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61382U - 导电端子 - Google Patents

导电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61382U
CN201561382U CN2009202048300U CN200920204830U CN201561382U CN 201561382 U CN201561382 U CN 201561382U CN 2009202048300 U CN2009202048300 U CN 2009202048300U CN 200920204830 U CN200920204830 U CN 200920204830U CN 201561382 U CN201561382 U CN 2015613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ig arm
conducting terminal
fluorescent tube
pin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0483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旺昆
韦冠仰
林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20483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613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613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6138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ng Device With Hol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导电端子,包括一本体、相对设置的二连接部、二前夹臂、二后夹臂、固定部及接脚部,其中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本体,二前夹臂分别连接于二连接部且位于本体的一侧,二后夹臂分别连接于二连接部且位于本体以及二前夹臂之间。二前夹臂用以夹持一灯管,二后夹臂用以夹持且电性连接灯管的电极,接脚部与固定部连接于本体,其中接脚部位于二前夹臂的下方。

Description

导电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端子,特别涉及一种不需要焊接就可以固定夹持灯管及其电极的导电端子。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资讯、通信、消费性产品之中。但是,由于液晶显示面板中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此,为达到显示效果,需给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在现有技术中,具有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面板为众所周知的事,其功能在于向液晶显示器面板提供辉度充份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
一般背光模组的设计,在背板的一侧间隔设置数条灯管,灯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一连接器上,而连接器则设置于背板上。由于灯管结构较为脆弱,稍微对其玻璃管施加压力时,很容易造成毁损。在进行装配作业时,必须避免对于玻璃管施加过大的压力。此外,对使用灯管的液晶显示器进行维护时,亦必须小心接触避免破损。
因此一般必须通过连接器的辅助才能将灯管固定于背光模组上,现有的灯管连接器由一具有开口的绝缘本体以及设置于开口内的一对可挠性的导电弹片所组成,且在灯管两端先套设一金属壳套,再将金属壳套挤压而插入导电弹片之间的缝隙,通过导电弹片的弹性回复力来挟持金属壳套达到固定灯管的目的,并且,在上述金属壳套的一端与灯管电极之间,一般还会利用焊接加工的方式在金属壳套与灯管电极之间形成固定接合,以防止金属壳套与灯管电极之间发生电性接触不良。
然而,此种连接器的结构缺点在于必需要先在灯管两端套上金属壳套,且要利用焊接方式使金属壳套与灯管电极之间形成固定接合,之后才能与连接器的导电弹片互相搭接,如此制程不但使得生产的时间与成本增加,而且生产良率亦会同时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其利用二前夹臂与二后夹臂的结构设计,可直接容置灯管的一端以及电性连接灯管的电极,从而使灯管与导电端子达到稳定的电性连接状态,提高产品良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
一本体;
相对设置的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该本体;
相对设置的二前夹臂分别连接于该二连接部且位于该本体的一侧,其中该二前夹臂用以夹持一灯管;
相对设置的二后夹臂分别连接于该二连接部且位于该本体以及该二前夹臂之间,且该二前夹臂与该二后夹臂之间呈前后相对设置,其中该二后夹臂用以夹持且电性连接该灯管的电极;
一固定部连接于该本体;以及
一接脚部连接于该本体,其中该接脚部位于该二前夹臂的下方。
该本体、该二连接部、该二前夹臂、该二后夹臂、该固定部以及该接脚部为一体成形的弹片结构。
该二前夹臂之间形成一可容置夹持该灯管的容置空间,该二后夹臂之间形成一可容置夹持该灯管的电极的孔洞以及连通至该孔洞的一通道,该容置空间的中心方向与该孔洞的中心方向呈同轴向。
该通道的宽度小于该灯管的电极的直径大小。
该孔洞的宽度小于该灯管的电极的直径大小。
该接脚部包含至少一上接脚以及至少一下接脚,该上接脚与该下接脚呈上下相对设置。
该固定部包含至少一上固定片以及至少一下固定片,该上固定片与该下固定片呈上下相对设置。
每一该二后夹臂上设有一干涉部。
每一该二前夹臂上设有一凸出部。
该固定部位于该二前夹臂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导电端子,其利用二前夹臂与二后夹臂的结构设计,可直接容置灯管的一端以及电性连接灯管的电极,如此使得灯管连接器不需要经过焊接制程且不用在灯管两端套设金属壳套就可以达到稳定的连接状态。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组合灯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导电端子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导电端子的前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导电端子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电端子1,该导电端子1用于电性连接与固定一灯管2及其电极20,其中灯管2可包含冷阴极管(CCFL)、热阴极管(HCFL)或具有一电极的灯管,在本实施例中,灯管2以冷阴极管加以说明,且导电端子1安装固定于连接器的绝缘本体(未绘示)上。
导电端子1用以夹持一灯管2且可与灯管2的电极20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此导电端子1包含一本体10、相对设置的二连接部13、相对设置的二前夹臂11、相对设置的二后夹臂12、固定部14以及接脚部15,其中二连接部13分别连接于本体10的左右两侧,二前夹臂11分别连接于二连接部13上且位于本体10的一侧,该二前夹臂11用以夹持一灯管2。二后夹臂12分别连接于二连接部13上且位于本体10以及二前夹臂11之间,且二前夹臂11与二后夹臂12之间呈前后相对设置,该二后夹臂12用以夹持且电性连接灯管2的电极20。固定部14与接脚部15连接于本体10,其中接脚部15位于二前夹臂11的下方,固定部14则位于二前夹臂11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端子1的本体10、二连接部13、二前夹臂11、二后夹臂12、固定部14以及接脚部15为一体成形的弹片结构,可直接利用冲压制程将一金属薄片弯折成此导电端子1的形状与结构。二前夹臂11之间形成一可容置夹持灯管2的容置空间110,二后夹臂12之间形成一可容置夹持灯管2的电极20的孔洞120以及连通至孔洞120的一通道121,容置空间110的中心方向与孔洞120的中心方向呈同轴向,且通道121与孔洞120的宽度小于灯管2的电极20的直径大小,如此以将电极20挟持固定于孔洞120中。
在本实施例中,接脚部15包含一上接脚152以及二下接脚154,且上接脚152与下接脚154呈上下相对设置,以方便挟持电路板(未绘示),然不限于此,可依据实际需求调整上接脚152与下接脚154的数目的多少。固定部14包含一上固定片142以及一下固定片144,上固定片142与下固定片144呈上下相对设置,以使得导电端子1可稳固地安装固定于绝缘本体上,并且在上固定片142与下固定片144的侧缘上亦设有倒刺,以方便干涉卡持于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二后夹臂12上分别设有一干涉部122,此干涉部122用以与盖设于绝缘本体上的上盖(未绘示)互相干涉抵接,以使二干涉部122彼此互相靠近进而达到稳固挟持电极20的目的。另外,在二前夹臂11上分别设有一凸出部112,此凸出部112除了具有包围灯管2使其不易移动的功能外,亦具有当灯管2安装于二前夹臂11之间的容置空间110时,灯管2会先顶抵于凸出部112使二前夹臂11之间的距离变大以方便灯管2通过凸出部112而进入容置空间110,此时二后夹臂12亦会受到二前夹臂11的连动影响而跟着距离变大以方便灯管2的电极20通过通道121而进入至孔洞120中。此外,当上盖盖设于绝缘本体上时,此上盖亦可干涉于此凸出部112,以使二凸出部112彼此互相靠近进而达到稳固挟持灯管2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利用在本体的连接部上设有可固定夹持灯管及其电极的二前夹臂与二后夹臂,来达到稳定固持灯管及其电极的目的,如此使得灯管不需要再经过套设金属壳套与焊接加工就可以达到与导电端子稳定的电性连接状态,以解决现有的焊接加工在制作过程中有生产良率降低与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还具有上下导电接脚以及上下固定部,以达到方便挟持电路板以及稳定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目的。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
相对设置的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该本体;
相对设置的二前夹臂分别连接于该二连接部且位于该本体的一侧,其中该二前夹臂用以夹持一灯管;
相对设置的二后夹臂分别连接于该二连接部且位于该本体以及该二前夹臂之间,且该二前夹臂与该二后夹臂之间呈前后相对设置,其中该二后夹臂用以夹持且电性连接该灯管的电极;
一固定部连接于该本体;以及
一接脚部连接于该本体,其中该接脚部位于该二前夹臂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该二连接部、该二前夹臂、该二后夹臂、该固定部以及该接脚部为一体成形的弹片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二前夹臂之间形成一可容置夹持该灯管的容置空间,该二后夹臂之间形成一可容置夹持该灯管的电极的孔洞以及连通至该孔洞的一通道,该容置空间的中心方向与该孔洞的中心方向呈同轴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通道的宽度小于该灯管的电极的直径大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孔洞的宽度小于该灯管的电极的直径大小。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接脚部包含至少一上接脚以及至少一下接脚,该上接脚与该下接脚呈上下相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包含至少一上固定片以及至少一下固定片,该上固定片与该下固定片呈上下相对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二后夹臂上设有一干涉部。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二前夹臂上设有一凸出部。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位于该二前夹臂的一侧。
CN2009202048300U 2009-09-08 2009-09-08 导电端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613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048300U CN201561382U (zh) 2009-09-08 2009-09-08 导电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048300U CN201561382U (zh) 2009-09-08 2009-09-08 导电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61382U true CN201561382U (zh) 2010-08-25

Family

ID=42626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0483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61382U (zh) 2009-09-08 2009-09-08 导电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6138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3754A (zh) * 2013-12-06 2014-09-10 深圳嘉信高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光效的led灯管
CN106704925A (zh) * 2017-01-17 2017-05-24 江苏宜美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灯具卡扣结构及新型超薄led吸顶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3754A (zh) * 2013-12-06 2014-09-10 深圳嘉信高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光效的led灯管
CN106704925A (zh) * 2017-01-17 2017-05-24 江苏宜美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灯具卡扣结构及新型超薄led吸顶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61382U (zh) 导电端子
CN204989705U (zh) 灯条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CN204062573U (zh) Led灯管
CN201547697U (zh) 连接器
CN201555167U (zh) 连接器
CN203477986U (zh) 一种led背光模组
CN101867137B (zh) 连接器及其连接灯管的方法
CN201475915U (zh) 连接器
CN201421942Y (zh) 连接器
CN201387978Y (zh) 连接器
CN201547694U (zh) 连接器
CN101988692B (zh) 连接器及其组装灯管的方法
CN201582743U (zh) 连接器
CN201222576Y (zh) 电连接器
CN201561380U (zh) 连接器
WO2021057366A1 (zh) 一种排插
CN201682161U (zh) 电子连接器
CN201547700U (zh) 连接器
CN208078242U (zh) 端子连接组件及扬声器
CN208401177U (zh) 一种热插拔连接器
CN208797286U (zh) 一种热插拔连接器
CN201616570U (zh) 连接器及其组合件
CN201547696U (zh) 连接器
CN217082446U (zh) 一种适合多种支架安装的双保险安规灯头
CN211603797U (zh) 一种提高光阀液晶装pin效率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25

Termination date: 201409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