,然后分成两路分别去控制两个马达。以马达2为例来说,两位三通电磁阀41得电后,先导控制单向阀42、43、44被打开,油液进入马达回油口22后,从进油口21出来并回到泵的出油口11,实现送线。对马达2’的控制过程与马达2相同。
在张力工况时,两位三通电磁阀41、41’断电,先导控制单向阀42、43、44、42’、43’、44’关闭,泵1的补油无法传递到马达,这时马达在牵引力的作用下从系统补油油路吸取经过冷却的油液。冷却油通过补油阀33、33’分别补给两个马达的回油口,经过马达的油液从进油口出来,经由溢流阀31、31’调控系统压力,溢流后的油液通过系统排油口5进入过滤器5,再经过冷却器7冷却后重新进入系统。与此同时通过补油阀32、32’分别补油到马达的另外一侧,即进油口,以防止因马达两侧补油不平衡,造成的系统不稳定。在此过程中,背压阀34起到背压稳定补油的作用,一旦背压阀34失效,压力传感器8感应到相应的信号后,驱动系统调压电磁阀36、36’换向,建立起系统最高压力,以形成最大阻力,防止马达超速。同时,泵1中的油液还经由油口13进入减压阀38,再经电磁换向阀39进入闭式泵的变量控制油口14,来控制闭式泵的变量缸,进而使泵偏离中位,形成一定的流量,这部分流量会经由两位两通电磁阀37、37’强行补到两个马达的进油口,补充由于马达内泄造成的油液损失,从而使马达平稳保压,并通过电磁阀35实现两个马达2的同步强行补油。本实用新型还可根据实际需要,为其它辅助系统预留多个系统回油口,以补充张力工况时所需要油液。
本实用新型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能够保证两个张力轮单独工作或同步工作,并对两个马达采用强制补油,能够保证在需要张力保持时,不会因为马达内泄而跑线,还可通过压力传感器的背压检测功能,避免了因为背压阀失效而造成马达或设备的损坏,所采用的系统集成设计,把主系统集成在一个阀块里面,减少了近一半的接头和油管,使布管更加顺畅,检修方便,成本降低10%,减少了系统内泄,提高了系统效率,更适于广泛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是用一个泵同时控制两个相互并联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每个马达至少各连接有工作阀组、溢流阀和两个补油阀,其中:
马达的进油口通过工作阀组与泵的出油口连接,马达的回油口通过工作阀组与泵的回油口连接;
马达的回油口还通过溢流阀与系统排油口连接;
马达的进油口、回油口各通过一个补油阀与系统补油油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阀组包括一个两位三通电磁阀和三个受控于该两位三通电磁阀的先导控制单向阀,马达的进油口通过两个先导控制单向阀连接于泵的出油口,马达的回油口通过第三个先导控制单向阀连接于泵的回油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维持补油油路压力稳定的背压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油阀、背压阀为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两个马达同步运作的电磁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排油口还通过过滤器和冷却器与补油油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溢流阀的系统调压电磁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调压电磁阀的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补油油路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是闭式变量柱塞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接连接马达进油口与泵出油口的两位两通电磁阀,以及通过减压阀与泵连接、控制泵的变量缸的电磁换向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2775767U CN201616616U (zh) | 2009-12-23 | 2009-12-23 | 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2775767U CN201616616U (zh) | 2009-12-23 | 2009-12-23 | 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616616U true CN201616616U (zh) | 2010-10-27 |
Family
ID=43002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27757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16616U (zh) | 2009-12-23 | 2009-12-23 | 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616616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14687A (zh) * | 2015-08-19 | 2015-12-02 | 江苏大学 | 一种多液动蝶阀启闭控制液压控制系统 |
CN105697440A (zh) * | 2014-11-25 | 2016-06-22 | 宜兴市博宇电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防止跑线液压张力机 |
CN111478427A (zh) * | 2020-04-28 | 2020-07-31 |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张力机防跑线应急系统 |
CN114314183A (zh) * | 2021-12-19 | 2022-04-12 | 宜兴市博宇电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功率可控的新能源张力机 |
-
2009
- 2009-12-23 CN CN2009202775767U patent/CN20161661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97440A (zh) * | 2014-11-25 | 2016-06-22 | 宜兴市博宇电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防止跑线液压张力机 |
CN105697440B (zh) * | 2014-11-25 | 2018-05-25 | 宜兴市博宇电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防止跑线液压张力机 |
CN105114687A (zh) * | 2015-08-19 | 2015-12-02 | 江苏大学 | 一种多液动蝶阀启闭控制液压控制系统 |
CN111478427A (zh) * | 2020-04-28 | 2020-07-31 |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张力机防跑线应急系统 |
CN114314183A (zh) * | 2021-12-19 | 2022-04-12 | 宜兴市博宇电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功率可控的新能源张力机 |
CN114314183B (zh) * | 2021-12-19 | 2024-05-14 | 宜兴市博宇电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功率可控的新能源张力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29328B (zh) | 一种多泵合流的车辆机械节能液压系统 | |
CN201363332Y (zh) | 大惯量变频容积旁路节流调速系统 | |
CN109139895A (zh) | 一种双泵供油及润滑冷却系统 | |
CN104163385B (zh) | 一种绞车液压控制系统 | |
CN205207303U (zh) | 储缆绞车液压系统 | |
CN101260938A (zh) | 汽车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液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1616616U (zh) | 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 | |
CN202833365U (zh) | 液压源回路节能控制系统 | |
CN102734241B (zh) | 开闭式液压系统及工程机械 | |
CN212672375U (zh) | 一种油源装置及汽车 | |
CN206668647U (zh) | 液压系统及具有其的作业机械 | |
CN202579472U (zh) | 一种补油冷却系统 | |
CN103233927B (zh) | 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和液压塔机 | |
CN205063484U (zh) | 液压式立体车库液控系统 | |
CN208778373U (zh) | 多挡自动变速器液压系统 | |
CN218882981U (zh) | 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 | |
CN208651322U (zh) | 一种大坝摊铺机螺旋分料闭式液压系统 | |
CN103316799B (zh) | 高压水利喷射系统 | |
CN204284034U (zh) | 泵车用闭式油泵装置及具有其的泵车闭式液压系统 | |
CN203229324U (zh) | 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和液压塔机 | |
CN113915262B (zh) | 一种新型的制动与风扇驱动系统和驱动方法 | |
CN202090904U (zh) | 水平定向钻机阀控自动合流液压系统 | |
CN205937790U (zh) |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换挡控制系统 | |
CN210164706U (zh) | 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设备 | |
CN110230611B (zh) | 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27 Termination date: 2012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