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37735U - 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 - Google Patents

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37735U
CN201437735U CN2009201525548U CN200920152554U CN201437735U CN 201437735 U CN201437735 U CN 201437735U CN 2009201525548 U CN2009201525548 U CN 2009201525548U CN 200920152554 U CN200920152554 U CN 200920152554U CN 201437735 U CN201437735 U CN 2014377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flowline
control valve
check valve
valv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525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育进
何昭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525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377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37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3773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其是设于一引擎的内部,该引擎具有相互结合的一曲轴箱盖及一曲轴箱本体,该曲轴箱盖具有一出油管道,该曲轴箱本体上设有一润滑油泵,该润滑油泵具有一进油管道连通于该出油管道。该单向阀是一模组单元,其具有一结合部及一控制阀部,该结合部用以结合该出油管道及进油管道,且该结合部内具有一供油通道。该控制阀部容置于该出油管道内,并用以控制该供油通道是否连通于该出油管道。本实用新型有利于简化单向阀构造、增加单向阀现场组装便利性及提高单向阀组装精度。

Description

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特别是关于一种能提高组装精度、防止漏油及确保作动可靠度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
【背景技术】
现今,摩托车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便利交通工具。目前,大多数摩托车是借由引擎或电动马达做为动力来源。摩托车设置引擎(亦称为内燃机)时,该引擎是以燃烧汽油推动汽缸活塞取得动力,并以电池的电力做为起动点火时的辅助动力。再者,该引擎的外壳主要区分为曲轴箱及汽缸头,而曲轴箱一般皆会利用润滑油(即俗称的机油)来润滑引擎内部的活塞、凸轮轴及汽缸内壁等构件的表面,提供构件之间相互的润滑作用,以降低构件之间的摩擦力及耗损率,进而延长内燃机的使用寿命。若引擎的工作温度过高,将导致构件体积变大、构件之间的间隙变小及润滑油粘性降低,因而造成构件之间的摩擦及损耗增加,并因摩擦而连带产生更高的温度,最后使得引擎因过热而损坏。因此,在引擎运转期间,必需持续驱散其产生的热能,以确保能正常运作。目前,现有的引擎皆设有润滑油循环油路,其利用适当的泵带动润滑油沿着循环油路流动润滑各构件,并流动至引擎壳体内部或外部的适当位置进行热交换,借此达到润滑油降温的目的。
请参照图1及图1A所示,其揭示一种现有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其中一单向阀1包含一弹簧11、一球形阀12及一弹性塞环13,该单向阀1是设于一引擎2内,该引擎2具有相互结合的一曲轴箱盖21及一曲轴箱本体22。该曲轴箱盖21一体成型具有一出油管道23,并安装有一润滑油泵24。该曲轴箱本体22内组装有一润滑油泵24,其具有一进油管道241。该进油管道241连通于该出油管道23,且该单向阀1组装于该出油管道23内,因而可用以控制由该润滑油泵24的进油管道241输入的润滑油仅能单向流往该出油管道23及润滑油过滤器25,并维持管道内的油压。
如图1及图1A所示,该出油管道23是包含十字交叉的一第一孔段231及一第二孔段232,且该第一孔段231的二端另加工形成一定位孔段233及一嵌塞孔段234,该定位孔段233的内径小于该第一孔段231的内径,而该嵌塞孔段234的内径大于该第一孔段231的内径。该单向阀1的弹簧11的一端是定位于该定位孔段233内,及其另一端是抵撑于该球形阀12。该弹性塞环13是由橡胶材料包覆金属内环加以射包成型的,且该弹性塞环13的外径稍大于该嵌塞孔段234的内径。因此,在组装时,该弹性塞环13能借由橡胶的弹性紧密的嵌塞于该嵌塞孔段234中,该弹性塞环13的一端用以抵靠该球形阀12,及其另一端抵接在该润滑油泵24的进油管道241的端面上,其中该嵌塞孔段234及进油管道241的端面是大致切齐于该曲轴箱本体22及曲轴箱盖21的交界端面。
如图1及图1A所示,当该润滑油泵24带动润滑油流动时,润滑油的油压克服该弹簧11的弹性偏压,使润滑油推动该单向阀1的球形阀12,因而形成通路,使润滑油依序流经该润滑油泵24、进油管道241、第一孔段231、第二孔段232及润滑油过滤器25。当该润滑油泵24停止运转时,润滑油的油压消失,因此该弹簧11的弹性偏压造成该球形阀12抵撑在该弹性塞环13上,因而形成闭路,使润滑油无法流动,同时也无法逆流。
然而,该单向阀1在实际使用上仍具有下述问题,例如:该弹性塞环13必需由橡胶材料包覆金属内环加以射包成型,但在加工制程上通常难以准确控制橡胶在金属内环的内、外侧的相对厚度比例。在制造时,若金属内环发生位置偏移,则该弹性塞环13某些部位的外部橡胶厚度将会过薄,其将在后续组装时降低该弹性塞环13与该嵌塞孔段234的密合程度,进而影响其组装精度及防漏效果。再者,在将该单向阀1组装于该引擎2内时,必需分别将该弹簧11、球形阀12及弹性塞环13组装置入该出油管道23内,才能组成该单向阀1,但此举使得该引擎11的组装变得零件较多且程序较为繁复,且易因为人为因素影响批次组装品质。另外,该嵌塞孔段234及进油管道241的端面之间仅简单利用该弹性塞环13的其中一端抵接在该进油管道241的端面做为防漏机制,但实际上润滑油仍极易由端面交界处渗漏至该出油管道23外,造成该出油管道23内的油压降低,影响该单向阀1的闭合及润滑油的循环散热效率。此外,当该引擎2转速过高时,该润滑油泵24的转速也相对提高。此时,该润滑油泵24带动润滑油快速流动,造成过大的油压推动该弹簧11及过度压缩该弹簧11。当过度压缩该弹簧11时,该球形阀12可能移动至接近该第一孔段231及第二孔段232的交叉处,并意外卡入该第二孔段232内,造成该球形阀12卡死,进而失去该单向阀1的闭合作用及润滑油的循环散热作用。
故,有必要提供一种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其中单向阀是一体成型形成结合部及控制阀部,且单向阀预先组装成一独立的模组单元,进而有利于简化单向阀构造、增加单向阀现场组装便利性及提高单向阀组装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其中单向阀的结合部具备二密封环,可分别弹性抵撑于出油管道及进油管道的内壁,进而有利于防止管道漏油、维持管道油压及确保润滑油循环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其中单向阀的控制阀部适当设计控制阀与出油口的相对位置及尺寸,以防止控制阀卡入出油口中,进而有利于提升单向阀的作动可靠度及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其中单向阀的结合部可做为一定位元件,用以在组装引擎的期间内辅助定位组装结合曲轴箱盖及曲轴箱本体,进而有利于增加引擎组装便利性。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该单向阀是设于一引擎的内部,该引擎具有相互结合的一曲轴箱盖及一曲轴箱本体,该曲轴箱盖具有一出油管道,该曲轴箱本体上设有一润滑油泵,该润滑油泵具有一进油管道连通于该出油管道;其特征在于:该单向阀是一模组单元,其具有一结合部及一控制阀部,该结合部用以结合该出油管道及进油管道,且该结合部内具有一供油通道;该控制阀部容置于该出油管道内,并用以控制该供油通道是否连通于该出油管道。
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该结合部具有一第一环槽,以设置一第一密封环,该第一密封环用以抵接该出油管道的内壁。
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该结合部具有一第二环槽,以设置一第二密封环,该第二密封环用以抵接该进油管道的内壁。
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该结合部具有一凸缘,其二侧分别抵接于该出油管道的端面及该进油管道的端面之间。
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该供油通道的入口处形成一扩径状的开口内缘。
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该控制阀部的内部具有一作动空间,该作动空间的一端连通于该供油通道,且该作动空间容置一控制阀及一弹性元件。
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该控制阀部的外周面开设有至少一出油口,以连通于该作动空间。
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该出油口的内径小于该控制阀的尺寸。
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该作动空间的内径大于该供油通道的内径,及该控制阀的外径介于该作动空间的内径及该供油通道的内径之间。
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该控制阀部的作动空间的另一端连通于该出油管道,且具有一定位部,以供该弹性元件的一端抵靠。
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该定位部包含一定位块及一定位扣环。
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该定位块具有至少一通孔,以连通该作动空间及出油管道。
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该定位部是一定位扣环。
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该定位部是一定位块,其螺设结合于该作动空间中。
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该控制阀部的外径小于该出油管道的内径,以在两者之间形成一流动空间。
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单向阀不易精确加工该弹性塞环,且其组装精度及防漏效果低落、不利于简化引擎组装,并存在该球形阀卡死风险等缺点,本实用新型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有利于简化该单向阀的构造、增加该单向阀的现场组装便利性及提高该单向阀的组装精度,有利于防止管道漏油、维持管道油压及确保润滑油循环散热效率,有利于提升该单向阀的作动可靠度及其使用寿命,有利于增加该引擎的组装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及图1A:现有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的组合剖视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2及图2A: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呈闭路状态时的组合剖视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单向阀的分解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呈通路状态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的组合剖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的组合剖视图。
1单向阀            11弹簧
12球形阀           13弹性塞环
2引擎              21曲轴箱盖
22曲轴箱本体       23出油管道
231第一孔段        232第二孔段
233定位孔段        234嵌塞孔段
24润滑油泵         241进油管道
25润滑油过滤器     3单向阀
31结合部           310供油通道
311第一环槽        312第二环槽
313凸缘            314开口内缘
32控制阀部         320作动空间
321出油            322第二螺纹部
33第一密封环       34第二密封环
35定位扣环         36定位块
361通孔            362第一螺纹部
37弹性元件         38控制阀
4引擎              41曲轴箱盖
42曲轴箱本体       43出油管道
431第一孔段        432第二孔段
44润滑油泵         441进油管道
F流动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将特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2、图2A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主要是应用在其引擎具有润滑油循环系统的摩托车或沙滩车等小型机动车辆上,其中一单向阀3设于一引擎4的内部,该引擎4具有相互结合的一曲轴箱盖41及一曲轴箱本体42,该曲轴箱盖41具有一出油管道43,该曲轴箱本体42上设有一润滑油泵44,该润滑油泵44具有一进油管道441连通于该出油管道43,该出油管道43则进一步连通至一润滑油过滤器45。本实用新型于下文提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用语是以图面中的引擎方向为参考基准,上述方位用语其仅是用来辅助说明相关构件的组装关系,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于此合先叙明。
请再参照图2、图2A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单向阀3是一模组单元,其主要包含一结合部31及一控制阀部32,该结合部31及控制阀部32是由同一金属块(例如不锈钢块)加工形成其内部及外部的形体。该结合部31另结合有一第一密封环33及一第二密封环34,同时该控制阀部3的内部组装有一定位扣环35、一定位块36、一弹性元件37及一控制阀38。
请再参照图2、图2A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合部31的外周面具有一第一环槽311、一第二环槽312及一凸缘313,及该结合部31内具有一供油通道310。在本实施例中,该凸缘313介于该第一环槽311及第二环槽312之间,并可用以将该结合部31的外周面区分为三个区段(未标示),其中具有该第一环槽311的区段的外径是实质等于或稍小于该曲轴箱盖41的出油管道43的内径,且该第一环槽311可用以嵌设该第一密封环33,该第一密封环33是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以供抵接该出油管道43的内壁,进而提供管道密封效果。同样的,具有该第二环槽312的区段的外径是实质等于或稍小于该润滑油泵44的进油管道441的内径,且该第二环槽312可用以嵌设该第二密封环34,该第二密封环34亦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以供抵接该进油管道441的内壁,进而提供管道密封效果。
请再参照图2、图2A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凸缘313的二侧分别抵接于该出油管道43的端面及该进油管道441的端面之间,以精确控制该结合部31插入该出油管道43及进油管道441的插入长度。由于该单向阀3的结合部31可插入该出油管道43及进油管道441内,因此该单向阀3可做为一定位元件,用以在组装该引擎4的期间内辅助定位组装结合该曲轴箱盖41及曲轴箱本体42,增加该引擎4的组装便利性。另外,该供油通道310实质沿该结合部31的轴向贯穿整个该结合部31,以供润滑油流动通过。该供油通道310的入口处较佳形成一扩径状的开口内缘314,以增加润滑油的流动顺畅性。在本实施例中,具有该第一环槽311的区段的外径是大于具有该第二环槽312的区段的外径,但并不限于此。为了便于组装,该出油管道43及该进油管道441可分别形成一扩径状的开口内缘(未标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2、图2A、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控制阀部32容置于该出油管道43的一第一孔段431内,并用以控制该供油通道310是否连通于该出油管道43。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阀部32的内部具有一作动空间320,该作动空间320实质沿该控制阀部32的轴向贯穿整个该控制阀部32,且该作动空间320的一端连通于该供油通道310,以供润滑油流动通过。且该作动空间320内依序组装有该定位扣环35、定位块36、弹性元件37及控制阀38。再者,该控制阀部32的外周面开设有至少一出油口321,以连通于该作动空间320。同时,该控制阀部32的外径则设计成小于该出油管道43的内径,以便在两者之间形成一流动空间F。该出油口321的内径设计成小于该控制阀38的尺寸,以避免该控制阀38卡入该出油口321。该流动空间F是为该出油管道43的第一孔段431的一部分,该出油管道43另包含一第二孔段432,其是与该第一孔段431十字交叉。该第二孔段432则进一步连通至该润滑油过滤器45。
请参照图2、图2A、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作动空间320的内径较佳是设计成大于该供油通道310的内径,及该控制阀38的外径设计成介于该作动空间320的内径及该供油通道310的内径之间,且较佳为稍小于该作动空间320的内径。借此,该控制阀38可在该作动空间320移动,但不致卡入该供油通道310中。另外,该控制阀部32的作动空间320的另一端连通于该出油管道43的第一孔段431,且由该定位扣环35及定位块36组成一定位部,以供该弹性元件37的一端抵靠。该定位扣环35是一C形扣环,其固定于该作动空间320的内周面的一卡槽(未标示)内,该定位扣环35可供该定位块36抵靠。该定位块36较佳是具T形剖面的金属或塑胶块体,以供该弹性元件37抵靠。在一实施例中,该定位块36较佳具有至少一通孔361,以连通该作动空间320及出油管道43的第一孔段431,借此在该控制阀38移动时得以释放该定位块36及控制阀38之间的油压。该弹性元件37通常选自弹簧,其另一端弹性抵推该控制阀38,使该控制阀38封闭该作动空间320与供油通道310的连通部位。该控制阀38通常选自一圆柱体,其具有一盲孔(未标示),以供结合该弹性元件37。然而,该控制阀38的构造并不限于此,其亦可能为其他阀体型态,例如簧片等。
请参照图2、图2A及图4所示,当使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时,首先由该润滑油泵44带动润滑油流动,润滑油流经该进油管道441及供油通道310,并到达该控制阀38处。此时,若润滑油的油压足以克服该弹性元件37的弹性偏压,则润滑油将推动该控制阀38,因而形成通路,使润滑油依序流经该润滑油泵44、进油管道441、供油管道310、作动空间320、出油口321、第一孔段431、第二孔段432及润滑油过滤器45,使得该引擎4的润滑油循环系统(未绘示)得以运作。再者,当该润滑油泵44停止运转时,润滑油的油压消失,因此该弹性元件37的弹性偏压造成该控制阀38再度抵撑在该作动空间320与供油通道310的连通部位上,因而形成闭路,使润滑油无法流动,同时也无法逆流。
请参照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是相似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并大致沿用相同图号,但两者间差异的特征在于:该第二实施例的单向阀3是直接设置一较大尺寸的定位扣环35以做为一定位部,以供该弹性元件37的一端抵靠。该定位扣环35是一较佳尺寸的C形扣环,其固定于该作动空间320的内周面的一卡槽(未标示)内,该定位扣环35可直接供该弹性元件37抵靠。借此,可进一步简化组装构造。
请参照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是相似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并大致沿用相同图号,但两者间差异的特征在于:该第二实施例的单向阀3是直接设置一定位块36以做为一定位部,以供该弹性元件37的一端抵靠。该定位块36是具有一第一螺纹部362,而该作动空间320的内周面具有一第二螺纹部322,因此该定位部36可螺设结合于该作动空间320中,以直接供该弹性元件37抵靠。借此,可提供另一组装方式及进一步简化组装构造。再者,该定位块36同样可具有至少一通孔361,以连通该作动空间320及出油管道43的第一孔段431,借此在该控制阀38移动时得以释放该定位块36及控制阀38之间的油压。
如上所述,相较于现有单向阀1不易精确加工该弹性塞环13,且其组装精度及防漏效果低落、不利于简化引擎组装,并存在该球形阀12卡死风险等缺点,图2至图6的本实用新型的单向阀3是一体成型形成该结合部31及控制阀部32,且该单向阀3预先组装成一独立的模组单元,进而有利于简化该单向阀3的构造、增加该单向阀3的现场组装便利性及提高该单向阀3的组装精度。再者,该单向阀3的结合部31具备该第一密封环33及第二密封环34,可分别弹性抵撑于该出油管道43及进油管道441的内壁,进而有利于防止管道漏油、维持管道油压及确保润滑油循环散热效率。另外,由于该单向阀3的控制阀部32适当设计该控制阀38与出油口321的相对位置及尺寸,因此亦得以防止该控制阀38卡入该出油口321中,进而有利于提升该单向阀3的作动可靠度及其使用寿命。此外,该单向阀3的结合部31可做为一定位元件,用以在组装该引擎4的期间内辅助定位组装结合该曲轴箱盖41及曲轴箱本体42,进而有利于增加该引擎4的组装便利性。

Claims (11)

1.一种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该单向阀设于一引擎的内部,该引擎具有相互结合的一曲轴箱盖及一曲轴箱本体,该曲轴箱盖具有一出油管道,该曲轴箱本体上设有一润滑油泵,该润滑油泵具有一进油管道连通于该出油管道;其特征在于:
该单向阀是一模组单元,其具有一结合部及一控制阀部,该结合部用以结合该出油管道及进油管道,且该结合部内具有一供油通道;该控制阀部容置于该出油管道内,并用以控制该供油通道是否连通于该出油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具有一第一环槽及一第二环槽,以分别设置一第一密封环及一第二密封环,该第一密封环用以抵接该出油管道的内壁,该第二密封环用以抵接该进油管道的内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具有一凸缘,其二侧分别抵接于该出油管道的端面及该进油管道的端面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部的内部具有一作动空间,该作动空间的一端连通于该供油通道,且该作动空间容置一控制阀及一弹性元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部的外周面开设有至少一出油口,以连通于该作动空间,且该出油口的内径小于该控制阀的尺寸。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作动空间的内径大于该供油通道的内径,及该控制阀的外径介于该作动空间的内径及该供油通道的内径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部的作动空间的另一端连通于该出油管道,且具有一定位部,以供该弹性元件的一端抵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是一定位块、一定位扣环或其组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块具有至少一通孔,以连通该作动空间及出油管道。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块螺设结合于该作动空间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部的外径小于该出油管道的内径,以在两者之间形成一流动空间。
CN2009201525548U 2009-04-30 2009-04-30 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377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525548U CN201437735U (zh) 2009-04-30 2009-04-30 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525548U CN201437735U (zh) 2009-04-30 2009-04-30 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37735U true CN201437735U (zh) 2010-04-14

Family

ID=42399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5255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37735U (zh) 2009-04-30 2009-04-30 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377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7530B (zh) 具有密封装置的涡轮增压器壳体
RU2351833C2 (ru) Ротационный клапан и узел уплотнения
US4171936A (en) Engine turbocharger with integral wastegate
EP1806488B1 (en) Thermostat unit
CN103153426A (zh) 油滤器模块和调温器单元
CN102639879B (zh) 涡轮增压器壳体和用于加工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工具装置
EP3498992B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lubrication system, and engine oil strainer
CN102207023B (zh) 恒温器装置
CA2721877C (en) Vane pump
KR101610175B1 (ko) 차량용 오일 쿨러
CN104975930A (zh) 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全封闭内循环水冷结构
CN209399110U (zh) 机油泵、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汽车
CN104975931A (zh) 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全封闭内循环水冷结构
CN201437735U (zh) 引擎润滑油单向阀构造
CN101187351A (zh) 燃料泵
KR100578015B1 (ko) 서모스탯의 장착 구조
WO2009131812A3 (en) Integrated oil pump, water pump and oil cooler module
JP4052660B2 (ja) エンジン
CN103775386B (zh) 一种发动机用水泵
CN212867699U (zh) 水泵热管理模块
CN106368789A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水泵
CN210440109U (zh) 泵体及设有该泵体的水泵
CN209977338U (zh) 一种旋转式三通阀结构
CN111664071A (zh) 一种并列双连杆二级高密封高压泵
TWI373552B (en) Check valve for lubricant in eng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14

Termination date: 201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