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33403U - 超薄型喇叭 - Google Patents

超薄型喇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33403U
CN201533403U CN2009202200577U CN200920220057U CN201533403U CN 201533403 U CN201533403 U CN 201533403U CN 2009202200577 U CN2009202200577 U CN 2009202200577U CN 200920220057 U CN200920220057 U CN 200920220057U CN 201533403 U CN201533403 U CN 201533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voice coil
top cover
yoke
loudspeake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200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秉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tune Grand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Fortune Grand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tune Grand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Fortune Grand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09202200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33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33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3340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一种超薄型喇叭,包括:一金属上盖,具备一外缘面及一内缘面,中间具有一个以上的音孔;一振膜,设在该金属上盖的内缘面;一音圈,设在该振膜底面;一支架,设在该金属上盖及该振膜的底面,其中间具有一第一镂空孔;一磁铁,设在该第一镂空孔内;一轭铁,设在该支架的底面;一金属下盖,配合该金属上盖所设成,其具备一外缘面及一内缘面,并能将前述元件包覆在其相对应的二内缘面间,并与该轭铁形成有接触面;借此,该轭铁将热源传导至该金属下盖后,再通过该金属上、下盖的连结接触,将热传导至该金属上盖,以扩大散热面积,使得整个喇叭的厚度得以降低,具有轻薄化的功能提升。

Description

超薄型喇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喇叭,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热传导,将热源传导至金属上盖,以扩大散热面积的超薄型喇叭。
背景技术
一般如移动电话(手机),MP3、笔记型电脑(NB)、液晶荧幕(LCD),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3C电子装置,其除了运作效能的提升外,更逐渐往薄型化的方向设计,以及多媒体功能的发展,因此诸如此类的3C电子装置会搭配一个适合的小型喇叭,作为声音输出介面。
次按,喇叭是一种把电子讯号转换成声音讯号的电声器件,主要是在音圈通电后与磁体之间会产生互斥,形成类似活塞式作用,因而顺势推动磁体前方的振膜,将振膜前方的声波向四周辐射出去。然而,音圈在与磁体动作时容易导致高温,此高温的问题亦已成为无可避免的缺点。
再按,由于现今薄型消费性产品体积愈做愈小,因此产品内部的电子或塑胶零件与喇叭单体位置相当靠近。所以,当喇叭单体的音圈通电后,音圈与磁体间的活塞作用会产生高温,高温除了影响音质的表现,持续过高的温度,也可能影响产品内部邻近零件的运作效率,更有甚者,音圈还可能因为持续高温而烧毁,或造成该产品本身的损坏,甚至对消费者的使用造成危险。
承上,喇叭单体的散热不良,严重者除了可能导致音圈烧毁外,高温也会影响既有的音质表现。因此,传统上有不少解决音圈散热问题的现有技术,主要有气体的对流、喇叭单体结构的改良、以及改善金属散热材质等方式。
如中国台湾专利00305509,将喇叭的防尘盖材质改成金属材质,并直接置于音圈的开口处,直接将音圈的热通过金属的防尘盖,将热气排出。
又,如中国台湾专利00431741,则是通过喇叭机构的改良,于喇叭动作时,可以将喇叭外部的冷空气带入音圈与磁体的间隙中,顺势把间隙中的热气带出,避免音圈过热。
又,如中国台湾专利00453601内容,直接于音圈上设置环型散热片,并将磁铁包覆住,以导出音圈与磁体的高温。
又,如中国台湾专利M249394(中国专利ZL02288716.4)内容,该发明直接在音圈与磁体后端的金属体上,黏着一板片型的散热片,将喇叭动作的热气排出,以避免音圈过热。
又,如中国专利ZL200620014749.2,该发明主要在华司(喇叭单体的上导磁片)设置一环型散热片,该散热片呈锯齿状结构,可加快音圈热能的排出。
又,如中国专利ZL200720000787.7,该发明为设置一凹型散热装置,将磁铁下的导磁轭铁(凵铁),安置于该凹型散热装置中,再通过散热膏将两者紧密结合,因此,当喇叭单体的热传导至导磁轭铁时,可以直接通过外部的凹型散热装置,将热能快速的排出。
又,如中国专利ZL99217826.6,则是在导磁轭铁(T铁)的周围开设数个散热孔,并于导磁柱上同样开立圆孔,同时于导磁轭铁的底部,采用鳍片设计以加强散热的效率。
又,如中国专利ZL200520053787.4,则是将原本导磁轭铁(U铁)的导磁与固定磁体功能分离,并通过导磁轭铁材质的改变,采用轻质的材质取代传统的铁质材质,除了可以减轻单体重量之外,也可以达到散热的目的,同时,在导磁轭铁外设有散热片,以加强散热效率。
又,如中国专利ZL200420083784.0,该发明将内磁式喇叭单体结构进行改良,除了强化了喇叭单体的导热效率外,也提升了低音的音质。该发明主要是通过对内磁式喇叭单体结构改良,于导磁轭铁(U铁)外设有一锯齿状散热器,可将音圈的热能通过导磁轭铁,传导至该散热器。同时,此散热器带有圆周方向的开槽,通过喇叭支架上的开孔,延伸振膜后面的气腔空间,可以在不额用使用音箱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最低共振频率点F0,达到提升低音音质的目的。
惟查,上述现有技术中(Prior Art),针对音圈散热问题所揭露(Disclosure)的方法或结构,有的散热效率仍未臻理想,有的则是体积太大,不适用于薄型喇叭的极有限空间,故仍有改善空间。
是以,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于中国台湾第M352209专利(中国专利ZL2008201353250),提出一种「薄型小喇叭散热装置」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在U型导磁轭的周围,套置一板形金属体,借以将导磁轭所产生热能传导出去;惟查,此一结构虽有一定程度的散热功能,但该板形金属体须容置在上、下盖内部空间,因此散热面积受限,此外,该专利的整体厚度仍有数mm,对于目前的手机等电子产品所要求的厚度,仍有改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超薄型喇叭,其是以热传导方式,将内部热源利用轭铁通过金属下盖,再传导至金属上盖,以扩大散热面积,解决了薄型喇叭的散热问题,进而使得整个喇叭的厚度得以降低(例:1.5mm左右),如此一来方便电子产品的内部空间设计,具有轻薄化的功能提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金属上盖,具备一外缘面及一内缘面,中间具有一个以上的音孔;一振膜,设在该金属上盖的内缘面;一音圈,设在该振膜底面;一支架,设在该金属上盖及该振膜的底面,其中间具有一第一镂空孔;一磁铁,设在该第一镂空孔内;一轭铁,设在该支架的底面;一金属下盖,配合该金属上盖所设成,其具备一外缘面及一内缘面,并能将前述元件包覆在其相对应的二内缘面间,并与该轭铁形成有接触面;借此,该轭铁将热源传导至该金属下盖后,再通过该金属上、下盖的连结接触,将热传导至该金属上盖,以扩大散热面积。
前述的超薄型喇叭,其中金属上盖包括横断面设成一
Figure G2009202200577D00031
形状,据以形成一中间凸部及周边的凸缘面。
前述的超薄型喇叭,其中金属下盖包括横断面设成形状,以形成一中间凹部及周边的接触面,且该接触面嵌套在该金属上盖的凸部内缘面。
前述的超薄型喇叭,其中金属下盖的凹部设有一第二镂空孔,且该第二镂空孔内周缘设有一凹槽,而外周缘设有一缺槽。
前述的超薄型喇叭,其中述金属上盖的音孔设成一个椭圆形。
前述的超薄型喇叭,其中金属上盖的音孔设成多个小孔。
前述的超薄型喇叭,其中支架的第一镂空孔设成圆形,且其周边包括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一通气孔。
前述的超薄型喇叭,其中支架由金属或塑胶材质构成。
前述的超薄型喇叭,其中塑胶支架的底面外侧包括设有一端子板,用以连结外部音源讯号。
前述的超薄型喇叭,其中轭铁的内侧设有一延伸面,且该延伸面上设有一第二通气孔。
前述的超薄型喇叭,其中轭铁上表面设有一供所述音圈及该磁铁容置的凸环体。
前述的超薄型喇叭,其中凸环体为一磁铁。
前述的超薄型喇叭,其中凸环体上表面,环设有一磁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是以热传导方式,将内部热源利用轭铁通过金属下盖,再传导至金属上盖,以扩大散热面积,解决了薄型喇叭的散热问题,进而使得整个喇叭的厚度得以降低(例:1.5mm左右),如此一来方便电子产品的内部空间设计,具有轻薄化的功能提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5是图3所示5-5断面剖视图。
图6是图3所示6-6断面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金属上盖        71外缘面
11外缘面          72内缘面
12内缘面          73第二镂空孔
13、13’音孔        731凹槽
14凸部              732缺槽
15凸缘面            74凹部
20振膜              75接触面
30支架              80端子板
31第一镂空孔        90喇叭单体
32第一通气孔
40磁铁
50音圈
60轭铁
61延伸面
62第二通气孔
63凸环体
70金属下盖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包括:
一金属上盖10,其是由薄金属片所冲压成型,具备一外缘面11及一内缘面12,中间具有一个以上的音孔13。本实施例中,该金属上盖10的横断面设成一
Figure G2009202200577D00051
形状,据以形成一中间凸部14及周边的凸缘面15,但不限定于此,且该音孔13包括可设成一个较大的椭圆形。亦可设成多个小孔13’。然,无论是单一或多个小孔,皆可实施。
一振膜20,是设在该金属上盖10的内缘面12,并使振膜20所产生的声音得以由该音孔13或13’散发出去。本实施例中,该振膜20是设成椭圆形,但不限定此于。
一音圈50,是设在该振膜20底面;
一支架30,其包括由塑胶或金属等材质所构成,是设在该金属上盖10及该振膜20的底面,其中间具有一第一镂空孔31,使该振膜20底面中央大部分呈裸露;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镂空孔31设成圆形,但不限定于此,且其周边包括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一通气孔32。此外,该支架30底面外侧包括设有一端子板80,用以连结外部音源讯号。
一磁铁40,是设在该第一镂空孔31内,并位于该振膜20的底缘;本实施例中,该音圈50呈圆环形且环绕在磁铁40的外周缘。
一轭铁60,是设在该支架30的底面,本实施例中,该轭铁60的内侧包括设成一延伸面61,但不限定于此,然该延伸面61可扩大散热面积,且其上设有一第二通气孔62。再者,该轭铁60上表面包括设有一可供该音圈50及该磁铁40容置的凸环体63。本实施的轭铁60是呈薄型体,具有散热及导磁功能。再者,该凸环体63包括为一磁铁构成,或是于该凸环体63上表面环设有一磁铁,凡此等等皆可实施,但不限定于此。
而,上述的振膜20、支架30、磁铁40、音圈50、及轭铁60的组成即为一小型喇叭单体90。
一金属下盖70,是配合该金属上盖10所设成,其具备一外缘面71及一内缘面72,并能将前述元件所构成的小型喇叭单体90包覆在其相对应的二内缘面12、72,并与该轭铁60形成有接触面,使得轭铁60可将该磁铁40与音圈50的热源,传导至该金属下盖70后,再通过该金属上、下盖10、70的连结接触,将热传导至该金属上盖10,以扩大散热面积。
为使该金属上、下盖10、70的热传导接触面积增大,本实施例中,该金属下盖70包括其横断面设成
Figure G2009202200577D00061
形状,据以形成一中间凹部74及周边的接触面75,较佳实施例是将该接触面75嵌套在该金属上盖10的凸部14内缘面,但不限定于此。而此种实施例的优点是,金属下盖70可借由加工方式迅速与金属上盖10组合固定,且借由此种结构设计,不仅可以增加整体的机械强度,并能使整体的厚度设定在预期的薄型范围内,例如:金属上、下盖10、70组合喇叭单体90后的厚度可在1.5mm以内,但不限定于此;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具有非常薄的厚度,且散热效率亦佳,故能方便电子产品内部空间设计,具有轻薄化的功效增进。
承上,该金属下盖70的凹部74包括设有一第二镂空孔73,且第二镂空孔73内周缘包括设有一径向凹槽731,而外周缘设有一缺槽732。其中,该凹槽731对应设在该第一通气孔32及第二通气孔62的位置,便于其透气。而该缺槽732设在该端子板80内侧,便于其与喇叭单体90电性连接。但,此等细部构造可依实施需求而加以修正或变更,例如,本实用新型的金属下盖70并非局限嵌套在金属上盖10的凸部14内缘面,等效的结构变换,亦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Claims (13)

1.一种超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金属上盖,具备一外缘面及一内缘面,中间具有一个以上的音孔;
一振膜,设在该金属上盖的内缘面;
一音圈,设在该振膜底面;
一支架,设在该金属上盖及该振膜的底面,其中间具有一第一镂空孔;
一磁铁,设在该第一镂空孔内;
一轭铁,设在该支架的底面;
一金属下盖,配合该金属上盖所设成,其具备一外缘面及一内缘面,并能将前述元件包覆在其相对应的二内缘面间,并与该轭铁形成有接触面;
借此,该轭铁将热源传导至该金属下盖后,再通过该金属上、下盖的连结接触,将热传导至该金属上盖,以扩大散热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上盖包括横断面设成一
Figure F2009202200577C00011
形状,据以形成一中间凸部及周边的凸缘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下盖包括横断面设成
Figure F2009202200577C00012
形状,以形成一中间凹部及周边的接触面,且该接触面嵌套在该金属上盖的凸部内缘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下盖的凹部设有一第二镂空孔,且该第二镂空孔内周缘设有一凹槽,而外周缘设有一缺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上盖的音孔设成一个椭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上盖的音孔设成多个小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第一镂空孔设成圆形,且其周边包括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一通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由金属或塑胶材质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支架的底面外侧包括设有一端子板,用以连结外部音源讯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的内侧设有一延伸面,且该延伸面上设有一第二通气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上表面设有一供所述音圈及该磁铁容置的凸环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超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体为一磁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超薄型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体上表面,环设有一磁铁。
CN2009202200577U 2009-10-23 2009-10-23 超薄型喇叭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33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200577U CN201533403U (zh) 2009-10-23 2009-10-23 超薄型喇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200577U CN201533403U (zh) 2009-10-23 2009-10-23 超薄型喇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33403U true CN201533403U (zh) 2010-07-21

Family

ID=42528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2005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33403U (zh) 2009-10-23 2009-10-23 超薄型喇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3340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7085A (zh) * 2015-04-30 2015-08-12 侯永国 律动显示的音箱
CN108810770A (zh) * 2018-08-06 2018-11-1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器
CN111417055A (zh) * 2020-03-30 2020-07-1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振动系统、发声装置以及电子产品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7085A (zh) * 2015-04-30 2015-08-12 侯永国 律动显示的音箱
CN108810770A (zh) * 2018-08-06 2018-11-1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器
CN111417055A (zh) * 2020-03-30 2020-07-1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振动系统、发声装置以及电子产品
CN111417055B (zh) * 2020-03-30 2021-06-1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振动系统、发声装置以及电子产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11264B2 (en) Ultra-thin speaker
US20110182463A1 (en) Ultra-thin loudspeaker
CN201781608U (zh) 同轴喇叭结构
US20090016563A1 (en) Micro-speaker
CN201185473Y (zh) 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振膜
CN201533403U (zh) 超薄型喇叭
CN109451400B (zh) 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振膜及扬声器
US20150264486A1 (en) Planar diaphragm and speaker employing the same
WO2021120948A1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01312378Y (zh) 薄型小喇叭散热装置
CN201893915U (zh) 超薄型扬声器
CN109151687B (zh) 一种应用于扬声器振膜的补强部、振膜及扬声器
CN205491148U (zh) 薄膜扬声器
CN210053560U (zh) 一种新型振膜及扬声器
CN111669686A (zh) 一种发声装置
CN111263274A (zh) 振膜、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2118671B (zh) 音膜
CN217509027U (zh) 一种高灵敏度扬声器
CN202949563U (zh) 双振膜稀土扬声器
CN208174991U (zh) 导磁轭及扬声器
CN205454088U (zh) 平面扬声器
CN212392993U (zh) 振动系统及具有该振动系统的发声单体
CN218103502U (zh) 一种微型扬声器单体及扬声器模组
CN217825357U (zh) 微型扬声器单体
CN221240493U (zh) 一种电声转换器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21

Termination date: 20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