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61380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61380U
CN201561380U CN2009201655081U CN200920165508U CN201561380U CN 201561380 U CN201561380 U CN 201561380U CN 2009201655081 U CN2009201655081 U CN 2009201655081U CN 200920165508 U CN200920165508 U CN 200920165508U CN 201561380 U CN201561380 U CN 201561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ig arm
insulating body
connector
clip arms
ar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6550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旺昆
韦冠仰
王凯弘
林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6550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61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61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6138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以及上盖,其中导电端子安装于绝缘本体的容置槽中,导电端子具有本体、二个前夹臂、二个后夹臂以及接脚,二个前夹臂用以挟持灯管,二个后夹臂系用以挟持且电性连接灯管的电极。上盖安装于绝缘本体上,其中上盖设有可挤压挟持二个后夹臂的干涉部,且上盖与绝缘本体之间设有滑动机构以及卡扣机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器,利用导电端子的二个后夹臂以及上盖之间可产生干涉的设计,可使得上盖干涉压迫于二个后夹臂以使二个后夹臂互相靠近并且挟持灯管的电极,如此使得连接器不需要经过焊接工艺且不用在灯管两端套设金属壳套就可以达到稳定的连接状态。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不需要焊接就可以固定挟持灯管电极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信息、通信、消费性产品之中。然,液晶显示面板中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此,为达到显示效果,需给液晶显示面板提供面光源装置。在现有技术中,具有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面板是众所周知之事,其功能在于向液晶显示器面板提供辉度充份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
一般背光模块的设计,在背板的一侧间隔设置多条灯管,灯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连接器上,而连接器则设置于背板上。由于灯管结构较为脆弱,所以灯管一般都必须通过连接器的辅助才能装配固定于背光模块上,现有的灯管连接器由具有开口的绝缘本体以及设置于开口内的一对可挠性的导电弹片所组成,且在灯管两端先套设金属壳套,再将金属壳套挤压而插入导电弹片之间的缝隙,通过导电弹片的弹性回复力来挟持金属壳套,并且,在上述金属壳套一端与灯管的电极之间,一般还会利用焊接加工的方式在金属壳套与灯管电极之间形成固定接合,以防止金属壳套与灯管电极之间发生电性接触不良。
然而,此种连接器的结构缺点在于必需要在灯管两端套上金属壳套,且要利用焊接方式使金属壳套与灯管电极之间形成固定接合,这种工艺不但使得生产的时间与成本增加,而且生产良率也会同时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连接器需要先将金属壳套与灯管电极之间形成固定接合,之后才能将金属壳套插入连接器的导电弹片之间的缝隙,以使灯管与连接器之间呈一个连接状态,但此种制作过程却有生产良率降低与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以及上盖,其中绝缘本体具有容置槽以及连通容置槽的插槽。导电端子安装于绝缘本体的容置槽中,其中导电端子具有本体、相对设置的二个前夹臂、相对设置的二个后夹臂以及接脚,二个前夹臂连接于本体,二个后夹臂连接于本体且二个前夹臂与二个后夹臂之间呈前后相对设置,接脚连接于本体且位于二个前夹臂的下方,插槽供电路板插接,二个前夹臂用以挟持灯管,二个后夹臂用以挟持且电性连接灯管的电极。上盖安装于绝缘本体上,其中上盖设有的可挤压挟持二个后夹臂的干涉部,且上盖与绝缘本体之间设有滑动机构以及卡扣机构。
其中,上盖设有滑块,绝缘本体设有滑道,滑块与滑道互相耦合以形成滑动机构。
而且,上盖设有卡勾,绝缘本体设有凹槽,卡勾与凹槽互相耦合以形成卡扣机构。
并且,本体、二个前夹臂、二个后夹臂以及接脚为一体成形的弹片结构。
在此,二个后夹臂上分别设有导入部。
而且,绝缘本体具有抵接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器,利用导电端子的二个后夹臂以及上盖之间可产生干涉的设计,可使得上盖干涉压迫于二个后夹臂以使二个后夹臂互相靠近并且挟持灯管的电极,如此使得连接器不需要经过焊接工艺且不用在灯管两端套设金属壳套就可以达到稳定的连接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灯管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导电端子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导电端子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连接器的上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上盖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7中的上盖的前视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连接器         2:绝缘本体
20:容置槽        21:板体
22:插槽          23:沟槽
24:滑道          25:凹槽
26:抵接部        3:导电端子
31:本体          32:前夹臂
33:后夹臂        331:导入部
34:接脚          4:上盖
41:卡勾          42:干涉部
43:滑块          44:后端部
5:滑动机构       6:卡扣机构
7:灯管           70:导电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1用于连接固定灯管7,其中灯管7可包含冷阴极管(CCFL)、热阴极管(HCFL)或具有电极的灯管,在本实施例中,灯管7以冷阴极管加以说明,且灯管7的两端分别设有导电部70,连接器1安装于背光模块的背板(未图示)上。
连接器1具有绝缘本体2、导电端子3及上盖4,其中绝缘本体2包含容置槽20、板体21及插槽22。板体21设置于绝缘本体2的侧缘面,容置槽20位于绝缘本体2的顶端,而容置槽20内可安装所述导电端子3。插槽22设于绝缘本体2的接近底端的侧缘面上,且容置槽20内的导电端子3底端的接脚34可延伸至邻近于插槽22,且容置槽20与插槽22相连通,插槽22的插入口与容置槽20的插入口相互垂直。在本实施例中,插槽22供电路板(未图示)插接,且在绝缘本体2的容置槽20的开口处还设有沟槽23,此沟槽23定位灯管7的位置与方向,以防止灯管7产生左右偏移的状况。
导电端子3安装于绝缘本体2的容置槽20中,其中导电端子3具有本体31、相对设置的二个前夹臂32、相对设置的二个后夹臂33以及接脚34,二个前夹臂32连接于本体31,二个后夹臂33连接于本体31且二个前夹臂32与二个后夹臂33之间呈前后相对设置,接脚34连接于本体31且位于二个前夹臂32的下方,二个前夹臂32用以挟持灯管7,二个后夹臂33用以挟持且电性连接所述灯管7的电极70。
上盖4安装于绝缘本体2上,其中上盖4设有可挤压挟持二个后夹臂33的干涉部42,且上盖4与绝缘本体2之间设有滑动机构5以及卡扣机构6。在本实施例中,上盖4设有滑块43及卡勾41,绝缘本体2设有滑道24及凹槽25,该滑块43与滑道24可互相耦合以形成滑动机构5,该卡勾41与凹槽25可互相耦合以形成卡扣机构6。
当要将上盖4安装于绝缘本体2上时,首先将滑块43插入绝缘本体2的滑道24中,然后再将上盖4往导电端子3的前夹臂32的方向滑动,之后上盖4的后端部44会通过绝缘本体2上的抵接部26,由于受到抵接部26的阻挡,所以上盖4不能再往后滑动进而退出离开绝缘本体2。
当要将灯管7的电极70安装于连接器1上时,首先将灯管7及其电极70分别放置在二个前夹臂32与二个后夹臂33上,然后再将上盖4往绝缘本体2的插槽22的方向滑动,并使卡勾41卡合于凹槽25中,此时上盖4的干涉部42可挤压到二个后夹臂33,以使二个后夹臂33彼此之间逐渐靠拢进而挟持且电性连接灯管7的电极70。为了使上盖4的干涉部42更容易挤压到二个后夹臂33,所以在二个后夹臂33的后方还设有导入部331,此导入部331在上盖4于绝缘本体2上向前滑动时,可顺势抵接于干涉部42的凹口外形,由于此导入部331连接于后夹臂33,因此当干涉部42要进一步干涉挤压到后夹臂33时,可经由导入部331的牵动导引使得二个后夹臂33更容易被干涉部42所干涉挤压而逐渐靠拢进而达到挟持电极70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端子3的本体31、二个前夹臂32、二个后夹臂33、接脚34以及二个导入部331为一体成形的弹片结构。此外,灯管7安装于连接器1的过程并非一次到位,而是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安装灯管7于导电端子3的二个前夹臂32上,第二阶段再把灯管7的电极70挟持固定于导电端子3的二个后夹臂34上,如此就不需要另外再施以焊接加工就可以达到稳定固持灯管7及其电极70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利用在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上设有可固定挟持灯管的前夹臂及可挟持并电性连接电极的后夹臂,配合上盖的干涉部的牵引设计,使得固定挟持电极的二个后夹臂可呈现自由开启与闭合,以此达到稳定固持灯管及其电极的目的,如此使得灯管不需要再经过套设金属壳套与焊接加工就可以达到与连接器稳定的电性连接状态,以解决现有的焊接加工在制作过程所产生的生产良率下降与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二个后夹臂在组装灯管电极时可以从张开的状态转变为闭合的状态,如此可使得电极在组装于二个后夹臂之间的开口时不会产生电极歪斜或偏移等问题。
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保护范围中。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容置槽以及连通所述容置槽的插槽;
导电端子,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容置槽中,其中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本体、相对设置的二个前夹臂、相对设置的二个后夹臂以及接脚,所述二个前夹臂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二个后夹臂连接于所述本体且所述二个前夹臂与所述二个后夹臂之间呈前后相对设置,所述接脚连接于所述本体且位于所述二个前夹臂的下方,所述插槽用以供电路板插接,所述二个前夹臂用以挟持灯管,所述二个后夹臂用以挟持且电性连接所述灯管的电极;以及
上盖,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其中所述上盖设有可挤压挟持所述二个后夹臂的干涉部,且所述上盖与所述绝缘本体之间设有滑动机构以及卡扣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设有滑块,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滑道,所述滑块与所述滑道互相耦合以形成所述滑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设有卡勾,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凹槽,所述卡勾与所述凹槽互相耦合以形成所述卡扣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设有卡勾,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凹槽,所述卡勾与所述凹槽互相耦合以形成所述卡扣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所述二个前夹臂、所述二个后夹臂以及所述接脚为一体成形的弹片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个后夹臂上分别设有导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抵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抵接部。
CN2009201655081U 2009-07-28 2009-07-28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61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655081U CN201561380U (zh) 2009-07-28 2009-07-28 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655081U CN201561380U (zh) 2009-07-28 2009-07-28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61380U true CN201561380U (zh) 2010-08-25

Family

ID=42626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6550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61380U (zh) 2009-07-28 2009-07-28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613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562380Y (zh) 电池连接器
CN209217245U (zh) 导电端子和连接器组件
CN2554835Y (zh) 电连接器拔出装置
CN204989705U (zh) 灯条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CN201000988Y (zh) 插座连接器
CN201615446U (zh) 连接器
CN201555167U (zh) 连接器
CN201561380U (zh) 连接器
CN202183485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结构
CN201547697U (zh) 连接器
CN201561382U (zh) 导电端子
CN101988692B (zh) 连接器及其组装灯管的方法
CN101867137B (zh) 连接器及其连接灯管的方法
CN202662868U (zh) 一种双排焊接式连接器
CN203477986U (zh) 一种led背光模组
CN201475915U (zh) 连接器
CN201547694U (zh) 连接器
CN201421942Y (zh) 连接器
CN208401177U (zh) 一种热插拔连接器
CN208797284U (zh) 一种热插拔连接器
CN208797286U (zh) 一种热插拔连接器
CN201387978Y (zh) 连接器
CN202585809U (zh) 扁平式导体用电连接器
CN201547700U (zh) 连接器
CN201270302Y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25

Termination date: 2014072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