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45966U - 细纱机牵伸后区控制组件 - Google Patents
细纱机牵伸后区控制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545966U CN201545966U CN2009202919814U CN200920291981U CN201545966U CN 201545966 U CN201545966 U CN 201545966U CN 2009202919814 U CN2009202919814 U CN 2009202919814U CN 200920291981 U CN200920291981 U CN 200920291981U CN 201545966 U CN201545966 U CN 2015459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ure bar
- middle roller
- support
- control component
- ya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纱机牵伸后区控制组件,包括压力棒、中罗拉、中罗拉滑座和一对相对设置的支架,所述支架上部开有与压力棒两端相匹配的滑槽,所述压力棒固定卡在滑槽内,所述支架固定在中罗拉滑座特定位置处,所纺须条经过所述特定位置上的支架上的压力棒后能沿上下握持点的切线方向喂入。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卡在支架上的压力棒棒体纵向最低点与中罗拉的纵向最高点的间隔为下皮圈厚度,所述支架压力棒与中罗拉的隔距为4~7mm。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后,在总牵伸倍数大幅提高的基础上仍能保证了较高的成纱质量,且总体成本较低、安装控制简便、运行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一种纺织机械配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细纱机牵伸后区增加控制点的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棉纺重定量大牵伸的高效工艺的推广,对细纱机的牵伸倍数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提高细纱牵伸能力有两种方法:一是保持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采用提高前区牵伸倍数。二是采用较大的后区牵伸倍数以达到提高总牵伸倍数的目的。而从生产实践来看,如果后区采用较大的牵伸倍数,则牵伸力不匀率增大,容易影响纱条的均匀度;如果采用增大前区牵伸倍数,则必须增强胶圈的控制作用,而要增加前区皮圈的控制作用又很容易受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因此一般企业往往会选择增大后区牵伸倍数的方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后区罗拉隔距较大,使得后区中部摩擦力界分布较弱,致使较短的纤维变速点不稳定,恶化条干,容易产生常发性纱疵。同时,对于V型牵伸来说,虽然加强了前钳口对纤维的控制,但易引起纤维变速点分散后移,影响条干质量。为解决此类的问题,往往会采用在后区附加控制件的方法,该方法一是增加牵伸区的中部摩擦力界,有利于纤维变速点向前钳口靠近集中,二是合理设计压力棒的位置使须条沿皮圈握持点的切向喂入,达到稳定和改善成纱条干,减少成纱细节、粗节、棉节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通过在纺纱机牵伸后区附加压力棒以增加牵伸倍数的方法也有不少。例如,河北太行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和张晓方2008年2月4日曾申请了“一种用于纺纱机牵伸后区的压力棒组件”的实用新型(专利号为2008200762397.X),其主要技术构思为:两支架相向设置,支架上部设有滑槽,滑槽处设有槽形螺钉孔,两调整滑块分别位于两支架上,与支架滑动连接,滑块下部设有紧固螺钉,压力棒固定在两调整滑块上。该技术的特点是其压力棒位置可前后调整,可根据所纺须条的特性合理设置牵伸后区控制点的位置,因而对于牵伸后区须条的控制更为有效和灵活。但是,该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尽管其“可根据所纺须条的特性合理设计后区控制点的位置”,实际上其仅仅通过前后移动压力棒的位置来设计控制点,而根据细纱机牵伸区的特点,如果压力棒只作前后移动,这种移动就会改变须条沿握持点切线方向喂入这样一个条件,这就会影响成纱条干,所以这种可调节性就失去了意义;二是由于可调节的特点,安装使用时仍然需做大量试验来寻找压力棒的最佳位置,整个寻找过程操作复杂而且不易控制,对工艺稳定性会带来较大的影响;三是对压力棒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影响考虑不多,要求放置压力棒的滑槽开口向上,但如果采用压力棒下压须条,由于粗纱加捻后须条已有相当的强力,须条对压力棒产生反作用力,使压力棒上浮,这就会削弱附加摩擦力界强度,从而直接影响整个装置的实际使用效果。
此外,类似的专利技术还有:成立强于2005年4月8日同日申请的名为“压力棒上销”的一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200520011534.0)和一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200510063419.2)中,其主要技术方案是:依据须条纤维运动及变化规律,采取附加控制棒即压力棒的方式,在牵伸后区建立一个新的附加摩擦力界。将牵伸器材的弹性钳口上销在后端握持处后侧延伸,其延伸部位通过连接固定构件加设用于后区牵伸控制的压力棒,弹性钳口上销与连接固定构件和压力棒结合在一起,构成新的牵伸器材——压力棒上销。它不仅对牵伸前区须条进行控制,而且还对牵引后区须条实行了有效控制,从而改善了条干的均匀度,提高了成纱的质量。从理论上来说,将上销握持处向后侧延伸,在延伸处构筑压力棒装置,并配上压力棒,压力棒作用于后牵伸区的须条上,该技术可达到在后牵伸区增强摩擦力界的作用,可以设计成沿皮圈握持点切线方向喂入,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下述问题:一是由于压力棒国定于上销握持处后侧的延伸部位,与上销连为一体,压力棒触压在须条上时,由于须条对压力棒有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因此对上销的后部就有一个向上的作用力,根据杠杆原理,这就会在上销的钳口处形成一个向下的力从而使弹性钳口的弹性削弱甚至失去,很易出硬头影响使用效果;二是对现有的纺织厂来说,要应用该技术,就须淘汰机上正在正常使用的上销,成本投入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较低、安装控制简便、运行可靠的细纱机牵伸后区控制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细纱机牵伸后区控制组件,包括压力棒、中罗拉、中罗拉座和一对相对设置的支架,所述支架上部开有与压力棒两端相匹配的滑槽,所述压力棒固定卡在滑槽内,所述支架固定在中罗拉座特定位置处,所纺须条经过所述特定位置上的支架上的压力棒后能沿上下握持点的切线方向喂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卡在支架上的压力棒棒体纵向最低点与中罗拉的纵向最高点的间隔为下皮圈厚度,所述支架压力棒与中罗拉的隔距为4~7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力棒为一根或两根,棒体中部截面为圆形或扇形,棒体两端比棒体略小且截面呈圆弧矩形,所述滑槽的纵向开口大小比压力棒棒体两端的圆弧矩形的纵向高度大0.2mm。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思路是:在大量参考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我们经过多次反复研究发现,在现实工艺条件下,要提高成纱条干水平,降低成纱细节、粗节、棉结,就必须保证所纺的须条经过压力棒后仍能沿着上下皮圈握持点的切线喂入。而要保证所纺的须条经过压力棒后仍能沿着上下皮圈握持点的切线喂入,则压力棒的位置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固定压力棒的方法和具体位置最为关键。而经过反复的测算、试验,我们最终发现将支架固定在中罗拉座上最能保证牵伸效果,选择在中罗拉座上固定支架,是为了无论后区罗拉隔距如何变化,而须条始终能沿上下皮圈握持点的切线喂入。而通过将卡有的支架在中罗位座上的不同位置进行反复的对比比较,最终确定了卡放压力棒的滑槽与罗拉座的最佳距离,即当支架上的滑槽纵向最低点与中罗拉的纵向最高点的间隔为下皮圈厚度时,支架上的滑槽内的压力棒恰巧能使所纺纱条经过自身后仍能沿着上下皮圈握持点的切线喂入。同时,为了更好地保证压力棒在支架内不至于因为受须条的作用而产生跟转而影响效果,还要求棒体两端比棒体略小且截面呈圆弧矩形;为了方便压力棒的放入取出,要求滑槽的纵向开口大小比压力棒棒体两端的圆弧矩形的纵向高度大0.2mm。
经此改进后,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突出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以直接安装在主机的中罗拉座上,不仅装拆方便快捷、方便老机改造,而且成本很低。
2.本实用新型使用可靠、工艺稳定性好。本实用新型按照设计的尺寸安装后,无需逐个调节,保证了控制点位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较好。本实用新型使用后使成纱条干及常发性纱疵水平均得到明显控制,对重定量的高效工艺使用效果特别好,在总牵伸倍数大幅提高后,仍保证了较高的质量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罗拉座上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压力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压力棒两端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平面牵伸)
图5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V型牵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中罗位座上的结构状态示意图,包括压力棒1、支架2、中罗拉座3、中罗拉4、下皮圈5。本实施例中先将所述压力棒的两端6mm部分加工成宽为4、高3.8mm的圆弧矩形。再根据图1所示的支架形状加工一个鸭形支架,在支架上部远离中罗拉的一侧向着中罗拉的方向根据“压力棒棒体纵向最低点与中罗拉的纵向最高点的间隔为下皮圈厚度”的原则开一滑槽,其纵向高度比压力棒两端加工的平面的高度稍大0.2毫米左右,在其下部开有两个固定孔,然后在中罗拉座上打两个孔,将支架固定在中罗拉座上。然后将压力棒卡入滑槽内,此时所纺须条经过该位置支架上的压力棒后恰好能沿上下握持点的切线方向喂入。对于V型牵伸只需设计一根压力棒,而对于平面牵伸,根据其牵伸区的特点需要设计两根压力棒,前面的一根压力棒必须保证须条沿上下皮圈握持点的切线喂入,后面一根压力棒可以让须条在后罗拉表面形成一段包围弧形成曲线牵伸,使得后罗拉附近较强的摩擦力界。一般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使粗纱定量提高到每10厘米8克,细纱总牵伸倍数到60倍以上,成纱质量水平稳定,成纱条干及千米细节、粗节、棉结水平均有明显改善。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只要能实现压力棒后能沿上下握持点的切线方向喂入这一规定条件,所述支架的形状不局限于鸭形还可以是其他不规则形状,压力棒与支架的固定方案也不一定局限于滑槽,滑槽的大小位置也可以做更进一步优化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细纱机牵伸后区控制组件,包括压力棒、中罗拉、中罗拉滑座和一对相对设置的支架,其特征是所述支架上部开有与压力棒两端相匹配的滑槽,所述压力棒卡在滑槽内,所述支架固定在中罗拉滑座特定位置处,所纺须条经过所述特定位置上的支架上的压力棒后能沿上下握持点的切线方向喂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纱机牵伸后区控制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卡在支架上的压力棒棒体纵向最低点与中罗拉的纵向最高点的间隔为下皮圈厚度,所述支架压力棒与中罗拉的隔距为4~7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细纱机牵伸后区控制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压力棒为一根或两根,棒体中部截面呈圆形或扇形,棒体两端比棒体略小且截面呈圆弧矩形,所述滑槽的纵向开口大小比压力棒两端的圆弧矩形的纵向高度大0.2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2919814U CN201545966U (zh) | 2009-12-07 | 2009-12-07 | 细纱机牵伸后区控制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2919814U CN201545966U (zh) | 2009-12-07 | 2009-12-07 | 细纱机牵伸后区控制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545966U true CN201545966U (zh) | 2010-08-11 |
Family
ID=42601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29198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45966U (zh) | 2009-12-07 | 2009-12-07 | 细纱机牵伸后区控制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54596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2778A (zh) * | 2010-12-09 | 2011-04-06 | 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F1508细纱机“v”型牵伸机台后区压力棒定位工具 |
CN103437006A (zh) * | 2013-07-31 | 2013-12-11 | 孟振康 | 环锭细纱机后区双皮圈牵伸装置 |
-
2009
- 2009-12-07 CN CN2009202919814U patent/CN20154596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2778A (zh) * | 2010-12-09 | 2011-04-06 | 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F1508细纱机“v”型牵伸机台后区压力棒定位工具 |
CN103437006A (zh) * | 2013-07-31 | 2013-12-11 | 孟振康 | 环锭细纱机后区双皮圈牵伸装置 |
CN103437006B (zh) * | 2013-07-31 | 2015-11-18 | 孟振康 | 环锭细纱机后区双皮圈牵伸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545966U (zh) | 细纱机牵伸后区控制组件 | |
CN102002780A (zh) | 一种利用涡流喷管来减少细纱毛羽的装置及应用 | |
CN101532194B (zh) | 亚麻湿纺细纱机牵伸部件 | |
CN1948574B (zh) | 环锭细纱机的高倍牵伸装置 | |
CN101736456A (zh) | 一种细纱机牵伸后区控制组件 | |
CN204198944U (zh) | 具有异形上罗拉结构的高效并条机 | |
CN206188962U (zh) | 一种带集束槽的新型细纱机下销 | |
CN203007520U (zh) | 一种细纱机后区皮圈牵伸装置 | |
CN104213276A (zh) | 一种基于双棍搓动的环锭纺细纱毛羽缠贴装置及用途 | |
CN201280617Y (zh) | 细纱机 | |
CN101694027A (zh) | 重定量高均匀度细纱工艺生产方法 | |
CN106757574A (zh) | 一种具有集聚作用的纺纱牵伸装置 | |
CN201416057Y (zh) | 一种亚麻湿纺细纱机牵伸部件 | |
CN201109815Y (zh) | 可提高纱线质量的双s纺纱牵伸装置 | |
CN207672196U (zh) | 一种麻纺纱装置 | |
CN101457416B (zh) | 环锭纺半紧密纺纱工艺 | |
CN209836412U (zh) | 一种环锭细纱机牵伸卷绕区盘形结构控制纤维的装置 | |
CN201746627U (zh) | 细纱下销 | |
CN201520841U (zh) | 棉条摩擦力调整装置 | |
CN2820891Y (zh) | 细纱机四皮圈大牵伸装置 | |
CN101831732B (zh) | 棉纺细纱牵伸工艺及其牵伸装置 | |
CN201180173Y (zh) | 细纱机罗拉滑座装置 | |
CN201128790Y (zh) | 细纱机高倍牵伸机构 | |
CN203144595U (zh) | 一种四罗拉双短皮圈环锭紧密纺牵伸装置 | |
CN201232096Y (zh) | 板簧摇架配紧密纺装置的连接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 Termination date: 2010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