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72522U - 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72522U
CN201472522U CN2009201495716U CN200920149571U CN201472522U CN 201472522 U CN201472522 U CN 201472522U CN 2009201495716 U CN2009201495716 U CN 2009201495716U CN 200920149571 U CN200920149571 U CN 200920149571U CN 201472522 U CN201472522 U CN 2014725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ushion
fixed end
air pressure
storage box
pressur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4957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苍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4957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725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725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7252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该摩托车具有可供骑乘者乘坐用的座垫,该座垫具有一驾驶座及一乘客座,于座垫的下方设有一置物箱,该置物箱具有一前置物空间及一后置物空间,于该座垫与置物箱之间设有一气压棒,其中,该气压棒的上固定端是固设于座垫的驾驶座与乘客座之间,而下固定端则固设于前置物空间的后端部且是位于凸起部的前方,借此可增加驾驶座的合绵厚度,以提升乘坐时的舒适性,并可增加置物箱放置安全帽的空间,且由于上下气压棒固定端均接近座垫中间位置,故气压棒不需太大预压力即可轻松达成开启座垫的目的,同时增加座垫的开启角度,以提升取物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速克达型摩托车的置物箱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增进速克达型摩托车的置物箱使用功效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摩托车座垫除了可供骑乘者与乘坐者所需的乘坐空间外,更重要的是可利用该座垫下方所设置的置物空间,提供如安全帽、手套等物品储放的置物功能,故实为摩托车构造中使用频繁且不可或缺的重要结构,其中,一般的座垫的设计,大多采用掀转式设计,亦及将座垫设计成置物箱的封盖,平常可提供乘载功能,当欲使用置物箱时,只需将座垫掀转开启,便可放置或拿取物品,当座垫盖合后,又可恢复原状。而对于较大型的摩托车由于该座垫相对较大且重量较重,因此有业者开发出可辅助骑乘者将座垫开启的摩托车座垫开启装置1,请参阅图1所示,包括有一座垫11、一置物箱12及一气压棒13。该座垫11具有一驾驶座111及一乘客座112,而置物箱12则具有一前置物空间121及一后置物空间122。其主要是于座垫11与置物箱12之间设置一气压棒13,该气压棒13的上固定端131是设置于座垫11驾驶座111的下方,而气压棒13的下固定端132则固设于前置物空间121与后置物空间122之间,当座垫11解锁且被往上掀起一定角度时,即可利用气压棒13预压力徐徐撑开,如图2所示,而座垫11可自动继续往上旋转并固定在设定的角度,而需闭合座垫11时,只需下压座垫11即可将座垫锁予以锁固定位。
现有的摩托车座垫开启装置1,借由上述的结构,虽然可达到将座垫11予以开启的目的,然而,座垫11底板的前方上端为气压棒13的上固定端131,而气压棒13的拉伸动作区域亦为座垫11的驾驶座111位置,故而为闪避气压棒13而减少座垫11的合绵厚度,将会影响座垫11乘坐上的舒适度,另由于该座垫11的重心较接近中央,因此所配置的气压棒13阻力较大,此外,该气压棒13的上固定端131是固定于整体座垫11的前方,因此座垫11的开启角度较小,而座垫11也会因气压棒13的预压力大而影响座垫11开启时的顺畅度,以及置物箱12取放物品的商品性。
有鉴于现有的摩托车座垫开启装置1具有上述的缺失,所以,如何能提供一种可让置物箱13的前置物空间及后置物空间置放的物品避免冲撞及便于拿取的结构,实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摩托车座垫开启装置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该摩托车具有可供骑乘者乘坐用的座垫,该座垫具有一驾驶座及一乘客座,于座垫的下方设有一置物箱,该置物箱具有一前置物空间及一后置物空间,于该座垫与置物箱之间设有一气压棒,其中,该气压棒的上固定端是固设于座垫的驾驶座与乘客座之间,而下固定端则固设于前置物空间的后端部且是位于凸起部的前方,借此可增加驾驶座的合绵厚度,以提升乘坐时的舒适性,并可增加置物箱放置安全帽的空间,且由于上下气压棒固定端均接近座垫中间位置,故气压棒不需太大预压力即可轻松达成开启座垫的目的,同时增加座垫的开启角度,以提升取物的便利性。
承接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该摩托车具有供骑乘者乘坐用的座垫,该座垫具有一驾驶座及一乘客座,于座垫的下方设有一置物箱,该置物箱具有一前置物空间及一后置物空间,于该座垫与置物箱之间设有一气压棒,其特征在于:该气压棒的上固定端固设于座垫的驾驶座与乘客座之间,而下固定端则固设于置物箱上,且该上固定端于座垫闭合于置物箱时是位于下固定端的后上方。
所述的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下固定端在座垫闭合于置物箱时,位于座垫的靠垫部的下方。
所述的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气压棒是由摩托车后方朝车体前方升起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摩托车座垫开启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摩托车座垫开启装置的动作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摩托车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的动作示意图。
1座垫开启装置   11座垫           111驾驶座
                112乘客座        12置物箱
                121前置物空间    122后置物空间
                13气压棒         131上固定端
                132下固定端
2摩托车         21车架           211转向把手
                212头管          213前避震器
                214下降管部      215水平管部
                216上升管部      217后车架
                218横管          22前轮
                23座垫           231驾驶座
                232乘客座        233靠垫部
                24置物箱         24a凸起部
                241前置物空间    242后置物空间
                25动力单元       251喷射引擎
                252传动箱        26后轮
                27外壳           27a前车体盖
                27b车身边盖      271遮膝罩
                2711脚踏部       272前面板
                273前置物箱      274脚踏板
                28油箱           29后置物架
3气压棒         31上固定端       32下固定端
RL后灯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能更易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首先,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2,包括有车架21、前轮22、座垫23、置物箱24、动力单元25、后轮26及外壳27。
该车架21的前方枢设有转向把手211,该转向把手211的下方接设有头管212,该头管212的下方枢设有前避震器213,该前避震器213固设有前轮22,该头管212朝车体后方延伸有一下降管部214,该下降管部214向车体后方二侧延伸有一供前脚踏板274设置的水平管部215,该水平管部215向车体后方延伸有一上升管部216,该上升管部216向车体后方另延伸有一后车架217,在后车架217的前方设有横管218。
该车架21于上升管部216及后车架217的上方设有可供驾驶人乘坐的座垫23,于座垫23的下方设有一置物箱24,该置物箱24的前方于前脚踏板274之间设有一油箱28,该置物箱24的下方为一动力单元25,该动力单元25接设有后轮26。
动力单元25至少包括有一喷射引擎251及一传动箱252。
该外壳27包含有一位于摩托车2前方的前车体盖27a及车身边盖27b,该前车体盖27a包括有遮膝罩271及前面板272,该遮膝罩271朝车体后方设置有前置物箱273,于遮膝罩271下方延伸有一脚踏部2711,该脚踏部2711朝车体后方连接有前脚踏板274;该车身边盖27b的尾端接设有后灯组RL及后置物架29。
次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座垫开启机构中,该座垫23具有一驾驶座231与一乘客座232,并且于驾驶座231与乘客座232之间设有靠垫部233,于座垫23的下方设有一置物箱24,该置物箱24借由一凸起部24a界定出一前置物空间241及一后置物空间242,该座垫23与置物箱24之间设有一气压棒3,其中,该气压棒3的上固定端31是固设于座垫23的驾驶座231与乘客座232之间的靠垫部233的下方,而下固定端32则固设于前置物空间241的后端部,且是位于凸起部24a的前方。
再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于实施时,在座垫23尚未开启时,该气压棒3的上固定端31是位于下固定端32的后方,当座垫23解锁时,该座垫23即会借由气压棒3且被往上掀起一定角度时,该座垫23利用气压棒3预压力往上徐徐撑开时,由于该气压棒3的下固定端32是固设于置物箱24前置物空间241的后端部,且是于凸起部24a的前方,而上固定端31是固设于座垫23的驾驶座231与乘客座232之间的靠垫部233的下方,即恰位于座垫23的中间位置,由于气压棒3的上固定端31及下固定端32均接近座垫23中间位置,因此,当气压棒3撑起座垫23时,该上固定端31会由摩托车2的后方朝车体前方升起,并使上固定端31是位于在下固定端32的上前方,进而可较为省力即达成开启座垫23的目的,同时座垫23亦具有较大的开启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借由于该座垫23与置物箱24之间设置一气压棒3,该气压棒3的上固定端31是固设于座垫23的驾驶座231与乘客座232之间的靠垫部233的下方,而下固定端32则固设于前置物空间352的后端部,且是位于凸起部24a的前方,借此,可增加驾驶座231的合绵厚度,以提升乘坐时的舒适性,并可增加置物箱24放置安全帽的空间,此外,由于上固定端31及下固定端32均是设置于座垫23的中间位置,因此,该气压棒3可不需太大预压力即可轻松将座垫23予以撑起,来达成开启座垫23的目的,同时增加座垫23的开启角度,以达到提升取物便利性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借由上述的构造,确实能达成所诉求的功效及目的。7

Claims (7)

1.一种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该摩托车具有供骑乘者乘坐用的座垫,该座垫具有一驾驶座及一乘客座,于座垫的下方设有一置物箱,该置物箱具有一前置物空间及一后置物空间,于该座垫与置物箱之间设有一气压棒,其特征在于:该气压棒的上固定端固设于座垫的驾驶座与乘客座之间,而下固定端则固设于置物箱上,且该上固定端于座垫闭合于置物箱时是位于下固定端的后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气压棒的上固定端及下固定端皆是近于座垫的中间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气压棒的上固定端是固设于座垫的驾驶座与乘客座之间的靠垫部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下固定端在座垫闭合于置物箱时,位于座垫的靠垫部的下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座垫开启后,该气压棒的上固定端位于在下固定端的上前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气压棒是由摩托车后方朝车体前方升起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气压棒的下固定端位于置物箱前置物空间的后端部且位于凸起部的前方。
CN2009201495716U 2009-05-05 2009-05-05 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725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495716U CN201472522U (zh) 2009-05-05 2009-05-05 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495716U CN201472522U (zh) 2009-05-05 2009-05-05 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72522U true CN201472522U (zh) 2010-05-19

Family

ID=42408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49571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72522U (zh) 2009-05-05 2009-05-05 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725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91593A4 (en) * 2012-08-31 2016-03-30 Honda Motor Co Ltd PERIPHERAL SEAT STRUCTURE OF VEHICL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91593A4 (en) * 2012-08-31 2016-03-30 Honda Motor Co Ltd PERIPHERAL SEAT STRUCTURE OF VEHICL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45075B2 (en) Four-wheeled vehicle
JP2918116B2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三輪車の燃料供給部構造
CN203511916U (zh) 一种有折椅功能的拉杆箱式便携折叠电动三轮车
CN202703802U (zh) 一种快速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车架
WO2013102429A1 (zh) 嵌入式串列双座全封闭摩托车车体结构
CN201472522U (zh) 摩托车座垫自动开启机构
CN205769860U (zh) 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
CN103204209A (zh) 一种有折椅功能的拉杆箱式便携折叠电动三轮车
CN106627928A (zh) 用于助动车的可折叠车架
JPH10236357A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三輪車
CN101423083A (zh) 车辆的物品收纳结构
CN205417918U (zh) 一种多功能折叠电动车
CN102910226B (zh) 摩托车座垫辅助开启装置
CN102050176B (zh) 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结构
JPH044195B2 (zh)
CN209142306U (zh) 迷你电动自行车
CN108657340B (zh) 电动二轮车电池盒开启构造
CN209274806U (zh) 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
CN201291971Y (zh) 箱式折叠型电动辅助脚踏车
CN201172448Y (zh) 载货用双轮电动车
CN203876898U (zh) 一种电动四轮车
CN109367672A (zh) 迷你电动自行车
CN201380907Y (zh) 速克达型摩托车的置物箱结构
CN207000709U (zh) 折叠式电动车
CN207644542U (zh) 便捷式电动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