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泵、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油泵,一种具有该机油泵的发动机润滑系统,以及一种具有该机油泵或该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油耗法规越来越严,所以需要从各方面考虑降油耗的问题。传统内燃机多使用定排量机油泵,功率消耗过大,为了降低油耗,而采用二级变排量机油泵,根据发动机的实际需求调节机油压力,从而降低机油泵的功率消耗。
一般二级变排量机油泵的都都有一个安全阀,随着机油泵转速的提高,机油泵的流量也增大,但是发动机的实际运行不需要太多的流量,同时随着机油泵转速的提高,泵出压力也会相应的提高,如果泵出压力太高会影响发动机的相关密封件造成泄漏,所以在机油泵的出油口都设计有一个安全阀,一般开启压力在8-10bar左右,当机油压力过高时,多余的压力就从安全阀卸掉,以保护发动机机油路的密封。
但是,安全阀需要一个弹簧、球阀和一个封堵以及专门的安全阀安装座,这导致机油泵的零件较多,结构复杂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油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机油泵零件较多,结构复杂且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泵,包括压油腔体、调节腔体、油道和出油口;
所述压油腔体包括滑块环和转子,所述滑块环套设在转子上;
所述压油腔体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出油口、所述油道、所述调节腔体和所述滑块环依次连通;在出油口的油压大于预设值时,机油能够流入调节腔体并带动所述滑块环移动,以缩小所述滑块环相对于转子的偏心量。
进一步地,所述压油腔体还包括叶片;
所述转子的侧壁上设有叶片槽,所述叶片安装在所述叶片槽内,且所述叶片的顶端伸出所述转子,所述叶片能够沿所述叶片槽的延伸方向滑动;
所述滑块环套设在所述叶片的顶端上,所述叶片的顶端与所述滑块环接触,且所述叶片能够绕转子的轴线相对于所述滑块环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环的外壁上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块环的径向平行,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调节腔体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环的外壁上设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块环的径向平行,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块环的径向平行,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滑块环的外壁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泵体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泵体内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腔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且所述第一腔体能够沿所述第一凹槽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环的外壁上还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侧,在所述弹簧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的内侧壁上设有密封胶条,所述第二腔体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三凹槽,所述密封胶条伸入所述第三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油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油泵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泵,包括压油腔体、调节腔体、油道和出油口;所述压油腔体包括滑块环和转子,所述滑块环套设在转子上;所述压油腔体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出油口、所述油道、所述调节腔体和所述滑块环依次连通;在出油口的油压大于预设值时,机油能够流入调节腔体并带动所述滑块环移动,以缩小所述滑块环相对于转子的偏心量。通过在机油泵内设置油道,使出油口与调节腔体连通,当出油口大于预设值时,机油流入调节腔体中从而带动滑块环移动,使滑块环相对于转子的偏心量降低,从而减小机油泵的排量以降低机油泵的输出压力,该机油泵利用油道调节出油口油压,无需设置安全阀,使机油泵的结构简化,子零件数量减少,并且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泵与发动机的装配图。
图标:1-进油口;2-滑块环;3-转子;4-叶片;5-调节腔体;6-油道;7-出油口;8-第一腔体;9-第二腔体;10-弹簧;11-密封胶条;12-发动机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油泵、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汽车,下面给出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泵、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汽车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泵,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压油腔体、调节腔体5、油道6和出油口7;压油腔体包括滑块环2和转子3,滑块环2套设在转子3上;压油腔体与出油口7连通;出油口7、油道6、调节腔体5和滑块环2依次连通;在出油口7的油压大于预设值时,机油能够流入调节腔体5并带动所述滑块环2移动,以缩小滑块环2相对于转子3的偏心量。
通过在机油泵内设置油道6,使出油口7与调节腔体5连通,当出油口7大于预设值时,机油流入调节腔体5中从而带动滑块环2移动,使滑块环2相对于转子3的偏心量降低,从而减小机油泵的排量以降低机油泵的输出压力,该机油泵利用油道6调节出油口7油压,无需设置安全阀,使机油泵的结构简化,子零件数量减少,并且降低成本。
同时,因为是机油泵内部油道6的自调节,减少了机油泵的功率消耗,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降低油耗。
其中,在调节油腔中流入机油后,机油可以带动滑块环2沿滑块环2的径向平移,以缩小滑块环2相对于转子3的偏心量,机油也可以带动滑块环2转动,以缩小滑块环2相对于转子3的偏心量。
具体地,压油腔体还包括叶片4;叶片4安装到转子3的叶片槽里,叶片4的顶端伸出转子3,叶片4的顶端与转子3滑动连接,滑块环2套设在叶片4的顶端上,叶片4的顶端与滑块环2接触,且叶片4能够绕转子3的轴线相对于所述滑块环2。
在机油带动滑块环2移动时,滑块环2能够带动叶片4移动,从而缩小叶片4相对于转子3的偏心量。
具体地,机油泵还包括进油口1,进油口1、压油腔体和出油口7依次连通,机油泵还包括油底壳,油底壳用于容纳机油,油底壳与进油口1连接。
机油从进油口1进入机油泵通过滑块环2、转子3和叶片4形成的压油腔体加压后进入出油口7,随着转子3的转动,压油腔体的容积减小,对机油加压进入出油口7,把机油泵送到发动机本体12进行润滑;在出油口7压力过大时,出油口7的机油通过油道6流向调节腔体5推动滑块环2偏移,滑块环2的偏移减小了机油泵的偏心量,使机油泵的排量减小,使出油口7的压力就减小,从机油泵的泵油量来减小输入压力来替代安全阀的作用,这样使机油泵的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进一步地,滑块环2的外壁上设有第一腔体8,第一腔体8的延伸方向与滑块环2的径向平行,第一腔体8与调节腔体5相对设置。
在机油进入调节腔体5后,能够由调节腔体5流入第一腔体8中,从而对第一腔体8施加沿滑块环2径向方向的力,带动滑块环2沿滑块环2径向移动,以缩小滑块环2相对于转子3的偏心量。
进一步地,滑块环2的外壁上设有第二腔体9,第二腔体9的延伸方向与滑块环2的径向平行,第二腔体9与第一腔体8相对设置;第二腔体9内设有弹簧10,弹簧10的延伸方向与滑块环2的径向平行,弹簧10的一端与滑块环2的外壁抵接,弹簧10的另一端与泵体抵接。
在出油口7压力值未超过预设压力时,弹簧10处于初始状态,机油不会流入油道6中,调节腔体5不会对滑块环2施加力,在出油口7压力值大于预设压力时,机油进入调节腔体5内带动滑块环2移动,此时弹簧10被压缩,当出油口7压力值再次降低至预设的压力以下时,机油不再流入油道6中,调节腔体5对滑块环2施加的力逐渐减小,弹簧10的弹力能够带动滑块环2回复至初始位置。
进一步地,泵体内设有第一凹槽,第一腔体8设置在第一凹槽内,且第一腔体8能够沿第一凹槽滑动。
第一凹槽能够对第一腔体8起到良好的导向功能,使滑块环2在预设的方向内移动,能够提高机油泵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滑块环2的外壁上还设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设置在第一腔体8的一侧,在弹簧10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抵接。
第一凸起能够对滑块环2起到良好的限位功能,使滑块环2在初始位置时能够位于预设的位置,防止滑块环2错位。
进一步地,泵体内设有第二凹槽,第二腔体9设置在第二凹槽内,且所述第二腔体9能够沿第二凹槽滑动。
第二凹槽能够对第二腔体9起到良好的导向功能,使滑块环2在预设的方向内移动,能够提高机油泵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二凹槽的内侧壁上设有密封胶条11,第二腔体9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三凹槽,密封胶条11伸入第三凹槽内。
密封胶条11能够对第二腔体起到密封作用,保证第二腔体内的油压。
本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泵,包括压油腔体、调节腔体5、油道6和出油口7;压油腔体包括滑块环2和转子3,滑块环2套设在转子3上;压油腔体与出油口7连通;出油口7、油道6、调节腔体5和滑块环2依次连通;在出油口7的油压大于预设值时,机油能够流入调节腔体5并带动所述滑块环2移动,以缩小所述滑块环2相对于转子3的偏心量。通过在机油泵内设置油道6,使出油口7与调节腔体5连通,当出油口7大于预设值时,机油流入调节腔体5中从而带动滑块环2移动,使滑块环2相对于转子3的偏心量降低,从而减小机油泵的排量以降低机油泵的输出压力,该机油泵利用油道6调节出油口7油压,无需设置安全阀,使机油泵的结构简化,子零件数量减少,并且降低成本。同时,因为是机油泵内部油道6的自调节,减少了机油泵的功率消耗,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降低油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实施例1提供的的机油泵。通过在机油泵内设置油道6,使出油口7与调节腔体5连通,当出油口7大于预设值时,机油流入调节腔体5中从而带动滑块环2移动,使滑块环2相对于转子3的偏心量降低,从而减小机油泵的排量以降低机油泵的输出压力,该机油泵利用油道6调节出油口7油压,无需设置安全阀,使机油泵的结构简化,子零件数量减少,并且降低成本。同时,因为是机油泵内部油道6的自调节,减少了机油泵的功率消耗,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降低油耗。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的汽车,包括实施例1提供的机油泵或实施例2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通过在机油泵内设置油道6,使出油口7与调节腔体5连通,当出油口7大于预设值时,机油流入调节腔体5中从而带动滑块环2移动,使滑块环2相对于转子3的偏心量降低,从而减小机油泵的排量以降低机油泵的输出压力,该机油泵利用油道6调节出油口7油压,无需设置安全阀,使机油泵的结构简化,子零件数量减少,并且降低成本。同时,因为是机油泵内部油道6的自调节,减少了机油泵的功率消耗,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降低油耗。
本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泵,包括压油腔体、调节腔体5、油道6和出油口7;压油腔体包括滑块环2和转子3,滑块环2套设在转子3上;压油腔体与出油口7连通;出油口7、油道6、调节腔体5和滑块环2依次连通;在出油口7的油压大于预设值时,机油能够流入调节腔体5并带动所述滑块环2移动,以缩小所述滑块环2相对于转子3的偏心量。
通过在机油泵内设置油道6,使出油口7与调节腔体5连通,当出油口7大于预设值时,机油流入调节腔体5中从而带动滑块环2移动,使滑块环2相对于转子3的偏心量降低,从而减小机油泵的排量以降低机油泵的输出压力,该机油泵利用油道6调节出油口7油压,无需设置安全阀,使机油泵的结构简化,子零件数量减少,并且降低成本。
同时,因为是机油泵内部油道6的自调节,减少了机油泵的功率消耗,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降低油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