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45774U - 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45774U
CN201545774U CN2009202705938U CN200920270593U CN201545774U CN 201545774 U CN201545774 U CN 201545774U CN 2009202705938 U CN2009202705938 U CN 2009202705938U CN 200920270593 U CN200920270593 U CN 200920270593U CN 201545774 U CN201545774 U CN 2015457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incinerating
mud
treating device
moisture elimin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705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Original Assigne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09202705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457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457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4577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包括喷动床干燥器、旋风分离器、污泥焚烧炉和尾气净化器;所述污泥焚烧炉的烟道气引出管与所述喷动床干燥器的干燥器进风管连通,利用焚烧污泥的热量去干燥新加入的污泥,所述喷动床干燥器的导流管下端为圆环状的喉管,达到污泥双重喷射的目的。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能使膏状、粘性的污泥高效率干化,从而使得燃烧稳定充分,保证污泥处理效果。同时,该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综合利用污泥焚烧自身热量去干化污泥,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污泥处理成本,适应性广。

Description

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脱水后直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处置,有农用、填埋、投海、焚烧及综合利用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随着我国污水处理厂的大量建成,我国每年所产生的剩余污泥量极大。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紧缺、环境标准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填埋、投海、农用等处理方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相对而言,无害化焚烧的方法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污泥焚烧有先干化后焚烧工艺、掺入锅炉焚烧工艺以及干化焚烧一体化工艺,其中以利用污泥自身燃烧的热量去干化污泥(必要时补充少量燃料)再焚烧干化后的污泥这种自身循环的处理工艺最为合理。
干化焚烧一体化工艺的难点是脱水污泥的含水率和形态。污泥含水率与热量能否自身平衡有关,当含水率高时,可通过补充燃料来解决。而污泥的形态,则给干化和焚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目前,有很多污泥干化焚烧一体化的工艺和装置,但解决膏状、粘性的污泥高效率干化和稳定燃烧方面,还有不少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使膏状、粘性的污泥高效率干化的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包括:
喷动床干燥器、旋风分离器、污泥焚烧炉和尾气净化器;
所述喷动床干燥器包括喷动床体、气固复合喷嘴、导流管、进风风帽、干燥器出料口和干燥器进风管,所述气固复合喷嘴和所述进风风帽位于所述喷动床体锥形底部内且均与所述干燥器进风管连通,所述干燥器出料口位于所述喷动床体顶部,所述导流管下端为圆环状的喉管,所述气固复合喷嘴与所述喉管相对;
所述旋风分离器包括分离器进料口、固体出料口和分离器排风管,所述分离器进料口与所述干燥器出料口连通,所述分离器排风管连通到所述尾气净化器中;
所述污泥焚烧炉包括一次风机、通过二次风机进风的二次进风管、烟道气引出管、干泥进料管和用于排渣的出渣管,所述干泥进料管引入所述固体出料口的污泥颗粒,所述烟道气引出管与所述干燥器进风管连通;
以及所述干燥器进风管、二次进风管和所述分离器排风管均与二次风管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喷动床体的顶部呈向上收缩的锥形。
作为优选,所述二次风管与所述干燥器进风管连通的段上设有风量调节阀。
作为优选,所述进风风帽的喷出口圆面的四分之一扇形是开通的,另外的四分之三扇形是封堵的。
作为优选,所述开通的四分之一扇形的一个侧边与所述喷动床床体的底圆面的圆心和所述进风风帽的喷出口圆面的圆心的圆心连线垂直,另一个侧边与所述圆心连线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尾气净化器为湿法尾气净化器。
作为优选,还包括加料机,所述加料机的污泥输出管与所述气固复合喷嘴连通,所述加料机的污泥输入管上设有污泥加入口和煤粉加入口。
作为优选,所述加料机为螺旋加料机。
作为优选,所述污泥焚烧炉为流化床焚烧炉。
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造价低,能使膏状、粘性的污泥高效率干化,从而使得燃烧稳定充分,保证污泥处理效果。同时,该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综合利用污泥焚烧自身热量去干化新的污泥,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污泥处理成本,适应性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喷动床干燥器的进风风帽的喷出口圆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的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包括:喷动床干燥器6、旋风分离器8、流化床焚烧炉10和尾气净化器20,喷动床干燥器6包括喷动床体60、导流管5、气固复合喷嘴3、进风风帽2、干燥器出料口63和干燥器进风管62,气固复合喷嘴3和进风风帽2位于喷动床体60的锥形底部内且均与干燥器进风管62连通,干燥器进风管62设有干燥风机17,干燥器出料口63位于喷动床体60顶部,导流管5下端为圆环状的喉管4,气固复合喷嘴3与喉管4相对,喉管4和导流管5上端可以一体成形。其中,喷动床体60的顶部61呈向上收缩的锥形,这种结构保证只有达到一定细度的颗粒才能被排走,而达不到细度要求的颗粒仍留在喷动床体60内,从而为下一步焚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这种收缩的锥形结构使得输送气流的速度不断增加,保证输送稳定可靠。
旋风分离器8包括分离器进料口82、固体出料口83和分离器排风管81,分离器进料口82引入干燥器出料口83排出的污泥颗粒,分离器排风管81通过引风机19与尾气净化器20连接。
污泥焚烧炉10包括引入氧气的一次风机15、通过二次风机16进风的二次进风管110、烟道气引出管12、干泥进料管9和用于排渣的出渣管11,干泥进料管9与固体出料口83连通,烟道气引出管12与干燥器进风管62连通,干泥进料管9引入固体出料口83的污泥颗粒。本实施例中污泥焚烧炉10选择性能良好,被广泛使用的流化床焚烧炉,当然,其它污泥焚烧设备也是可行的。
尾气净化器20选用湿法尾气净化器,设置在烟囱内。由于污泥焚烧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粉尘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等有害气体(由于燃烧温度大于800度,流化床焚烧炉不产生二恶英,这点已被众多资料证明),污泥干燥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挥发成份以及臭气,因此尾气净化是必不可少的。尾气净化的方法有很多,选用湿法净化可以充分利用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出水,通常二沉池出水的量很大,因此净化器可以使用超大水量以满足净化效果的要求,净化后的水返回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这使得整个处理装置得到简化。
为了使得整个装置的气体循环平衡,本装置设有二次风管13,二次风管13与干燥器进风管62、二次进风管110和分离器排风管81均连通。并且在二次风管13与干燥器进风管62连通的段上设有风量调节阀14,通过调节风量调节阀14使得气体循环平衡,并保证烟道气引出管12中的灼热烟气优先进入干燥器进风管62中。
下面详细介绍本实施例的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的工作过程:
污泥由污泥加入口102加入到加料机1(通常选择螺旋加料机)中,污泥经污泥输入管103通入到气固复合喷嘴3中,同时干燥风机17将引自烟道气引入管12的灼热烟道气和二次风管13的循环气经干燥器进风管62压入喷动床体60中。这些气体大部分进入气固复合喷嘴3形成高速气流,高速气流能将同时进入的污泥打碎并形成气固两相流,完成第一重喷射过程;气固两相流进入喉管4并经过喉管4进入导流管5的上端,此为第二重喷射过程,喉管4使得污泥颗粒被进一步打碎。灼热烟道气还有一小部分通过进风风帽2进入喷动床体60成为低速上升气流。
在导流管5中,污泥经历了类同于气体干燥的过程,在导流管5末端,由于压力和流速的突然下降,污泥颗粒将形成典型的喷泉状物下落。下降的污泥颗粒与从进风风帽2进入的低速上升气流形成逆流,使得污泥颗粒经历类同于流化干燥过程。
经过上述两次干燥过程处理后,污泥含水率下降,大颗粒落入喷动床体60的锥形底部并向中心滑落,在床底中心,由于高速气固两相流流过喉管4,形成的负压会将滑落到床底中心的大颗粒污泥再次吸入导流管5,再次经历破碎、气流干燥、喷泉状下落、流化干燥、滑落到床底中心的过程,形成循环。
循环过程使得污泥颗粒不断变小,含水率不断减少,当其中一部污泥颗粒变小到一定程度后,将不再下落,而是被外围低速上升的气流和导流管5高速喷出的气流带到喷动床体60顶部的干燥器出料口63,以气流输送的方式从分离器进料口82进入旋风分离器8中进行气固分离。分离出来的固体从固体出料口83排出并由干泥进料管9进入流化床焚烧炉10中焚烧;分离出来的气体进入分离器排放管81后,其中一部分经引风机19引入到尾气净化器20中净化,净化后从烟囱中排入大气;另一部分进入二次风管13中。二次进风管110上的二次风机16将二次风管13中的一部分气体引入流化床焚烧炉10,焚烧可以去除臭气等有害气体;二次风管13中的另一部分气体经过风量调节阀14与流化床焚烧炉10的烟道气引出管12的气体汇聚到干燥器进风管62中,由干燥风机17引入喷动床体60中作为干燥气体循环使用。风量调节阀14进行风量调节,保证烟道气引出管12的热风优先进入喷动床体60,并使得整个装置的风量平衡。
流化床焚烧炉10所需的氧气由一次风机15提供,流化床焚烧炉10产生的残渣由出渣管11排出。
为了阻止污泥在喷动床体60的床底粘结,本实例中进风风帽2除了采用大阻力高喷速结构外,还对进风风帽2的喷出口圆面进行了特别设计,如图2所示,进风风帽2的喷出口圆面的四分之一扇形202是开通的,另外四分之三扇形201是封堵的,开通的四分之一扇形202的一个侧边22与喷动床体60的床底圆面601的圆心和进风风帽2的喷出口圆面的圆心的圆心连线21垂直,另一个侧边与圆心连线21重合。由于只有开通的四分之一扇形202允许气体喷出,增大了气体流速,能够有效地防止污泥粘结。
实际使用中,可能出现污泥含水率过高(80%以上),污泥自身燃烧的热量无法平衡干燥污泥所需热量。因此在加料机1的污泥输入管103上除了设有污泥加入口102,还设有煤粉加入口101,在煤粉加入口101中加入煤粉,煤粉会随着污泥颗粒一起进入到流化床焚烧炉10焚烧,以补充热量。
本实施例的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通过导流管5下端的圆环状的喉管4实现双重喷射,能使膏状、粘性的污泥高效率干化,从而使得焚烧时燃烧稳定充分,保证污泥处理效果。同时,该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综合利用流化床焚烧炉10中污泥焚烧的热量去干化新加入喷动床干燥器6中的污泥,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污泥处理成本,适应性广。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包括:
喷动床干燥器、旋风分离器、污泥焚烧炉和尾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动床干燥器包括喷动床体、气固复合喷嘴、导流管、进风风帽、干燥器出料口和干燥器进风管,所述气固复合喷嘴和所述进风风帽位于所述喷动床体锥形底部内且均与所述干燥器进风管连通,所述干燥器出料口位于所述喷动床体顶部,所述导流管下端为圆环状的喉管,所述气固复合喷嘴与所述喉管相对;
所述旋风分离器包括分离器进料口、固体出料口和分离器排风管,所述分离器进料口与所述干燥器出料口连通,所述分离器排风管连通到所述尾气净化器中;
所述污泥焚烧炉包括一次风机、通过二次风机进风的二次进风管、烟道气引出管、干泥进料管和用于排渣的出渣管,所述干泥进料管引入所述固体出料口的污泥颗粒,所述烟道气引出管与所述干燥器进风管连通;
以及所述干燥器进风管、二次进风管和所述分离器排风管均与二次风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动床体的顶部呈向上收缩的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管与所述干燥器进风管连通的段上设有风量调节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帽的喷出口圆面的四分之一扇形是开通的,另外的四分之三扇形是封堵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通的四分之一扇形的一个侧边与所述喷动床体的底圆面的圆心和所述进风风帽的喷出口圆面的圆心的圆心连线垂直,另一个侧边与所述圆心连线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净化器为湿法尾气净化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料机,所述加料机的污泥输出管与所述气固复合喷嘴连通,所述加料机的污泥输入管上设有污泥加入口和煤粉加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机为螺旋加料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焚烧炉为流化床焚烧炉。
CN2009202705938U 2009-11-18 2009-11-18 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457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705938U CN201545774U (zh) 2009-11-18 2009-11-18 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705938U CN201545774U (zh) 2009-11-18 2009-11-18 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45774U true CN201545774U (zh) 2010-08-11

Family

ID=42600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7059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45774U (zh) 2009-11-18 2009-11-18 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45774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2332A (zh) * 2011-05-30 2011-11-23 苏州市宏达集团有限公司 污泥焚烧发电装置
CN103058487A (zh) * 2013-01-05 2013-04-24 浙江大学 集成式双流化床污泥干化燃烧装置
CN103058490A (zh) * 2013-01-18 2013-04-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多级内循环流化床污泥干化及流化床焚烧装置及方法
CN105114963A (zh) * 2015-09-30 2015-12-02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干化污泥的输送系统
CN105157042A (zh) * 2015-09-30 2015-12-16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粉粒污泥的输送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5180176A (zh) * 2015-09-30 2015-12-23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带配风支路的干化污泥的输送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8679602A (zh) * 2018-05-18 2018-10-19 东南大学 增压流化床二次风协同进料装置及方法
CN110316930A (zh) * 2019-08-01 2019-10-11 江苏创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防爆式中低温电红外热解析设备
CN112377924A (zh) * 2020-11-12 2021-02-1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中温分离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污泥的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2332A (zh) * 2011-05-30 2011-11-23 苏州市宏达集团有限公司 污泥焚烧发电装置
CN103058487A (zh) * 2013-01-05 2013-04-24 浙江大学 集成式双流化床污泥干化燃烧装置
CN103058490A (zh) * 2013-01-18 2013-04-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多级内循环流化床污泥干化及流化床焚烧装置及方法
CN103058490B (zh) * 2013-01-18 2013-11-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多级内循环流化床污泥干化及流化床焚烧装置及方法
CN105114963A (zh) * 2015-09-30 2015-12-02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干化污泥的输送系统
CN105157042A (zh) * 2015-09-30 2015-12-16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粉粒污泥的输送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5180176A (zh) * 2015-09-30 2015-12-23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带配风支路的干化污泥的输送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8679602A (zh) * 2018-05-18 2018-10-19 东南大学 增压流化床二次风协同进料装置及方法
CN108679602B (zh) * 2018-05-18 2019-06-18 东南大学 增压流化床二次风协同进料装置及方法
CN110316930A (zh) * 2019-08-01 2019-10-11 江苏创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防爆式中低温电红外热解析设备
CN112377924A (zh) * 2020-11-12 2021-02-1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中温分离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污泥的系统及方法
CN112377924B (zh) * 2020-11-12 2022-08-02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中温分离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污泥的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45774U (zh) 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
CN101570388B (zh) 一种城市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工艺
WO2019095964A1 (zh) 一种垃圾与半干污泥协同焚烧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07572740A (zh) 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污泥低温干化焚烧一体化方法及系统
CN105202549B (zh) 基于两介质烟气干燥和气力输送的煤‑污泥混烧系统
CN104832942B (zh) 一种进料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生物质燃烧机
CN105276603A (zh) 基于高温烟气干燥和气力输送的煤-污泥混烧系统
CN112197278A (zh) 一种二次再热电站锅炉耦合污泥干化焚烧的系统
CN101538110A (zh) 沸腾炉与热电厂烟气余热结合的污泥干化方法与设备系统
CN103524008B (zh) 一种城镇污水厂污泥零排放自动化处理处置工艺
CN202610084U (zh) 一种脉动燃烧内加热流化床干燥污泥的系统
CN207471565U (zh) 利用锅炉低温烟气循环的煤泥、污泥干燥输送及燃烧系统
CN207729577U (zh) 一种混合燃烧的综合发电系统
CN203653400U (zh) 一种污泥干化焚烧发电一体化系统
CN108613194A (zh) 一种用于村镇生活垃圾焚烧的方法及装置
CN201670791U (zh) 污泥处理处置系统
CN204756944U (zh) 一种高效除尘除臭垃圾焚烧炉
CN111365718A (zh) 用于干化污泥的新型流化床绝热焚烧炉及处理方法
CN208536004U (zh) 利用烟气余热的污泥低温干化焚烧装置
CN211226871U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污泥掺烧系统
CN212476506U (zh) 一种利用风扇磨煤机处理煤泥淤泥系统
CN106468434B (zh) 垃圾横行筛分旋风混燃热解装置
CN102337168A (zh) 利用废弃污泥干燥制成燃料的系统
CN201770686U (zh) 利用废弃污泥干燥制成燃料的系统
CN209540898U (zh) 一种双层逆向的低空气比垃圾焚烧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

Termination date: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